CN114075989B - 支护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护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5989B
CN114075989B CN202010827029.2A CN202010827029A CN114075989B CN 114075989 B CN114075989 B CN 114075989B CN 202010827029 A CN202010827029 A CN 202010827029A CN 114075989 B CN114075989 B CN 114075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ched
supporting
column
arched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70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5989A (zh
Inventor
李信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270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5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5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5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5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5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7/00Caps for supporting mine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5/00Props; Chocks, e.g. mad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filled with backfilling material
    • E21D15/14Telescopic props
    • E21D15/44Hydraulic, pneumatic, or hydraulic-pneumatic pr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5/00Props; Chocks, e.g. mad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filled with backfilling material
    • E21D15/5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props
    • E21D15/54Details of the ends of props
    • E21D15/545Details of the ends of props hydraulic or pneuma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护设备,包括: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拱形梁,各个拱形梁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拱形梁通过第一挎件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挎件将至少两个拱形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相较于现有的单拱支撑棚,增大了与隧道围岩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护设备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从而起到有效支撑隧道的作用。而且第一挎件配置有支撑柱,进一步增强了支护设备支撑隧道的能力,且支护设备与隧道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支护设备的防下陷性能,保障了支护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支护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隧道支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护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拱形隧道中应用的支撑设备多为钢拱架支撑棚,钢拱架支撑棚包括拱梁或与拱梁连接的侧翼梁,然后通过支撑柱直接支撑拱梁或者侧翼梁,达到支撑钢拱架支撑棚的目的。
现有钢拱架支撑棚多为单拱支撑结构,即每个钢拱架支撑单元只有一个拱梁。对于围岩中压力分布不均以及围岩破碎程度不均的拱形隧道,单拱支撑结构的钢拱架支撑棚由于与隧道围岩的接触面积小,单拱支架支撑力增大受到限制往往容易出现局部受力损坏的情况;而且单拱支撑棚的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横向的倾倒力,如遇松软底板单个支撑柱及容易下陷,从而不能有效地支撑拱形隧道。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支护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拱支撑结构的钢拱架支撑棚不能有效支撑隧道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护设备,包括: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拱形梁,各个拱形梁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任意两个相邻的拱形梁通过第一挎件连接。
可选地,第一挎件远离拱形梁的中部,每个第一挎件配置有支撑柱或伸缩柱,第一挎件与支撑柱或伸缩柱连接。可选地,拱形梁包括拱梁本体;或,
拱梁本体的两端向下延伸有侧翼梁。
可选地,第一挎件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拱梁本体之间,且与拱梁本体连接;或,
第一挎件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侧翼梁之间,且与侧翼梁连接。
可选地,在拱形梁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支护设备前端和后端的拱形本体或侧翼梁设置有第二挎件,第二挎件与拱形本体或侧翼梁连接。
可选地,第一挎件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挎件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可选地,每个第二挎件配置有一个支撑柱,支撑柱与第二挎件连接;或者,
每个第二挎件配置有一个伸缩柱,伸缩柱与第二挎件连接。
可选地,第一挎件设置有与支撑柱匹配的安装槽,支撑柱安装于安装槽内;
第二挎件设置有与支撑柱或伸缩柱匹配的安装槽,支撑柱或伸缩柱安装于安装槽内。
可选地,拱梁本体每端的正下方设置有伸缩柱或支撑柱,伸缩柱或支撑柱与拱形本体连接;或,
侧翼梁的正下方设置有伸缩柱或支撑柱,伸缩柱或支撑柱与侧翼梁连接。
可选地,沿拱形梁周向同一侧的各支撑柱和伸缩柱均与同一支撑座连接。
可选地,沿拱形梁周向同一侧的各支撑柱位于同一安装平面,安装平面平行于拱形梁的轴向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护设备中,包括: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拱形梁,各个拱形梁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拱形梁通过第一挎件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挎件将至少两个拱形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相较于现有的单拱支撑棚,增大了与隧道围岩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护设备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从而起到有效支撑隧道的作用。而且第一挎件配置有支撑柱,进一步增强了支护设备有效支撑隧道的能力,且支护设备与隧道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支护设备的防下陷性能,保障了支护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图1中支护设备的左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护设备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护设备中侧翼梁和支撑柱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护设备中侧翼梁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支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支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拱形梁;11-拱梁本体;12-侧翼梁;
20-第一挎件;21-安装槽;
30-支撑柱;
40-第二挎件;
50-伸缩柱;
6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护设备,该支护设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支护设备包括: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拱形梁10,各个拱形梁10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拱形梁10通过第一挎件2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护设备中,包括:至少两个拱形梁,拱形梁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拱形梁通过第一挎件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挎件将至少两个拱形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相较于现有的单拱支撑棚,增大了与隧道围岩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护设备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从而起到有效支撑隧道的作用。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支护设备的左侧视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中,至少两个拱形梁10,且各个拱形梁10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即各个拱形梁10平行设置,保障支护设备中任意相邻两个拱形梁10之间的间距相同。而且,支护设备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拱形梁10之间通过第一挎件20连接,通过第一挎件20将多个拱形梁10连接为一个整体,多个拱形梁10共同支撑同一段连续的顶板,并共同前移,使得支护设备的整体稳定性增强,增大了支护设备与隧道围岩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有效支撑隧道的作用,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可以应用于围岩中压力分布不均以及围岩破碎程度不均的拱形隧道,从而扩展了支护设备的应用场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挎件20远离拱形梁10的中部,每个第一挎件20配置有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第一挎件20与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连接。
具体的,每个第一挎件20都配置有支撑柱30,第一挎件20与支撑柱30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单拱支撑棚,由于支撑柱30数量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支护设备的稳定性,提高了支护设备有效支撑隧道的能力;而且,由于本申请支护设备的支撑柱相较于单拱支撑棚的支撑柱的数量增多,这增大了支护设备与隧道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支护设备的防下陷性能,从而保障了支护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当然,在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在满足支护隧道围岩要求的情况下,第一挎件20可配置伸缩柱50来代替支撑柱30;或者,第一挎件20即不配置支撑柱30也不配置伸缩柱50,工程人员可根据隧道的实际需求随时配置支撑柱30与第一挎件20连接。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中,第一挎件20配置有支撑柱30,为了避免与第一挎件20连接的支撑柱30影响支护设备的支护空间,第一挎件20需要远离拱形梁10的中部,这里所说的拱形梁10的中部具体指的是拱形梁10的拱顶部位,因此,第一挎件20可以设置于拱形梁10拱形变化方向中远离中间部位的任意部位。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挎件20设置于拱形梁10径向方向上的两端,这样可以在有效支撑隧道围岩的同时,尽可能扩大支护设备的支护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包括多个上述支撑单元,多个支撑单元中拱形梁10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用于连接多个支撑单元,且连接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隧道的延伸方向。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单元和连接多个支撑单元的连接梁,进一步提高了支护设备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提高了支护设备有效支撑隧道的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拱形梁10包括拱梁本体11;或,拱梁本体11的两端向下延伸有侧翼梁12。
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拱形梁10随拱形与直线相切变化为垂直向下方向,并与垂直的支撑柱30连接。对于不同的隧道,支护设备拱形梁10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隧道的实际场景而设置,例如,对于高度不同的隧道而言,当拱形梁10的拱梁本体11满足隧道的安装高度,只需要在拱梁本体11两端的正下方设置支撑柱30即可,如图3所示的支护设备。当拱形梁10的拱梁本体11不能满足隧道的安装高度,就需要在拱梁本体11两端设置向下延伸的侧翼梁12,通过侧翼梁12提高拱梁本体11的高度,使得拱梁本体11能够接触隧道围岩的顶部部分,达到支撑隧道围岩的目的,同时,通过在侧翼梁12的下方设置支撑柱30,在支撑侧翼梁12的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柱30的高度起到调节梁本体11高度的目的。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支护设备的拱形梁10包括拱梁本体11和侧翼梁12时,拱梁本体11和垂直的侧翼梁12是一体成型的,拱梁本体11与侧翼梁12之间圆滑过渡相接,即,拱梁本体11随拱形与直线相切变化为垂直向下方向,并与垂直的侧翼梁12连接,垂直的侧翼梁12与垂直的支撑柱13连接,保障了拱形梁10的整体性,保障了拱形梁10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保障支护设备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当然,如果拱形梁10的拱梁本体11和侧翼梁12尺寸比较大,不方便运输,为了便于运输和安装,拱梁本体11和侧翼梁12也可以分离设置,安装支护设备时,再将拱梁本体11和侧翼梁12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挎件20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拱梁本体11之间,且与拱梁本体11连接;或,第一挎件20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侧翼梁12之间,且与侧翼梁12连接。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中,第一挎件20既可以设置于拱梁本体11之间,也可以设置于侧翼梁12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施工要求等,具体设置第一垮件20的安装位置。为了便于支护设备的安装与拆卸,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挎件20与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可以采用卡接、穿销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第一挎件20与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工程人员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现第一挎件20与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支护设备的整体稳定性,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支护设备前端和后端的拱形本体11或侧翼梁12设置有第二挎件40,第二挎件40与拱形本体11或侧翼梁12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支护设备前端和后端的翼梁12设置有第二挎件40,如图2所示,支护设备左侧和右侧的侧翼梁12还设置有第二挎件40,且第二挎件40与侧翼梁12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挎件40可以增加支护设备稳定性,例如,可以设置支撑结构与第二挎件40连接,而且,支撑结构的直径大小不受限于侧翼梁12的尺寸规格,拓宽了支护设备中支撑结构的选择规格,从而拓展了支护设备的应用场景,且有效增强了支护设备的稳定性。
例如,第二挎件40也可以设置于支护设备前端和后端的拱形本体11,且与拱形本体11连接,本技术领域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二垮件40设置于不同位置。同理,第二挎件40与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可以采用卡接、穿销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第二挎件40与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工程人员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现第二挎件40与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支护设备的整体稳定性,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挎件2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挎件4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挎件2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这样设置可以确保第一挎件20相对于隧道平面而言位于同一高度,从而保障拱形梁10中,拱形本体11或侧翼梁12与第一挎件20连接处受力的均匀性,同时,还可以保障同一拱形梁10中,与第一挎件20连接的支撑柱30的长度一致,保障了支护设备中支撑柱30尺寸规格的一致性,提高了支护设备的安装效率,降低了支护设备的生产成本。同理,第二挎件4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实际生产安装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护设备的安装效率,可以将第一挎件20和第二挎件40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这样,可以进一步保障支护设备中支撑柱30尺寸规格的一致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第二挎件40配置有一个支撑柱30,支撑柱30与第二挎件40连接;或者,每个第二挎件40配置有一个伸缩柱50,伸缩柱50与第二挎件40连接。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支护设备中每个第二挎件40配置有一个支撑柱30,支撑柱30与第二挎件40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增强了支护设备的稳定性;而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支护设备的支撑柱30相较于单拱支撑棚的支撑柱的数量增多,这增大了支护设备与隧道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支护设备的防下陷性能,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支护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当仅在第一垮件20上设置支撑柱30,即可满足支护隧道围岩的要求时,则可以在每个第二挎件40配置一个伸缩柱50,伸缩柱50与第二挎件40可拆卸连接。此时,伸缩柱50起到为与第一挎件20连接的支撑柱30的导向作用。关于第一垮件20上设置伸缩柱50以及的第一垮件20空置的情况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支护设备出现偏载现象,保障支护设备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中,同一支护设备中的第二挎件40应该全部配置有支撑柱30,或者,第二挎件40全部配置有伸缩柱50,这样可以防止同一支护设备中的第二挎件40即配置有支撑柱30,又配置有伸缩柱50,使得支护设备出现偏载现象,从而降低支护设备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挎件20设置有与支撑柱30匹配的安装槽21,支撑柱30安装于安装槽21内;第二挎件40设置有与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匹配的安装槽,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安装于安装槽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中,如图4所示,第一挎件20设置有与支撑柱30匹配的安装槽21,支撑柱30安装于安装槽21内。通过设置安装槽21使得第一挎件20与支撑柱30可拆卸连接,方便可支护设备的安装以及使用。同理,第二挎件40设置有与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匹配的安装槽,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安装于安装槽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柱30具体包括液压支撑柱,这样,结合第一挎件20上设置的安装槽21,便于支撑柱30的安装与拆卸,支护设备工作支护隧道过程中,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添或减少支撑柱30数量的操作;当支撑柱30出现损坏时,工程人员也可以快速进行支撑柱30的更换。同理,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添或减少伸缩柱50数量的操作;当伸缩柱50出现损坏时,工程人员也可以快速进行伸缩柱50的更换。
同时,如图4所示,安装槽21的周壁可以适当延长,使得安装槽21具备筒状外形,这样设置,可以使安装槽21的周壁与支撑柱30接触,增大了第一挎件20或第二挎件40与支撑柱30的接触面积,使得安装槽21的周壁起到支撑围挡支撑柱30的作用,且进一步提高了支护设备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拱梁本体11每端的正下方设置有伸缩柱50或支撑柱30,伸缩柱50或支撑柱30与拱形本体11连接;或,侧翼梁12的正下方设置有伸缩柱50或支撑柱30,伸缩柱50或支撑柱30与侧翼梁12连接。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中,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每端的正下方既可以设置支撑柱30,也可以设置伸缩柱50。如图5所示的支护设备,侧翼梁12的正下方设置有伸缩柱50;如图6所示的支护设备,侧翼梁12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柱30。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详细说明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连接的支撑柱30或伸缩柱,图5和图6所示的支护设备均没有设置第二挎件40。
具体的,当支护设备所处的隧道围岩的地质环境比较稳定时,隧道围岩不需要支护设备提供过大的支护力,此时,为了简化支护设备的结构,节省安装成本,可以在侧翼梁12的正下方设置伸缩柱50,通过伸缩柱50为安装支撑柱30提供导向作用。当支护设备所处的隧道围岩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隧道围岩需要支护设备提供较大的支护力,此时,则需要在侧翼梁12的正下方设置支撑柱30,通过增加支护设备支撑柱30的数量,从而使得支护设备能够提供较大的支护力来支撑隧道围岩,增强了支护设备的稳定性。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本技术领域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支护设备中支撑柱30的工作情况。例如,如果支护设备安装时,第一挎件20、第二挎件40、以及拱形梁10的拱梁本体11或侧翼梁12均设置有支撑柱30,当隧道围岩比较完整支护设备所需支护力可以降低时,可将支护设备中的几个支撑柱30进行停液操作,使其不用工作,从而节省了压力液。当然,停止供压力液只是一种形式,也可以将支撑柱30拆掉放到工作面以外暂时保存,包括第一挎件20以及第二挎件40也可以同支撑柱30一同拆掉。例如,为了防止支护设备出现偏载现象,保障支护设备的稳定性,在支护设备拱形梁10的径向方向上,支护设备两侧的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的布置数量及位置关于拱形梁10的中垂线对称设置,从而保证了支护设备拱形梁10的径向方向上,支护设备两侧提供的支护力相对称,保障支护设备的稳定性。同理,在支护设备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上,支护设备两端的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的布置数量及位置关于支护设备的中垂线对称设置,从而保证了支护设备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上,支护设备两端提供的支护力相对称,保障支护设备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设备可以根据隧道围岩情况,具体调整支护设备支撑柱30的数量,使支护设备能适应多种不同的隧道围岩压力大小变化。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沿拱形梁10周向同一侧的各支撑柱30和伸缩柱50均与同一支撑座60连接。
具体的,支撑座60设置于支撑柱30远离拱形梁10的一端,且位于拱形梁10一端的各支撑柱30与同一支撑座60连接,或者,位于拱形梁10一端的各支撑柱30和伸缩柱50均与同一支撑座60连接。这样设置,可以采用大面积的支撑座60来连接支撑位于拱形梁10周向同一端的所有支撑柱30和伸缩柱50,相较于每个支撑柱30和伸缩柱50各自设置一个支撑底座的方式而言,采用大面积的支撑座60可以减少支护设备施加于隧道安装面的压强,减缓了支护设备对安装面的损坏程度。
例如,拱形梁10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用于连接多个拱形梁10,连接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隧道的延伸方向。通过设置连接梁,将多个拱形梁10连接起来,进一步增强了支护设备的整体性以及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拱形梁10周向同一侧的各支撑柱30位于同一安装平面,且安装平面平行于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
例如,如图7所示的支护设备,包括两个第一挎件20,图8所示的支护设备,包括四个第一挎件20。从图7和图8中可知,随着第一挎件20数量的增加,支护设备中沿拱形梁10周向同一侧的支撑柱30数量也越来越多,通过设置沿拱形梁10周向同一侧的各支撑柱30位于同一安装平面,且安装平面平行于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可以保证支护设备中沿拱形梁10周向同一侧的支撑柱30可以贴近隧道围岩的侧帮,从而起到护帮作用,防止隧道围岩冲击支护设备拱形梁10的同时,可以防止隧道围岩的侧帮冲击支护设备的周向一侧。如图8所示,支护设备中第一挎件20、第二挎件40以及侧翼梁12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柱30,沿拱形梁10周向同一侧的支撑柱30的数量达到11个,且各支撑柱30位于同一安装平面,且安装平面平行于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如此密集设置的支撑柱30可以很好地起到护帮作用,防止隧道围岩的侧帮冲击支护设备的周向一侧,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护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护设备中,包括:至少两个拱形梁,拱形梁的轴向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拱形梁通过第一挎件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挎件将至少两个拱形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相较于现有的单拱支撑棚,增大了与隧道围岩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护设备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从而起到有效支撑隧道的作用。而且第一挎件配置有支撑柱,进一步增强了支护设备有效支撑隧道的能力,且支护设备与隧道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支护设备的防下陷性能,保障了支护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零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拱形梁(10),各个所述拱形梁(10)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拱形梁(10)通过第一挎件(20)连接;
所述第一挎件(20)远离所述拱形梁(10)的拱顶部位,设置于所述拱形梁(10)随拱形与直线相切变化为垂直向下方处,且每个所述第一挎件(20)配置有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所述第一挎件(20)与所述支撑柱(30)或伸缩柱(50)连接;各所述拱形梁(10)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支撑同一段连续的顶板,并共同前移;各所述拱形梁(10)的所述支撑柱(30)或所述伸缩柱(50)被构造为增大所述支护设备与隧道地面的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梁(10)包括拱梁本体(11);或,
所述拱梁本体(11)的两端向下延伸有侧翼梁(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挎件(20)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拱梁本体(11)之间,且与所述拱梁本体(11)连接;或,
所述第一挎件(20)设置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侧翼梁(12)之间,且与所述侧翼梁(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护设备前端和后端的所述拱梁本体或所述侧翼梁(12)设置有第二挎件(40),所述第二挎件(40)与所述拱梁本体或所述侧翼梁(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挎件(2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挎件(4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挎件(40)配置有一个支撑柱(30),所述支撑柱(30)与所述第二挎件(40)连接;或者,
每个所述第二挎件(40)配置有一个伸缩柱(50),所述伸缩柱(50)与所述第二挎件(4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挎件(20)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柱(30)匹配的安装槽(21),所述支撑柱(3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1)内;
所述第二挎件(40)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柱(30)或所述伸缩柱(50)匹配的安装槽(21),所述支撑柱(30)或所述伸缩柱(5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梁本体(11)每端的正下方设置有伸缩柱(50)或支撑柱(30),所述伸缩柱(50)或所述支撑柱(30)与所述拱梁本体连接;或,
所述侧翼梁(12)的正下方设置有伸缩柱(50)或支撑柱(30),所述伸缩柱(50)或所述支撑柱(30)与所述侧翼梁(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拱形梁(10)周向同一侧的各所述支撑柱(30)和所述伸缩柱(50)均与同一支撑座(6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拱形梁(10)周向同一侧的各所述支撑柱(30)位于同一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平行于所述拱形梁(10)的轴向方向。
CN202010827029.2A 2020-08-17 2020-08-17 支护设备 Active CN114075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7029.2A CN114075989B (zh) 2020-08-17 2020-08-17 支护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7029.2A CN114075989B (zh) 2020-08-17 2020-08-17 支护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5989A CN114075989A (zh) 2022-02-22
CN114075989B true CN114075989B (zh) 2024-03-26

Family

ID=80280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7029.2A Active CN114075989B (zh) 2020-08-17 2020-08-17 支护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598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90082U (zh) * 2012-05-28 2013-01-23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隧道变形沉降的组合钢架结构
CN203430534U (zh) * 2013-07-22 2014-02-12 中国矿业大学 U型棚支护结构
CN203867601U (zh) * 2014-06-10 2014-10-08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换拱施工支撑结构
CN204436415U (zh) * 2015-02-04 2015-07-01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百善煤矿 一种煤矿巷道支护装置
CN207229131U (zh) * 2017-08-07 2018-04-13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陡峭破碎地层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
CN109538247A (zh) * 2018-12-28 2019-03-29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建筑廊道支护的钢管混凝土拱架
CN110094213A (zh) * 2019-05-28 2019-08-06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CN110145342A (zh) * 2019-06-06 2019-08-20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一种稳定性高的隧道支护装置
CN211174135U (zh) * 2019-10-28 2020-08-04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高填方边坡及深回填土区隧道暗挖进洞支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90082U (zh) * 2012-05-28 2013-01-23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隧道变形沉降的组合钢架结构
CN203430534U (zh) * 2013-07-22 2014-02-12 中国矿业大学 U型棚支护结构
CN203867601U (zh) * 2014-06-10 2014-10-08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换拱施工支撑结构
CN204436415U (zh) * 2015-02-04 2015-07-01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百善煤矿 一种煤矿巷道支护装置
CN207229131U (zh) * 2017-08-07 2018-04-13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陡峭破碎地层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
CN109538247A (zh) * 2018-12-28 2019-03-29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建筑廊道支护的钢管混凝土拱架
CN110094213A (zh) * 2019-05-28 2019-08-06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富水破碎地层隧道的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CN110145342A (zh) * 2019-06-06 2019-08-20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一种稳定性高的隧道支护装置
CN211174135U (zh) * 2019-10-28 2020-08-04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高填方边坡及深回填土区隧道暗挖进洞支护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5989A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75989B (zh) 支护设备
CN211314231U (zh) 一种可调节的隧道台车模板
CN104790567A (zh) 一种柔性连接系统、外墙板及外墙板安装节点
CN107387136A (zh) 一种隧道施工专用支架
CN102127962B (zh) 改进的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双向受力基础节
CN207177936U (zh) 一种隧道施工专用支架
CN114075988B (zh) 支护设备
CN106368322B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转换层之间的双向对称倾斜钢柱的安装方法
CN111828024B (zh) 可调式隧道掘进设备接收平台
CN210684442U (zh) 一种桥梁用屈曲约束支撑
CN210396760U (zh) 一种引水隧洞施工用装配式支护系统
CN218117321U (zh) 一种安全通道
CN213419129U (zh) 支护设备
CN215948205U (zh) 一种八字撑支撑系统
CN210341598U (zh) 一种跨航主桥结构
CN214007083U (zh) 一种钻机底座高架
CN217501713U (zh) 一种地铁施工用侧墙支护模板
CN218816458U (zh) 一种地铁施工用侧墙支护模板
CN217126856U (zh) 一种装配式拱形钢结构拼装设备
CN210887235U (zh) 预应力混凝土连锁支护桩
CN215977287U (zh) 一种八字撑支撑桁架
CN217896520U (zh) 一种基坑支护用的大跨度型钢组合结构
CN210263389U (zh) 一种空间钢网架结构
CN218844338U (zh) 一种单元支架的侧支撑机构
CN215368241U (zh) 一种钢结构梁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