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6579A - 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6579A
CN114046579A CN202111239153.8A CN202111239153A CN114046579A CN 114046579 A CN114046579 A CN 114046579A CN 202111239153 A CN202111239153 A CN 202111239153A CN 114046579 A CN114046579 A CN 114046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er
liquid
device main
micropore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91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6579B (zh
Inventor
叶卫忠
吴泽民
韦攀运
但扬兵
陆铭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91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6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6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6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集成工作液腔、微孔雾化器和控制模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围设形成集成工作液腔,若干个所述微孔雾化器阵列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底端,并且所述微孔雾化器与集成工作液腔连通,所述控制模组通过管路与装置主体进液端连接,所述控制模组与装置主体和微孔雾化器电连接。本发明采用装置主体上集成若干个微孔雾化器的设计,使多个微孔雾化器同时工作,有效实现了分布式多点加湿,扩大了加湿范围,提高了加湿的均匀性,减少不同加湿点的湿度差,通过控制模组将装置主体与外部供水连接,集中控制注水,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加湿器用于增加环境的湿度的设备,目前市面上的加湿器的加湿量在300-500mL/h范围,只能满足100立方米以下的环境使用,对于超过100立方米的大空间加湿需求的产品极小。大空间加湿,需要的出雾量大,如果集中在一点进行超大雾量加湿,会因为距离的远近,产生较大的湿度差,且近距离会有烟雾腾腾的视角恐怖感,亦较大可能因为水质问题产生白粉,使用感受不好,并且现有加湿器需要频繁注水,会让用户对产品使用产生厌恶感。因此可以采用分布式多点加湿,通过控制模组连接外部供水进行控制。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设计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采用装置主体上集成若干个微孔雾化器的设计,使多个微孔雾化器同时工作,有效实现了分布式多点加湿,扩大了加湿范围,提高了加湿的均匀性,减少不同加湿点的湿度差,通过控制模组将装置主体与外部供水连接,集中控制注水,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其包括:
装置主体、集成工作液腔、微孔雾化器和控制模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围设形成集成工作液腔,若干个所述微孔雾化器阵列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底端,并且所述微孔雾化器与集成工作液腔连通,所述控制模组通过管路与装置主体进液端连接,所述控制模组与装置主体和微孔雾化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板和液体管路,所述液体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减压阀、节流阀和电磁阀中的一种或多种阀门,所述控制板与阀门、装置主体和微孔雾化器电连接,所述液体管路与装置主体进液端连接,所述控制板收集装置主体内的水位信号、外部操作信号和湿度监测模组反馈信号,对阀门和微孔雾化器工作启停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底端设置有基座,所述微孔雾化器下部与基座连接形成雾化器工作区,所述雾化器工作区内设置有出雾膜片,若干个所述出雾膜片同时与所述基座连接形成多出雾膜片集成模块,所述多出雾膜片集成模块与装置主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成工作液腔内底部设置储液腔,所述雾化器工作区连接于所述储液腔底面,若干个所述雾化器工作区共用一个所述储液腔,所述装置主体进液端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的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设置为一个,液体通过所述进液通道进入储液腔内。
优选的,所述集成工作液腔内设置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成工作液腔顶端的安装槽内,所述分流器顶端与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分流器呈锥型设置,所述分流器底端向所述雾化器工作区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分流器沿其周向均匀分布设有多个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由锥形板和一组平行设置的分流板围设形成,所述分流板上部外侧面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分流板下部向所述雾化器工作区方向延伸,相邻分流通道的所述分流板上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流器的分流板上部围设形成泄压区,所述泄压区与分流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雾化器工作区与所述储液腔连接处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靠近所述进液通道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所述储液腔和雾化器工作区通过斜面形成拱形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雾化器驱动板,所述雾化器驱动板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顶端,所述雾化器驱动板同时与若干个所述微孔雾化器电连接,所述雾化器驱动板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液通道内设置有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
锥形管,所述锥形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液通道内壁,所述锥形管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
伸缩管,所述伸缩管连通于所述锥形管底端,所述伸缩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对称设置为两片,两片所述第一管体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伸缩槽,所述第二管体滑动连接于所述伸缩槽内,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通过柔性管与锥形管连通,所述锥形管和第一管体内壁均匀布置有若干尖锐凸起。
转轴,所述转轴水平穿设所述第一管体和进液通道设置,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连接有密封圈,所述转轴外侧均匀布置有若干螺纹;
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进液通道内,所述电机与转轴一端连接;
螺母,两个所述螺母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内壁,所述螺母同时螺接于所述转轴外侧,两个所述螺母旋向相反;
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对称开设于所述进液通道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
磁性挡板,所述磁性挡板相远离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磁性挡板相靠近的一端连接有磁性块;
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水平开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并且所述限位孔穿设所述进液通道侧壁设置;
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转轴穿设所述限位块设置,所述限位块与限位孔之间设有间隙;
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块;
延伸杆,所述延伸杆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延伸杆侧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延伸杆上连接有拉绳,所述延伸杆布置于所述磁性挡板内侧。
优选的,所述进液通道外部连接有漏液警报装置,所述漏液警报装置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外侧,所述漏液警报装置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液通道外侧,所述框架布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外侧;
弹簧杆,两个所述弹簧杆对称连接于所述框架内顶端和底端;
吸水环,所述吸水环连接于两个所述吸水环之间,所述吸水环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外侧,所述吸水环采用吸水材料制成;
转杆,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内两侧,所述转杆和所述框架之间连接有卷簧;
绕线杆,所述绕线杆设置于所述转杆中部;
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缠绕于所述绕线杆上,两个所述绕线杆上的连接线分别与上下两个所述弹簧杆连接;
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转杆上,用于检测所述转杆的转动角度;
警报器,所述警报器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用于对漏水情况作出预警;
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所述漏液警报控制单元与所述角度传感器和警报器电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分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消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消泡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漏液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集成工作液腔;3.微孔雾化器;4.控制模组;5.基座;6.出雾膜片;7.进液通道;8.储液腔;9.分流器;10.雾化器驱动板;11.漏液报警装置;21.安装槽;31.雾化器工作区;32.斜面;71.锥形管;72.伸缩管;73.第一管体;74.第二管体;75.伸缩槽;76.柔性管;77.转轴;78.电机;79.螺母;710.第一滑槽;711.磁性挡板;712.限位孔;713.限位块;714.第二滑槽;715.滑块;716.延伸杆;717.第三滑槽;718.框架;719.弹簧杆;720.吸水环;721.转杆;722.连接线;723.转杆;91.分流通道;92.锥形板;93.分流板;94.泄压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1、集成工作液腔2、微孔雾化器3和控制模组4,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围设形成集成工作液腔2,若干个所述微孔雾化器3阵列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并且所述微孔雾化器3与集成工作液腔1连通,所述控制模组4通过管路与装置主体1进液端连接,所述控制模组4与装置主体1和微孔雾化器3电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在装置主体1上集成若干个微孔雾化器3,在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集成工作液腔2,装置主体1通过控制模组4与外部电路和外部供水连接,使用时,通过控制模组4启动装置,使外部液体通过进液通道7进入集成工作液腔2内,经过分流后分别流入各个微孔雾化器3,实现供液操作,控制模组4启动微孔雾化器3工作,将工作区的液体进行雾化,从多个微孔雾化器3的出口端同时排出,对外部环境进行多点加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采用装置主体1上集成若干个微孔雾化器3的设计,使多个微孔雾化器3同时工作,有效实现了分布式多点加湿,扩大了加湿范围,提高了加湿的均匀性,减少不同加湿点的湿度差,通过控制模组4将装置主体1与外部供水连接,集中控制注水,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4包括控制板和液体管路,所述液体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减压阀、节流阀和电磁阀中的一种或多种阀门,所述控制板与阀门、装置主体1和微孔雾化器3电连接,所述液体管路与装置主体1进液端连接,所述控制板收集装置主体1内的水位信号、外部操作信号和湿度监测模组反馈信号,对阀门和微孔雾化器3工作启停进行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在液体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减压阀、节流阀和电磁阀中的一种或多种阀门,其中三通阀能够实现串接与分流,减压阀能够实现输出液压控制,节流阀能够实现输出液体流量控制,电磁阀能够实现液体通断功能,控制板收集装置主体1内的水位信号、外部操作信号和湿度监测模组反馈信号,对阀门和微孔雾化器3工作启停进行控制。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控制模组4的进液端液压控制、进液量控制、液体进出通断控制、高低液位控制、多装置串接、分流及补液控制功能,使后端所有涉液结构不承受高液压冲击,防止装置主体1结构和出雾膜片6渗漏,水位信号收集后由控制板程序运算按需启动补液,使多个微孔雾化器3实现同步出雾。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设置有基座5,所述微孔雾化器3下部与基座5连接形成雾化器工作区31,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内设置有出雾膜片6,若干个所述出雾膜片6同时与所述基座5连接形成多出雾膜片集成模块,所述多出雾膜片集成模块与装置主体1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出雾膜片6与微孔雾化器3对应设置,所述出雾膜片6设置为至少两个,若干个出雾膜片6同时连接在基座5上,基座5与装置主体1设置为可拆卸链接,加湿装置使用时,微孔雾化器3同时工作,雾气从多个出雾模块6同时向装置主体1外部实现出雾,形成多个出雾点,出雾膜片6通过结构件与基座5连接形成多出雾膜片集成模块,使出雾膜片6和基座5能够同时从装置主体1上拆卸和更换。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形成多出雾膜片集成模块,将出雾膜片6和基座5设置为一体式,当需要对出雾膜片6进行拆卸更换时,无需逐一进行单独拆卸,将基座5从装置主体1拆下即可将出雾膜片6同时拆下更换,便于维护和使用,整体性更好,降低拆卸难度。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工作液腔2内底部设置储液腔8,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连接于所述储液腔8底面,若干个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共用一个所述储液腔8,所述装置主体1进液端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组4连接的进液通道7,所述进液通道7设置为一个,液体通过所述进液通道7进入储液腔8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进液通道7通过控制模组4与外部液体通路连接,将整个加湿装置的进液通道7设置为共用一个,多个雾化器工作区31共用一个储液腔8,外部液体通过进液通道7进入储液腔8内,经过分流后,液体分别流入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对微孔雾化器3实现供液操作,使多个微孔雾化器3能够同时工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将加湿装置与外部液体的进液通道7设置为一个,通过储液腔8将液体输送至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内,大幅减少了进液通道7的数量,无需对微孔雾化器3分别供液,在储液腔8内完成分流,减少了管路设置,使装置结构更加简洁,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能够根据使用需求选用适当数量的微孔雾化器3,而无需改变进液通道7的数量,便于对进液的控制,保证了多个出雾点出雾的均匀性。
如图2-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工作液腔2内设置有分流器9,所述分流器9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成工作液腔2顶端的安装槽21内,所述分流器9顶端与进液通道7连通,所述分流器9呈锥型设置,所述分流器9底端向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方向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在集成工作液腔2内设置分流器9,分流器9的顶端与安装槽21固定连接,将分流器9固定连接在集成工作液腔2内,并布置在储液腔8的上方,将分流器9设置为锥型,分流器9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大,分流器9顶端入口与进液通道7连通,分流器9底端出口靠近雾化器工作区31,使用时,液体通过进液通道7流入分流器9内,通过分流器9的分流作用,液体直接流入到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内,从而实现对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的供液。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在集成工作液腔2内设置分流器9,分流器9对进入的液体进行分流,将液体定向至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内,实现了对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同时供液,分流器9的使用提高了供液分流的速度,保证了供液的同步性和均匀性,防止产生供液不均影响出雾效果的现象。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器9沿其周向均匀分布设有多个分流通道91,所述分流通道91由锥形板92和一组平行设置的分流板93围设形成,所述分流板93上部外侧面与所述安装槽21连接,所述分流板93下部向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方向延伸,相邻分流通道91的所述分流板93上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分流器9上均匀分布多个分流通道91,液体沿着分流通道91流下,锥形板92对液体进行缓冲,避免液体直接落入雾化器工作区31内,减少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受到的冲击力,分流板93和锥形板92围设形成分流通道91,分流板93上部外侧面形成安装面,能够与安装槽21进行卡接固定,使液体通过进液通道7后能够快速进入分流通道91内,相邻分流通道91的分流板93上部连接,使相邻分离通道91之间不存在间隙,防止液体从结构间隙流出。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分流器9通过锥形板92和分流板93形成分流通道91,能够将液体快速导入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内,分流通道91适应微孔雾化器3位置均匀布置,保证了液体分流的均匀性,锥形板92减少了液体对雾化器工作区31的冲击。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器9的分流板93上部围设形成泄压区94,所述泄压区94与分流通道91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液体通过进液通道7后先进入泄压区94,液体经过泄压区94的缓冲,能够实现泄压,经过泄压区94后再进入分流通道91内,减少对雾化器工作区31内出雾膜片6的冲击力,平衡各个雾化器工作区31的压力,以免液体直接作用到储液腔8中对出雾膜片6产生压力作用,导致渗漏。
如图2、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与所述储液腔8连接处设置有斜面32,所述斜面32靠近所述进液通道7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所述储液腔8和雾化器工作区31通过斜面32形成拱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在雾化器工作区31与所述储液腔8连接处设置斜面32,储液腔8内液体能够通过斜面32流入到雾化器工作区31内,在储液腔8和雾化器工作区31内均有液体时,保持液体流向始终是沿储液腔8到雾化器工作区31内,储液腔8和雾化器工作区31通过斜面32形成拱形结构,使液面最低点位于出雾膜片6处,不会形成液体流动障碍,保证微孔雾化器3的正常工作,有助于储液腔8内液体的排空,避免液体存留导致变质异味的风险。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还包括雾化器驱动板10,所述雾化器驱动板10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顶端,所述雾化器驱动板10同时与若干个所述微孔雾化器3电连接,所述雾化器驱动板10与控制模组4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装置主体1内部顶端连接有雾化器驱动板10,雾化器驱动板10同时与多个微孔雾化器3电连接,将微孔雾化器3驱动电路进行集成,无需从减少装置主体1内接出多股线路与外部电路连接,通过雾化器驱动板10集成控制,降低接线难度,避免线路过多发生缠绕,减少连电风险。
如图5-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通道7内设置有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
锥形管71,所述锥形管71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液通道7内壁,所述锥形管71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
伸缩管72,所述伸缩管72连通于所述锥形管71底端,所述伸缩管72包括第一管体73和第二管体74,所述第一管体73对称设置为两片,两片所述第一管体73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伸缩槽75,所述第二管体74滑动连接于所述伸缩槽75内,所述第一管体73和第二管体74均通过柔性管76与锥形管71连通,所述锥形管71和第一管体73内壁均匀布置有若干尖锐凸起。
转轴77,所述转轴77水平穿设所述第一管体73和进液通道7设置,所述转轴77与所述第一管体73之间连接有密封圈,所述转轴77外侧均匀布置有若干螺纹;
电机78,所述电机78安装于所述进液通道7内,所述电机78与转轴77一端连接;
螺母79,两个所述螺母79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73内壁,所述螺母79同时螺接于所述转轴77外侧,两个所述螺母79旋向相反;
第一滑槽710,两个所述第一滑槽710对称开设于所述进液通道7远离所述电机78的一侧;
磁性挡板711,所述磁性挡板711相远离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710内,所述磁性挡板711相靠近的一端连接有磁性块712;
限位孔712,所述限位孔712水平开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710之间,并且所述限位孔712穿设所述进液通道7侧壁设置;
限位块713,所述限位块713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孔712内,所述转轴77穿设所述限位块713设置,所述限位块713与限位孔712之间设有间隙;
第二滑槽714,所述第二滑槽714开设于所述转轴77远离所述电机78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槽714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块715;
延伸杆716,所述延伸杆716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714内,所述延伸杆716侧端开设有第三滑槽717,所述滑块715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717内,所述延伸杆716上连接有拉绳,所述延伸杆716布置于所述磁性挡板711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外部液体通过进液通道7进入到集成工作液腔2内,当液体中的气泡过多时,气泡进入雾化器工作区31内,容易造成雾化器工作区31内气压分布不均,影响对雾化器工作区31的供液,因此在进液通道7内设置消泡装置,消泡装置使用时,外部液体通过沿着进液通道7依次进入到锥形管71和伸缩管72内,然后回到进液通道7内,锥形管71直径逐渐减小,挤压液体,使液体中的部分气泡破碎,同时,液体与锥形管71和第一管体73内壁的尖锐凸起接触,将液体中的气泡进一步破碎消除,根据液体的流量和速度,需要调节伸缩管72的管径来调节消泡效果,启动电机78,电机78驱动转轴77转动,转轴77与螺母79螺接,带动螺母79转动,使两片第一管体71向靠近方向移动,第二管体74在伸缩槽75内滑动,从而将伸缩管72的管径调小,进一步对液体和气泡进行压缩,限位块713对伸缩管72管径最大调节尺寸进行限位。同时,当电机78产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将磁性挡板711向相远离方向移动,解除磁性挡板711对延伸杆716的阻挡,通过拉绳将延伸杆716拉出到适宜位置,转动延伸杆716,在滑块715和第二滑槽714的卡接作用下,带动转轴77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管体71的移动,进而完成伸缩管72管径的调节。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进液通道7内设置消泡装置,避免液体中的气泡过多进入雾化器工作区31后,造成雾化器工作区31内气压分布不均,影响对雾化器工作区31供液的现象,通过进液路径上管路直径的变化和管路内壁的尖锐凸起,对气泡进行粉碎消除,同时,能够通过电机调节或手动调节,改变管路的管径,使其适应液体的流量和速度变化,提高消泡效果,装置可靠性高,能够有效消除液体中气泡,保持集成工作液腔2内的压力平衡,提高微孔雾化器3除雾的均匀性。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通道7外部连接有漏液警报装置11,所述漏液警报装置11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710外侧,所述漏液警报装置11包括:
框架718,所述框架718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液通道7外侧,所述框架718布置于所述第一滑槽710外侧;
弹簧杆719,两个所述弹簧杆719对称连接于所述框架718内顶端和底端;
吸水环720,所述吸水环720连接于两个所述吸水环720之间,所述吸水环720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710外侧,所述吸水环720采用吸水材料制成;
转杆723,所述转杆723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718内两侧,所述转杆723和所述框架718之间连接有卷簧;
绕线杆721,所述绕线杆721设置于所述转杆723中部;
连接线722,所述连接线722缠绕于所述绕线杆721上,两个所述绕线杆721上的连接线722分别与上下两个所述弹簧杆719连接;
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转杆723上,用于检测所述转杆723的转动角度;
警报器,所述警报器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用于对漏水情况作出预警;
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所述漏液警报控制单元与所述角度传感器和警报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当消泡装置长时间使用时,由于液体落下时的冲击,少量液滴会从第一滑槽710处发生泄漏积聚在进液通道7表面,在进液通道7外部设置漏液警报装置11,当第一滑槽710处发生漏液时,通过吸水环720将漏出的液体进行吸收,吸水环720吸收到预设量的液体后重量增加,吸水换72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顶端的弹簧杆719拉伸,底端的弹簧杆719被压缩,弹簧杆719运动同时,带动连接线722运动,与底端弹簧杆719连接的连接线722被拉紧,带动一侧的绕线杆721和转杆723同步转动,与顶端弹簧杆719连接的连接线722被放松,在卷簧作用下带动另一侧的绕线杆721和转杆723反向转动,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转杆723的转动角度,并反馈至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控制警报器作出预警,提示使用者对消泡装置进行紧固等检修操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进液通道7上设置漏液警报装置11,通过吸水环720对漏出的液体进行吸附,在漏液达到预设量时,在重力作用下带动转杆723转动,通过对转杆723转动角度的检测,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控制警报器作出预警,有效实现了对第一滑槽710处漏液的吸收,避免液滴积聚在进液通道7表面,使进液通道7表面产生锈迹,同时预防了过量漏液情况的发生,实现及时检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获得所述转杆723的转动角度,并反馈至所述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所述漏液警报控制单元通过预设算法计算所述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对所述警报器进行控制,所述预设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1,根据以下公式求解所述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
θi=θi0-Δθ=θi0-arcsin(a·sin(ω-θi0))+arcsin(a·sinω) i=1,2
其中,θi i=1,2分别为两个所述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θi0 i=1,2为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两个转杆723的转动角度,Δθ为所述转杆723转动角度的修正值,a为所述角度传感器的安装于所述转杆723上的安装偏心率,由试验检测获得,ω为所述角度传感器的安装于所述转杆723上的偏心相位角,由试验检测获得;
步骤A2,根据步骤A1中得到的两个所述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计算得到转动评估角度θc为:
Figure BDA0003318684410000161
当转动评估角度θc大于预设的转杆723最大转动角度θm时,即所述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达到预设值,所述吸水环720吸收的液体达到预设量,此时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控制警报器进行报警,提示使用者进行检修,当转动评估角度θc小于预设的转杆723最大转动角度θm时,即所述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未达到预设值,所述吸水环720吸收的液体未达到预设量,此时不需要启动警报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对吸水环720吸收的液体量进行监控,通过预设算法对两个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和转动评估角度进行计算,以角度传感器在转杆723上的安装偏差为计算基础,综合考虑角度传感器安装时的安装偏心率和偏心相位角,对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进行修正,提高了计算准确度,同时,同时考虑两个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以两个转杆723实际转动角度的平均值作为转动评估角度,减少采用一个转杆723转动角度的计算误差,当转动评估角度θc大于预设的转杆723最大转动角度θm时,即转杆723的实际转动角度达到预设值,吸水环720吸收的液体达到预设量,此时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控制警报器进行报警,提示使用者进行检修,无需使用者主动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漏液现象,防止液通道7表面产生锈迹,及时更换吸水环720。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1)、集成工作液腔(2)、微孔雾化器(3)和控制模组(4),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围设形成集成工作液腔(2),若干个所述微孔雾化器(3)阵列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并且所述微孔雾化器(3)与集成工作液腔(1)连通,所述控制模组(4)通过管路与装置主体(1)进液端连接,所述控制模组(4)与装置主体(1)和微孔雾化器(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4)包括控制板和液体管路,所述液体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减压阀、节流阀和电磁阀中的一种或多种阀门,所述控制板与阀门、装置主体(1)和微孔雾化器(3)电连接,所述液体管路与装置主体(1)进液端连接,所述控制板收集装置主体(1)内的水位信号、外部操作信号和湿度监测模组反馈信号,对阀门和微孔雾化器(3)工作启停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设置有基座(5),所述微孔雾化器(3)下部与基座(5)连接形成雾化器工作区(31),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内设置有出雾膜片(6),若干个所述出雾膜片(6)同时与所述基座(5)连接形成多出雾膜片集成模块,所述多出雾膜片集成模块与装置主体(1)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工作液腔(2)内底部设置储液腔(8),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连接于所述储液腔(8)底面,若干个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共用一个所述储液腔(8),所述装置主体(1)进液端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组(4)连接的进液通道(7),所述进液通道(7)设置为一个,液体通过所述进液通道(7)进入储液腔(8)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工作液腔(2)内设置有分流器(9),所述分流器(9)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成工作液腔(2)顶端的安装槽(21)内,所述分流器(9)顶端与进液通道(7)连通,所述分流器(9)呈锥型设置,所述分流器(9)底端向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9)沿其周向均匀分布设有多个分流通道(91),所述分流通道(91)由锥形板(92)和一组平行设置的分流板(93)围设形成,所述分流板(93)上部外侧面与所述安装槽(21)连接,所述分流板(93)下部向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方向延伸,相邻分流通道(91)的所述分流板(93)上部连接,所述分流器(9)的分流板(93)上部围设形成泄压区(94),所述泄压区(94)与分流通道(9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工作区(31)与所述储液腔(8)连接处设置有斜面(32),所述斜面(32)靠近所述进液通道(7)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所述储液腔(8)和雾化器工作区(31)通过斜面(32)形成拱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雾化器驱动板(10),所述雾化器驱动板(10)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顶端,所述雾化器驱动板(10)同时与若干个所述微孔雾化器(3)电连接,所述雾化器驱动板(10)与控制模组(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7)内设置有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
锥形管(71),所述锥形管(71)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液通道(7)内壁,所述锥形管(71)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
伸缩管(72),所述伸缩管(72)连通于所述锥形管(71)底端,所述伸缩管(72)包括第一管体(73)和第二管体(74),所述第一管体(73)对称设置为两片,两片所述第一管体(73)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伸缩槽(75),所述第二管体(74)滑动连接于所述伸缩槽(75)内,所述第一管体(73)和第二管体(74)均通过柔性管(76)与锥形管(71)连通,所述锥形管(71)和第一管体(73)内壁均匀布置有若干尖锐凸起;
转轴(77),所述转轴(77)水平穿设所述第一管体(73)和进液通道(7)设置,所述转轴(77)与所述第一管体(73)之间连接有密封圈,所述转轴(77)外侧均匀布置有若干螺纹;
电机(78),所述电机(78)安装于所述进液通道(7)内,所述电机(78)与转轴(77)一端连接;
螺母(79),两个所述螺母(79)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73)内壁,所述螺母(79)同时螺接于所述转轴(77)外侧,两个所述螺母(79)旋向相反;
第一滑槽(710),两个所述第一滑槽(710)对称开设于所述进液通道(7)远离所述电机(78)的一侧;
磁性挡板(711),所述磁性挡板(711)相远离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710)内,所述磁性挡板(711)相靠近的一端连接有磁性块(712);
限位孔(712),所述限位孔(712)水平开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710)之间,并且所述限位孔(712)穿设所述进液通道(7)侧壁设置;
限位块(713),所述限位块(713)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孔(712)内,所述转轴(77)穿设所述限位块(713)设置,所述限位块(713)与限位孔(712)之间设有间隙;
第二滑槽(714),所述第二滑槽(714)开设于所述转轴(77)远离所述电机(78)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槽(714)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块(715);
延伸杆(716),所述延伸杆(716)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714)内,所述延伸杆(716)侧端开设有第三滑槽(717),所述滑块(715)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717)内,所述延伸杆(716)上连接有拉绳,所述延伸杆(716)布置于所述磁性挡板(711)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7)外部连接有漏液警报装置(11),所述漏液警报装置(11)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710)外侧,所述漏液警报装置(11)包括:
框架(718),所述框架(718)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液通道(7)外侧,所述框架(718)布置于所述第一滑槽(710)外侧;
弹簧杆(719),两个所述弹簧杆(719)对称连接于所述框架(718)内顶端和底端;
吸水环(720),所述吸水环(720)连接于两个所述吸水环(720)之间,所述吸水环(720)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710)外侧,所述吸水环(720)采用吸水材料制成;
转杆(723),所述转杆(723)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718)内两侧,所述转杆(723)和所述框架(718)之间连接有卷簧;
绕线杆(721),所述绕线杆(721)设置于所述转杆(723)中部;
连接线(722),所述连接线(722)缠绕于所述绕线杆(721)上,两个所述绕线杆(721)上的连接线(722)分别与上下两个所述弹簧杆(719)连接;
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转杆(723)上,用于检测所述转杆(723)的转动角度;
警报器,所述警报器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用于对漏水情况作出预警;
漏液警报控制单元,所述漏液警报控制单元与所述角度传感器和警报器电连接。
CN202111239153.8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Active CN114046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9153.8A CN114046579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9153.8A CN114046579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579A true CN114046579A (zh) 2022-02-15
CN114046579B CN114046579B (zh) 2022-11-18

Family

ID=80206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9153.8A Active CN114046579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65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50569U (zh) * 2015-08-28 2016-01-13 余安奇 适用于展会的饮水设备
CN208032903U (zh) * 2018-02-11 2018-11-02 泓道(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
CN210436481U (zh) * 2019-07-11 2020-05-01 河北格瑞尔斯塑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挤出发泡生产用熔体冷却器的分流机构
CN211512904U (zh) * 2019-07-02 2020-09-18 聂爱青 一种具有消气泡功能的输液器
CN213146826U (zh) * 2020-10-20 2021-05-07 江门市金沃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雾化孔的加湿器
WO2021174438A1 (zh) * 2020-03-04 2021-09-1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50569U (zh) * 2015-08-28 2016-01-13 余安奇 适用于展会的饮水设备
CN208032903U (zh) * 2018-02-11 2018-11-02 泓道(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
CN211512904U (zh) * 2019-07-02 2020-09-18 聂爱青 一种具有消气泡功能的输液器
CN210436481U (zh) * 2019-07-11 2020-05-01 河北格瑞尔斯塑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挤出发泡生产用熔体冷却器的分流机构
WO2021174438A1 (zh) * 2020-03-04 2021-09-1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146826U (zh) * 2020-10-20 2021-05-07 江门市金沃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雾化孔的加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579B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E500586C2 (sv) Bestrykningsanordning för bestrykning av en löpande papp- eller pappersbana
CN104998778A (zh) 一种智能变量工艺喷雾系统
CN114046579B (zh) 一种阵列式微孔智能加湿装置
CN108967138B (zh) 一种用于农业灌溉的节水喷洒装置
GB2183505A (en) Inlet nozzle for swimming pools
CN110320344A (zh) 一种用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模拟降雨装置及方法
CN109027324B (zh) 水量调节阀
CN106881218B (zh) 一种具有出水量比例调节装置的总成
RU2017114970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капель воды для увлажнения воздуха и система увлажнения с такими устройствами
CN106861998B (zh) 基于比例调节的百变喷泉
CN203797870U (zh) 一种气水混合喷雾系统
CN209146741U (zh) 一种高压大流量调压计量撬
CN1038149A (zh) 向支气管供气用的多功能组合调压站
JPH06194326A (ja) 加湿された空気流の霧濃度を検出する装置
CN112262742B (zh) 一种滴灌带稳压调控系统及方法
CN205738107U (zh) 一种喷洒装置及无人机喷洒控制系统
CN114962730A (zh) 压力平衡阀及管道压力平衡方法
CN115228638A (zh) 一种喷雾系统及喷雾控制方法
US2825413A (en) Foam generating apparatus
CN210604815U (zh) 一种淋雨模拟试验装置
CN106914369A (zh) 一种具有筛选功能的雾化杯
CN207958410U (zh) 一种用于木糖浓缩的连续式膜装置
CN114060989B (zh) 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雾化模组及其雾化方法
JP2000111445A (ja) 粒子供給装置
CN208765156U (zh) 一种二流体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