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6834A -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6834A
CN113126834A CN202110432390.XA CN202110432390A CN113126834A CN 113126834 A CN113126834 A CN 113126834A CN 202110432390 A CN202110432390 A CN 202110432390A CN 113126834 A CN113126834 A CN 113126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sub
substrate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23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6834B (zh
Inventor
袁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23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6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6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6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基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与第二触摸电极绝缘的多个第二触摸电极,第一触摸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摸子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桥电极和多个辅助电极,同一第一触摸电极中相邻的第一触摸子电极通过桥电极进行电连接,辅助电极与第一触摸电极电连接且与第二触摸电极形成第一辅助电容,和/或辅助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电连接且与第一触摸电极形成第二辅助电容。本实施例增加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总电容,从而降低寄生电容对触控灵敏度的影响,以提升触控灵敏度。

Description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传感技术是现有的显示面板中较为常用的实现触控功能的方式,但在大尺寸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封装薄膜的厚度较低,使得触摸电极与封装薄膜下方的阴极层之间形成较大的寄生电容。基于此,当手指触摸显示面板后,寄生电容的影响使得触摸电极的感应量减小,从而使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值降低,容易造成触控不灵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有利于提升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值,从而提升触控的灵敏度。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绝缘,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摸子电极,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摸子电极和连接在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之间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桥电极和多个辅助电极,同一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中的相邻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通过所述桥电极电连接;
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电连接且所述辅助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有交集,以使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形成第一辅助电容;
和/或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电连接且所述辅助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有交集,以使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第二辅助电容。
可选地,所述辅助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辅助电极和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电连接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形成第三辅助电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包括多条第一电极金属线,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包括多条第二电极金属线,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和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的宽度均为第一宽度;所述辅助电极包括多条沿辅助金属线,所述辅助金属线的宽度为第二宽度;若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辅助金属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或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在衬底上的交叠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宽度;若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辅助金属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或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在衬底上的交叠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增容部,和/或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二增容部,所述第一增容部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的正对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的截面积,所述第二增容部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的正对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的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线和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线,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子金属线和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第四子金属线;同一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一子金属线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三子金属线无交点,同一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二子金属线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四子金属线无交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线和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线,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子金属线和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第四子金属线;同一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一子金属线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三子金属线有交点,同一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二子金属线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四子金属线有交点。
可选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与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之间的距离为2μm~10μm。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200nm~500nm。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上述的触控基板,
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阳极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包括多个阳极;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每个有机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开口内;
阴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且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单元;
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利用第二电极层,即桥接层,制作辅助电极,并使与第一触摸电极电连接的辅助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形成第一辅助电容,和/或使与第二触摸电极电连接的辅助电极与第一触摸电极之间形成第二辅助电容,从而增加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互容值,即增加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之间的互容值,从而降低其他非触控电极层与触摸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对触控灵敏度的影响,以提升触控灵敏度。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触摸基板中沿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触摸基板中沿B-B线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触摸基板中沿B-B线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触摸基板中沿B-B线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一种电极金属线和辅助金属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另一种电极金属线和辅助金属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又一种电极金属线和辅助金属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再一种电极金属线和辅助金属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增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增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衬底;11-第一电极层;111-第一触摸电极;1111-第一触摸子电极;112-第二触摸电极;1121-第二触摸子电极;12-第二电极层;121-桥电极;122-辅助电极;13-绝缘层;14-驱动电路;15-阳极层;151-阳极;16-像素定义层;17-有机发光单元;18-阴极层;19-封装层;
L11-第一电极金属线;L111-第一子金属线;L112-第二子金属线;L12-第二电极金属线;L121-第三子金属线;L122-第四子金属线;
E1-第一增容部;E2-第二增容部;
L21-辅助金属线;L211-第一辅助金属线;L212-第二辅助金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电容式触摸传感技术是现有的显示面板中较为常用的实现触控功能的方式,但在大尺寸OLED显示面板中,封装薄膜的厚度较低,使得触摸电极与封装薄膜下方的阴极层之间形成较大的寄生电容。基于此,当手指触摸显示面板后,寄生电容的影响使得触摸电极的感应量减小,从而使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值降低,容易造成触控不灵敏的问题。并且尺寸越大的显示面板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越大,从而对触控灵敏度的影响也就越大。
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如图1至图5所示,该触控基板包括衬底10、位于衬底10一侧的第一电极层11、第二电极层1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之间的绝缘层13。
第一电极层11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111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112,第一触摸电极111与第二触摸电极112绝缘,第一触摸电极11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第二触摸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和连接在相邻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之间的连接部1122。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中示出的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和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的形状均为菱形,但在应用中,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和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的形状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电极层12包括多个桥电极121和多个辅助电极122,同一第一触摸电极111中相邻的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通过桥电极121进行电连接,辅助电极122与第一触摸电极111电连接且辅助电极12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触摸电极1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有交集,以使辅助电极122与第二触摸电极112形成第一辅助电容C1;和/或辅助电极122与第二触摸电极112电连接且辅助电极12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触摸电极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有交集,以使辅助电极122与第一触摸电极111形成第二辅助电容C2。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触控基板为互容式触控基板,其中,第一触摸电极111和第二触摸电极112分别为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
具体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利用第二电极层12,即桥接层,制作辅助电极122,并使与第一触摸电极111电连接的辅助电极122与第二触摸电极112之间形成第一辅助电容C1,和/或使与第二触摸电极112电连接的辅助电极122与第一触摸电极111之间形成第二辅助电容C2,从而增加第一触摸电极111与第二触摸电极112之间的互容值,即增加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之间的互容值,从而降低其他非触控电极层与触摸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对触控灵敏度的影响,以提升触控灵敏度。
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电容的计算公式C=εS/4πkd,其中,ε为介电常数,S为构成电容的两个极板的正对面积,k为静电力常量,d为构成电容的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构成电容的两个基板即为第一触摸电极111与辅助电极122或者第二触摸电极112与辅助电极122。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之间的绝缘层13的绝缘要求,绝缘层13的材料以及厚度是需要满足相关的工艺参数的,也就是ε和d的调整范围较小,因此,辅助电容的大小主要是通过调整辅助电极122和触摸电极之间的正对面积来控制。
即通过使辅助电极12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触摸电极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存在交集,即辅助电极122与触摸电极重合的区域即形成辅助电容,使得第一触摸电极111和第二触摸电极112,也就是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容由原本的C0增加至C0+C1、或C0+C2、或C0+C1+C2,因此,触摸电极与非触控电极层之间仍存在寄生电容,但由于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容增加,也使得寄生电容的影响降低,提升了触控的灵敏度。
可选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辅助电极122包括与第一触摸电极111电连接的第一辅助电极122和与第二触摸电极112电连接的第二辅助电极122,第一辅助电极122与相邻的第二辅助电极122形成第三辅助电容C3。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辅助电极122包括与第一触摸电极111电连接的第一辅助电极122和与第二触摸电极112电连接的第二辅助电极122,利用相邻的辅助电极122来形成第三辅助电容,从而进一步增加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容,以进一步提升触控的灵敏度。
可选地,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包括多条第一电极金属线L11,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包括多条第二电极金属线L12,第一电极金属线L11和第二电极金属线L12的宽度均为第一宽度;辅助电极122包括多条沿辅助金属线L21,辅助金属线L21的宽度为第二宽度;若第一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宽度,辅助金属线L2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金属线L11或第二电极金属线L12在衬底10上的交叠部分的宽度等于第一宽度;若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辅助金属线L2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金属线L11或第二电极金属线L12在衬底10上的交叠部分的宽度等于第二宽度。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第一电极金属线L11包括沿第三方向M延伸的第一子金属线L111和沿第四方向N延伸的第二子金属线L112,第二电极金属线L12包括沿第三方向M延伸的第三子金属线L121和沿第四方向N延伸的第四子金属线L122;相应的,辅助电极线L21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M的第一辅助电极线L211和沿第四方向N延伸的第二辅助电极线L212。其中,与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电连接的第一辅助金属线L111与相应的第三子金属线L121存在交叠,与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电连接的第二辅助金属线L112与相应的第四子金属线L122存在交叠;与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电连接的第一辅助金属线L111与相应的第一子金属线L111存在交叠,与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电连接的第二辅助金属线L112与相应的第二子金属线L112存在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条金属电极线并非一定要设计相应的辅助电极线来增加辅助电容,根据具体需求设计辅助电极线的数量即可。
具体地,第三方向M和第四方向N相交,优选地,第三方向M和第四方向N互相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辅助金属线L21与第一电极金属线L11或第二电极金属线L12尽可能地交叠,以辅助金属线L21与第一电极金属线L11或第二电极金属线L12的正对面积达到最大,从而尽可能地提升辅助电容的值以达到提升触控灵敏度的目的。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第一电极金属线L1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增容部E1,和/或第二电极金属线L12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二增容部E2,第一增容部E1与第二触摸电极12的正对面积大于第一电极金属线L11的截面积,第二增容部E2与第一触摸电极11的正对面积大于第二电极金属线L12的截面积。
具体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触控基板中的第一电极金属线L11设置第一增容部E1的同时第二电极金属线L12也设置第二增容部E1,且第一增容部E1和第二增容部E2的形状相同。其中,第一增容部E1和第二增容部E2的形状可以为条形(图11所示)、“<”形(图12所示)或者三角形(图13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触控基板中的第一电极金属线L11设置第一增容部E1的同时第二电极金属线L12也设置第二增容部E1,但正相对的第一增容部E1和第二增容部E2在与第一增容部E1连接第一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不同。如此,能够降低电极增容部的可视化风险,提升显示效果。
具体地,如图14所示,触控基板中也可以仅第一电极金属线L11设置第一增容部E1,或者仅第二电极金属线L12设置第二增容部E2。以图14为例,仅第一电极金属线L11设置有第一增容部E1,第一增容部E1为“L”形,“L”形的第一增容部E1的第一边与第一电极金属线L11连接且垂直,而“L”形的第一增容部E1的第二边与第二电极金属线L12平行且存在正对部分,并且通过调节第二边的长度,能够调节该第二增容部E1与相应的第二电极金属线L12的正对面积。
本实施例通过在电极金属线至少一端设置增容部,即对电极金属线的端部进行加宽处理,能够增加第一触摸电极111与第二触摸电极112的正对面积,从而增加两者之间的电容以进一步提升触控的灵敏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同一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中的各第一子金属线L111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中的各第三子金属线L121无交点,同一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中的各第二子金属线L112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中的各第四子金属线L122无交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中子金属线的端点的连连线与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中子金属线的端点的连连线无交点,也就是形成的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和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的形状较为规则。
可选地,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同一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中的各第一子金属线L111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中的各第三子金属线L121有交点,同一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中的各第二子金属线L112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中的各第四子金属线L122有交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相邻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和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中的子金属线是交替排布的,如此,能够增加相邻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和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中的子金属线的正对面积,从而使第一触摸电极111中的一条子金属线和第二触摸电极112中的一条子金属线之间的电容增加了ΔC0,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第一触摸子电极1111和第二触摸子电极1121之间的电容,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的灵敏度。
可选地,如图11或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第一电极金属线L11与第二电极金属线L12之间的距离为2μm~10μm。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第一电极金属线L11与第二电极金属线L12之间的距离为5μm。
具体地,第一触摸电极111和第二触摸电极112之间的介质为光学胶,该层光学胶的厚度为1μm~5μm,例如,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层光学胶的厚度为2μm。
可选地,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中,绝缘层13的厚度为200nm~500nm。优选地,绝缘层13的厚度为300nm。具体地,绝缘层13的材料优选为氮化硅、氧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绝缘层13的介电常数的大于光学胶的介电常数,因此,即使绝缘层13的厚度较小,也能够形成足够电容值的辅助电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
驱动电路14,位于衬底10与第一电极层11之间;
阳极层15,位于驱动电路14与第一电极层11之间,包括多个阳极151;
像素定义层16,位于阳极层15和第一电极层11之间,且设置有多个贯穿像素定义层16的开口,开口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阳极1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
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7,每个有机发光单元17位于一个开口内;
阴极层18,位于像素定义层16和第一电极层11之间且覆盖有机发光单元17;
封装层19,位于阴极层18与第一电极层1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并未示出驱动电路14的详细结构,但驱动电路14包括栅极线和与栅极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数据线,请参考图1,优选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
具体地,由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尺寸越大,寄生电容的值越大,因此,小尺寸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寄生电容的存在对触控灵敏度的影响较小,因此,本申请中的触控基板更适宜应用在大尺寸的触控显示面板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即使阴极层18与触摸电极产生相同的寄生电容,但由于第一触摸电极111和第二触摸电极112之间的电容增大,使得寄生电容的影响降低,从而提升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供电电源和驱动芯片等。供电电源用于为触控显示面板提供电能。驱动芯片包括显示驱动芯片和触控驱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用于为触控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像素提供驱动信号,触控驱动芯片用于向触控显示面板提供触控检测信号。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利用桥接层制作辅助电极,并使与第一触摸电极电连接的辅助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形成第一辅助电容,和/或使与第二触摸电极电连接的辅助电极与第一触摸电极之间形成第二辅助电容,从而增加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互容值,即增加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之间的互容值,从而降低其他非触控电极层与触摸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对触控灵敏度的影响,以提升触控灵敏度。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绝缘,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摸子电极,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摸子电极和连接在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之间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桥电极和多个辅助电极,同一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中的相邻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通过所述桥电极电连接;
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电连接且所述辅助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有交集,以使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形成第一辅助电容;
和/或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电连接且所述辅助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有交集,以使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形成第二辅助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辅助电极和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电连接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形成第三辅助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包括多条第一电极金属线,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包括多条第二电极金属线,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和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的宽度均为第一宽度;
所述辅助电极包括多条沿辅助金属线,所述辅助金属线的宽度为第二宽度;
若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辅助金属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或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在衬底上的交叠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宽度;
若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辅助金属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或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在衬底上的交叠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增容部,和/或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二增容部,所述第一增容部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的正对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的截面积,所述第二增容部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的正对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线和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线,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子金属线和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第四子金属线;
同一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一子金属线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三子金属线无交点,同一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二子金属线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四子金属线无交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线和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线,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子金属线和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第四子金属线;
同一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一子金属线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三子金属线有交点,同一所述第一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二子金属线的同一侧的端点的连接线与相邻所述第二触摸子电极中的各所述第四子金属线有交点。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金属线与所述第二电极金属线之间的距离为2μm~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200nm~500nm。
9.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阳极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包括多个阳极;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每个有机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开口内;
阴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且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单元;
封装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2110432390.XA 2021-04-21 2021-04-21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126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2390.XA CN113126834B (zh) 2021-04-21 2021-04-21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2390.XA CN113126834B (zh) 2021-04-21 2021-04-21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834A true CN113126834A (zh) 2021-07-16
CN113126834B CN113126834B (zh) 2024-07-02

Family

ID=76778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2390.XA Active CN113126834B (zh) 2021-04-21 2021-04-21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683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8638A (zh) * 2021-08-17 2021-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327134A (zh) * 2021-12-22 2022-04-1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4489382A (zh) * 2022-01-27 2022-05-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WO2023029004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41820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78761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具有该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0060A (zh) * 2013-05-03 2013-12-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4423682A (zh) * 2013-08-30 2015-03-1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177112A1 (en) * 2014-04-17 2017-06-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with z-shaped electrode pattern
CN108509093A (zh) * 2018-02-09 2018-09-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029121A1 (zh) * 2018-08-08 2020-02-13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10887A (zh) * 2020-05-21 2020-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0060A (zh) * 2013-05-03 2013-12-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4423682A (zh) * 2013-08-30 2015-03-1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177112A1 (en) * 2014-04-17 2017-06-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with z-shaped electrode pattern
CN108509093A (zh) * 2018-02-09 2018-09-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029121A1 (zh) * 2018-08-08 2020-02-13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10887A (zh) * 2020-05-21 2020-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8638A (zh) * 2021-08-17 2021-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08638B (zh) * 2021-08-17 202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029004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27134A (zh) * 2021-12-22 2022-04-1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141820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89382A (zh) * 2022-01-27 2022-05-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WO2023178761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具有该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834B (zh) 202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26834A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093066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EP3680759B1 (en) Touch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panel
WO2019218866A1 (zh) 触控结构及触控屏
EP3301665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1101053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26436B (zh) 具複數個區塊之電容式觸控面板
US917634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uxiliary electrode and gate wiring connected in parallel
TW200944874A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WO202102708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262012A (zh) 触摸面板和具备该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6783933A (zh) 一种显示面板、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103677406B (zh)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
CN110658959B (zh)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06350278A (ja) 高透過率フリンジフィールドスイッチングモード液晶表示装置
CN11377826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65994B (zh) 显示模组
JP5517718B2 (ja) 電極基板、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304895B1 (ko)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JPH0217899B2 (zh)
US11500500B2 (en) Touch component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38675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20435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03037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207304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dditional electrode layer for improving mutual capacitance vari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