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6424A - 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6424A
CN114006424A CN202110447031.1A CN202110447031A CN114006424A CN 114006424 A CN114006424 A CN 114006424A CN 202110447031 A CN202110447031 A CN 202110447031A CN 114006424 A CN114006424 A CN 114006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harging
mobile device
elastic arm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70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文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06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64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座。充电座包括底板、可动件、弹性件、充电块、座体及弹臂。可动件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及活动端。固定端枢接于底板。弹性件配置于底板与活动端之间。充电块固定于可动件的活动端。座体覆盖活动端,座体具有对应于充电块的第一开孔。弹臂的第一端固定于座体内,弹臂的第二端对应可动件可移动地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弹臂位于第一位置时,弹臂的第二端抵压活动端,弹性件变形,且充电块位于座体内。当弹臂位于第二位置时,弹臂释放可动件,可动件被弹性件推动,使充电块外露于第一开孔而凸出于座体。

Description

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座,尤其涉及一种适于供一移动装置充电的充电座。
背景技术
传统上,充电座会有凸出于顶面的充电块,以供移动装置回到充电座时,移动装置能接触到充电块,以进行充电。然而,这样的设计会造成移动装置底侧边缘外观碰伤。此外,充电块凸出于充电座也容易受损或是被人误触而有安全上的疑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座,其充电块可在未要充电时内缩,并在要充电时凸出。
本发明的一种充电座,适于供一移动装置充电,包括一底板、一可动件、一弹性件、一充电块、一座体及一弹臂。可动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其中固定端枢接于底板。弹性件配置于底板与可动件的活动端之间。充电块固定于可动件的活动端。座体覆盖活动端,座体具有对应于充电块的一第一开孔。弹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固定于座体内,弹臂的第二端对应可动件可移动地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当弹臂位于第一位置时,弹臂的第二端抵压可动件的活动端,弹性件变形,且充电块位于座体内。当弹臂位于第二位置时,弹臂的第二端释放可动件,可动件的活动端受弹性件的恢复力往远离底板的方向抬升,使充电块外露于第一开孔以能够电性连接于移动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装置包括一驱动件,充电座还包括设置于弹臂的一从动件,当移动装置靠近充电座时,驱动件使从动件移动而使弹臂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动件包括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第一斜面靠近固定端且远离座体的方向倾斜,第二斜面远离固定端且朝向座体倾斜,当移动装置靠近充电座时,移动装置的一滚轮依序沿着第一斜面、第二斜面而移动至底板,当移动装置离开充电座时,移动装置移动至可动件的第二斜面而将可动件朝向底板下压,进而使充电块回到座体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臂的第二端具有朝向底板的一抵压面及朝向充电块的一第三斜面,当移动装置离开充电座且驱动件离开从动件时,弹臂从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可动件的第二斜面被滚轮下压,而使可动件在相对于弹臂下移的过程中,可动件的活动端沿着弹臂的第三斜面将弹臂推往第二位置,直到可动件移动到弹臂的下方,弹臂的恢复力使弹臂回到第一位置,且抵压面抵压可动件的活动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件为移动装置的一外壳,座体包括一第二开孔,从动件为一凸块,从动件外露于座体的第二开孔,当弹臂位于第一位置时,从动件外露于第二开孔而凸出于座体,当驱动件推抵从动件时,弹臂移动至第二位置而释放可动件,充电块凸出于第一开孔以与移动装置的一充电端子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件为一第一磁性件,从动件为位于座体内的一第二磁性件,驱动件的磁性与从动件的磁性相同,当移动装置的驱动件靠近从动件时,驱动件的磁斥力使从动件移动,使弹臂移动至第二位置而释放可动件,充电块凸出于第一开孔以与移动装置的一充电端子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动件具有一中央区及位于中央区两侧的两个周围区,活动端位于中央区上,移动装置包括对应于两个周围区的两个滚轮,中央区与两个周围区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中央区在一第二方向上凸出于两个周围区,移动装置沿着第二方向靠近充电座,各周围区包括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第一斜面靠近固定端且远离座体的方向倾斜,第二斜面远离固定端且朝向座体倾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充电座还包括两个支撑件,配置于底板与可动件的两个周围区之间,两个支撑件的轮廓对应于可动件的两个周围区的轮廓,当弹臂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动件承靠在两个支撑件上,当弹臂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动件被弹性件上推而离开两个支撑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央区包括位在固定端处的一定位槽,移动装置包括一惰轮,当充电块电性连接于移动装置时,惰轮位于定位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座体包括一第一板及一第二板,第一板连接第二板,第一板平行于底板,第二板垂直于底板且位于活动端上方,第一开孔位于第一板,第一开孔位于第一板且固定弹臂的第一端。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充电座的弹性件配置于底板与可动件的活动端之间,而使可动件可被弹性件推动而移动。充电块固定于可动件,而使充电块可随着可动件移动。弹臂的第一端固定于座体内,弹臂的第二端对应可动件可移动地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弹臂位于第一位置时,弹臂的第二端抵压可动件的活动端,弹性件变形,且充电块位于座体内。当弹臂位于第二位置时,弹臂的第二端释放可动件,可动件的活动端受弹性件的恢复力往远离底板的方向抬升,使充电块外露于第一开孔以能够电性连接于移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充电座的充电块可在未要充电时内缩,并在要充电时凸出,而降低充电块损伤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充电座的示意图。
图2是将图1的充电座的座体与可动件以虚线表示的示意图。
图3是应用于图1的充电座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4至图5是图3的移动装置靠近图1的充电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3的移动装置离开图1的充电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充电座与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10:移动装置
12、12a:驱动件
14:滚轮
16:充电端子
18:惰轮
100:充电座
110:底板
120:可动件
121:固定端
122:活动端
123:中央区
124:定位槽
125:周围区
126:第一斜面
127:第二斜面
130:弹性件
140:充电块
150:座体
152:第一板
154:第一开孔
156:第二板
158:第二开孔
160:弹臂
161:第一端
162:第二端
163:抵压面
164:第三斜面
170、170a:从动件
18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充电座的示意图。图2是将图1的充电座的座体与可动件以虚线表示的示意图。图3是应用于图1的充电座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充电座100适于供一移动装置10(图3)充电。本实施例的移动装置10例如是可以搬运货物或是用来提供信息的机器人,又或者,移动装置10也可以是扫地机器人。移动装置10的种类与用途不以此为限制。移动装置10适于对接至充电座100。如图3所示,移动装置10包括两个滚轮14、一充电端子16及一惰轮18。充电端子16外露于移动装置10的底面,且位于两个滚轮14之间。
请回到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座100包括一底板110、一可动件120、一弹性件130、一充电块140、一座体150及一弹臂160。在本实施例中,可动件120位于底板110上方,且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121及一活动端122(图2)。活动端122的高度高于固定端121的高度。固定端121为可动件120在图2中的左下缘,活动端122为可动件120在图2中的右上缘。
可动件120的固定端121枢接于底板110上。在一实施例中,可动件120的固定端121可通过铰炼可转动地配置于底板110上。弹性件130(图2)配置于底板110与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之间,而使可动件120可被弹性件130推动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0例如是弹簧,但弹性件13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座100还包括两个支撑件180(图2),配置于底板110与可动件120的两个周围区125之间,两个支撑件180的轮廓对应于可动件120的两个周围区125的轮廓,而为三角柱形,但支撑件180与可动件120的周围区125的形状不以此为限制。可动件120可以承靠在两个支撑件180上,也可被弹性件130推动而离开两个支撑件180。
此外,充电块140固定于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而可随着可动件120移动。充电块140例如是铜块,但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动件120具有一中央区123及位于中央区123两侧的两个周围区125。中央区123与两个周围区125沿着一第一方向D1排列,移动装置10适于沿着一第二方向D2靠近充电座100。移动装置10的两个滚轮14对应于两个周围区125,因此,当移动装置10往充电座100靠近时,移动装置10的两个滚轮14会行经可动件120的两个周围区125。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区123在第二方向D2上凸出于两个周围区125。活动端122(图2)位于中央区123上,中央区123与两个周围区125共同包括一第一斜面126,且各周围区125包括一第二斜面127。第一斜面126靠近固定端121且远离座体150的方向倾斜,第二斜面127远离固定端121且朝向座体150倾斜。
另外,中央区123包括位在固定端121处的一定位槽124,移动装置10包括一惰轮18(图3),当充电块140电性连接于移动装置10时,惰轮18位于定位槽124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央区123也可以不具有定位槽124。
座体150配置于底板110上且覆盖活动端122。具体地说,座体150包括一第一板152及一第二板156。第一板152连接第二板156,第一板152平行于底板110且位于底板110的上方,第一板152罩覆可动件120靠近活动端122的部分。第二板156连接于第一板152且垂直于底板110。第二板156位于活动端122上方。座体150包括对应于充电块140的一第一开孔154,且第一开孔154位于第一板152。如图1所示,当移动装置10尚未靠近充电座100时,充电块140会位于第一板152的下方,而未凸出于第一板15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臂160位于座体150内。具体地说,弹臂160位于第二板156旁且固定于第二板156。弹臂16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61及一第二端162。第一端161固定于座体150的第二板156,弹臂160的第二端162位于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旁。弹臂160适于被挠动,而使弹臂160的第二端162适于对应可动件120在一第一位置P1与一第二位置P2之间活动。弹臂160的第二端162具有朝向底板110的一抵压面163及朝向充电块140的一第三斜面164。
图4至图5是图3的移动装置靠近图1的充电座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参阅图4,当弹臂160位于第一位置P1时,可动件120承靠在两个支撑件180上。弹臂160的第二端162抵压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弹性件130变形,且充电块140位于座体150内。
移动装置10包括一驱动件12,充电座100还包括设置于弹臂160的一从动件170。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2为移动装置10的一外壳,充电座100的座体150包括一第二开孔158(图1),从动件170为一凸块,从动件170(凸块)设置于弹臂160上,当弹臂160位于第一位置P1时,从动件170外露于第二开孔158而凸出于座体150。
由图4至图5可知,当移动装置10靠近充电座100时,移动装置10的滚轮14会依序沿着可动件120的第一斜面126、第二斜面127而移动至底板110(如图5)。移动装置10的驱动件12会使充电座100的从动件170移动。更具体地说,移动装置10的驱动件12(外壳)挤压到从动件170(凸块),由于从动件170(凸块)设置于弹臂160上,弹臂160会对应地被推动,而使弹臂160从第一位置P1(图4)移动至第二位置P2(图5)。
此时,弹臂160的第二端162不再抵压可动件120,可动件120不受到弹臂160的局限,弹性件130便可释放所蓄积的弹性位能,而使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受弹性件130的恢复力往远离底板110的方向抬升。由于充电块140固定于可动件120,充电块140会随着可动件120的移动而外露于第一开孔154,凸出于座体150的第一开孔154,以与移动装置10的充电端子16接触,而电性连接于移动装置10。由图5可见,可动件120被弹性件130上推而离开两个支撑件180。
图6是图3的移动装置离开图1的充电座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6,当移动装置10离开充电座100时,移动装置10的驱动件12(外壳)会离开从动件170(凸块),而使弹臂160回到第一位置P1。同时,移动装置10的滚轮14会移动至可动件120的第二斜面127而将可动件120朝向底板110下压,进而使充电块140回到座体150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5至图6的过程中,当移动装置10的驱动件12(外壳)离开从动件170(凸块),弹臂160会先从第二位置P2回到第一位置P1,此时,弹臂160的第二端162会先位于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的下方。也就是说,弹臂160的第三斜面164会位于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的下方。
接着,在可动件120的第二斜面127被滚轮14下压,而使可动件120在相对于弹臂160下移的过程中,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沿着弹臂160的第三斜面164将弹臂160先推往第二位置P2,直到可动件120移动到弹臂160的下方,弹臂160不受可动件120的拘束弹臂160的恢复力使弹臂160再度回到第一位置P1(如图6)。此时,弹臂160的抵压面163抵压可动件120的活动端122。其后即使移动装置10的滚轮14离开第二斜面127,可动件120仍会被弹臂160的抵压面163抵压而维持在此位置。
因此,充电座100的充电块140可在移动装置10尚未靠近时内缩,并在移动装置10移动到充电座100的定位时才凸出,大幅降低充电块140损伤的机率。另外,移动装置10的边缘也不会被充电块140撞伤。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充电座与移动装置的示意图。请参阅图7,图7的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2a为一第一磁性件,从动件170a为位于座体150内的一第二磁性件,且驱动件12a与从动件170a的磁性相同。
因此,当驱动件12a靠近从动件170a时,驱动件12a的磁斥力会使得从动件170a移动(后退),使弹臂160移动至第二位置P2而释放可动件120,充电块140便可凸出于座体15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充电座的弹性件配置于底板与可动件的活动端之间,而使可动件可被弹性件推动而移动。充电块固定于可动件,而使充电块可随着可动件移动。弹臂的第一端固定于座体内,弹臂的第二端对应可动件可移动地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弹臂位于第一位置时,弹臂的第二端抵压可动件的活动端,弹性件变形,且充电块位于座体内。当弹臂位于第二位置时,弹臂的第二端释放可动件,可动件的活动端受弹性件的恢复力往远离底板的方向抬升,使充电块外露于第一开孔以能够电性连接于移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充电座的充电块可在未要充电时内缩,并在要充电时凸出,而降低充电块损伤的机率。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座,适于供一移动装置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
一可动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其中该固定端枢接于该底板;
一弹性件,配置于该底板与该可动件的该活动端之间;
一充电块,固定于该可动件的该活动端;
一座体,覆盖该活动端,该座体具有对应于该充电块的一第一开孔;以及
一弹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固定于该座体内,该弹臂的该第二端对应该可动件可移动地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其中
当该弹臂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弹臂的该第二端抵压该可动件的该活动端,该弹性件变形,且该充电块位于该座体内,
当该弹臂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弹臂的该第二端释放该可动件,该可动件的该活动端受该弹性件的恢复力往远离该底板的方向抬升,使该充电块外露于该第一开孔以能够电性连接于该移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装置包括一驱动件,该充电座还包括设置于该弹臂的一从动件,当该移动装置靠近该充电座时,该驱动件使该从动件移动而使该弹臂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该可动件包括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靠近该固定端且远离该座体的方向倾斜,该第二斜面远离该固定端且朝向该座体倾斜,当该移动装置靠近该充电座时,该移动装置的一滚轮依序沿着该第一斜面、该第二斜面而移动至该底板,当该移动装置离开该充电座时,该移动装置移动至可动件的该第二斜面而将该可动件朝向该底板下压,进而使该充电块回到该座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该弹臂的该第二端具有朝向该底板的一抵压面及朝向该活动端的一第三斜面,当该移动装置离开该充电座且该驱动件离开该从动件时,该弹臂从该第二位置往该第一位置,该可动件的该第二斜面被该滚轮下压,而使该可动件在相对于该弹臂下移的过程中,该可动件的该活动端沿着该弹臂的该第三斜面将该弹臂推往该第二位置,直到该可动件移动到该弹臂的下方,该弹臂的恢复力使该弹臂回到该第一位置,且该抵压面抵压该可动件的该活动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为该移动装置的一外壳,该座体包括一第二开孔,该从动件为一凸块,该从动件外露于该座体的该第二开孔,当该弹臂位于第一位置时,该从动件外露于该第二开孔而凸出于该座体,当该驱动件推抵该从动件时,该弹臂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释放该可动件,该充电块凸出于该第一开孔以与该移动装置的一充电端子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为一第一磁性件,该从动件为位于该座体内的一第二磁性件,该驱动件的磁性与该从动件的磁性相同,当该移动装置的该驱动件靠近该从动件时,该驱动件的磁斥力使该从动件移动而使该弹臂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释放该可动件,该充电块凸出于该第一开孔以与该移动装置的一充电端子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该可动件具有一中央区及位于该中央区两侧的两个周围区,该活动端位于该中央区上,该移动装置包括对应于该两个周围区的两个滚轮,该中央区与该两个周围区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该中央区在一第二方向上凸出于该两个周围区,该移动装置沿着该第二方向靠近该充电座,各该周围区包括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靠近该固定端且远离该座体的方向倾斜,该第二斜面远离该固定端且朝向该座体倾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支撑件,配置于该底板与该可动件的该两个周围区之间,该两个支撑件的轮廓对应于该可动件的该两个周围区的轮廓,当该弹臂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可动件承靠在该两个支撑件上,当该弹臂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可动件被该弹性件上推而离开该两个支撑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该中央区包括位在该固定端处的一定位槽,该移动装置包括一惰轮,当该充电块电性连接于该移动装置时,该惰轮位于该定位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包括一第一板及一第二板,该第一板连接该第二板,该第一板平行于该底板且位于该活动端上方,该第一开孔位于该第一板,该第二板垂直于该底板且固定该弹臂的该第一端。
CN202110447031.1A 2020-07-28 2021-04-25 充电座 Pending CN1140064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5396A TWI730854B (zh) 2020-07-28 2020-07-28 充電座
TW109125396 2020-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424A true CN114006424A (zh) 2022-02-01

Family

ID=7751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7031.1A Pending CN114006424A (zh) 2020-07-28 2021-04-25 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6424A (zh)
TW (1) TWI73085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5582U (zh) * 2011-03-23 2012-02-15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收纳的充电结构
WO2016000207A1 (zh) * 2014-07-01 2016-01-07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的充电座
CN108275016A (zh) * 2018-01-16 2018-07-13 广州巨茗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207764749U (zh) * 2017-12-29 2018-08-24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笔的充电座、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CN208986639U (zh) * 2018-11-02 2019-06-14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的充电座及扫地机组件
CN110556656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69567Y (zh) * 2007-07-23 2008-06-0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工控计算机板卡调试的底板装置
CN210095622U (zh) * 2018-12-10 2020-02-21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吸尘器用充电台及智能吸尘电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5582U (zh) * 2011-03-23 2012-02-15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收纳的充电结构
WO2016000207A1 (zh) * 2014-07-01 2016-01-07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的充电座
CN207764749U (zh) * 2017-12-29 2018-08-24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笔的充电座、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CN108275016A (zh) * 2018-01-16 2018-07-13 广州巨茗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110556656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座
CN208986639U (zh) * 2018-11-02 2019-06-14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扫地机的充电座及扫地机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0854B (zh) 2021-06-11
TW202205047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9706B (zh) 显示装置
US7354290B2 (en) Surface contact card holder
US8840410B2 (en) Pop-up mechanism having a sliding pushing pillar coupled to a spring
JP3443102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20220045458A1 (en) Connector
CN111711024B (zh) 电子设备及其可隐藏式充电连接器
CN114006424A (zh) 充电座
CN109616817B (zh) 一种终端
US20190348799A1 (en) Card socket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101397284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에 삽입되는 컨텍트와 그 결합구조
CN107104014B (zh) 按键、键盘及按键制造方法
US20100327851A1 (en) Contact mechanism, card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card detecting method
CN108206350A (zh) 一种侧压式弹片
US8077451B2 (en) Surface contact card retention assembly
KR101824018B1 (ko) 카드용 커넥터
US7762850B2 (en) Surface contact card retention assembly
CN210168067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9758382U (zh) 一种下针测试治具
CN220553132U (zh) 触控板、电子设备及其配件
KR100600984B1 (ko) 스크래치를 방지하기 위한 슬라이드 모듈 및 이 슬라이드모듈을 이용한 슬라이드 타입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101155484A (zh) 电子装置
CN212768198U (zh) 电芯载具和电池生产线
CN216598210U (zh) 电连接器的构造
CA2588481C (en)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holder
CN110277266A (zh) 按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