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2967A -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32967A CN114032967A CN202111596571.2A CN202111596571A CN114032967A CN 114032967 A CN114032967 A CN 114032967A CN 202111596571 A CN202111596571 A CN 202111596571A CN 114032967 A CN114032967 A CN 1140329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late
- template device
- post
- cast strip
- form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8—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02D29/0275—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ast in situ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02D31/025—Draining membranes, sheets or fabric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ith dimp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该装置包括:截面均呈U型的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第一连接机构、加固机构和止水机构;第二模板装置套设于第一模板装置的外侧且间隔预设距离,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浇筑钢筋混凝土以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机构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加固机构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且与地下室外墙相连接;止水机构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且对应于后浇带的中间位置处。本发明能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和加固效果,并能提高挡土墙的防水性能,进而提高了后浇带处的浇筑成型质量和施工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板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体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以及功能、美观等方面的需求,建筑物超长设计以及各单体建筑基座在地下室范围内设计都需要在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上设置后浇带。通常,后浇带需要留置一段时间,再进行浇筑,甚至沉降后浇带需主体封顶后才能施工,这样一来,地下室结构上的后续施工任务只能暂缓,尤其影响基坑回填土施工的侧墙后浇带,如果不能尽早进行地下室周围肥槽回填土,基坑周边一致存有安全隐患。对于此类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在墙体后浇带外侧砌筑砖墙或放置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挡土墙,提前进行墙体后浇带封闭处理。然而,砖墙或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挡土墙自身不具有防水性能,并且,强度低,在回填土时容易造成破坏,无法保证墙体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砖墙或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挡土墙的防水效果差且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该装置包括:截面均呈U型的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以及第一连接机构、加固机构和止水机构;其中,第二模板装置套设于第一模板装置的外侧且间隔预设距离,第一模板装置的两个端部用于通过两个连接件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二模板装置的两个端部均用于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外侧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用于浇筑钢筋混凝土,以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机构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加固机构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且用于与地下室外墙相连接;止水机构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且对应于后浇带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中,第一模板装置包括:截面均呈U型的模板和龙骨支撑装置;其中,模板的两端均朝向后浇带,模板的每个端部均与一个连接件相连接,两个连接件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一一对应地连接,并且,两个连接件分别置于后浇带的两侧,以对后浇带进行隔断;龙骨支撑装置设置于模板远离第二模板装置的一侧;龙骨支撑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吊环。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中,龙骨支撑装置包括:主龙骨和多个次龙骨;其中,主龙骨的截面呈U型,主龙骨包括:多个立柱和多个横杆;各立柱并列且间隔设置,各横杆均并列横设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各立柱与各横杆形成支撑框架;每个次龙骨均包括:多个连接杆,各连接杆均设置于相邻两个横杆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中,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多个第一止水螺杆、多个螺母和多个第一紧固组件;其中,各螺母间隔地设置于龙骨支撑装置,模板在对应于每个螺母处均开设有通孔,第二模板装置在对应于每个通孔处均开设有穿设孔;各第一止水螺杆与各螺母一一对应,每个第一止水螺杆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螺母相螺接,每个第一止水螺杆均依次穿设于相对应的通孔和穿设孔且其第二端置于第二模板装置的外侧,每个第一止水螺杆的第二端均通过一个第一紧固组件进行紧固。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中,加固机构包括:截面呈U型的钢筋网片;其中,钢筋网片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并且,钢筋网片与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均为并列且间隔设置,钢筋网片与地下室外墙墙体钢筋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中,止水机构包括:橡胶止水带;其中,橡胶止水带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且对应于后浇带的中间位置处,橡胶止水带与第一模板装置的中间部位相平行。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还包括:隔断件;其中,隔断件横设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且置于橡胶止水带的中间位置处,隔断件与第一模板装置的中间部位相垂直。
本发明中,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为套接设置,第一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内侧相连接,第二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相连接,则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形成挡土墙,该挡土墙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并能起到防水的作用,第一连接机构将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加固机构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加固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挡土墙的强度,同时止水机构能有效提高挡土墙的防水性能,这样能够减少了回填土时对挡土墙的破坏,进而提高了后浇带处的浇筑成型质量和施工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砖墙或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挡土墙的防水效果差且强度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安装步骤,根据设计位置在后浇带处安装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其中,第二模板装置套设于第一模板装置的外侧且间隔预设距离,第一模板装置通过两个连接件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相连接,第二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外侧相连接;第二安装步骤,在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安装第一连接机构、加固机构和止水机构;第一浇筑步骤,向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和后浇带两侧的墙体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其中,在浇筑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形成挡土墙;拆模步骤,待钢筋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时,拆除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设置步骤,在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之间且对应于后浇带处安装第三模板,并在第三模板与挡土墙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机构;第二浇筑步骤,向后浇带内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中,第二安装步骤中,在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预埋多个连接环;设置步骤中,在第三模板与各连接环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中,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多个第二止水螺杆和多个第二紧固组件;其中,第三模板在对应于每个连接环处均开设有贯穿孔;各第二止水螺杆与各连接环一一对应,每个第二止水螺杆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连接环相连接,每个第二止水螺杆均穿设于相对应的贯穿孔且其第二端置于第三模板的外侧,每个第二止水螺杆的第二端均通过一个第二紧固组件进行紧固。
本发明中,第一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相连接,第二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外侧相连接,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形成挡土墙,该挡土墙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并能提高放水效果,第一连接机构将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加固机构有效提高了挡土墙的加固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挡土墙的强度,同时止水机构有效提高了挡土墙的防水性能,进而有效提高了后浇带处的浇筑成型质量,第二连接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三模板与挡土墙之间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后浇带的加固效果,确保了后浇带的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中,龙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中,龙骨支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中,龙骨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中,第二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包括:第一模板装置1、第二模板装置2、第一连接机构3、加固机构4和止水机构。其中,第一模板装置1的截面和第二模板装置2的截面均呈U型。第二模板装置2套设于第一模板装置1的外侧,并且,第二模板装置2与第一模板装置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均对应于后浇带14处,具体地,第一模板装置1的中间部位和第二模板装置2的中间部位均对应于后浇带14处,第一模板装置1的两个端部均向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16处延伸,第二模板装置2的两个端部均向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外侧17处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后浇带14两侧的墙体均为地下室外墙,并且,后浇带14两侧的墙体中的每一侧墙体均具有一定的厚度,则后浇带14每一侧墙体均具有内侧16和外侧17。
第一模板装置1的两个端部与两个连接件7一一对应,第一模板装置1的每个端部均与对应的连接件7相连接。两个连接件7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一对应,每个连接件7均与后浇带对应侧墙体的内侧16相连接。两个连接件7分别置于后浇带14的两侧,则两个连接件7能够对后浇带14进行隔断。
第二模板装置2的两个端部与后浇带14两侧的墙体一一对应,第二模板装置2的每个端部均与后浇带对应侧墙体的外侧17相连接。这样,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部与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用于浇筑钢筋混凝土,并且,浇筑时是将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以及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部同时浇筑,这样,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间隙内的钢筋混凝土能够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并且,在浇筑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钢筋混凝土形成了挡土墙。
第一连接机构3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用于将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连接在一起。
加固机构4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加固机构4用于与地下室外墙15相连接,以对挡土墙进行加固。
止水机构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止水机构对应于后浇带14的中间位置处,以起到止水作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为套接设置,第一模板装置1与后浇带两侧墙体内侧16相连接,第二模板装置2与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17相连接,则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形成挡土墙,该挡土墙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并能起到防水的作用,第一连接机构3将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加固机构4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加固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挡土墙的强度,同时止水机构能有效提高挡土墙的防水性能,这样能够减少了回填土时对挡土墙的破坏,进而提高了后浇带处的浇筑成型质量和施工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砖墙或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挡土墙的防水效果差且强度低的问题。
参见图3至图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模板装置1包括:模板11和龙骨支撑装置12。其中,模板11的截面和龙骨支撑装置12的截面均呈U型。模板11和龙骨支撑装置12均对应于后浇带14处,模板11的两端均朝向后浇带14,并且,模板11的每个端部均与一个连接件7的第一端相连接,两个连接件7的第二端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16一一对应地连接。两个连接件7分别置于后浇带14的两侧,以对后浇带14进行隔断。
优选的,每个连接件7均为快易收口网。
龙骨支撑装置12设置于模板11远离第二模板装置2的一侧,则模板11相比于龙骨支撑装置12更靠近第二模板装置2,则模板1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具体地,模板11通过多个自攻钉18设置于龙骨支撑装置12。
龙骨支撑装置1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吊环13,通过各吊环13对第一模板装置1进行吊装,便于第一模板装置1的移动。
优选的,龙骨支撑装置12包括:主龙骨121和多个次龙骨122。其中,主龙骨121的截面呈U型,主龙骨121包括:多个立柱和多个横杆,各立柱并列设置,并且,各立柱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各横杆均为并列设置,并且,各横杆均横设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则各立柱与各横杆形成一个截面呈U型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支撑框架。
具体实施时,每个横杆和每个立柱均可以为方管,每个横杆和每个立柱的规格均可以根据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尺寸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方管制作成以边框和不等均的横向支撑作为主龙骨121。
每个次龙骨122均可以包括:多个连接杆。各连接杆均设置于相邻两个横杆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的空间内。具体地,任意相邻两个横杆与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均匀地设置多个连接杆。
具体实施时,每个连接杆均可以为方管,各方管的长度和间距均相等。在主龙骨121内连接等均的方管制作成方格网的次龙骨122。
各吊环13间隔地设置于主龙骨121顶部的横杆。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装置1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提高了第一模板装置1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并且,吊环13的设置使得第一模板装置1可吊装,便于模板11安拆施工过程中的整体吊装,方便快捷。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模板装置2可以包括:支设模板21和多个第一木方背楞22。各第一木方背楞22间隔地设置于支设模板21的外侧,支设模板21的内侧朝向第一模板装置1,则支设模板21与第一模板装置1中的模板11之间的间隙内浇筑钢筋混凝土。
继续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3包括:多个第一止水螺杆31、多个螺母32和多个第一紧固组件33。其中,各螺母32间隔地设置于龙骨支撑装置12,具体地,各螺母32均设置于龙骨支撑装置12中的主龙骨121上,更为具体地,各螺母32均设置于主龙骨121中的横杆上,并且,每个螺母32均与横杆的表面相齐平,即每个螺母32均与龙骨支撑装置12朝向模板11的一面相齐平。
模板11在对应于每个螺母32处均开设有通孔111,第二模板装置2在对应于每个通孔111处均开设有穿设孔,则螺母32的数量与通孔111的数量和穿设孔的数量均相同,并且,一个螺母32对应一个通孔111和一个穿设孔。
第一止水螺杆31的数量与螺母32的数量相同,各第一止水螺杆31与各螺母32一一对应,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螺母32相螺接,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均依次穿设于相对应的通孔111和穿设孔,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的第二端置于第二模板装置2的外侧,并且,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的第二端均通过一个第一紧固组件33进行紧固。
具体地,第一紧固组件33的数量与第一止水螺杆31的数量相同,一个第一止水螺杆31对应一个第一紧固组件33。每个穿设孔均开设于第二模板装置2中的支设模板21上。每个第一紧固组件33均可以包括:第一脚手管331和第一山型卡332,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一脚手管331和第一山型卡332进行紧固。
具体实施时,在主龙骨121的横杆上根据计算得出的第一止水螺杆31的数量和位置焊接各螺母32。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第一止水螺杆31将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连接在一起,提高了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加固效果,进而提高了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加固性能,并且,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螺母32相螺接,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的第二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一紧固组件33进行紧固,则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进行连接时仅需对其第二端进行紧固即可,便于狭小空间内第一止水螺杆31的安装。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加固机构4包括:钢筋网片41。其中,钢筋网片41的截面呈U型,钢筋网片41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钢筋网片41与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均为并列且间隔设置,具体地,钢筋网片41套设于第一模板装置1的外部,第二模板装置2套设于钢筋网片41的外部,并且,钢筋网片41与第一模板装置1的模板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钢筋网片41与第二模板装置2的支设模板21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隙。优选的,这两处的间隙相等,则钢筋网片41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间隙内的中间位置处。钢筋网片41与地下室外墙墙体钢筋相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钢筋网片41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能有效地提高挡土墙的强度。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止水机构包括:橡胶止水带5。其中,橡胶止水带5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橡胶止水带5对应于后浇带14的中间位置处,橡胶止水带5与第一模板装置1的中间部位相平行。具体地,第一模板装置1的中间部位与其两个端部形成U型,其中间部位与后浇带14相平行,则橡胶止水带5与后浇带14相平行。并且,橡胶止水带5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间隙的中间位置处。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橡胶止水带5能够对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进行止水,提高了挡土墙的止水防水效果。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还包括:隔断件6。其中,隔断件6横设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隔断件6置于橡胶止水带5的中间位置处,隔断件6与第一模板装置1的中间部位相垂直。具体地,隔断件6在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为垂直设置,则隔断件6与橡胶止水带5相垂直,并且,隔断件6对应于橡胶止水带5的中间位置处,隔断件6与后浇带14也为垂直设置。隔断件6用于将挡土墙置于后浇带14的中间位置处进行隔断。
优选的,隔断件6为快易收口网。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隔断件6在挡土墙的中间位置处形成竖向贯通缝隙,并且,隔断件6对应于橡胶止水带5的中间位置处,使得挡土墙能够随着后浇带14两侧混凝土自由伸缩或沉降,避免破坏挡土墙的结构性能,有效地提高了挡土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装置1与后浇带两侧墙体内侧16相连接,第二模板装置2与后浇带两侧墙体外侧17相连接,则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形成挡土墙,该挡土墙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并能起到防水的作用,第一连接机构3将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加固机构4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加固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挡土墙的强度,同时止水机构能有效提高挡土墙的防水性能,这样能够减少了回填土时对挡土墙的破坏,进而提高了后浇带处的浇筑成型质量和施工质量。
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参见图6,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安装步骤S1,根据设计位置在后浇带处安装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其中,第二模板装置套设于第一模板装置的外侧且间隔预设距离,第一模板装置通过两个连接件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相连接,第二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外侧相连接。
具体地,在筏板基础砖砌导墙上,根据挡土墙的位置放线,按照放线位置安放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第一模板装置1的截面和第二模板装置2的截面均呈U型,第二模板装置2套设于第一模板装置1的外侧,并且,第二模板装置2与第一模板装置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均对应于后浇带14处,第一模板装置1的两个端部与两个连接件7一一对应,第一模板装置1的每个端部均与对应的连接件7相连接。两个连接件7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一对应,每个连接件7均与后浇带对应侧墙体的内侧16相连接。两个连接件7分别置于后浇带14的两侧,则两个连接件7对后浇带14进行隔断。优选的,每个连接件7均为快易收口网。
第二模板装置2的两个端部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一对应,第二模板装置2的每个端部均与后浇带对应侧墙体的外侧17相连接。这样,后浇带14两侧墙体的内部与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的具体设置结构和实施过程可以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安装步骤S2,在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安装第一连接机构、加固机构和止水机构。
具体地,第一连接机构3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以将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连接在一起。加固机构4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加固机构4与地下室外墙15相连接。止水机构设置于第一模板装置1与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止水机构对应于后浇带14的中间位置处,以起到止水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机构、加固机构和止水机构的具体设置结构和实施过程可以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浇筑步骤S3,向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和后浇带两侧的墙体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其中,在浇筑后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形成挡土墙。
具体地,由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部与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相连通,所以浇筑钢筋混凝土后,挡土墙与后浇带两侧墙体一体成型。
拆模步骤S4,待钢筋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时,拆除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
具体地,拆除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后,将后浇带两侧墙体的混凝土剔凿清理干净。
设置步骤S5,在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之间且对应于后浇带处安装第三模板,并在第三模板与挡土墙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机构。
具体地,参见图7,第三模板8对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16之间进行封闭。第三模板8可以包括:支撑模板81和多个第二木方背楞82。支撑模板81的第一侧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16相接触且朝向挡土墙,支撑模板81的第二侧与第一侧为相对的两侧,各第二木方背楞82间隔地设置于支撑模板81的第二侧。
第二连接机构9设置于支撑模板81的第一侧与挡土墙之间,第二连接机构9能够提高第三模板8与挡土墙之间的加固效果。
第二浇筑步骤S6,向后浇带内浇筑混凝土。
具体地,在后浇带14具备浇筑条件后,向后浇带14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相连接,第二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外侧相连接,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形成挡土墙,该挡土墙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并能提高放水效果,第一连接机构将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加固机构有效提高了挡土墙的加固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挡土墙的强度,同时止水机构有效提高了挡土墙的防水性能,进而有效提高了后浇带处的浇筑成型质量,第二连接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三模板与挡土墙之间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后浇带的加固效果,确保了后浇带的质量。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步骤S2中,在第一模板装置与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预埋多个连接环。
具体地,在第一连接机构3的每个第一止水螺杆31的下方紧邻第一止水螺杆31处预埋连接环10,并将每个连接环10的部分向第一模板装置1的顶部处弯折,并且,每个连接环10弯折后的部分紧贴第一模板装置1中的模板11。
优选的,每个连接环10均为钢筋拉环。
设置步骤S5中,在第三模板与各连接环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机构。
具体地,参见图7,将每个连接环10的弯折部分进行拉直,使得每个连接环10均凸出于挡土墙的表面。
参见图7,第二连接机构9包括:多个第二止水螺杆91和多个第二紧固组件92。其中,第三模板8在对应于每个连接环10处均开设有贯穿孔,具体地,贯穿孔的数量与连接环10的数量相同,并且,各连接环10与各贯穿孔一一对应。
第二止水螺杆91的数量与连接环10的数量相同,并且,各第二止水螺杆91与各连接环10一一对应。每个第二止水螺杆91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连接环10相连接,每个第二止水螺杆91均穿设于相对应的贯穿孔,每个第二止水螺杆91的第二端置于第三模板8的外侧,每个第二止水螺杆91的第二端均通过一个第二紧固组件92进行紧固。
具体地,第二紧固组件92的数量与第二止水螺杆91的数量相同,一个第二止水螺杆91对应一个第二紧固组件92。每个贯穿孔均开设于第三模板8中的支撑模板81上。每个第二紧固组件92均可以包括:第二脚手管921和第二山型卡922,每个第二止水螺杆91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二脚手管921和第二山型卡922进行紧固。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第二止水螺杆将第三模板和挡土墙连接在一起,提高了第三模板和挡土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加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该挡土墙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并能提高放水效果,第一连接机构将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加固机构有效提高了挡土墙的加固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挡土墙的强度,同时止水机构有效提高了挡土墙的防水性能,进而有效提高了后浇带处的浇筑成型质量,第二连接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三模板与挡土墙之间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后浇带的加固效果,确保了后浇带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的原理相同,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均呈U型的第一模板装置(1)和第二模板装置(2)、以及第一连接机构(3)、加固机构(4)和止水机构;其中,
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套设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的外侧且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的两个端部用于通过两个连接件(7)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16)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的两个端部均用于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外侧(17)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用于浇筑钢筋混凝土,以与后浇带两侧的墙体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
所述加固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且用于与地下室外墙(15)相连接;
所述止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且对应于所述后浇带(14)的中间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包括:截面均呈U型的模板(11)和龙骨支撑装置(12);其中,
所述模板(11)的两端均朝向所述后浇带(14),所述模板(11)的每个端部均与一个所述连接件(7)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件(7)与所述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16)一一对应地连接,并且,两个所述连接件(7)分别置于所述后浇带(14)的两侧,以对所述后浇带(14)进行隔断;
所述龙骨支撑装置(12)设置于所述模板(11)远离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的一侧;
所述龙骨支撑装置(1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吊环(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支撑装置(12)包括:主龙骨(121)和多个次龙骨(122);其中,
所述主龙骨(121)的截面呈U型,所述主龙骨(121)包括:多个立柱和多个横杆;各所述立柱并列且间隔设置,各所述横杆均并列横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各所述立柱与各所述横杆形成支撑框架;
每个所述次龙骨(122)均包括:多个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均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横杆与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包括:多个第一止水螺杆(31)、多个螺母(32)和多个第一紧固组件(33);其中,
各所述螺母(32)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龙骨支撑装置(12),所述模板(11)在对应于每个所述螺母(32)处均开设有通孔(111),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在对应于每个所述通孔(111)处均开设有穿设孔;
各所述第一止水螺杆(31)与各所述螺母(3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止水螺杆(31)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螺母(32)相螺接,每个所述第一止水螺杆(31)均依次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通孔(111)和所述穿设孔且其第二端置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一止水螺杆(31)的第二端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紧固组件(33)进行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4)包括:截面呈U型的钢筋网片(41);其中,
所述钢筋网片(41)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所述钢筋网片(41)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和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均为并列且间隔设置,所述钢筋网片(41)与所述地下室外墙墙体钢筋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机构包括:橡胶止水带(5);其中,
所述橡胶止水带(5)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且对应于所述后浇带(14)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橡胶止水带(5)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的中间部位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断件(6);其中,
所述隔断件(6)横设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2)之间的间隙内且置于所述橡胶止水带(5)的中间位置处,所述隔断件(6)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1)的中间部位相垂直。
8.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安装步骤,根据设计位置在后浇带处安装第一模板装置和第二模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模板装置套设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的外侧且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模板装置通过两个连接件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模板装置与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外侧相连接;
第二安装步骤,在所述第一模板装置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之间安装第一连接机构、加固机构和止水机构;
第一浇筑步骤,向所述第一模板装置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和后浇带两侧的墙体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其中,在浇筑后所述第一模板装置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形成挡土墙;
拆模步骤,待所述钢筋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时,拆除所述第一模板装置和所述第二模板装置;
设置步骤,在所述后浇带两侧墙体的内侧之间且对应于所述后浇带处安装第三模板,并在所述第三模板与所述挡土墙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机构;
第二浇筑步骤,向所述后浇带内浇筑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模板装置与所述第二模板装置之间的间隙内预埋多个连接环;
所述设置步骤中,在所述第三模板与各所述连接环之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支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多个第二止水螺杆和多个第二紧固组件;其中,
所述第三模板在对应于每个所述连接环处均开设有贯穿孔;
各所述第二止水螺杆与各所述连接环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止水螺杆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连接环相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止水螺杆均穿设于相对应的贯穿孔且其第二端置于所述第三模板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二止水螺杆的第二端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二紧固组件进行紧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96571.2A CN114032967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96571.2A CN114032967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2967A true CN114032967A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41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96571.2A Pending CN114032967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3296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2135A (zh) * | 2022-02-21 | 2022-05-13 | 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及施工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06456A (ja) * | 1997-05-07 | 1998-11-17 | Takayama Kinzoku Kogyo Kk | 構造物の型枠工法とこれに使用する縦ばた |
CN102373715A (zh) * | 2011-07-29 | 2012-03-14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基础平面部位和地下部位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方法 |
CN213539076U (zh) * | 2020-11-03 | 2021-06-25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超高地下外墙后浇带的超前止水带的钢木模板体系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11596571.2A patent/CN11403296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06456A (ja) * | 1997-05-07 | 1998-11-17 | Takayama Kinzoku Kogyo Kk | 構造物の型枠工法とこれに使用する縦ばた |
CN102373715A (zh) * | 2011-07-29 | 2012-03-14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基础平面部位和地下部位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方法 |
CN213539076U (zh) * | 2020-11-03 | 2021-06-25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超高地下外墙后浇带的超前止水带的钢木模板体系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2135A (zh) * | 2022-02-21 | 2022-05-13 | 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及施工方法 |
CN114482135B (zh) * | 2022-02-21 | 2024-05-07 | 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31512B (zh) | 吊模法后浇带梁板施工方法 | |
CN110761322A (zh) | 一种现浇管廊侧墙水平施工缝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427258A (zh) | 一种高空大跨度悬挑混凝土构件免拆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1395745A (zh) | 一种地下室外墙单面支模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032967A (zh) |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的模板装置及模板支设方法 | |
CN213868258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 | |
CN211228607U (zh) | 构筑物现浇混凝土结构外墙与底板整体成型施工结构 | |
CN113187232A (zh) | —种地下室外墙预反拉排架单侧支模体系搭设施工方法 | |
CN209874261U (zh) | 一种地下剪力墙钢筋卡扣 | |
CN216616865U (zh) | 一种超高层悬挑结构高效施工体系 | |
CN215167163U (zh) | 剪力结构与维护结构一体化的预制吊装墙板单元 | |
CN105113663A (zh) | 一种与框架结构填充墙同时施工的装配式构造柱 | |
CN105113662A (zh) | 一种与框架结构填充墙同时施工的装配式构造柱 | |
CN115324249A (zh) | 全预制厨卫间楼板及反坎整体浇筑施工工法 | |
CN108643388A (zh) | 一种建筑墙体 | |
KR100860592B1 (ko) | Pc블럭 적층시공용 가설구조 | |
CN109235709B (zh) | 一种建筑全现浇外墙结构 | |
CN208184021U (zh) | 一种建筑墙体 | |
CN105201127A (zh) | 一种与框架结构填充墙同时施工的装配式构造柱砌块 | |
CN106436973B (zh) | 一种钢剪结构后浇段内内置钢柱及其浇注方法 | |
JPH0525821A (ja) | 連続地中壁とその施工法 | |
CN105113697A (zh) | 一种与框架结构填充墙同时施工的装配式构造柱砌块 | |
JP3105044B2 (ja) | ユニット建物の構築方法 | |
CN220954259U (zh) | 一种排水组合装置 | |
CN214062086U (zh) | 屋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