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8027A -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8027A
CN113998027A CN202111420818.5A CN202111420818A CN113998027A CN 113998027 A CN113998027 A CN 113998027A CN 202111420818 A CN202111420818 A CN 202111420818A CN 113998027 A CN113998027 A CN 113998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frame
rod
rescue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08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8027B (zh
Inventor
胡宇雄
尹来容
匡增涛
王金行
孙泽文
周昌杰
周友极
倪菊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4208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8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8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8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8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8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62D57/03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supporting base and leg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feet or skid

Abstract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救援方法包括:巡逻方法、探测方法、定位方法、排障方法、牵引方法;其中,所述巡逻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话筒发出信号;所述探测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相机进行监测,所述相机可相对于所述上架旋转,以更大范围的获取视野;所述定位方法包括:当机器人到达救援位置时,通过所述定位天线发送信号以指示所述救援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灾后救援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灾后救援问题一直是全世界的难题,我国每年在这方面花费巨大,每次都用尽全力去救援灾区受困人员,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其中用于救援的辅助机器人功不可没;然而,在具体的实际救援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往往缺乏承载能力,不能更好的集成多功能模块。
2、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的电机,设置在主支架上,占据了本就不宽裕的主支架空间。
3、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缓冲装置,通过弹簧提供缓冲,然而实际机器人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方向碰撞的情况,因此单一方向的弹簧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缓冲。
4、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支腿传动机构,设置在机器人的下方,然而这种设置方式限制了支腿的活动行程。
5、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通过支杆控制支腿的运动,然而单个支杆的控制范围局限较大。
6、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会有牵引绳索的需求,常用的方式是将绳索捆绑在机器人的机体或者支腿上,然而这种捆绑方式并不具有普适性,例如绑在支腿上并不稳定,绑在机身上容易缠绕。
7、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会有移动障碍物的需求,现有技术只是靠机身去推,这种推动不稳定容易滑动,缺少受力点。
8、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支腿承载能力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所述机器人包括减震装置、腿部、短杆、长杆、竖板、内支撑架、蜗轮、蜗杆、电机、电机支架、外壳、机身、主机架、立柱、上架、延长杆、功能模块;所述腿部包括三角部、足部、缺口、绳孔;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下撑杆、上撑杆、下缓冲装置、上缓冲装置;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测距器、定位天线、话筒、相机;所述测距器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所述定位天线、话筒、相机设置在所述上架的上方,所述相机数量为四;所述救援方法包括:巡逻方法、探测方法、定位方法、排障方法、牵引方法;
其中,所述巡逻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话筒发出信号;所述探测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相机进行监测,所述相机可相对于所述上架旋转,以更大范围的获取视野;所述定位方法包括:当机器人到达救援位置时,通过所述定位天线发送信号以指示所述救援位置;
其中所述主机架上设置四根立柱,所述立柱上方支撑有所述上架,四根立柱内部设有所述机身,所述主机架包括长方形框体,所述框体内部固定所述机身,所述框体外部连接四个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所述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后侧连接托架,所述托架上方连接所述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蜗杆,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转动,所述蜗轮位于内支撑架内部,所述蜗轮的蜗轮轴连接所述短杆,所述短杆与所述三角部的一角转动连接;
所述内支撑架的前侧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前端连接所述长杆,所述长杆连接所述三角部的另一角;所述三角部与所述足部一体连接,所述腿部前侧设置所述缺口,所述三角部内部设置有所述绳孔;每个外壳内均包括两个所述内支撑架,每个外壳内的两个内支撑架连接成整体架,所述短杆位于内支撑架的外侧且位于内支撑架的中部;
每个外壳内还设有所述减震装置,所述主机架外侧连接四个所述竖板,所述竖板外侧分别连接所述上撑杆、下撑杆,所述上撑杆、下撑杆均与所述整体架连接,所述上撑杆的下方连接所述上缓冲装置一端,所述下撑杆的上方连接所述下缓冲装置一端,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主机架;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均斜向布置;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所在平面与腿部所在平面垂直;
所述排障方法包括,当机器人移动路线上出现障碍物时,通过所述测距器确定障碍物距离,当障碍物位于机器人前侧腿部的行程范围内时,通过前侧腿部的所述缺口顶抵障碍物,机器人后侧的腿部向后支撑发力提供排障动力;
所述牵引方法包括:在所述机器人后侧的腿部上的绳孔中穿设牵引绳,通过机器人的运动将牵引绳移动到指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延长杆为液压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延长杆可相对所述内支撑架转动。
优选的,所述腿部的数量为八。
优选的,每个内支撑架均对应连接一个腿部。
优选的,所述足部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足部的后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斜面设置在足部的底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均为套设在连接柱上的弹簧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1点,在主支架上方设置了上架,主支架与上架之间设置机器人主体,上架上设置功能模块,从而极大的拓展了功能范围及数量。
2、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2点,设置了外壳、内支撑架,通过主支架、外壳、内支撑架的连接方式,扩大了支架范围,使得电机可以设置在内支撑架上,从而不用拥挤的设置在主支架上。
3、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3点,通过双斜向弹簧模块,实现多维度的缓冲支撑,由于实际工况机器人前侧不怕撞击,侧面怕撞击,因此弹簧所在平面与腿部所在平面垂直。
4、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4点,长杆设置在内支撑架前侧,短杆设置在内支撑架中部以适配长杆距离,前侧的长杆带动下支腿可以更好的向前伸展。
5、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5点,在长杆与内支撑架的连接处设置了延长杆,延长杆可选为液压杆或旋转杆或伸缩杆,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灵活性与活动范围。
6、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6点,在腿部上设置了绳索孔,绳索穿设进去后,可以被孔更好的保持住,增加了稳定性。
7、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7点,在腿部前侧设置了缺口,缺口可以更好的顶抵在障碍物上,借助卡合卡住障碍物方便顶抵,提供不易滑动的支点;长杆位于内支撑架前侧的设计可以使得缺口更好的对准前方。
8、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8点,在腿部内设置了三角部,通过三角支撑增加稳定性。
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信息获取及处理单元结构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腿部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动力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蜗轮连轴杆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工作方法流程框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腿部、11短杆、12足部、13长杆、14竖板、15内支撑架、16轴承、131铰接柱、2减震装置、21下撑杆、22上撑杆、23下缓冲装置、24上缓冲装置、3动力装置、31蜗轮、32蜗杆、33减速电机、34电机支架、4外壳、5机身、6主机架、7立柱、8上架、9延长杆、10三角部、61缺口、62前表面、63绳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所述机器人包括减震装置、腿部、短杆、长杆、竖板、内支撑架、蜗轮、蜗杆、电机、电机支架、外壳、机身、主机架、立柱、上架、延长杆、功能模块;所述腿部包括三角部、足部、缺口、绳孔;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下撑杆、上撑杆、下缓冲装置、上缓冲装置;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测距器、定位天线、话筒、相机;所述测距器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所述定位天线、话筒、相机设置在所述上架的上方,所述相机数量为四;所述救援方法包括:巡逻方法、探测方法、定位方法、排障方法、牵引方法;
其中,所述巡逻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话筒发出信号;所述探测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相机进行监测,所述相机可相对于所述上架旋转,以更大范围的获取视野;所述定位方法包括:当机器人到达救援位置时,通过所述定位天线发送信号以指示所述救援位置;
其中所述主机架上设置四根立柱,所述立柱上方支撑有所述上架,四根立柱内部设有所述机身,所述主机架包括长方形框体,所述框体内部固定所述机身,所述框体外部连接四个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所述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后侧连接托架,所述托架上方连接所述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蜗杆,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转动,所述蜗轮位于内支撑架内部,所述蜗轮的蜗轮轴连接所述短杆,所述短杆与所述三角部的一角转动连接;
所述内支撑架的前侧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前端连接所述长杆,所述长杆连接所述三角部的另一角;所述三角部与所述足部一体连接,所述腿部前侧设置所述缺口,所述三角部内部设置有所述绳孔;每个外壳内均包括两个所述内支撑架,每个外壳内的两个内支撑架连接成整体架,所述短杆位于内支撑架的外侧且位于内支撑架的中部;
每个外壳内还设有所述减震装置,所述主机架外侧连接四个所述竖板,所述竖板外侧分别连接所述上撑杆、下撑杆,所述上撑杆、下撑杆均与所述整体架连接,所述上撑杆的下方连接所述上缓冲装置一端,所述下撑杆的上方连接所述下缓冲装置一端,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主机架;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均斜向布置;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所在平面与腿部所在平面垂直;
所述排障方法包括,当机器人移动路线上出现障碍物时,通过所述测距器确定障碍物距离,当障碍物位于机器人前侧腿部的行程范围内时,通过前侧腿部的所述缺口顶抵障碍物,机器人后侧的腿部向后支撑发力提供排障动力;
所述牵引方法包括:在所述机器人后侧的腿部上的绳孔中穿设牵引绳,通过机器人的运动将牵引绳移动到指定位置。
如图所示:所述延长杆为液压伸缩杆。所述延长杆可相对所述内支撑架转动。所述腿部的数量为八。每个内支撑架均对应连接一个腿部。所述足部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足部的后侧。所述第二斜面设置在足部的底侧。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均为套设在连接柱上的弹簧装置。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所述减震装置、所述腿部、短杆、长杆、竖板、内支撑架、蜗轮、蜗杆、电机、电机支架、外壳、机身、主机架、立柱、上架、延长杆、功能模块;所述腿部包括三角部、足部、缺口、绳孔;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下撑杆、上撑杆、下缓冲装置、上缓冲装置;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测距器、定位天线、话筒、相机;所述测距器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所述定位天线、话筒、相机设置在所述上架的上方,所述相机数量为四;所述救援方法包括:巡逻方法、探测方法、定位方法、排障方法、牵引方法;
其中,所述巡逻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话筒发出信号;所述探测方法包括:在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相机进行监测,所述相机可相对于所述上架旋转,以更大范围的获取视野;所述定位方法包括:当机器人到达救援位置时,通过所述定位天线发送信号以指示所述救援位置;
其中所述主机架上设置四根立柱,所述立柱上方支撑有所述上架,四根立柱内部设有所述机身,所述主机架包括长方形框体,所述框体内部固定所述机身,所述框体外部连接四个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所述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后侧连接托架,所述托架上方连接所述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蜗杆,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转动,所述蜗轮位于内支撑架内部,所述蜗轮的蜗轮轴连接所述短杆,所述短杆与所述三角部的一角转动连接;
所述内支撑架的前侧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前端连接所述长杆,所述长杆连接所述三角部的另一角;所述三角部与所述足部一体连接,所述腿部前侧设置所述缺口,所述三角部内部设置有所述绳孔;每个外壳内均包括两个所述内支撑架,每个外壳内的两个内支撑架连接成整体架,所述短杆位于内支撑架的外侧且位于内支撑架的中部;
每个外壳内还设有所述减震装置,所述主机架外侧连接四个所述竖板,所述竖板外侧分别连接所述上撑杆、下撑杆,所述上撑杆、下撑杆均与所述整体架连接,所述上撑杆的下方连接所述上缓冲装置一端,所述下撑杆的上方连接所述下缓冲装置一端,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主机架;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均斜向布置;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所在平面与腿部所在平面垂直;
所述排障方法包括,当机器人移动路线上出现障碍物时,通过所述测距器确定障碍物距离,当障碍物位于机器人前侧腿部的行程范围内时,通过前侧腿部的所述缺口顶抵障碍物,机器人后侧的腿部向后支撑发力提供排障动力;
所述牵引方法包括:在所述机器人后侧的腿部上的绳孔中穿设牵引绳,通过机器人的运动将牵引绳移动到指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为液压伸缩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可相对所述内支撑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的数量为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内支撑架均对应连接一个腿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足部的后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设置在足部的底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装置与所述下缓冲装置均为套设在连接柱上的弹簧装置。
CN202111420818.5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Active CN113998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0818.5A CN113998027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0818.5A CN113998027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8027A true CN113998027A (zh) 2022-02-01
CN113998027B CN113998027B (zh) 2022-11-01

Family

ID=7993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0818.5A Active CN113998027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802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2247A1 (en) * 2005-03-30 2008-10-16 Tmsuk Co. Ltd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CN104354785A (zh) * 2014-10-27 2015-02-18 中北大学 一种仿生螃蟹机器人
CN204295693U (zh) * 2014-12-18 2015-04-29 哈尔滨工大天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携爪救援机器人
CN105538285A (zh) * 2016-02-29 2016-05-04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装备
US10093019B1 (en) * 2014-12-29 2018-10-09 Boston Dynamics, Inc. Determination of robot behavior
CN111821623A (zh) * 2020-07-14 2020-10-27 绍兴嘉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侦察机器人
CN113060222A (zh) * 2021-03-26 2021-07-0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变拓扑双环路闭链腿机构多足平台
CN113306648A (zh) * 2021-06-21 2021-08-27 三明学院 一种仿猫型机器人
CN113650699A (zh) * 2021-08-30 2021-11-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非结构化环境下的仿生蟑螂特种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2247A1 (en) * 2005-03-30 2008-10-16 Tmsuk Co. Ltd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CN104354785A (zh) * 2014-10-27 2015-02-18 中北大学 一种仿生螃蟹机器人
CN204295693U (zh) * 2014-12-18 2015-04-29 哈尔滨工大天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携爪救援机器人
US10093019B1 (en) * 2014-12-29 2018-10-09 Boston Dynamics, Inc. Determination of robot behavior
CN105538285A (zh) * 2016-02-29 2016-05-04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装备
CN111821623A (zh) * 2020-07-14 2020-10-27 绍兴嘉盾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侦察机器人
CN113060222A (zh) * 2021-03-26 2021-07-0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变拓扑双环路闭链腿机构多足平台
CN113306648A (zh) * 2021-06-21 2021-08-27 三明学院 一种仿猫型机器人
CN113650699A (zh) * 2021-08-30 2021-11-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非结构化环境下的仿生蟑螂特种机器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KAMIKAWA;T.ARAI;K.INOUE;Y. MAE: "Omni-directional gait of multi-legged rescue robo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2004.PROCEEDINGS.ICRA 04.2004》 *
曾欣,李恩田: "多功能救援机器人机构设计与机架制作", 《机械制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8027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55126U (zh) 一种用于列车车底检测的巡检机器人
WO2022237730A1 (zh) 一种超低高度无配重的车载摇臂拍摄系统
CN113998027B (zh) 一种机器人的救援方法
CN215768274U (zh) 一种桥梁底面裂缝检测设备
CN112589493A (zh) 一种可旋转的螺栓球螺纹孔加工装置
CN114083550B (zh) 一种多足式救援机器人
CN218949479U (zh) 一种无人机测绘装置
CN218034797U (zh) 一种轴承外圈滚道、外径检测装置
CN102091900A (zh) 车厢部件移动焊接气动压紧装置
CN113235761B (zh) 一种建筑室内减震装置、系统及减震方法
CN110121957B (zh) 一种稳定性高且便于安装的农机底盘
CN208411537U (zh) 一种车载减震的固定装置
CN215599387U (zh) 一种山体巡检机器人
CN111590532A (zh)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调试平台
CN218559202U (zh) 一种无人机测绘数据采集装置
CN218253817U (zh) 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
CN214223548U (zh) 一种卧式冷却床桶体
CN220231537U (zh) 一种塔吊钢结构探伤检测装置
CN212577418U (zh) 一种锻件自动取放料设备
CN220288941U (zh) 一种装配式螺栓节点抗震实验装置
CN215282563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预制墩柱模板翻转架
CN220082686U (zh) 监控摄像头云台装置
CN110757121B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玻璃安装的安装线
CN22084915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施工用护栏
CN220924542U (zh) 一种无人机旋臂折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