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9160B -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9160B
CN113999160B CN202111384584.3A CN202111384584A CN113999160B CN 113999160 B CN113999160 B CN 113999160B CN 202111384584 A CN202111384584 A CN 202111384584A CN 113999160 B CN113999160 B CN 113999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zabicyclo
dimethyl
hexane
preparing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45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9160A (zh
Inventor
徐军
李胜
徐斌
夏超
刘媛
严海军
陈国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99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9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9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9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ne carbocyclic ring
    • C07D209/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ne carbocyclic ring condensed with a ring other than six-member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的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制备方法原料成本高、反应过程安全风险大且产物纯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制备方法,以二氯菊酸为原料,与碱金属硼氢化物和路易斯酸在反应溶剂中反应,转换成式V化合物;式V化合物在硫酸溶液中水解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式IV化合物先与卤化试剂在反应溶剂中进行卤化反应,再加到氨水中转换成式III化合物;式III化合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在水中与次氯酸盐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式II化合物添加到反应溶剂中,在有机碱作用下,自身关环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本发明方法条件温和,安全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避开剧毒、易燃、易爆以及昂贵的还原试剂,高压设备、以及易燃的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病毒类药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病毒医药中间体领域内的应用。
背景技术
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式I)是生产丙肝蛋白酶抑制剂Boceprevir以及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口服新冠治疗药物PF-07321332的重要中间体,化学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11
丙肝蛋白酶抑制剂Boceprevir和口服新冠治疗药物PF-07321332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Boceprevir: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12
PF-07321332: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13
目前有多种文献报道了式I的合成方法。
WO2008082508报道了一种合成式I的方法。采用四氢锂铝作为还原剂,然后氢化脱掉苄基制备式I。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14
WO2007075790报道了另一种合成式I的方法。同样用到四氢锂铝还原式VIII,然后在-23~-20℃通入HCl气体成盐,但是文献中没有提到最终产品的纯度。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15
WO2009073380同样用四氢锂铝还原式VIII直接得到式I,但是也未提到产品纯度。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21
US7723531介绍了以卡龙酸酐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条路径合成式I化合物,还原过程采用四氢锂铝或者硼烷,并且路径二还有一步氢化步骤,而且文献中并未给出四氢锂铝和硼烷的优劣。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22
综合式I现有的合成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在合成过程中普遍使用了昂贵并且易燃易爆的还原试剂四氢锂铝,以及剧毒易燃的硼烷;
2)用氢化脱苄基,对设备要求高,并且钯炭催化剂易燃,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3)采用卡龙酸酐作为起始原料,成本较高。
因此仍需要开发更加环保和低廉的新的制备工艺来合成式I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即(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以二氯菊酸为起始原料,与碱金属硼氢化物和路易斯酸在反应溶剂中反应,转换成式V化合物;
2)式V化合物在硫酸溶液中进行水解反应,水解成式IV化合物;
3)式IV化合物先与卤化试剂在反应溶剂中进行卤化反应,再滴加到氨水中转换成式III酰胺化合物;
4)式III酰胺化合物在碱金属氢氧化物存在下,在水中与次氯酸盐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
5)式II化合物添加到反应溶剂中,在有机碱作用下,发生自身关环反应制备式I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反应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31
式中X表示氯、溴、碘,优选的,式中X表示氯。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碱金属硼氢化物选自硼氢化钠、硼氢化钾。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二氯菊酸与碱金属硼氢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0.3~1.0:3.0;优选的,所述二氯菊酸与碱金属硼氢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0.5~1.0:1.2。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路易斯酸选自氯化铝、氯化锌、三氟化硼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路易斯酸与二氯菊酸的摩尔投料比为1.0:0.5~1.0:2.0。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反应溶剂选自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的,所述反应溶剂为无水四氢呋喃。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二氯菊酸的1~30倍体积。
进一步的,步骤1)反应温度为-20~110℃,优选的,反应温度为0~30℃。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所述反应条件为,以二氯菊酸为起始原料,与碱金属硼氢化物和路易斯酸在反应溶剂中反应0℃反应1小时,后升温至室温(25±2℃)反应至原料消失。
进一步的,步骤1)反应结束后,还包括将反应产物降温、加入甲醇搅拌淬灭反应中多余的硼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浓缩有机相,得到式V化合物。
所述萃取收集有机相为将反应结束后的体系倒入水中,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分别用水和饱和食盐水依次洗涤,洗涤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硫酸溶液为质量分数为10%~98%的硫酸溶液,优选的,所述硫酸溶液为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硫酸溶液用量为化合物V的1~20倍质量比,在某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硫酸溶液用量为化合物V的1~20倍质量比为10倍。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所述水解反应的反应条件为,50℃反应0.5小时,后升温至75~80℃反应至原料消失。
进一步的,步骤2)水解反应结束后,还包括将水解反应产物降温、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浓缩有机相,得到式IV化合物。
所述萃取收集有机相为将反应结束后的体系倒入水中,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水洗涤至近中性,洗涤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卤化试剂选自氯化亚砜、三氯氧磷、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溴氧磷、三溴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的,所述卤化试剂为氯化亚砜。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式IV化合物与卤化试剂的摩尔投料比为1.0:0.5~1.0:5.0,优选的,所述式IV化合物与卤化试剂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2.5;更优选的,所述式IV化合物与卤化试剂的摩尔投料比为1.0:2.5。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反应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的,所述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化合物IV的5~20倍重量。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卤化反应还包括加入卤化反应催化剂,优选的,所述卤化反应催化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卤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0~110℃,优选的,步骤3)所述卤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式IV化合物先与卤化试剂在反应溶剂中0~5℃反应1小时后,加热回流8~12小时,优选的,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10小时。
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式IV化合物与氨水投料质量比为1.0:1.0~1.0:50,优选的,所述式IV化合物与氨水投料比为1.0:1.0~1.0:20,在某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V化合物与氨水投料质量比为1.0:8.3。
进一步的,步骤3)转换条件为,将卤化反应产物滴加至氨水中,0~10℃保温反应2小时。
进一步的,步骤3)转换结束后,还包括将反应物过滤,冰水淋洗,烘干,得到式III酰胺化合物。
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的,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
在某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钠在水中形成质量百分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式III酰胺化合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10,优选的,所述式III酰胺化合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4.0~1.0:8.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式III酰胺化合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4.0。
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次氯酸盐选自次氯酸钠、次溴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的,所述次氯酸盐为次氯酸钠。
在某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次氯酸盐为次氯酸钠,所述次氯酸钠在水中形成有效氯含量3~15%的次氯酸钠水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式III化合物与次氯酸盐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10,优选的,所述式III化合物与次氯酸盐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4.0,进一步优选的,式III化合物与次氯酸盐的摩尔投料比为1.0:2.0。
进一步的,步骤4)具体操作为,将式III酰胺化合物、碱金属氢氧化物、次氯酸盐在水中混合,降温,保温至原料消失,加热反应液至中间态消失,降温,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浓缩有机相,得到式II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降温均为降温至-10~30℃,所述加热为加热至40~100℃。
即,步骤4)具体操作为,将式III酰胺化合物、碱金属氢氧化物、次氯酸盐和水混合,降温至-10~30℃,保温至原料消失,加热反应液至40~100℃反应至中间态消失,降温至-10~30℃,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浓缩有机相,得到式II化合物。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降温均为降温至0~10℃,所述加热为加热至40~80℃。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降温均为降温至5℃,所述加热为加热至60℃。
所述萃取收集有机相为将反应结束后的体系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收集有机相,水洗涤至近中性,洗涤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甲苯、甲醇、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的,所述反应溶剂为甲苯。
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化合物II的1~20倍体积。
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有机碱选自氢化钠、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三乙胺、吡啶、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的,所述有机碱选自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
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式II化合物与有机碱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5.0,优选的,所述式II化合物与有机碱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4.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式II化合物与有机碱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2.1。
步骤5)具体操作为,将式II化合物和有机碱添加到反应溶剂中,加热回流发生自身关环反应制备得到式I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5)自身关环反应结束后,还包括将自身关环反应产物冷却、加水分层、取甲苯层干燥,通入干燥的HCl气体析出固体,固体加水溶解,中和后甲苯萃取,得到纯化后的式I化合物。
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1~100小时,优选的,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2~50小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2~20小时;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10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条件温和,生产安全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
2)原料廉价易得,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3)避开剧毒、易燃、易爆以及昂贵的还原试剂的使用;
4)避开高压设备、以及易燃的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式I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式I化合物的气相谱图。
图3为实施例2制备式I化合物的气相谱图。
图4为实施例3制备式I化合物的气相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的公知手段。未特别注明的试剂,均为本领域常规购买的试剂。
实施例1
(1)化合物V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二氯菊酸20.91g(0.1mol),200ml反应溶剂无水四氢呋喃(无水四氢呋喃的体积约为二氯菊酸的10倍),室温搅拌溶解,冰水冷却至内温0℃,加入硼氢化钠4.16g(0.11mol)。保温搅拌滴加三氟化硼乙醚23.42g(0.165mol)。
滴完0℃保温反应1小时,升至室温(25±2℃)反应8小时至原料消失。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降温冷却,滴加5ml甲醇,搅拌20分钟,淬灭过量硼烷后,缓缓倒入50ml冰水,搅拌乙酸乙酯150ml分三次萃取,合并有机相,100ml水分两次洗涤,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包括式V化合物的粗产物V17.6g黄色油状物,收率90.2%,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V化合物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71
(2)化合物IV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浓硫酸175g(质量分数98%),升温至50℃,搅拌下加入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V17.5g(0.09mol),50℃保温搅拌0.5小时,升温至75~80℃反应至原料消失,本实施例4小时时原料消失。反应液倒入1000g碎冰中搅拌,乙酸乙酯200ml分次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涤至近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包括式IV化合物的粗产物IV12.3g黄色油状物,收率86.6%,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IV化合物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72
(3)化合物III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实施例2制备的化合物IV11.1g(0.070mol),反应溶剂二氯甲烷100ml(132g),DMF(N,N-二甲基甲酰胺)5ml,冰水冷却至5℃滴加卤化试剂氯化亚砜20.8g(0.175mol),滴完5℃保温反应1小时,加热回流10小时。卤化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滴加到100mL氨水(92g)中,滴加过程控制温度不超过10℃,滴完0℃保温反应2小时,过滤,冰水淋洗,烘干得到11.3g包括式III化合物的粗品化合物III,粗收率91.9%,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III化合物为顺式-2-(3-(氯甲基)-2,2-二甲基环丙基)乙酰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81
(4)化合物II的制备
将10.29g(0.257mol)氢氧化钠加入水中至称重34.3g,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30%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实施例3制备的化合物III 11.3g(0.064mol),冰浴冷却冷却至5℃滴加次氯酸钠50g(0.14mol),使反应体系中次氯酸钠浓度为有效氯10%,以Cl来计算摩尔数,滴加完毕5℃保温2小时至原料消失,将反应液快速加热至60℃保温1小时至生成的中间态异氰酸酯消失,降温至5℃加入乙酸乙酯200ml萃取,水相再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涤至近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包括式II化合物的粗产物II 7.1g油状物,收率75.1%。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II化合物为:顺式-((1R,3S)-3-(氯甲基)-2,2-二甲基环丙甲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82
(5)化合物I的合成
反应瓶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化合物II 7.0g(0.047mol),有机碱叔丁醇钾10.6g(0.095mol),添加反应溶剂甲苯80ml混合(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化合物II的11.4倍体积),氮气保护加热回流10小时至原料消失,自身关环反应结束,即获得式I化合物粗产物;
将式I化合物粗产物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水,搅拌片刻,静置分层,分去下层水,甲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通入干燥的HCl气体,析出固体,过滤,滤饼甲苯淋洗,得到白色固体加20g水溶解。冰水冷却,滴加饱和碳酸氢钠55g。甲苯80ml分次萃取,饱和氯化钠30ml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无色油状物4.5g,收率86.1%,纯度为99.6%%。即化合物I,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83
1H NMR(CDCl3):1.00~1.01(d,6H),1.25(s,2H),1.47(br,1H),2.88~2.91(d,2H),3.07~3.09(d,2H),图1。
实施例2
(1)化合物V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二氯菊酸20.91g(0.1mol),200ml反应溶剂无水四氢呋喃(无水四氢呋喃的体积约为二氯菊酸的10倍),室温搅拌溶解,冰水冷却至内温0℃,加入硼氢化钾5.93g(0.11mol)。保温搅拌分批加无水三氯化铝22.0g(0.165mol)。
滴完0℃保温反应1小时,升至室温(25±2℃)反应8小时至原料消失。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冷却,滴加5ml甲醇,搅拌20分钟,淬灭过量硼烷后,缓缓倒入50ml冰水,搅拌乙酸乙酯150ml分三次萃取,合并有机相,100ml水分两次洗涤,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包括式V化合物的粗产物V18.1g黄色油状物,收率92.8%,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V化合物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91
(2)化合物IV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浓硫酸350g(质量分数98%),升温至50℃,搅拌下加入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V17.5g(0.09mol),50℃保温搅拌0.5小时,升温至75~80℃反应至原料消失,本实施例4小时时原料消失。反应液倒入2000g碎冰中搅拌,乙酸乙酯300ml分次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涤至近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包括式IV化合物的粗产物IV11.8g黄色油状物,收率74.6%,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IV化合物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092
(3)化合物III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实施例2制备的化合物IV11.1g(0.070mol),反应溶剂二氯甲烷100ml(132g),DMF(N,N-二甲基甲酰胺)5ml,冰水冷却至5℃滴加卤化试剂三氯化磷24.0g(0.175mol),滴完5℃保温反应1小时,加热回流10小时。卤化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滴加到100mL氨水(92g)中,滴加过程控制温度不超过10℃,滴完10℃保温反应2小时,过滤,冰水淋洗,烘干得到10.8g包括式III化合物的粗品化合物III,粗收率87.8%,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III化合物为顺式-2-(3-(氯甲基)-2,2-二甲基环丙基)乙酰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101
(4)化合物II的制备
将12.8g(0.320mol)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解至称重42.7g,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30%氢氧化钠水溶,加入实施例3制备的化合物III 11.3g(0.064mol),冰浴降温至5℃滴加次氯酸钠56.8g(0.160mol),使反应体系中次氯酸钠浓度为有效氯10%,以Cl来计算摩尔数,滴加完毕5℃保温2小时至原料消失,将反应液快速加热至60℃保温1小时至生成的中间态异氰酸酯消失,降温至5℃加入乙酸乙酯200ml萃取,水相再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涤至近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包括式II化合物的粗产物II6.9g油状物,收率73.0%。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II化合物为:顺式-((1R,3S)-3-(氯甲基)-2,2-二甲基环丙甲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102
(5)化合物I的合成
反应瓶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化合物II 7.0g(0.047mol),有机碱乙醇钠9.6g(0.141mol),添加反应溶剂甲苯100ml混合(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化合物II的14.3倍体积),氮气保护加热回流10小时至原料消失,自身关环反应结束,即获得式I化合物粗产物;将式I化合物粗产物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水,搅拌片刻,静置分层,分去下层水,甲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通入干燥的HCl气体,析出固体,过滤,滤饼甲苯淋洗,得到白色固体加20g水溶解。冰水冷却,滴加饱和碳酸氢钠60g。甲苯80ml分次萃取,饱和氯化钠30ml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无色油状物4.4g,收率84.2%,纯度为99.5%。即化合物I,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111
实施例3
(1)化合物V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二氯菊酸20.91g(0.1mol),200ml反应溶剂无水2-甲基四氢呋喃(无水四氢呋喃的体积约为二氯菊酸的10倍),室温搅拌溶解,冰水冷却至内温0℃,加入硼氢化钠4.16g(0.11mol)。保温搅拌滴加三氟化硼乙醚23.42g(0.165mol)。
滴完0℃保温反应1小时,升至室温(25±2℃)反应8小时至原料消失。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冷却,滴加5ml甲醇,搅拌20分钟,淬灭过量硼烷后,缓缓倒入50ml冰水,搅拌乙酸乙酯150ml分三次萃取,合并有机相,100ml水分两次洗涤,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包括式V化合物的粗产物V17.9g黄色油状物,收率91.8%,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V化合物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112
(2)化合物IV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浓硫酸262.5g(质量分数98%),升温至50℃,搅拌下加入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V17.5g(0.09mol),50℃保温搅拌0.5小时,升温至75~80℃反应至原料消失,本实施例4小时时原料消失。反应液倒入1500g碎冰中搅拌,乙酸乙酯200ml分次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涤至近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包括式IV化合物的粗产物IV12.0g黄色油状物,收率84.3%,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IV化合物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113
(3)化合物III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实施例2制备的化合物IV11.1g(0.070mol),反应溶剂甲苯100ml(87g),DMF(N,N-二甲基甲酰胺)5ml,冰水冷却至5℃分批加三溴氧磷30.1g(0.105mol),加完5℃保温反应1小时,加热回流10小时。卤化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滴加到150mL氨水(138g)中,滴加过程控制温度不超过10℃,滴完10℃保温反应2小时,过滤,冰水淋洗,烘干得到13.2g包括式III化合物的粗品化合物III,粗收率85.7%,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III化合物为顺式-2-(3-(溴甲基)-2,2-二甲基环丙基)乙酰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121
(4)化合物II的制备
将10.24g(0.256mol)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解至称重34.1g,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30%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实施例3制备的化合物III 11.3g(0.064mol),冰浴降温至5℃滴加次氯酸钠45.4g(0.128mol),使反应体系中次氯酸钠浓度为有效氯10%,以Cl来计算摩尔数,滴加完毕5℃保温2小时至原料消失,将反应液快速加热至60℃保温1小时至生成的中间态异氰酸酯消失,降温至5℃加入乙酸乙酯200ml萃取,水相再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涤至近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脱溶,得到化合物II 7.1g油状物,收率75.1%。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式II化合物为:顺式-((1R,3S)-3-(氯甲基)-2,2-二甲基环丙甲胺: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122
(5)化合物I的合成
反应瓶中加入实施例4制备的化合物II9.0g(0.047mol),有机碱叔丁醇钠9.1g(0.095mol),添加反应溶剂甲苯80ml混合(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化合物II的11.4倍体积),氮气保护加热回流10小时至原料消失,自身关环反应结束,即获得式I化合物粗产物;
将式I化合物粗产物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水,搅拌片刻,静置分层,分去下层水,甲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通入干燥的HCl气体,析出固体,过滤,滤饼甲苯淋洗,得到白色固体加20g水溶解。冰水冷却,滴加饱和碳酸氢钠60g。甲苯80ml分次萃取,饱和氯化钠30ml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无色油状物4.3g,收率82.3%,纯度为99.8%。即化合物I,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
Figure BDA00033666632100001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5)

1.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以二氯菊酸为起始原料,与碱金属硼氢化物和路易斯酸在反应溶剂中反应,转换成式V化合物;
式V化合物在硫酸溶液中进行水解反应,水解成式IV化合物;
式IV化合物先与卤化试剂在反应溶剂中进行卤化反应,再滴加到氨水中转换成式III酰胺化合物;
式III酰胺化合物在碱金属氢氧化物存在下,在水中与次氯酸盐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
式II化合物添加到反应溶剂中,在有机碱作用下,发生自身关环反应制备式I化合物;
所述制备方法反应路线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X表示氯、溴、碘;
步骤1)所述路易斯酸选自氯化铝、氯化锌、三氟化硼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步骤3)所述卤化试剂选自氯化亚砜、三氯氧磷、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溴氧磷、三溴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步骤4)所述次氯酸盐选自次氯酸钠、次溴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步骤5)所述有机碱选自氢化钠、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三乙胺、吡啶、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二氯菊酸与碱金属硼氢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0.3~1.0: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二氯菊酸与碱金属硼氢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0.5~1.0: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路易斯酸与二氯菊酸的摩尔投料比为1.0:0.5~1.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二氯菊酸的1~30倍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反应温度为-20~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反应温度为0~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条件为,0℃反应1小时,后升温至室温反应至原料消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反应结束后,还包括将反应产物降温、加入甲醇搅拌、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浓缩有机相,得到式V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中X表示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碱金属硼氢化物选自硼氢化钠、硼氢化钾。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溶剂选自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硫酸溶液为质量分数为10%~98%的硫酸溶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硫酸溶液用量为化合物V的1~20倍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水解反应的反应条件为,50℃反应0.5小时,后升温至75~80℃反应至原料消失。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水解反应结束后,还包括将水解反应产物降温、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浓缩有机相,得到式IV化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式IV化合物与卤化试剂的摩尔投料比为1.0:0.5~1.0:5.0。
18.权利要求17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式IV化合物与卤化试剂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2.5。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化合物IV的5~20倍重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卤化反应还包括加入卤化反应催化剂,所述卤化反应催化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卤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0~5℃反应1小时后,加热回流8~12小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加热回流时间为10小时。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式IV化合物与氨水投料质量比为1.0:1.0~1.0:50。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式IV化合物与氨水投料质量比为1.0:1.0~1.0:20。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转换条件为,将卤化反应产物滴加至氨水中,0~10℃保温反应2小时。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转换结束后,还包括将反应物过滤,冰水淋洗,烘干,得到式III酰胺化合物。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试剂为氯化亚砜。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反应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式III酰胺化合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10。
30.权利要求29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式III酰胺化合物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投料比为1.0:4.0~1.0:8.0。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式III化合物与次氯酸盐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10。
32.权利要求3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式III化合物与次氯酸盐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4.0。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操作为,将式III酰胺化合物、碱金属氢氧化物、次氯酸盐和水混合,降温,保温至原料消失,加热反应液至中间态消失,降温,萃取收集有机相、减压浓缩有机相,得到式II化合物。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降温均为降温至-10~30℃,所述加热为加热至40~100℃。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降温均为降温至0~10℃,所述加热为加热至40~80℃。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降温均为降温至5℃,所述加热为加热至60℃。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盐为次氯酸钠。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操作为,将式II化合物和有机碱添加到反应溶剂中,加热回流发生自身关环反应制备得到式I化合物。
41.权利要求40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自身关环反应结束后,还包括将自身关环反应产物冷却、加水分层、取甲苯层干燥,通入干燥的HCl气体析出固体,固体加水溶解,中和后甲苯萃取,得到纯化后的式I化合物。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反应溶剂的投料量为化合物II的1~20倍体积。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式II化合物与有机碱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5.0。
44.权利要求43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化合物与有机碱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4.0。
45.权利要求44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化合物与有机碱的摩尔投料比为1.0:1.0~1.0:2.1。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1~100小时。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2~50小时。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2~20小时。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加热回流时间为10小时。
5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反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甲苯、甲醇、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溶剂为甲苯。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碱选自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
5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溶剂为无水四氢呋喃。
5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硫酸溶液为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
5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
CN202111384584.3A 2021-10-21 2021-11-22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999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4894 2021-10-21
CN2021112248949 2021-10-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9160A CN113999160A (zh) 2022-02-01
CN113999160B true CN113999160B (zh) 2022-12-27

Family

ID=79929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4584.3A Active CN113999160B (zh) 2021-10-21 2021-11-22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9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5859B (zh) * 2022-01-27 2022-05-03 南京桦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合成方法
CN114478690B (zh) * 2022-03-08 2024-01-02 新发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4702431B (zh) * 2022-05-10 2023-06-23 浙江江北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
CN114605311B (zh) * 2022-05-16 2022-07-15 南京桦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Nirmatrelvir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4989067B (zh) * 2022-07-18 2022-10-28 苏州奥普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帕罗韦德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551A (zh) * 2005-12-22 2009-03-11 先灵公司 制备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化合物和其对映体盐的方法
CN101611001A (zh) * 2006-12-20 2009-12-23 先灵公司 利用亚硫酸氢盐中间体制备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化合物的方法
CN101910130A (zh) * 2007-11-28 2010-12-08 先灵公司 制备用于形成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化合物的中间体的脱卤化氢方法
WO2012049688A1 (en) * 2010-10-12 2012-04-19 Arch Pharmalabs Limited An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acemic 6, 6- dimethyl-3-azabicyclo-[3.1.0]-hexane and its salts, a key raw material for hcv inhibi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551A (zh) * 2005-12-22 2009-03-11 先灵公司 制备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化合物和其对映体盐的方法
CN101611001A (zh) * 2006-12-20 2009-12-23 先灵公司 利用亚硫酸氢盐中间体制备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化合物的方法
CN101910130A (zh) * 2007-11-28 2010-12-08 先灵公司 制备用于形成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化合物的中间体的脱卤化氢方法
WO2012049688A1 (en) * 2010-10-12 2012-04-19 Arch Pharmalabs Limited An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acemic 6, 6- dimethyl-3-azabicyclo-[3.1.0]-hexane and its salts, a key raw material for hcv inhibi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9160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99160B (zh) 一种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的制备方法
CN102952011B (zh) 蒈醛酸内酯的合成方法
CN112321602A (zh) 一种瑞卢戈利药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1848406B (zh) 一种2-氯-4-氟-5-硝基苯甲醛的制备方法
CN102276559A (zh) 3-羟甲基四氢呋喃的合成方法
CN104163759A (zh) 卡龙酸、卡龙酸酐的新合成方法
CN101671242B (zh) 反-4-(反-4’-烷基环己基)环己基甲醛的合成方法
CN113248432A (zh) 高收率制备罗沙司他中间体的新方法
CN109232387B (zh) 一种洛贝林的合成方法
CN108530301B (zh) 一种2,4,6-三氟苄胺的合成方法
CN107540575B (zh) 一种西他列汀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4744336B (zh) 一种西洛多辛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用该中间体制备西洛多辛的方法
CN111454315B (zh) 一种雄甾-16-烯-3β-醇的合成方法
CN110878043B (zh) 一种地平类降压药物中间体6-甲氧基吡啶-3-甲醛的合成方法
CN106831863A (zh) 孟鲁司特钠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41313A (zh) 3,5-二氯苯甲醇及羧胺三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2190569B (zh) 一种普拉格雷中间体α-环丙基羰基-2-氟苄基溴的制备方法
CN105237414B (zh) ivacaftor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087648B (zh) 一种提高氟咯草酮纯度的合成方法
CN113979835B (zh) 一种帕唑帕尼三聚体杂质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10240558B (zh) 一种Flindokalner消旋体的新合成方法
CN115181120B (zh) 一种2-甲基-3-苯基苯乙烯基硼酸频那醇酯的制备方法
CN113698274B (zh) 一种高收率合成3-丁炔-2-醇的方法
CN116239577A (zh) 一种制备Cudetaxestat的方法
CN110016030B (zh) 一种5-氟-1H-吡咯-[2,3-b]吡啶-4-甲醛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