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0786A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60786A CN114060786A CN202010780227.8A CN202010780227A CN114060786A CN 114060786 A CN114060786 A CN 114060786A CN 202010780227 A CN202010780227 A CN 202010780227A CN 114060786 A CN114060786 A CN 1140607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tube
- steam generator
- heat generating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热管和水管,所述水管包裹于所述发热管的外侧,且所述水管与所述发热管同向延伸,所述水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发热管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流道,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流道从所述进口沿所述发热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到所述出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加热效率和加热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和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蒸汽加热装置,例如蒸汽消毒和蒸汽烤箱,采用的外置式蒸汽发生器。其中,蒸汽发生器是发热管与水管通过铝压铸一起。其原理是发热管将热量传递给铝,铝再将热量传递给水管,热量从水管外壁传递给内壁,再对水管内水进行加热。热量传递过程长,加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有效地提高加热效率和加热速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发生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热管和水管,所述水管包裹于所述发热管的外侧,且所述水管与所述发热管同向延伸,所述水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发热管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流道,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流道从所述进口沿所述发热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到所述出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加热效率和加热速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的两端与所述水管的两端分别对应并由密封件密封。
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管、第二密封管和连接管,所述第一密封管套接于所述发热管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密封管套接于所述水管的外周面上;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管和所述第二密封管之间,所述连接管的内部空间接通所述流道,所述连接管上具有进出支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被构造成中部外凸的球面形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一体成型的硅胶管、金属管或塑料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设于所述水管和所述发热管之间的密封环,所述水管上设有进出支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管的一部分向所述水管内凹陷形成紧固环,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紧固环与所述发热管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具有接线端,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发热管的接线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包括:外管和发热件。所述外管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伸出所述外管以连接电源;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填充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绝缘层支撑所述发热件以使所述发热件悬浮于所述外管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被构造成包括直管、弧形管、螺旋管和波浪线管中的至少一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水管包括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包裹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周面的各处均间隔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为扁管,所述第一管段外周面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周面接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均为圆形管,所述第一管段在所述第二管段内偏心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和感温组件,所述蒸汽发生器为根据前述的蒸汽发生器;所述感温组件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组件包括:感温器和固定片。所述感温器贴靠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固定片包裹所述蒸汽发生器,且所述固定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感温器由紧固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水管包括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包裹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侧,所述第二管段呈扁管形状,且所述第二管段的相对两侧壁夹住所述第一管段,所述感温器、所述第二管段以及所述第一管段依次层叠且两两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水管与发热管配合的剖视图,其中横截面中的水管与发热管分离。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水管与发热管配合的剖视图,其中横截面中的水管与发热管两个位置接触。
图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水管与发热管配合的剖视图,其中横截面中的水管与发热管一个位置接触。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蒸汽发生器、水泵以及感温组件的配合。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感温组件与蒸汽发生器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蒸汽发生装置1000,蒸汽发生器100,进口101,出口102,进出支管103,连接段104,流道105,发热管11,外管111,发热件112,接线端子113,绝缘层114,第一管段1101,水管12,紧固环121,第二管段1201,密封件13,第一密封管131,第二密封管132,连接管133,感温组件200,感温器21,固定片22,第一耳部211,第二耳部221,紧固件23,螺栓231,螺母232,水泵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100,包括:发热管11和水管12。
具体而言,水管12包裹于发热管11的外侧,且水管12与发热管11同向延伸,水管12的内表面与发热管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流道105,其中,蒸汽发生器100具有进口101和出口102,流道105从进口101沿发热管11的延伸方向延伸到出口102。水流可以从进口101进入到流道105内并流向出口102,水流在流道105内流通的过程中,发热管11会对水流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由于水流在从进口101流向出口102的整个过程中,均接触发热管11的外表面,从而可以通过发热管11对水流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发热管11的加热效率和加热速度,从而提高蒸汽的生成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100,由于流道105内的水流在流通过程中,发热管11均可以进行加热,因此,可以快速地对水流加热以产生蒸汽,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蒸汽的产生效率和速度。
如图1,本发明中的蒸汽发生器100包括发热管11以及包裹在发热管11外侧的水管12,水管12的内壁面与发热管11的外表面形成流道105,蒸汽发生器100包括至少一个进口101与至少一个出口102,流道105从进口101沿发热管11的轴向方向延伸到出口102。也就是说,本发明中的蒸汽发生器10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进口101,本发明中的蒸汽发生器10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出口102,其中,在蒸汽发生器100具有多个进口101或多个出口102时,可以将这多个进口101或多个出口102连接到同一个流道105;也可以在蒸汽发生器100内设置多个流道105,多个流道105可以独立地具有进口101和出口102,多个流道105也可以共用进口101和出口102。
在本发明中,可以将水管12设置成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的形式,而发热管11设置在水管12内,只需要将水管12的开口周缘与发热管11之间密封即可,此时发热管11与水管12之间会形成流道105,从而可以通过发热管11对进入到流道105内的水进行加热。当然,也可以将发热管11的两端与水管12的两端对应密封,从而形成从发热管11的一端流向发热管11的另一端的流道105。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发热管11的两端与水管12的两端分别对应并由密封件13密封。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发热管11的左端与水管12的左端由密封件13密封;发热管11的右端与水管12的右端由密封件13密封。
其中,水管12可以设置成两端敞开的管状,而发热管11沿水管12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水管12内,通过密封件13可以完成水管12、流道105两端的密封。而且,这种密封形式下的流道105延伸到发热管11的两端,因此,可以充分地利用发热管11的热量,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加热效率以及蒸汽产生效率。
另外,本发明中的流道105形成于水管12两端的密封件13之间,也就是说,流道105会从水管12的一端延伸到水管12的另一端。
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密封方式对水管12与发热管11之间进行密封,本发明也提供了一些方式来实现水管12与发热管11之间的密封,但是并非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3包括:第一密封管131、第二密封管132和连接管133,第一密封管131套接于发热管11外周面上。第二密封管132套接于水管12的外周面上;连接管133连接于第一密封管131和第二密封管132之间,连接管133的内部空间接通流道105,连接管133上具有进出支管103。其中,第一密封管131与发热管11之间密封配合,第二密封管132与水管12之间密封配合,而连接管133与第一密封管131和第二密封管132的连接,可以实现水管12与发热管11之间的密封,而连接管133上设置的进出支管103,可以向流道105内注水,或将流道105内的水导出。
可选地,如图1,连接管133被构造成中部外凸的球面形状。从而可以将连接管133与水管12和发热管11分隔开,使得连接管133内部形成较大的空间连接流道105,可以方便水通过进出支管进入到流道105内或从流道105内排出,提高了水流效率和水流速度,从而提高蒸汽生产效率和速度。另外,可以便于流体通过连接管133的内部空间,促使水流快速通过,从而防止液体中的水垢堆积。另外,还可以对流体提供缓冲。
另外,本发明中的进出支管与水管12和发热管11之间形成的通道可以相互垂直,这样,流体在进入到连接管11内之后,球面形状的结构会对流体提供缓冲,提高蒸汽生成效率和效果。球形的连接管133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应力集中的问题,并方便密封件13的制作和成型。
例如,本发明中的密封件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管133、进出支管103、第一密封管131和第二密封管132的形式,其中,密封件可以为一体形成的结构。其中,连接管133为中空的球形结构,而第一密封管131和第二密封管132可以为轴线重合的管。其中,第一密封管131的径向尺寸可以小于第二密封管132的径向尺寸,在安装过程中,将水管插接于第二密封管132,而且水管不伸入到连接管133内,而发热管可以插接于第一密封管131内,发热管长于水管,且发热管的径向尺寸小于水管的径向尺寸,这样在连接管133内形成有流道和进出支管103相互连通的形式,从而方便水、蒸汽等流体通过进出支管103进入流道内,或者从流道内排入到进出支管103后排出其中,第二密封管132的内径不大于连接管133的内径,第一密封管131的内径小于第一密封管131的内径,另外,进出支管103的内径可以设置成小于连接管133的内径,从而方便流体流通。
可选地,密封件13一体成型。换言之,第一密封管131、第二密封管132以及连接管133一体成型;或者,第一密封管131、第二密封管132、连接管133以及进出支管103一体成型。
其中,密封件13可以为硅胶管、金属管或塑料管。
具体而言,所述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设置在水管12两端的密封件13,密封件13包括与发热管11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管131,包括与水管12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管132,还包括与流道105联通的进出支管103。密封件13可以为硅胶件,其与发热管11、水管12的密封方式为过盈密封方式;密封件13也可以为金属或塑料材质,其与发热管11、水管12为螺纹密封方式。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3为设于水管12和发热管11之间的密封环。通过密封环封闭水管12与发热管11之间的间隙,实现水管12与发热管11之间的密封。
其中,水管12的两端敞开,发热管11沿水管12的轴线方向贯穿其中,而在发热管11的外周面和水管1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密封件13,通过密封件13实现发热管11的一端与水管12的一端密封,发热管11的另一端与水管12的另一端密封,整个密封结构简单,成型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水管12与发热管11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水管12上设有进出支管103。
可选地,水管12的一部分向水管12内凹陷形成紧固环121,密封件13设于紧固环121与发热管11之间。通过设置紧固环121,可以方便密封件13的密封,进一步地提高密封件13的密封效果。
另外,由于水管12上设置紧固环121,密封环可以方便地套接到发热管11外周面上并嵌入到水管12内部,从而方便水管12与发热管11之间的密封。可选地,紧固环121与水管12的端沿间隔开预定距离,
具体而言,图2提供了蒸汽发生器100的其它密封方式,在水管12与与发热管11之间设置密封环,与密封环接触的水管12处设置环形紧固环121。紧固环121的作用是安装密封环后,对水管12通过机械加工,将密封环压紧过盈。所述水管12上设置进出支管103,水管12与进出支管103通过焊接、螺纹等方式密封。
本发明的进出支管上可以连接快接接头,快接接头的一端可以连接进出支管,而另一端可以连接外部设备,其中,快接接头的至少一端上设有楔形结构,楔形结构被构造成在靠近快接接头的对应的端面的方向上高度逐渐减小的形状。例如,快接接头的左端设有楔形结构,该楔形结构相对于快接接头的内部空间的高度,从右向左组件降低。
另外,本发明中的水管12和发热管1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和形式,例如,水管12的两端敞开,发热管11设于水管12内,可以直接将水管12的两端设置成流道105的进口101和出口102,而通过支架将发热管11支撑于水管12内。
可选地,发热管11的端部伸出水管12,具体而言,如图1,水管12的两端敞开,发热管11的两端伸出水管12,从而方便发热管11连接电源,而发热管11的接线端虽然为冷却,但是也会具有一定的热量,因此,可以在发热管11外漏的部分外侧套接安全罩,以减少热量散热,降低发生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并提高安全性。
可选地,发热管11具有接线端,接线端所在区域为发热管11的冷端,为了提高密封件13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本发明中将密封件13设在发热管11的接线端,也就是说,将密封件13设在发热管11的冷端。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管11具有接线端,密封件13设于发热管11的接线端。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管11包括:外管111和发热件112。外管111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113,接线端子113的一端伸出外管111以连接电源;发热件112设于外管111内,发热件112与接线端子113相连。具体而言,外管111的两端敞开并由接线端子113封闭,接线端子113的一部分嵌入到外管111内,且接线端子113的另一部分伸出外管111以连接电源,发热件112设于外管111内,且发热件112沿外管111的延伸方向延伸,发热件11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接线端子113。可以通过对外管111两端的接线端子113通电可以通过外管111两端设置的接线端子113连接外管111内的发热件112,从而在发热管11内形成较大的发热区,从而可以为进入到流道105内的冷媒提供更多的热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蒸汽的生成效率。
可选地,发热管11还包括绝缘层114,绝缘层114填充于外管111内,且绝缘层114支撑发热件112以使发热件112悬浮于外管111内。通过设置绝缘层114,可以将发热件112与外管111之间间隔开,在提高电气安全性的同时,避免发热件112直接加热外管111影响外管111的使用寿命,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发热管11加热的均匀性。另外,有效地避免了外管111上局部热量过高导致容易产生水垢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发热管11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管11包括外管111以及设置在外管111内的发热件112,还包括设置在发热件112与外管111之间的绝缘层114,还包括设置在发热件112两端的接线端子113,接线端子113一端伸出外管111与电源导线连接,接线端子113所在区域为发热管11的冷端。前述的密封件13与发热管11接触并设置在冷端区域,密封件13所在位置低温,能够保证密封件13能长期耐久。
其中,本发明中的发热件112可以为发热丝、热管等结构,通过发热丝可以有效地提高加热的均匀性,降低水垢的生成。
可选地,如图3至图6,蒸汽发生器100被构造成包括直管、弧形管、螺旋管和波浪线管中的至少一种。换言之,蒸汽发生器100可以为直管、弧形管、螺旋管、波浪线管等形状;蒸汽发生器100也可以为多种不同的管的组合,例如,将蒸汽发生器100设置成直管和弧形管连接在一起的形状。从而针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不同的蒸汽发生器100效率要求、不同的汽化要求等,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蒸汽发生器100。
如图3和图4,以蒸汽发生器100被构造成沿上下方向螺旋的管状为例,水管12和发热管11均沿上下方向螺旋延伸,而且发热管11设置在水管12内,而发热管11与水管12之间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螺旋延伸的流道105,发热管11的下端与水管12的下端通过密封件13密封,并设置了进出支管103,发热管11的上端与水管12的上端通过密封件13密封,并设置了进出支管103。
其中,可以在发生器的下端设置进口101且上端设置出口102。
另外,相对而言,螺旋管具有更好的汽化效果,当然,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蒸汽发生器100可以具有不同的汽化效果。
如图7至图9,发热管11包括第一管段1101,水管12包括第二管段1201,第二管段1201包裹于第一管段1101的外侧。
其中,如图7,第一管段1101的外周面与第二管段1201的内周面的各处均间隔开。因此,水流可以在环绕第一管段1101的方向流通,此时,水流与发热管11的接触面积最大,而加热效率和效果也将最好。
可选地,第一管段1101和第二管段1201均为圆形管,而第一管段1101与第二管段1201布置成同心管结构,也就是说,第一管段1101的轴线与第二管段1201的轴线重合,此时,流道105在发热管11外均匀排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加热效果和效率,提高汽化效果。
如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管段1101和第二管段1201配合的截面图,发热管11与水管12管壁不接触,水经过流道105与发热管11表面面积接触最多,流道105宽度d1较小,其加热效率最高。
可选地,如图8,第二管段1201为扁管,第一管段1101外周面与第二管段1201的内周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一管段110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第二管段120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接触,而第一管段1101的外周面的另一部分与第二管段1201的内周面的另一部分具有间隙,以便于流体通过。此时,第二管段1201的压扁处与第一管段1101接触,而第二管段1201上没有压扁的位置与第一管段1101之间将会具有较大的间隙,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较大间距的流道105,这样,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流效果,降低水垢的产生。
如图8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管段1101和第二管段1201配合的截面图,发热管11与水管12两处接触,流道105宽度d2大于前述的d1,其加热效率略低些,由于d2更大,耐水垢能力更强。
可选地,如图9,第一管段1101和第二管段1201均为圆形管,第一管段1101在第二管段1201内偏心设置。可选地,第一管段1101的外周面与第二管段1201的内周面接触,这样,第一管段1101和第二管段1201之间会具有较大的间距,而流道105也将具有较大的通流面积,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水流效率和加热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地降低水垢的产生。
如图9示出了再一实施例的第一管段1101和第二管段1201配合的截面图,流道105宽度d3最大,加热效率低于低7和图8中示出的方案,但是图9中示出的方案耐水垢能力最强。
综上,三种不同截面结构,适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均有优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管段1101和第二管段1201的配合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另外,在同一个蒸汽发生器100中,蒸汽发生器100上的不同位置发热管11与水管12之间采用不同的配合方式,或者说,同一蒸发器上的不同横截面中水管12与发热管11采用不同的配合方式。例如,在同一个蒸汽发生器100中,蒸汽发生器100上的两个不同位置的横截面分别为图7、图8、图9中的任意两个示出的形状。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第一管段1101、第二管段1201的不同配合形式所产生的技术效果,有效地提升蒸汽发生器100的加热效率和蒸汽生成效率。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的流道105可以设置成具有较小的容积,从而可以通过发热管11进行快速加热,例如,将流道105的宽度尺寸设置在1毫米到10毫米的范围内,另外,针对于不同的发热管11的表面积,其提供的热量不同,在发热管11的表面积较大时,可以增大水流量,从而提高蒸汽生成效率和生产量,在发热管11的表面积较小时,可以减小水流量,从而提高蒸汽生成效率。例如,发热管11和水管12均为圆形管,发热管11的外径与水管12的内径的比值可以在0.1到0.95的范围内。这样可以便于发热管11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流道内地流体,从而提高加热效率,进而提高蒸汽生产效率,优选的,发热管11的外径与水管12的内径的比值设置为0.75到0.9的范围内,或者将发热管11与水管12之间的间隙设置在0.5毫米到3毫米的范围内。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和不同蒸汽要求,可以对发热管11的外径与水管12的内径的比值进行选择,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蒸汽发生器100。
另外,在本发明中,外管与水管12中任一个的管壁厚度均可以设置在0.2毫米到2毫米的范围内,其中,外管可以为金属管,通过合理的设计管壁的厚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热量的传导率,提高蒸汽的生成效率和生成量。另外,水管12可以采用非导热的塑料、陶瓷等材料制成,从而有效地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能效。从而通过外管111可以快速的将发热管的热量传递到位于流道内的流体中,而水管12可以形成热量阻隔,使得大部分的热量都可以用于对流体进行加热,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并且,促使流道内的液体能够快速地产生蒸汽,提高蒸汽的生成率,另外,还可以保证蒸汽的问题,提高蒸汽质量。
结合附图1,发热管11的冷端嵌入的长度可以在5毫米到10毫米的范围内,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发热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将冷端嵌入到外管内的长度设置在6.6毫米到8毫米的范围内。另外,为了提高发热管11的安全性,可以将外管与发热丝之间的间距设置在不小于0.5毫米,例如,将外管与发热丝的间距设置为0.5毫米到3毫米的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发热丝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流道内的流体,以实现对流体的快速加热,提高蒸汽生成效率和效果,并保证蒸汽的温度,另外,还可以保证发热丝与外管之间的绝缘性,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中蒸汽发生器的总长度可以设置为与蒸汽需求量一致的形式,例如,如果需要快速产生30g的蒸汽,可以将蒸汽发生器的总长度设置在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范围内。而如果要产生10g的蒸汽,可以将蒸汽发生器的总成都设置在500毫米到600毫米的范围内。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长度的蒸汽发生器,另外,蒸汽发生器的长度可以适当地增大以提高出蒸汽温度。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1000,包括:蒸汽发生器100和感温组件200,蒸汽发生器100为根据前述的蒸汽发生器100;感温组件200连接于蒸汽发生器100上。感温组件200可以测量蒸汽发生器100的温度,例如通过感温元件测量流道105内的水温、发热管11的管温或水管12的管温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1000,应用了前述的蒸汽发生器100,可以有效地提高蒸汽的产生效率,并提高产生的蒸汽质量,充分地利用能源。另外通过感温组件200可以对蒸汽发生器100进行测量,从而方便对蒸汽发生器100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的蒸汽发生装置1000还包括水泵300,水泵300连接蒸汽发生器100的进口101或出口102,通过水泵300可以向流道105内泵送水等。
另外,可以根据前述感温组件200的测量结果调整水泵300的供水量和供水速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感温组件200包括:感温器21和固定片22。感温器21贴靠蒸汽发生器100;固定片22包裹蒸汽发生器100,且固定片22的两端分别与感温器21由紧固件23连接。这样,通过固定片22与感温器21相连,将固定片22与感温器21的组合卡箍在蒸汽发生器100上,从而可以通过固定件将感温器21稳定地安装在蒸汽发生器100上,提高感温器21的检测精度。
可选地,感温器21上设有第一耳部211,固定片22包括主体部和第二耳部221,主体部罩在连接段104上,第二耳部221与主体部相连,第一耳部211与第二耳部221配合并通过紧固件23连接,其中紧固件23可以为螺钉、螺栓231、插销、铆钉等结构。
固定片22的片状,因此,第二耳部221与主体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第一耳部211和第二耳部221连接在一起只有,可以提供一定的弹性力来将感温器21贴紧蒸汽发生器100,并方便通过紧固件23紧固第一耳部211和第二耳部221。
可选地,紧固件23包括螺栓231和螺母232,螺母232设于所述第二耳部221上背离第一耳部211的一侧,螺栓231从第一耳部211上背离第二耳部221的一侧穿过第一耳部211和第二耳部221连接螺母232,这样,可以将螺栓231的螺杆远离感温器21的接线端,另外还可以方便感温器21的安装。
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提高感温器21与蒸汽发生器100的接触稳定性,例如,设置弹性夹,将感温器21设置于弹性上,在将弹性夹夹紧在蒸汽发生器100上时,保证感温器21与蒸汽发生器100具有较高的接触稳定性和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感温组件200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感温器21的检测精度。
可选地,蒸汽发生器100包括连接段104,感温组件200安装于连接段104,水管12在连接段104压扁并接触发热管11,感温器21设于连接段104的压扁位置。可选地,发热管11包括第一管段1101,水管12包括第二管段1201,第二管段1201包裹于第一管段1101的外侧,第二管段1201呈扁管形状,且第二管段1201的相对两侧壁夹住第一管段1101,感温器21、第二管段1201以及第一管段1101依次层叠且两两接触。也就是说,感温器21设于第二管段1201的一侧(参照图11中的第二管段1201的下侧)。而第一管段1101、第二管段1201以及感温器21依次层叠,另外,在他们相互层叠的位置,第一管段1101、第二管段1201相互接触,第二管段1201、感温器21相互接触。
第二管段1201的相对两侧壁夹住第一管段1101,这样,在通过固定片22定位感温器21时,固定片22可以稳定地卡箍在第二管段1201上,并且保证感温器21与第二管段1201的接触第一管段1101的位置接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另外,通过水管12的压扁并接触发热管11,可以将发热管11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水管12上,而感温器21设置在连接段104的压扁位置,可以将发热管11的热量通过水管12传递到感温器21上,从而可以通过感温器21较为精确地测量发热管11的温度,有效地提升感温器21对发热管11的测量精度。
另外,本发明中,将水管12进行压扁,同样可以提高感温器21与水管12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另外,可以在感温器21与水管12之间涂覆导热层来提高导热性能和检测精度,例如在感温器21的表面涂覆硅胶层。
可选地,连接段104可以为两侧压扁的形状(如附图11所示),连接段104也可以设置成水管12一侧压扁的形式,将感温器21贴合于水管12的压扁位置的外表面上。当水管12在连接段104的位置为单侧压扁时,压扁位置可以快速地进行热量传递,而没有压扁的位置也可以避免热量散失,降低热量的损失。
可选地,感温组件200安装于蒸汽发生器100上并靠近出口10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管;
水管,所述水管包裹于所述发热管的外侧,且所述水管与所述发热管同向延伸,所述水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发热管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流道,
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流道从所述进口沿所述发热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到所述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两端与所述水管的两端分别对应并由密封件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密封件包括:
第一密封管,所述第一密封管套接于所述发热管外周面上;
第二密封管,所述第二密封管套接于所述水管的外周面上;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管和所述第二密封管之间,所述连接管的内部空间接通所述流道,所述连接管上具有进出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被构造成中部外凸的球面形状;和/或
所述密封件为一体成型的硅胶管、金属管或塑料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设于所述水管和所述发热管之间的密封环,所述水管上设有进出支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一部分向所述水管内凹陷形成紧固环,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紧固环与所述发热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具有接线端,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发热管的接线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的两端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伸出所述外管以连接电源;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还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填充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绝缘层支撑所述发热件以使所述发热件悬浮于所述外管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被构造成包括直管、弧形管、螺旋管和波浪线管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水管包括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包裹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侧,其中,
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周面的各处均间隔开;或
所述第二管段为扁管,所述第一管段外周面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周面接触;或
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均为圆形管,所述第一管段在所述第二管段内偏心设置。
12.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
感温器,所述感温器贴靠所述蒸汽发生器;
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裹所述蒸汽发生器,且所述固定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感温器由紧固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水管包括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包裹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侧,所述第二管段呈扁管形状,且所述第二管段的相对两侧壁夹住所述第一管段,所述感温器、所述第二管段以及所述第一管段依次层叠且两两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0227.8A CN114060786B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0227.8A CN114060786B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60786A true CN114060786A (zh) | 2022-02-18 |
CN114060786B CN114060786B (zh) | 2024-07-12 |
Family
ID=8023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80227.8A Active CN114060786B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60786B (zh)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106135A (ko) * | 2005-04-06 | 2006-10-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일체형가열관 |
US20090038609A1 (en) * | 2007-08-07 | 2009-02-12 | Eduard Mastov | Single-unit solar water heating device |
CN203263848U (zh) * | 2013-04-11 | 2013-11-06 |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脉动真空灭菌器内置蒸汽发生器 |
CN203628600U (zh) * | 2013-09-17 | 2014-06-04 | 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发生器 |
KR101495808B1 (ko) * | 2013-09-17 | 2015-03-02 | 김경미 | 난방용 전열온수관의 구조 |
CN105605952A (zh) * | 2016-03-24 | 2016-05-25 | 成都科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通道壁挂换热器 |
CN105953203A (zh) * | 2016-07-08 | 2016-09-21 | 唐惠莲 | 一种电磁蒸汽发生器 |
CN205782800U (zh) * | 2016-07-07 | 2016-12-07 | 长江大学 | 电热式井下蒸汽发生器 |
CN107014226A (zh) * | 2017-04-18 | 2017-08-04 |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 一种径向热管式液化天然气汽化器 |
CN206959685U (zh) * | 2014-07-01 | 2018-02-02 | 瓦勒麦克股份公司 | 热交换器 |
CN110425912A (zh) * | 2019-08-30 | 2019-11-08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一种除霜套管换热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657413A (zh) * | 2019-10-10 | 2020-01-07 | 河南恒诺锅炉有限公司 | 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
CN210075615U (zh) * | 2019-05-13 | 2020-02-14 | 林忠 | 分体式速热中空双层胆式碳纤维加热器 |
EP3663689A1 (en) * | 2018-12-07 | 2020-06-10 | Intellihot, Inc. | Heat exchanger |
CN210773574U (zh) * | 2019-10-09 | 2020-06-16 | 成都双流积利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通道热交换管 |
CN213019576U (zh) * | 2020-08-05 | 2021-04-20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
2020
- 2020-08-05 CN CN202010780227.8A patent/CN1140607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106135A (ko) * | 2005-04-06 | 2006-10-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일체형가열관 |
US20090038609A1 (en) * | 2007-08-07 | 2009-02-12 | Eduard Mastov | Single-unit solar water heating device |
CN203263848U (zh) * | 2013-04-11 | 2013-11-06 |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脉动真空灭菌器内置蒸汽发生器 |
CN203628600U (zh) * | 2013-09-17 | 2014-06-04 | 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发生器 |
KR101495808B1 (ko) * | 2013-09-17 | 2015-03-02 | 김경미 | 난방용 전열온수관의 구조 |
CN206959685U (zh) * | 2014-07-01 | 2018-02-02 | 瓦勒麦克股份公司 | 热交换器 |
CN105605952A (zh) * | 2016-03-24 | 2016-05-25 | 成都科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通道壁挂换热器 |
CN205782800U (zh) * | 2016-07-07 | 2016-12-07 | 长江大学 | 电热式井下蒸汽发生器 |
CN105953203A (zh) * | 2016-07-08 | 2016-09-21 | 唐惠莲 | 一种电磁蒸汽发生器 |
CN107014226A (zh) * | 2017-04-18 | 2017-08-04 |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 一种径向热管式液化天然气汽化器 |
EP3663689A1 (en) * | 2018-12-07 | 2020-06-10 | Intellihot, Inc. | Heat exchanger |
CN210075615U (zh) * | 2019-05-13 | 2020-02-14 | 林忠 | 分体式速热中空双层胆式碳纤维加热器 |
CN110425912A (zh) * | 2019-08-30 | 2019-11-08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一种除霜套管换热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210773574U (zh) * | 2019-10-09 | 2020-06-16 | 成都双流积利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通道热交换管 |
CN110657413A (zh) * | 2019-10-10 | 2020-01-07 | 河南恒诺锅炉有限公司 | 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
CN213019576U (zh) * | 2020-08-05 | 2021-04-20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60786B (zh) | 2024-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019576U (zh)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
US20110280554A1 (en) | High-performance flow heater | |
CN103998845B (zh) | 用于可加热的介质管道的可至少部分加热的管道连接器和具有该管道连接器的组装介质管道 | |
RU2013107609A (ru) | Высокоэффективный, генерирующий горячую воду и устанавливаемый на легковом автомобиле обогреватель с внутренним проточным каналом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 |
US20110069943A1 (en) | Apparatus for Heating Fluids | |
CN114060288B (zh) | 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 | |
CN114060786B (zh)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
CN111076411A (zh) | 一种快速加热装置 | |
US20040256375A1 (en) | Electrical water heating device with large contact surface | |
CN109429381A (zh) | 一种高导热电加热器壳体 | |
CN210471912U (zh)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
CN209249503U (zh) | 一种电池包结构 | |
CN109186074B (zh) | 一种紧凑型电动汽车用ptc液体加热器 | |
CN215412496U (zh) | 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 | |
CN110762834A (zh) | 一种发热体组件及采用发热体组件的电加热饮水装置 | |
CN109219172B (zh) | 电加热器 | |
CN213984015U (zh) | 即热式电热水器 | |
CN213019575U (zh) | 蒸汽发生器 | |
CN215637973U (zh) | 一种流体加热器 | |
CN110864456A (zh) | 加热装置、加热设备及家电设备 | |
CN220474733U (zh) | 一种利用管道加热液体的电加热装置 | |
CN114302513B (zh) | 一种适用多种介质的直热返流式电加热器 | |
CN220355740U (zh) | 一种用于乳液的加热装置 | |
KR20120047470A (ko) | 스크류 형태의 지지체를 이용한 순간온수 발생기 | |
CN215244252U (zh) | 一种汽车电加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