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3731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3731B
CN112133731B CN202011025774.1A CN202011025774A CN112133731B CN 112133731 B CN112133731 B CN 112133731B CN 202011025774 A CN202011025774 A CN 202011025774A CN 112133731 B CN112133731 B CN 112133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routing
metal layer
display panel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57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3731A (zh
Inventor
杨路路
卢慧玲
常苗
张露
胡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57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3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3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3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3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3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底;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发光层,发光层所在区域形成多个发光区;多层金属层,位于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之间,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包括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少部分第一走线部和/或至少部分第二走线部位于发光区内;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通过走线转接部电连接;走线转接部位于第一金属层与基底之间的金属层中;第一金属层在每个至少部分个发光区内均匀分布。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第一电极的平坦性差异,以改善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画质要求越来越高。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中,不同区域存在平坦性差异,导致显示装置存在大视角色偏问题,影响显示效果。因此,为提升显示装置的画质,大视角色偏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大视角色偏,提升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第一电极层,位于基底的一侧,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
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远离基底的一侧,发光层所在区域形成多个发光区;
多层金属层,位于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之间,其中多层金属层中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包括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或至少部分第二走线部位于所述发光区内;
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通过走线转接部电连接,走线转接部位于第一金属层与基底之间的金属层中;第一金属层在至少部分个发光区内均匀分布。
可选的,第一金属层为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多层金属层中与第一电极层距离最近的金属层。
可选的,发光层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发光区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区、第二颜色发光区和第三颜色发光区;
其中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设定颜色发光区中设置有部分第一走线部和部分第二走线部;其中设定颜色发光区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区、第二颜色发光区和第三颜色发光区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多个电容转接部,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连接第一电极,电容转接部连接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中的电容;
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第一金属层关于第一中线对称,第一中线为设定颜色发光区在第二方向上的中线,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优选的,多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中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部分位于发光区,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完全位于发光区以外,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的面积大于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的面积。
可选的,第一走线部和电容转接部在设定颜色发光区中关于第一中线对称,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第二走线部在设定颜色发光区中关于第一中线对称;
优选的,位于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第一走线部和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关于第二中线对称,位于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电容转接部和第二走线部关于第二中线对称,第二中线为设定颜色发光区在第一方向上的中线。
可选的,第一走线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走线部、第二子走线部和第三子走线部,第三子走线部电连接走线转接部;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初始化信号转接部,初始化信号转接部连接第一金属层和基底之间的初始化信号线;
设定颜色发光区为第一颜色发光区;
第一子走线部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在第二颜色发光区中关于第三中线对称,电容转接部和第三子走线部在第二颜色发光区中关于第三中线对称,第三中线为第二颜色发光区在第二方向上的中线。
可选的,在第三颜色发光区中,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第二走线部分布于第三颜色发光区的第一侧,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分布于第三颜色发光区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位于第三颜色发光区中的第二走线部、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可选的,多层金属层包括:
第二金属层,走线转接部位于第二金属层;
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分别通过过孔与走线转接部电连接。
可选的,第一金属走线为电源线或数据线;
优选的,第一金属走线为电源线时,第二金属层包括多个电容极板,电容极板作为走线转接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设置位于第一金属层的多条第一金属走线包括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通过显示面板中位于第一金属层与基底之间的金属层的走线转接部电连接,有利于第一金属层在发光区中均匀分布,以使第一金属层在发光区对应位置的起伏均匀,从而降低第一电极在发光区的平坦性差异,使得发光区在不同观察视角下的色彩相近,以改善显示面板的平坦性差异造成的大视角色偏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通过第一金属层与基底之间的金属层的走线转接部电连接,还有利于减小发光区对应位置处的第一金属层的面积,优化了第一金属层的信号走线排布,有利于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路的信号走线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显示装置存在大视角色偏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以及设置于基底1一侧的发光器件层(图1中未示出),发光器件层包括依次设置的阴极层、发光层和阳极层,阳极层与基底1之间还包括金属层,该金属层中设置有金属走线2。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在显示面板中通常与发光层所在的发光区D0的位置正对,金属走线2即为像素电路中传输信号的走线。尽管金属走线2与发光器件层中的阳极层之间还设置有其他膜层,但金属走线2仍然会对其上层的阳极层的平坦性产生影响,导致显示面板中不同观察视角下的色彩变化较大。例如在发光区D0中,观察视角O1下发光区D0的色彩,与观察视角O2下发光区D0的色彩不同,即,阳极层的平坦性差异会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大视角色偏,影响了显示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沿剖线AA’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沿剖线LL’得到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中B区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5,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0;第一电极层30,位于基底10的一侧,第一电极层3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31;发光层40,位于第一电极31远离基底10的一侧,发光层40所在区域形成多个发光区;多层金属层20,位于基底10和第一电极层30之间,其中多层金属层20中包括第一金属层21,第一金属层21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10,第一金属走线210包括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图2中未示出),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至少部分第一走线部211和/或至少部分第二走线部212位于发光区内;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通过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走线转接部213位于第一金属层210与基底10之间的金属层中;第一金属层21在至少部分个发光区内均匀分布。
具体的,结合图2至图5,基底10可以为显示面板提供缓冲、保护或支撑等作用,基底10可以是柔性基底,柔性基底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也可以是上述多种材料的混合材料。基底10也可以为采用玻璃等材料形成的硬质基底。
多层金属层20中形成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可以为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器件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器件发光。第一电极层30、发光层40和第二电极层(图中未示出)形成多个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每个发光器件均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每个发光器件均可通过阳极与像素电路电连接,使得像素电路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其中,发光层40所在区域形成多个发光区,发光区是指发光层40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Z上的垂直投影所形成的区域,图4示出了发光区D1、发光区D2和发光区D3,图2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沿剖线AA’得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4中的发光区D2。第一电极层30中的第一电极31可以是发光器件的阳极,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电极31是发光器件的阳极为例进行说明。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层21中的多条金属走线,包括第一金属走线210,第一金属走线210具体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示例性的,第一方向Y可以是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的列方向,即与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第一金属走线210可以是显示面板中向像素电路传输信号的走线,或者是像素电路中的信号走线,例如第一金属走线210可以是电源线或数据线。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中的显示面板沿剖线LL’得到的部分剖面结构,为了体现第一走线部211、第二走线部212和走线转接部213之间的关系,图3仅示出了基底10和多层金属层20的剖面结构,未示出第一件电极层和发光层等结构。结合图3和图4,走线转接部213可以是金属材质的转接部,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分别与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例如第一走线部211通过过孔214(1)与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第二走线部212通过过孔214(2)与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以使位于第一金属层21中的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能够通过第一金属层21之下的金属层中的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
示例性的,结合图2至图5,在制作显示面板中的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时,可首先形成多层金属层中的走线转接部213,在走线转接部213上形成绝缘层,并在绝缘层中开设连通走线转接部213的过孔,然后在第一金属层21中形成完整的第一金属走线210,该完整的第一金属走线210包括第一走线部211、第二走线部212以及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之间的虚线部分(参见图4),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可分别通过过孔与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最后将第一金属走线210的虚线部分截断,以保留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
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通过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的好处在于,有利于减少发光区内第一金属层21的走线占用的面积,从而更加容易使得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均匀分布。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均匀分布,是指在发光区内的第一金属层21关于发光区设定方向上的中线的对称程度大于设定对称程度。其中,设定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可选的,在发光区内的第一金属层21关于发光区设定方向上的中线的对称程度可以是指,设定方向上的中线将发光区分成的两个部分中第一金属层对称部分的面积和与整个发光区中第一金属层面积的比值。示例性的,发光区中第一金属层的面积为S1,设定方向上的中线将发光区分成的两个部分(记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中第一金属层关于设定方向上的中线对称的部分面积分别为S11和S12,则对称程度可以表征为(S11+S12)/S1。其中,设定对称程度可以是70%、80%或90%等数值,当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关于设定方向的中线的对称程度为100%时,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关于设定方向上的中线完全对称,当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关于设定方向上的对称程度大于设定对称程度时,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关于设定方向的中线近似对称。
具体的,若第一金属走线210为包括图4所示虚线部分的完整走线,可见发光区D1左侧边缘上方的金属线(第一走线部211及虚线部分),与发光区D1右侧边缘上方相同位置的金属线的分布区域不同,且发光区D1左侧边缘下方的金属线,与发光区D1右侧边缘下方相同位置的金属线(第二走线部212及虚线部分)的分布区域不同,即虚线部分的金属线导致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分布不均,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发光区D1内左右两侧分布不均匀,使得第一电极31在发光区对应位置处存在平坦性差异,导致显示面板在不同观察视角下的色彩变化大,即显示面板存在大视角色偏问题。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在发光区D1中,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减少第一金属层21中虚线部分的走线后,发光区D1的左侧边缘上方的金属线(第一走线部211),与发光区D1右侧边缘上方相同位置的金属线关于发光区D1第二方向X的中线近似对称,使得发光区D1上方的金属线在发光区D1内均匀分布;发光区D1的左侧边缘下方的金属线,与发光区D1的右侧边缘下方相同位置的金属线(第二走线部212)关于发光区D1第二方向X的中线近似对称,使得发光区D1下方的金属线在发光区D1内均匀分布。这样,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D1内均匀分布,此时,虽然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发光区D1不平坦,但是第一电极31在发光区D1内左右两侧的起伏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显示面板在不同观察视角下的显示差异也随之降低,即,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均匀分布可降低第一电极31的平坦性差异,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问题,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另外,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通过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还有利于减少发光区对应位置处的第一金属层21的走线面积,优化了第一金属层21的信号走线排布,有利于像素电路的信号走线布局。
示例性的,结合图2至图5,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通过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同样有利于改善发光区D2的大视角色偏问题。发光区D2的左侧边缘上方的金属线(第一走线部211),与发光区D2的右侧边缘上方相同位置的金属线关于发光区D2在第二方向X的中线近似对称;发光区D2的左侧边缘下方的金属线,与发光区D2的右侧边缘下方的相同位置的金属线(第一走线部211)关于发光区D2第二方向X的中线近似对称,即减少第一金属层21中虚线部分的走线后,发光区D2左右两侧下方的金属线与发光区D2下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近似相同,这样,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D1内均匀分布,第一电极31在发光区D2内左右两侧的起伏情况基本一致,有利于降低第一电极31在发光区D2对应位置处的平坦性差异,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问题,以提升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位于第一金属层的多条第一金属走线包括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通过显示面板中位于第一金属层与基底之间的金属层的走线转接部电连接,有利于第一金属层在发光区中均匀分布,以使第一金属层在发光区对应位置的起伏均匀,从而降低第一电极在发光区的平坦性差异,使得发光区在不同观察视角下的色彩相近,以改善显示面板的平坦性差异造成的大视角色偏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通过第一金属层与基底之间的金属层的走线转接部电连接,还有利于减小发光区对应位置处的第一金属层的面积,优化了第一金属层的信号走线排布,有利于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路的信号走线布局。
参见图2,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设置第一金属层21为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上,多层金属层20中与第一电极层30距离最近的金属层。因距离第一电极层30最近的金属层的分布最容易影响到第一电极层30的平坦性,因此设置第一金属层21为距离第一电极层30最近的金属层,并设置第一金属层21中的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通过第一金属层21与基底10之间的金属层中的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从而保证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中均匀分布,可以使得降低第一电极31在发光区的平坦性差异的效果更好,改善大视角色偏问题的效果更佳。
结合图2至图5,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发光层40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发光区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区D1、第二颜色发光区D2和第三颜色发光区D3;其中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上,设定颜色发光区中设置有部分第一走线部211和部分第二走线部212;其中设定颜色发光区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区D1、第二颜色发光区D2和第三颜色发光区D3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可分别是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构成的三个发光器件,使得显示面板中的一个像素单元包括三个子像素,三个发光器件分别与三个子像素对应。相应的,第一颜色发光区D1、第二颜色发光区D2和第三颜色发光区D3可分别是红色发光区、绿色发光区和蓝色发光区。设定颜色发光区中可以是第一颜色发光区D1、第二颜色发光区D2和第三颜色发光区D3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三者中的任意两种,或者三者均为设定颜色发光区。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第一走线部211和部分第二走线部212过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可至少降低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所对应的第一电极31的平坦性差异,从而改善该发光区内的大视角色偏问题,当设定颜色发光区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区D1、第二颜色发光区D2和第三颜色发光区D3中的两种甚至三种发光区时,本实施例能够降低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两种甚至所有子像素的发光区所对应的第一电极31的平坦性差异,从而改善整个显示面板的发光区内的大视角色偏问题,以提升显示效果。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6,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金属层21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多个电容转接部230;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连接第一电极31,电容转接部230连接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100中的电容C;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第一金属层21关于第一中线对称,第一中线为设定颜色发光区在第二方向X上的中线,第二方向X与第一方向Y垂直。
具体的,本实施例以图6所示的像素电路100为例进行示意说明,该像素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C,该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D连接,发光器件D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31和发光层40。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连接初始化信号输入端,该初始化信号端与显示面板中的初始化信号线连接,以通过初始化信号线将初始化信号Vref传输至像素电路。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连接数据信号输入端,该接数据信号输入端与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连接,以通过数据线将数据电压信号Vdata传输至像素电路。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与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电源线连接,以通过第一电源线将第一电源信号VDD传输至像素电路。发光器件D的第二电极(例如阴极)连接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与显示面板中的第二电源线连接,以通过第二电源线将第二电源信号VSS传输至发光器件D的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可以是像素电路100中连接发光器件D的第一电极31(例如阳极)与第五晶体管T5,或者是连接发光器件D的第一电极31(例如阳极)与第二晶体管T2的金属结构。电容转接部230可以是像素电路100中连接存储电容C的下极板与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的金属走线。
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均以设定颜色发光区是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21至少包括第一金属走线210、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电容转接部230,第一中线可以是第一颜色发光区D1在第二方向X上的中线,即第一中线平行于第一方向Y,且第一中线能够在第二方向X上将第一颜色发光区D1垂直平分。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第一金属层21关于第一中线对称,由于第一金属走线210沿第一方向Y延伸,因此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电容转接部230也沿第一方向Y延伸,使得第一金属走线210、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电容转接部230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均匀分布,即第一金属层21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的左右两侧均匀分布。这样,发光区D1的左右两边的起伏情况基本一致,故发光区D1在不同观察视角下的显示差异也随之降低。因而发光区D1内第一金属层21的均匀分布可降低第一电极31的平坦性差异引起的大视角色偏程度,从而提升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中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其中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部分位于发光区,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完全位于发光区以外,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的面积大于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的面积。
示例性的,参见图4,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三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其中一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最左侧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部分位于第一发光区D1,一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最右侧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部分位于第三发光区D3,一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中间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完全位于发光区之外。则最左侧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第右侧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为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中间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为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以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为例说明,由于第一颜色发光区D1右侧边缘下方设置有第一走线部211,第一颜色发光区D1左侧边缘下方设置有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为了保证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的下方均匀分布,可以将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的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设置为一致,因此,可以将位于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的面积设置得大一些,以使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第一走线部211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的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匹配,从而保证二者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的下方均匀分布,起到改善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的作用。
示例性的,在制作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时,可首先在第一金属层21中形成多个相同尺寸大小的第一走线部211,然后根据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区分布的位置,在位于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中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上额外电连接一部分金属结构,以增大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中的面积,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平衡第一颜色发光区D1的第一电极31的平坦性差异,以保证第一金属层21在设定颜色发光区中均匀分布;另一方面,在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上额外电连接一部分金属结构,使得该部分金属结构接入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上的电信号,即该部分金属结构接入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例如阳极)的电信号,避免该部分金属结构受到其他金属层的信号走线的影响而产生电位跳变,进而影响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电位,避免了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位不稳对显示效果造成的影响。
参见图4,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走线部211和电容转接部230在设定颜色发光区中关于第一中线对称,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第二走线部212在设定颜色发光区中关于第一中线对称。
示例性的,仍然以设定颜色发光区是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中,第一走线部211和电容转接部230关于第一中线对称,使得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上方左右两侧的起伏情况一致,以平衡第一金属层21上方(即第一金属层21远离基底10一侧)的第一电极31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左右两侧的平坦性差异;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第二走线部212关于第一中线对称,使得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下方左右两侧的起伏情况一致,以进一步平衡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对应位置处的平坦性差异,降低了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左右两侧观察视角的色彩差异,改善了第一颜色发光区D1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可选的,位于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关于第二中线对称,位于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电容转接部230和第二走线部212关于第二中线对称,第二中线为设定颜色发光区在第一方向Y上的中线。
示例性的,仍以设定颜色发光区是第一颜色发光区D1为例进行说明。第二中线是第一颜色发光区D1在第一方向Y上的中线,即第二中线平行于第二方向X,且第二中线能够在第一方向Y上将第一颜色发光区D1垂直平分。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关于第二中线对称,使得第一颜色发光区D1左半部分的上下两侧的起伏情况一致,以平衡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上下两侧的平坦性差异;电容转接部230和第二走线部212关于第二中线对称,使得第一颜色发光区D1右半部分的上下两侧的起伏情况一致,以进一步平衡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上下两侧的平坦性差异,降低了第一颜色发光区D1内上下两侧观察视角的色彩差异,改善了第一颜色发光区D1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结合图2至图5,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走线部2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走线部211(a)、第二子走线部211(b)和第三子走线部211(c),第三子走线部211(c)电连接走线转接部213;第一金属层21还包括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连接第一金属层21和基底10之间的初始化信号线;设定颜色发光区为第一颜色发光区D1;第一子走线部211(a)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在第二颜色发光区D2中关于第三中线对称,电容转接部230和第三子走线部211(c)在第二颜色发光区D2中关于第三中线对称,第三中线为第二颜色发光区D2在第二方向X上的中线。
示例性的,参见图4,第一子走线部211(a)、第二子走线部211(b)和第三子走线部211(c)依次连接,形成第一走线部211,使得第一走线部211通过其中的第三子走线部211(c)与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第三中线可以是第二颜色发光区D2在第二方向X上的中线,即第三中线平行于第一方向Y,且第三中线能够在第二方向X上将第二颜色发光区D2垂直平分。可选的,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与第一子走线部211(a)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子走线部211(a)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在第二颜色发光区D2中关于第三中线对称,即二者在第二颜色发光区D2上方左右两侧的分布区域对称,使得第二颜色发光区D2上方左右两侧的起伏情况一致,以平衡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第二颜色发光区D2内左右两侧的平坦性差异;电容转接部230和第三子走线部211(c)在第二颜色发光区D2中关于第三中线对称,即二者在第二颜色发光区D2下方左右两侧的分布区域对称,使得第二颜色发光区D2下方左右两侧的起伏情况一致,以进一步平衡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第二颜色发光区D2内左右两侧的平坦性差异,降低了第二颜色发光区D2内左右两侧观察视角的色彩差异,改善了第二颜色发光区D2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结合图2至图5,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三颜色发光区D3中,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上,设置第二走线部212分布于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第一侧,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分布于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
示例性的,参见图4,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第一侧可以是平行于第一方向Y的一侧边缘,例如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左侧,相应的,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第一侧为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右侧。第二走线部212分布于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左侧,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均分布于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右侧,使得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左右两侧的起伏情况趋近一致,有利于平衡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第三颜色发光区D3内左右两侧的平坦性差异,从而降低第二颜色发光区D2内左右两侧观察视角的色彩差异,改善第二颜色发光区D2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设置位于第三颜色发光区D3中的第二走线部212、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相同。
示例性的,在第三颜色发光区D3内,第二走线部212、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相同,且第二走线部212靠近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左侧边缘分布,当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和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均靠近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右侧边缘分布,使得第一金属层21均匀并对称分布在第三颜色发光区D3的左右两侧,使得第三颜色发光区D3左右两侧的起伏情况趋近一致,进一步平衡了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第一电极31在第三颜色发光区D3内左右两侧的平坦性差异,以达到降低第二颜色发光区D2内左右两侧观察视角的色彩差异,改善第二颜色发光区D2的大视角色偏问题的目的。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可以是图4所示显示面板沿剖线MM’得到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可选的,结合图2至图7,本实施例中,设置多层金属层20包括:第二金属层22,走线转接部213位于第二金属层22;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分别通过过孔与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走线部211在走线转接部213的一侧通过过孔214(1)与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第二走线部212在走线转接部213的另一侧通过过孔214(2)与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位于第一金属层21的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21下方的第二金属层22中的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不但实现了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在第二金属层22的转接,减少了第一金属层21的走线数量,有利于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均匀分布。
可选的,结合图2至图7,多层金属层20还包括第三金属层23,像素电路中的存储电容C的下极板C2位于第三金属层23,并且下极板C2与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T的栅极同层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金属层22可以是多层金属层中距离第一金属层21最近的金属层,这样,第一金属层21与第二金属层22的距离较近,避免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上传输的信号在走线转接部213和过孔内产生较大的压降。
可选的,第一金属走线210为电源线,第二金属层22包括多个电容极板,电容极板作为走线转接部213。示例性的,结合图6和图7,该电源线可以是显示面板中向像素电路传输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第一电源线,图4示出了第一金属走线210为第一电源线的情况。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10可连接至显示装置中的驱动芯片的第一电源信号输出端,以通过驱动芯片和第一金属走线210向显示面板中的每列像素电路传输第一电源信号VDD。作为走线转接部213的电容极板,可以是像素电路100中的存储电容C的上极板C1,利用存储电容C的上极板C1作为走线转接部213,不但实现了存储电容C的上极板C1与第一电源线的电连接,而且还实现了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在第二金属层22的转接,无需在第二金属层22中额外设置连接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的走线转接部,有利于减少第二金属层22中的金属走线,从而优化像素电路的走线布局。
可选的,第一金属走线210还可以是数据线。示例性的,参见图6,该数据线具体是指显示面板中向像素电路传输数据信号Vdata的数据线,将数据线的第一走线部211和第二走线部212通过第二金属层22中的走线转接部213电连接,同样有利于第一金属层21在发光区内均匀分布,以使发光区两侧的起伏情况一致,从而降低第一电极31的平坦性差异,改善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可选的,参见图4,第一金属层21中的各类金属线均沿第一方向Y分布,并且在第一金属层21中均匀分布。具体的,第一金属层21可包括第一金属走线210、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电容转接部230、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和数据线250。第一金属走线210、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电容转接部230、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和数据线250在第一金属层21中均沿第一方向Y分布。相邻第一金属走线210在第一金属层21中等间距分布,相邻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在第一金属层21中等间距分布,相邻电容转接部230在第一金属层21中等间距分布,相邻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在第一金属层21中等间距分布,相邻数据线250在第一金属层21中等间距分布。这样,第一金属走线210、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220、电容转接部230、初始化信号转接部240和数据线250在第一金属层21中均匀分布,根据第一金属层21中的各类金属线的排布来设置发光区的位置,有利于第一金属层21中的各类金属线在发光区中均匀分布,使发光区两侧的起伏情况一致,从而降低第一电极31的平坦性差异,改善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问题。另外,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优化了第一金属层21中各类金属线的排布,有利于像素电路的走线布局。
参见图2、图3和图7,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50,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30靠近基底10的一侧,并覆盖第一金属层21。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得第一电极31的表面更加平坦,从而降低第一电极31在发光区内的平坦性差异,有利于改善发光区在各个观察视角上的色彩差异,从而缓解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或者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该显示装置200为手机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因而具有显示面板相应的结构及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
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发光层所在区域形成多个发光区;
多层金属层,位于所述基底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其中多层金属层中包括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包括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所述第二走线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走线部位于所述发光区内;
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所述第二走线部通过走线转接部电连接,所述走线转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基底之间的金属层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在至少部分个所述发光区内均匀分布;
所述发光区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区、第二颜色发光区和第三颜色发光区,设定颜色发光区包括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区、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区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多个电容转接部,所述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电容转接部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中的电容;
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关于第一中线对称,所述第一中线为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在第二方向上的中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为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所述多层金属层中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距离最近的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
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中设置有部分所述第一走线部和部分所述第二走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中包括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完全位于发光区以外,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类型的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所述电容转接部在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中关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所述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所述第二走线部在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中关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所述第一走线部和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关于第二中线对称,位于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中的所述电容转接部和所述第二走线部关于第二中线对称,所述第二中线为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走线部、第二子走线部和第三子走线部,所述第三子走线部电连接所述走线转接部;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初始化信号转接部,所述初始化信号转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基底之间的初始化信号线;
所述设定颜色发光区为第一颜色发光区;
所述第一子走线部和所述初始化信号转接部在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区中关于第三中线对称,所述电容转接部和所述第三子走线部在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区中关于第三中线对称,所述第三中线为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区中,在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走线部分布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区的第一侧,所述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所述初始化信号转接部分布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区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区中的所述第二走线部、所述第一电极信号转接部和所述初始化信号转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金属层包括:
第二金属层,所述走线转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所述第二走线部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走线转接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为电源线或数据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为电源线时,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个电容极板,所述电容极板作为所述走线转接部。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025774.1A 2020-09-25 2020-09-2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133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5774.1A CN112133731B (zh) 2020-09-25 2020-09-2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5774.1A CN112133731B (zh) 2020-09-25 2020-09-2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3731A CN112133731A (zh) 2020-12-25
CN112133731B true CN112133731B (zh) 2022-11-01

Family

ID=7384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5774.1A Active CN112133731B (zh) 2020-09-25 2020-09-2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3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65078A1 (en) * 2021-01-28 2023-05-2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78196B (zh) * 2021-03-26 2022-10-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434A (zh) * 2019-03-28 2019-05-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装置和像素驱动电路
CN110610980A (zh) * 2019-10-23 2019-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434A (zh) * 2019-03-28 2019-05-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装置和像素驱动电路
CN110610980A (zh) * 2019-10-23 2019-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3731A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0147B2 (en) Array substra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1093151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0156057A1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111128048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078196B (zh) 显示面板
US1179687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220834B (zh) 显示面板
US202203760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13373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17870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83022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3510434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5835696A (zh) 显示面板
KR20220157932A (ko) Oled 표시 장치용 리드 배열 구조 및 표시 장치
US202400742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7506872U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KR20240119768A (ko) 표시 장치
CN116322185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1108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768201A (zh)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4185190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56138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57879B2 (en)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thereof
US20240284736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4017250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