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4253A - 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4253A
CN114054253A CN202111357701.7A CN202111357701A CN114054253A CN 114054253 A CN114054253 A CN 114054253A CN 202111357701 A CN202111357701 A CN 202111357701A CN 114054253 A CN114054253 A CN 114054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ed
heating
side wall
cavity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77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4253B (zh
Inventor
冯启韵
胡明
陈杰
张洪亮
李叶青
赵囿林
翁剑
陈步圣
杜强
刘磊
金星宇
李洋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Technology Submarine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Technology Submarine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Technology Submarine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Technology Submarine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77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4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4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4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4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4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3/00Machines or plant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of objects or other work by spraying,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5B1/00 - B05B11/00
    • B05B13/02Means for supporting work;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pray heads; Adaptation or arrangement of means for feeding work
    • B05B13/027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pray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2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electr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 B05B12/08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responsive to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 B05B12/087Flow or presssure regulators, i.e. non-electric unitary devices comprising a sensing element, e.g. a piston or a membrane, and a controlling element, e.g. a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4/00Arrangements for collecting, re-using or eliminating excess spray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05B15/40Filters located upstream of the spraying out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 B05B9/04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with pumps fo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包括:喷淋部,用于将待涂覆材料喷淋至待涂覆部件,喷淋部包括多个喷淋头;加热部,用于加热待涂覆材料,加热部具有用于容置待涂覆材料的容置腔,且喷淋头位于加热部的一侧;以及控制结构,与喷淋头连接,以控制流经喷淋头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的大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能够控制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更好的适应待涂覆部件的尺寸。

Description

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开发、海上风力发电等海上能源的快速发展,海底电缆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与一般陆地电缆相比,海底电缆需敷设于海水中,虽外表面有一层钢丝保护层,但由于长期置于腐蚀性强、海水往复冲击、面临海底微生物等错综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导致钢丝外镀锌防腐层很容易脱落,因此海底电缆需具备更强的防腐性能。考虑到经济性与实用性,一般在海底电缆钢丝外保护层上涂覆一层用于防腐的沥青材质,以提高海底电缆的防腐性能,除此之外,沥青的黏滞性还能使相邻钢丝间粘结更牢固,防止成品海缆外观出现“灯笼”状鼓包。
目前业内常用的沥青涂覆装置主要将沥青融化后抽至高处形成瀑布状对线缆进行涂覆,无论线缆粗细,流量均为定值,造成小截面线缆涂覆过厚,模具口刮模不能有效刮干净导致大量沥青被带出,粘黏到后道工序设备上,严重影响后道设备的美观和性能。而大截面线缆涂覆不均匀,不能有效起到成品防腐的作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以控制沥青的流量,更好的适应线缆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能够控制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更好的适应待涂覆部件的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包括:喷淋部,用于将待涂覆材料喷淋至待涂覆部件,喷淋部包括多个喷淋头;加热部,用于加热待涂覆材料,加热部具有用于容置待涂覆材料的容置腔,且喷淋头位于加热部的一侧;以及控制结构,与喷淋头连接,以控制流经喷淋头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的大小。
进一步地,喷淋部还包括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容置腔连通,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多个喷淋头均连通;控制结构包括主控制阀,主控制阀设置在输送管道上,主控制阀用于控制输送管道的开度。
进一步地,输送管道包括主管道和支管道,主管道的一端与容置腔连通,主管道的另一端与支管道连通,多个喷淋头均与支管道连通,主控制阀设置在主管道上;控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副控制阀,副控制阀设置在支管道上,副控制阀与至少一个喷淋头对应设置,以控制流经喷淋头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结构,输送管道的至少部分外壁和/或喷淋头的至少部分外壁上设有第一加热结构。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动力泵,动力泵与容置腔连通,以将待涂覆材料泵送至喷淋头。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用于排风的排风部,排风部位于加热部上方,排风部具有集风腔和与集风腔连通的排风通道,至少部分喷淋头位于集风腔和加热部之间。
进一步地,排风部包括排风罩和排风管道,排风管道与排风罩连接,排风罩的内腔形成集风腔,排风管道的内腔形成排风通道;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排风扇,排风扇设置在排风罩或者排风管道上,排风扇用于为气体的流动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回流部,回流部具有回流腔、朝向喷淋头设置的进料口以及朝向容置腔设置的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回流腔连通;喷淋头、回流部和加热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喷淋头喷淋的部分待涂覆材料经进料口进入回流腔,并经出料口回流至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回流部包括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三侧壁连接,第三侧壁位于第一侧壁的第一端,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与底壁连接,且底壁位于第一侧壁的第二端;底壁、第一侧壁、第三侧壁和第二侧壁依次连接围成回流腔,第一侧壁的顶面、第二侧壁的顶面和第三侧壁的顶面围成进料口,底壁的底面、第一侧壁的底面、第三侧壁的底面和第二侧壁的底面围成出料口;底壁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结构,第二加热结构设置在回流部的朝向回流腔的一侧。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定型模具,至少部分定型模具位于回流腔内,定型模具与回流部连接;定型模具上设有用于供待涂覆部件穿过的定型腔,沿定型腔的轴线方向,定型模具具有预定厚度。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加热结构,第三加热结构设置在定型模具上。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刮板,至少部分刮板位于回流腔内,刮板与回流部连接;刮板上设有用于供待涂覆部件穿过的刮孔,沿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定型模具和刮板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刮板的数量为多个,沿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多个刮板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刮板之间具有腔体,进料口与出料口均与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过滤结构,过滤结构设置在容置腔内,喷淋头与容置腔连通的节点位于过滤结构的下方。
进一步地,加热部包括箱体和第四加热结构,箱体的内腔形成容置腔,第四加热结构和过滤结构均设置在箱体的内腔中,且第四加热结构和过滤结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加热部能够加热待涂覆材料,使待涂覆材料融化为液态,液态的待涂覆材料容置在容置腔内。通过喷淋部可以将待涂覆材料喷淋至待涂覆部件,具体地,通过喷淋头实现喷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控制结构,控制结构与喷淋头连接,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流经喷淋头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通过设置控制结构,可以对流经喷淋头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对喷淋至待涂覆部件的待涂覆材料的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待涂覆部件的尺寸控制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使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更好的适应待涂覆部件的尺寸,获得较好的涂覆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加热部和回流部);
图3示出了图1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回流部、定型模具和刮板);
图4示出了图1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的定型模具和第三加热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的加热部和过滤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加热部;11、容置腔;12、箱体;13、第四加热结构;14、加热棒;15、中间板;20、喷淋部;21、喷淋头;22、输送管道;23、主管道;24、支管道;30、回流部;31、回流腔;36、底壁;37、第一侧壁;38、第二侧壁;39、第三侧壁;40、控制结构;41、主控制阀;42、副控制阀;50、动力泵;60、第一加热结构;70、排风部;71、集风腔;72、排风通道;73、排风罩; 74、排风管道;75、排风扇;80、定型模具;81、定型腔;82、第一安装孔;90、第三加热结构; 100、刮板;101、刮孔;110、过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常规中压海底电缆组成结构包括阻水铜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半导电阻水带、合金铅套、半导电护套、光纤单元、填充层、成缆包带、pp(聚丙烯,Polypropylene)内垫层、钢丝保护层(镀锌钢丝层)、沥青防腐层和pp外披层。
沥青防腐层介于钢丝保护层和pp外披层之间,厚度要求为0.1mm至0.5mm,需在钢丝绞合成形后立即进行涂覆,并在外披层缠绕前达到涂覆效果并完成冷却。要求沥青完成涂覆后,不得有渗出现象。
目前业内常用的沥青涂覆装置的流量均为定值,容易造成小截面线缆涂覆过厚,大截面线缆涂覆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待涂覆材料为沥青,待涂覆部件为海底电缆。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包括喷淋部20、加热部10和控制结构 40,喷淋部20用于将待涂覆材料喷淋至待涂覆部件,喷淋部20包括多个喷淋头21;加热部10用于加热待涂覆材料,加热部10具有用于容置待涂覆材料的容置腔11,且喷淋头21位于加热部10 的一侧;以及控制结构40与喷淋头21连接,以控制流经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的大小。
上述设置中,通过加热部10能够加热待涂覆材料,使待涂覆材料融化为液态,液态的待涂覆材料容置在容置腔11内。通过喷淋部20可以将待涂覆材料喷淋至待涂覆部件,具体地,通过喷淋头21实现喷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控制结构40,控制结构40 与喷淋头21连接,控制结构40用于控制流经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通过设置控制结构40,可以对流经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对喷淋至待涂覆部件的待涂覆材料的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待涂覆部件的尺寸控制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使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更好的适应待涂覆部件的尺寸,获得较好的涂覆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控制结构40包括多个控制阀,多个控制阀与多个喷淋头21对应设置。
通过设置控制阀,可以控制流经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从而控制待涂覆材料的喷淋量,并且由于控制阀的数量为多个,因此,可以根据待涂覆部件的尺寸控制待涂覆材料的流量,使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更好的适应待涂覆部件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控制阀与喷淋头21一一对应设置,此时,一个控制阀用于控制与之对应的一个喷淋头21;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一个控制阀对应多个喷淋头21,此时,一个控制阀用于同时控制与之对应的多个喷淋头21。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喷淋部20还包括输送管道22,输送管道 22的一端与容置腔11连通,输送管道22的另一端与多个喷淋头21均连通;控制结构40包括主控制阀41,主控制阀41设置在输送管道22上,主控制阀41用于控制输送管道22的开度。
上述设置中,多个喷淋头21通过输送管道22与容置腔11连通,容置腔11内的液态待涂覆材料可以通过输送管道22输送至多个喷淋头21,通过设置输送管道22,能够实现对待涂覆材料的输送。主控制阀41设置在输送管道22上,通过主控制阀41能够控制输送管道22的开度,从而能够控制流经输送管道22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进而可以控制流经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实现控制待涂覆材料的流量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输送管道22的开度指的是输送管道22的内腔打开的程度,假设输送管道22内腔打开的程度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其中,0表示输送管道22关闭, 1表示输送管道22内腔完全打开,那么0至1之间的打开程度表示输送管道22的内腔有一部分打开,有一部分关闭。也就是说,通过调整主控制阀41可以将输送管道22关闭,也可以将输送管道22完全打开,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输送管道22的一部分打开,另一部分关闭。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输送管道22包括主管道23和支管道24,主管道23的一端与容置腔11连通,主管道23的另一端与支管道24连通,多个喷淋头21均与支管道24连通,主控制阀41设置在主管道23上;控制结构40还包括至少一个副控制阀42,副控制阀42设置在支管道24上,副控制阀42与至少一个喷淋头21对应设置,以控制流经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
上述设置中,容置腔11、主管道23、支管道24和喷淋头21依次连通,容置腔11内的液态待涂覆材料依次经主管道23和支管道24后自喷淋头21喷出。主控制阀41设置在主管道23上,主控制阀41用于控制主管道23的开度,从而控制流经主管道23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支管道24 上设有副控制阀42,副控制阀42能够控制流经与该副控制阀42对应的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从而控制经喷淋头21喷出的待涂覆材料的量,使喷出的待涂覆材料的量适应于待涂覆部件的尺寸,获得较好的涂覆效果。
另外,由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喷淋头21的数量为多个,因此将副控制阀42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一个,使一个副控制阀42与至少一个喷淋头21对应设置,从而使一个副控制阀42可以控制至少一个喷淋头21,这样即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副控制阀42,控制用于喷淋待涂覆材料的喷淋头21的数量,提高了适应性和灵活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喷淋头21的数量为三个,副控制阀42的数量为两个。沿图2纸面的左右方向,位于中间的一个喷淋头21直接通过支管道24与主管道23连通,主控制阀41控制主管道23的开度,从而控制流经位于中间的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量。位于左侧的一个喷淋头21对应一个副控制阀42,位于右侧的一个喷淋头21对应另一个副控制阀42,也就是说,位于两侧的两个喷淋头21与两个副控制阀42一一对应设置,一个副控制阀42对与之对应的一个喷淋头21进行独立控制,能够实现对待涂覆材料流量的准确控制。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副控制阀42位于相邻的两个喷淋头21之间,副控制阀42 用于控制喷淋至不同尺寸的待涂覆部件(比如线缆)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比如,当线缆直径小于115mm时,关闭两个喷淋头21,使用中间一个喷淋头21进行单独喷淋,当线缆直径介于115mm 至150mm之间时,打开两个喷淋头21进行喷淋,当线缆直径大于150mm时,三个喷淋头21全部打开,以保证涂覆效果,实现全覆盖。
由于沥青的固有特性,熔融状态下的沥青很不稳定,当沥青从融化炉中被抽出时,由于输送距离较长且无二次加热,等浇淋至线缆上时部分沥青已经凝固成块堆积在线缆表面,致使涂覆装置后端模具口刮磨不均,使得大量沥青停留在钢丝间缝隙内,这样会导致成品线缆在流转过程中沥青渗出,不仅会覆盖掉部分外层便于后期辨识的标识,还会造成表面不光滑、成品线缆表面鼓包受力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结构60,输送管道22的至少部分外壁和喷淋头21的至少部分外壁上设有第一加热结构60。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容置腔11内的液态待涂覆材料经输送管道22输送至喷淋头21,并进一步喷淋至待涂覆部件的表面。由于输送管道22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如果不设置第一加热结构 60,容易导致待涂覆材料在输送管道22和喷淋头21内凝固积聚,不仅影响喷淋效果,还会造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在输送管道22的至少部分外壁上以及喷淋头21的至少部分外壁上设置第一加热结构60,在输送管道22输送待涂覆材料和喷淋头21喷淋待涂覆材料的过程中,第一加热结构60能够对待涂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待涂覆材料始终保持液体状态,便于输送和喷淋,保证喷淋效果,避免浪费。同时,可以避免喷淋至待涂覆部件的表面的待涂覆材料凝固堆积,导致刮磨不均以及停留在钢丝间缝隙内的问题。
优选地,第一加热结构60包括加热带。优选地,第一加热结构60可以通过缠绕的方式安装到输送管道22和喷淋头21上。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使输送管道22的至少部分外壁上设有第一加热结构60,或者,仅使喷淋头21的至少部分外壁上设有第一加热结构6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动力泵50,动力泵50与容置腔11连通,以将待涂覆材料泵送至喷淋头21。
为了把位于容置腔11内的待涂覆材料输送至喷淋头21,需要设置动力泵50,动力泵50为待涂覆材料的输送提供动力,将容置腔11内的待涂覆材料泵送至喷淋头21,便于喷淋头21对待涂覆部件进行喷淋。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动力泵50设置在输送管道22上。动力泵 50设置在输送管道22上,便于动力泵50对输送管道22内的待涂覆材料进行泵送、引导,使待涂覆材料自容置腔11向喷淋头21方向流动。
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动力泵50设置在主管道23上。在动力泵50的作用下,容置腔11内的液态待涂覆材料依次经主管道23和支管道24后自喷淋头21喷出。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传动电机为待涂覆材料的输送提供动力,将容置腔11内的待涂覆材料输送至喷淋头21。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包括动力泵50、输送管道22、第一加热结构60以及三个喷淋头21,容置腔11内的沥青在底部安装的动力泵50的工作下,通过输送管道22传送至上方喷淋头21,由于此过程距离稍长,为保证沥青始终保持最理想的液态状态,将输送管道22至喷淋头21段所有外壁部分均缠绕一层第一加热结构60用于保温,温度12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用于排风的排风部70,排风部70位于加热部10上方,排风部70具有集风腔71和与集风腔71连通的排风通道72,至少部分喷淋头21位于集风腔71和加热部10之间。
上述设置中,排风部70用于实现排风,待涂覆材料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烟气,通过排风部70 能够收集并将烟气集中排出。加热部10用于加热待涂覆材料,排风部70位于加热部10的上方,这样,在加热部10加热待涂覆材料的过程中待涂覆材料产生的烟气能够方便的通过排风部70排出。集风腔71用于收集烟气,排风通道72能够输送、排出烟气。至少部分喷淋头21位于集风腔 71和加热部10之间,这样,既可以避免喷淋头21与集风腔71之间干涉的问题,又可以使集风腔 71具有较大的工作面积,使集风腔71能够尽可能多的收集烟气,提高烟气收集率。
由于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烟气,而沥青产生的烟气中有些成分具有毒性,通过排风部70 可以对烟气进行收集并集中排至一定位置,比如排出至用于处理这些烟气的烟气处理装置处,以对烟气进行净化,避免有毒位置排至外界环境,从而保护环境。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排风部70包括排风罩73和排风管道74,排风管道 74与排风罩73连接,排风罩73的内腔形成集风腔71,排风管道74的内腔形成排风通道72;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排风扇75,排风扇75设置在排风罩73上,排风扇75用于为气体的流动提供动力。
上述设置中,排风罩73罩设在加热部10的上方,排风罩73的内腔形成集风腔71,用于收集烟气,排风管道74与排风罩73连接,排风管道74的内腔形成排风通道72,使排风通道72与集风腔71连通,烟气可以通过排风通道72排出。排风扇75用于为气体的流动提供动力,排风扇75 设置在排风罩73上,在排风扇75的作用下,气体自集风腔71向排风通道72内流动,从而排出。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排风扇75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集风腔71内。这样排风扇 75提供的动力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能够使气体排出的更及时,避免烟气滞留在集风腔71内,造成外溢问题。排风扇75与排风管道74连通。排风扇75为烟气流动提供动力,将集风腔71内的烟气导向排风管道74。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展示排风罩73内部的结构,图2中排风罩73的一侧壁面向上张开。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排风管道74位于加热部10正上方,由排风扇75驱动将高温沥青产生的毒烟从排风罩73朝向加热部10一侧的吸风口吸入,并通过排风管道74送至相关处理设备进行废气处理。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排风扇75设置在排风管道74上。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排风扇75替换为能够实现排风功能的电机。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部分主管道23、支管道24、喷淋头21以及副控制阀42位于排风罩73的内腔中,也就是位于集风腔71内。
为了实现喷淋和尽可能多的收集烟气,至少部分喷淋头21需要位于排风罩73的内腔中。如果将主管道23、支管道24以及副控制阀42均设置在排风罩73的外部,那么为了避让喷淋头21,需要在排风罩73上设置多个避让口,使排风罩73的结构和加工均较复杂。通过上述设置,排风罩73上只需设置一个用于避让主管道23的避让口即可,简化了结构和加工过程。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回流部30,回流部30具有回流腔31、朝向喷淋头21设置的进料口以及朝向容置腔11设置的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回流腔31连通;喷淋头21、回流部30和加热部1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喷淋头21喷淋的部分待涂覆材料经进料口进入回流腔31,并经出料口回流至容置腔11内。
上述设置中,回流部30位于喷淋头21和加热部10之间,由于进料口、回流腔31和出料口依次连通,且进料口朝向喷淋头21设置,出料口朝向容置腔11设置,因此,经喷淋头21喷淋的待涂覆材料的一部分能够经进料口进入回流腔31内,并经出料口回流至容置腔11内,从而实现对待涂覆材料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回流部30包括底壁36、第一侧壁37、第二侧壁38 和第三侧壁39,第一侧壁37和第二侧壁38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三侧壁39连接,第三侧壁39位于第一侧壁37的第一端,第一侧壁37和第二侧壁38均与底壁36连接,且底壁36位于第一侧壁37 的第二端;底壁36、第一侧壁37、第三侧壁39和第二侧壁38依次连接围成回流腔31,第一侧壁 37的顶面、第二侧壁38的顶面和第三侧壁39的顶面围成进料口,底壁36的底面、第一侧壁37 的底面、第三侧壁39的底面和第二侧壁38的底面围成出料口;底壁36倾斜设置。
上述设置中,第一侧壁37和第二侧壁38相对设置,第三侧壁39位于第一侧壁37的第一端,底壁36位于第一侧壁37的第二端,并且第三侧壁39和底壁36均与第一侧壁37和第二侧壁38 连接,也就是说,底壁36、第一侧壁37、第三侧壁39和第二侧壁38依次连接能够围成回流腔31,第一侧壁37的顶面、第二侧壁38的顶面和第三侧壁39的顶面能够围成进料口,底壁36的底面、第一侧壁37的底面、第三侧壁39的底面和第二侧壁38的底面能够围成出料口,喷淋头21喷淋的待涂覆材料的一部分能够经进料口进入回流腔31内,并经出料口回流至容置腔11内。由于底壁36倾斜设置,因此,落到底壁36上的待涂覆材料可以沿着底壁36向下运动,直至出料口,通过出料口可以回流至容置腔11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37、第二侧壁38和第三侧壁39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底壁36倾斜设置,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回流腔31内的待涂覆材料均自然的朝向出料口运动,无需施加其他外力,即可使待涂覆材料回流至容置腔11内,节能环保,能够提高回收率和循环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底壁3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0°。当底壁36 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5°时,待涂覆材料不易从底壁36上流下,当底壁3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30°时,待涂覆部件(比如海底电缆)不易穿过刮板100上的刮孔101,容易导致待涂覆部件弯折,影响产品质量。通过将底壁3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 30°,不仅可以使待涂覆材料能够较容易从底壁36上流下、流向出料口并回流至容置腔11,还能够使待涂覆部件较容易的穿过刮板100上的刮孔101,保证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结构,第二加热结构设置在回流部 30的朝向回流腔31的一侧。第二加热结构能够对待涂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待涂覆材料始终保持液体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加热结构设置在底壁36的朝向回流腔31的一侧。由于底壁36是倾斜设置的,当待涂覆材料沿着底壁36朝向出料口流动的过程中,容易因温度降低而凝固在底壁36 上,这样不仅会妨碍后续待涂覆材料的流动,还会造成待涂覆材料浪费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加热结构能够对待涂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待涂覆材料始终保持液体状态,通过在底壁36 的朝向回流腔31的一侧设置第二加热结构,可以使流经底壁36的待涂覆材料始终保持液态,从而使待涂覆材料能够顺利的沿着底壁36流动,防止待涂覆材料凝固在底壁36上。
优选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加热板。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定型模具80,至少部分定型模具80位于回流腔31内,定型模具80与回流部30连接;定型模具80上设有用于供待涂覆部件穿过的定型腔81,沿定型腔81的轴线方向,定型模具80具有预定厚度。
上述设置中,定型模具80用于使待涂覆材料在待涂覆部件的表面实现初定型。待涂覆部件穿过定型腔81,由于沿定型腔81的轴线方向,定型模具80具有预定厚度,因此,在待涂覆部件穿过定型腔81的过程中,喷淋至待涂覆部件表面上的待涂覆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凝固,实现初定型。将定型模具80设置为至少部分位于回流腔31内,这样,在待涂覆部件穿过定型腔81时,待涂覆部件表面上多余的待涂覆材料能够被定型模具80刮下,刮下的待涂覆材料可以回流至回流腔 31内,实现回收和循环。将定型模具80与回流部30连接,使定型模具80的位置固定,从而使定型模具80能够更好的对待涂覆材料进行初定型,提高定型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型腔8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大于等于1.0 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当定型腔8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小于1.0 毫米时,待涂覆材料形成的防护层较薄,难以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当定型腔8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大于2.0毫米时,形成的防护层较厚,容易导致材料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当定型腔8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时,既能够保证防护层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又能够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沿定型腔81的轴线方向,定型模具80的预定厚度为35毫米。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型模具80与第一侧壁37连接,且定型模具80与第二侧壁38连接。第一侧壁37和第二侧壁38均与定型模具80连接,将定型模具80安装在回流部30 上,连接稳定,使定型模具80的位置固定,从而使定型模具80能够更好的对待涂覆材料进行初定型,提高定型效果。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使定型模具80与第一侧壁37连接,或者,仅使定型模具80与第二侧壁38连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型模具80的下壁面与出料口之间具有间隔,且定型模具 80的下壁面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这样,定型模具80两侧的待涂覆材料均能够方便、顺利的进入回流腔31并经出料口进入容置腔11,还可以避免回流腔31内的待涂覆材料粘附在定型模具80上,造成浪费,妨碍后续待涂覆材料从定型模具80上脱下的问题。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加热结构 90,第三加热结构90设置在定型模具80上。
第三加热结构90能够对待涂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待涂覆材料始终保持液态,能够流动。待涂覆部件穿过定型腔81,实现待涂覆材料在待涂覆部件的表面初定型的目的,在待涂覆部件穿过定型腔81的过程中,多余的待涂覆材料会残留在定型模具80上,通过在定型模具80上设置第三加热结构90,可以使留在定型模具80上的待涂覆材料始终保持液态,能够流动,从而可以滴落到回流腔31内,进一步回流至容置腔11,实现回收和循环,防止待涂覆材料残留、凝固在定型模具 80上。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型模具80上设有四个第三加热结构90,其中两个第三加热结构90间隔设置并位于定型模具80的第一侧,另外两个第三加热结构90间隔设置并位于定型模具80的第二侧,位于定型模具80第一侧的两个第三加热结构90与位于定型模具80第二侧的两个第三加热结构90对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三加热结构90,可以提高对定型模具80的加热效果,提高定型模具80的温度,从而能够使待涂覆材料顺利的从定型模具80上流下,避免残留。通过将多个第三加热结构90间隔布置,可以较均匀加热定型模具80,使定型模具80上温度分布均匀一致,从而保证待涂覆材料在定型模具80上流动的一致性。
优选地,第三加热结构90可拆卸地安装在定型模具80上。这样设置,便于安装、拆卸、更换与清理维护。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型模具8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82,第三加热结构90安装在第一安装孔82内。
优选地,第一安装孔82的数量与第三加热结构90的数量相同。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加热结构90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安装孔82的数量也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安装孔82设置在定型模具80的第一侧,另外两个第一安装孔82设置在定型模具80的第二侧。这样设置,可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优选地,第三加热结构90包括加热棒。优选地,第三加热结构90包括加热线棒。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刮板100,至少部分刮板 100位于回流腔31内,刮板100与回流部30连接;刮板100上设有用于供待涂覆部件穿过的刮孔 101,沿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定型模具80和刮板100依次设置。
上述设置中,刮板100用于对待涂覆部件表面上多余的待涂覆材料进行刮除,以在待涂覆部件表面上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由待涂覆材料形成的防护层。待涂覆部件穿过刮孔101,刮孔101 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厚度一定(即上述预定厚度),超出上述预定厚度的多余的待涂覆材料被刮板100刮除,从而在待涂覆部件表面上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防护层。
刮板100与回流部30连接,实现将刮板100安装在回流部30上,连接稳定,使刮板100的位置稳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刮除工作。
沿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定型模具80和刮板100依次设置,也就是说,待涂覆部件表面上的待涂覆材料先经过定型模具80进行初定型,再经过刮板100进行多余材料的刮除,最终在待涂覆部件表面上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防护层,这样设置,可以准确控制防护层的厚度尺寸,满足生产需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刮孔10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大于等于1.0 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当刮孔10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小于1.0 毫米时,待涂覆材料形成的防护层较薄,难以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当刮孔10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大于2.0毫米时,形成的防护层较厚,容易导致材料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当刮孔10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时,既能够保证防护层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又能够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刮孔10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小于定型腔8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经过刮板100刮除多余材料后形成的防护层具有预定厚度,也就是说,经过定型模具80初定型的防护层的厚度尺寸要大于上述预定厚度,以为后续提供一定的刮除余量,因此,需要将刮孔10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设置为小于定型腔81的内壁面与待涂覆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
优选地,刮板100为硅胶刮模。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刮板100与第一侧壁37连接,且刮板100与第二侧壁38 连接。第一侧壁37和第二侧壁38均与刮板100连接,从而将刮板100安装在回流部30上,连接稳定,使刮板100的位置稳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刮除工作。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使刮板100与第一侧壁37连接,或者,仅使刮板100与第二侧壁38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刮板100的数量为多个,沿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多个刮板100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刮板100之间具有腔体,进料口与出料口均与腔体连通。
通过设置多个刮板100,可以对多余的待涂覆材料进行多次刮除,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防护层的厚度尺寸,并使防护层的厚度尺寸更加均匀一致。
沿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多个刮板100依次间隔设置,这样即可使待涂覆部件依次经过多个刮板100,经过多次刮除处理,使防护层的厚度尺寸更加准确。
相邻两个刮板100之间的腔体与进料口连通,待涂覆材料可以通过进料口进入上述腔体,上述腔体与出料口连通,这样,由进料口进入上述腔体的待涂覆材料以及被刮板100刮下来的待涂覆材料均能够通过出料口回流至容置腔11内,实现回收和循环。
刮板100以及上述腔体均位于底壁36的上方,这样,由进料口进入上述腔体的待涂覆材料以及被刮板100刮下来的待涂覆材料均落到底壁36上,由于底壁36倾斜设置,并且在底壁36上设有第二加热结构,因此,待涂覆材料可以较容易的流向出料口并回流至容置腔11。
沿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位于定型模具80和最末端的一个刮板100之间的其余所有刮板100 的下端面与底壁36之间具有间隔且均位于底壁36的上方。这样,刮板100刮下的待涂覆材料落到底壁36上后可以通过上述刮板100与底壁36之间的间隔朝向出料口流动,实现回收和循环。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包括一道定型模具80和两道刮板100,根据生产线缆的截面,选择适合该截面线径的定型模具80,定型模具80的材质为导热性较强的钢材,沥青经喷淋头21涂覆至线缆表面后,经过定型模具80,完成表面沥青初步成型,出模具口后,再过两道刮板100进一步格挡线缆上残余沥青块,使其掉落至底壁36上,最大程度减少多余沥青带出装置。
底壁36上装有第二加热结构,且底壁36倾斜设置,可使掉落的沥青块重新软化顺流至加热部10重新利用。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过滤结构110,过滤结构110设置在容置腔11内,喷淋头21与容置腔11连通的节点位于过滤结构110的下方。
上述设置中,容置腔11用于容置待涂覆材料,过滤结构110用于对位于容置腔11内的待涂覆材料进行过滤,筛除上层结块物质或生产过程中的杂质,防止堵塞输送管道22和喷淋头21。将喷淋头21与容置腔11连通的节点设置在位于过滤结构110下方的位置,可以使待涂覆材料先经过过滤结构110的过滤作用之后再向喷淋头21方向输送,避免结块物质或杂质堵塞输送管道22和喷淋头21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容置腔11内的待涂覆材料先经过过滤结构110过滤,之后由底部安装的动力泵50工作,通过输送管道22将待涂覆材料传送至喷淋头21。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热部10包括箱体12和第四加热结构13,箱体12的内腔形成容置腔11,第四加热结构13和过滤结构110均设置在箱体12的内腔中,且第四加热结构13 和过滤结构11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上述设置中,箱体12的内腔形成容置腔11,也就是说,待涂覆材料容置在箱体12的内腔中。第四加热结构13设置在箱体12的内腔中,第四加热结构13可以对待涂覆材料进行加热,使待涂覆材料融化为液体,保持能够流动的状态。过滤结构110设置在箱体12的内腔中,用于对待涂覆材料进行过滤,筛除结块物质或杂质等,防止堵塞输送管道22和喷淋头21。将第四加热结构13 和过滤结构11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第四加热结构13和过滤结构110之间的干涉问题,保证加热功能和过滤功能。
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热部10位于喷淋头21正下方,这种设计较目前常规涂覆装置需独立一个位置以摆放箱体12,通过设置箱体12,减少了设备占地空间,外观更为小巧,空间利用更为合理。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四加热结构13包括多个加热棒14,多个加热棒14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加热棒14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形成水平加热层,该水平加热层可以对容置腔11内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待涂覆材料同时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热部10包括多个第四加热结构13,多个第四加热结构 1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第四加热结构13用于对待涂覆材料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多个第四加热结构13,可以提高对待涂覆材料的加热效果。将多个第四加热结构1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可以避免多个第四加热结构 13之间相互干涉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保证容置腔11内待涂覆材料各处的温度均匀一致。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热部10包括两个第四加热结构13,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包括一个过滤结构110,该过滤结构110位于两个第四加热结构13之间。位于上部的第四加热结构13对位于上部的待涂覆材料进行加热,位于下部的第四加热结构13对位于下部的待涂覆材料进行加热,在位于上部的待涂覆材料向下部运动的过程中,经过过滤结构110的过滤作用,可以去除掉待涂覆材料内的结块物质或杂质,实现净化,防止待涂覆材料堵塞输送管道22和喷淋头21。
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箱体12包括周向侧板、底板和中间板15,周向侧板和底板连接围城容置腔11,过滤结构110与周向侧板连接并位于容置腔11内部,过滤结构110 位于底板上方。
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第二安装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加热棒14与多个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加热棒14安装在与之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内,安装在底板上的多个加热棒14 形成了加热部10中位于下层的第四加热结构13。
中间板15与周向侧板连接,中间板15位于过滤结构110的上方,中间板15与周向侧板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间隙,待涂覆材料可以通过上述间隙向下层流动。中间板15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当中间板15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时,多个第三安装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加热棒14与多个第三安装孔对应设置,加热棒14安装在第三安装孔内,安装在中间板15上的多个加热棒14形成了加热部10中位于上层的第四加热结构13。给加热棒14通电,加热棒14放热,使中间板15的问题提高,通过设置中间板15,可以提高待涂覆材料的受热面积,提高对待涂覆材料的加热效果和加热的均匀性。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箱体12包括多个中间板15,多个中间板15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中间板15,可以提高待涂覆材料的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和均匀性。
优选地,中间板15和底板的材质均为导热性较强的钢材。优选地,周向侧板的材质为导热性较强的钢材。
优选地,喷淋头21与容置腔11连通的节点位于过滤结构110与底板之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为一种应用于大长度海底电缆的沥青涂覆装置,包括加热部10、喷淋部20、回流部30和控制结构40等。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加热部10包括箱体12,箱体12的内腔中设有三层结构,该三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一层第四加热结构13、一层过滤结构110以及另一层第四加热结构13。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层第四加热结构13为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加热部分的核心结构,各第四加热结构13均分别包括6根大功率加热棒14,加热均匀,温度保持120℃±1℃之间,用于加热沥青使之呈液态状态。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箱体12内设有上、下两层第四加热结构13,当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长时间不用再启动时,可使凝固的沥青加热更快、更均匀。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过滤结构110为一层可拆卸式的安装在箱体12内的过滤板,用于筛除上层结块沥青或生产过程中的杂质,防止堵塞输送管道22和喷淋头21。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长度海底电缆用沥青涂覆装置,通过控制结构40可以控制流经喷淋头21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形成可控制式喷淋结构,可以实现线缆在线沥青涂覆中流量精准控制,并且,通过增加多个对沥青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使沥青在涂覆过程中不会结块,始终处于熔融液态,提升涂覆均匀度,解决了海底电缆生产过程中沥青厚薄不稳定、涂覆不均匀以及沥青用量大的问题,可以实现材料降本目标,使钢丝进一步防腐,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通用性强,适用于不同线径的海底电缆沥青涂覆,同时可减少沥青用量及后道工序中对电缆表面粘黏的影响,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加热部能够加热待涂覆材料,使待涂覆材料融化为液态,液态的待涂覆材料容置在容置腔内。通过喷淋部可以将待涂覆材料喷淋至待涂覆部件,具体地,通过喷淋头实现喷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控制结构,控制结构与喷淋头连接,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流经喷淋头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通过设置控制结构,可以对流经喷淋头的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对喷淋至待涂覆部件的待涂覆材料的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待涂覆部件的尺寸控制待涂覆材料的流量大小,使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更好的适应待涂覆部件的尺寸,获得较好的涂覆效果。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淋部(20),用于将待涂覆材料喷淋至待涂覆部件,所述喷淋部(20)包括多个喷淋头(21);
加热部(10),用于加热所述待涂覆材料,所述加热部(10)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待涂覆材料的容置腔(11),且所述喷淋头(21)位于所述加热部(10)的一侧;以及
控制结构(40),与所述喷淋头(21)连接,以控制流经所述喷淋头(21)的所述待涂覆材料的流量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部(20)还包括输送管道(22),所述输送管道(22)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所述输送管道(22)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喷淋头(21)均连通;所述控制结构(40)包括主控制阀(41),所述主控制阀(41)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22)上,所述主控制阀(41)用于控制所述输送管道(22)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22)包括主管道(23)和支管道(24),所述主管道(23)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所述主管道(2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管道(24)连通,多个所述喷淋头(21)均与所述支管道(24)连通,所述主控制阀(41)设置在所述主管道(23)上;
所述控制结构(40)还包括至少一个副控制阀(42),所述副控制阀(42)设置在所述支管道(24)上,所述副控制阀(42)与至少一个所述喷淋头(21)对应设置,以控制流经所述喷淋头(21)的所述待涂覆材料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结构(60),所述输送管道(22)的至少部分外壁和/或所述喷淋头(21)的至少部分外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加热结构(6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动力泵(50),所述动力泵(50)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以将所述待涂覆材料泵送至所述喷淋头(2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用于排风的排风部(70),所述排风部(70)位于所述加热部(10)上方,所述排风部(70)具有集风腔(71)和与所述集风腔(71)连通的排风通道(72),至少部分所述喷淋头(21)位于所述集风腔(71)和所述加热部(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部(70)包括排风罩(73)和排风管道(74),所述排风管道(74)与所述排风罩(73)连接,所述排风罩(73)的内腔形成所述集风腔(71),所述排风管道(74)的内腔形成所述排风通道(72);
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排风扇(75),所述排风扇(75)设置在所述排风罩(73)或者所述排风管道(74)上,所述排风扇(75)用于为气体的流动提供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回流部(30),所述回流部(30)具有回流腔(31)、朝向所述喷淋头(21)设置的进料口以及朝向所述容置腔(11)设置的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回流腔(31)连通;
所述喷淋头(21)、所述回流部(30)和所述加热部(1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喷淋头(21)喷淋的部分所述待涂覆材料经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回流腔(31),并经所述出料口回流至所述容置腔(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部(30)包括底壁(36)、第一侧壁(37)、第二侧壁(38)和第三侧壁(39),所述第一侧壁(37)和所述第二侧壁(38)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三侧壁(39)连接,所述第三侧壁(39)位于所述第一侧壁(37)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侧壁(37)和所述第二侧壁(38)均与所述底壁(36)连接,且所述底壁(36)位于所述第一侧壁(37)的第二端;
所述底壁(36)、所述第一侧壁(37)、所述第三侧壁(39)和所述第二侧壁(38)依次连接围成所述回流腔(31),所述第一侧壁(37)的顶面、所述第二侧壁(38)的顶面和所述第三侧壁(39)的顶面围成所述进料口,所述底壁(36)的底面、所述第一侧壁(37)的底面、所述第三侧壁(39)的底面和所述第二侧壁(38)的底面围成所述出料口;
所述底壁(36)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结构,所述第二加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回流部(30)的朝向所述回流腔(31)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定型模具(80),至少部分所述定型模具(80)位于所述回流腔(31)内,所述定型模具(80)与所述回流部(30)连接;
所述定型模具(80)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待涂覆部件穿过的定型腔(81),沿所述定型腔(81)的轴线方向,所述定型模具(80)具有预定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加热结构(90),所述第三加热结构(90)设置在所述定型模具(80)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刮板(100),至少部分所述刮板(100)位于所述回流腔(31)内,所述刮板(100)与所述回流部(30)连接;
所述刮板(100)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待涂覆部件穿过的刮孔(101),沿所述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所述定型模具(80)和所述刮板(100)依次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100)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待涂覆部件的运动方向,多个所述刮板(100)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刮板(100)之间具有腔体,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腔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还包括过滤结构(110),所述过滤结构(110)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内,所述喷淋头(21)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的节点位于所述过滤结构(110)的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10)包括箱体(12)和第四加热结构(13),所述箱体(12)的内腔形成所述容置腔(11),所述第四加热结构(13)和所述过滤结构(110)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2)的内腔中,且所述第四加热结构(13)和所述过滤结构(11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CN202111357701.7A 2021-11-16 2021-11-16 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Active CN114054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7701.7A CN114054253B (zh) 2021-11-16 2021-11-16 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7701.7A CN114054253B (zh) 2021-11-16 2021-11-16 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4253A true CN114054253A (zh) 2022-02-18
CN114054253B CN114054253B (zh) 2023-01-31

Family

ID=8027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7701.7A Active CN114054253B (zh) 2021-11-16 2021-11-16 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542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3547A (zh) * 2023-12-26 2024-01-30 泰州市川琦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模具加工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1775A (en) * 1999-02-23 2000-12-19 E. D. Etnyre & Co. Feedline assembly and asphalt circulation system for an asphalt distributor
CN201717061U (zh) * 2009-10-23 2011-01-19 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油加热沥青涂覆装置
CN202549501U (zh) * 2012-03-19 2012-11-21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电缆防腐沥青涂覆装置
WO2016125987A1 (ko) * 2015-02-03 2016-08-11 한국기계연구원 스프레이 코팅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시스템
CN108711473A (zh) * 2018-05-21 2018-10-26 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电缆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10614173A (zh) * 2019-10-24 2019-12-27 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光缆阻水材料喷涂装置及喷涂方法
CN211897566U (zh) * 2019-12-24 2020-11-10 南通鸿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自动喷涂装置
CN214515417U (zh) * 2020-12-12 2021-10-29 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电缆防腐沥青涂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1775A (en) * 1999-02-23 2000-12-19 E. D. Etnyre & Co. Feedline assembly and asphalt circulation system for an asphalt distributor
CN201717061U (zh) * 2009-10-23 2011-01-19 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油加热沥青涂覆装置
CN202549501U (zh) * 2012-03-19 2012-11-21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电缆防腐沥青涂覆装置
WO2016125987A1 (ko) * 2015-02-03 2016-08-11 한국기계연구원 스프레이 코팅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시스템
CN108711473A (zh) * 2018-05-21 2018-10-26 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电缆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10614173A (zh) * 2019-10-24 2019-12-27 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光缆阻水材料喷涂装置及喷涂方法
CN211897566U (zh) * 2019-12-24 2020-11-10 南通鸿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自动喷涂装置
CN214515417U (zh) * 2020-12-12 2021-10-29 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电缆防腐沥青涂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3547A (zh) * 2023-12-26 2024-01-30 泰州市川琦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模具加工装置
CN117463547B (zh) * 2023-12-26 2024-04-09 泰州市川琦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模具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4253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54253B (zh) 海底电缆用涂覆装置
CN102115862B (zh) 一种循环式镀锡工艺及装置
WO1999051789A1 (fr) Procede de zingage par immersion a chaud et dispositif afferent
EP1070158B1 (fr) Cuve d'electrolyse ignee pour la production d'aluminium par le procede hall-heroult comprenant des moyens de refroidissement
ITMI982595A1 (it) Procediment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la cromatura in continuo di barree relativa struttura di anodo
CN102482754B (zh) 金属镀敷钢管的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
CN201024207Y (zh) 一种密闭的钢丝镀锌装置
FI97247C (fi) Spraypäällystysmenetelmä sekä spraypäällystin
EP0591425B1 (en) Flow coat galvanizing
SK5392003A3 (en)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dip coating of a metal strip, in particular a steel strip
CN218286226U (zh) 喷淋机构、切割液系统及线切割机
CN210815832U (zh) 一种海底光缆阻水材料喷涂装置
JPH11323519A (ja) 溶融亜鉛系めっき装置及び方法
CN201676846U (zh) 钢带表面吹扫装置和卷取钢带的设备
FI64932B (fi) Foerfarande och apparat foer framstaellning av glasfibrer
CN214211642U (zh) 一种矿泉水生产线用清洗设备
CN115032046A (zh) 一种生物组织石蜡包埋装置
CN212262749U (zh) 一种自动升温送风过滤系统
CN110614173A (zh) 一种海底光缆阻水材料喷涂装置及喷涂方法
CN220284132U (zh) 一种中拉机退火装置
CN218665791U (zh) 可移动式浸润剂循环装置
JP5057359B2 (ja) 溶融メッキ浴槽のスナウト内の清浄装置
CN219891972U (zh) 一种耐火电力电缆的耐火层绕包装置
CN218491802U (zh) 一种smbb超高速退火涂锡一体机
CN218691000U (zh) 一种钢丝绳淋浸涂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