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3073A - 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3073A
CN114013073A CN202111213519.4A CN202111213519A CN114013073A CN 114013073 A CN114013073 A CN 114013073A CN 202111213519 A CN202111213519 A CN 202111213519A CN 114013073 A CN114013073 A CN 114013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fixing plate
fixing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35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3073B (zh
Inventor
江辉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ianxia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2135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3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3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3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3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3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68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by 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layers, e.g. foam blocks
    • B29C70/78Moulding material on one side only of the preformed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68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by 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layers, e.g. foam blocks
    • B29C70/681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包括有底板组件和防滑垫等;底板组件下方与多个防滑垫进行固接。本发明实现了拨动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使其均匀的铺在薄膜中,并将薄膜收集成卷,接着,再对薄膜进行碾压,使薄膜与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充分融合,随之再将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所产生的凹陷处进行填补树脂糊,并将其抹平,再将薄膜收集成卷,避免堆叠以及分布不均的同时避免了薄膜内部出现凹陷、空洞,提高了其性能。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混合而成的树脂糊以及玻璃纤维粗纱和碳纤维纱来制备航空警示球,在此过程中,在将树脂糊涂在薄膜上后,需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置于两层薄膜之间,然后,再传送至压辊处,而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再放置时,极易出现堆叠以及分布不均的情况,进而导致影响后期的使用效果,且薄膜在进行碾压后其内部极易出现气泡,进而致使薄膜出现间隙,并且将气泡戳破挤出后,气泡消除后产生凹陷,导致薄膜内部出现凹陷、空洞,严重降低了后期航空警示球的性能。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混合而成的树脂糊以及玻璃纤维粗纱和碳纤维纱来制备航空警示球,在此过程中,在将树脂糊涂在薄膜上后,需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置于两层薄膜之间,然后,再传送至压辊处,而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再放置时,极易出现堆叠以及分布不均的情况,进而导致影响后期的使用效果,且薄膜在进行碾压后其内部极易出现气泡,进而致使薄膜出现间隙,并且将气泡戳破挤出后,气泡消除后产生凹陷,导致薄膜内部出现凹陷、空洞,严重降低了后期航空警示球的性能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包括有底板组件、防滑垫、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转动辊、第三固定架、第四固定架、第二转动辊、纤维混合单元和去泡单元;底板组件下方与多个防滑垫进行固接;底板组件左侧中部与第一固定架进行固接;底板组件左侧后部与第二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方中部与第一转动辊进行固接;底板组件右侧中部与第四固定架进行固接;底板组件右侧后部与第三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上方中部与第二转动辊进行固接;底板组件上方左部连接有纤维混合单元;底板组件上方中部连接有去泡单元;纤维混合单元将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在薄膜中,去泡单元将纤维混合单元的薄膜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处进行填补。
进一步说明,纤维混合单元包括有电动辊、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电动转盘、第一传动轴、缺齿轮、齿杆、滑板、连接架、储料仓、第三固定板、第一压缩弹簧、第四固定板、第一楔形板、第二楔形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圆筒、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第一碾压辊、第五固定板、拨动板、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电动辊与浸渍单元进行固接;电动辊上方侧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与电动转盘的定子进行固接;电动转盘的转子与第一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依次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缺齿轮进行固接;缺齿轮与齿杆相啮合;齿杆与两个滑板进行固接;两个滑板均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进行滑动连接;齿杆与连接架进行固接;连接架与两个储料仓进行固接;储料仓与第三固定板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板与第一压缩弹簧进行固接;第一压缩弹簧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板与第四固定板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板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储料仓至第四固定板以齿杆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第三固定板与第一楔形板进行固接;相应的第三固定板与第二楔形板进行固接;第二楔形板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楔形板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圆筒进行滑动连接;圆筒依次与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进行固接;圆筒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碾压辊进行固接;连接架与第五固定板进行固接;第五固定板与拨动板进行转动连接;圆筒依次与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进行固接。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浸渍单元,浸渍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碾压辊、第一滑块、支撑架、第二压缩弹簧、第三压缩弹簧、第二滑块和第三碾压辊;第二转动辊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碾压辊;第二碾压辊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碾压辊与两个第一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块与支撑架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架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滑块与第二压缩弹簧进行固接;第二压缩弹簧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滑块与第三压缩弹簧进行固接;第三压缩弹簧与第二滑块进行固接;第二滑块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滑块与第三碾压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块至第二滑块以第二碾压辊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两个支撑架与电动辊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说明,去泡单元包括有第六固定板、气泵、第七固定板、检测器、电动推杆、连杆、导管、下料管、第一自动挡块、转动板、第二自动挡块和锥形管;第六固定板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六固定板与气泵进行固接;第六固定板的侧部设置有第七固定板;第七固定板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七固定板与检测器进行固接;第七固定板与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电动推杆与连杆进行固接;连杆与导管进行固接;导管通过气管与气泵进行活动连接;导管与下料管进行固接;下料管与第一自动挡块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与转动板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与第二自动挡块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与锥形管进行固接。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收集单元、第三固定架、第四固定架和第二转动辊,底板组件右侧中部与第四固定架进行固接;底板组件右侧后部与第三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上方中部与第二转动辊进行固接;收集单元包括有电机、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电机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转动辊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进一步说明,圆筒与第一碾压辊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说明,第三碾压辊外环面等距设置有凸起。
进一步说明,转动板与下料管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进一步说明,锥形管设置为锥体。
进一步说明,锥形管内部为空心状,且内壁为倾斜状。
有益效果为:1、为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混合而成的树脂糊以及玻璃纤维粗纱和碳纤维纱来制备航空警示球,在此过程中,在将树脂糊涂在薄膜上后,需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置于两层薄膜之间,然后,再传送至压辊处,而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再放置时,极易出现堆叠以及分布不均的情况,进而导致影响后期的使用效果,且薄膜在进行碾压后其内部极易出现气泡,进而致使薄膜出现间隙,并且将气泡戳破挤出后,气泡消除后产生凹陷,导致薄膜内部出现凹陷、空洞,严重降低了后期航空警示球的性能的缺点。
2、本发明通过设置纤维混合单元、浸渍单元、去泡单元和收集单元,使用时先将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使底板组件和多个防滑垫保持水平,然后外接电源,通过外接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带有树脂糊的薄膜放置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一转动辊中,并将另一端放置在纤维混合单元中,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分别放置在纤维混合单元中,此时,再利用纤维混合单元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在薄膜中,并使得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均匀的铺在薄膜中,然后,再将另一张相同的薄膜放置在同一位置,进而将铺有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的薄膜覆盖住,并收集成卷,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收集成卷后的薄膜端部放置在第三固定架和第四固定架上的第二转动辊中,同时,再利用浸渍单元对薄膜进行碾压,使薄膜与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充分融合,接着,再利用去泡单元将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处进行填补,然后再通过收集单元将薄膜收集,最后再由工作人员取出。
3、本发明实现了拨动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使其均匀的铺在薄膜中,并将薄膜收集成卷,接着,再对薄膜进行碾压,使薄膜与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充分融合,随之再将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所产生的凹陷处进行填补树脂糊,并将其抹平,再将薄膜收集成卷,避免堆叠以及分布不均的同时避免了薄膜内部出现凹陷、空洞,提高了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第三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4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纤维混合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5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纤维混合单元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纤维混合单元第二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7展现的为本发明的纤维混合单元第三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8展现的为本发明的浸渍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9展现的为本发明的浸渍单元部分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去泡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1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去泡单元局部爆炸图;
图12展现的为本发明的去泡单元局部剖视图;
图13展现的为本发明的收集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板组件,2-防滑垫,3-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第一转动辊,6-第三固定架,7-第四固定架,8-第二转动辊,201-电动辊,202-第一固定板,203-第二固定板,204-电动转盘,205-第一传动轴,206-缺齿轮,207-齿杆,208-滑板,209-连接架,210-储料仓,211-第三固定板,212-第一压缩弹簧,213-第四固定板,214-第一楔形板,215-第二楔形板,216-第一支撑板,217-第二支撑板,218-圆筒,219-第一刮板,220-第二刮板,221-第一碾压辊,222-第五固定板,223-拨动板,224-第一楔形块,225-第二楔形块,301-第一传动轮,302-第二传动轮,303-第二碾压辊,304-第一滑块,305-支撑架,306-第二压缩弹簧,307-第三压缩弹簧,308-第二滑块,309-第三碾压辊,401-第六固定板,402-气泵,403-第七固定板,404-检测器,405-电动推杆,406-连杆,407-导管,408-下料管,409-第一自动挡块,410-转动板,411-第二自动挡块,412-锥形管,501-电机,502-第二传动轴,503-第三传动轮,504-第四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根据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组件1、防滑垫2、第一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4、第一转动辊5、第三固定架6、第四固定架7、第二转动辊8、纤维混合单元和去泡单元;底板组件1下方与多个防滑垫2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左侧中部与第一固定架3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左侧后部与第二固定架4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上方中部与第一转动辊5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右侧中部与第四固定架7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右侧后部与第三固定架6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上方中部与第二转动辊8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上方左部连接有纤维混合单元;底板组件1上方中部连接有去泡单元;纤维混合单元将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在薄膜中,去泡单元将纤维混合单元的薄膜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处进行填补。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使底板组件1和多个防滑垫2保持水平,然后外接电源,通过外接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带有树脂糊的薄膜放置在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上的第一转动辊5中,并将另一端放置在纤维混合单元中,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分别放置在纤维混合单元中,此时,再利用纤维混合单元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在薄膜中,并使得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均匀的铺在薄膜中,然后,再将另一张相同的薄膜放置在同一位置,进而将铺有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的薄膜覆盖住,并收集成卷,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收集成卷后的薄膜端部放置在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上的第二转动辊8中,同时,再利用浸渍单元对薄膜进行碾压,使薄膜与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充分融合,接着,再利用去泡单元将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处进行填补,然后再通过收集单元将薄膜收集,最后再由工作人员取出,本发明实现了拨动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使其均匀的铺在薄膜中,并将薄膜收集成卷,接着,再对薄膜进行碾压,使薄膜与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充分融合,随之再将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所产生的凹陷处进行填补树脂糊,并将其抹平,再将薄膜收集成卷,避免堆叠以及分布不均的同时避免了薄膜内部出现凹陷、空洞,提高了其性能。
根据图4-7所示,纤维混合单元包括有电动辊201、第一固定板202、第二固定板203、电动转盘204、第一传动轴205、缺齿轮206、齿杆207、滑板208、连接架209、储料仓210、第三固定板211、第一压缩弹簧212、第四固定板213、第一楔形板214、第二楔形板215、第一支撑板216、第二支撑板217、圆筒218、第一刮板219、第二刮板220、第一碾压辊221、第五固定板222、拨动板223、第一楔形块224和第二楔形块225;电动辊201与浸渍单元进行固接;电动辊201上方侧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02;第一固定板202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202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203;第二固定板203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202与电动转盘204的定子进行固接;电动转盘204的转子与第一传动轴205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205依次与第一固定板202和第二固定板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05与缺齿轮206进行固接;缺齿轮206与齿杆207相啮合;齿杆207与两个滑板208进行固接;两个滑板208均与第一固定板202和第二固定板203进行滑动连接;齿杆207与连接架209进行固接;连接架209与两个储料仓210进行固接;储料仓210与第三固定板211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板211与第一压缩弹簧212进行固接;第一压缩弹簧212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板211与第四固定板213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板213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储料仓210至第四固定板213以齿杆207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第三固定板211与第一楔形板214进行固接;相应的第三固定板211与第二楔形板215进行固接;第二楔形板215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16;第一支撑板216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楔形板214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17;第二支撑板217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216和第二支撑板217均与圆筒218进行滑动连接;圆筒218依次与第一刮板219和第二刮板220进行固接;圆筒218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碾压辊221进行固接;连接架209与第五固定板222进行固接;第五固定板222与拨动板223进行转动连接;圆筒218依次与第一楔形块224和第二楔形块225进行固接。
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带有树脂糊的薄膜放置在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上的第一转动辊5中,并将端部放置在电动辊201上,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分别放置在两个储料仓210中,此时,再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在薄膜中,通过电动转盘204启动带动第一传动轴205传动缺齿轮206传动,进而带动齿杆207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滑板208在第一固定板202和第二固定板203上进行滑动,进而带动连接架209传动两个储料仓210移动,进而利用离心力将两个储料仓210中的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在薄膜中,同时,再将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均匀的铺在薄膜中,通过连接架209移动带动第五固定板222传动拨动板223移动,进而通过预先将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设均匀,接着,当储料仓210移动时带动第三固定板211沿着第四固定板213移动,进而对第一压缩弹簧212挤压,同时,以相同的工作原理传动相应的第三固定板211移动,进而对相应的第一压缩弹簧212拉伸,此时,第三固定板211移动带动第一楔形板214移动,同时,相应的第三固定板211移动带动第二楔形板215移动,此时,当第一楔形板214移动对第一楔形块224挤压时,第二楔形板215远离会第二楔形块225,进而使得第一楔形块224移动带动圆筒218沿着第一支撑板216和第二支撑板217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圆筒218移动带动第一刮板219和第二刮板220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一碾压辊221进行移动,进而拨动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使其均匀的铺在薄膜中,同时,当缺齿轮206转动与齿杆207断开后,可通过两个第一压缩弹簧212进行移动复位,进而使得相应部件移动复位,进而将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均匀的铺在薄膜中,然后,再由工作人员将另一张相同的薄膜放置在同一位置,将铺有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的薄膜覆盖住,并通过电动辊201启动转动收集成卷,纤维混合单元实现了将玻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在薄膜中,接着,再拨动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使其均匀的铺在薄膜中,并将薄膜收集成卷。
根据图8-9所示,还包括有浸渍单元,浸渍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301、第二传动轮302、第二碾压辊303、第一滑块304、支撑架305、第二压缩弹簧306、第三压缩弹簧307、第二滑块308和第三碾压辊309;第二转动辊8与第一传动轮30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301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碾压辊303;第二碾压辊303与第二传动轮302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302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301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碾压辊303与两个第一滑块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块304与支撑架305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架305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滑块304与第二压缩弹簧306进行固接;第二压缩弹簧306与支撑架305进行固接;第一滑块304与第三压缩弹簧307进行固接;第三压缩弹簧307与第二滑块308进行固接;第二滑块308与支撑架305进行固接;第二滑块308与第三碾压辊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块304至第二滑块308以第二碾压辊303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两个支撑架305与电动辊201进行转动连接。
接着,由纤维混合单元将铺有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的薄膜收集成卷后,再由工作人员将收集成卷后的薄膜端部放置在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上的第二转动辊8中,与此同时,再对薄膜进行碾压,使薄膜与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充分融合,此时,薄膜位于第二碾压辊303和第三碾压辊309之间,进而对第二碾压辊303进行挤压,进而使得第二碾压辊303往上移动带动第一滑块304沿着支撑架305往上移动,进而对第二压缩弹簧306和第三压缩弹簧307进行拉伸,进而使得第二碾压辊303和第二滑块308上的第三碾压辊309贴紧薄膜,接着当薄膜由工作人员带动放置在第二转动辊8中时,在此过程中,收集单元运作带动第二转动辊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301传动第二传动轮30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碾压辊303转动,进而使得第二碾压辊303和第三碾压辊309对薄膜进行碾压,使薄膜与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充分融合,浸渍单元实现了对薄膜进行碾压,使薄膜与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充分融合。
根据图10-12所示,去泡单元包括有第六固定板401、气泵402、第七固定板403、检测器404、电动推杆405、连杆406、导管407、下料管408、第一自动挡块409、转动板410、第二自动挡块411和锥形管412;第六固定板40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六固定板401与气泵402进行固接;第六固定板401的侧部设置有第七固定板403;第七固定板403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七固定板403与检测器404进行固接;第七固定板403与电动推杆405进行固接;电动推杆405与连杆406进行固接;连杆406与导管407进行固接;导管407通过气管与气泵402进行活动连接;导管407与下料管408进行固接;下料管408与第一自动挡块409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408与转动板410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408与第二自动挡块411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408与锥形管412进行固接。
接着,由浸渍单元对薄膜进行碾压后,由于两张薄膜之间有树脂糊进而导致碾压后其内部极易产生气泡,接着,再将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处进行填补,此时由工作人员将导管407与气泵402连接的气管断开,再将树脂糊填入导管407中,再连接上气管,此时,第一自动挡块409和第二自动挡块411均开启,然后第六固定板401上的气泵402启动通过气管往导管407注入气体,进而使得导管407中的树脂糊填入锥形管412中,此时,再关闭第一自动挡块409和第二自动挡块411,接着,再将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通过第七固定板403上的检测器404对薄膜进行检测,检测后电动推杆405启动通过连杆406带动导管407移动,进而带动下料管408传动锥形管412移动扎入两张薄膜之间,进而将气泡扎破,此时气体沿着导管407的路径往外排出,接着,气泡消除后产生凹陷,再对气泡处进行填补,此时导管407继续移动进而带动下料管408移动,此时转动板410移动至凹陷处发生偏转,进而打开下料管408,同时,再开启第二自动挡块411,进而使得锥形管412中的树脂糊流出,流入至气泡消除后产生的凹陷中,接着,再使得电动推杆405启动通过连杆406带动导管407移动复位,进而带动相应部件移动复位,此时,转动板410移动复位时,脱离凹陷,并再移动过程中将填补的树脂糊抹平,进而对气泡处进行填补,与此同时相应的另一组部件以相同的工作原理运作,去泡单元实现了将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所产生的凹陷处进行填补树脂糊,并将其抹平。
根据图13所示,还包括有收集单元、第三固定架6、第四固定架7和第二转动辊8,底板组件1右侧中部与第四固定架7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右侧后部与第三固定架6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上方中部与第二转动辊8进行固接;收集单元包括有电机501、第二传动轴502、第三传动轮503和第四传动轮504;电机50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电机501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502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502与底板组件1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502与第三传动轮503进行固接;第二转动辊8与第四传动轮50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504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
接着,由去泡单元对凹陷处进行填补树脂糊并抹平后,再将薄膜收集,电机501启动带动第二传动轴502传动第三传动轮503转动,进而带动第四传动轮504传动第二转动辊8转动,进而将薄膜收集,同时,第二转动辊8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301转动,进而传动浸渍单元运作,收集单元实现了将薄膜收集,并通过第二转动辊8传动浸渍单元运作。
圆筒218与第一碾压辊221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件。
可以使得圆筒218移动时带动第一碾压辊221移动,且可通过弹性件使得第一碾压辊221始终贴紧薄膜。
第三碾压辊309外环面等距设置有凸起。
可以使得第三碾压辊309与第二碾压辊303转动相配合将纤维与薄膜充分融合。
转动板410与下料管408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可以使得转动板410移动至凹陷处后可在下料管408上进行转动。
锥形管412设置为锥体。
可以使得锥形管412顺利的扎入两层薄膜之间。
锥形管412内部为空心状,且内壁为倾斜状。
可以将所用树脂糊填入锥形管412中,且当转动板410移动发生转动后,此时再开启第二自动挡块411,进而使得锥形管412中的树脂糊顺利的填入凹陷处。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包括有底板组件(1)、第一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4)和第一转动辊(5);底板组件(1)左侧中部与第一固定架(3)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左侧后部与第二固定架(4)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上方中部与第一转动辊(5)进行固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纤维混合单元和去泡单元;底板组件(1)上方左部连接有纤维混合单元;底板组件(1)上方中部连接有去泡单元;纤维混合单元将璃纤维粗纱及碳纤维纱铺在薄膜中,去泡单元将纤维混合单元的薄膜碾压后所产生的气泡去除,并对气泡处进行填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在于:纤维混合单元包括有电动辊(201)、第一固定板(202)、第二固定板(203)、电动转盘(204)、第一传动轴(205)、缺齿轮(206)、齿杆(207)、滑板(208)、连接架(209)、储料仓(210)、第三固定板(211)、第一压缩弹簧(212)、第四固定板(213)、第一楔形板(214)、第二楔形板(215)、第一支撑板(216)、第二支撑板(217)、圆筒(218)、第一刮板(219)、第二刮板(220)、第一碾压辊(221)、第五固定板(222)、拨动板(223)、第一楔形块(224)和第二楔形块(225);电动辊(201)与浸渍单元进行固接;电动辊(201)上方侧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02);第一固定板(202)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202)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203);第二固定板(203)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板(202)与电动转盘(204)的定子进行固接;电动转盘(204)的转子与第一传动轴(205)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205)依次与第一固定板(202)和第二固定板(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05)与缺齿轮(206)进行固接;缺齿轮(206)与齿杆(207)相啮合;齿杆(207)与两个滑板(208)进行固接;两个滑板(208)均与第一固定板(202)和第二固定板(203)进行滑动连接;齿杆(207)与连接架(209)进行固接;连接架(209)与两个储料仓(210)进行固接;储料仓(210)与第三固定板(211)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板(211)与第一压缩弹簧(212)进行固接;第一压缩弹簧(212)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板(211)与第四固定板(213)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板(213)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储料仓(210)至第四固定板(213)以齿杆(207)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第三固定板(211)与第一楔形板(214)进行固接;相应的第三固定板(211)与第二楔形板(215)进行固接;第二楔形板(215)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16);第一支撑板(216)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楔形板(214)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17);第二支撑板(217)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216)和第二支撑板(217)均与圆筒(218)进行滑动连接;圆筒(218)依次与第一刮板(219)和第二刮板(220)进行固接;圆筒(218)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碾压辊(221)进行固接;连接架(209)与第五固定板(222)进行固接;第五固定板(222)与拨动板(223)进行转动连接;圆筒(218)依次与第一楔形块(224)和第二楔形块(225)进行固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在于:去泡单元包括有第六固定板(401)、气泵(402)、第七固定板(403)、检测器(404)、电动推杆(405)、连杆(406)、导管(407)、下料管(408)、第一自动挡块(409)、转动板(410)、第二自动挡块(411)和锥形管(412);第六固定板(40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六固定板(401)与气泵(402)进行固接;第六固定板(401)的侧部设置有第七固定板(403);第七固定板(403)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七固定板(403)与检测器(404)进行固接;第七固定板(403)与电动推杆(405)进行固接;电动推杆(405)与连杆(406)进行固接;连杆(406)与导管(407)进行固接;导管(407)通过气管与气泵(402)进行活动连接;导管(407)与下料管(408)进行固接;下料管(408)与第一自动挡块(409)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408)与转动板(410)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408)与第二自动挡块(411)进行转动连接;下料管(408)与锥形管(412)进行固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浸渍单元,浸渍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301)、第二传动轮(302)、第二碾压辊(303)、第一滑块(304)、支撑架(305)、第二压缩弹簧(306)、第三压缩弹簧(307)、第二滑块(308)和第三碾压辊(309);第二转动辊(8)与第一传动轮(30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301)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碾压辊(303);第二碾压辊(303)与第二传动轮(302)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302)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301)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碾压辊(303)与两个第一滑块(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块(304)与支撑架(305)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架(305)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滑块(304)与第二压缩弹簧(306)进行固接;第二压缩弹簧(306)与支撑架(305)进行固接;第一滑块(304)与第三压缩弹簧(307)进行固接;第三压缩弹簧(307)与第二滑块(308)进行固接;第二滑块(308)与支撑架(305)进行固接;第二滑块(308)与第三碾压辊(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块(304)至第二滑块(308)以第二碾压辊(303)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两个支撑架(305)与电动辊(201)进行转动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收集单元、第三固定架(6)、第四固定架(7)和第二转动辊(8),底板组件(1)右侧中部与第四固定架(7)进行固接;底板组件(1)右侧后部与第三固定架(6)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6)和第四固定架(7)上方中部与第二转动辊(8)进行固接;收集单元包括有电机(501)、第二传动轴(502)、第三传动轮(503)和第四传动轮(504);电机(501)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电机(501)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502)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502)与底板组件(1)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502)与第三传动轮(503)进行固接;第二转动辊(8)与第四传动轮(50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504)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是,圆筒(218)与第一碾压辊(221)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件。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是,第三碾压辊(309)外环面等距设置有凸起。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是,转动板(410)与下料管(408)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是,锥形管(412)设置为锥体。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其特征是,锥形管(412)内部为空心状,且内壁为倾斜状。
CN202111213519.4A 2021-10-19 2021-10-19 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Active CN114013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3519.4A CN114013073B (zh) 2021-10-19 2021-10-19 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3519.4A CN114013073B (zh) 2021-10-19 2021-10-19 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3073A true CN114013073A (zh) 2022-02-08
CN114013073B CN114013073B (zh) 2024-05-28

Family

ID=8005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3519.4A Active CN114013073B (zh) 2021-10-19 2021-10-19 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307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9994B1 (ko) * 2006-09-29 2007-09-19 (주)서진라이트 기포제거장치기가 설치된 유리섬유강화플라스틱 제조장치
DE202013102255U1 (de) * 2012-12-13 2014-02-14 Dieffenbacher GmbH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Anlage und Harzmatte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ärkten Formteilen, insbesondere mittels Fließpressen in einer Formpresse
EP2931488A2 (de) * 2012-12-13 2015-10-21 Dieffenbacher GmbH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Verfahren, anlage und harzmatte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ärkten formteilen, insbesondere mittels fliesspressen in einer formpresse
CN110713703A (zh) * 2018-07-15 2020-01-21 河北盛伟基业玻璃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mc航空警示球的制作方法
WO2020175266A1 (ja) * 2019-02-25 2020-09-03 Dic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押圧装置、シート材押圧方法、押圧ローラ及びシート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9994B1 (ko) * 2006-09-29 2007-09-19 (주)서진라이트 기포제거장치기가 설치된 유리섬유강화플라스틱 제조장치
DE202013102255U1 (de) * 2012-12-13 2014-02-14 Dieffenbacher GmbH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Anlage und Harzmatte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ärkten Formteilen, insbesondere mittels Fließpressen in einer Formpresse
EP2931488A2 (de) * 2012-12-13 2015-10-21 Dieffenbacher GmbH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Verfahren, anlage und harzmatte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ärkten formteilen, insbesondere mittels fliesspressen in einer formpresse
CN110713703A (zh) * 2018-07-15 2020-01-21 河北盛伟基业玻璃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mc航空警示球的制作方法
WO2020175266A1 (ja) * 2019-02-25 2020-09-03 Dic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押圧装置、シート材押圧方法、押圧ローラ及びシート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3073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13073A (zh) 通信终端用航空警示球生产线组
CN114750217B (zh) 一种超细纤维面料生产方法
CN109940902B (zh) 一种碳纤维管成型装置、加工碳纤维管的方法及碳纤维管
CN112643885A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具有降尘功能的混凝土混合机械
CN114228301A (zh) 往复式冲浪板内芯纤维布层叠贴合设备
CN206030213U (zh) 一种铺网机及预制件生产用铺网系统
CN109527653A (zh) 一种用于滤棒的加料装置以及制备装置
CN115095116A (zh) 保温隔热涂料施工丙纶自动铺贴设备
CN116573478A (zh) 一种pof薄膜生产用吹膜装置及其吹膜工艺
CN113579230B (zh) 一种双层磁粉均匀装填与预压制一体装置
CN112571699B (zh) 一种自动化的镜片生产装置
CN113733711A (zh) 导航系统中雷达隐身材料的预处理设备
CN114178807A (zh) 一种电机转子轴的轴承自动装配设备
CN113879890A (zh) 渐进式离型纸泡棉贴合及卷绕设备
CN112704957A (zh) 一种活性炭过滤棉制作方法
CN109501219B (zh) 一种大型塑料桶生产装置
CN112548362A (zh) 一种高端装备制造用钢板快速切割设备
CN113752593A (zh) 市政路桥用高耐磨smc航空警示球加工设备
CN206126410U (zh) 自动卷膜袋工装
CN212868130U (zh) 一种触摸屏生产用流平机
CN220242046U (zh) 一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用混合设备
CN116273291B (zh) 一种电动车报废铅蓄电池破碎装置
CN113829724A (zh) 石墨烯弹性网布增强碳纤维鱼竿加工机
CN216709323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9436256U (zh) 一种用于滤棒的加料装置以及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6

Address after: Room 1001, Unit 1, Building 18, No. 7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venue,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Applicant after: Dongguan Tianxia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61000 room 801, unit 2, building 1, Shenghe apartment East, Taishan Road and Jinger Road, Changge City, Xuch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 Huixi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