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冷却效果提高的车用驱动电机。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用驱动电机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内的定子铁芯,所述电机壳体具有机壳凹槽、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机壳凹槽设在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周壁上,所述定子铁芯由定子冲片叠置而成,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壁设有至少一个定子周向凹槽,所述至少一个定子周向凹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延伸,以便所述定子铁芯沿其轴向分为多个非凹槽铁芯段和至少一个凹槽铁芯段,所述非凹槽铁芯段的外周壁上设有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延伸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子轴向凹槽和/或切边,其中所述定子周向凹槽、所述机壳凹槽、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所述定子轴向凹槽以及所述切边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连通以形成冷却液流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机,通过在定子铁芯上设置定子周向凹槽和定子轴向凹槽,大大增加了定子铁芯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率,并节省部分加工定子铁芯的原材料,有效降低了原料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铁芯段为一个,所述非凹槽铁芯段为两个,两个所述非凹槽铁芯的外周壁上均设有所述定子轴向凹槽和/或所述切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凹槽铁芯段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中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一个凹槽铁芯段的中心横截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口沿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轴向凹槽为矩形,所述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满足关系式:
其中a为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Rout为定子铁芯的外径,Rin为定子铁芯的内径,L为定子铁芯的轭厚,h为定子铁芯的叠厚,k1为系数且为0.05-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边的深度满足关系式:
其中b为切边的深度,Rout为定子铁芯的外径,Rin为定子铁芯的内径,L为定子铁芯的轭厚,h为定子铁芯的叠厚,k2为系数且为0.05-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轴向凹槽分为多组,多组定子轴向凹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相邻组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1-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组所述定子轴向凹槽包括多队,相邻队之间为间隔槽且相邻队之间的间隔槽对应的圆心角为1-5度,每一队所述定子轴向凹槽包括多节,相邻节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1-5度,每一节内的所述定子轴向凹槽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0.5-2度,每个所述定子轴向凹槽对应的圆心角为0.5-2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和定子铁芯2。定子铁芯2内可以设有转子(未示出),定子铁芯2的定子齿上绕设有定子绕组(未示出),由此构成驱动电机的定子。定子铁芯2安装在电机壳体1内。
电机壳体1具有机壳凹槽11、进液口12和出液口(未示出)。出液口通常设在电机壳体1的端盖(未示出)上。机壳凹槽11设在电机壳体1的内周壁上且沿电机壳体1的周向延伸。定子铁芯2由定子冲片叠置而成,定子冲片通常采用硅钢片制成。定子铁芯2的外周壁设有至少一个定子周向凹槽23,定子周向凹槽23沿定子铁芯2的周向延伸。定子周向凹槽23所在的定子铁芯段称为凹槽铁芯段,其余的定子铁芯段称为非凹槽铁芯段,凹槽铁芯段的数量与定子周向凹槽23的数量相同。
非凹槽铁芯段的外周壁上设有沿定子铁芯2的轴向延伸的定子轴向凹槽22和/或切边21。定子轴向凹槽和切边21均沿定子铁芯2的周向间隔分布。其中机壳凹槽11、进液口12、出液口、定子轴向凹槽22以及切边21与电机壳体1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连通以形成冷却液流道。换言之,机壳凹槽11和定子铁芯2的外周壁限定出一部分冷却液流道,电机壳体1的内周壁面与定子轴向凹槽22限定出一部分冷却液流道,电机壳体1的内周壁面与切边21限定出一部分冷却液流道,电机壳体1的内周壁面与定子周向凹槽23限定出一部分冷却液流道,当然,进液口12和出液口也可以看做冷却液流道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机,设置定子周向凹槽23,增加了冷却液与定子铁芯2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还可以节省制造定子铁芯的材料,有效降低原料成本。
如上所述,非凹槽铁芯段的外周壁上设有定子轴向凹槽22和/或切边21,即,非凹槽铁芯段可以仅形成定子轴向凹槽22,或仅形成切边21,或者同时形成定子轴向凹槽22和切边21。轴向凹槽22和切边21可以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开设定子轴向凹槽22可有效增加冷却液与定子铁芯2的接触面积,使冷却液可以更充分地接触定子铁芯2,从而降低冷却液与定子铁芯2的接触热阻,提高了定子铁芯2的散热效率。设置切边21一方面可以增加冷却液流道体积,改善冷却液流动状态,使其流动更充分均匀,流动能量损失减少,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流道流阻,提高冷却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凹槽铁芯段为一个,非凹槽铁芯段为两个,两个非凹槽铁芯的外周壁上均设有与定子周向凹槽23连通的定子轴向凹槽22。如图3所示,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凹槽铁芯段为一个,非凹槽铁芯段为两个,两个非凹槽铁芯的外周壁上均设有切边21。如图1所示,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凹槽铁芯段为一个,非凹槽铁芯段为两个,两个非凹槽铁芯的外周壁上均设有定子轴向凹槽22和切边21
当然,凹槽铁芯段的数量并不仅局限于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凹槽铁芯段与进液口12连通,即一个定子周向凹槽与进液口12连通,凹槽铁芯段位于定子铁芯2的轴向中间位置,具体地,进液口12的中心轴线位于凹槽铁芯段的中心横截面内。
凹槽铁芯段与进液口12连通,例如,冷却液进入电机壳体后,首先充满凹槽铁芯段处的定子周向凹槽23,之后经由定子轴向凹槽22以及切边21与定子铁芯2的外周壁充分接触,最终由出液口13排出,冷却液的整体流动过程为由中间向两端流动,冷却液可快速与定子铁芯2完全接触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进液口12为多个,进液口12沿电机壳体1的周向间隔分布,在电机壳体1的横截面上,相邻进液口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θ小于等于180度,进液口12的中心和距其最近的切边21的中心在定子铁芯2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圆心角β为0-5度。
如图11所述,圆心角β是指进液口12的中心与定子铁芯2的圆心连线,和与进液口12距离最近的切边21的中点与定子铁芯2的圆心连线,在定子铁芯2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0-5度。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如图13所示,横轴为圆心角β,左侧纵轴为压降,右侧纵轴为电机最大温升△T,当圆心角β在0-5度逐渐增加时,压降(实线所示曲线)和电机最大温升(虚线所示曲线)增大的速度较慢(两条曲线的斜率较小),当圆心角β大于5度逐渐增加时,压降和电机最大温升增大速度明显加快(两条曲线的斜率增大),即电机热性能不佳,因此,进液口12的中心和距其最近的切边21的中心在定子铁芯2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圆心角设为0-5度是有利的。
通过在电机壳体1上设有多个进液口12,进液口12沿电机壳体1的周向间隔分布,进液口12的中心和距其最近的切边21的中心在定子铁芯2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圆心角β为0-5度。当圆心角β为0-5度时,冷却效率佳,流动损失最小。发明人经研究还发现,越靠近进液口12,冷却效果越好。因此,通过设置多个进液口12,加强了冷却液的冷却能力,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进液口12沿电机壳体1的轴向间隔布置,换言之,多个进液口12既沿电机壳体1的周向间隔布置,也沿电机壳体1的轴向间隔布置,例如在电机壳体1上螺旋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12所示,定子轴向凹槽22设为矩形,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满足关系式:
其中a为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Rout为定子铁芯的外径,Rin为定子铁芯的内径,L铁芯的轭厚,h为定子铁芯的叠厚,K1为系数且为0.05-0.1。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如图12所示,随着系数K1的逐渐增加,冷却液的压降增大(即冷却液的流阻增大),电机温升减小。而且,K1在0-0.05的范围内时,冷却液的压降增大较快,K1大于0.1时,冷却液的压降增大,但电机温升减小基本不变。
从上述关系式可以看出,随着K1的增加,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增加,定子轴向凹槽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随之增加,由于对流热阻和对流传热系数、冷却液与机壳的接触面积成反比,对热热阻越小,换热能力越强,因此冷却液与定子铁芯2接触面积越大越好。但是接触面积越大,流速越高,流阻越大。综合考虑上述因素,K1的取值设为0.05-0.1是有利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轴向凹槽22的深度a大于等于1.5毫米且小于等于2.5毫米。发明人发现,当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a为1mm时,电机的电磁性能降低0.67%,当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a为2mm时,电机的电磁性能降低1.5%,当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a为3mm时,电磁性能降低4.83%,因此将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a设为1.5毫米到2.5毫米之间是有利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定子轴向凹槽22的深度a优选选为2毫米,定子轴向凹槽22的宽度a优选为1毫米,如上所述,当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a为2mm时,电机的电磁性能降低1.5%,虽然对电磁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同时冷却液与定子铁芯的接触面积也较大,可有效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轴向凹槽22分为多组,多组定子轴向凹槽22沿定子铁芯2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相邻组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1-5度。每一组定子轴向凹槽22包括多队,相邻队之间为间隔槽且相邻队之间的间隔槽对应的圆心角为1-5度,每一队定子轴向凹槽22包括多节,相邻节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1-5度,每一节内的定子轴向凹槽22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0.5-2度,每个定子轴向凹槽22对应的圆心角为0.5-2度。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组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指的是相邻组之间相距最近的两个定子轴向凹槽22的两个相邻的侧边的边沿在定子轴向凹槽22横截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1-5度。当所述夹角小于1度时,该电机定子的结构强度表现较差,当所述夹角大于5度时,该电机的油槽数量、宽度被限制,从而导致冷却液与电机定子直接接触面积减小,电机温升大,热性能表现差,因此将相邻组之间的圆心角设为1-5度。
同样地,相邻队之间的间隔槽对应的圆心角、相邻节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和每个定子轴向凹槽对应的圆心角所代表的均是相邻的两个侧边的边沿在定子铁芯横截面上的投影的夹角。定子轴向凹槽对应的圆心角不易过大,否则势必会减少定子轴向凹槽的数量,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也会减小,因此设置为0.5-2度。
优选地,定子轴向凹槽22组的组数为8,相邻组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2.47度,每组包括24个定子轴向凹槽22,每一组包括两队,每一队包括三节,每一节包括4个定子轴向凹槽22,相邻队之间的间隔槽对应的圆心角为2.6度,相邻节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1度,每一节内的定子轴向凹槽22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为0.6度,每个定子轴向凹槽22对应的圆心角为0.6度。
如此设置,能有效改善冷却液在流道中的流动状态,降低流阻,进而提高冷却对流效率,对泵的扬程要求明显变低,可有效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边的深度满足关系式:
其中b为切边的深度,即在定子铁芯2径向上的切除的最大厚度,Rout为定子铁芯的外径,Rin为定子铁芯的内径,L为定子铁芯的轭厚,h为定子铁芯的叠厚,k2为系数且为0.05-0.1。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如图15所示,随着系数K2的增加,冷却液的压降增大(即流阻增大),电机的最大温升逐渐减小,压降越低,冷却效果越好,电机最大温升越小,电机寿命、性能越好,经综合考虑,选择系数k2为0.05-0.1,以便电机热性能好,且能节省原料,降低原料成本5.3%。
如图5-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轴向凹槽22分为多组,多组定子轴向凹槽22沿定子铁芯2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相邻组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1为1-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一组定子轴向凹槽22包括多队,在图6中,一组定子轴向凹槽22包括两队。相邻队之间为间隔槽且相邻队之间的间隔槽对应的圆心角θ2为1-5度。每一队定子轴向凹槽22包括多节,在图6中,一队定子轴向凹槽22包括三节。相邻节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3为1-5度。每一节内的定子轴向凹槽22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4为0.5-2度。每个定子轴向凹槽22对应的圆心角θ5为0.5-2度。通过如上所述对定子轴向凹槽进行划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却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多组定子轴向凹槽22分成第一类槽组221和第二类槽组222,切边21位于第二类槽组222内,第一类槽组221和第二类槽组222沿定子铁芯2的周向交替布置,第一类槽组221与第二类槽组222间隔分布,其中第二类槽组222包括第一节2221和第二节2222,第一节2221为靠近第一类槽组221的槽,第二节2222为靠近切边21的槽,且第一节2221内的定子轴向凹槽22数量大于第二节2222内的定子轴向凹槽22数量。由于切边21设置在第二类槽组222内,因此,切边21的两侧各具有一个第一节2221和第二节2222,也就是说,每个第二类槽组222具有两个第一节2221和两个第二节2222,相邻的第一节2221和第二节2222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32为1-5度,每一节内的定子轴向凹槽22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42为0.5-2度,每个定子轴向凹槽22对应的圆心角θ52为0.5-2度。
如图10所示,每个第一类型槽组221分为多队,图9中为两队,每一队包括多节,图10中为三节,相邻队之间的间隔槽对应的圆心角θ21为1-5度,每一队内相邻节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31为1-5度,每一队内的每一节内的定子轴向凹槽22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41为0.5-2度,每个定子轴向凹槽22对应的圆心角θ51为0.5-2度。优选地,切边2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3度。
通过如上所述对定子轴向凹槽进行划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却效果。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的车用驱动电机。
如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示例的车用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和定子铁芯2,电机壳体1具有机壳凹槽11、进液口12和出液口,定子铁芯2设置在电机壳体1内。
定子铁芯2的外周壁上具有一个定子周向凹槽23,定子周向凹槽23所在的铁芯段为凹槽铁芯段,凹槽铁芯段两侧各具有一个非凹槽铁芯段,非凹槽铁芯段的外周壁上设有沿定子铁芯2的轴向延伸的定子轴向凹槽22和切边21,定子轴向凹槽22和切边21均沿定子铁芯2的周向间隔分布,机壳凹槽11、进液口12、出液口13、定子轴向凹槽22以及切边21与电机壳体1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连通形成冷却液流道。
凹槽铁芯段位于定子铁芯2的轴向中间位置且与进液口12连通,具体的,进液口12的中心轴线位于凹槽铁芯段的中心横截面内。
定子轴向凹槽22的横截面为矩形,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满足关系式:
切边的深度满足关系式:
其中a为定子轴向凹槽的深度,其中b为切边的深度,Rout为定子铁芯的外径,Rin为定子铁芯的内径,L为定子铁芯的轭厚,h为定子铁芯的叠厚,k1为系数且为0.05-0.1,k2为系数且为0.05-0.1。
定子轴向凹槽22分为8组,相邻组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1为2.47度,每组包括24个定子轴向凹槽22,每一组包括两队,每一队包括三节,每一节包括4个定子轴向凹槽22,相邻队之间的间隔槽对应的圆心角θ22为2.6度,相邻节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3为1度,每一节内的定子轴向凹槽22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圆心角θ4为0.6度,定子轴向凹槽22对应的圆心角θ5为0.6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机,通过设置定子周向凹槽、定子轴向凹槽和切边,有效增加冷却液和定子铁芯的接触面积,改善冷却液流动状态,提高了车用驱动电机的散热效率,并且节省材料,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机,所述车辆可以为新能源车,其中所述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电动车、氢发动机车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