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6637A - 捆扎机 - Google Patents

捆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6637A
CN114056637A CN202110869926.4A CN202110869926A CN114056637A CN 114056637 A CN114056637 A CN 114056637A CN 202110869926 A CN202110869926 A CN 202110869926A CN 114056637 A CN114056637 A CN 114056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wire
wire
binding
feed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99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6637B (zh
Inventor
森村好一郎
吉田祐介
伊藤贵大
石黑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699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2744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56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6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6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6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65B13/285Han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10Bundling rods, sticks, or like elongate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捆扎机,能够不使一对进给部件向分离的方向移动地排出捆扎丝。钢筋捆扎机(1A)具备:捆扎丝进给部(3A),进给捆扎丝(W);卷曲形成部(5A),构成将由捆扎丝进给部(3A)向正方向进给的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捆扎丝的进给路径;及捆扎部(7A),对由捆扎丝进给部(3A)向反方向进给而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进行扭转。捆扎丝进给部(3A)具备夹持捆扎丝(W)而通过旋转动作来进给捆扎丝的一对进给齿轮(30),将由一对进给齿轮(30)夹持的捆扎丝(W)向反方向进给直至离开一对进给齿轮(30),由此从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排出捆扎丝(W)。

Description

捆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捆扎丝捆扎钢筋等捆扎物的捆扎机。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建筑物中,为了提高强度而使用钢筋,在混凝土浇注时用捆扎丝进行捆扎,以使钢筋不会从预定的位置偏移。
以往,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钢筋捆扎机的捆扎机,将捆扎丝卷绕于两根以上的钢筋,并将卷绕于钢筋的捆扎丝绞合而用捆扎丝捆扎该两根以上的钢筋。捆扎机具备:捆扎线进给机构,将卷绕于卷轴的捆扎丝送出并卷绕于钢筋;把持机构,抓住卷绕于钢筋的捆扎丝;及捆扎线扭转机构,旋转驱动把持机构而扭转捆扎丝,通过扳机操作而使捆扎丝进给机构、把持机构和捆扎丝扭转机构依次动作,由此进行一个循环的捆扎动作。
在用捆扎丝捆扎钢筋的情况下,如果捆扎松弛,则钢筋彼此会错位,因此要求将钢筋彼此牢固地保持。因此,提出了将卷绕于钢筋的周围的捆扎丝向反方向进给以卷绕于钢筋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提出了利用被旋转驱动的一对辊来进给捆扎丝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7-34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利用一对辊夹持捆扎丝来进行进给的结构中,利用在辊与捆扎丝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进给捆扎丝。
为了得到足以进给捆扎丝的摩擦力,需要增强将一对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弹簧的力。但是,如果增强将一对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弹簧的力,则难以通过人力使一对辊向分离的方向移动。为了从一对辊之间排出捆扎丝,需要用人力使一对辊向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妨碍用较强的力进给捆扎丝。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捆扎机,即使提高将一对进给部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按压力,也能够排出捆扎丝。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捆扎机,具备:捆扎丝进给部,进给捆扎丝;卷曲形成部,构成将由捆扎丝进给部向第一方向进给的捆扎丝卷绕于捆扎物的周围的捆扎丝的进给路径;及捆扎部,对由捆扎丝进给部向第一方向进给而卷绕于捆扎物的捆扎丝进行扭转,捆扎丝进给部具备:一对进给部件,夹持捆扎丝而通过旋转动作来进给捆扎丝;及进给马达,驱动进给部件,所述捆扎机具备对捆扎丝进给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控制捆扎丝进给部而使由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能够从进给部件排出。
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控制捆扎丝进给部来排出由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
发明效果
能够不利用人力使一对进给部件向分离的方向移动地进行捆扎丝W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侧面观察到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捆扎丝进给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捆扎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捆扎部的一例的剖视俯视图。
图3C是表示捆扎部的一例的剖视俯视图。
图4是表示钢筋捆扎机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由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由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B是表示由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C是表示由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框图。
图8A是表示能够由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B是表示能够由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A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后视图。
图9C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0A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后视图。
图10B是图10A的A-A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框图。
图12是表示由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捆扎机的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一例进行说明。
<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1是表示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侧面观察到的结构图。钢筋捆扎机1A是作业者手持使用的形态,具备主体部10A和把手部11A。
另外,钢筋捆扎机1A将捆扎丝W向箭头F所示的正方向进给,卷绕于作为捆扎物的钢筋S的周围,将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捆扎丝W向箭头R所示的反方向进给而卷绕于钢筋S之后,扭转捆扎丝W,将钢筋S用捆扎丝W捆扎。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钢筋捆扎机1A具备收容捆扎丝W的料盒2A和进给捆扎丝W的捆扎丝进给部3A。另外,钢筋捆扎机1A具备:卷曲形成部5A,构成将由捆扎丝进给部3A进给的捆扎丝W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的路径;及切断部6A,将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切断。钢筋捆扎机1A还具备:捆扎部7A,对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进行扭转;及驱动部8A,驱动捆扎部7A。
在料盒2A中,以能够旋转、装卸的方式收纳卷轴20,长条状的捆扎丝W以能够放卷的方式卷绕于该卷轴20。捆扎丝W使用由能够塑性变形的金属线构成的捆扎丝、金属线被树脂包覆而成的捆扎丝、或作为绞合线的捆扎丝。卷轴20将一根或多根捆扎丝W卷绕于未图示的毂部,从卷轴20拉出一根捆扎丝W或同时拉出多根捆扎丝W。
捆扎丝进给部3A具备通过旋转动作来进给捆扎丝W的一对进给齿轮30(第一进给齿轮30L、第二进给齿轮30R)作为夹持一根或并列的多根捆扎丝W来进行进给的一对进给部件。捆扎丝进给部3A被传递后述的进给马达的旋转动作而使进给齿轮30旋转。由此,捆扎丝进给部3A将夹持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的捆扎丝W沿着捆扎丝W的延伸方向进给。在进给多根、例如两根捆扎丝W的结构中,两根捆扎丝W以并列的状态被进给。
卷曲形成部5A具备:卷曲引导件50,是对由捆扎丝进给部3A进给的捆扎丝W赋予卷痕的第一引导部的一例;及诱导引导件51,是将由卷曲引导件50赋予了卷痕的捆扎丝W诱导到捆扎部7A的第二引导部的一例。在钢筋捆扎机1A中,由捆扎丝进给部3A进给的捆扎丝W的路径被卷曲形成部5A限制,由此,捆扎丝W的轨迹成为如图1中虚线所示的环Ru,捆扎丝W被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
切断部6A具备固定刀片部60、通过与固定刀片部60的协作来切断捆扎丝W的可动刀片部61及将捆扎部7A的动作传递给可动刀片部61的传递机构62。切断部6A通过以固定刀片部60为支点轴的可动刀片部61的旋转动作来切断捆扎丝W。传递机构62将捆扎部7A的动作经由移动部件83传递给可动刀片部61,并与捆扎部7A的动作联动地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切断捆扎丝W。
捆扎部7A具备卡定捆扎丝W的捆扎丝卡定体70。捆扎部7A的详细实施方式将在后面叙述。驱动部8A具备马达80及进行减速和转矩的放大的减速器81。
钢筋捆扎机1A在由捆扎丝卡定体70卡定的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上具备与捆扎丝W的前端抵接的进给限制部90。另外,在钢筋捆扎机1A中,上述卷曲形成部5A的卷曲引导件50和诱导引导件51设置于主体部10A的前侧的端部。而且,钢筋捆扎机1A的与钢筋S抵接的抵接部91在主体部10A的前侧的端部处设置在卷曲引导件50与诱导引导件51之间。
另外,钢筋捆扎机1A的手柄部11A从主体部10A向下方延伸。而且,在手柄部11A的下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电池15。另外,钢筋捆扎机1A的料盒2A设置于手柄部11A的前方。钢筋捆扎机1A将上述的捆扎丝进给部3A、切断部6A、捆扎部7A、驱动捆扎部7A的驱动部8A等收纳于主体部10A。
钢筋捆扎机1A在手柄部11A的前侧设置扳机12A,在手柄部11A的内部设置操作开关13A。另外,在主体部10A设置安装有构成控制部的电路的基板100。
图2是表示捆扎丝进给部的一例的立体图,接着,参照各图对捆扎丝进给部3A的结构进行说明。
构成一对进给齿轮30中的一个的作为一个进给部件的第一进给齿轮30L具备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齿部31L。齿部31L在本例中为构成正齿轮的形状,并形成于第一进给齿轮30L的外周的整周。另外,第一进给齿轮30L具有供捆扎丝W进入的槽部32L。槽部32L在本例中由截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状的凹部构成,并在第一进给齿轮30L的外周的整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
构成一对进给齿轮30中的另一个的作为另一个进给部件的第二进给齿轮30R具备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齿部31R。齿部31R在本例中为构成正齿轮的形状,并形成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外周的整周。另外,第二进给齿轮30R具有供捆扎丝W进入的槽部32R。槽部32R在本例中由截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状的凹部构成,并在第二进给齿轮30R的外周的整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
捆扎丝进给部3A使第一进给齿轮30L的槽部32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槽部32R相对,第一进给齿轮30L和第二进给齿轮30R隔着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而设置。
捆扎丝进给部3A在将捆扎丝W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的槽部32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槽部32R之间的状态下,第一进给齿轮30L的齿部31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齿部31R啮合。由此,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传递基于旋转的驱动力。
捆扎丝进给部3A具备:进给马达33,驱动第一进给齿轮30L和第二进给齿轮30R中的一方,在本例中驱动第一进给齿轮30L;及驱动力传递机构34,将进给马达33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进给齿轮30L。
驱动力传递机构34具备安装到进给马达33的轴的小齿轮33a及与小齿轮33a啮合的大齿轮33b。另外,驱动力传递机构34具备从大齿轮33b传递驱动力并与第一进给齿轮30L啮合的进给小齿轮34a。小齿轮33a、大齿轮33b及进给小齿轮34a分别由正齿轮构成。
第一进给齿轮30L通过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34被传递进给马达33的旋转动作而旋转。第二进给齿轮30R通过齿部31L与齿部31R的啮合来传递第一进给齿轮30L的旋转动作,从动于第一进给齿轮30L而旋转。
由此,捆扎丝进给部3A将夹持在一对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的捆扎丝W沿着捆扎丝W的延伸方向进给。在进给两根捆扎丝W的结构中,通过在第一进给齿轮30L的槽部32L与一根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第二进给齿轮30R的槽部32R与另一根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及在一根捆扎丝W与另一根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两根捆扎丝W以并列的状态被进给。
捆扎丝进给部3A通过切换进给马达33的旋转方向的正反来切换第一进给齿轮30L和第二进给齿轮30R的旋转方向,由此切换捆扎丝W的进给方向的正反。
捆扎丝进给部3A为了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夹持捆扎丝W,具备第一进给齿轮30L和第二进给齿轮30R被相互接近地按压的结构。即,捆扎丝进给部3A为了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夹持捆扎丝W,并且能够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装填捆扎丝W,构成为第一进给齿轮30L和第二进给齿轮30R能够在相互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上位移。在本例中,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受进给马达33的驱动力,并使不被直接传递进给马达33的驱动力的第二进给齿轮30R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位移。
因此,捆扎丝进给部3A具备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位移的第一位移部件36。另外,具备使第一位移部件36位移的第二位移部件37。第一位移部件36和第二位移部件37是位移部的一例,使一对进给齿轮30的一方或双方向相互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位移。在本例中,如上所述,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位移。
第二进给齿轮30R被轴300R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位移部件36的一个端部侧。另外,第一位移部件36的另一个端部以能够以轴36a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捆扎丝进给部3A的支承部件301。
第一位移部件36的作为旋转动作的支点的轴36a为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轴300R平行的朝向。由此,第一位移部件36通过以轴36a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位移,使第二进给齿轮30R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和分离。
第一位移部件36在一个端部侧具备被第二位移部件37按压的被按压部36b。被按压部36b设置于对第二进给齿轮30R的轴300R进行支承的部位的侧方。
第二位移部件37以能够以轴37a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捆扎丝进给部3A的支承部件301。另外,第二位移部件37在隔着轴37a的一个端部侧具备按压第一位移部件36的被按压部36b的按压部37b。
第二位移部件37通过以轴37a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位移,按压部37b按压第一位移部件36的被按压部36b及解除按压部37b对被按压部36b的按压。
捆扎丝进给部3A具备将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第一进给齿轮30L按压的弹簧38。弹簧38例如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按压第二位移部件37的隔着轴37a的另一个端部侧。
第二位移部件37利用弹簧38的按压而通过以轴37a为支点的旋转动作发生位移,按压部37b按压第一位移部件36的被按压部36b。当第二位移部件37的按压部37b按压第一位移部件36的被按压部36b时,第一位移部件36通过以轴36a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位移。由此,第二进给齿轮30R通过弹簧38的力被向第一进给齿轮30L方向按压。
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装填有捆扎丝W的情况下,捆扎丝W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的槽部32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槽部32R之间。
另外,在将捆扎丝W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的槽部32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槽部32R之间的状态下,第一进给齿轮30L的齿部31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齿部31R啮合。
图3A是表示捆扎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B、图3C是表示捆扎部的一例的剖视俯视图,接着,参照各图对捆扎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捆扎部7A具备卡定捆扎丝W的捆扎丝卡定体70和使捆扎丝卡定体70动作的旋转轴72。捆扎部7A的旋转轴72与驱动部8A的马达80经由减速器81连结,旋转轴72经由减速器81被马达80驱动。
捆扎丝卡定体70具备:与旋转轴72连结的中心钩70C;相对于中心钩70C开闭的第一侧钩70R和第二侧钩70L;及使第一侧钩70R和第二侧钩70L动作并且将捆扎丝W成形为所期望的形状的套筒71。
在捆扎部7A中,将设有中心钩70C及第一侧钩70R、第二侧钩70L的一侧作为前侧,将旋转轴72与减速器81连结的一侧作为后侧。
中心钩70C经由能够相对于旋转轴72旋转且能够与旋转轴72一体地向轴向移动的结构而与旋转轴72的一个端部即前端连结。
第一侧钩70R的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一个端部即前端侧相对于中心钩70C位于一个侧部。另外,第一侧钩70R的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另一个端部即后端侧由轴71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心钩70C。
第二侧钩70L的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一个端部即前端侧相对于中心钩70C位于另一个侧部。另外,第二侧钩70L的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另一个端部即后端侧由轴71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心钩70C。
由此,捆扎丝卡定体70中,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第一侧钩70R的前端侧向相对于中心钩70C接近和离开的方向开闭。另外,第二侧钩70L的前端侧向相对于中心钩70C接近和离开的方向开闭。
旋转轴72经由具有能够与减速器81一体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减速器81在轴向上移动的结构的连结部72b,将另一个端部即后端与减速器81连结。连结部72b具备对旋转轴72向接近减速器81的方向即后方施力的弹簧72c。由此,旋转轴72构成为能够一边受到被弹簧72c向后方牵拉的力,一边向作为离开减速器81的方向的前方移动。
套筒71由支承框76以能够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支承框76是环状的部件,以不能在周向上旋转且不能在轴向上移动的形态安装于主体部10A。
套筒71具有向供旋转轴72插入的空间的内周面突出的未图示的凸部,该凸部进入到在旋转轴72的外周沿着轴向形成的进给丝杠72a的槽部。当旋转轴72旋转时,套筒71通过未图示的凸部和旋转轴72的进给丝杠72a的作用,根据旋转轴72的旋转方向朝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移动。另外,套筒71与旋转轴72一体地旋转。
套筒71具备对第一侧钩70R和第二侧钩70L进行开闭的开闭销71a。
开闭销71a插入到设于第一侧钩70R和第二侧钩70L的开闭引导孔73中。开闭引导孔73具有沿着套筒71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将与套筒71联动地移动的开闭销71a的直线方向的运动转换为基于以轴71b为支点的第一侧钩70R及第二侧钩70L的旋转的开闭动作的形状。
捆扎丝卡定体70通过套筒71向箭头A2所示的后方向移动,从而根据开闭销71a的轨迹和开闭引导孔73的形状,第一侧钩70R和第二侧钩70L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离开中心钩70C的方向移动。
由此,第一侧钩70R及第二侧钩70L相对于中心钩70C打开,在第一侧钩70R与中心钩70C之间、第二侧钩70L与中心钩70C之间形成供捆扎丝W通过的进给路径。
在第一侧钩70R及第二侧钩70L相对于中心钩70C打开的状态下,由捆扎丝进给部3A进给的捆扎丝W通过中心钩70C与第一侧钩70R之间。通过中心钩70C与第一侧钩70R之间的捆扎丝W被诱导到卷曲形成部5A。并且,由卷曲形成部5A赋予卷痕并被诱导到捆扎部7A的捆扎丝W通过中心钩70C与第二侧钩70L之间。
捆扎丝卡定体70通过套筒71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从而根据开闭销71a的轨迹和开闭引导孔73的形状,第一侧钩70R和第二侧钩70L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中心钩70C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一侧钩70R及第二侧钩70L相对于中心钩70C闭合。
当第一侧钩70R相对于中心钩70C闭合时,夹在第一侧钩70R与中心钩70C之间的捆扎丝W以能够在第一侧钩70R与中心钩70C之间移动的形态被卡定。另外,当第二侧钩70L相对于中心钩70C闭合时,夹在第二侧钩70L与中心钩70C之间的捆扎丝W以不会从第二侧钩70L与中心钩70C之间脱出的形态被卡定。
套筒71具备:弯曲部71c1,通过将捆扎丝W的一个端部即前端侧向预定方向压弯而将捆扎丝W成形为预定的形状;及弯曲部71c2,通过将由切断部6A切断的捆扎丝W的另一个端部即终端侧向预定方向压弯而将捆扎丝W成形为预定的形状。
套筒71通过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从而由弯曲部71c1推压被中心钩70C和第二侧钩70L卡定的捆扎丝W的前端侧,使捆扎丝W的前端侧向钢筋S侧弯曲。另外,套筒71通过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从而由弯曲部71c2推压被中心钩70C和第一侧钩70R卡定并被切断部6A切断的捆扎丝W的终端侧,使捆扎丝W的终端侧向钢筋S侧弯曲。
捆扎部7A具备旋转限制部74,该旋转限制部74限制与旋转轴72的旋转动作联动的捆扎丝卡定体70及套筒71的旋转。旋转限制部74在套筒71设置旋转限制叶片74a,在主体部10A设置旋转限制爪74b。
旋转限制叶片74a构成为在套筒71的周向上以预定的间隔设置从套筒71的外周向径向突出的多个凸部。旋转限制叶片74a固定于套筒71,并与套筒71一体地移动、旋转。
旋转限制爪74b具备第一爪部74b1和第二爪部74b2作为以旋转限制叶片74a能够通过的间隔相对的一对爪部。第一爪部74b1和第二爪部74b2构成为,通过根据旋转限制叶片74a的旋转方向被旋转限制叶片74a推压,能够从旋转限制叶片74a的轨迹上退避。
旋转限制部74在旋转限制叶片74a与旋转限制爪74b卡定时,限制与旋转轴72的旋转联动的套筒71的旋转,通过旋转轴72的旋转动作,套筒71向前后方向移动。另外,当旋转限制叶片74a与旋转限制爪74b的卡定被解除时,套筒71与旋转轴72的旋转联动地旋转。
图4是表示钢筋捆扎机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框图。钢筋捆扎机1A中,根据通过图1所示的扳机12A的操作而被按压的操作开关13A的状态,控制部14A控制马达80和进给马达33,执行用捆扎丝W捆扎钢筋S的一系列动作。另外,控制部14A通过电源开关15A的操作来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而且,控制部14A基于操作开关13A与电源开关15A的操作的组合等来控制进给马达33,进行捆扎丝进给部3A中的捆扎丝W的装填和排出。
<钢筋捆扎机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各图,对由钢筋捆扎机1A用捆扎丝W捆扎钢筋S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钢筋捆扎机1A中,捆扎丝W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该捆扎丝W的前端位于一对进给齿轮30的夹持位置与切断部6A的固定刀片部60之间的状态成为待机状态(待机位置)。另外,钢筋捆扎机1A在待机状态下,如图3A、图3B所示,处于第一侧钩70R相对于中心钩70C打开、第二侧钩70L相对于中心钩70C打开的状态。
钢筋S被放入到卷曲形成部5A的卷曲引导件50与诱导引导件51之间,当扳机12A被操作时,控制部14A将进给马达33向正转方向驱动,利用捆扎丝进给部3A将捆扎丝W向第一方向即箭头F所示的正方向进给。
在进给多根、例如两根捆扎丝W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捆扎丝引导件,两根捆扎丝W以沿着由该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轴向并列的状态被进给。
被向正方向进给的捆扎丝W通过中心钩70C与第一侧钩70R之间,被进给到卷曲形成部5A的卷曲引导件50。捆扎丝W通过卷曲引导件50,由此被赋予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的卷痕。
由卷曲引导件50赋予了卷痕的捆扎丝W被诱导引导件51诱导,进一步由捆扎丝进给部3A向正方向进给,由此被诱导引导件51诱导到中心钩70C与第二侧钩70L之间。然后,捆扎丝W被进给至前端与进给限制部90抵接为止。当捆扎丝W的前端被进给至与进给限制部90抵接的位置时,控制部14A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
在停止向正方向进给捆扎丝W之后,控制部14A将马达80向正转方向驱动。套筒71在由捆扎丝卡定体70卡定捆扎丝W的动作区域中,通过旋转限制叶片74a卡定于旋转限制爪74b,由此限制与旋转轴72的旋转联动的套筒71的旋转。由此,马达80的旋转被转换为直线移动,套筒71向作为前方向的箭头A1方向移动。
当套筒71向前方向移动时,开闭销71a通过开闭引导孔73。由此,第一侧钩70R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中心钩70C的方向移动。当第一侧钩70R相对于中心钩70C闭合时,夹在第一侧钩70R与中心钩70C之间的捆扎丝W以能够在第一侧钩70R与中心钩70C之间移动的形态被卡定。
另外,第二侧钩70L通过以轴71b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中心钩70C的方向移动。当第二侧钩70L相对于中心钩70C闭合时,夹在第二侧钩70L与中心钩70C之间的捆扎丝W以不会从第二侧钩70L与中心钩70C之间脱出的形态被卡定。
在使套筒71前进至通过第一侧钩70R及第二侧钩70L闭合的动作来卡定捆扎丝W的位置之后,控制部14A暂时停止马达80的旋转,将进给马达33向反转方向驱动。由此,一对进给齿轮30反转。
因此,夹持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的捆扎丝W被向第二方向即箭头R所示的反方向进给。由于捆扎丝W的前端侧以不会从第二侧钩70L与中心钩70C之间脱出的方式被卡定,因此通过将捆扎丝W向反方向进给的动作,捆扎丝W被卷绕于钢筋S。
将捆扎丝W拉回至将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的位置,控制部14A在停止进给马达33的反转方向的驱动后,将马达80向正转方向驱动,由此使套筒71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套筒71向前方移动的动作由传递机构62传递到切断部6A,由此可动刀片部61旋转,由第一侧钩70R和中心钩70C卡定的捆扎丝W通过固定刀片部60和可动刀片部61的动作而被切断。
在切断捆扎丝W的大致同时,弯曲部71c1、71c2向接近钢筋S的方向移动。由此,由弯曲部71c1将被中心钩70C和第二侧钩70L卡定的捆扎丝W的前端侧向钢筋S侧推压,使该捆扎丝W的前端侧以卡定位置为支点向钢筋S侧弯曲。通过套筒71进一步向前方向移动,卡定在第二侧钩70L与中心钩70C之间的捆扎丝W以被弯曲部71c1夹持的状态被保持。
另外,由弯曲部71c2将被中心钩70C和第一侧钩70R卡定且被切断部6A切断的捆扎丝W的终端侧向钢筋S侧推压,使该捆扎丝W的终端侧以卡定位置为支点向钢筋S侧弯曲。通过套筒71进一步向前方向移动,卡定在第一侧钩70R与中心钩70C之间的捆扎丝W以被弯曲部71c2夹持的状态被保持。
在将捆扎丝W的前端侧及终端侧向钢筋S侧弯折后,马达80进一步向正转方向驱动,由此套筒71进一步向前方向移动。当套筒71移动至预定的位置而到达对由捆扎丝卡定体70卡定的捆扎丝W进行扭转的动作区域时,旋转限制叶片74a与旋转限制爪74b的卡定被解除。
由此,通过进一步向正转方向驱动马达80,从而捆扎丝卡定体70与旋转轴72联动地旋转,对捆扎丝W进行扭转。
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区域中,钢筋S与抵接部91抵接,钢筋S向接近捆扎部7A方向的方向即后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捆扎部7A通过使捆扎丝W扭转,施加将捆扎丝卡定体70沿着旋转轴72的轴向向前方牵拉的力。
旋转轴72构成为,当使捆扎丝卡定体70沿着轴向向前方移动的力施加到捆扎丝卡定体70时,旋转轴72能够一边受到被弹簧72c向后方推压的力一边向前方移动。由此,捆扎部7A在套筒71旋转的动作区域中,捆扎丝卡定体70及旋转轴72一边向前方移动一边扭转捆扎丝W。
图5、图6A、图6B及图6C是表示用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接着,对用钢筋捆扎机1A装填、排出捆扎丝W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例中,钢筋捆扎机1A将扳机12A的预定操作与电源开关15A的预定操作的组合分配给捆扎丝W的自动装填、自动排出的执行。在以下的例子中,设定为当一边操作扳机12A一边操作电源开关15A时,开始自动装填、自动排出。
首先,对图5所示的自动装填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14A在图5的步骤SA1中,按照电源开关15A的操作,判断是否进行了上述预定的自动装填开始操作。控制部14A在判断为进行了预定的自动装填开始操作时,在步骤SA2中,以使进给马达33的转速成为第一速度那样的占空比(低占空比)向正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另外,控制部14A在步骤SA1中判断为进行了通常的接通电源的操作时,执行通常的初始处理。
钢筋捆扎机1A的使用者将卷轴20放入料盒2A,并将从卷轴20拉出的捆扎丝W的前端诱导到捆扎丝进给部3A的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当从卷轴20拉出的捆扎丝W的前端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时,捆扎丝W被向正方向进给,并且施加于进给马达33的负荷增加,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增加。
控制部14A在图5的步骤SA3中,将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与检测存在捆扎丝W的情况的预定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捆扎丝W是否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控制部14A在判断为捆扎丝W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时,在步骤SA4中切换为使进给马达33的转速成为比第一速度大的第二速度那样的占空比(高占空比),进一步向正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
控制部14A在图5的步骤SA5中,根据进给马达33的旋转量等来判断捆扎丝W的进给量是否达到例如被进给至上述待机位置的预定量。控制部14A在判断为捆扎丝W的进给量达到预定量时,在步骤SA6中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
另外,也可以在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而停止捆扎丝W向正方向的进给之后,进行所谓的初始化动作,在该初始化动作中,进行使捆扎丝W的前端的位置成为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即,在图5的步骤SA5中,根据进给马达33的旋转量等,判断向正方向进给的捆扎丝W的前端是否进给至捆扎丝W的前端通过切断部6A而能够由可动刀片部61切断捆扎丝W的位置。控制部14A在判断为捆扎丝W的进给量达到预定量从而捆扎丝W的前端被进给至能够由可动刀片部61切断捆扎丝W的位置时,在步骤SA6中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
接着,控制部14A通过向正转方向驱动马达80,使套筒71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由此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切断捆扎丝W。并且,控制部14A通过向反转方向驱动马达80,使套筒71向箭头A2所示的后方向移动,由此使捆扎部7A成为上述的待机状态。由此,成为捆扎丝W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该捆扎丝W的前端位于一对进给齿轮30的夹持位置与切断部6A的固定刀片部60之间的待机位置。
接着,对图6A所示的自动排出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14A在图6A的步骤SB1中,按照电源开关15A的操作,判断是否进行了上述预定的自动排出开始操作。控制部14A在判断为进行了预定的自动排出开始操作时,在步骤SB2中,通过向正转方向驱动马达80,使套筒71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由此执行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的捆扎丝切断动作。在捆扎丝W位于能够由可动刀片部61切断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捆扎丝W被切断,位于比切断部6A靠捆扎部7A侧的捆扎丝W与位于比切断部6A靠捆扎丝进给部3A侧的捆扎丝W被分离。控制部14A在将马达80向正转方向驱动了预定量时,在步骤SB3中将马达80向反转方向驱动,使套筒71向箭头A2所示的后方向移动,由此执行使捆扎部7A返回到上述待机状态的动作。控制部14A在进行了上述的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的动作、使捆扎部7A返回到待机状态的动作时,在步骤SB4中,向反旋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另外,在自动排出动作中,也可以不进行上述步骤SB2的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的动作、步骤SB3的使捆扎部7A返回到待机状态的动作。
通过向反旋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捆扎丝W被向反方向进给,当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的捆扎丝W的前端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脱出时,施加于进给马达33的负荷降低,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降低。
控制部14A在图6A的步骤SB5中,将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与检测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没有捆扎丝W的情况的预定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捆扎丝W是否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脱出。控制部14A在判断为捆扎丝W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脱出时,在步骤SB6中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
上述图6A的自动排出动作是通过预定的自动排出开始操作来执行的,但也可以根据卷绕于卷轴20的捆扎丝W的状态、即根据捆扎丝W的余量来判断是否开始自动排出。
例如,当由于将捆扎丝W向正方向进给以将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动作,卷绕于卷轴20的捆扎丝W消失时,存在捆扎丝W无法从卷轴20拉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施加于进给马达33的负荷增加,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增加。
因此,控制部14A在图6B的步骤SC1中,在执行通常的捆扎动作等而将进给马达33向正转方向驱动的期间,将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与检测捆扎丝W消失的情况的预定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并且,检测进给马达33是否处于预定的超负荷的状态,判断捆扎丝W是否从卷轴20消失。控制部14A在判断为捆扎丝W从卷轴20消失时,在步骤SC2中,停止向正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等捆扎动作,执行上述的自动排出动作。
即,控制部14A在步骤SC3中,通过向正转方向驱动马达80,使套筒71向箭头A1所示的前方向移动,由此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在捆扎丝W位于能够由可动刀片部61切断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捆扎丝W被切断。控制部14A在将马达80向正转方向驱动了预定量时,在步骤SC4中将马达80向反转方向驱动,使套筒71向箭头A2所示的后方向移动,由此使捆扎部7A成为上述待机状态。控制部14A在进行了上述的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的动作、使捆扎部7A返回到待机状态的动作时,在步骤SC5中,向反旋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另外,在该自动排出动作中,也可以不进行上述步骤SC3的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的动作、步骤SC4的使捆扎部7A返回到待机状态的动作。
控制部14A在图6B的步骤SC6中,将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与检测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没有捆扎丝W的情况的预定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捆扎丝W是否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脱出。控制部14A在判断为捆扎丝W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脱出时,在步骤SC7中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另外,在检测出捆扎丝W从卷轴20消失而进行自动排出动作的处理中,也可以在开始自动排出动作之前通知捆扎丝W消失的意思。
另外,如图6C所示,在进行上述自动装填动作之前,为了排除处于捆扎丝W被夹持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的状态的情况,也可以在进行了自动排出动作之后开始自动装填动作。
控制部14A在图6C的步骤SD1中判断是否进行了预定的自动装填开始操作。控制部14A在判断为进行了预定的自动装填开始操作时,在步骤SD2中,向反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另外,在自动装填动作之前执行的自动排出动作中,也可以在向反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之前,执行使可动刀片部61旋转的动作、使捆扎部7A返回到待机状态的动作。
控制部14A在自动排出动作开始后,在图6C的步骤SD3中,判断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是否存在捆扎丝W。例如,在施加于进给马达33的负荷在预定时间内没有变动、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未处于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夹持有捆扎丝W的状态,在步骤SD4中停止进给马达33的反转方向的驱动,开始自动装填动作。另外,在自动排出动作开始后,在施加于进给马达33的负荷降低、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降低的情况下,判断为捆扎丝W从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脱出,由此在步骤SD4中停止进给马达33的反转方向的驱动,开始自动装填动作。
自动排出动作后的自动装填动作与上述图5中所说明的自动装填动作相同,控制部14A在步骤SD5中以使进给马达33的转速成为第一速度那样的占空比(低占空比)向正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
钢筋捆扎机1A的使用者将卷轴20放入料盒2A,并将从卷轴20拉出的捆扎丝W的前端诱导到捆扎丝进给部3A的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当从卷轴20拉出的捆扎丝W的前端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时,捆扎丝W被向正方向进给,并且施加于进给马达33的负荷增加,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增加。
控制部14A在图6C的步骤SD6中,将流过进给马达33的电流值与检测存在捆扎丝W的情况的预定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捆扎丝W是否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控制部14A在判断为捆扎丝W被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时,在步骤SD7中切换为使进给马达33的转速成为比第一速度大的第二速度那样的占空比(高占空比),进一步向正转方向驱动进给马达33。
控制部14A在图6C的步骤SD8中,根据进给马达33的旋转量等,判断捆扎丝W的进给量是否达到被进给至预定的待机位置的预定量。控制部14A在判断为捆扎丝W的进给量达到预定量时,在步骤SD9中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
另外,也可以在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而停止捆扎丝W向正方向的进给之后,进行所谓的初始化动作,在该初始化动作中,进行使捆扎丝W的前端的位置成为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另外,在以上的自动装填、自动排出中,能够不设置检测捆扎丝W的传感器地进行自动装填、自动排出,但也可以为具备检测捆扎丝W的传感器的结构。
例如,当由于将捆扎丝W向正方向进给以将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动作,卷绕于卷轴20的捆扎丝W消失时,存在捆扎丝W的后端从卷轴20脱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捆扎丝进给部3A与料盒2A之间的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上具备检测捆扎丝W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捆扎丝W的后端。
因此,当在通过通常的捆扎动作等将进给马达33向正转方向驱动的期间,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捆扎丝W的后端时,控制部14A判断为捆扎丝W从卷轴20消失,由此从步骤SC2起执行上述的自动排出动作。
另外,通过利用在捆扎丝进给部3A与料盒2A之间的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上所具备的未图示的传感器来检测捆扎丝W的前端,也能够将上述自动装填开始操作置换为传感器对捆扎丝W的检测来执行自动装填动作。
而且,通过利用在捆扎丝进给部3A与料盒2A之间的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上所具备的未图示的传感器、或者在捆扎丝进给部3A与切断部6A之间的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上所具备的未图示的传感器来检测捆扎丝W的前端,能够检测出在上述自动装填动作中捆扎丝W被进给到预定位置的情况,由此结束自动装填动作。
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框图。钢筋捆扎机1B具备使在图2中所说明的第二位移部件37位移的驱动部39,驱动部39由马达、电磁阀、驱动力的传递机构等构成,使一对进给齿轮30的一方或双方向相互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位移。在本例中,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位移。另外,也可以是驱动部39直接使第一位移部件36位移的结构。
控制部14B根据通过图1所示的扳机12A的操作而被按压的操作开关13A的状态控制马达80和进给马达33,执行用捆扎丝W捆扎钢筋S的一系列动作。另外,控制部14B通过电源开关15A的操作来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而且,控制部14B基于操作开关13A与电源开关15A的操作的组合等来控制驱动部39,以成为能够进行捆扎丝W的装填和排出的状态。
图8A、图8B是表示能够用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接着,对能够用钢筋捆扎机1B装填、排出捆扎丝W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图8A所示的自动装填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14B在图8A的步骤SE1中判断为进行了预定的自动装填开始操作时,在步骤SE2中,对驱动部39进行驱动来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分离的方向位移。
钢筋捆扎机1A的使用者将卷轴20放入料盒2A,并将从卷轴20拉出的捆扎丝W的前端诱导到捆扎丝进给部3A的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控制部14B在步骤SE3中,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装填捆扎丝W,当进行了夹持该捆扎丝W的预定操作时,在步骤SE4中,对驱动部39进行驱动来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的方向位移,由此使捆扎丝W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另外,也可以具备检测捆扎丝W是否进入到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的传感器,当检测出捆扎丝W进入到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时,进行对驱动部39进行驱动来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的方向位移的控制。
控制部14B在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的方向发生了位移时,在图8A的步骤SE5中,驱动进给马达33和马达80,进行初始化动作,在该初始化动作中,进行使捆扎丝W的前端的位置为预定位置的定位。
接着,对图8B所示的自动排出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14B在图8B的步骤SF1中判断为进行了预定的自动排出开始操作时,在步骤SF2中,对驱动部39进行驱动来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分离的方向位移。由此,能够使捆扎丝W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脱出。
控制部14B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排出捆扎丝W。当进行了使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向接近的方向位移的预定操作时,在步骤SF3中,对驱动部39进行驱动来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的方向位移。另外,也可以具备检测捆扎丝W是否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脱出的传感器,当检测出捆扎丝W从第一进给齿轮30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之间脱出时,进行对驱动部39进行驱动来使第二进给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进给齿轮30L接近的方向位移的控制。
<钢筋捆扎机的作用效果例>
在以往的钢筋捆扎机中,通过由人操作一对进给齿轮30来使彼此分离,进行捆扎丝W的装填、排出。另外,在将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状态下,通过将捆扎丝W向反方向进给而卷绕于钢筋S的情况下,通过增强进给捆扎丝W的力,能够将捆扎丝W可靠地卷绕于钢筋S。
在捆扎丝进给部3A中,在进给两根捆扎丝W的结构中,通过在第一进给齿轮30L的槽部32L与一根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第二进给齿轮30R的槽部32R与另一根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及在一根捆扎丝W与另一根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两根捆扎丝W以并列的状态被进给。
为了得到足以进给捆扎丝W的摩擦力,需要增强将一对进给齿轮3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弹簧的力。但是,如果增强将一对进给齿轮3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弹簧的力,则难以通过人力使一对进给齿轮30向分离的方向移动。
因此,在钢筋捆扎机1A中,能够进行上述的自动装填、自动排出动作。由此,能够不通过人力使一对进给齿轮30向分离的方向移动地进行捆扎丝W的装填、排出。因此,通过增强将一对进给齿轮3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的弹簧38的力来增强进给捆扎丝W的力,能够可靠地将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
另外,在自动装填动作中,使进给马达33以第一速度旋转,直至由一对进给齿轮30夹持捆扎丝W,当由一对进给齿轮30夹持了捆扎丝W时,使进给马达33以比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旋转,由此将由一对进给齿轮30夹持的捆扎丝W向正方向进给到预定的位置。由此,能够在未分离的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可靠地夹持捆扎丝W,并且在将捆扎丝W夹持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之后,能够缩短将捆扎丝W进给到预定位置的时间,由此能够缩短自动装填动作所花费的时间。
而且,在进行自动装填动作之前,为了排除处于捆扎丝W被夹持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的状态的情况,也可以在进行了自动排出动作之后开始自动装填动作。
另外,也可以由马达等驱动部39执行使一对进给齿轮30的一方或双方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位移来使捆扎丝W夹持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的动作、使一对进给齿轮30的一方或双方向相互分离的方向位移来使捆扎丝W从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脱出的动作,由此能够进行捆扎丝W的装填、排出。在该情况下,不需要通过人力使一对进给齿轮30的一方或双方向相互接近或分离的方向位移。
<钢筋捆扎机的变形例>
图9A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后视图,图9C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另外,图10A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后视图,图10B是图10A的A-A线剖视图。
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C具备操作部16,该操作部16接受执行电源的接通、断开、捆扎丝W的捆扎强度的设定、捆扎丝W的自动装填、自动排出等的操作。操作部16设置于主体部10A的后表面,具备能够设定捆扎丝W的捆扎强度的捆扎力设定部和上述电源开关15A。作为捆扎力设定部的一例,具备能够选择由捆扎丝W进行捆扎的捆扎强度的转矩拨盘16a。另外,操作部16具备执行自动装填、自动排出的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和表示钢筋捆扎机1C的状态的报知部16c。
操作部16在转矩拨盘16a、电源开关15A、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及报知部16c的周围具备向主体部10A的后方突出的形状的凸部16d,由此设置转矩拨盘16a、电源开关15A、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及报知部16c的位置成为凹状。由此,如图9C所示,转矩拨盘16a、电源开关15A、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不向主体部10A的后方突出,由此抑制误动作。另外,由于捆扎丝W的排出、装填在电源的断开、接通之后进行,因此通过将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设置于电源开关15A的附近,在本例中设置于相同的操作部16,从而操作性提高。
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在本例中是按钮形式的开关,如图10B所示,是通过按下而使微动开关17a工作的结构。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被弹簧17b向离开微动开关17a的方向施力,由此切换操作的有无。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C的控制功能的一例的框图。钢筋捆扎机1C中,根据通过图9C所示的扳机12A的操作而被按压的操作开关13A的状态,控制部14C控制马达80和进给马达33,执行用捆扎丝W捆扎钢筋S的一系列动作。另外,控制部14C通过电源开关15A的操作来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而且,控制部14C基于由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的操作产生的微动开关17a的输出来控制进给马达33,进行捆扎丝进给部3A中的捆扎丝W的装填和排出。
进给马达33在本例中由无刷马达构成,具备检测转子的旋转位置的霍尔IC等旋转检测部18。在捆扎丝进给部3A中,将进给马达33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进给齿轮30L的驱动力传递机构34由正齿轮构成。由此,当将捆扎丝W的前端放入第一进给齿轮30L的槽部32L与第二进给齿轮30R的槽部32R之间并推压捆扎丝W时,在进给马达33未通过通电而旋转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进给齿轮30L和第二进给齿轮30R的举动(旋转),能够利用外力使进给马达33旋转。即,旋转检测部18构成检测由第一进给齿轮30L和第二进给齿轮30R的举动引起的动作的检测部。
当电源开关15A被操作而电源接通时,控制部14C将报知部16c从熄灭切换为点亮,报知电源接通(电源ON)、处于捆扎待机状态。在通过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的操作而按下了微型开关17a时,控制部14C执行进行捆扎丝W的排出动作的自动排出模式、进行捆扎丝W的装填动作的自动装填模式。当自动排出模式被执行时,控制部14C通过将报知部16c从点亮切换为闪烁来报知处于自动排出模式执行中。另外,当自动装填模式被执行时,控制部14C将报知部16c从点亮切换为闪烁来报知处于自动装填模式执行中。而且,控制部14C在连续执行自动排出模式和自动装填模式的动作中,通过将报知部16c从点亮切换为闪烁来报知处于自动装填排出模式执行中。报知部16c由LED等灯构成,但也可以是显示器等显示部。另外,报知部16c也可以是输出声音的蜂鸣器等,可以在自动排出模式、自动装填模式、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的执行期间输出蜂鸣音。
在自动排出模式、自动装填排出模式中的自动排出模式被执行时,控制部14C使进给马达33向反方向旋转,当使进给马达33反转了捆扎丝W从进给齿轮30脱出的规定旋转量时,停止进给马达33。
另外,在自动装填模式、自动装填排出模式中的自动装填模式被执行时,控制部14C在进给马达33未通过通电而旋转的状态下,由旋转检测部18检测到进给马达33旋转了时,使进给马达33向正方向旋转,当使进给马达33正转了从进给齿轮30先进给预定量的捆扎丝W的规定旋转量时,使进给马达33停止。
在微型开关17a通过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的操作而被按下,自动装填模式、自动装填排出模式被执行时,控制部14C开始计时,并使报知部16c闪烁,直至经过达到自动装填模式、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的超时的规定时间为止,由此报知正在执行自动装填模式、自动装填排出模式。
在经过达到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的超时的规定时间之前,在进给马达33未通过通电而旋转的状态下,由旋转检测部18检测到进给马达33旋转了时,控制部14C执行上述的装填动作。与此相对,在经过了达到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的超时的规定时间时,控制部14C将报知部16c从熄灭切换为点亮,即使在进给马达33未通过通电而旋转的状态下,由旋转检测部18检测到进给马达33旋转了,也不执行上述装填动作。
另外,控制部14C在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被按下(第一次操作)、自动装填排出模式开始后,在经过达到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的超时的规定时间之前,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被按下的情况下(第二次操作),将报知部16c从闪烁切换为点亮,设为捆扎待机状态。另外,在利用由灯构成的报知部16c的点亮、闪烁、熄灭等来报知有无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等的执行的结构中,点亮、闪烁、熄灭的组合不限于上述例子。另外,也可以改变闪烁的模式。
图12是表示由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装填、排出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当电源开关15A被操作而电源接通时,控制部14C在图11的步骤SG1中判断有无扳机12A的操作。当操作了扳机12A时,在步骤SG2中执行上述捆扎动作。
当扳机12A处于非操作状态时,控制部14C在步骤SG3中判断有无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的操作。当操作了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时(有装填排出SW操作),控制部14C执行自动装填排出模式,并在执行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的过程中,将报知部16c从点亮切换为闪烁来报知正在执行自动装填排出模式。另外,当执行自动装填排出模式时,控制部14C在步骤SG4中使进给马达33向排出捆扎丝W的反方向旋转。
控制部14C在步骤SG5中使进给马达33反转了捆扎丝W从进给齿轮30脱出的规定旋转量时,在步骤SG6中使进给马达33停止。
控制部14C在步骤SG7中在自动装填排出模式执行过程中再次操作了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时(有装填排出SW操作),结束自动装填排出模式,将报知部16c从闪烁切换为点亮。控制部14C在步骤SG7中在自动装填排出模式执行过程中未再次操作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无装填排出SW操作),并在步骤SG8中判断为未经过达到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的超时的规定时间时,在步骤SG9中判断有无进给马达33的旋转。
在进给马达33未通过通电而旋转的状态下,由旋转检测部18检测到进给马达33旋转了时,控制部14C判断为进给马达33因外力而旋转了,在步骤SG10中,使进给马达33向装填捆扎丝W的正方向旋转。
控制部14C在步骤SG11中使进给马达33正转了从进给齿轮30先进给预定量的捆扎丝W的规定旋转量时,在步骤SG12中使进给马达33停止。
另外,也可以在停止进给马达33的驱动而停止捆扎丝W向正方向的进给之后,进行所谓的初始化动作,在该初始化动作中,进行使捆扎丝W的前端的位置成为预定的位置的定位。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旋转检测部18构成为,当作为由进给部件的举动引起的动作的检测而检测到进给马达33的旋转时,使进给马达33正转,但也可以构成为,旋转检测部18检测一对进给齿轮30中的至少一个进给齿轮30的旋转,当检测到进给齿轮30的旋转时,使进给马达33正转。
另外,自动装填排出开关16b构成为在操作部16中与其他开关类独立,但也可以与操作部16中的其他开关类兼用,例如也可以为转矩拨盘16a能够进行基于旋转的信号的输出和基于按下的信号的输出的结构,并通过转矩拨盘16a的按下来执行自动装填排出模式等。另外,也可以独立地设置执行自动排出模式的开关和执行自动装填模式的开关。

Claims (23)

1.一种捆扎机,具备:
捆扎丝进给部,进给捆扎丝;
卷曲形成部,构成将由所述捆扎丝进给部向第一方向进给的捆扎丝卷绕于捆扎物的周围的捆扎丝的进给路径;及
捆扎部,对由所述捆扎丝进给部向第一方向进给而卷绕于捆扎物的捆扎丝进行扭转,
所述捆扎丝进给部具备:
一对进给部件,夹持捆扎丝而通过旋转动作来进给捆扎丝;及
进给马达,驱动所述进给部件,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对所述捆扎丝进给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捆扎丝进给部而使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能够从所述进给部件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进给马达而将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给,直至离开所述进给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所述进给马达,将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给,直至离开所述进给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施加于所述进给马达的负荷的变动,使向第二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所述进给马达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进给马达的旋转量,使向第二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所述进给马达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施加于所述进给马达的负荷的变动,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二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有无检测到向第一方向进给的捆扎丝的后端,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二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捆扎丝。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有无检测到向第一方向进给的捆扎丝的前端,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捆扎丝。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施加于所述进给马达的负荷的变动,切换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所述进给马达的转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进给马达以第一速度旋转,直至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捆扎丝,当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了捆扎丝时,使所述进给马达以比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旋转,将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向第一方向进给。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由所述进给部件的举动引起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由所述进给部件的举动引起的动作时,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捆扎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检测部是对所述进给马达旋转了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所述旋转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进给马达旋转了时,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捆扎丝。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进给马达的旋转量,使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所述进给马达停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具备报知状态的报知部,
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报知部来报知处于排出捆扎丝的运转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具备报知状态的报知部,
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报知部来报知处于装填捆扎丝的运转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一对进给部件具有一个进给部件和另一个进给部件,
所述捆扎丝进给部具备:
位移部,使所述一个进给部件向相对于所述另一个进给部件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位移;及
驱动部,使所述位移部位移,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而使所述一个进给部件和所述另一个进给部件的一方或双方向相互分离的方向位移,能够将由所述一个进给部件与所述另一个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从所述一个进给部件与所述另一个进给部件之间排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所述进给马达,而使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给,直至离开所述进给部件,当从所述进给部件排出了由所述进给部件夹持的捆扎丝时,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而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进给马达的旋转量,使向第二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所述进给马达停止。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由所述进给部件的举动引起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由所述进给部件的举动引起的动作时,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而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检测部是对所述进给马达旋转了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所述旋转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进给马达旋转了时,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而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进给马达的旋转量,使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所述进给马达停止。
23.一种捆扎机,具备:
捆扎丝进给部,进给捆扎丝;
卷曲形成部,构成将由所述捆扎丝进给部向第一方向进给的捆扎丝卷绕于捆扎物的周围的捆扎丝的进给路径;及
捆扎部,对由所述捆扎丝进给部向第一方向进给而卷绕于捆扎物的捆扎丝进行扭转,
所述捆扎丝进给部具备:
一对进给部件,夹持捆扎丝而通过旋转动作来进给捆扎丝;及
进给马达,驱动所述进给部件,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
控制部,控制所述捆扎丝进给部;及
检测部,检测由所述进给部件的举动引起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由所述进给部件的举动引起的动作时,使所述进给马达在向第一方向进给捆扎丝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CN202110869926.4A 2020-07-31 2021-07-30 捆扎机 Active CN1140566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1159 2020-07-31
JP2020131159 2020-07-31
JP2021069933A JP2022027448A (ja) 2020-07-31 2021-04-16 結束機
JP2021-069933 2021-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6637A true CN114056637A (zh) 2022-02-18
CN114056637B CN114056637B (zh) 2024-03-29

Family

ID=77155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9926.4A Active CN114056637B (zh) 2020-07-31 2021-07-30 捆扎机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7024B2 (zh)
EP (1) EP3945181A1 (zh)
KR (1) KR20220015987A (zh)
CN (1) CN114056637B (zh)
AU (1) AU2021209333A1 (zh)
BR (1) BR102021015020A2 (zh)
CA (1) CA3126571A1 (zh)
CL (1) CL2021002015A1 (zh)
MX (1) MX2021009262A (zh)
TW (1) TW202216531A (zh)
UY (1) UY3936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10995A (ja) * 2022-01-31 2023-08-1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US20240025584A1 (en) * 2022-07-21 2024-01-25 Abb Schweiz Ag Drive assembl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521A (zh) * 1996-03-15 1998-06-10 株式会社神崎商会 钢筋捆扎机
JPH10250703A (ja) * 1997-03-13 1998-09-22 Toyota Kihan:Kk 鉄筋結束機
CN1688481A (zh) * 2002-10-28 2005-10-26 美克司公司 钢筋打捆机
CN102190092A (zh) * 2010-03-19 2011-09-21 斯托派克株式会社 捆包机
CN106395021A (zh) * 2016-05-31 2017-02-15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捆扎机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80207710A1 (en) * 2015-07-22 2018-07-2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CN208036703U (zh) * 2018-02-13 2018-11-02 佛山市顺德区美健达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弧形框体的高台捆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15235A1 (ru) 1979-04-24 1981-03-23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главмосстро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в зки арматурныхКАРКАСОВ пРОВОлОКОй
RU2016815C1 (ru) 1991-05-12 1994-07-30 Яковлев Борис Сергеевич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вязывания пачки изделий
JPH0734110Y2 (ja) 1991-07-03 1995-08-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の針金送り装置
JPH0734110A (ja) 1993-07-16 1995-02-03 Nippon Steel Corp 高炉の炉壁冷却方法
DE69616761T2 (de) 1995-02-17 2002-08-01 Japan Automatic Machine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reifen von gegenständen
EP0751269B1 (en) 1995-06-30 2000-09-20 Max Co., Ltd. Wire guide mechanism for a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 and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
JP4729817B2 (ja) 2001-07-25 2011-07-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AU2002318747B2 (en) 2001-07-19 2008-02-2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JP3680804B2 (ja) 2002-03-12 2005-08-1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EP3363577A1 (en) 2017-02-17 2018-08-22 Sund Birsta AB Bind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part of a binding element in a loop around one or more objects
US20220325543A1 (en) * 2019-10-11 2022-10-13 Makita Corporation Rebar tying tool
US11529669B2 (en) * 2019-12-17 2022-12-20 Makita Corporation Rebar tying too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521A (zh) * 1996-03-15 1998-06-10 株式会社神崎商会 钢筋捆扎机
JPH10250703A (ja) * 1997-03-13 1998-09-22 Toyota Kihan:Kk 鉄筋結束機
CN1688481A (zh) * 2002-10-28 2005-10-26 美克司公司 钢筋打捆机
CN102190092A (zh) * 2010-03-19 2011-09-21 斯托派克株式会社 捆包机
US20180207710A1 (en) * 2015-07-22 2018-07-2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CN106395021A (zh) * 2016-05-31 2017-02-15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捆扎机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036703U (zh) * 2018-02-13 2018-11-02 佛山市顺德区美健达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弧形框体的高台捆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209333A1 (en) 2022-02-17
US11927024B2 (en) 2024-03-12
EP3945181A1 (en) 2022-02-02
TW202216531A (zh) 2022-05-01
UY39364A (es) 2022-02-25
CA3126571A1 (en) 2022-01-31
CL2021002015A1 (es) 2022-01-28
US20220034110A1 (en) 2022-02-03
KR20220015987A (ko) 2022-02-08
MX2021009262A (es) 2022-02-01
CN114056637B (zh) 2024-03-29
BR102021015020A2 (pt)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7970B (zh) 捆扎机
CN114056637B (zh) 捆扎机
US11952154B2 (en) Binding machine
US11571733B2 (en) Binding machine
EP4067605A1 (en) Binding machine
EP3945180A1 (en) Binding machine
US11819904B2 (en) Binding machine
EP4230824A2 (en) Binding machine
EP3875709A1 (en) Binding machine
JP2018109297A (ja) 結束機
EP4124702A1 (en) Binding machine
RU2818274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JP2022027448A (ja) 結束機
RU2818741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EP4332326A1 (en) Binding machine
CN116696067A (zh) 捆扎机
JP2019070256A (ja) 結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