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3569A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3569A
CN113993569A CN202080044316.4A CN202080044316A CN113993569A CN 113993569 A CN113993569 A CN 113993569A CN 202080044316 A CN202080044316 A CN 202080044316A CN 113993569 A CN113993569 A CN 113993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member
cylindrical member
distal end
reinforcing
proxim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43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知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93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入前端弯曲线时的安全性优异的导管。本发明的导管具备沿着长边方向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并供线插入的第一筒状部件、以及与第一筒状部件沿着径向邻接的第二筒状部件,第一筒状部件的远位端位于比第二筒状部件的远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位于比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第一筒状部件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具有包括选自聚四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的内层以及加强部件,第一筒状部件在比加强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包括不包含聚四氟乙烯与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和加强部件的树脂制的延伸部。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性优异的导管。
背景技术
为了检查、处理人体的病变部,使用可插入到血管等的导管。作为这样的导管,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双轴管腔结构的医疗用导管,该双轴管腔结构具备由前端侧轴和基端侧轴这两个部分构成的树脂制轴,并且在前端侧轴的一部分具有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具有使第一线通过的第一管腔、和使前端具有弯曲部的第二线通过的第二管腔的轴的导管。
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导管,具有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至少该第二管腔由内层、加强层、外层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126642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08272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825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目前作为插入到导管的线,为了探索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患者的血管内的狭窄部的入口等、或者进行血管的选择、导管远位端的方向控制,存在使用预先折弯前端部而赋予角度而得的前端弯曲线的情况。由于这样的前端弯曲线的前端负荷高,因此例如如果插入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医疗用导管的管腔,前端弯曲线有可能穿破管腔而损害血管。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管腔的周围设置加强层,从而抑制前端弯曲线刺穿贯通管腔的技术。然而,如果直到轴的前端部为止都设置加强层,则柔软性可能会降低,轴的前端有可能容易卡在血管的内壁等。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由内层、加强层、外层构成管腔的导管,并公开了一种除去位于比管腔的前端侧的第一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更靠前端侧的加强层的工序。根据该导管,由于除去了加强层的延伸部是由树脂构成的,因此前端部的柔软性高,不易卡在血管的内壁等。
如上所述,目前为止为了提高线插入时的安全性,进行了各种尝试,但近年来要求更进一步的安全性的提高。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情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前端弯曲线时的安全性优异的导管。
技术方案
可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管由以下的构成所构成。
[1]一种导管,具备如下的部件:
第一筒状部件,沿着长边方向,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供线插入,
第二筒状部件,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且与上述第一筒状部件沿着径向邻接;
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远位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远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
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
上述第一筒状部件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具有包括选自聚四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的内层和加强部件,
上述第一筒状部件在比上述加强部的远位端更靠近远位侧的位置具有树脂制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不包括上述聚四氟乙烯、上述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和上述加强部件。
上述构成中特别是加强部的内层包括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等高分子,另一方面,延伸部是不包含这些高分子的树脂制,从而可提高插入前端弯曲线时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管中还优选包括以下的[2]~[16]的构成。
[2]根据[1]所述的导管,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从上述加强部的远位端到上述延伸部的远位端位置的轴向的长度是上述加强部的远位端中的内径的4倍~35倍的长度。
[3]根据[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上述加强部的近位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上述加强部的近位端位于比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进一步具备具有长边方向的第一外侧筒状部件,在上述第一外侧筒状部件的内腔配置有上述第一筒状部件和上述第二筒状部件。
[6]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一筒状部件与上述第二筒状部件的外侧面由沿着轴向延伸的树脂制的圆柱状体密封。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上述延伸部在远位侧具有开口部,上述开口部具有具备锥面和外侧面的锥部。
[8]根据[7]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一筒状部件在比上述开口部靠远位侧的位置具有凸起部,该凸起部朝向与上述第二筒状部件相反一侧凸起。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二筒状部件在比上述加强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配置有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
[10]根据[7]或[8]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二筒状部件在比上述加强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配置有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上述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位于比上述延伸部的远位侧的开口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
[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进一步在比上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具备具有长边方向的第二外侧筒状部件,
在上述第二外侧筒状部件的内腔配置有上述第一筒状部件。
[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外侧面沿着轴向具备金属加强线。
[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第一筒状部件具备外层。
[14]根据[13]所述的导管,其中,上述外层包括选自低密度聚乙烯、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和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
[15]根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在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部连接有手柄部。
[16]根据[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构成上述延伸部的树脂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和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根据上述构成,提供一种插入前端弯曲线时的安全性优异的导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区域R1的轴向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区域R3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是图2的V-V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7是图1的区域R2的轴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下述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当然也不受下述实施方式限制,当然可以在能够适于前述·后述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地变更而实施,这些均包含在本发明技术的范围内。应予说明,各附图中,为了方便,也存在省略部件符号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参考说明书、其它的附图。另外,附图的各种部件的尺寸优先基于本发明的特征的理解,因此存在与实际的尺寸不同的情况。
本发明的导管具备:第一筒状部件,沿着长边方向,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供线插入,以及第二筒状部件,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与上述第一筒状部件沿着径向邻接,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远位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远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上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上述第一筒状部件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具有包括选自聚四氟乙烯、以及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的内层和加强部件,上述第一筒状部件在比上述加强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具有不包括上述聚四氟乙烯、上述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和上述加强部件的树脂制的延伸部。
本发明人为了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那样的具备远位侧不具有加强部件的树脂制的延伸部的导管中提高插入前端弯曲线时的安全性,反复深入地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通过使加强部的内层包括选自聚四氟乙烯(PTFE)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PFA)中的至少1种,另一方面,延伸部不含有PTFE、PFA,从而可提高插入前端弯曲线时的安全性。
详细而言,通过含有上述PTFE、PFA,有摩擦阻力变低的趋势,因此不含有PTFE、PFA的延伸部的内腔与含有PTFE、PFA的加强部的内腔相比,摩擦阻力容易变高。其结果是在将前端弯曲线从导管的近位侧朝向远位侧插入时,在延伸部到达前端弯曲线的时刻,插入速度容易暂时性减弱,因此可容易避免因过度用力推动前端弯曲线所导致的血管等损伤。
另外,可知通过使延伸部不含有加强部件和PTFE、PFA,从而柔软性容易提高,因此延伸部的内腔容易追随前端弯曲线的形状,可容易防止因前端弯曲线导致的延伸部的刺穿。
以下,参照图1~3、5、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侧面图。图2是图1的区域R1的轴向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区域R3的放大图。图5是图2的V-V截面图。图7是图1的区域R2的轴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如图1~3所示是如下的导管1,其具备第一筒状部件10和第二筒状部件20,所述第一筒状部件10沿着长边方向X具有远位端10A和近位端10B,并供线插入,所述第二筒状部件20具有远位端20A和近位端20B,与第一筒状部件10沿着径向邻接。
如图1所示,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远位端10A位于比第二筒状部件20的远位端20A更靠近位侧的位置,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端10B位于比第二筒状部件20的近位端20B更靠近位侧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导管1可优选用于扩张体内血管等通路的狭窄、闭塞部位的治疗,可通过针对冠状动脈血管的分支部病变等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实施而很好地使用。
详细而言,在冠状动脈血管的分支部具有狭窄部的情况下,可在第二筒状部件20内插入引导线,可将导管1引导至比血管主干内的分支起始部更靠远位侧为止。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筒状部件10,将图1所示的前端弯曲线50插入到分支部的狭窄部,可探索狭窄部的入口,或者使狭窄部贯通。
另一方面,在血管主干内具有狭窄部的情况下,在第二筒状部件20内插入引导线,从而将导管1引导到分支部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第一筒状部件10,将前端弯曲线50插入到血管主干内的狭窄部来探索狭窄部的入口,或者使狭窄部贯通。
图2、3所示的第一筒状部件10具有加强部14,加强部14具有包括选自聚四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的内层11、以及加强部件12。
内层11通过包括选自聚四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可提高耐药品性、非粘合性、低摩擦性。内层11优选在将内层11设为100质量%时以60质量%以上的含量含有选自聚四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最优选为100质量%。
内层11可以包括至少选自聚四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其他的树脂。作为其他的树脂,可举出选自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四氟乙烯与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以外的氟系树脂(以下,存在称为其它的氟系树脂的情况)、氯化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以及天然橡胶中的至少1种。其中,优选为选自聚烯烃系树脂和其它的氟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其它的氟系树脂。作为其它的氟系树脂,可举出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乙烯-氯三氟乙烯共聚物等。这些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加强部件12优选将线材编织而成的编织体、或者线材被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线圈体。由此,可以容易防止前端弯曲线50等刺穿第一筒状部件10。这些材料中编织体容易提高刚性,因此加强部件12更优选为编织体。
作为构成加强部件12的线材,可举出线、纤维等。作为构成线的材料,例如优选为不锈钢、钛、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钨合金等。其中,更优选为不锈钢。线可以为单线、绞线。作为纤维,例如可举出多芳基化合物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PBO纤维、碳纤维等。纤维可以为单丝,也可以为复丝。
在加强部件12中,为了容易在X射线透视等下确认筒状部件10的位置,因此可以包含X射线不透过性物质。作为X射线不透过性物质,例如可举出选自铅、钡、碘、钨、金、铂、铱、铂铱合金、不锈钢、钛、钴铬合金、钯以及钽中的至少1种。
加强部14具备内层11和加强部件12。加强部14更优选为具备外层13。加强部14更优选为在内层11与外层13之间具备加强部件12。
外层13优选包括选自低密度聚乙烯、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以及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包括选自聚氨酯和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作为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密度为0.91g/cm3~0.93g/cm3
进一步如图2、3所示,第一筒状部件10在比加强部14的远位端14A更靠远位侧的位置具有不包含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和加强部件12的树脂制的延伸部15。
延伸部15通过不含有聚四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从而与加强部14的内层11的内腔相比,延伸部15的内腔的摩擦阻力容易变高。因此,在将前端弯曲线50从导管1的近位侧朝向远位侧插入时,在前端弯曲线50到达延伸部15的时刻插入速度容易暂时减弱,其结果是能够容易避免因过度用力推动前端弯曲线50所导致的前端弯曲线损伤血管等。进而,根据该构成,延伸部15容易提高柔软性,因此延伸部15的内腔容易追随前端弯曲线50的形状,其结果是可容易防止前端弯曲线50对延伸部15的刺穿。另外,使用者通过根据上述摩擦阻力的变化,在感知到前端弯曲线50的前端到达延伸部15的时刻加减推入力,也可容易防止前端弯曲线刺穿延伸部。
延伸部15不包含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
作为构成延伸部15的树脂,具体而言优选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以及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选自聚氨酯和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并且,延伸部15优选为由这些树脂构成。作为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密度为0.91g/cm3~0.93g/cm3。延伸部15中包含的树脂与加强部14的外层13中包含的树脂可以是不同的,在为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加热熔融等容易将两者接合,因此是优选的。并且,延伸部15优选至少与加强部14的外层13和第二筒状部件20接合。
延伸部15通过不包含加强部件12,从而容易提高柔软性。并且,由此容易形成后述的锥部15T。详细而言,在将加强部件12形成为锥状的情况下,切断加强部件12后,需要以不损伤血管的方式对切断部进行激光加工等,但通过不包含加强部件12,可以省略这样的端部处理。
如图3所示,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从远位端14A到延伸部15的远位端15A为止的轴向的长度L优选为加强部14的远位端14A的加强部14的内径的4倍~35倍的长度。详细而言,通过使从远位端14A到远位端15A为止的第一筒状部件10的轴向的长度L为远位端14A的加强部14的内径的4倍以上,从而容易发挥延伸部15的上述效果。因此,更优选为4.1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2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4.3倍以上。另一方面,通过使长度L为远位端14A的加强部14的内径的35倍以下,从而能够容易避免因前端弯曲线50导致的延伸部15的破损。因此,更优选为30倍以下,更优选为25倍以下。应予说明,加强部14的远位端14A的加强部14的内径优选为0.3mm~0.5mm。
在第一筒状部件10的轴向,延伸部15的远位端15A优选位于比第二筒状部件20的远位端20A靠近位侧的位置。由此,延伸部15的远位端部不易卡在血管的内壁等。
如图1所示,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优选位于比第二筒状部件20的近位端20B更靠近位侧的位置。这样,通过在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侧存在加强部14,从而可容易防止前端弯曲线50对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侧的刺穿。另外,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更优选位于后述手柄部70的内腔内。
如图1、7所示,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优选位于比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端10B更靠远位侧的位置。即,通过具有在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端部10b不具备加强部件12的非加强部17,从而在制造工序中,例如可以将非加强部17加工成容易使后述手柄部70的内腔和第一筒状部件10的内腔连通的形状。
如图1~3、5所示,导管1优选进一步具备具有长边方向X的第一外侧筒状部件100,在第一外侧筒状部件100的内腔配置有第一筒状部件10和第二筒状部件20。由此,能够容易防止第一筒状部件10和第二筒状部件20的分离。
图6是表示图5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第一筒状部件10与第二筒状部件20的外侧面可以被沿第一筒状部件10的轴向延伸的树脂制圆柱状体300所密封。由此,可容易防止前端弯曲线50的贯通。
第一外侧筒状部件100优选包含选自聚乙烯、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和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其中,更优选为选自聚氨酯和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
圆柱状体300优选包含选自聚乙烯、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和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其中,更优选为选自聚氨酯和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
如图3所示,第一筒状部件10的延伸部15优选在远位侧具有开口部15O,开口部15O优选具有具备锥面和外侧面的锥部15T。通过朝向远位侧前端变细的锥部15T,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远位端部不易卡在血管的内壁等。其中,延伸部15由柔软性优异的树脂构成,在血管的损伤可能性极低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锥部15T。
锥部15T的锥面优选相对于第一筒状部件10的轴向以5°~85°的角度倾斜。通过倾斜角为85°以下,从而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远位端部不易卡在血管的内壁等。因此,倾斜角更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另一方面,通过锥部15T的锥面以5°以上的角度倾斜,从而可减少开口15O的大小。因此,倾斜角更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
图4是表示图3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第一筒状部件10优选在比开口部15O更靠远位侧的位置,具有朝向与第二筒状部件20相反一侧凸起的凸起部16。由此,将插入到第一筒状部件10的线的前端引导到与插入导第二筒状部件20的线的前端不同的朝向,因此可以容易进行对分支部病变等的处理。另外,由此,各个线不易缠结。另外,图3、4中的点划线示出线的行进路径。
如图2、3等所示,第二筒状部件20优选为具有内层11和外层13。更优选为进一步在内层11与外层13之间具备加强部件12。由此,可以容易提高第二筒状部件20的柔软性。另外,第二筒状部件20适合供用于将导管1引导到病变部附近的引导线插入,但这样的引导线与前端弯曲线50相比柔软性高,刺穿第二筒状部件20的可能性极低,因此第二筒状部件20可以不具备加强部件12。
第二筒状部件20的外层13的材料可以参照上述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外层13的记载。
第二筒状部件20的内层11优选包括选自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氟系树脂、氯化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以及天然橡胶中的至少1种。其中,更优选为选自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氟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以及天然橡胶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选自聚烯烃系树脂和氟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另外,聚烯烃系树脂中,也包括聚乙烯,作为聚乙烯,可举出基于JIS K6922-1的规定测定的密度为942kg/m3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
如图2、3所示,第二筒状部件20优选在比加强部14的远位端14A更靠远位侧的位置,配置有第一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1和第二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2这样的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由此,可以容易把握第二筒状部件的远位端20A、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远位侧的开口部15O等的在体内的位置。其中,第二筒状部件20无需具备第一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1和第二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2这两者,可以仅具备第一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1,也可以仅具备第二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2。另外,第二筒状部件20可以在第一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1与第二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2以外,具备其它的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
如图3所示,第一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1优选位于比延伸部15的远位侧的开口部15O的远位端15OA更靠远位侧的位置。由此,可以容易把握体内的第二筒状部件20的远位端20A的位置。并且,第二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2优选位于比开口部15O的近位端15OB还近位侧。由此,可以容易把握体内的开口部15O的位置。
图4是表示图3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在具有凸起部16的情况下,第一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1位于比延伸部15的远位侧的开口部15O的远位端15OA更靠远位侧的位置,第二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2优选位于比凸起部16更靠近位侧的位置。由此,可以容易正确把握体内的开口部15O的位置。
另外,第二筒状部件20优选在比加强部14的远位端14A更靠近位侧的位置,配置有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由此,可以容易减少外径,并且提高柔软性。
第一筒状部件10优选在延伸部15不配置有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
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带状、螺旋状等。作为构成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的材料,可举出上述X射线不透过性物质。
如图1、2所示,导管1优选在比第二筒状部件20的近位端20B更靠近位侧的位置,具备具有长边方向X的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优选在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内腔配置有第一筒状部件10。通过具备这样的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即设为所谓的二重管结构(同轴结构),从而可提高保护第一筒状部件10,同时提高推入力传递性。
作为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材料,可参照第一外侧筒状部件100的材料的记载。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优选包含与第一外侧筒状部件100相同的材料。另外,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远位端与第一外侧筒状部件100的近位端优选为一体化。
第一筒状部件10的外侧面优选沿着第一筒状部件10的轴向具备金属加强线19。由此,可提高推入力传递性。金属加强线19可以为1根,也可以为2根以上。金属加强线19优选至少从比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更靠远位侧的位置到第二筒状部件20的近位端20B的位置都存在。另外,金属加强线19的形状也可以为从近位侧朝向远位侧的圆筒形状,也可以是朝向远位侧前变细的锥形形状。作为金属加强线19的材料,可举出不锈钢、镍钛、钴铬等。
第一筒状部件10优选具备外层13。具体而言,至少优选在加强部14具备外层13。详细而言,参照加强部14的外层13的记载即可。
如图1所示,在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端部10b,优选连接有手柄部70。图7是图1的区域R2的第一筒状部件10的轴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和图7,对手柄部70进行说明。
手柄部70如图7所示具有第一内腔71、在比第一内腔71更靠近位侧的位置第二内腔72,第一内腔71的近位端71B的内径优选为比第二内腔72的远位端72A的内径大。由此可以容易将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端部10b配置在第一内腔71内。
另外,如图7所示,优选在第一内腔71中以在第一内腔71的近位端71B设置有非加强部17的近位端17B的方式固定有非加强部17。即,优选在第一内腔71内,配置有第一筒状部件10的非加强部17,第二内腔72将非加强部17和加强部14的内腔连通。
非加强部17是不具有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端部10b的加强部件12的部分。非加强部17优选具有内径朝向近位侧扩径的锥部17T。如果这样具备锥部17T,则即使在锥部17T的远位端与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的内腔间具有阶梯差,则通过锥部17T,前端弯曲线50的前端向远离该阶梯差的方向引导,因此不容易卡主。
非加强部17的锥部17T的内壁优选以相对于第一筒状部件10的轴向为3°~85°的角度倾斜。通过倾斜角为3°以上,从而例如如图1所示由于具有这样的前端弯曲线50的弯曲部的程度,成为被伸长的状态,因此可以容易向第一筒状部件10的内腔插入前端弯曲线50。另一方面,通过使倾斜角为85°以下,从而可容易减少伴随着与锥部17T的内壁接触而引起的线的移动阻抗。因此,倾斜角更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特别优选为20°以下。
另外,导管1为了容易从第二内腔72向第一筒状部件10的内腔进行前端弯曲线50的插入,优选以满足下述式(1)~(3)的方式构成。
a<b……(1)
[式中,a是从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向远位侧偏离1mm的位置14C的内径(mm)。b是第一筒状部件10的非加强部17的近位端17B的内径(mm)。]
非加强部17的近位端17B的内径b(mm)是通过比从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向远位侧偏离1mm的位置14C的内径a(mm)大,从而非加强部17成为朝向近位侧扩径的状态。其结果是可以容易从近位侧将前端弯曲线50向第一筒状部件10的内腔插入。因此,内径b更优选为内径a的1.1倍以上,更优选为1.2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3倍以上。另一方面,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内径b可以为内径a的10倍~5倍,也可以为2倍以下。应予说明,内径a(mm)优选为0.1mm~0.8mm,更优选为0.3mm~0.55mm。
a<c……(2)
[式中,a是从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向远位侧偏离1mm的位置14C的内径(mm)。c是手柄部70的第二内腔72的远位端72A的内径(mm)。]
通过使手柄部70的第二内腔72的远位端72A的内径c(mm)比从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向远位侧偏离1mm的位置14C的内径a(mm)大,从而可减少由与第二内腔72的远位端72A附近的内壁的接触引起的前端弯曲线50的移动阻抗。另外,在插入前端弯曲线50的情况下,如果内径c小,则在通过第二内腔72的远位端72A的时刻,弯曲部有可能延伸,但通过使内径c比内径a大,从而可容易避免这样的完全拉伸的问题。因此,内径c更优选为内径a的1.1倍以上,更优选为1.2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3倍以上。另一方面,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内径c可以为内径a的5倍以下,4倍以下,3倍以下。
b≥c…(3)
[式中,b是第一筒状部件10的非加强部17的近位端17B的内径(mm)。c是手柄部70的第二内腔72的远位端72A的内径(mm)。]
通过使非加强部17的近位端17B的内径b(mm)为手柄部70的第二内腔72的远位端72A的内径c(mm)以上,从而在将前端弯曲线50从近位侧朝向远位侧插入时,能够不易卡在非加强部17的近位端17B。因此,内径b更优选为内径c的1.1倍以上,更优选为1.2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3倍以上。另一方面,通过使内径b为内径c的2.0倍以下,从而在将前端弯曲线50朝向近位侧拉回时,可以不易卡在第二内腔72的远位端72A。因此,内径b优选为内径c的2.0倍以下,更优选为1.7倍以下,更优选为1.5倍以下。
手柄部70的第二内腔72优选如图1、7所示具有朝向远位侧缩径的锥部72T。如果对朝向远位侧缩径的锥部,将前端弯曲线50朝向远位侧插入,则前端弯曲线50的弯曲部成为一定程度被拉伸的状态,因此可以容易向第一筒状部件10的内腔插入前端弯曲线50。
手柄部70的第二内腔72的锥部72T的内壁优选对第一筒状部件10的轴向以5°~85°的角度倾斜。通过使倾斜角为5°以上,从而前端弯曲线50的弯曲部可以容易成为一定程度被拉伸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使倾斜角为85°以下,从而可以减少伴随着与第二内腔72的锥部72T的内壁接触所导致的线的移动阻抗。因此,倾斜角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
手柄部70的第一内腔71如图7所示可以具有远位侧的直径变大的台阶部。由此,可以容易将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配置在第一内腔71内。其中,第一内腔71可以是在长边方向X中直径大小几乎为恒定的尺寸形状。
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近位端200B优选如图7所示位于比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更靠远位侧的位置。由此,加强部14的外侧面也可以由粘接剂73等固定,容易提高固定力。
应予说明,在将第一筒状部件10的近位端部10b、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近位端部200b固定在第一内腔71内时,可以使用粘接剂73等即可。
粘接剂73优选为选自氰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丙烯酸系粘接剂、环氧类粘接剂以及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选自丙烯酸系粘接剂和聚氨酯系粘接剂中的至少1种。其中,聚氨酯系粘接剂的耐久性优异,与树脂的密合性也优异,因此更进一步优选为聚氨酯系粘接剂。另外,在通过注射模塑成型在加强部14的周围形成手柄部70的情况下,对加强部14产生压力,容易产生破损,但将手柄部70预先成型,通过在得到的手柄部70内使用粘接剂并固定加强部14,从而可容易避免因上述这样的压力所导致的破损。
第一筒状部件10的外层13优选在由粘接剂73等固定的部分中含有微粒。由此,容易在外层13的表面产生微小的凹凸,容易通过粘接剂73等进行固定。作为微粒,可举出颜料,作为颜料,可举出无机微粒、有机微粒、合成无机颜料。微粒的长径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0.8μm以上,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
第一筒状部件10的外层13优选在位于第一内腔71内的部分中,含有钡盐。由此,即使在外层13含有胶黏性高的聚氨酯树脂等,也可以在制造工序中在将筒状部件10的近位端部10b插入到第一内腔71内时不易卡住。作为钡盐,优选为选自硫酸钡、碳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和乙酸钡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为硫酸钡。
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在利用粘接剂73等固定的部分中,优选含有微粒。微粒可以参照上述外层13的记载。
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优选在位于第一内腔71内的部分中,含有钡盐。钡盐可以参照上述外层13的记载。
如图7所示,在手柄部70,可以设置有从手柄部70的外表面与第一内腔71连通的流体注入用的贯通孔74。由此,可以经由贯通孔74,将被加热的流体、杀菌性的流体注入到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内腔内而进行灭菌。并且,在手柄部70中,可以设置有从手柄部70的外表面向第一内腔71连通的粘接剂注入用的贯通孔75。由此,可以从外部注入粘接剂73,固定非加强部17等。
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外侧面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粘接剂73固定于第一内腔71的内腔。在该情况下,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近位端部优选为通过粘接剂73密封。由此,如上所述可以将加热的流体、杀菌性的流体注入到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的内腔内而进行灭菌。
并且,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如图7所示无需在第一内腔71内经由粘接剂73进行固定。例如可以使粘接剂73附着于手柄部70的远位端部的外表面,在第一内腔71外固定有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在该情况下,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优选在第一内腔71内不经由粘接剂73进行固定。由此,容易提高制造时的作业效率。
手柄部70的外形优选为施术者可以用手指握住的形状。手柄部70优选为通过注射模塑成型等得到的树脂成型品。作为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等。这些树脂中优选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透明性树脂。由此,可容易看见手柄部70内部,可容易插入线。
导管1如图7所示优选具备被覆加强部14的近位端部14b的外侧面,且向近位侧延伸而形成非加强部17的锥部17T的树脂制的套筒18。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是加强部件12朝向外侧容易变形的部分,通过利用树脂制的套筒18被覆加强部14的近位端部14b,从而可容易防止上述变形。应予说明,套筒18的远位端部的内侧面优选利用加热熔融等与加强部14的近位端部14b的外侧面接合。
从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到套筒18的远位端18A为止的轴向的长度(以下,有时简称为被覆长度)优选为从第一筒状部件10的加强部14的近位端14B向远位侧远离1mm的位置14C的内径a的2倍~35倍。通过被覆长度为内径a的2倍以上,从而可容易防止加强部14的近位端部14b的变形。因此,更优选为被覆长度内径a的3倍以上,更优选为内径a的4倍以上。另一方面,通过被覆长度为内径a的35倍以下,从而在将套筒18的远位端18A附近例如使用粘接剂73固定在第一内腔71内的情况下,发挥远位端18A的锚定效果,容易提高针对作用于轴向的力的耐久性。因此,被覆长度更优选为内径a的28倍以下,更优选为内径a的20倍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内径a的15倍以下,特别优选为内径a的10倍以下。
套筒18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作为套筒18中包含的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包含与外层13中包含的树脂相同的树脂。
作为形成图7所示的套筒18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在包括加强部件的筒状体的一端部,被覆树脂制的套筒的一端部,接着对具有锥部的金属体进行加热,从套筒的另一端部朝向一端部,插入金属体的方法。
本申请基于于2019年6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114065号,主张优先权的利益。于2019年6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114065号的说明书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引于本申请。
符号说明
1导管,10第一筒状部件,10b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部,10A第一筒状部件的远位端,10B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11内层,12加强部件,13外层,14加强部,14A加强部的远位端,14B加强部的近位端,14C从加强部的近位端向远位侧偏离1mm的位置,14b加强部的近位端部,15延伸部,15A延伸部的远位端,15O开口部,15OA开口部的远位端,15OB开口部的近位端,15T锥部,16凸起部,17非加强部,17B非加强部的近位端,17T非加强部的锥部,18套筒,18A套筒的远位端,19金属加强线,20第二筒状部件,20A第二筒状部件的远位端,20B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31第一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32第二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50前端弯曲线,70手柄部,71第一内腔,72第二内腔,71B第一内腔的近位端,72A第二内腔的远位端,72T第二内腔的锥部,73粘接剂,74流体注入用的贯通孔,75粘接剂注入用的贯通孔,100第一外侧筒状部件,200第二外侧筒状部件,200B第二外侧筒状部件的近位端,200b第二外侧筒状部件的近位端部,300树脂制的圆柱状体。

Claims (16)

1.一种导管,具备如下的部件:
第一筒状部件,沿着长边方向延伸,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供线插入,以及
第二筒状部件,具有远位端和近位端,且与所述第一筒状部件在径向邻接;
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远位端位于比所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远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位于比所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筒状部件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具有包括选自聚四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的内层和加强部件,
所述第一筒状部件在比所述加强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具有树脂制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不包含所述聚四氟乙烯、所述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和所述加强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从所述加强部的远位端到所述延伸部的远位端为止的轴向的长度为所述加强部的远位端的内径的4倍~35倍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所述加强部的近位端位于比所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所述加强部的近位端位于比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进一步具备具有长边方向的第一外侧筒状部件,在所述第一外侧筒状部件的内腔配置有所述第一筒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筒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部件与所述第二筒状部件的外侧面由沿着轴向延伸的树脂制的圆柱状体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在远位侧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具有具备锥面和外侧面的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部件在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远位侧的位置具有凸起部,该凸起部朝向与所述第二筒状部件相反一侧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二筒状部件在比所述加强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配置有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二筒状部件在比所述加强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配置有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所述X射线不透过性标识位于比所述延伸部的远位侧的开口部的远位端更靠远位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进一步在比所述第二筒状部件的近位端更靠近位侧的位置,具备具有长边方向的第二外侧筒状部件,
在所述第二外侧筒状部件的内腔,配置有所述第一筒状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外侧面沿着轴向具备金属加强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筒状部件具备外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外层包括选自低密度聚乙烯、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以及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在所述第一筒状部件的近位端部,连接有手柄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构成所述延伸部的树脂为选自低密度聚乙烯、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以及聚酰胺中的至少1种。
CN202080044316.4A 2019-06-19 2020-06-04 导管 Pending CN1139935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4065 2019-06-19
JP2019-114065 2019-06-19
PCT/JP2020/022152 WO2020255737A1 (ja) 2019-06-19 2020-06-04 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569A true CN113993569A (zh) 2022-01-28

Family

ID=74040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4316.4A Pending CN113993569A (zh) 2019-06-19 2020-06-04 导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0255737A1 (zh)
CN (1) CN113993569A (zh)
WO (1) WO202025573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6642A1 (ja) * 2005-05-26 2006-11-30 Kaneka Corporation カテーテル
JP2007130116A (ja) * 2005-11-09 2007-05-31 Kaneka Corp カテーテル
JP2013153892A (ja) * 2012-01-30 2013-08-15 Goodman Co Ltd カテーテル
US20140371722A1 (en) * 2011-09-12 2014-12-18 Safeair Ag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flexible polymeric medical spiral tubings, tubings made by the methods and uses of the tubings
WO2018008272A1 (ja) * 2016-07-04 2018-01-11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カテーテ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2391A2 (en) * 2004-01-29 2005-08-11 Ekos Corporation Small vessel ultrasound catheter
JP5888755B2 (ja) * 2014-02-24 2016-03-22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6642A1 (ja) * 2005-05-26 2006-11-30 Kaneka Corporation カテーテル
JP2007130116A (ja) * 2005-11-09 2007-05-31 Kaneka Corp カテーテル
US20140371722A1 (en) * 2011-09-12 2014-12-18 Safeair Ag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flexible polymeric medical spiral tubings, tubings made by the methods and uses of the tubings
JP2013153892A (ja) * 2012-01-30 2013-08-15 Goodman Co Ltd カテーテル
WO2018008272A1 (ja) * 2016-07-04 2018-01-11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カテーテ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55737A1 (zh) 2020-12-24
WO2020255737A1 (ja)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47374B2 (ja) アンバランスな補強部材を含む医療用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712247B1 (en) Catheter
US5836926A (en) Intravascular catheter
EP0807444B1 (en) Catheter reinforcing braids
US8118804B2 (en) Catheter assembly
EP1736108A1 (en) Cathether assembly
US20060095050A1 (en) Large diameter sheath
US9044574B2 (en) Catheter
JP2006513774A (ja) 多重編組型外装チューブ
CN102223909A (zh) 具有可分级硬度的血管内的鞘器具及方法
JP6792392B2 (ja) カテーテル
JP2011072562A (ja) カテーテル
WO2020162287A1 (ja) 延長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44879B2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13993569A (zh) 导管
WO2023176864A1 (ja) 体内に挿入される医療用装置の遠位端部に用いられるチップ、及び医療用装置
WO2023062984A1 (ja) 延長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WO2022154118A1 (ja)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WO2023171154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WO2016152497A1 (ja) 医療用可撓体
WO2023062982A1 (ja) 延長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WO2021171653A1 (ja) 貫通用カテーテル
WO2020162286A1 (ja) 延長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062985A1 (ja) 延長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WO2022118845A1 (ja) 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