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0973B -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0973B
CN114010973B CN202111342589.XA CN202111342589A CN114010973B CN 114010973 B CN114010973 B CN 114010973B CN 202111342589 A CN202111342589 A CN 202111342589A CN 114010973 B CN114010973 B CN 114010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hook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25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0973A (zh
Inventor
杨鑫
武利会
胡聪
邱明明
吴慧峰
何文峰
黄静
石俏
时云月
韩广超
刘超
管子然
张宇宣
唐建辉
庄巨周
谭国栋
胡正庭
侯年冠
姜沛东
徐远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25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0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0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0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0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0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43Lifelines, lanyards, and anchors theref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00Dropping, ejecting, releasing, or receiving articles, liquids, or the like, in flight
    • B64D1/02Dropping, ejecting, or releas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在该装置中,通过将n字形支架与杆塔横杆和/或塔上支撑杆接触,使得n字形支架上的限位孔位于述连接架上的开口槽内,插销向下运动插接在限位孔内,使得n字形支架处于第一工位;而当n字形支架与杆塔横杆和/或塔上支撑杆分离,插销向上运动,直至完全脱离限位孔,此时n字形支架在自身重力下发生转动,使得n字形n字形支架的开口向下,n字形支架处于第二工位。本发明的灯塔保护装置可对登塔作业人员在整个登塔过程进行保护,操作简单且安全系数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线路的杆塔主要有角钢塔、钢管杆塔和水泥杆塔三种,输电线路维护检修作业时,需要作业人员登塔到达指定作业位置,为了保证登塔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人员在登塔过程中需要佩戴防坠落装置。
登塔防坠落装置一般有轨道式和悬挂式两种,轨道式防坠落装置属于固定式防坠落装置,可以实现人员上下杆塔过程中的全程防护,但是安装成本较高,难以保证在每一个杆塔上安装,现阶段仅仅在对新作业人员的培训场地使用;悬挂式防坠落装置主要由安全绳配合速差自锁器和滑轮组成,其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其耐久特性较差,不适宜作为固定部件长期悬挂于杆塔上,一般在需要使用时由第一位登塔的作业人员将其临时安装悬挂到杆塔上,在工作结束后,由最后下塔的作业人员将其取下,如此,第一位登塔人员在上杆塔的过程中和最后一位下塔人员在下杆塔的过程中均无防坠落装置保护,无法保证每一位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增加了登塔的整体危险系数。因此,现有输电线路维护检修作业时采用的悬挂式防坠落装置虽然成本较低,但是无法保证每一位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导致输电线路登塔维护检修的危险系数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对作业人员登塔及作业全过程进行防坠保护,减小作业人员登塔过程中的坠落风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坠组件和位于所述防坠组件下方的安全组件,所述安全组件用于悬挂安全绳;所述防坠组件包括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挂钩部件、用于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连接的夹持部件;所述挂钩部件包括挂钩、安装支座,所述挂钩与所述安装支座滑动连接;所述夹持部件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上端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端面两侧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下端连接安全部件,第二侧壁连接有n字形支架,所述第一上端面设置有延伸至第二侧壁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将所述第一上端面分为第一右端面和第一左端面;所述安装支座的下端设置有底壁,所述底壁具有供插销滑动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插销的上端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所述底壁的两侧均具有朝下延伸的面板,两个所述的面板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右端面和第一左端面;所述n字形支架包括第二上端面、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端面两侧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二上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转动连接,并将所述第二上端面分为第二左端面、第二右端面;当所述开口槽容纳所述第三侧壁、第二左端面时,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插销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槽形孔,盘头钉穿过长槽形孔与安装支座固定在一起,所述盘头钉与挂钩、安装支座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供挂钩相对于安装支座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挂钩的下方、且与安装支座的底壁相对应,所述插销的上端穿过定位板上的第二开口、与挂钩固定连接,所述插销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定位板抵接、下端与插销固定在一起,当挂钩带动插销向上运动时,所述弹簧被压缩。
进一步的,所述插销上设有凸肩,所述凸肩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上方、且凸肩的外径大于第一开口的内径,所述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凸肩的上端面,所述凸肩用于带动弹簧的下端随着插销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座的底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环绕第一开口设置;或者,所述定位板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环绕第二开口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销的下端部为外径逐渐减小的倒圆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侧壁设置有第三环形凸台,所述第三环形凸台环绕所述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组件包括滑轮装置和卷绕装置,所述滑轮装置包括支架和滑轮,所述支架与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卷绕轮、用于驱动卷绕轮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缠绕在卷绕轮上、另一端搭载在滑轮上,当卷绕轮转动时,牵引绳从卷绕轮上释放或者卷绕,进而对安全绳进行释放和卷绕,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导向件,用于防止牵引绳脱落卷绕轮。
进一步的,上述输电线路人工登塔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1)将挂钩与无人机连接;
(2)通过无人机获取待作业塔杆图像,确定图像中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位置;
(3)发出控制指令到无人机,移动无人机带动挂钩移动,将n字形支架搭载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上,n字形支架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与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连接架发生转动,直至n字形支架的第三侧壁和第二左端面位于开口槽内;
(4)控制所述无人机脱离挂钩,挂钩带动插销在安装支座上向下滑动,使得插销插入到限位孔内。
进一步的,上述输电线路人工登塔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还包括:
(1)通过无人机获取待作业塔杆图像,确定图像中挂钩位置;
(2)发出控制指令到无人机,将无人机与挂钩连接;
(3)移动无人机带动挂钩移动,挂钩带动插销相对于所述连接架向上滑动,使得插销脱离限位孔;
(4)控制无人机带动挂钩继续移动,n字形支架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逐渐分离,并依靠自身重力发生转动,直至n字形支架的第三侧壁和第二左端面完全脱离连接架的开口槽。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中,n字形支架转动设置在连接架上,且在n字形支架的第三侧壁开设有的限位孔。当需要将该装置搭载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上时,利用无人机让n字形支架放置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上,使得n字形支架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下,以及其自身的重力下发生转动,直至n字形支架的第三侧壁和第二左端面卡在开口槽内,此时限位孔位于连接架上端面上的开口槽内,同时将插销向下运动直至插设到该限位孔内,使得闭合支架处于锁死状态,防止该装置在使用时闭合装置发生转动,并牢牢挂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上,保证该装置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连接的的安全可靠性;当需要将上述装置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上分离时,首先利用无人机与挂钩部件连接在一起,使插销向上移动并脱离限位孔,n字形支架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逐渐脱离,即此时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对n字形支架的承重作用逐渐减弱,导致n字形支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使得n字形支架的第三侧壁和第二左端面完全脱离开口槽,最终使得n字形支架的开口向下,n字形支架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完全脱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挂钩部件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夹持部件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n字形支架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滑轮装置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卷绕装置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使用过程示意图(无人机未示出);
图8为图1中的n字形支架位于锁死状态示意图。
1-挂钩部件,11-挂钩,111-长槽形孔,12-安装支座,121-第一环形凸台,122-定位板,123-第二环形凸台,124-底壁,13-盘头钉,14-插销,141-凸肩,15-弹簧,2-夹持部件,21-连接架,212-开口槽,213第一上端面,2131-第一右端面,2132-第一左端面,214-第一侧壁,215-第二侧壁,22-n字形支架,221-圆孔凸台,222-限位孔,223-第二上端面,224-第三侧壁,225-第四侧壁,226-第三环形凸台,2231-第二右端面,2232-第二左端面,23-圆弧形结构,3-滑轮装置,31-滑轮,32-螺钉,33-支架,34-转轴,35-安装板,4-卷绕装置,41-驱动装置,42-卷绕轮,43-导向件,44-牵引绳,5-防坠组件,6-安全组件,7-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登塔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高空坠落风险高等技术问题。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思路:通过在杆塔顶端合适位置安装配合无人机的输电线路人工登塔保护装置,用无人机准确展放高空安保绳导引绳至输电线路人工登塔保护装置,通过导引绳牵引绝缘安保绳一端穿过输电线路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可连接地面端的智能电动绞磨装置,绝缘安保绳另一端与登塔人员安全带连接,形成完整的保护措施,实现对作业人员登塔及作业全过程防坠保护。
如图1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所示,该装置包括防坠组件5,防坠组件5又包括挂钩部件1和夹持部件2,其下方还设置有安全组件6,用于悬挂安全绳,所述安全组件6包括滑轮装置3和卷绕装置4。
具体的如图2所示,挂钩部件1包括挂钩11和安装支座12,挂钩11上设置有两个长槽形孔111,盘头钉13穿过上述长槽形孔111与安装支座12固定在一起,实现挂钩11与安装支座12的固定。特别的,盘头钉13与挂钩11、挂钩11与安装支座12之间均具有间隙,使得长槽形孔111能相对盘头钉13发生移动,即挂钩11可相对于安装支座12移动。在挂钩11的下方,设置有与安装支座12的底壁124相对的定位板122,插销14的下端穿过安装支座12底壁124上的第一开口,而插销14的上端穿过定位板122上的第二开口、与挂钩11固定在一起,即当挂钩11和安装支座12相互滑动时,挂钩11可以带动插销14相对于与安装支座12上下移动,且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限位作用,防止插销左右倾摆,使得插销的轴向移动更加精准。于本实施例中,挂钩11的形状为n字形结构,方便与无人机的挂持连接。当然,挂钩11和安装支座12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并不仅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方式。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插销14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内顺利运动,在安装支座12底壁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121,该第一环形凸台121环绕第一开口设置;而在定位板122的上表面也设置有环绕第二开口的第二环形凸台123,第一环形凸台121和第二环形凸台123能够对插销14的移动起到引导和导向的作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21具有第一上端面213,以及沿第一上端面的两侧朝下延伸的相对的第一侧壁214和第二侧壁215,两个侧壁的长度不同,在连接架21的第一侧壁214下端固定连接安全组件6,在连接架21的第二侧壁215上转动连接n字形支架22。具体的,在连接架21上开设有开口槽212,开口槽212从第一上端面延伸至其第二侧壁215,开口槽212将第一上端面213分割为第一左端面2132和第一右端面2131,而开口槽212在第二侧壁215分叉侧壁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形结构23,n字形支架22的上端也设置有与圆弧形结构23相配合的圆孔凸台211(具体结构详见下述描写),将圆孔凸台211与圆弧形结构23在对位处设置有连通的孔,并通过转轴实现n字形支架22与连接架21的转动连接。n字形支架22的部分结构位于连接架21的内部空间内,而n字形支架22上的限位孔222也位于连接架21的内部。其中,开口槽212的内径与n字形支架22的外径相匹配。进一步的,安装支座12的底壁124的两侧具有朝下延伸的两个面板,该两个面板分别固定固定在第一右端面2131和第一左端面2132,使得挂钩部件1与夹持部件2稳固连接的同时,又能保证插销14位于开口槽212内。
如图4所示,具体的,n字形支架22具有第二上端面223,以及沿第二上端面223两侧朝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224和第四侧壁225,使得n字形支架22的形状为n字形的结构,其中限位孔222位于第三侧壁224上。于本实施例中,在n字形支架22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绕限位孔222的第三环形凸台226,从而增加了限位孔222的深度。而在n字形支架22的上端面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圆孔凸台211,该圆孔凸台211突出于n字形支架22的上端面,并将第二上端面223分割为第二左端面2232和第二右端面2231。将该圆孔凸台211卡在连接架21的圆弧形结构23内,并用转轴将n字形支架22和连接架21转动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左端面2232与第三侧壁224位于连接架21的内部空间。
当n字形支架22相对于连接架21的第二侧壁215转动,使得第三侧壁224和第二左端面2232位于连接架21的开口槽212内时,此时,插销14与限位孔222的位置相对应,即插销14与限位孔222的中轴线相重合。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n字形支架22搭载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7上时,n字形支架22可相对于连接架21发生转动,使得n字形支架22的第三侧壁224和第二左端面2232位于开口槽212内,此时,限位孔222位于连接架21上端面的开口槽212内。同时,当挂钩11带动插销14上下移动时便可插入或拔出限位孔222。而为了保证插销14能够顺利插入到限位孔222内,插销14的下端部为倒圆锥结构,即插销14下端部的外径逐渐减小,该倒圆锥结构具有引导插销14插设到限位孔222内的作用。
为了避免插销14从限位孔222内意外脱出,造成安全隐患,在插销14的外部套设有弹簧15。具体的,弹簧15的上端与定位板122相抵接、下端与插销14固定在一起,当挂钩11带动插销向上运动时,插销14的下端带动弹簧15向上运动,而弹簧15的上端由于定位板122的阻挡、限位使得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即使发生意外导致插销14向上运动而与限位孔222发生脱离,此时弹簧15的弹力也能保证插销14恢复插入到限位孔222的状态。
具体的,插销14在位于第一开口的上方部位设置有凸肩141,弹簧15的下端抵靠在凸肩141上,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为了保证插销14的正常工作,防止弹簧15穿过安装支座12底壁,凸肩141的外径大于第一开口的内径。于本实施例中,穿过第二开口的插销14的直径小于位于定位板122和安装支座12底壁124之间的插销14的直径,使得弹簧15能够环绕第二开口而无法穿过,确保定位板122对弹簧14的限位作用。
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安全组件6包括滑轮装置3和卷绕装置4,其中滑轮装置3具有支架33和滑轮31,支架33与连接架21通过转轴34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连接架21设置有安装板35,支架33与安装板35固定在一起,使得滑轮装置3可以自由旋转,以便于施工时调整安全绳的方向,而滑轮31通过螺钉32与支架33连接在一起。卷绕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41和卷绕轮42,驱动装置41可以为卷绕轮42的转动提供动力,牵引绳44的一端缠绕在卷绕轮42上,另一端绕过滑轮31。即通过遥控驱动装置41释放牵引绳44直到地面,施工人员即可把安全绳用牵引绳44挂载到滑轮31上,最终完成安全绳的挂载作业。于本实施例中,在卷绕轮42的上方还设置有导向件43,以防止牵引绳44脱离卷绕轮42。
如图7-图8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搭载在一起的过程:
第一步:将挂钩11搭载在无人机(图中未示出)上,此时安装支座12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盘头钉13向下运动,当盘头钉13抵接到长槽形孔111的下端面时,安装支座12的运动停止。当然,运动时相互的,也可以认为是挂钩11相对于安装支座12向上运动。此时插销14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被拉起,并带动弹簧15的下端向定位板122靠近,弹簧15处于压缩的状态;
第二步:无人机将上述装置运载到目的地,并获取待作业塔杆图像,确定图像中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位置后,n字形支架22的开口搭载到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7上,无人机垂直缓慢下降;此时n字形支架22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的作用下绕着圆孔凸台211在连接架21上发生转动,直至n字形支架22的第三侧壁224和第二左端面2232位于开口槽212内,此时限位孔222结构位于连接架21上端面的开口槽212内;
第三步:控制无人机与挂钩11分离,在弹簧15的弹力,以及挂钩11自身重力作用下,挂钩11带动插销14向下运动,直至插销14插设在限位孔222内,使得n字形支架22与连接架21处于锁死状态;
最后,通过遥控控制驱动装置41,驱动卷绕轮42转动,将牵引绳44释放到地面上,用来捆绑安全绳卷绕至滑轮31上。
同样的,当完成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后,驱动装置41驱动卷绕轮42转动,并带动滑轮31将安全绳释放到地面上,后与牵引绳44分离;同时用无人机获取待作业塔杆图像,确定图像中挂钩11位置,并与挂钩11挂载在一起;此时挂钩11沿着长槽形孔111的轨道向上运动,直至与盘头钉13接触,而挂钩11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这插销14以及弹簧15向上运动,直至插销14完全脱离限位孔222,此时n字形支架22处于自由状态。继续使无人机上升,n字形支架22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7逐渐脱离,即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7对n字形支架22的承重作用逐渐减弱,此时n字形支架2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圆孔凸台211为轴心发生转动,直至n字形支架22的开口朝下,n字形支架22完全脱离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7,达到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7拆除该装置的目的,此时无人机便可带走上述的登塔保护装置。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坠组件和位于所述防坠组件下方的安全组件,所述安全组件用于悬挂安全绳;
所述防坠组件包括用于与无人机连接的挂钩部件、用于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连接的夹持部件;
所述挂钩部件包括挂钩、安装支座,所述挂钩与所述安装支座滑动连接;所述挂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槽形孔,盘头钉穿过长槽形孔与安装支座固定在一起,所述盘头钉与挂钩、安装支座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供挂钩相对于安装支座上下滑动;
所述夹持部件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上端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端面两侧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下端连接安全部件,第二侧壁连接有n字形支架,所述第一上端面设置有延伸至第二侧壁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将所述第一上端面分为第一右端面和第一左端面;
所述安装支座的下端设置有底壁,所述底壁具有供插销滑动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插销的上端与所述挂钩固定连接,所述底壁的两侧均具有朝下延伸的面板,两个所述的面板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右端面和第一左端面;
所述安装支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挂钩的下方、且与安装支座的底壁相对应,所述插销的上端穿过定位板上的第二开口、与挂钩固定连接,所述插销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定位板抵接、下端与插销固定在一起,当挂钩带动插销向上运动时,所述弹簧被压缩;其中,所述插销的下端部为外径逐渐减小的倒圆锥结构;
所述n字形支架包括第二上端面、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端面两侧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二上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转动连接,并将所述第二上端面分为第二左端面、第二右端面;
当所述开口槽容纳所述第三侧壁、第二左端面时,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插销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上设有凸肩,所述凸肩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上方、且凸肩的外径大于第一开口的内径,所述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凸肩的上端面,所述凸肩用于带动弹簧的下端随着插销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座的底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环绕第一开口设置;或者,所述定位板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环绕第二开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设置有第三环形凸台,所述第三环形凸台环绕所述限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组件包括滑轮装置和卷绕装置,所述滑轮装置包括支架和滑轮,所述支架与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卷绕轮、用于驱动卷绕轮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缠绕在卷绕轮上、另一端搭载在滑轮上,当卷绕轮转动时,牵引绳从卷绕轮上释放或者卷绕,进而对安全绳进行释放和卷绕,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导向件,用于防止牵引绳脱落卷绕轮。
6.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登塔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1)将挂钩与无人机连接;
(2)通过无人机获取待作业塔杆图像,确定图像中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位置;
(3)发出控制指令到无人机,移动无人机带动挂钩移动,将n字形支架搭载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上,n字形支架在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与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连接架发生转动,直至n字形支架的第三侧壁和第二左端面位于开口槽内;
(4)控制所述无人机脱离挂钩,挂钩带动插销在安装支座上向下滑动,使得插销插入到限位孔内。
7.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登塔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还包括:
(1)通过无人机获取待作业塔杆图像,确定图像中挂钩位置;
(2)发出控制指令到无人机,将无人机与挂钩连接;
(3)移动无人机带动挂钩移动,挂钩带动插销相对于所述连接架向上滑动,使得插销脱离限位孔;
(4)控制无人机带动挂钩继续移动,n字形支架与杆塔横杆或塔上支撑杆逐渐分离,并依靠自身重力发生转动,直至n字形支架的第三侧壁和第二左端面完全脱离连接架的开口槽。
CN202111342589.XA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4010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589.XA CN114010973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589.XA CN114010973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0973A CN114010973A (zh) 2022-02-08
CN114010973B true CN114010973B (zh) 2023-01-24

Family

ID=8006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2589.XA Active CN114010973B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09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9902A (zh) * 2022-06-15 2022-09-23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一种登高防坠落用的闭锁钩及其使用方法
CN115224630B (zh) * 2022-07-20 2024-04-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局 一种后备保护装置及其装卸方法
CN115634395B (zh) * 2022-09-30 2023-10-27 广东冠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防坠装置及其上挂装置
CN115554629B (zh) * 2022-09-30 2023-06-16 广东冠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登塔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7752963B (zh) * 2024-02-22 2024-05-0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高空作业后备保护的铁塔挂架
CN117902043B (zh) * 2024-03-19 2024-05-14 成都翼比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挂载登塔防坠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9706B2 (en) * 2011-12-05 2015-12-01 Aero Facility Co., Ltd. Water rescue device
CN102698377A (zh) * 2012-06-20 2012-10-03 神翼航空器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高楼火灾逃生滑道吊升方法及装置
CN106828899B (zh) * 2017-01-06 2023-05-30 润泰救援装备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救援无人机及其调控消防系统
CN208319739U (zh) * 2018-04-28 2019-01-04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基于无人机的输电线路杆塔攀登人身安全保护装置
CN109173113A (zh) * 2018-10-25 2019-01-11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德阳供电公司 基于无人机悬挂的防坠落装置及其悬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0973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10973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人工登塔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452451B (zh) 移动式输电线路杆塔攀登人身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KR101848835B1 (ko) Cctv카메라 등의 승·하강 장치
KR100928870B1 (ko) 승강식 지주대
CN112165022A (zh) 用于架空输电线高空作业的防脱落挂拆传递装置
CN109755725B (zh) 一种移动通信基站天线
CN108798192B (zh) 一种便于更换天线的通讯铁塔
JP2015502884A (ja) 電車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安全装置
CN113054588A (zh) 一种便于无人机安装的输电线高空防坠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4744543B (zh) 一种输电线路进行无人机救援装备的自锁挂钩
CN213654196U (zh) 一种吊篮
CN115089902A (zh) 一种登高防坠落用的闭锁钩及其使用方法
CN209929822U (zh) 一种配电箱柱装用结构及悬挂式配电箱
KR100495521B1 (ko) 음성응답 운전 조작반 및 비상제동 브레이크 구조와 편차조정 스트로크 장치가 형성된 무선점소등 승하강 제어조명타워
CN114016890B (zh) 一种电力维护辅助梯
CN112253961A (zh) 一种可在线监督工人作业工步规范的监控装置及安装方法
WO2020167273A1 (en) Street lighting fixture assembly having a rope lift system
CN103308269B (zh) 坠落试验提锁机
KR101614655B1 (ko) 승하강식 활주로 진입등주
CN116474286A (zh) 一种高压电塔安全保护装置
CN218919785U (zh) 一种采用无人机挂拆防坠落绳的装置
CN114684754B (zh) 一种自动安装的跌落式熔断器检测支架
CN218455833U (zh) 一种小区活动场所安防用监控照明装置
CN203275056U (zh) 坠落试验提锁机
CN117902043B (zh) 一种无人机挂载登塔防坠装置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