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2195B - 导丝 - Google Patents

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2195B
CN114072195B CN201980097827.XA CN201980097827A CN114072195B CN 114072195 B CN114072195 B CN 114072195B CN 201980097827 A CN201980097827 A CN 201980097827A CN 114072195 B CN114072195 B CN 1140721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drel
guide wire
distal end
cross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78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2195A (zh
Inventor
齐木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72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2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2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2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75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distal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91Guide wires made of twisted wi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导丝具备:芯轴;卷绕于芯轴的前端侧的线圈体;以及对芯轴的前端部和线圈体的前端部进行固定的前端片。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矩形的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

Description

导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丝。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向血管插入导管等医疗用设备时所使用的导丝。在这种导丝中,为了提高血管选择性并将导丝顺畅地引导至血管内的目的部位,有时在导丝的前端部分附加较小的弯曲等形状。以后,将附加弯曲等形状的情况也称为“修整”。例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导丝:通过在芯轴的前端部设置平坦化的平坦部分,容易向前端部分附加形状(提高了修整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445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484617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提高血管选择性,除了要求导丝的前端部分的修整性能以外,还要求将手边部分的向导丝的旋转操作传递至前端侧的旋转追随性能。为了兼顾上述的修整性能和旋转追随性能这两者,重要的是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丝中,记载有将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设为正方形。但是,在导丝的制造中,难以将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设为没有误差的完全的正方形,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对用于维持性能的允许误差未做任何考虑之类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导丝中,记载有将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设为矩形形状。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对优选的纵横比、用于维持性能的允许误差未做任何考虑之类的课题。此外,这样的课题不仅限于血管系统,在插入到淋巴腺系统、胆道系统、尿道系统、气道系统、消化器官系统、分泌腺以及生殖器官等人体内的各器官的导丝中通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在导丝中,兼顾修整性能和旋转追随性能这双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方案,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导丝。该导丝具备:芯轴;线圈体,其卷绕于上述芯轴的前端侧;以及前端片,其对上述芯轴的前端部和上述线圈体的前端部进行固定,上述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上述矩形的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
根据该结构,在导丝中,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是矩形的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的大致正方形,因此能够兼顾导丝的修整性能和旋转追随性能这两者。另外,通过将矩形的长宽比设为1:1以上且1.08:1以下,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导丝的制造,并且能够维持导丝的修整性能和旋转追随性能。
(2)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上述芯轴具备:方柱形状的上述前端部;第一中间部,其与上述前端部的基端侧相邻,前端的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并且基端的横剖面形状为圆形形状,该第一中间部的横剖面形状从前端朝向基端而由矩形形状向圆形形状渐变;以及第二中间部,其与上述第一中间部的基端侧相邻,横剖面形状遍及全长为圆形形状。
根据该结构,芯轴在方柱形状(即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的前端部与横剖面形状为圆形形状的第二中间部之间具备横剖面形状从前端朝向基端而由矩形形状向圆形形状渐变的第一中间部。因此,能够使刚性、外侧形状向前端部、第一中间部、第二中间部顺畅地变化。其结果,在导丝的修整时、使用时,能够抑制芯轴相对于特定部位的应力集中,能够提高导丝的耐扭折性。
(3)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上述前端部的任意的部位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与上述第二中间部的前端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相等。
根据该结构,芯轴中,前端部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与第二中间部的前端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相等。因此,在导丝的修整时、使用时,能够抑制芯轴相对于特定部位的应力集中,能够提高导丝的耐扭折性。
(4)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在上述导丝的前端侧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是上述芯轴和上述线圈体相对于上述导丝的轴线方向弯曲而成的弯曲部。
根据该结构,在导丝的前端侧设有芯轴和线圈体弯曲而成的弯曲部。在此,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是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的矩形形状,因此能够相对于导丝的前端侧容易地设置弯曲部。
(5)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还具备:
绞线,其绞合多个线材而成,与上述芯轴并排配置在上述线圈体的内侧,且前端部固定于上述前端片;以及
固定部,其设于上述芯轴的上述第二中间部,且对上述绞线的基端部、上述芯轴及上述线圈体进行固定。
根据该结构,导丝还具备绞合多个线材而成的绞线,因此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在使用导丝时,在导丝的前端侧,绞线和芯轴一体地动作。其结果,能够提供相对于弯曲的柔软性、复原性优异的导丝。
(6)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在上述导丝的前端侧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是上述绞线、上述芯轴以及上述线圈体相对于上述导丝的轴线方向弯曲而成的弯曲部。
根据该结构,在导丝的前端侧设有绞线、芯轴以及线圈体弯曲而成的弯曲部。在此,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是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的矩形形状,因此能够相对于导丝的前端侧容易地设置弯曲部。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案来实现,例如能够以导丝、芯轴、使用了芯轴的导管等医疗用设备、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等方案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例示芯轴的前端侧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例示旋转追随性实验所使用的导丝的样品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旋转追随性实验的实验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旋转追随性实验的实验结果的说明图。
图6是旋转追随性实验的评价结果的说明图。
图7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芯轴的前端侧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例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芯轴的前端侧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例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例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结构的说明图。导丝1是在向血管、消化器官插入导管时所使用的医疗器具,具备芯轴10、线圈体20、绞线30、固定部51、前端片61、以及基端侧固定部62。在导丝1的前端部设有导丝1弯曲的弯曲部100。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通过芯轴10的前端部具有后述的结构而能够兼顾导丝1的修整性能和旋转追随性能这两者。此外,修整性能是指附加形状的容易性。另外,旋转追随性能是指在使导丝1的基端侧旋转时,前端追随基端侧的旋转而旋转的性能。换言之,旋转追随性能是将基端侧的导丝1的旋转操作传递至前端侧的性能。
在图1中,用轴线O表示通过导丝1的中心的轴,用轴线O1表示通过弯曲部100的中心的轴。在图1的例子中,轴线O以及轴线O1分别与通过芯轴10的中心的轴和通过线圈体20的中心的轴一致。但是,轴线O以及O1也可以与通过芯轴10以及线圈体20的中心的轴不同。在图1中,图示出相互正交的XYZ轴。X轴与导丝1的长度方向对应,Y轴与导丝1的高度方向对应,Z轴与导丝1的宽度方向对应。将图1的左侧(-X轴方向)称为导丝1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前端侧”,将图1的右侧(+X轴方向)称为导丝1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基端侧”。另外,对于导丝1以及各构成部件,将位于前端侧的端部称为“前端”,将前端及其附近称为“前端部”。另外,将位于基端侧的端部称为“基端”,将基端及其附近称为“基端部”。前端侧相当于向生物体内部插入的“远位侧”,基端侧相当于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的“近位侧”。这一点在图1以后也通用。
芯轴10是基端侧为粗径、前端侧为细径的尖细的长条状的部件。芯轴10配置为,在前端部与轴线O1同轴地延伸,并且,在比前端部更靠基端侧与轴线O同轴地延伸。芯轴10例如能够由SUS304、SUS316等不锈钢合金、镍钛(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钢琴线、镍-铬系合金、钴合金、钨等材料形成。芯轴10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的材料形成。芯轴10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具有前端部11、第一中间部12、第二中间部13、扩径部14、以及粗径部15。
图2是例示芯轴10的前端侧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在图2中,为了便于图示,图示出了不弯曲的状态的芯轴10的前端侧。前端部11设置在芯轴10的前端部。前端部11是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方柱形状,前端部11的横剖面形状遍及全长为矩形形状(图2:A-A剖面)。在此,在沿轴线O或轴线O1的长轴方向的任意的部位,将前端部11的构成横剖面的矩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L1、将高度方向的长度设为L2。此时,本实施方式的前端部11构成横剖面的矩形的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在此,长宽比是指长边与短边的比率。在宽度L1>高度L2的情况下,L1:L2为1:1以上且1.08:1以下,在宽度L1<高度L2的情况下,L2:L1为1:1以上且1.08:1以下。
第一中间部12设为与前端部11的基端侧相邻。第一中间部12是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由方柱形状向圆柱形状渐变的部件。即,第一中间部12的前端的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图2:B1-B1剖面),第一中间部12的基端的横剖面形状为圆形形状(图2:B3-B3剖面),第一中间部12的前端与基端之间的横剖面形状为角部具有R的大致矩形形状(图2:B2-B2剖面)。在此,第一中间部12的前端与基端之间的角部R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而逐渐变大。即,第一中间部12的横剖面形状从前端朝向基端而由矩形形状向圆形形状渐变。
第二中间部13设为与第一中间部12的基端侧相邻。第二中间部13是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柱形状,第二中间部13的横剖面形状遍及全长为圆形形状(图2:C-C剖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芯轴10中,第二中间部13的前端部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CS3(图2:C-C剖面)与前端部11的长轴方向的任意的部位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CS1(图2:A-A剖面)相等。在此,“相等”是指大致相同,在剖面面积CS3与剖面面积CS1在预定的误差范围内(例如,10%以内)的情况下,使剖面面积CS3与剖面面积CS1相等。
这样的前端部11、第一中间部12、以及第二中间部13例如能够如下制作。首先,准备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柱形状的部件。接着,对圆柱形状的部件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从Y轴方向进行冲压加工、接着从Z轴方向进行冲压加工。冲压加工时,位于夹具的内侧的部件成为前端部11,位于夹具的端部的部件成为第一中间部12,位于夹具的外侧的部件成为第二中间部13。这样,如果使用冲压加工,则能够简单地制作前端部11、第一中间部12、以及第二中间部13。此外,前端部11、第一中间部12、以及第二中间部13也可以预先分别形成,且被焊接或者接合。
返回图1继续进行说明。扩径部14设为与第二中间部13的基端侧相邻。扩径部14是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外径扩径的大致圆锥台形状。粗径部15设为与扩径部14的基端侧相邻。粗径部15是芯轴10的外径为最大的部分且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此外,前端部11、第一中间部12、第二中间部13、扩径部14、以及粗径部15的外径以及长度能够任意决定。前端部11、第一中间部12、第二中间部13、扩径部14、以及粗径部15也可以为中空状而并非实心状。扩径部14以及粗径部15的形状能够任意决定,也可以为方柱形状、多方柱形状等。
线圈体20是相对于芯轴10将线材21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状。在图1的例子中,线圈体20覆盖芯轴10的前端部11、第一中间部12、以及第二中间部13。线圈体20既可以是将一根线材卷绕成单条而形成的单条线圈、也可以是将多根线材卷绕成多条而形成的多条线圈、也可以是将绞合多根线材得到的绞线卷绕成单条而形成的单条绞线线圈、也可以是使用多个绞合多根线材得到的绞线并将各绞线卷绕成多条而形成的多条绞线线圈。线圈体20的线材21的线径和线圈体20中的线圈平均径(线圈体20的外径和内径的平均直径)能够任意决定。
线材21例如能够由SUS304、SUS316等不锈钢合金、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钢琴线、镍-铬系合金、钴合金等放射线透过性合金、金、白金、钨、包含这些元素的合金(例如,白金-镍合金)等放射线不透过性合金、上述以外的公知的材料形成。
绞线30是绞合多根线材而成的绞线。绞线30与芯轴10并排配置在线圈体20的内侧。如图1所示,绞线30的前端部配置在与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前端对应的位置,绞线30的基端部配置在与芯轴10的第二中间部13的前端侧对应的位置。构成绞线30的线材的材料既可以与线材21相同、也可以不同。构成绞线30的线材的根数能够任意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绞线30的长轴方向的任意的部位的横剖面的直径比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宽度L1和高度L2的任一个都大。绞线30的长度能够任意决定。
固定部51配置在绞线30的基端部。固定部51对绞线30的基端部、芯轴10的第二中间部13的一部分、以及线圈体20的一部分进行固定并保持为一体。前端片61配置在导丝1的前端部。前端片61对芯轴10的前端部11、线圈体20的前端部、以及绞线30的前端部进行固定并保持为一体。基端侧固定部62配置在芯轴10的第二中间部13的基端部。基端侧固定部62对芯轴10的第二中间部13、以及线圈体20的基端部进行固定并保持为一体。固定部51、前端片61、以及基端侧固定部62能够由任意的接合剂形成,例如能够由银钎料、金钎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锡、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形成。在固定部51、前端片61、以及基端侧固定部62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合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合剂。
弯曲部100是设置在导丝1的前端侧且芯轴10、线圈体20、以及绞线30相对于导丝1的轴线O方向弯曲而成的部分。弯曲部100的角度、换言之,轴线O1相对于轴线O的角度能够任意决定。另外,弯曲部100的形状除了图1所示的角型以外,也可以是J型、smallJ型、插口型等任意的形状。
<效果例>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横剖面形状是矩形形状,是矩形的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的大致正方形(图2:A-A剖面)。因此,能够兼顾导丝1的修整性能和旋转追随性能这两者。另外,通过将前端部11的矩形的长宽比设为1:1以上且1.08:1以下,能够容易进行导丝1的制造,并且能够维持导丝1的修整性能和旋转追随性能。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芯轴10在方柱形状(即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的前端部11与横剖面形状为圆形形状的第二中间部13之间具备横剖面形状从前端朝向基端而由矩形形状向圆形形状渐变的第一中间部12(图2:B1-B1剖面、B2-B2剖面、B3-B3剖面)。因此,能够使刚性、外侧形状向前端部11、第一中间部12、第二中间部13顺畅地变化。其结果,在导丝1的修整时、使用时,能够抑制芯轴10相对于特定部位的应力集中,能够提高导丝1的耐扭折性。另外,芯轴10中,前端部11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CS1与第二中间部13的前端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CS3相等。因此,在导丝1的修整时、使用时,能够抑制芯轴10相对于特定部位的应力集中,能够提高导丝1的耐扭折性。
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还具备绞合多个线材而成的绞线30,因此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在使用导丝1时,在导丝1的前端侧,绞线30与芯轴10一体地动作。其结果,能够提高相对于弯曲的柔软性、复原性优异的导丝1。另外,在导丝1的前端侧设有绞线30、芯轴10以及线圈体20弯曲而成的弯曲部100。如上所述,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横剖面形状是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的矩形形状,因此能够相对于导丝1的前端侧容易地设置弯曲部100。
<旋转追随性实验>
使用图3~图5,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来说明维持旋转追随性能的情况。在此,为了证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效果,对包含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导丝在内的四个样品实施了旋转追随性实验。旋转追随性实验是对导丝的旋转追随性能进行定量地测定的实验。
图3是例示旋转追随性实验所使用的导丝的样品的结构的说明图。样品S1~S4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图1)相同,具备芯轴10、线圈体20、绞线30、固定部51、前端片61、以及基端侧固定部62。样品S1~S4中,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结构相互不同。具体而言,样品S1~S4中,对于构成前端部11的横剖面的矩形,宽度L1与高度L2的长宽比相互不同。对于长宽比以外的部分,样品S1~S4的结构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丝1相同。
如图3所示,样品S1的芯轴的前端部的宽度L1与高度L2的长宽比为1:1(纵横比率=1)。另外,样品S2的芯轴的前端部的宽度L1与高度L2的长宽比为1.08:1(纵横比率=1.08),样品S3的芯轴的前端部的宽度L1与高度L2的长宽比为1.12:1(纵横比率=1.12),样品S4的芯轴的前端部的宽度L1与高度L2的长宽比为1.16:1(纵横比率=1.16)。
图4是旋转追随性实验的实验方法的说明图。在旋转追随性实验中,制作如下实验路径:使用管81制作半径5mm的90°的屈曲,在屈曲的前后形成直线部分。从该实验路径的一方的开口部(图4右侧的开口部)插入样品的导丝1S。然后,向进深推进样品的导丝1S直至前端从管81的另一方的开口部突出。在该状态下,使导丝1S的基端侧旋转。在旋转追随性实验中,对于上述的各样品S1~S4,测定了使基端侧旋转时前端侧旋转了多少度。
图5是旋转追随性实验的实验结果的说明图。在图5中,横轴表示样品的导丝1S的基端侧的旋转角度(输入角度),纵轴表示样品的导丝1S的前端侧的旋转角度(输出角度)。在图5中,用实线表示样品S1的测定结果,用虚线表示样品S2的测定结果,用单点划线表示样品S3的测定结果,用双点划线表示样品S4的测定结果。另外,在图5中,用粗线表示理想值SI。理想值SI表示前端侧完全追随基端侧的旋转的状态。
图6是旋转追随性实验的评价结果的说明图。图6所示的评价结果按A、B、C的顺序优异。长宽比为1:1的样品S1和长宽比为1.08:1的样品S2由于都是输出角度相对于输入角度平缓地追随,因此旋转追随性能相对较高(图5)。因此,将样品S1以及S2的旋转追随性实验的评价结果设为A。另一方面,长宽比为1.12:1的样品S3由于输出角度相对于输入角度的追随与样品S1及S2相比较差,因此不能说旋转追随性能相对较高(图5)。因此,将样品S3的旋转追随性实验的评价结果设为B。另外,长宽比为1.16:1的样品S4的输出角度相对于输入角度的追随不平缓且延迟(图5)。这表示,基端侧的旋转未实时向前端侧传递,在暂时积蓄了转矩之后、突然放出,由此前端侧旋转(产生所谓“弹性”的状态)。因此,将样品S4的旋转追随性实验的评价结果设为C。
根据以上的旋转追随性实验可知,芯轴10的前端部11随着构成横剖面的矩形的宽度L1与高度L2的长宽比变大,而旋转追随性能下降。另外,根据旋转追随性实验可知,宽度L1与高度L2的长宽比优选为1:1以上且1.08:1以下。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的结构的说明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不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弯曲部100。即,导丝1a的芯轴10a、线圈体20a以及绞线30a的前端侧不弯曲,遍及全长为直线状。这样,导丝1a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弯曲部100的直线状。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在手术者使用导丝1a之前,能够对导丝1a的前端侧附加希望的形状的弯曲,从而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的结构的说明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不具备绞线30和固定部51。这样,导丝1b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省略绞线30、固定部51。根据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导丝1b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具备内侧包覆部来代替绞线30,具备对内侧包覆部、芯轴10以及线圈体20进行固定的内侧固定部,来代替固定部51。内侧包覆部配置在线圈体20的内侧,前端部由前端片61固定,基端部由内侧固定部固定。作为内侧包覆部,例如能够采用相对于芯轴10以螺旋状卷绕线材而形成的线圈体、覆盖芯轴10的周围的管状体。内侧包覆部能够配置在轴线O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在将内侧包覆部设置在覆盖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导丝1b的前端部的柔软性、耐久性。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芯轴10c的前端侧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具备芯轴10c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芯轴10。芯轴10c具备前端部11c来代替前端部11,具备第一中间部12c来代替第一中间部12。
前端部11c是芯轴10c的外径最小的部分,构成横剖面的矩形的宽度L11以及高度L21(图9:A-A剖面)均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11的宽度L1以及高度L2小(图2:A-A剖面)。前端部11c的构成横剖面的矩形的长宽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1:1以上且1.08:1以下。第一中间部12c设为与前端部11c的基端侧相邻,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外径逐渐扩大。第一中间部12c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横剖面形状从前端朝向基端而由矩形形状(图9:B1-B1剖面)向圆形形状(图9:B3-B3剖面)渐变。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芯轴10c中,第二中间部13的前端部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CS3(图9:C-C剖面)比前端部11c的长轴方向的任意的部位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CS11(图9:A-A剖面)大。
这样的前端部11c、第一中间部12c、以及第二中间部13例如能够如下制作。首先,准备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柱形状的部件。接着,切削圆柱形状的部件的前端侧的一部分,形成前端部11c和第一中间部12c。此外,前端部11c、第一中间部12c、以及第二中间部13也可以预先分别形成,且被焊接或者接合。
这样,芯轴10c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是前端部11的直径比第二中间部13的直径细,第二中间部13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CS3与前端部11c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CS11不同。根据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由于使芯轴10c从基端侧的第二中间部13朝向前端侧的前端部11c逐渐细径化,因此能够使导丝1c的前端部更柔软。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是例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芯轴10d的前端侧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具备芯轴10d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芯轴10。芯轴10d不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中间部12,在前端部11的基端侧相邻地设有第二中间部13。这样,芯轴10d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如图示那样省略第一中间部12、也可以省略第二中间部13。在省略了第二中间部13的情况下,在前端部11的基端侧相邻地设有扩径部14(图1),并在前端部11的基端部设有基端侧固定部62(图1)。另外,也可以是第一中间部比前端部大的方柱形状。这样,芯轴10d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省略第一中间部12、第二中间部13。根据这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图11是例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的结构的说明图。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不具备绞线30和固定部51。这样,导丝1e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省略弯曲部100、绞线30、以及固定部51。根据这样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是例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的结构的说明图。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具备绞线30f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绞线30,具备固定部51f来代替固定部51。绞线30f是绞合多根线材而成的绞线,与芯轴10并排配置在线圈体20的内侧。绞线30f的前端部配置在与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前端对应的位置,绞线30f的基端部配置在与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基端侧对应的位置。固定部51f对绞线30f的基端部、芯轴10的前端部11的一部分、以及线圈体20的一部分进行固定并保持为一体。
这样,绞线30f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轴线O方向的长度、配置也可以任意变更。例如,绞线30f也可以如图示那样采用从前端部11的前端延伸至基端侧的方式。另外,绞线30f也可以采用从前端部11的前端延伸至第一中间部12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从前端部11的前端延伸至第二中间部13的基端部的方式。在采用了绞线30f从前端部11的前端延伸至第二中间部13的基端部的方式的情况下,通过由前端片61固定绞线30f的前端部、由基端侧固定部62固定基端部,从而也可以省略固定部51f。另外,绞线30f的前端部也可以配置在前端部11的前端以外的部位(例如,前端部11的中央部、第一中间部12)。该情况下,也可以重新设置对绞线30f的前端部、芯轴10、以及线圈体20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部。根据这样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也能够如下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第七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导丝1、1a~1f的结构。但是,导丝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导丝作为向血管插入导管时所使用的医疗器具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作为在插入到淋巴腺系统、胆道系统、尿道系统、气道系统、消化器官系统、分泌腺以及生殖器官等人体内的各器官的导丝来构成。例如,导丝也可以是不具备扩径部以及粗径部且芯轴整体被线圈体覆盖的结构。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第七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芯轴10、10a、10c、10d的结构。但是,芯轴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作为芯轴的前端部、第一中间部、第二中间部、扩径部、粗径部没有区别而是全部具有恒定的外径的主体部来构成,也可以作为全部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而外径缩小的缩径部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芯轴的前端部、第一中间部、第二中间部、扩径部、粗径部分别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并将它们接合的结构。例如,芯轴的第一中间部、第二中间部、扩径部、粗径部的横剖面形状并不限于大致圆形形状,例如能够采用大致矩形形状、大致椭圆形形状、大致多边形形状等任意的形状。例如,在比粗径部更靠基端侧,芯轴也可以由接合后的多个芯轴部件构成。该情况下,各芯轴部件既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第七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线圈体20、20a以及绞线30、30a、30f的结构的一例。但是,线圈体以及绞线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以构成为在相邻的线材之间没有间隙的密卷、也可以形成为在相邻的线材之间具有间隙的疏卷、也可以是密卷和疏卷混合的结构。另外,线圈体也可以具备例如具有疎水性的树脂材料、具有亲水性的树脂材料、或者由上述材料的混合物涂层而成的树脂层。例如,绞线也可以是如下绞线的结构:将绞合多根线材而成的绞线再进一步绞合多根。例如,对于线圈体和绞线的至少一方,线材的横剖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大致圆形。
[变形例4]
上述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1a~1f的结构、以及上述变形例1~3的导丝的结构也可以适当组合。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不具有弯曲部的结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不具有绞线的结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不具有弯曲部和绞线的结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具有不同的形态的绞线的结构)的任一个中,都可以具备在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芯轴。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对本方案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方案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方案的说明而进行的,并不限定本方案。本方案能够不脱离其主旨以及技术方案地变更、改良,并且本方案包含其等效物。另外,其技术特征如果不是本说明书中作为必须结构而说明的,则能够适当删除。
符号说明
1、1a~1f—导丝,10、10a、10c、10d—芯轴,11、11c—前端部,12、12c—第一中间部,13—第二中间部,14—扩径部,15—粗径部,20、20a—线圈体,30、30a、30f—绞线,51、51f—固定部,61—前端片,62—基端侧固定部,81—管,100—弯曲部。

Claims (5)

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
芯轴;
线圈体,其卷绕于上述芯轴的前端侧;以及
前端片,其对上述芯轴的前端部和上述线圈体的前端部进行固定,
上述芯轴的前端部的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上述矩形的长宽比为1:1以上且1.08:1以下,
上述芯轴具备:
方柱形状的上述前端部;以及
第二中间部,其设置于比上述前端部靠基端侧的位置,横剖面形状遍及全长为圆形形状,并且具有恒定的外径,
上述前端部的任意的部位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与上述第二中间部的横剖面的剖面面积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轴还具备:
第一中间部,其设置于上述前端部与上述第二中间部之间,前端的横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并且基端的横剖面形状为圆形形状,该第一中间部的横剖面形状从前端朝向基端而由矩形形状向圆形形状渐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丝的前端侧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是上述芯轴和上述线圈体相对于上述导丝的轴线方向弯曲而成的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绞线,其绞合多个线材而成,与上述芯轴并排配置在上述线圈体的内侧,且前端部固定于上述前端片;以及
固定部,其设于上述芯轴的上述第二中间部,且对上述绞线的基端部、上述芯轴及上述线圈体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丝的前端侧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是上述绞线、上述芯轴以及上述线圈体相对于上述导丝的轴线方向弯曲而成的弯曲部。
CN201980097827.XA 2019-06-28 2019-06-28 导丝 Active CN114072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25852 WO2020261542A1 (ja) 2019-06-28 2019-06-28 ガイドワ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2195A CN114072195A (zh) 2022-02-18
CN114072195B true CN114072195B (zh) 2024-04-16

Family

ID=74060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7827.XA Active CN114072195B (zh) 2019-06-28 2019-06-28 导丝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18231A1 (zh)
EP (1) EP3991776A4 (zh)
JP (1) JP7261879B2 (zh)
CN (1) CN114072195B (zh)
WO (1) WO202026154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2344A2 (en) * 2000-10-17 2002-04-25 Micro Therapeutics, Inc. Torsionally compensated guidewire
JP2009233200A (ja) * 2008-03-27 2009-10-15 Terumo Corp ガイドワイヤ
CN101920056A (zh) * 2009-06-16 2010-12-22 朝日印帝克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用导丝
JP2012005724A (ja) * 2010-06-25 2012-01-12 Asahi Intecc Co Ltd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2017196369A (ja) * 2016-04-28 2017-11-02 株式会社エフエムディ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CN107683161A (zh) * 2016-03-10 2018-02-09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丝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6174A (en) 1986-08-08 1989-07-11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Angioplasty dilating guide wire
US8360996B2 (en) * 2008-03-27 2013-01-29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Guide wire
US8500658B2 (en) 2010-10-28 2013-08-06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Nickel-titanium core guide wi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2344A2 (en) * 2000-10-17 2002-04-25 Micro Therapeutics, Inc. Torsionally compensated guidewire
JP2009233200A (ja) * 2008-03-27 2009-10-15 Terumo Corp ガイドワイヤ
CN101920056A (zh) * 2009-06-16 2010-12-22 朝日印帝克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用导丝
JP2012005724A (ja) * 2010-06-25 2012-01-12 Asahi Intecc Co Ltd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CN107683161A (zh) * 2016-03-10 2018-02-09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丝
JP2017196369A (ja) * 2016-04-28 2017-11-02 株式会社エフエムディ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18231A1 (en) 2022-04-21
EP3991776A4 (en) 2023-03-29
JPWO2020261542A1 (zh) 2020-12-30
JP7261879B2 (ja) 2023-04-20
WO2020261542A1 (ja) 2020-12-30
EP3991776A1 (en) 2022-05-04
CN114072195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1652A1 (en) Guidewire
US20210113818A1 (en) Guide wire
WO2021038845A1 (ja) ガイドワイヤ、及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US20210128887A1 (en) Guide wire, and guide w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4072195B (zh) 导丝
CN112334180B (zh) 导丝
JP7184890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7256582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112312955B (zh) 导丝
US20230321409A1 (en) Guide wire
EP4039316A1 (en) Guide wire
US20220296860A1 (en) Guide wires
WO2024116318A1 (ja) 医療デバイス
US20220184349A1 (en) Guide Wires
CN112312954B (zh) 导丝
JP2022166396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23092856A (ja) ガイドワイヤ、及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9111083A (ja) ガイドワ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