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0180A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0180A
CN114020180A CN202111235946.2A CN202111235946A CN114020180A CN 114020180 A CN114020180 A CN 114020180A CN 202111235946 A CN202111235946 A CN 202111235946A CN 114020180 A CN114020180 A CN 114020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ignal
touch panel
unit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59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0180B (zh
Inventor
丁玎
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59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0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0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0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0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0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层及位于该触控层一侧的信号线层,该触控层包括多个分离设置的触控块,一该触控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电连接的触控单元,该信号线层包括多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单元,一该信号单元与一该触控块电连接,至少部分该信号单元包括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一条导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信号单元设置为单导线的信号线,单导线的信号线的占位小,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信号单元,在触控块尺寸缩小的情况下,设置符合触控密度的信号线,保证触控信号线及触控信号线设计正常排布,提高触控质量。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显示装置的品质影响因素中触控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触控面板的一种重要触控技术是自容式,其中触控块及触控信号线采用不同层的金属来实现,且触控块与触控信号线采用双根走线方式,而对于触控笔等精细化应用场景时,相应触控块尺寸会降低,对应列方向上触控信号线总数量增加,触控信号线无法正常排布,导致触控块及触控信号线设计无法实现。
因此,亟需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改善目前触控信号线及触控信号线设计无法正常排布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触控层,包括多个分离设置的触控块,一所述触控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电连接的触控单元;
信号线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一侧,所述信号线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单元,一所述信号单元与一所述触控块电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信号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条导线。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信号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并联的两条导线,包括一条所述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为第一类信号线,包括两条所述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为第二类信号线;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位于端部的绑定端;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对应的所述触控块与对应所述绑定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对应的所述触控块与对应所述绑定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信号线层与所述触控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过孔,所述过孔使所述信号单元裸露,一个所述信号单元通过一个所述过孔与一个触控块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信号单元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单元在所述信号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信号单元外。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触控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至少一所述第二类信号线中的任一条导线与所述触控单元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块还包括至少一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触控单元同层设置,所述连接单元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单元,所述连接单元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触控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之间包括重合部,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的两条导线围成多个矩形,所述重合部为对应所述矩形的连续的两条边,所述重合部关于对应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轴对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任一上述的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所述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分布为第一列与第二列间隔设置,所述红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绿色子像素对应所述第二列,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其中,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包括两条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对应所述第二列设置,包括一条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列与所述第二列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信号单元设置为单导线的信号线,单导线的信号线的占位小,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信号单元,在触控块尺寸缩小的情况下,设置符合触控密度的信号线,保证信号单元及触控单元设计正常排布,提高触控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沿C1C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区域的第一种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的B区域的第二种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对应图1的A区域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近些年,显示装置的品质影响因素中触控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触控面板的一种重要触控技术是自容式,其中触控块及触控信号线采用不同层的金属来实现,且触控块与触控信号线采用双根走线方式,而对于触控笔等精细化应用场景时,相应触控块尺寸会降低,对应列方向上触控信号线总数量增加,触控信号线无法正常排布,导致触控块及触控信号线设计无法实现。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0,包括:
触控层,包括多个分离设置的触控块200,一所述触控块20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延伸以及电连接的触控单元300;
信号线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一侧,所述信号线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的信号单元400,一所述信号单元400与一所述触控块200电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信号单元4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的一条导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信号单元设置为单导线的信号线,单导线的信号线的占位小,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信号单元,在触控块尺寸缩小的情况下,设置符合触控密度的信号线,保证信号单元及触控单元设计正常排布,提高触控质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触控面板100包括:触控层,包括多个分离设置的触控块200,一所述触控块20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延伸以及电连接的触控单元300;信号线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一侧,所述信号线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的信号单元400,一所述信号单元400与一所述触控块200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信号单元4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的一条导线。
在图1至图10中,虚线折线表示信号单元,断点曲线表示重合部,实线曲线310表示与第二类信号线420重合的触控单元300,其中的折线、虚线、断点仅为方便区分线的类型,不表示具体导线的形状或延续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将所有所述触控单元300均变为单一导线,则对于整体触控面板100的电阻呈增大状态,对于触控面板100的响应速度是不利的。
请参阅图1,至少部分所述信号单元4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的并联的两条导线,包括一条所述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400为第一类信号线410,包括两条所述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400为第二类信号线420。
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两条线是并联的,可以为多点并联,从而降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电阻,提高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电流导通效率,提高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响应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触控面板100的面积增大,所述信号单元400的长度增长,所述信号单元400的电阻提高,从而所述信号单元400的压降也会提高,不同长度的信号单元400的压降也不同,从而会造成不同信号单元400对应的工作质量不同,导致不同区域的触控质量不同,影响触控体验。
请参阅图1,所述触控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端部的绑定端500;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线410对应的所述触控块200与对应所述绑定端5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对应的所述触控块200与对应所述绑定端500之间的距离。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信号单元400进行不同区域的设定,将单导线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410所需要连接的触控块200设定为靠近对应所述绑定端500,将双导线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所需要连接的触控块200设定为远离对应所述绑定端500,单位长度的第一类信号线410的电阻大于单位长度的第二类信号线420的电阻。
触控块200与绑定端500的距离为对应信号单元400的有效长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有效长度,将第一类信号线410的有效长度设置稍短,将第二类信号线420的有效长度设置稍长,从而平衡不同长度的信号单元400的压降,平衡信号单元400的工作质量,减小不同区域的触控质量差异,提高触控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一侧的外围区,所述触控面板100与显示面板20结合,所述触控面板100的显示区对应所述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
请参阅图2,所述触控块200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绑定端500位于外围区内,所述绑定端500可以分为左右两个子绑定端501,所述信号单元400与所述子绑定端501连接,减少所述信号单元400与绑定端500的连接难度,提高所述触控面板100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只在所述触控面板100的一端设置绑定端500,随着现在大尺寸触控面板100的研制,尺寸长度对于压降的影响仍会很大。
请参阅图8,所述绑定端500包括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100第一端的第一绑定单元510及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100第二端的第二绑定单元520,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相对两端;所述触控面板100包括第一区101及第二区102,所述第一区101为所述触控面板100的中心至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区102为所述触控面板100的中心至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区101内的所述触控块200所对应的所述信号单元400与第一绑定单元510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区102内的所述触控块200所对应的所述信号单元400与第二绑定单元520电连接。
通过设置在相对两端的第一绑定单元510与第二绑定单元520,可以进一步降低对应连接的所述信号单元400的压降,从而平衡不同长度的信号单元400的压降,平衡信号单元400的工作质量,减小不同区域的触控质量差异,提高触控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8,所述第一区101及所述第二区102内的不同该类型的所述信号单元400仍需将单导线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410所需要连接的触控块200设定为靠近对应所述绑定端500,将双导线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所需要连接的触控块200设定为远离对应所述绑定端500,即在所述第一区101内的所述第一信号线所需要连接的触控块200设定为靠近对应所述第一绑定单元510,在所述第一区101内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所需要连接的触控块200设定为远离对应所述第一绑定单元510;在所述第二区102内的所述第一信号线所需要连接的触控块200设定为靠近对应所述第二绑定单元520,在所述第二区102内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所需要连接的触控块200设定为远离对应所述第二绑定单元52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述触控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信号线层与所述触控层之间的绝缘层600,所述绝缘层600包括多个过孔610,所述过孔610使所述信号单元400裸露,一个所述信号单元400通过一个所述过孔610与一个触控块200连接。其中,在图1中,信号单元400与所述触控单元300之间的间距只是为方便画图,二者之间可以在所述过孔对应处有一点重合,如图3所示。
通过过孔610,所述信号单元400与对应触控块200电连接,所述过孔610与对应所述绑定端500的距离,即为对应所述信号单元400的有效长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有效长度,将第一类信号线410的有效长度设置稍短,将第二类信号线420的有效长度设置稍长,从而平衡不同长度的信号单元400的压降,平衡信号单元400的工作质量,减小不同区域的触控质量差异,提高触控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600可以为有机绝缘材料,也可以为无机绝缘材料,有机绝缘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等柔性材料,无机绝缘材料可以为硅氧化合物或/和氮硅化合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超薄或透明化设置,在此只作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相邻两个所述信号单元40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300。避免两个所述信号单元400直接排布,通过相邻两个信号单元400之间设置的所述触控单元300,使所述触控单元300排布更均匀,提高所述触控块200内的触控均匀性,提高所述触控面板100的触控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控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上,若所述触控单元300与所述信号单元400重合,触控单元300和信号单元400之间重叠面积越大,相应寄生电容越大,对应触控驱动的负担越大,驱动电压或频率需要越高,驱动功耗以及成本会增加。
请参阅图1,所述触控单元300在所述信号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信号单元400外。将所述触控单元300与所述信号单元400设置为不重叠设置,可以有效减少二者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减少触控驱动搞的负担,减小驱动电压,降低驱动频率,从而降低驱动功耗,减少成本,提高触控面板100的信赖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将所述触控单元300与所述信号单元400完全设置为不重叠,会对所述触控单元300的数量有限定,降低了所述触控单元300的排布密度。
请参阅图4,在所述触控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上,至少一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中的任一条导线与所述触控单元300重合。其中用实线曲线310表示与第二类信号线420重合的触控单元300。
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是双根的导线并联,相较于单根导线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410,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抗寄生电容的能力较强,将所述触控单元300设置为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一条导线重合,既可以提高所述触控单元300的排布密度,提高触控能力,又可以尽可能降低寄生电容,降低驱动频率,从而降低驱动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触控块200还包括至少一连接单元700,所述连接单元700与所述触控单元300同层设置,所述连接单元700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单元300,所述连接单元700沿第二方向X延伸,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
所述连接单元700将一个所述触控块200内的所述触控单元300连接起来,实现所述触控块200的独立触控识别,实现了所述触控面板100的多点识别触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连接单元700与所述触控单元300同层并与所述触控单元300电连接,所以在所述触控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上,所述连接单元700也会与所述信号单元400有重合,二者之间也会有寄生电容,重叠面积越大,相应寄生电容越大,对应触控驱动的负担越大,驱动电压或频率需要越高,驱动功耗以及成本会增加。
请参阅图6、图7,在所述触控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上,所述连接单元700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之间包括重合部710,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两条导线围成多个矩形,所述重合部710为对应所述矩形的连续的两条边,所述重合部710关于对应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延伸方向轴对称。
所述矩形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的两个顶点即为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两个导线的并联连接点,多个矩形具有多个并联连接点,可以实现多点并联,从而降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电阻,提高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电流导通效率,提高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响应速度。
所述重合部710只为矩形的两条边,且这两条边沿矩形在第一方向Y上的两个顶点的连接线对称,即所述连接单元700只沿矩形的一半的边通过延伸,从而减小连接单元700与所述信号单元400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减少触控驱动搞的负担,减小驱动电压,降低驱动频率,从而降低驱动功耗,减少成本,提高触控面板100的信赖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信号单元设置为单导线的信号线,单导线的信号线的占位小,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信号单元,在触控块尺寸缩小的情况下,设置符合触控密度的信号线,保证信号单元及触控单元设计正常排布,提高触控质量。
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触控面板100及显示面板20,所述触控面板100与所述显示面板20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信号单元设置为单导线的信号线,单导线的信号线的占位小,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信号单元,在触控块尺寸缩小的情况下,设置符合触控密度的信号线,保证信号单元及触控单元设计正常排布,提高触控质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触控面板100的实施例及图1至图8,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多个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及蓝色子像素B,所述显示面板20的子像素分布为第一列与第二列间隔设置,所述红色子像素R与所述蓝色子像素B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绿色子像素G对应所述第二列,所述蓝色子像素B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R的发光面积,所述红色子像素R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绿色子像素G的发光面积;其中,在所述显示装置10的俯视图方向上,包括两条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400对应所述第二列设置,包括一条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400设置于所述第一列与所述第二列之间。
通过对子像素不同面积的设置,利用绿色光容易被人眼识别,可以将绿色子像素G的发光面积设置稍小,蓝色子像素B及红色子像素R的发光面积设置出于成本及寿命考虑,将双根线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对应绿色子像素G设置,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矩形框内可以对应设置绿色子像素G,从而减少所述第二类信号线420的宽度,可以增加所述信号单元400的排布密度,提高触控面板100的信赖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阵列基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可以包括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材料,也可以包括Micro LED或Mini LED,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信号单元设置为单导线的信号线,单导线的信号线的占位小,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信号单元,在触控块尺寸缩小的情况下,设置符合触控密度的信号线,保证信号单元及触控单元设计正常排布,提高触控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层及位于该触控层一侧的信号线层,该触控层包括多个分离设置的触控块,一该触控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电连接的触控单元,该信号线层包括多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单元,一该信号单元与一该触控块电连接,至少部分该信号单元包括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一条导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至少部分信号单元设置为单导线的信号线,单导线的信号线的占位小,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信号单元,在触控块尺寸缩小的情况下,设置符合触控密度的信号线,保证触控信号线及触控信号线设计正常排布,提高触控质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层,包括多个分离设置的触控块,一所述触控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电连接的触控单元;
信号线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一侧,所述信号线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单元,一所述信号单元与一所述触控块电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信号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条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信号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并联的两条导线,包括一条所述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为第一类信号线,包括两条所述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为第二类信号线;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位于端部的绑定端;
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对应的所述触控块与对应所述绑定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对应的所述触控块与对应所述绑定端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信号线层与所述触控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过孔,所述过孔使所述信号单元裸露,一个所述信号单元通过一个所述过孔与一个触控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信号单元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在所述信号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信号单元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至少一所述第二类信号线中的任一条导线与所述触控单元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块还包括至少一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触控单元同层设置,所述连接单元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单元,所述连接单元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之间包括重合部,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的两条导线围成多个矩形,所述重合部为对应所述矩形的连续的两条边,所述重合部关于对应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轴对称。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所述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分布为第一列与第二列间隔设置,所述红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绿色子像素对应所述第二列,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
其中,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方向上,包括两条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对应所述第二列设置,包括一条导线的所述信号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列与所述第二列之间。
CN202111235946.2A 2021-10-22 2021-10-22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020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946.2A CN114020180B (zh) 2021-10-22 2021-10-22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946.2A CN114020180B (zh) 2021-10-22 2021-10-22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0180A true CN114020180A (zh) 2022-02-08
CN114020180B CN114020180B (zh) 2023-09-26

Family

ID=8005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5946.2A Active CN114020180B (zh) 2021-10-22 2021-10-22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018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49492U (zh) * 2017-04-21 2017-11-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725770A (zh) * 2018-12-27 2019-05-0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51087A (zh) * 2020-06-11 2020-09-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65998A (zh) * 2020-07-09 2020-09-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2162659A (zh) * 2020-10-26 2021-0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198990A (zh) * 2020-11-12 2021-0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882598A (zh) * 2021-01-26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及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13296632A (zh) * 2021-05-20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6640A (zh) * 2021-05-20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49492U (zh) * 2017-04-21 2017-11-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725770A (zh) * 2018-12-27 2019-05-0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51087A (zh) * 2020-06-11 2020-09-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65998A (zh) * 2020-07-09 2020-09-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2162659A (zh) * 2020-10-26 2021-0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198990A (zh) * 2020-11-12 2021-0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882598A (zh) * 2021-01-26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及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13296632A (zh) * 2021-05-20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6640A (zh) * 2021-05-20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0180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2572B1 (ko) 플렉서블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CN10461710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08156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6587177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display de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IC chips mounted thereon and wiring board
CN114220834B (zh) 显示面板
US11455944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at least one power supply structure including common electrode configured to have predetermined area,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185984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4255666A (zh) 一种驱动背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78196A (zh) 显示面板
CN11213373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20180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53330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548276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5404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17702B (zh) 触控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026543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15861B (zh) 显示面板
CN112035006A (zh) 显示面板
CN216054777U (zh) 一种led发光器件、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7506872U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76783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US2024002815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6314212A (zh) 显示面板
CN11682890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56096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