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4361A - 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运营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运营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4361A
CN113994361A CN201980097588.8A CN201980097588A CN113994361A CN 113994361 A CN113994361 A CN 113994361A CN 201980097588 A CN201980097588 A CN 201980097588A CN 113994361 A CN113994361 A CN 113994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gram
smart
robot
optim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75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玄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uri Co
Jin Xuanmin
Original Assignee
Onuri Co
Jin Xuanm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uri Co, Jin Xuanmin filed Critical Onuri Co
Publication of CN113994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4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J11/008Manipulators for service tas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56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56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 B25J9/1658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languag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3/00Testing or monitoring of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G05B23/02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8Network protocols supporting networked applications, e.g. includ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obo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ioeth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提供用户定制型服务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包括:个人化代码信息接收部,其从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反馈数据接收部,其从所述移动设备、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数据接收部,其从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基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优化定制信息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定制信息,以生成优化定制信息;优化化身程序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所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以及,优化智能程序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以及优化程序传输部,其根据算法将所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将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Description

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运营系 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运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移动设备指人们为了日常生活的便利所携带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智能设备是指未限制功能且通过应用程序可以变更或扩展大部分功能的信息通信应用产品,指一种智能型设备,其通过识别设备的周边环境来自行动作或反应,且根据不同设备搭载通信模块和语音识别及人工智能功能,从而与基于物联网(IoT)的各种事物连接,可以通过文本/语音来控制功能。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基础设施(mobile infrastructure)的扩展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在多种领域的应用,所有产业连接为一个的超链接时代已到来。实现超链接时代的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智能移动设备具有如下优点:移动时可以发送/接收邮件或观看视频且还可以移动购物的方便性;何时都可以与很多人联系的沟通性;在哪都可以容易地访问所需要的信息的接入性;通过APP可以实时地远程控制各种设备的方便性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在表示为云的互联网上的服务器中同时提供数据储存和处理、网络、内容使用等IT相关服务的创新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作为以后开启未来智能社会的核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安全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都在云融合并连接。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是指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对象的数字双胞胎版本。数字孪生作为一项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顶峰的技术,已经作为事物的化身而(非人)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数字孪生具有可通过将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物理对象实现到虚拟环境来进行多种模拟的特性,随着传感器、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3D打印等相关要素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正在成为最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正式化,关于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商业的问题越来越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智能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专家们主张,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开发中,需要对优先考虑人类的福利和安全的判断工具进行标准化。尤其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将人性、人类价值观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张正在得到支持。
并且,虽然世界因人工智能而迅速变化,但较多人指出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想法还为时过早。这是因为,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人工智能将无法轻易渗透到人类的理性和感性领域。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和工业现场所占的比例还不高,因此,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使用人工智能,目前需要更加创新的利用手段和技术开发。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智能移动设备运行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的系统及方法,使用户可以利用智能移动设备以个性化的方式对智能设备或机器人进行个人化来使用,并且,可以在从这些设备接收针对用户的个人特征优化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的同时利用个性化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执行在用户的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登录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化身的系统及方法,其可以使用户在智能移动设备使用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网络形象,即化身,使得用户在外出时可以在通过上述化身接收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的同时通过文本/语音/图像进行沟通,并且,通过上述化身监测家中或办公室中的智能设备/机器人的使用状态和周围环境,或远程控制其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智能移动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对智能设备或机器人进行个人化,据此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系统及方法,其可以使用户在智能移动设备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直接向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提供智能程序和个人定制信息,使得接收智能程序和个人定制信息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可以提供按照用户的个人特征优化的个性化服务。
然而,本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所记载的内容,也可以具有其他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达成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提供用户定制型服务,其中上述服务器包括:个人化代码信息接收部,其从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其中,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在安装在上述移动设备的个人化应用中登录的个人登录信息;及根据与上述个人化应用连接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类型,针对服务的个人化所需的个人特征信息;反馈数据接收部,其从上述移动设备、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数据接收部,其从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基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优化定制信息生成部,其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定制信息,以生成优化定制信息;优化化身程序生成部,其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上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优化智能程序生成部,其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以及优化程序传输部,其将上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上述移动设备,将上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用户定制型服务提供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从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的步骤,其中,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在安装在上述移动设备的个人化应用中登录的个人登录信息;及根据与上述个人化应用连接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类型,针对服务的个人化所需的个人特征信息;从上述移动设备、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的步骤;从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标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的步骤;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定制信息,以生成优化定制信息的步骤;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上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的步骤;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的步骤;将上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上述移动设备的步骤;将上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的步骤;将上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上述移动设备的步骤;以及将上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的步骤。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储存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其提供基于云计算的用户定制型服务,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序列,其中,上述指令用于,从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其中,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在安装在上述移动设备的个人化应用中登录的个人登录信息;及根据与上述个人化应用连接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类型,针对服务的个人化所需的个人特征信息,从上述移动设备、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从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标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定制信息,以生成优化定制信息,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上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将上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上述移动设备,将上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将上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上述移动设备,将上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用户定制型服务提供系统,该系统包括: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信息处理中心,其生成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基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移动设备,其执行个人化应用及优化化身程序;以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其执行优化智能程序,其中,上述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包括:个人化代码信息接收部,其从上述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其中,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在安装在上述移动设备的上述个人化应用中登录的个人登录信息;及根据与上述个人化应用连接的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的类型,对服务进行个人化所需的个人特征信息;反馈数据接收部,其从上述移动设备、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数据接收部,其从上述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基准生成的上述标准定制信息、上述标准化身程序及上述标准智能程序;优化定制信息生成部,其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定制信息,以生成优化定制信息;优化化身程序生成部,其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上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优化智能程序生成部,其基于上述个人化代码信息、上述反馈数据及上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优化程序传输部,其将上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上述移动设备,将上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以及优化定制信息传输部,其将上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上述移动设备、及上述智能设备或上述机器人。
以上的技术方案仅是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意图。除上述示例性的实施例外,还可以存在附图及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所记载的附加实施例。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用户可以利用智能移动设备,使得对多种用途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以针对自己的个人特征优化的方式个人化为个性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个人化的设备,接收到随着使用而提升的个性化服务。据此,可以大幅度的增加智能设备或机器人使用性,从而可以对人类福利的增进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贡献。
即,用户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安装个人化应用的智能移动设备,通过本发明的系统可以容易地将根据本发明的安装有智能操作程序的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智能音箱、智能玩具、智能玩偶、智能健康管理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宠物型机器人、智能学习设备、智能生活设备、智能宠物设备、智能宗教设备、智能虚拟体验设备、智能产业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安全设备等个人化为个性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个人化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接收到针对自己的个人特征优化的个性化服务。
并且,通过使用户可以在智能移动设备利用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网络形象,即化身,使得用户外出时可以通过上述化身接收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文本/语音/图像与化身进行沟通,并且,可以通过化身监测家中或办公室中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使用状态和周围环境,或远程控制其功能。据此,可以超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使用空间,对用户提供便利。
并且,本发明中,用户可以通过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以个性化的方式对智能设备进行个人化来使用。因此,用户可以不顾通信费,将具有蓝牙模块和智能功能且价格低廉的智能玩具、智能玩偶、智能宠物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宠物设备、智能健康管理设备等容易地个人化为针对用户优化的个性化设备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提供用户定制型服务的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个人化代码信息的结构的图。
图3至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提供用户定制型服务的方法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实施。然而,本发明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并在说明书全文中针对相似部分附予了相似的附图标记。
在说明书全文中,当表示某一部分“连接”于其他部分时,不仅包含“直接”连接的情况,还包括将其他元件置于两者之间而“电连接”的情况。并且,当表示某一部分“包括”某一个构成要素时,在没有相反记载的情况下其意味着还包括其他构成要素而不是排除其他构成要素,且应理解为不事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这些要素的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中,“部”包括通过硬件实现的单元(unit)、通过软件实现的单元、以及利用两者实现的单元。并且,可以是一个单元利用两个以上的硬件来实现,也可以时两个以上的单元利用一个硬件来实现。另外,“~部”不限于软件或硬件,而“~部”可以存在于可寻址的存储介质中,也可以执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因此,作为一例“~部”包括:诸如软件构成要素、面向对象软件构成要素、类构成要素及任务构成要素的构成要素,以及进程、函数、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阵列和变量。“~部”中提供的构成要素和功能可以组合为更少数的构成要素和“~部”,还可以进一步分离为附加构成要素和“~部”。不仅如此,构成要素和“~部”也可以运行在装置或安全多媒体卡内的一个或多个CPU。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提供用户定制型服务的系统的结构图。参照图1,提供用户定制型服务的系统可以包括:智能移动设备100、服务器200、信息处理中心3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
智能移动设备100可以设有具有算法的个人化应用,该算法将接收到的用户的个人登录信息和个人特征信息处理成个人化代码信息,并通过网络将个人化代码信息提供给服务器200。
信息处理中心300可以操作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库。信息处理中心300可以从公共机构、专门机构、学校、组织、公司等收集公共数据和各种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程序来处理信息。
信息处理中心300可以对定制信息进行分类,并且储存在数据库中,其中,定制信息是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按照各个条件处理所收集的信息而生成。信息处理中心300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用户平台收集各个条件的用户的反馈数据,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程序进行分析,且基于此来生成符合各个条件的用户的使用目的的定制信息,并储存到数据库。
信息处理中心300可以在数据库中储存个人定制信息,该个人定制信息是通过算法将储存在数据库中的定制信息与标准个人化代码信息进行匹配而得到的。信息处理中心300可以登记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使用信息,基于使用信息准备各个设备中使用的化身程序(avatar program)和智能程序,并储存到数据库。信息处理中心300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器200共享个人定制信息、使用信息、化身程序、智能程序,以进行有机管理。
服务器200可以基于云计算按照账户来管理信息。服务器200可以从智能移动设备100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基于个人化代码信息生成个人ID与智能移动设备100共享。
服务器200可以从信息处理中心300的数据库提取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使用信息,并与智能移动设备100共享使用信息,从而管理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使用登录信息。
服务器200可以从信息处理中心300的数据库提取个人定制信息、化身程序、智能程序,并基于个人化代码信息分别对这些进行个人化处理和与个人ID进行匹配处理,以设置个人ID定制信息、个人ID化身程序及个人ID智能程序,从而储存在数据库的个人ID账户中。
当服务器200通过智能移动设备100接收到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使用登录信息时,可以根据算法由个人ID账户通过网络向智能移动设备100提供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服务器200可以向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提供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
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可以具有执行符合用途的功能和服务的智能操作程序和智能功能。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可以根据智能操作程序的算法,基于智能移动设备100所提供的个人ID,接收服务器200通过网络提供的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可以基于此来提供个性化服务。
因此,当用户在智能移动设备100执行个人化应用,并通过识别要用于个性化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NFC标签或识别QR码来输入设备的使用信息时,智能移动设备100中包括个人ID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使用登录信息可以传输到服务器200。
服务器200可以根据算法,基于使用登录信息从个人ID账户提取个人ID化身程序、个人ID智能程序及个人ID定制信息。服务器200可以通过网络将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提供给智能移动设备100,并且,将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提供给共享个人ID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由此来实现各个设备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据此,用户在通过共享个人ID的智能移动设备1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接收针对用户优化的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可以与各个设备进行交互且通过文本/语音/图像来进行沟通。并且,用户可以利用,基于系统100-400中积累的数据随着使用而提升的个性化服务。
由于服务器200和信息处理中心300共享数据的、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库根据算法在个人ID账户中基于个人ID定制信息对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智能程序进行体系化的高度管理,据此,各个设备可以提供针对用户的个人特征优化的个性化服务。
为了有效的进行个性化服务,服务器200运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程序,并且通过云网络连接智能移动设备100、信息处理中心300、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来运行系统(图1)。服务器200根据算法对智能移动设备1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进行有机的高度管理,以向用户提供优化的个性化服务。
用户通过APP商城或识别QR码来安装在智能移动设备100的个人化应用为,智能移动设备100中执行的应用程序。个人化应用根据算法将接收到的用户的个人登录信息和个人特征信息转换为个人化代码信息并进行储存。
当用户登录使用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时,个人化应用向用户依次呈现将这些设备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所需的下拉菜单(pull-down menu)(附加信息)。当用户选择该项目时,将其转换为代码信息并生成个人化代码信息。可以将通过个人化应用积累的个人化代码信息处理成封装数据并传输到服务器200。
并且,为了提升个性化服务,个人化应用可以根据算法收集并优化处理基于个人ID与用户通过文本/语音/图像来进行交互而生成的个人化数据、智能移动设备100的数据、共享个人ID的应用的数据,并传输给服务器200。
并且,个人化应用可以根据算法进行优化结合基于个人ID来接收服务器200通过网络提供的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个人化应用可以基于此在智能移动设备100的画面执行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网络形象,即执行化身,据此,向用户提供优化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
当智能移动设备100执行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网络形象,即化身时,诸如将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对象的数字双胞胎版本实现到虚拟的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具有可以通过化身监测实物,即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使用状态,或控制其功能,并且,通过化身可以尝试多种模拟的优点。
因此,用户在移动时也可以通过智能移动设备100的化身,在利用针对自己优化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的同时,与家庭或办公室中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进行沟通并远程控制其功能,据此,可以积累个人化数据,从而通过系统提升个人定制信息服务。
个人登录信息作为用户在个人化应用进行个人登录的个人信息,由用户的居住国家、语言、出生年份、生物认证信息、附加信息构成。对于个人登录信息而言,根据个人化应用的算法,当用户在个人登录画面依次呈现的个人信息的子菜单中选择项目时,个人信息的选择信息将转换为个人化代码信息。
例如,个人化代码信息可以被处理为由【头部(标志+控制信息)+国家代码+语言代码+出生年份+生物认证信息+附加信息+尾部】构成的数据包结构的封装数据,并传输到服务器200来成为生成个人ID的信息。
生物认证信息是基于储存在智能移动设备100的用户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信息发布的。当用户在个人化应用中注册个人注册信息时,根据算法将生物认证信息包含在封装数据中。
附加信息作为补充生物认证信息的个人识别手段,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使用密码、邮件、未用于生物认证信息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来用作附加信息手段。
对于个人特征信息而言,根据在个人化应用中登录使用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类型,设备的功能和服务的个人化所需的用户的个人特征信息由多个特征信息构成。
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个人信息、身体信息、健康信息、运动信息、职业信息、专业信息、商业信息、爱好信息、才能信息、性格信息、心理信息、兴趣信息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所需的附加信息。
根据个人化应用的算法,当用户在使用登录画面中依次呈现的特征信息的子菜单中分别选择合适的项目时,可以系统地生成个人特征信息的个人化代码信息。
例如,个人化代码信息可以与个人ID结合以被处理为由【头部(标志+控制信息)+个人ID+个人化代码信息+加密代码+尾部】构成的数据包结构的封装数据,并传输到服务器200。特征信息的子菜单可以根据设备的类型和用户水平选择为文本/语音/图像的方式,并呈现给用户。
服务器200收集用户的个人化代码信息和在智能移动设备1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中生成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程序对其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来生成个人定制信息和预测信息。基于此,服务器200可以将与各个个人ID进行匹配处理而生成的个人ID定制信息储存到个人ID账户,以向各个用户提供提升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
对于个人化应用而言,当用户在使用登录画面中选择所推荐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网络形状,即化身,或通过识别QR码来输入化身使用登录信息时,可以根据算法,基于个人ID将化身使用登录信息传输给服务器200。
个人化应用接收服务器200提供的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并进行优化处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智能移动设备100的屏幕或外部投影方式(全息图、投影仪等)等来执行化身。通过化身可以在向用户提供优化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的同时通过文本/语音/图像来进行沟通。
因此,用户可以在智能移动设备100的使用登录画面中以列表的方式推荐的化身中选择喜欢的换身,并独立的使用化身,而无需与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联动。在购买并使用与化身为一套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时,如果在智能移动设备100进行使用登录并将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放置于家或办公室,则用户在外出时可以通过化身来监测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使用状态和周围环境,或者远程控制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功能,即,可以通过化身用文本/语音的方式远程控制用物联网连接的生活产品、办公设备等。
为了从各个领域收集信息并生成针对用户条件(例如:国家、语言、年龄、性别、职业、取向等)优化的个人定制信息,信息处理中心300使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程序。对于信息处理中心300而言,为了预防定制信息的错误并实现以人为本的技术,各领域的专家通过网络合作对多种条件进行加工的个人定制信息进行验证并优化后,将其储存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库并与服务器200共享。
并且,信息处理中心300根据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类型来运行用户平台,以各个条件(例如:国家、语言、年龄、性别、职业、取向等)的用户为对象收集反馈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程序对此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基于此来设置针对各个条件优化的个人定制信息、化身程序及智能程序并储存到数据库。为了全球性服务,信息处理中心300通过云网络运行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库,并由各个国家的各领域专家用当地语言和感性生成个人定制信息,并与服务器200共享。
因此,信息处理中心300可以提供个人定制信息,以便能够以针对用户优化的个性化方式使用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例如,针对个人特征根据成长期快速变化的儿童及学生,将系统地生成个人定制信息(例如:学习信息、才能信息),从而可以根据各个年龄段和学习条件来阶段性地提供优化的个人定制信息。例如,可以为上班族或事业家提供以符合用户的个人特征信息的方式进行优化的各领域所需的个人定制信息(例如:专业信息、分析信息、商业信息)。
对于个人ID而言,例如,为了保护个人识别信息和通信安全,根据服务器200的算法将个人登录信息的生物认证信息进行转换,处理为由【头部(标志+控制信息)+国家代码+语言代码+出生年份+生物认证转换信息+加密代码+尾部】构成的数据包结构的封装数据,以生成个人ID,并且,还生成并管理与个人ID互换的压缩代码。
并且,对于个人ID而言,例如,为了网络传输的有效性和通信安全,根据算法还生成并管理能够与个人ID互换使用的压缩代码(例如:字母、数字、特殊文本的组合),从而当服务器200与智能移动设备1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之间交换数据时,可以使用压缩代码来代替个人ID。将使用压缩代码时传输的数据处理为由【头部(标志+控制信息)+压缩代码+数据+加密代码+尾部】构成的数据包结构的封装数据并使用。
当使用压缩代码来代替个人ID时,根据服务器200的算法,自动设置个人化应用、个人ID化身程序及个人ID智能程序对压缩代码进行解密的通信条件,通过周期性改变的加密代码可以更好的维持通信安全。
服务器200根据算法来接收按照个人ID账户共享个人ID的智能移动设备1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程序进行分析,基于此,对个人ID定制信息、个人ID化身程序、个人ID智能程序进行优化,从而提升个性化服务。
并且,按照每个个人ID账户,基于个人ID定制信息,高度管理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智能程序,对此进行有机性优化,从而高度管理个性化服务。
并且,服务器200根据算法,基于个人ID且通过个人ID化身程序收集智能移动设备100的数据,且通过个人ID智能程序收集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数据,从而可以将这些作为同步数据进行处理。服务器200可以向共享个人ID的智能移动设备1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提供同步数据,以同步用户使用的设备。
对于个人ID定制信息而言,根据服务器200的算法,将个人定制信息基于个人化代码信息进行个人化处理,以设置定制信息,且与个人ID进行匹配处理,从而处理为由【头部(标志+控制信息)+个人ID+定制信息+加密代码+尾部】构成的数据包结构的封装数据。以下,将参考图2对个人ID定制信息的封装数据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个人ID化身程序作为在智能移动设备100中执行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网络形象,即化身的应用程序,根据个人化应用算法进行优化结合,并按照设备来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对于个人ID化身程序而言,根据算法,可以基于个人ID从服务器200接收个人ID定制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化身向用户提供个人定制信息服务,通过文本/语音/图像进行沟通,并且,可以使用户在通过化身监测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使用状态和周围环境的同时远程控制其功能,并且,对通过上述过程积累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据此来提升个人定制信息服务。
个人ID智能程序为以个性化方式执行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功能和服务的应用程序。个人ID智能程序通过智能操作程序的算法来结合,且根据设备来利用人工智能平台。
个人ID智能程序可以根据算法,基于个人ID从服务器200接收个人ID定制信息,并基于此向用户提供个人定制信息服务。个人ID智能程序将所具有的智能功能进行个人化,以个性化的方式执行,且通过此来与用户进行交互,对积累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从而基于此来提升个性化服务。
智能功能是根据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中的语音输入和传感器的反映,通过智能操作程序和智能程序来实现。对于智能功能而言,通过设备所具有的各种传感器来识别周围环境,从而自行进行动作或反应,且通过网络集成周围的各种事物,并且,根据不同设备可以搭载有语音识别功能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法,从而与用户通过文本/语音/图像进行沟通。并且,基于智能功能,可以通过文本/语音远程控制通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功能网络连接的各种生活产品和办公设备等。
智能操作程序设置在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作为根据设备用途执行功能和服务的系统程序,根据设备来利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操作程序根据算法,基于个人ID接收服务器200通过网络提供或智能移动设备100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提供的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并以符合设备特征的方式将这些进行优化结合,从而实现个性化服务。
智能移动设备100包括设置有个人化应用的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手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移动设备100根据个人化应用的算法,基于个人ID,通过网络接收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并进行优化。据此,可以通过化身向用户提供个人定制信息服务,与用户进行沟通,并且,根据设备的不同可以将化身通过屏幕或外部投影(投影仪、全息图等)方式显示为3D角色或图像等。
近期推广的智能手表及可穿戴设备内置有相机且还搭载有人工智能及增强现实(AR)功能,并且,在空中投射虚拟画面,并通过点击虚拟画面可进行控制的全息可穿戴设备也正在产品化。因此,用户使用智能移动设备100的一种,即,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可以通过能够利用投影仪或全息图等的化身,以多种方式向外部显示个人ID定制信息(例如:视频、图像、3D角色等)。
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包括:设置有智能操作程序的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智能音箱、智能玩具、智能玩偶、智能健康管理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宠物型机器人、智能学习设备、智能生活设备、智能宠物设备、智能宗教设备、智能虚拟体验设备、智能产业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安全设备等。
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根据智能操作程序的算法,并基于个人ID接收服务器200通过网络提供或智能移动设备100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提供的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并基于此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并且,当智能移动设备100通过识别NFC标签或识别QR码来提供包含个人ID的用户登录信息时,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根据智能操作程序的算法接收智能移动设备100基于个人ID并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来提供的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应答用户以执行个性化服务,对积累到设备的个人ID定制信息和交互数据进行优化处理,以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执行所具有的智能功能。
因此,智能移动设备100利用蓝牙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来使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个人化的方法可以用于,由于通信安全或通信费用的问题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无法始终接入广域网的情况。并且,是一种将搭载有蓝牙模块的智能玩具、智能玩偶、智能宠物型机器人、智能健康管理设备、智能运动设备、智能宗教设备、智能安全设备等通过个性化的方式个人化并使用的有用的手段。
对于在家庭或办公室等使用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而言,当用户携带的智能移动设备100位于近距离时,根据智能操作程序的算法,可以与共享个人ID的智能移动设备100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自动连接(配对)。通过此,可以识别近距离接近的用户以友好的反应(例如:问候语、招手、跳舞)或用语音愉快的进行沟通,并且,可以自动执行用户设置的个性化功能(例如:开门、开灯等)。
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以下将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以下,将对用户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作为智能移动设备100,且使用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作为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情况进行说明。
<智能手机的信息输入及算法步骤>
第一步骤:用户在智能手机安装个人化应用。
第二步骤:用户在个人化应用的登录画面中,通过查看根据算法依次呈现的个人登录信息(例如:居住国家、语言、出生年份、生物认证信息)和个人特征信息(例如:个人信息、健康信息、职业信息等)的子菜单,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或用文本/语音/图像进行应答的方式来输入信息。
第三步骤:个人化应用将接收的个人登录信息和个人特征信息转换为个人化代码信息,处理为封装数据并传输至服务器200后,接收并储存服务器200生成的个人ID。
第四步骤:用户在个人化应用的登录画面中选择设备登录,通过智能手机识别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NFC标签或识别设备的QR码,以输入用户登录信息。
第五步骤:为了将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针对个人特征进行优化,用户从所需的智能手机的下拉菜单(问题列表)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或通过文本/语音/图像来应答问题,并输入。
<信息处理中心300的个人定制信息生成及算法步骤>
第一步骤: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程序对从各领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各领域的专家按照各个条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以生成定制信息,并且,将其与标准的个人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处理来生成的个人定制信息储存到数据库,并与服务器200共享。
第二步骤:通过用户平台收集各个用户对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反馈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程序分析数据,基于此生成适合各个条件用户的定制信息,将其与标准的个人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处理来生成的个人定制信息储存到数据库,并与服务器200共享。
第三步骤:提供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公司接收设备的使用信息并登记到数据库,基于使用信息准备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化身程序和智能程序,储存到数据库并与服务器200共享。
<服务器200算法步骤>
第一步骤:接收智能手机的个人化应用传输的个人化代码信息,基于此生成个人ID和压缩代码,并与用户的智能手机共享。
第二步骤:将信息处理中心300提供的个人定制信息与用户的个人化代码信息及个人ID进行匹配处理,基于此准备个人ID定制信息、个人ID化身程序、个人ID智能程序并储存到个人ID账户。
第三步骤:从智能手机和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接收到包括网络地址和个人ID的使用登录信息(NFC/QR码信息)时,基于个人ID向智能手机提供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向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提供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
第四步骤:通过在各个设备中执行的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智能程序,收集用户与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通信的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程序对其进行分析和提升处理,以基于此来生成随着使用而提升的个人ID定制信息,并提供至智能手机和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
<智能手机中个人化应用的算法步骤>
第一步骤:基于个人ID,接收服务器200提供的个人ID化身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并进行优化结合。
第二步骤:当用户在个人化应用执行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网路形象,即化身时,基于设备中积累的个人ID定制信息,化身在向用户提供优化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的同时,通过文本/语音/图像与用户进行沟通。
第三步骤:当用户携带智能手机外出时,化身与家中或办公室中的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自动连接,从而,用户可以持续地通过化身用文本/语音/图像进行沟通,且通过化身监测设备的周围环境或通过化身远程控制通过物联网(IoT)连接的生活用品/家电产品/办公设备等。
第四步骤:对用户与化身交互而生成的通信数据与远程控制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至服务器200。
第五步骤:通过智能手机内置的人工智能微处理器(AI MCU)和个人ID化身程序,对设备中积累的个人ID定制信息和通信数据进行提升处理,以提供随着使用化身而提升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
<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算法步骤>
第一步骤:基于个人ID,接收服务器200提供的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并进行优化结合。
第二步骤:对通过网络持续提供的个人ID定制信息进行积累并优化处理,据此,在与用户进行情感沟通的同时提供个人定制信息服务。
第三步骤:通过内置的人工智能微处理器(AI MCU)和个人ID智能程序,对设备中积累的个人ID定制信息和通信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向用户提供提升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
第四步骤:通过个人ID智能程序,向服务器200提供通信数据与远程控制信息。
第五步骤:当用户外出时,通过服务器200向智能手机提供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定制信息和周围环境信息及远程控制信息。
第六步骤:当用户携带智能手机到达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近距离区域时,基于个人ID自动识别智能手机,以执行设置的智能功能(例如:开门、开灯等)或通过语音愉快的迎接用户并与用户进行沟通,并提供个人定制信息服务。
对于化身而言,当用户在智能手机的登录画面中选择化身并进行使用登录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取向选择并使用画面中呈现的化身推荐目录中的虚拟助手或象征名人的虚拟角色(例如:3D角色、视频、全息图等)以代替智能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实物图像。
以下,将对用户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作为智能移动设备100,且使用智能机器人作为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的情况进行说明。使用智能机器人时的执行过程与上述的使用人工智能助手设备的情况相似,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技术说明,将着重说明效果。
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对智能机器人进行个人化,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年龄和个人特征优化来使用,因此,可以将智能机器人个人化为用户的学习机器人、伴侣机器人等来有效地使用。
即,智能机器人接收并积累通过服务器200来提供的个人ID定制信息和个人ID智能程序,基于此来快速灵活地应对根据用户个人特征信息(例如:居住国家、语言、年龄、性别、健康、职业、取向等)的个人问题和请求。并且,智能机器人随着使用而提升沟通能力,并且基于积累的个人ID定制信息,与用户进行情感沟通。因此,可以作为消除寂寞的伴侣机器人、学习机器人、治疗机器人(例如:痴呆治疗)等来有效的使用。
并且,当用户外出时,可以在智能手机呼叫智能机器人的网络形象,即,化身,并通过化身享受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的同时与化身亲密地沟通,并且,通过化身监测置于家或办公室的智能机器人的周围环境或远程控制智能机器人的功能,且通过化身用语音远程控制由物联网连接的生活用品/家电产品/办公设备等。
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地为老人、残疾人、患者等很容易被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高科技所带来的好处排除在外的社会弱势群体创建个性化服务。
例如,当身体活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使用智能机器人时,智能机器人400将通过用户的智能手机按照用户的个人特征来被优化,以提供如下的个性化服务。
用户在自己的智能手机执行个人化应用后,根据个人登录画面中呈现的菜单输入用户的个人特征信息,然后用智能手机识别智能机器人的NFC标签,通过此,服务器200将通过网络向智能机器人提供基于用户的个人特征信息所设置的个人ID定制信息和个人ID智能信息,因此,智能机器人将作为针对用户的个人特征优化的个性化机器人来进行动作。
因此,老人可以与针对自己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性别、职业、兴趣、健康管理等)优化的智能机器人亲密地进行对话,以消除寂寞。并且,可以将针对自己的个人特征优化动作的智能机器人用作伴侣机器人,以作为适合他们的生活助理或用于康复治疗和痴呆症预防。残疾人可以通过针对自己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职业、兴趣、健康、残疾等)优化的智能机器人接收个人定制信息服务(例如:按照残疾类型的定制信息)的同时,通过文本/语音/图像进行沟通,且使用个性化机器人来克服残疾,过上便利的生活。
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可以按照使用目的制作为多种形状的智能玩偶。智能玩偶可以基于通过服务器200提供的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使用符合用户取向的感性的声音来提供个人定制信息,其中,个人ID智能程序和个人ID定制信息是根据用户的个人特征信息(例如:国家、语言、年龄、性别、职业、兴趣、取向等)进行了优化。智能玩偶可以如用户的朋友或恋人般亲密地进行沟通,智能地启动所具有的智能功能,并且,个人定制信息将随着使用而提升,从而可以与用户感性并流畅地进行沟通。
并且,当用户外出时,由于可以在智能手机利用智能玩偶的网络形象,即化身,因此,用户在通过化身持续地接收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的同时可以与化身通过文本/语音/图像来紧密地进行沟通,并且,可以通过化身监测置于家中或办公室的智能玩偶的周围情况,以过上便利的生活。
如上所述,作为没有描述实施例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在智能玩具、智能健康管理设备、智能宠物型机器人(像宠物的机器人)、智能学习设备、智能生活设备、智能宠物设备、智能宗教设备、智能产业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虚拟体验设备、智能安全设备、智能物联网应用设备等中将本发明按照上述的内容进行适用时,也可以获得与如上述的执行过程同样的本发明的效果。
因此,当用户在自己的智能移动设备100对所拥有或使用的所有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进行使用登录时,所有设备的数据将累积在个人ID账户中,基于此服务器200可以根据算法进行高度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在智能移动设备100使用登录的所有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立体地接收按照个人特征优化的个性化服务。
图2是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个人化代码信息的结构的图。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个人ID及个人ID定制信息的示例性封装数据的构成。
参照图2,例如,个人ID定制信息的封装数据500由【头部(标志+控制信息510)+个人ID/压缩代码520+定制信息530+尾部540】构成。个人ID/压缩代码520由【头部(标志+控制信息521)+国家代码522+语言代码523+出生年份524+生物认证转换信息525+加密代码526+尾部527】构成。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信息分类代码和信息生成日期等。
将个人ID定制信息处理为数据包结构的封装数据的实施例是为了在智能移动设备1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接收服务器200传输的个人ID定制信息时,有效地处理数据。借此,各个设备可根据控制信息(例如:分类代码、生成日期)将个人ID的定制信息按条件进行分类并储存,并系统地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
并且,根据服务器200的加密算法,可以在基于个人ID进行通信的封装数据包中附加用于通信安全的加密代码526和网络地址并传输。接收其的智能移动设备100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400根据算法对封装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并执行。
参照图3,本发明的运行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的方法600包括以下的步骤a至步骤i。
步骤a包括:智能移动设备执行个人化应用(步骤610),收集所输入的用户的个人登录信息、个人特征信息及通过交互积累的个人化信息(步骤611),将收集到的信息处理为个人化代码信息并传输到服务器(步骤612)的步骤;服务器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步骤620),服务器基于个人化代码信息生成个人ID(步骤621),并将其与智能移动设备共享(步骤613)的步骤;信息处理中心从公共机构、专业机构、学校、企业等收集信息并加工,以生成个人定制信息(步骤635),将生成的个人定制信息传输给服务器(步骤636)的步骤;以及信息处理中心登记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使用信息,且基于使用信息设置用于各个设备的标准化身程序和智能程序,并与服务器共享(步骤637)的步骤。
步骤b包括:服务器根据算法并基于个人化代码信息对个人定制信息进行个人化处理(步骤623),并生成个人定制信息(步骤624),对个人定制信息和个人ID进行匹配处理,生成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625),基于个人化代码信息与个人ID进行匹配处理,以设置个人ID智能程序(步骤626),并且设置个人ID化身程序(步骤627)的步骤。
步骤c包括:用户用智能移动设备识别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NFC标签(选择1),或者,用户在个人化应用的登录画面通过QR码等登记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使用登录信息,并传输给服务器(选择2)(步骤614)的步骤。
步骤d包括:通过智能移动设备识别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NFC标签(步骤640)的步骤;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向服务器传输NFC标签信息(包括个人ID)(步骤641)的步骤。
步骤e包括:服务器从个人ID账户提取个人ID化身程序,通过网络提供给智能移动设备(步骤629)的步骤;及个人ID化身程序在智能移动设备执行(步骤615)的步骤。
步骤f包括:服务器从个人ID账户提取个人ID定制信息,通过网络提供给智能移动设备(步骤630)的步骤;智能移动设备接收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616)的步骤;及个人ID化身程序执行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617)的步骤。
步骤g包括:服务器从个人ID账户提取个人ID智能程序,通过网络提供给共享个人ID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步骤629)的步骤;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接收个人ID智能程序,并通过智能操作程序执行(步骤642)的步骤。
步骤h包括:服务器从个人ID账户提取个人ID定制信息,通过网络提供给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步骤630)的步骤;及在智能设备或机器人中,智能操作程序执行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644),基于个人ID定制信息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个人定制信息服务(步骤645、618)和个性化智能功能服务(步骤646)的步骤。
步骤i包括:服务器从个人ID账户提取个人ID定制信息,通过网络提供给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步骤630)的步骤;及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接收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643),通过智能程序进行处理,基于个人ID定制信息与用户进行交互,执行个性化服务(步骤645、646)的步骤。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智能移动设备中执行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化身的方法700的顺序图。该方法可以在上述方法600的步骤b之后执行。
方法700包括:在个人化应用的化身使用登录画面中,在化身推荐目录选择作为化身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网络形象,或输入使用信息(步骤810)的步骤;将包括个人ID的化身使用登录信息传输给服务器(步骤811)的步骤;服务器接收化身使用登录信息(步骤821),向智能移动设备提供个人ID化身程序(步骤822)的步骤;及智能移动设备接收个人ID化身程序(步骤812),以与个人化应用结合来执行个人ID化身程序(步骤813)的步骤。
并且,方法700还包括:服务器将个人ID定制信息提供给智能移动设备(步骤823)的步骤;智能移动设备接收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814),通过个人ID化身程序执行(步骤815),并且,基于个人ID定制信息并通过化身与用户进行交互,通过文本/语音/图像进行沟通(步骤816),通过个人ID化身程序将化身的沟通数据传输给服务器(步骤817)的步骤。
并且,方法700还包括:服务器接收化身的沟通数据(步骤824),根据算法且基于个人ID定制信息对化身的沟通数据进行提升处理(步骤825),向个人ID化身程序提供提升数据(步骤826)的步骤;智能移动设备接收提升数据,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画面或外部投影方式执行化身(步骤818),提升个人定制信息服务(步骤819)的步骤。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移动设备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对智能设备或机器人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个人化的方法800的顺序图。该方法可以在上述方法600的步骤b之后执行。
方法800包括:当在个人化应用的设备使用登录画面点击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使用登录菜单,且识别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NFC标签(911)时,包括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使用登录信息和个人ID的NFC标签信息将通过智能移动设备传输到服务器(步骤912)的步骤;服务器接收NFC标签信息(921),并向智能移动设备提供个人ID化身程序(步骤922)的步骤。
并且,方法800还包括:智能移动设备接收个人ID化身程序(步骤913),以与个人化应用结合来执行(步骤914)的步骤;服务器向智能移动设备提供个人ID智能程序(步骤923)的步骤;及智能移动设备接收个人ID智能程序(步骤915)的步骤;服务器向智能移动设备提供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924)的步骤;及智能移动设备接收个人ID定制信息,通过个人ID化身程序执行(步骤916)的步骤。
并且,方法800还包括:智能移动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向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提供个人ID智能程序(步骤917)的步骤;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接收个人ID智能程序(步骤931),通过智能操作程序结合并执行个人ID智能程序(步骤932)的步骤;智能移动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提供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918)的步骤;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接收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933),通过智能程序执行个人ID定制信息(步骤934)的步骤。
并且,方法800还包括:智能移动设备通过化身针对控制智能设备或机器人功能的远程控制信息(步骤919)用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步骤920)的步骤;智能设备或机器人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与智能移动设备进行通信(步骤935),从而通过化身的远程控制信息执行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功能(步骤920-936)的步骤;用户在接收智能设备或机器人提供的个人定制信息服务的同时通过文本/语音/图像进行沟通,并且利用个性化功能(步骤936)的步骤。
上述对本发明的说明是示例性的,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变更为其他具体实施例。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例如,描述为单一型的各个构成要素可以以分散的方式被实施,同样,描述为分散型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以结合的形式被实施。
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定义,而非上述的详细说明,并且,权利要求书的含义和范围,以及从等同概念得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都应该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提供用户定制型服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个人化代码信息接收部,其从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其中,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在安装在所述移动设备的个人化应用中登录的个人登录信息;及根据与所述个人化应用连接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类型,针对服务的个人化所需的个人特征信息;
反馈数据接收部,其从所述移动设备、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
数据接收部,其从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基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
优化定制信息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定制信息,生成优化定制信息;
优化化身程序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所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
优化智能程序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以及,
优化程序传输部,其将所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将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部,其储存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优化定制信息、所述优化化身程序及所述优化智能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基于在所述移动设备登记的生物识别信息而生成的生物认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还包括:用于补充所述生物认证信息的附加识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用登录信息接收部,其从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用于识别用户的用户登录信息,
所述优化程序传输部将与所述使用登录信息对应的所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将与所述使用登录信息对应的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优化定制信息传输部,其将与所述用户登录信息对应的所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及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代码生成部,其生成压缩代码,其中,所述压缩代码自动设置所述移动设备及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进行解密的通信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部将包括所述压缩代码的数据包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及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其中,所述压缩代码与所述使用登录信息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压缩代码的数据包还包括:按照特定周期变更的加密代码。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登录信息接收部从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从所述移动设备接收的所述使用登录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以内时,所述使用登录信息接收部从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从所述移动设备自动接收的所述使用登录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息处理中心传输部,其将所述反馈数据、所述优化定制信息、所述优化化身程序及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信息处理中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化程序传输部将所述优化化身程序及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使得所述移动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数据接收部,其从所述移动设备、及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用于使所述优化化身程序和所述优化智能程序实时联动的同步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化化身程序生成部还基于所述同步数据,对在所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进行升级,
所述优化智能程序生成部还基于所述同步数据,对在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中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进行升级。
16.一种服务提供方法,提供基于云计算的用户定制型服务,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的步骤,其中,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在安装在所述移动设备的个人化应用中登录的个人登录信息;及根据与所述个人化应用连接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类型,针对服务的个人化所需的个人特征信息;
从所述移动设备、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的步骤;
从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标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的步骤;
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定制信息,生成优化定制信息的步骤;
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所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的步骤;
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的步骤;
将所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的步骤;
将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的步骤;
将所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的步骤。
17.一种储存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其提供基于云计算的用户定制化服务,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令序列,其中,所述指令用于,
从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其中,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在安装在所述移动设备的个人化应用中登录的个人登录信息;及根据与所述个人化应用连接的智能设备或机器人的类型,针对服务的个人化所需的个人特征信息,
从所述移动设备、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
从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基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
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定制信息,生成优化定制信息,
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所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
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
将所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
将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将所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
将所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18.一种服务提供系统,提供用户定制型服务,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
信息处理中心,其生成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基准生成的标准定制信息、标准化身程序及标准智能程序;
移动设备,其执行个人化应用及优化化身程序;以及,
智能设备或机器人,其执行优化智能程序,
其中,所述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器,包括:
个人化代码信息接收部,其从所述移动设备接收个人化代码信息,其中,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包括:在安装在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个人化应用中登录的个人登录信息;及根据与所述个人化应用连接的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的类型,对服务进行个人化所需的个人特征信息;
反馈数据接收部,其从所述移动设备、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针对服务的反馈数据;
数据接收部,其从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接收根据服务的用途及目的以预设的基准生成的所述标准定制信息、所述标准化身程序及所述标准智能程序;
优化定制信息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定制信息,生成优化定制信息;
优化化身程序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化身程序,生成在所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优化化身程序;
优化智能程序生成部,其基于所述个人化代码信息、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标准智能程序,生成在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执行的优化智能程序;
优化程序传输部,其将所述优化化身程序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将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以及,
优化定制信息传输部,其将所述优化定制信息传输给所述移动设备、及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信息处理中心传输部,其将所述反馈数据、所述优化定制信息、所述优化化身程序及所述优化智能程序传输给所述信息处理中心,
所述信息处理中心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反馈数据、所述优化定制信息、所述优化化身程序及所述优化智能程序,
基于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优化定制信息升级所述标准定制信息,
基于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优化化身程序升级所述标准化身程序,
基于所述反馈数据及所述优化智能程序升级所述标准智能程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提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同步数据接收部,其从所述移动设备、及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接收用于使所述优化化身程序和所述优化智能程序实时联动的同步数据,
所述移动设备通过所述优化化身程序,远程控制所述智能设备或所述机器人。
CN201980097588.8A 2017-04-25 2019-11-01 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运营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39943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70053255 2017-04-25
KR10-2019-0045158 2019-04-17
KR1020190045158A KR102038016B1 (ko) 2017-04-25 2019-04-17 스마트 휴대 기기를 이용한 스마트 기기와 로봇의 개인 맞춤형 서비스 운용 시스템 및 방법
PCT/KR2019/014689 WO2020213799A1 (ko) 2017-04-25 2019-11-01 스마트 휴대 기기를 이용한 스마트 기기와 로봇의 개인 맞춤형 서비스 운용 시스템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4361A true CN113994361A (zh) 2022-01-28

Family

ID=6432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7588.8A Pending CN113994361A (zh) 2017-04-25 2019-11-01 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运营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35903A1 (zh)
KR (3) KR20180119515A (zh)
CN (1) CN113994361A (zh)
WO (1) WO20202137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119515A (ko) * 2017-04-25 2018-11-02 김현민 스마트 휴대 기기를 이용한 스마트 기기와 로봇의 개인 맞춤형 서비스 운용 시스템 및 방법
CA3126149A1 (en) 2019-01-11 2020-07-16 Metafyre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ntegrated automation and control architectures
CN112189321B (zh) * 2019-02-02 2023-03-2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自移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服务器
KR102187145B1 (ko) 2019-03-18 2020-12-04 주식회사 원더풀플랫폼 대화 도우미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2170905B1 (ko) 2019-04-04 2020-10-28 주식회사 원더풀플랫폼 로봇을 이용한 대화 도우미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2318218B1 (ko) * 2019-07-26 2021-10-27 주식회사 모랑스 장애인과 1인 가구를 위한 정서 공감 인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스템
KR102216968B1 (ko) 2019-09-06 2021-02-18 주식회사 원더풀플랫폼 크래들을 이용한 도우미 시스템
KR102380397B1 (ko) * 2019-10-08 2022-03-31 채명진 IoT센서 및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한 스마트 빌딩 관리방법
CN111062470A (zh) * 2019-10-29 2020-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i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413860B1 (ko) * 2019-11-29 2022-06-27 서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사용자 상태에 기반한 응답 음성을 생성하는 음성 에이전트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126548A (zh) * 2019-12-06 2020-05-08 广州慧兔机器人有限公司 智能机器人服务平台
KR102425941B1 (ko) 2019-12-06 2022-07-28 주식회사 원더풀플랫폼 도우미로봇을 이용한 도우미 시스템
KR102461369B1 (ko) 2019-12-06 2022-10-31 주식회사 원더풀플랫폼 웨어러블 장치가 구비된 도우미 시스템
KR102303268B1 (ko) * 2020-01-20 2021-09-17 주식회사 원더풀플랫폼 크래들의 구동패턴을 이용한 도우미 시스템
KR102297596B1 (ko) 2020-02-05 2021-09-06 주식회사 원더풀플랫폼 실시간 위험감지 도우미 시스템
KR102614345B1 (ko) * 2020-02-14 2023-12-18 에코스솔루션(주) 대형건물 미세먼지 알림 시스템의 구동방법
KR102183622B1 (ko) 2020-02-14 2020-11-26 권용현 모바일 기반 샘플링 기법을 이용한 지능형 가정교육 빅데이터 플랫폼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2292052B1 (ko) * 2020-02-21 2021-08-20 네이버 주식회사 로봇의 위치 정보와 모바일 단말의 센싱 정보를 수집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48081B1 (ko) * 2020-06-10 2021-05-04 농업회사법인 한국도시농업 주식회사 아바타 로봇을 이용한 비대면 범용원격플랫폼 제공 시스템
KR102364505B1 (ko) * 2020-10-07 2022-02-17 주식회사 커먼컴퓨터 컨테이너 기반의 로봇 지능 증강 및 공유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220053291A (ko) * 2020-10-22 2022-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로봇 관리 서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220301250A1 (en) * 2021-03-17 2022-09-22 DMLab. CO., LTD Avatar-based interaction ser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96921A1 (ko) * 2021-03-17 2022-09-22 주식회사 디엠랩 인공지능 아바타에 기초한 인터랙션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232934A1 (en) * 2021-05-05 2022-11-10 Sanctuary Cognitive Systems Corporation Robots, tele-op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102392699B1 (ko) * 2021-05-16 2022-05-02 송문선 빅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인공지능 대화형 노약자 친구 시스템
EP4265377A1 (en) 2021-06-28 2023-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bo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KR102426902B1 (ko) * 2021-09-02 2022-08-01 (주)휴먼아이티솔루션 인지재활을 위한 인공지능 기반의 맞춤형 훈련 시스템
US11775132B1 (en) 2022-05-18 2023-10-03 Environments by 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and use of building systems, facilities, and amenities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and a metaverse representation
KR20240028188A (ko) * 2022-08-24 2024-03-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로봇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644015B1 (ko) * 2023-03-16 2024-03-05 양선원 Ai 알고리즘 기반 개인 성향 맞춤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88517A (ko) * 2011-01-31 2012-08-08 오종택 개인환경서비스를 위한 휴대폰과 개인 프로파일,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자동 원격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298900B2 (en) * 2011-09-24 2016-03-29 Elwha Llc Behavioral fingerprinting via inferred personal relation
KR101329346B1 (ko) * 2011-11-23 2013-12-19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의료용 단말기를 통한 의료정보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1861514B1 (ko) * 2011-12-27 2018-05-25 오종택 개인환경서비스를 위한 휴대폰과 생활기기, 서비스 서버를 이용한 장치 프로파일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50072718A (ko) * 2013-12-20 2015-06-3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스마트 기기의 사용 패턴을 이용한 개인화 로봇, 스마트 기기 및 로봇의 개인화 방법
US9886572B2 (en) * 2015-03-05 2018-0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e vault
EP3288214B1 (en) * 2015-04-23 2021-03-03 Unho Choi Authentication in ubiquitous environment
KR20180119515A (ko) * 2017-04-25 2018-11-02 김현민 스마트 휴대 기기를 이용한 스마트 기기와 로봇의 개인 맞춤형 서비스 운용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033806A (zh) * 2017-06-12 2018-12-18 丽宝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身体信息分析装置的数据设定方法
US10831870B2 (en) * 2018-08-28 2020-11-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user identification
US20220292173A1 (en) * 2018-10-05 2022-09-15 Edutechnologic,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ntegrating A Service Application Within An Existing Application
CN112313741A (zh) * 2018-10-08 2021-02-02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选择性注册到自动助理
CA3066451C (en) * 2019-01-04 2023-10-03 Bank Of Montrea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ng user information
US11030081B2 (en) * 2019-05-29 2021-06-08 Michigan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 Shared Services Interoperability test environment
FI3825880T3 (en) * 2019-11-20 2023-01-13 Protected iot device reset
KR102562849B1 (ko) * 2021-02-16 2023-08-02 라인플러스 주식회사 아바타 사용 권한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1914697B2 (en) * 2021-07-14 2024-02-27 The Auto Club Grou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trusted digital identity platfor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13799A1 (ko) 2020-10-22
KR102518703B1 (ko) 2023-04-12
KR20180119515A (ko) 2018-11-02
US20220035903A1 (en) 2022-02-03
KR102038016B1 (ko) 2019-10-29
KR20190123706A (ko)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94361A (zh) 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的个性化服务运营系统及方法
US11503007B2 (en) Content activation via interaction-based authent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
US11023107B2 (en) Virtual teller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027664B (zh) 统一的虚拟现实平台
CN108696631A (zh) 用于提供与附件设备相对应的内容的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KR20090086805A (ko) 진화하는 사이버 로봇
CN103997359A (zh) 用于无线装置配对的系统和方法
Park et al. Bayesian network-based high-level context recognition for mobile context sharing in cyber-physical system
CN110300951A (zh) 媒体项附接系统
Raad Fundamentals of IoT and wearable technology design
KR102437135B1 (ko) 이미지를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Pogorelc et al. Semantic ambient media: From ambient advertising to ambient-assisted living
Dixit et al. Human bond communication: the holy grail of holistic communication and immersive experience
Lun et al. Tracking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KR102370149B1 (ko) 스마트워치를 이용한 상품 추천 방법
Kodys Semantic reasoning for ubiquitous smart living framework for well-being and digital health
Indrakumari et al. Affiliation of Blockchain, IoT, and Big Data: Demystified
CN116847112A (zh) 直播一体机、虚拟主播直播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230168450A (ko) 만물인터넷 콘텐츠 서비스 플랫폼 시스템
Human Privacy & Security
KR20170068846A (ko) 사물통신을 이용한 기부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