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5861B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5861B
CN114415861B CN202210137719.4A CN202210137719A CN114415861B CN 114415861 B CN114415861 B CN 114415861B CN 202210137719 A CN202210137719 A CN 202210137719A CN 114415861 B CN114415861 B CN 114415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ine segment
lead
display panel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77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15861A (zh
Inventor
马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77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5861B/zh
Priority to US17/760,76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4553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7559 priority patent/WO20231552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5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5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15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5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电极、与触控电极重叠的触控引线,每个触控电极与对应的触控引线电连接,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列,至少部分触控引线包括沿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在至少部分触控引线中,同一触控引线的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本发明通过将同一触控引线的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以增大触控引线的扇出空间和走线空间,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些年,显示面板的品质影响因素中触控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显示面板的一种重要触控技术是自容式,对于自容式触控中,与触控电极连接的同层触控引线的扇出方式,会影响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大小,如将最底部一行的触控电极减小以留给触控引线扇出,走在显示区的触控引线数量会受到限制,一部分触控引线的水平绕线仍然需要从下边框穿过,不利于窄边框。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可以缓解目前显示面板的触控引线扇出方式不利于窄边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触控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电极;
引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和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引线层包括多条与所述触控电极重叠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触控引线,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触控电极列,至少部分触控引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线段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中,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条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虚拟中轴线;位于所述虚拟中轴线两侧的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二线段均朝向所述虚拟中轴线延伸设置。
优选的,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中,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与至少两个相邻所述触控电极列中的最靠近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优选的,多个所述触控引线包括:与所述触控电极列对应的触控引线组,所述触控引线组中所述触控引线均与同一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列中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组中,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均包括相应的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且所有具有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触控引线均设置在不具有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触控引线远离所述虚拟中轴线的一侧。
优选的,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组中每一条所述触控引线均包括相应的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
优选的,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所有的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优选的,包括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触控引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线段远离所述第一线段一端连接的第三线段,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第一线段平行,所述第三线段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
优选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在相邻两个包括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触控引线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线段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距离,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线段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线段远离所述第二线段一端连接的换线段,所述换线段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引线层远离所述触控层一侧的驱动线路层、及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与所述引线层之间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过孔;其中,所述换线段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驱动线路层电连接。
优选的,部分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二线段由所述显示区直接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触控引线与触控电极异层设置,在至少部分触控引线中,同一触控引线的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以增大触控引线的扇出空间和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可以在显示区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C区域和G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C区域和G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区域和G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区域和G区域的放大图;
图9是图1沿E1E2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沿F1F2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近些年,移动终端的品质影响因素中触控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显示面板的一种重要触控技术是自容式,对于自容式触控中,与触控电极连接的同层触控引线的扇出方式,会影响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大小,如将最底部一行的触控电极减小以留给触控引线扇出,走在显示区的触控引线数量会受到限制,一部分触控引线的水平绕线仍然需要从下边框穿过,不利于窄边框。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和位于所述显示区A一侧的非显示区B;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
衬底410;
触控层,设置在所述衬底41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A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电极200;
引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410和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引线层包括多条与所述触控电极200重叠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触控引线300,每个所述触控电极200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300电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200包括:多个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触控电极列201,至少部分触控引线300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线段310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线段32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中,同一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一线段310与对应触控电极列201中的多个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320至少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最靠近非显示区B的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
本发明通过将触控引线与触控电极异层设置,在至少部分触控引线中,同一触控引线的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以增大触控引线的扇出空间和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可以在显示区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和位于所述显示区A一侧的非显示区B。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触控层和位于所述触控层的一侧的引线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9,所述触控层设置在所述衬底41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A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电极200;所述引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410和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引线层包括多条与所述触控电极200重叠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触控引线300,每个所述触控电极200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300电连接;多个所述触控电极200包括:多个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触控电极列201,至少部分触控引线300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线段310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线段32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中,同一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一线段310与对应触控电极列201中的多个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320至少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最靠近非显示区B的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
请参阅图1、图2,所述触控电极200可以阵列式排布,第一方向与Y轴平行,形成多行多列式的触控电极200,行指X轴方向,列指Y轴方向,所述触控引线300与所述触控电极200为异层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列20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触控电极列201在X轴方向横向排布,将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设置有靠近所述非显示区B设置以及向所述非显示区B汇聚的所述第二线段320,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中,同一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一线段310与对应触控电极列201中的多个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320至少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最靠近非显示区B的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一条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虚拟中轴线101;位于所述虚拟中轴线101两侧的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二线段320均朝向所述虚拟中轴线101延伸设置。
所述虚拟中轴线101穿过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几何中心,所述虚拟中轴线101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底边,所述虚拟中轴线101与所述Y轴方向平行,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向底边中部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中,同一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一线段310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320与至少两个相邻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的最靠近所述非显示区B的所述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
所述第二线段320横跨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以最左侧一列触控电极200为第1触控电极列,向右依次为第2触控电极列,第3触控电极列,...第n触控电极列,以第1触控电极列为例,第1触控电极列对应多条触控引线300,其中部分触控引线300包括第二线段320,部分触控引线300的第二线段320向X轴的正方向延伸,至少延伸至第2触控电极列,该触控引线300就为第1触控电极列对应的其他触控引线300提供了更大扇出空间和更大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多个所述触控引线300包括:与所述触控电极列201对应的触控引线组301,所述触控引线组301中所述触控引线300均与同一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的所述触控电极200电连接;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组301中,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均包括相应的所述第一线段310和所述第二线段320,且所有具有所述第二线段320的所述触控引线300均设置在不具有所述第二线段320的所述触控引线300远离所述虚拟中轴线101的一侧。
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由对应所述触控电极200以直线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B。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所述触控引线300,可以不用汇聚,尤其是位于虚拟中轴线101两侧的所述触控引线300,可以直接进行汇集扇出,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组301中每一条所述触控引线300均包括相应的所述第一线段310和所述第二线段320。
所述触控引线300均有向虚拟中轴线101汇聚的趋势,尽可能提供更大扇出空间和更大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同一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一线段310与对应触控电极列201中所有的所述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320至少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最靠近非显示区B的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
触控引线300从最下一行所述触控电极200处扇出,减小触控引线300对显示中心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组301中,第一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二线段320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最靠近非显示区B的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第二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二线段320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201中非最靠近非显示区B的触控电极200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远离所述虚拟中轴线101的一侧。
尽可能让出最靠近所述非显示区B的触控电极200所对应的空间,可以有更多远离虚拟中轴线101的走线可以汇聚向虚拟中轴线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现有显示面板100对于四角有做弧角D处理的操作,这使得显示区A在四角也有对应弧度处理,使得靠近左右边缘的两列触控电极200所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排列空间尤为缩小。
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至少一列所述触控电极200对应的任一条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二线段320横跨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200。
将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任一条所述触控引线300均进行向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所述触控电极200进行跨列延伸,可以对于显示区A的弧角D处的空间进行最大限度的避让,有利于弧角D的设计,提供了更大扇出空间和更大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包括所述第二线段320的所述触控引线3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线段320远离所述第一线段310一端连接的第三线段330,所述第三线段330与所述第一线段310平行,所述第三线段330由所述显示区A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B。
包括所述第二线段320的所述触控引线300可以还包括所述第三线段330,所述第三线段330用于进行扇出至所述非显示区B进行换线至驱动线路层400进行后续的弯折绑定,可以进一步缩窄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下边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引线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700,所述第二绝缘层700包括多个第二过孔620,所述第二过孔620使所述触控引线300裸露,所述触控引线300通过所述第二过孔620与所述触控电极20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在包括所述第一线段310和所述第二线段320的所述触控引线300中,所述第一线段310通过所述第二过孔620与所述触控电极20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触控电极200包括多条触控线210,所述触控线210通过所述第二过孔620与所述触控引线30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200还包括与所述触控线210同层设置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触控线210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触控线210的延伸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所述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线210与所述触控引线300重叠。
既可以确保所述触控线210的触控性能,同时重叠可以提升显示效果,减少可视条纹,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线段310与所述触控线210重叠,或/和所述第三线段330与所述触控线210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线段320与所述连接线重叠。可以提升显示效果,减少可视条纹,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线210可以是单根设置,也可以是双根并联设置,所述触控引线300可以是单根设置,也可以是双根并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对靠近所述非显示区B的所述触控电极200,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620位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200远离所述非显示区B一侧。
在所述第二线段320在进行跨列所述触控电极200时,向显示面板100中心汇聚时有与所述非显示区B较远的距离,可以对于显示区A的弧角D处的空间进行最大限度的避让,有利于弧角D的设计,提供了更大扇出空间和更大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在相邻两个包括所述第二线段320的所述触控引线300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线段32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310之间的距离,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线段33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310之间的距离。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310之间的距离需要考虑对所述显示区A内的显示效果的影响,而对于靠近所述非显示区B的所述第二线段320和所述第三线段330,则可以排布设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线段310较密,从而节省空间,以汇聚更密集的所述触控引线300,以减小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弧角D的空间压力,提供了更大扇出空间和更大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由对应所述触控电极200以直线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B。
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所述触控引线300,可以不用汇聚,尤其是位于虚拟中轴线101两侧的所述触控引线300,所述虚拟中轴线101穿过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几何中心,所述虚拟中轴线101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底边,所述虚拟中轴线101与所述Y轴方向平行,可以直接进行汇集扇出,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线段330远离所述第二线段320一端连接的换线段340,所述换线段340位于所述非显示区B内;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引线层远离所述触控层一侧的驱动线路层400、及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400与所述引线层之间的第一绝缘层500,所述第一绝缘层500包括多个第一过孔610;其中,所述换线段340通过第一过孔610与所述驱动线路层400电连接。
所述触控引线300通过换线至所述驱动线路层400,与所述驱动线路层400一同进行扇出绑定至驱动控制单元,可以节省驱动控制单元的数量和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10,所述驱动线路层400包括衬底410、位于所述衬底410上的有源层420、位于所述有源层420上的层间绝缘层430、位于所述层间绝缘层430上的栅极层440、位于所述栅极层440上的栅极绝缘层450、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450上的源漏极层460及位于所述源漏极层460上的第三绝缘层47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400与所述引线层之间的发光功能层和封装层492,所述封装层492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与所述引线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470上的阳极层、像素定义层491、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驱动线路层400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B且与所述源漏极层460同层的多条换线引线480,所述第一绝缘层500包括所述第三绝缘层470和所述封装层492,所述第一过孔610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层470和所述像素定义层491,使所述换线引线480裸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换线段340通过所述第一过孔610与所述换线引线48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对于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至少一列所述触控电极200对应的多条所述触控引线300,所述触控电极200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一侧的边缘与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所述触控引线3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触控电极20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一侧的边缘与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所述触控引线300之间的距离。
将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的至少一列所述触控电极200对应的多条所述触控引线300向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中心设置,尤其是最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左边框或所述显示面板100右边框的所述触控引线300,可以减小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弧角D的空间压力,提供了更大扇出空间和更大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620的位置可以根据所述触控引线300的走向等适应调整,请参阅图7、图8,在俯视图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沿所述虚拟中轴线101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包括横跨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200的所述第二线段320的所述触控引线300位于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一侧。
越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中心一侧,所述触控引线300越方便进行跨列,同时降低与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中心一侧的所述触控引线300产生短接的风险,提供更大扇出空间和更大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部分所述触控引线300的所述第二线段320由所述显示区A直接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B。
包括所述第二线段320的所述触控引线300,可以直接进行汇聚扇出至所述非显示区B,不用通过所述第三线段330进行扇出,可以减小所述触控引线300的电阻,提高触控性能,减少的所述第三线段330,可以提供更大扇出空间和更大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300可以在显示区A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连接所述非显示区B远离所述显示区A一侧的弯折区和端子区,所述换线引线480通过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端子区内的端子进行绑定,同时所述端子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背板,所述端子与驱动控制单元电连接。弯折及绑定不是本文的重点,故弯折区和绑定区没有画出。
本发明通过将触控引线与触控电极异层设置,在至少部分触控引线中,同一触控引线的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以增大触控引线的扇出空间和走线空间,使触控引线可以在显示区内进行汇聚,方便扇出,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改善了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及终端主体20,所述终端主体2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组合为一体。
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及附图,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主体20可以包括中框、框胶等,所述移动终端10可以为手机、平板等移动显示终端,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电极、与触控电极重叠的触控引线,每个触控电极与对应的触控引线电连接,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列,至少部分触控引线包括沿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在至少部分触控引线中,同一触控引线的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本发明通过将同一触控引线的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以增大触控引线的扇出空间和走线空间,缩小了下边框的宽度。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触控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触控电极;
引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和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引线层包括多条与所述触控电极重叠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触控引线,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触控电极列,至少部分触控引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线段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中,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其中,包括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触控引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线段远离所述第一线段一端连接的第三线段,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第一线段平行,所述第三线段由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线段远离所述第二线段一端连接的换线段,所述换线段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引线层远离所述触控层一侧的驱动线路层、及位于所述驱动线路层与所述引线层之间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过孔;
其中,所述换线段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驱动线路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条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虚拟中轴线;
位于所述虚拟中轴线两侧的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二线段均朝向所述虚拟中轴线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中,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与至少两个相邻所述触控电极列中的最靠近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引线包括:与所述触控电极列对应的触控引线组,所述触控引线组中所述触控引线均与同一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列中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组中,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引线均包括相应的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且所有具有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触控引线均设置在不具有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触控引线远离所述虚拟中轴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组中每一条所述触控引线均包括相应的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与对应触控电极列中所有的所述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线段至少与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列中最靠近非显示区的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在相邻两个包括所述第二线段的所述触控引线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线段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距离,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线段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二线段由所述显示区直接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
CN202210137719.4A 2022-02-15 2022-02-15 显示面板 Active CN114415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7719.4A CN114415861B (zh) 2022-02-15 2022-02-15 显示面板
US17/760,769 US20240045538A1 (en) 2022-02-15 2022-02-24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PCT/CN2022/077559 WO2023155225A1 (zh) 2022-02-15 2022-02-24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7719.4A CN114415861B (zh) 2022-02-15 2022-02-15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5861A CN114415861A (zh) 2022-04-29
CN114415861B true CN114415861B (zh) 2023-11-28

Family

ID=81261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7719.4A Active CN114415861B (zh) 2022-02-15 2022-02-15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5538A1 (zh)
CN (1) CN114415861B (zh)
WO (1) WO2023155225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2127A (zh) * 2020-12-30 2021-04-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96632A (zh) * 2021-05-20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2903A (zh) * 2017-05-12 2017-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656646A (zh) * 2017-09-27 2018-02-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及触摸显示面板
CN110515496B (zh) * 2019-08-30 2023-05-2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工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3296624B (zh) * 2020-02-21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1665987B (zh) * 2020-06-08 2023-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2127A (zh) * 2020-12-30 2021-04-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96632A (zh) * 2021-05-20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45538A1 (en) 2024-02-08
CN114415861A (zh) 2022-04-29
WO2023155225A1 (zh)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62952B1 (ko) 터치 컨트롤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터치 컨트롤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CN10844788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6587177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display de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IC chips mounted thereon and wiring board
US2020008156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062442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952924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1168155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427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001893B2 (en)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126834A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415861B (zh) 显示面板
CN209859512U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3741728B (zh) 触控面板和移动终端
US20240028158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2783366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026543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5404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8015A (zh)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57392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169646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457891Y1 (ko) 매트릭스 터치 패널
CN114020180B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13419B1 (ko) 터치 패널
CN211207023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17702B (zh) 触控面板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