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5715A -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5715A
CN114075715A CN202011570249.8A CN202011570249A CN114075715A CN 114075715 A CN114075715 A CN 114075715A CN 202011570249 A CN202011570249 A CN 202011570249A CN 114075715 A CN114075715 A CN 114075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chamber
wall
annular plate
co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0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苗苗
李泓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5702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57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5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57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2Shades or blinds for greenhouses, or the lik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3/00Mixing, e.g. blending, fibres; Mixing non-fibrous materials with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21/00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e.g. for continuous proces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涉及保温棉技术领域;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该设备包括开松装置、混合风室、风力输送通道、二次混合室、烘烤室、梳理机和输送平台,所述开松装置的输出端均与混合风室内部导通,混合风室通过风力输送通道与二次混合室内部相导通,所述二次混合室的输出端接入烘烤室的输入端,且烘烤室的输出端接于梳理机的进料端;该保温棉成分包括:涤纶45~55份、丙纶15~25份、4080短纤30~40份。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橡胶杆和第一环形板等结构,能够利用混合电机工作带动转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橡胶杆实现搅拌混合,第一环形板起到聚拢物料的作用,利于提升混合效果,保障了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在温室大棚的架设中,为了保障其保温效果,选取合适的保温棉至关重要,目前生产的保温棉,虽能够满足一定的保温需求,但是,由于其通常由多种原料生产而成,在生产时,往往通过开松机开松后直接进行梳理,可能造成原料混合程度较差,从而影响保温效果。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1056220.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温棉的生产设备,包括初开松机(1)、入料口(1-1)、管道一(1-2)、管道二(1-3)、管道三(3-1)、精开松机(2)、储棉箱(3)、鼓风力输送通道(4)、铺网机(5)、第一传送带(5-1)、第二传送带(7-1)、第一承重轴承(5-2)、第二承重轴承(7-2)、针刺机(6)、拉绒机(7)、上胶机(8)、淋膜机(9)、收棉机(10)。上述专利中的生产设备存在以下不足:在采用多种原料生产时,易造成原料混合程度较差,从而影响保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包括开松装置、混合风室、风力输送通道、二次混合室、烘烤室、梳理机和输送平台,所述开松装置的输出端均与混合风室内部导通,混合风室通过风力输送通道与二次混合室内部相导通,所述二次混合室的输出端接入烘烤室的输入端,且烘烤室的输出端接于梳理机的进料端,所述输送平台设置于梳理机的出料端,所述开松装置上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传送带,所述二次混合室靠近风力输送通道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混合斗;所述二次混合室内设置有混合机构,开松装置内设置有开松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电机和转动主轴,所述混合斗顶部内壁通过安装杆固定有用于支撑混合电机的电机室,所述混合电机一侧外壁通过螺丝固定于电机室的一侧内壁,所述转动主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于混合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动主轴圆周外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橡胶杆;且第一橡胶杆外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焊接于二次混合室的圆周内壁,第一环形板呈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二次混合室靠近混合斗的圆周内壁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架,且每对支撑架之间可转动的安装有叶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主轴一端外壁设置有均匀圆周分布的第二橡胶杆,所述第二橡胶杆外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板,第二环形板焊接于二次混合室的圆周内壁,第二环形板呈斗型结构;所述第二环形板内径小于第一环形板的内径,且第二橡胶杆的数量多于第一橡胶杆的数量。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机室为一侧有开口的球型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板的一侧外壁以及第二环形板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圆周分布的卸流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杆与第二橡胶杆均呈空心结构,且第一橡胶杆的圆周外壁以及第二橡胶杆的圆周外壁均一体式设置有等距分布的环形凸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主轴圆周外壁焊接有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平面涡卷弹簧一端粘接有环形弹力囊,且环形弹力囊圆周外壁一体式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卡柱,所述二次混合室内壁开设有与卡柱适配的卡槽,环形弹力囊通过卡柱卡于二次混合室的卡槽内,所述环形弹力囊圆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开松机构包括锡林和与锡林适配的罗拉,所述开松装置一侧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开松电机,锡林一端外壁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于开松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开松装置顶部呈弧形结构,且开松装置顶部内壁通过螺丝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弹力柱,所述弹力柱靠近罗拉一端均设置有与罗拉适配的刷头。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弹力柱圆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环形槽,所述弹力柱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弹力柱一端内壁与开松装置一侧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振荡弹簧。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料传送带外侧壁一体式设置有等距分布的条形凸起。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输送平台顶部内壁安装有用于输送物料的输料传送带,所述输送平台顶部还设置有热辊室,所述热辊室内设置有用于热压的热压辊,热辊室两侧外壁设置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帘,所述输送平台顶部通过冷辊安装架安装有用于冷压的冷压辊,且所述输送平台通过风机支架安装有呈线性排列的降温风机,所述冷压辊位于热压辊和降温风机之间,所述输送平台顶部设置有用于将保温棉切割成目标尺寸的切割装置,且切割装置一侧设置有用于收卷成品保温棉的收卷机构。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架和收卷滚筒,所述收卷滚筒两侧外壁可拆卸的安装有两个收卷杆,所述收卷架顶部内壁焊接有升降弹簧,升降弹簧底端均焊接有升降座,升降座滑动于收卷架的两侧内壁之间,所述收卷滚筒通过收卷杆可拆卸且可转动的插接于升降座内壁。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罗拉的圆周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均匀分布的螺旋座,所述螺旋座的外表面一体式设置有等距分布的开松齿。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按重量份计,其成分包括:涤纶45~55份、丙纶15~25份、4080短纤30~40份;所述保温棉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回收汽车内饰作为原料,清洗后搅碎处理;
S2:将各原料按照比例投入实施例1所述的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中,依次通过开松装置、混合风室、风力输送通道和二次混合室进行开松、混合处理;
S3: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烘烤室温度,对混合后的保温棉进行热烘,调节梳理机参数,将热烘后的物料梳理成型;
S4:控制热压辊工作,将热烘后的保温棉进行热压定型;
S5:控制冷压辊工作,将热压后的保温棉进行冷压定型;
S6:控制降温风机工作,对冷压处理后的保温棉通过降温风机降温;
S7:将降温后的保温棉一端绕于收卷滚筒上,利用收卷滚筒对保温棉进行收卷,收卷后打包处理。
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进行开松处理具体为:将物料投入进料传送带上,由进料传送带输送物料进入开松装置内,控制开松电机工作,带动锡林与罗拉配合对物料进行开松处理,处理后的物料输出至混合风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S2步骤中,进行混合处理具体为:输送至混合风室内的物料在风力作用下实现一次混合,并被吹至风力输送通道内,进而通过风力输送通道送入二次混合室内,控制混合电机工作,带动转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橡胶杆和第二橡胶杆分别进行一次混合处理和二次混合处理,混合后的物料输送至烘烤室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烘烤室的温度控制在:一区200~220℃,二区240~260℃,三区220~240℃;各区域热烘处理时间占比为:一区40%、二区30%、三区30%。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热压辊的温度控制在190~200℃,甚至为195℃,转速控制在0.5~5m/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冷压辊转速控制在0.5~10m/min。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6步骤中,降温风机进行降温时采用自然风降温,且冷压辊与降温风机的间距不得小于50cm。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将所述保温棉中4080短纤的添加比进一步限定为32.5%。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2步骤中,二次混合室中进行二次混合时,转动主轴的转速控制在120~600r/min,甚至为360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橡胶杆和第一环形板等结构,能够利用混合电机工作带动转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橡胶杆实现搅拌混合,而第一环形板起到聚拢物料的作用,从而利于提升混合效果,保障了产品质量。
2.通过设置支撑架和叶轮,能够基于风力输送通道风力的作用实现转动,对附着于二次混合室边缘的物料进行刮取并辅助输送,提升了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设置第二橡胶杆和第二环形板,能够在通过第一橡胶杆对物料进行初步混合后,利用第二橡胶杆对物料进行二次混合,进一步提升了混合程度,保障了产品质量。
3.通过设置球型结构的电机室,为混合电机提供可靠支撑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对进料的干扰,保障风力输送通道输入二次混合室内的风力,提升了可靠性;通过设置卸流孔,能够起到卸流的效果,保障气流传输效率的同时,避免局部气流过大而导致物料被反向吹出,进一步提升了可靠性。
4.通过设置空心结构的第一橡胶杆和第二橡胶杆,能够提升第一橡胶杆和第二橡胶杆的形变能力,以形变的方式避免局部撕扯力过大而至产品损坏的现象,环形凸起能够提升混合搅动效果,避免棉絮沿第一橡胶杆和第二橡胶杆中轴线方向滑动,提升了实用性。
5.通过设置平面涡卷弹簧、环形弹力囊、卡柱等结构,能够在转动主轴转动时,通过平面涡卷弹簧蓄力,当平面涡卷弹簧蓄力到一定程度时,环形弹力囊以形变的方式促使卡柱脱离二次混合室的卡槽内,使得环形弹力囊瞬间快速转动,在环形弹力囊形变和转动的过程中,环形弹力囊及其气孔附近则产生大量气流,从而将附着于二次混合室内壁以及环形弹力囊表面等位置的棉絮震落,避免物料残留,提升了物料混合的可靠性。
6.通过设置弹力柱和刷头,能够在锡林和罗拉工作时,利用罗拉的转动,使其表面与刷头接触,进而使附着于罗拉表面的棉絮被刷头刷落,提升了实用性。
7.通过设置环形槽和振荡弹簧,能够在罗拉与刷头接触时,在罗拉施加的作用力下,促使弹力柱形变,随着罗拉不停转动,弹力柱间歇性接触并脱离罗拉,从而使得弹力柱通过环形槽和振荡弹簧实现振荡,进而将附着于弹力柱和刷头表面的棉絮震落,进一步提升了实用性。
8.通过设置条形凸起,能够对经过的棉絮进行承载,使其较为细小的杂质颗粒等落入条形凸起之间的缝隙中,达到筛选的目的,进一步保障了产品质量。
9.通过设置热压辊、冷压辊等结构,能够对梳理后的保温棉依次进行热压定型、冷压、风机降温、切割收卷的工序,从而得到目标产品,整个流程有序且可靠。
10.通过设置收卷滚筒、升降弹簧等结构,能够基于升降弹簧的压力,使得保温棉能够与收卷滚筒更紧密的接触,从而使得收卷滚筒能够在收卷时随着保温棉的递进实现旋转,无需人工持续按压,节省了人力。
11.通过设置螺旋座和开松齿,能够更充分的与物料进行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开松效果,保障了成品后的产品质量和功能性。
12.本发明利用汽车内饰及汽车内饰生产用边角余料进行加工,制得的保温棉,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同时蓬松度高,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13.本发明制得的保温棉,利用汽车内饰及边角余料进行生产,生产成本低,环保性强,还具有一定的隔水效果,能够更好的满足农业大棚的使用需求。
14.本发明制得的保温棉,通过一次风力混合后,又经过二次混合,极大地提升了物料的混合程度,使得最终产品的保暖能力相较于传统工艺有着实质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开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弹力柱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二次混合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二次混合室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二次混合室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环形弹力囊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输送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收卷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罗拉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成分中4080短纤添加比与保温棉性能关系图;
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生产时转动主轴转速与保温棉性能关系图。
图中:1开松装置、2混合风室、3风力输送通道、4二次混合室、5烘烤室、6梳理机、7混合斗、8开松电机、9进料传送带、10条形凸起、11罗拉、12输料传送带、13弹力柱、14锡林、15刷头、16环形槽、17振荡弹簧、18第一橡胶杆、19叶轮、20支撑架、21电机室、22第一环形板、23环形弹力囊、24第二橡胶杆、25第二环形板、26平面涡卷弹簧、27转动主轴、28混合电机、29环形凸起、30卡柱、31卸流孔、32气孔、33输送平台、34热压辊、35保温帘、36冷压辊、37降温风机、38收卷滚筒、39切割装置、40收卷架、41收卷杆、42升降座、43升降弹簧、44螺旋座、45开松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如图1-9所示,包括开松装置1、混合风室2、风力输送通道3、二次混合室4、烘烤室5、梳理机6和输送平台33,所述开松装置1的输出端均与混合风室2内部导通,混合风室2通过风力输送通道3与二次混合室4内部相导通,所述二次混合室4的输出端接入烘烤室5的输入端,且烘烤室5的输出端接于梳理机6的进料端,所述输送平台33设置于梳理机6的出料端,所述开松装置1上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传送带9,所述二次混合室4靠近风力输送通道3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混合斗7;所述二次混合室4内设置有混合机构,开松装置1内设置有开松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电机28和转动主轴27,所述混合斗7顶部内壁通过安装杆固定有用于支撑混合电机28的电机室21,所述混合电机28一侧外壁通过螺丝固定于电机室21的一侧内壁,所述转动主轴27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于混合电机28的输出端,所述转动主轴27圆周外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橡胶杆18;且第一橡胶杆18外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板22,第一环形板22焊接于二次混合室4的圆周内壁,第一环形板22呈斗型结构;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各开松装置1上的进料传送带9送入物料,物料经开松装置1内开松机构开松后,被送入混合风室2内进行一次混合,物料在风力作用下通过混合风室2一次混合后到达风力输送通道3,进而将物料从混合斗7输送到二次混合室4内,通过设置第一橡胶杆18和第一环形板22等结构,能够利用混合电机28工作带动转动主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橡胶杆18实现搅拌混合,而第一环形板22起到聚拢物料的作用,从而利于提升混合效果,保障了产品质量。
为了提升混合效果;如图4-6所示,所述二次混合室4靠近混合斗7的圆周内壁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架20,且每对支撑架20之间可转动的安装有叶轮19;通过设置支撑架20和叶轮19,能够基于风力输送通道3内风力的作用实现转动,对附着于二次混合室4边缘的物料进行刮取并辅助输送,提升了可靠性和实用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混合效果;如图5、图6所示,所述转动主轴27一端外壁设置有均匀圆周分布的第二橡胶杆24,所述第二橡胶杆24外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板25,第二环形板25焊接于二次混合室4的圆周内壁,第二环形板25呈斗型结构;所述第二环形板25内径小于第一环形板22的内径,且第二橡胶杆24的数量多于第一橡胶杆18的数量;通过设置第二橡胶杆24和第二环形板25,能够在通过第一橡胶杆18对物料进行初步混合后,利用第二橡胶杆24对物料进行二次混合,进一步提升了混合程度,保障了产品质量。
为了提升输送效果;如图1、图2所示,所述电机室21为一侧有开口的球型结构;通过设置球型结构的电机室21,为混合电机28提供可靠支撑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对进料的干扰,保障风力输送通道3输入二次混合室4内的风力,提升了可靠性。
为了便于卸流;如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环形板22的一侧外壁以及第二环形板25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圆周分布的卸流孔31;通过设置卸流孔31,能够起到卸流的效果,保障气流传输效率的同时,避免局部气流过大而导致物料被反向吹出,进一步提升了可靠性。
为了避免损坏产品;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橡胶杆18与第二橡胶杆24均呈空心结构,且第一橡胶杆18的圆周外壁以及第二橡胶杆24的圆周外壁均一体式设置有等距分布的环形凸起29;通过设置空心结构的第一橡胶杆18和第二橡胶杆24,能够提升第一橡胶杆18和第二橡胶杆24的形变能力,以形变的方式避免局部撕扯力过大而至产品损坏的现象,环形凸起29能够提升混合搅动效果,避免棉絮沿第一橡胶杆18和第二橡胶杆24中轴线方向滑动,提升了实用性。
为了便于去除附着于二次混合室4内壁的棉絮;如图5-7所示,所述转动主轴27圆周外壁焊接有平面涡卷弹簧26,所述平面涡卷弹簧26一端粘接有环形弹力囊23,且环形弹力囊23圆周外壁一体式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卡柱30,所述二次混合室4内壁开设有与卡柱30适配的卡槽,环形弹力囊23通过卡柱30卡于二次混合室4的卡槽内,所述环形弹力囊23圆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32;通过设置平面涡卷弹簧26、环形弹力囊23、卡柱30等结构,能够在转动主轴27转动时,通过平面涡卷弹簧26蓄力,当平面涡卷弹簧26蓄力到一定程度时,环形弹力囊23以形变的方式促使卡柱30脱离二次混合室4的卡槽内,使得环形弹力囊23瞬间快速转动,在环形弹力囊23形变和转动的过程中,环形弹力囊23及其气孔32附近则产生大量气流,从而将附着于二次混合室4内壁以及环形弹力囊23表面等位置的棉絮震落,避免物料残留,提升了物料混合的可靠性。
为了便于剥离罗拉11上的棉絮;如图2、图3所示,所述开松机构包括锡林14和与锡林14适配的罗拉11,所述开松装置1一侧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开松电机8,锡林14一端外壁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于开松电机8的输出端,所述开松装置1顶部呈弧形结构,且开松装置1顶部内壁通过螺丝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弹力柱13,所述弹力柱13靠近罗拉11一端均设置有与罗拉11适配的刷头15;通过设置弹力柱13和刷头15,能够在锡林14和罗拉11工作时,利用罗拉11的转动,使其表面与刷头15接触,进而使附着于罗拉11表面的棉絮被刷头15刷落,提升了实用性。
为了避免棉絮过多的附着于刷头15上;如图3所示,所述弹力柱13圆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环形槽16,所述弹力柱13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弹力柱13一端内壁与开松装置1一侧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振荡弹簧17;通过设置环形槽16和振荡弹簧17,能够在罗拉11与刷头15接触时,在罗拉11施加的作用力下,促使弹力柱13形变,随着罗拉11不停转动,弹力柱13间歇性接触并脱离罗拉11,从而使得弹力柱13通过环形槽16和振荡弹簧17实现振荡,进而将附着于弹力柱13和刷头15表面的棉絮震落,进一步提升了实用性。
为了提升输送效果;如图1所示,所述进料传送带9外侧壁一体式设置有等距分布的条形凸起10;通过设置条形凸起10,能够对经过的棉絮进行承载,使其较为细小的杂质颗粒等落入条形凸起10之间的缝隙中,达到筛选的目的,进一步保障了产品质量。
为了便于对梳理后的物料进一步加工;如图1,图8所示,所述输送平台33顶部内壁安装有用于输送物料的输料传送带12,所述输送平台33顶部还设置有热辊室,所述热辊室内设置有用于热压的热压辊34,热辊室两侧外壁设置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帘35,所述输送平台33顶部通过冷辊安装架安装有用于冷压的冷压辊36,且所述输送平台33通过风机支架安装有呈线性排列的降温风机37,所述冷压辊36位于热压辊34和降温风机37之间,所述输送平台33顶部设置有用于将保温棉切割成目标尺寸的切割装置39,且切割装置39一侧设置有用于收卷成品保温棉的收卷机构;通过设置热压辊34、冷压辊36等结构,能够对梳理后的保温棉依次进行热压定型、冷压、风机降温、切割收卷的工序,从而得到目标产品,整个流程有序且可靠。
为了便于更好地收卷保温棉;如图9所示,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架40和收卷滚筒38,所述收卷滚筒38两侧外壁可拆卸的安装有两个收卷杆41,所述收卷架40顶部内壁焊接有升降弹簧43,升降弹簧43底端均焊接有升降座42,升降座42滑动于收卷架40的两侧内壁之间,所述收卷滚筒38通过收卷杆41可拆卸且可转动的插接于升降座42内壁;通过设置收卷滚筒38、升降弹簧43等结构,能够基于升降弹簧43的压力,使得保温棉能够与收卷滚筒38更紧密的接触,从而使得收卷滚筒38能够在收卷时随着保温棉的递进实现旋转,无需人工持续按压,节省了人力。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进料传送带9进料,物料经开松装置1内开松机构开松后,被送入混合风室2内,各类物料在混合风室2内进行一次混合后,被送至风力输送通道3内,风力输送通道3进一步将物料从混合斗7送入二次混合室4内,通过设置第一橡胶杆18和第一环形板22等结构,能够利用混合电机28工作带动转动主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橡胶杆18与第二橡胶杆24转动,实现更充分的二次混合,物料进而在风力输送通道3持续的风力输出下送入烘烤室5烘烤,烘烤完毕的物料被输送至梳理机6中进行梳理后输出至输送平台33上,在热压辊34、输料传送带12、冷压辊36的配合下,依次进行热压定型、冷压、风机降温、切割收卷的工序,从而得到目标产品,整个流程有序且可靠。
实施例2: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如图10所示,为了提升开松效果;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罗拉11的圆周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均匀分布的螺旋座44,所述螺旋座44的外表面一体式设置有等距分布的开松齿45;通过设置螺旋座44和开松齿45,能够更充分的与物料进行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开松效果,保障了成品后的产品质量和功能性。
实施例3: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如图1-12所示,按重量份计,其成分包括:涤纶45~55份、丙纶15~25份、4080短纤30~40份。
所述保温棉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回收汽车内饰作为原料,清洗后搅碎处理;
S2:将各原料按照比例投入实施例1所述的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的设备中,依次通过开松装置1、混合风室2、风力输送通道3和二次混合室4进行开松、混合处理;
S3: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烘烤室5温度,对混合后的保温棉进行热烘,调节梳理机6参数,将热烘后的物料梳理成型;
S4:控制热压辊34工作,将热烘后的保温棉进行热压定型;
S5:控制冷压辊36工作,将热压后的保温棉进行冷压定型;
S6:控制降温风机37工作,对冷压处理后的保温棉通过降温风机37降温;
S7:将降温后的保温棉一端绕于收卷滚筒38上,利用收卷滚筒38对保温棉进行收卷,收卷后打包处理。
其中,所述S2步骤中,进行开松处理具体为:将物料投入进料传送带9上,由进料传送带9输送物料进入开松装置1内,控制开松电机8工作,带动锡林14与罗拉11配合对物料进行开松处理,处理后的物料输出至混合风室2内。
其中,所述S2步骤中,进行混合处理具体为:输送至混合风室2内的物料在风力作用下实现一次混合,并被吹至风力输送通道3内,进而通过风力输送通道3送入二次混合室4内,控制混合电机28工作,带动转动主轴2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橡胶杆18和第二橡胶杆24分别进行一次混合处理和二次混合处理,混合后的物料输送至烘烤室5内。
其中,所述S3步骤中,烘烤室5的温度控制在:一区200~220℃,二区240~260℃,三区220~240℃;各区域热烘处理时间占比为:一区40%、二区30%、三区30%。
其中,所述S4步骤中,热压辊34的温度控制在190~200℃,甚至为195℃,转速控制在0.5~5m/min。
其中,所述S5步骤中,冷压辊36转速控制在0.5~10m/min。
其中,所述S6步骤中,降温风机37进行降温时采用自然风降温,且冷压辊36与降温风机37的间距不得小于50cm。
其中,将所述保温棉中4080短纤的添加比进一步限定为32.5%。
其中,所述S2步骤中,二次混合室4中进行二次混合时,转动主轴27的转速控制在120~600r/min,甚至为360r/min。
实验一:
为了保障产品蓬松度和产品保暖性能,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更改原料中4080短纤的添加比,进行生产,生产后进行测试,得到以下数据:
4080短纤添加比 30.0% 32.5% 35.0% 37.5% 40.0%
蓬松度 83.3% 80.5% 75.4% 64.2% 51.2%
保暖效果 良好 优秀 良好 良好 一般
由上可知,当4080短纤添加比占原料总比例的30~35%时,保温棉的蓬松度水平较高,而4080短纤添加比占原料总比例的32.5%时,产品的保暖能力更佳,因此,4080短纤添加比优选为32.5%。
实验二:
为了保障产品蓬松度和产品保暖性能,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更改二次混合中转动主轴27的转速,进行生产,生产后的产品与未经过二次混合的产品比较,并进行保温测试,得到以下数据:
转动主轴转速 120r/min 240r/min 360r/min 480r/min 600r/min
保暖能力提升 72.7% 84.9% 91.3% 87.5% 81.2%
物料混合程度 良好 良好 优秀 优秀 优秀
由上可知,当转动主轴27转速控制在360~600r/min时,保温棉的物料的混合程度较为优秀,而转动主轴27转速控制在360r/min时,产品的保暖能力相较于未经二次混合处理的产品提升效果最佳,因此,转动主轴27转速优选控制在360r/min。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包括开松装置(1)、混合风室(2)、风力输送通道(3)、二次混合室(4)、烘烤室(5)、梳理机(6)和输送平台(33),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松装置(1)的输出端均与混合风室(2)内部导通,混合风室(2)通过风力输送通道(3)与二次混合室(4)内部相导通,所述二次混合室(4)的输出端接入烘烤室(5)的输入端,且烘烤室(5)的输出端接于梳理机(6)的进料端,所述输送平台(33)设置于梳理机(6)的出料端,所述开松装置(1)上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传送带(9),所述二次混合室(4)靠近风力输送通道(3)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混合斗(7);所述二次混合室(4)内设置有混合机构,开松装置(1)内设置有开松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电机(28)和转动主轴(27),所述混合斗(7)顶部内壁通过安装杆固定有用于支撑混合电机(28)的电机室(21),所述混合电机(28)一侧外壁通过螺丝固定于电机室(21)的一侧内壁,所述转动主轴(27)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于混合电机(28)的输出端,所述转动主轴(27)圆周外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橡胶杆(18);且第一橡胶杆(18)外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板(22),第一环形板(22)焊接于二次混合室(4)的圆周内壁,第一环形板(22)呈斗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混合室(4)靠近混合斗(7)的圆周内壁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撑架(20),且每对支撑架(20)之间可转动的安装有叶轮(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主轴(27)一端外壁设置有均匀圆周分布的第二橡胶杆(24),所述第二橡胶杆(24)外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板(25),第二环形板(25)焊接于二次混合室(4)的圆周内壁,第二环形板(25)呈斗型结构;所述第二环形板(25)内径小于第一环形板(22)的内径,且第二橡胶杆(24)的数量多于第一橡胶杆(18)的数量。
CN202011570249.8A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Pending CN114075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0249.8A CN114075715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0249.8A CN114075715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5715A true CN114075715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0249.8A Pending CN114075715A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5715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4241A1 (de) * 2003-04-03 2004-10-06 Hauni Maschinenbau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lieses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Filtern der tabakverarbeitenden Industrie sowie Filterstrangherstelleinrichtung
EP1477593A1 (en) * 2003-05-12 2004-11-17 Akiva Pinto Fibre blending and opening machine
CN204356462U (zh) * 2014-12-06 2015-05-27 山东德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无纺布卧式螺旋开松装置
CN107227557A (zh) * 2017-07-15 2017-10-03 张安成 一种隔热保温棉的生产工艺
CN108729016A (zh) * 2018-07-10 2018-11-02 张瑜 一种玻纤合成保温棉毡及其制备方法
CN209669408U (zh) * 2019-02-14 2019-11-22 安徽寿县银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效循环混棉装置
CN111334903A (zh) * 2020-03-06 2020-06-26 杨雪锋 一种用于制造无纺布的棉絮开松工艺
CN111549404A (zh) * 2020-05-14 2020-08-18 范文祥 一种空气过滤棉制备原料混合预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4241A1 (de) * 2003-04-03 2004-10-06 Hauni Maschinenbau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lieses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Filtern der tabakverarbeitenden Industrie sowie Filterstrangherstelleinrichtung
EP1477593A1 (en) * 2003-05-12 2004-11-17 Akiva Pinto Fibre blending and opening machine
CN204356462U (zh) * 2014-12-06 2015-05-27 山东德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无纺布卧式螺旋开松装置
CN107227557A (zh) * 2017-07-15 2017-10-03 张安成 一种隔热保温棉的生产工艺
CN108729016A (zh) * 2018-07-10 2018-11-02 张瑜 一种玻纤合成保温棉毡及其制备方法
CN209669408U (zh) * 2019-02-14 2019-11-22 安徽寿县银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效循环混棉装置
CN111334903A (zh) * 2020-03-06 2020-06-26 杨雪锋 一种用于制造无纺布的棉絮开松工艺
CN111549404A (zh) * 2020-05-14 2020-08-18 范文祥 一种空气过滤棉制备原料混合预处理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育锡: "《弹簧设计与制造工艺新技术及质量监控实用手册 第1卷》", vol. 1,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pages: 240 - 24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0774B (zh) 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CN208599612U (zh) 一种塑胶跑道材料用搅拌装置
CN110567232A (zh) 一种生产化工原料的大型自动化冷却化工设备
CN106705610A (zh) 一种双面循环式纺织布烘干装置
CN108499681A (zh) 一种带有干燥功能的饲料碎化装置
CN202618186U (zh) 一种滚筒式红茶自动发酵设备
CN114075715A (zh)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及其设备
CN112760873B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聚丙烯中空纤膜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4687056A (zh) 一种温室大棚化纤保温棉
CN211284312U (zh) 一种自动混合曲药的凉糟机
KR101766024B1 (ko) 콩곡자 배양장치
CN214300631U (zh) 一种保温棉加工装置
CN105054230B (zh) 适用于紫云英种子加工的破壳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15897053A (zh) 一种汽车废料制作保温棉的设备
CN115538034A (zh) 一种汽车废料制作保温棉技术
CN106322966A (zh) 一种医疗无卤聚烯烃电缆料的智能烘干系统
CN112481827B (zh) 一种保暖喷胶棉及其喷胶装置
CN113388990B (zh) 一种无纺布一体化生产设备
CN212798927U (zh) 一种恒温烘箱的托架
CN201898728U (zh) 一种摘毛豆机
CN210374496U (zh) 药物粉碎装置
CN209991726U (zh) 一种纺织布料的烘干机械
CN220293009U (zh) 一种干果加工烘干装置
CN212477114U (zh) 一种可以清洁织物的印染装置
CN219479097U (zh) 一种多室型茶叶萎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