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9543A - 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9543A
CN114059543A CN202111393804.9A CN202111393804A CN114059543A CN 114059543 A CN114059543 A CN 114059543A CN 202111393804 A CN202111393804 A CN 202111393804A CN 114059543 A CN114059543 A CN 114059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construction
soil
light soil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38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建斌
罗勇
韩健
李佳
卫宁
万国伟
顾友灿
蒋亚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38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9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9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9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07Production methods using a mol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获取待施工场地的等高线信息;根据所述等高线信息,在待施工场地的最低点沿等高线路径设置模板,并通过模板包围形成第一封闭区域;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具有施工质量好、均匀性高、施工方便以及坡度衔接流畅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泡沫轻质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材料,在目前的建筑施工方法中,通常是按照里程、桩号等方式使用轻质土进行分段浇筑,其模板的安装是规则的边长不超过20米的封闭四边形区域,然后在该封闭四边形区域内进行轻质土的浇筑,这样浇筑出来的轻质土也是规则的四边形,然后完整的一层浇筑面则是由多个这样浇筑出来的四边形组成。
然而,上述现有的施工方式不利于坡度的衔接和控制,因为在对具有坡度的施工现场进行浇筑施工时,坡度包括横坡和纵坡,按照现有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会导致浇筑出来的轻质土厚度不一致,在轻质土形成的台阶上削坡时,对材料的浪费更多,需要施工的时间也更长。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具有施工质量好、均匀性高、施工方便以及坡度衔接流畅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
获取待施工场地的等高线信息;
根据所述等高线信息,沿第一等高线在待施工场地设置模板,并通过模板包围形成第一封闭区域;
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
首先获取待施工现场的等高线信息,然后根据等高线信息从待施工现场的最低点开始,沿着等高线的路径设置模板,然后在模板包围的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沿着等高线设置模板可以使所有模板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由模板包围形成的第一封闭区域也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因此在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的轻质土不会受到横坡和纵坡的影响,可以更好的控制整个浇筑面的平整度,因此具有施工质量好、均匀性高、施工方便以及坡度衔接流畅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在执行完所述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的轻质土上沿第二等高线设置模板并形成第二封闭区域,在所述第二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按照逐层施工的方式进行轻质土浇筑,直至达到最高层。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每一层的轻质土浇筑高度不超过2米。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包括:
根据施工要求确定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
根据所述第一封闭区域的面积以及所述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划分单次施工区域;
使用所述模板将所述单次施工区域包围,并在所述单次施工区域内浇筑轻质土。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模板为挤塑板,所述模板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在执行完所述并在所述单次施工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拆除所述模板上的所述支撑结构并保留所述模板;
对相邻的所述单次施工区域进行轻质土浇筑,并以所述模板作为变形缝的填充材料。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使用所述模板将所述单次施工区域包围的步骤还包括:
使用多块所述模板对所述单次施工区域进行包围,多块所述模板相邻之间的接缝处设置密封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结构相邻之间的间距不超过0.1米。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密封胶上铺设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为挤塑板,所述密封板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压紧在所述模板上。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首先获取待施工现场的等高线信息,然后根据等高线信息从待施工现场的最低点开始,沿着等高线的路径设置模板,然后在模板包围的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沿着等高线设置模板可以使所有模板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由模板包围形成的第一封闭区域也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因此在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的轻质土不会受到横坡和纵坡的影响,可以更好的控制整个浇筑面的平整度,因此具有施工质量好、均匀性高、施工方便以及坡度衔接流畅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2为采用本申请方案施工的轻质土质量检测报告。
图3为使用等高线施工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采用挤塑板作为模板,并将模板保留在浇筑的轻质土中的实际施工图。
图5为使用等高线施工的实际施工图。
图6为使用等高线施工的实际施工图。
图7为使用等高线施工的实际施工图。
图8为使用等高线施工的实际施工图。
图9为密封板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现有的施工中,无论是混凝土浇筑还是轻质土浇筑,通常都是按照里程、桩号等方式进行分段浇筑,使用模板围成一个规则的封闭四边形区域,然后在封闭的四边形区域内进行浇筑,当完成一块区域的浇筑后,然后在相邻的区域继续浇筑。然而这种施工方式在遇到有横坡以及纵坡的坡度时,就会难以控制浇筑的轻质土的厚度,即,同一层的轻质土其厚度分布不均匀,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浇筑区域所需要的浆料也不一致,因此施工过程繁琐,耗费的工时也长,施工质量不稳定。
对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请参照图1至图8,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S110、获取待施工场地的等高线信息;
S120、根据等高线信息,沿第一等高线在待施工场地设置模板,并通过模板包围形成第一封闭区域;
S130、在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
其中,等高线信息至少包含有一条等高线,第一等高线指的是最低点的等高线。
其中,浇筑的轻质土湿密度根据设计强度和配比而定,通常使用的设计强度为F1.0,其湿密度在600kg/m³,具体可以按照下表的参数选择: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沿着等高线设置模板可以使所有模板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由模板包围形成的第一封闭区域也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更好的控制整个浇筑面的平整度,浇筑出来的轻质土其厚度均匀性高,即,使整个浇筑面呈水平状态,因此具有施工质量好、均匀性高、施工方便以及坡度衔接流畅的有益效果。
在施工中,除了浇筑平面以外,还需要浇筑有坡度要求的斜面。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完在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第一封闭区域的轻质土上沿第二等高线设置模板并形成第二封闭区域,在第二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按照逐层施工的方式进行轻质土浇筑,直至达到最高层。
其中,第二封闭区域以及后续层级的施工可以在上一层轻质土上测量放样,画出该层的轮廓后设置模板,然后进行浇筑,其施工的时机应该控制在当前层的轻质土初凝的时间内,通常是在当前层施工后的6至12小时内,在实际施工时,一般是在第一封闭区域施工完毕的8小时后即可进行第二封闭区域的施工,后续层级的施工也同样如此。
其中,等高线信息至少包含有第一等高线,等高线是根据设计蓝图反推的一系列测量数据画出的线,其测量数据至少包括高程、里程以及坐标,设计蓝图是指最终完成投入使用的效果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减少等高线间距来对同一个坡度实现多个点定位,从而提高坡度控制的精度。
具体的,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等高线浇筑出来的轻质土为第1层,通过第二等高线浇筑出来的轻质土为第2层,并以此类推,达到最高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等待第一封闭区域内轻质土凝固后,在第一封闭区域轻质土的基础上,按照原来的等高线信息继续设置模板,并且通过模板围绕形成第二封闭区域,然后在第二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并以此类推,直至浇筑到最高层,这样,每一层浇筑成的轻质土会形成阶梯,然后在阶梯位置处进行填充,即可形成需要的斜面,利用等高线信息设置模板,并逐层浇筑形成阶梯,最后填充形成斜面,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有利于轻质土坡度衔接和控制,有效避免了常规施工可能产生的少浇筑或多浇筑的缺点,并且对轻质土上层结构的施工也更加有利。
在现有的施工方法中,通常是按照规则的四边形进行浇筑,其边缘没有按照等高线来设置模板,因此,其浇筑过程中超出等高线范围的部分则属于多浇筑的部分,而包含在等高线内又没有到边的则属于少浇筑的部分,正是由于现有方法中存在多浇筑以及少浇筑的部分导致轻质土浇筑的厚度不均匀。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每一层浇筑都按照等高线进行浇筑,可以保证在等高线的位置浇筑到位,两条等高线之间的位置则通过削坡和下道工序找补达到标高,相比常规的现有施工方法而言,可以更好地控制坡度,同时更加有利于上层结构的施工。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层的轻质土浇筑高度不超过2米。
其中,每一层浇筑层高度一般控制在0.3米至1米,具体可以通过施工方便、坡度精度要求、模板稳定性来确定浇筑厚度。在特殊情况下,轻质土的浇筑高度不得超过2米。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包括:
根据施工要求确定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
根据第一封闭区域的面积以及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划分单次施工区域;
使用模板将单次施工区域包围,并在单次施工区域内浇筑轻质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受限于轻质土本身物理性质的制约,单次浇筑轻质土的面积具有一定的限制,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与轻质土本身材料配比以及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有关,而同一等高线内的区域面积有可能超出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即,不能一次性将同一等高线内的区域浇筑完成,因此需要使用模板对该同一等高线内的区域进行划分,形成单次施工区域,单次施工区域的面积不能超出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然后将轻质土浇筑在单次施工区域内。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并且,单次施工区域的最长边不超过30米,通常,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为100平方米至400平方米,因为需要考虑同一区域浇筑时间间隔不能太久、出料距离等因素,因此,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通常为20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这样可以避免单次轻质土浇筑的不均匀,同时保证浇筑出来的轻质土不松垮,其施工效率以及施工稳定性能达到最佳的平衡。
并且,在使用模板将单次施工区域包围时,对单次施工区域的面积并没有形状的限定,只需要边缘沿等高线位置装模即可,而传统方案通常需要将模板围成规则的矩形,相较与传统方案,采用本申请的方案更加方便,只需要保证长边不超过30米,面积不超过400米即可,模板的铺设更加方便快捷。
在现有的施工中,通常采用木制模板围绕形成封闭空间来进行浇筑,在木制模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部件进行支撑,当轻质土硬化凝固以后,需要将木制模板以及支撑部件拆除,然后继续进行浇筑,同时还需要预留变形缝,当浇筑完成后,需要在变形缝内填充变形材料,变形缝可以承受轻质土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或其它因素导致的变形,进而防止建筑工程遭到破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这种施工方式操作繁琐,需要拆装模板,拆装过程需要消耗大量工时,作业效率底下,浪费人力和时间,在遭遇工期紧张的时候,甚至会将木制模板遗留,使木制模板被埋在轻质土内,这不仅造成物料损失,还会影响施工质量。
因此,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模板为挤塑板,模板的一侧设有插接的支撑结构。
其中,在模板上设置有固定条,固定条上开设有通孔,支撑结构为杆状,可以呈L形,L形的支撑结构穿过固定条上的通孔,在地面设有定位孔,支撑结构与地面的定位孔配合,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支撑结构固定插接在定位孔上,对模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浇筑第二层轻质土的时候,第一层轻质土可以视作地面,并以此类推,除了最高层以外的每一层轻质土都可以被视作地面。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完在单次施工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拆除模板上插接的支撑结构并保留模板;
对相邻的单次施工区域进行轻质土浇筑,并以模板作为变形缝的填充材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挤塑板作为模板用于对浇筑的轻质土进行支撑固定,现有施工中,采用的木制模板不仅沉重,而且浇筑的轻质土表面粗糙、组装以及拆卸过程繁琐,极大影响了施工效率,而本申请提出了使用挤塑板代替传统木制模板的方案,挤塑板的尺寸方便调整,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只需与支撑结构配合将其固定即可,安装方便,并且在轻质土浇筑完成后,无需拆除,仅仅只需要拔除支撑结构即可,挤塑板可以直接保留下来充当变形缝的填充材料,节省了模板拆除作业时间,并且后期不再需要填充变形缝,大大节省了整体工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以这种方式对变形缝进行填充,其匹配度高,而在现有的施工方式中,需要在后期填充变形缝材料,而一旦变形缝分区模板位置安装有失误,填充变形缝的材料尺寸也需要进行调整,施工的繁琐,而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变形缝处充填的挤塑板具有一致性,大幅提高了轻质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其中,挤塑板的尺寸并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现场进行调节,具体可以根据轻质土的浇筑高度来确定挤塑板的高度,通常,挤塑板的高度略高于轻质土的浇筑高度,用于保证轻质土的浇筑高度。
具体的,挤塑板的高度比浇筑高度高出2厘米至5厘米。
具体的,挤塑板可以使用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模板将单次施工区域包围的步骤还包括:
使用多块模板对单次施工区域进行包围,多块模板相邻之间的接缝处设置密封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密封胶对模板之间的接缝进行填充,防止漏浆,具体的,密封胶可以是泡沫胶,进一步的还可以与止水带、双面胶等进行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轻质土浆料从接缝处泄露。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结构相邻之间的间距不超过0.1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结构设置的数量与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以及高度有关,其高度越高、面积越大,则需要的支撑结构越多,支撑结构的间距越小,总体而言,相邻支撑结构之间的间距不超过0.1米,用于保证支撑的稳定性,防止模板在轻质土的压力下倒塌。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胶上铺设密封板400,密封板400为挤塑板,密封板400通过支撑结构300压紧在模板100上,支撑结构300穿过固定条200对模板100进行支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密封胶上设置密封板400,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轻质土浆料从模板接缝处溢出泄露,其中,密封板400仍然使用的是挤塑板,即,密封板在轻质土凝固后也无需拆卸,可以充当变形缝的填充材料。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板可以采用传统的木制模板以及挤塑板搭配使用,在具体施工时,轻质土最外围的浇筑区域使用木制模板进行支撑,在内部区域则使用挤塑板进行分区,在满足轻质土浇筑模板的要求的同时又能兼顾施工的便捷性以及快速实施性。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对第二封闭区域以及后续层级进行施工时,在边缘沿等高线设置好模板后,需要使用模板将单次施工区域包围,然后在单次施工区域内浇筑轻质土,在使用模板将单次施工区域包围的过程中,可以沿第一封闭区域内的模板进行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模板采用的是挤塑板,并且,模板会直接遗留在浇筑的轻质土中,因此,第一封闭区域在施工完成后,具有模板遗留的痕迹,因此在进行后续层级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沿着第一封闭区域内的模板进行施工,可以提高后续模板的设置效率。
具体的,采用本申请方案施工完成的轻质土,其检测报告如图2所示,其各项参数指标均评定为合格。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施工场地的等高线信息;
根据所述等高线信息,沿第一等高线在所述待施工场地设置模板,并通过所述模板包围形成第一封闭区域;
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完所述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的轻质土上沿第二等高线设置模板并形成第二封闭区域,在所述第二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按照逐层施工的方式进行轻质土浇筑,直至达到最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的轻质土浇筑高度不超过2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封闭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包括:
根据施工要求确定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
根据所述第一封闭区域的面积以及所述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划分单次施工区域;
使用所述模板将所述单次施工区域包围,并在所述单次施工区域内浇筑轻质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次轻质土浇筑的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为挤塑板,所述模板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完所述并在所述单次施工区域内浇筑轻质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拆除所述模板上的所述支撑结构并保留所述模板;
对相邻的所述单次施工区域进行轻质土浇筑,并以所述模板作为变形缝的填充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模板将所述单次施工区域包围的步骤还包括:
使用多块所述模板对所述单次施工区域进行包围,多块所述模板相邻之间的接缝处设置密封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相邻之间的间距不超过0.1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上铺设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为挤塑板,所述密封板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压紧在所述模板上。
CN202111393804.9A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4059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3804.9A CN114059543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3804.9A CN114059543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9543A true CN114059543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7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3804.9A Pending CN114059543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5954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75407U (zh) * 2015-02-11 2015-12-16 中交三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泡沫轻质土减载置换公路路堤
CN105803886A (zh) * 2016-03-15 2016-07-27 广东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泡沫轻质材料现浇环形试车道的方法
CN107529572A (zh) * 2017-06-08 2018-01-02 广东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平台施工方法
KR20180022214A (ko) * 2016-08-23 2018-03-06 삼부토건주식회사 경량기포 혼합토와 드레인 벨트를 이용한 도로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CN112709190A (zh) * 2020-12-25 2021-04-27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堤坝加固控制方法
CN112832079A (zh) * 2021-01-12 2021-05-25 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泡沫轻质土拼宽高度公路路堤施工方法
CN113235341A (zh) * 2021-05-31 2021-08-10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并行既有高速铁路增建高速铁路路基的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75407U (zh) * 2015-02-11 2015-12-16 中交三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泡沫轻质土减载置换公路路堤
CN105803886A (zh) * 2016-03-15 2016-07-27 广东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泡沫轻质材料现浇环形试车道的方法
KR20180022214A (ko) * 2016-08-23 2018-03-06 삼부토건주식회사 경량기포 혼합토와 드레인 벨트를 이용한 도로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CN107529572A (zh) * 2017-06-08 2018-01-02 广东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平台施工方法
CN112709190A (zh) * 2020-12-25 2021-04-27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堤坝加固控制方法
CN112832079A (zh) * 2021-01-12 2021-05-25 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泡沫轻质土拼宽高度公路路堤施工方法
CN113235341A (zh) * 2021-05-31 2021-08-10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并行既有高速铁路增建高速铁路路基的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军兴等: "《建设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30 June 2018,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6656A (zh) 现浇混凝土无梁板内置薄壁空心盒体的施工方法
CN113931384B (zh) 一种钢结构泄压屋面施工方法
CN203878601U (zh) 塔吊基础结构
CN111535322B (zh)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12761292A (zh) 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楼板施工方法
CN111622256A (zh) 筏板基础中塔吊基础一体化成型方法
CN210066671U (zh) 一种新型矩形廊道结构
CN115110586A (zh) 一种塔吊基础与筏板接触部位的防水构造的施工方法
CN215907216U (zh) 一种防水光伏一体化屋面结构
CN114059543A (zh) 一种轻质土施工方法
CN110629788A (zh) 一种综合管廊预埋槽道安装方法
CN111021557A (zh) 一种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CN113530236B (zh) 用于滩涂光伏电站的施工方法
CN208486388U (zh) 防水预制楼板
CN216276940U (zh) 一种用于墙、柱模板根部的可防漏浆的加固调节装置
CN115491932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层复合式减振轨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417310A (zh) 一种柱帽式升降机基础施工方法
CN113960293A (zh) 一种底部加浆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试验方法
CN102888862B (zh) 下反构件防水复合层的施工方法
CN206768881U (zh) 一种柔性空心墙被动隔振结构
CN112171881A (zh) 预制t梁改预制箱梁台座及其改装方法
CN220451262U (zh) 一种屋面钢柱防水结构
CN214575723U (zh) 地下车库顶板膜壳施工防漏浆结构
CN110424532A (zh) 大跨度预应力结构楼板和高精建筑楼面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CN106759854B (zh) 复杂载荷钢板混凝土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