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2430A -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2430A
CN113942430A CN202111292521.5A CN202111292521A CN113942430A CN 113942430 A CN113942430 A CN 113942430A CN 202111292521 A CN202111292521 A CN 202111292521A CN 113942430 A CN113942430 A CN 113942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tube
pipe
collec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25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2430B (zh
Inventor
王新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hao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hao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hao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hao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25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2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2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2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2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2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管组,每个支撑管组均包括支撑圆管,两个支撑管组内支撑圆管相互平行,且两个支撑圆管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以安装于座椅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可沿所述支撑圆管的长度方向滚动行走;所述基座上于所述支撑圆管的两侧还均设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沿支撑圆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基座上于支撑圆管及支撑圆管相邻第一收集槽之间的端面为一个斜坡,所述斜坡由支撑圆管至第一收集槽的槽口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行走轮与支撑圆管的外壁均为圆弧面,沙土会直接从圆弧面上滑落。且滑落的沙土经由斜坡自动滑入第一收集槽收集,避免从支撑圆管上滑落的沙土四散难以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汽车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未来一段时期还将稳步发展,而其对于汽车上座椅的功能和体验要求越来高,汽车座椅已不是单纯满足乘坐和美观需要的车身部件,而是关系到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集人机工程学、机械振动、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因此乘用车座椅行业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汽车上座椅的腰围司乘人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的驾驶、乘坐位置,它的外形设计不仅要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力求美观,还要满足客户对座垫调节的便捷性,以及其维护清理。尤其是对于运动型,长期暴露在环境中的座椅,客户对于其维护清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座椅的滑轨是重要的清理部件之一。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座椅通常是在下方加设滑轨配合圆珠或者滚环移动来实现座椅的前后调节,由于滚环和圆珠结构的限制,内滑轨和滑槽通常是方形结构,容易出现积沙问题,且不易清理干净,从而衍生出座椅前后调节异响的问题,影响客户体验。申请号为“201420399695.0”的全地形车的座椅调整装置,提出了一种在基架上加设有滑轨,滑轨上套设有用于连接座椅的滑移构件,滑轨与滑移构件均为圆管结构,可以避免沙砾堆积于滑轨内的问题。但是上述结构仍存在以下问题:
1,沙砾会流入滑轨与滑移构件之间的间隙堆积,不仅不便于清理,也会加剧滑轨与滑移构件的磨损。2,沙砾即使从圆管状的滑轨上流下,也会散落至车体的其他部件内,不仅不便于清理,也会对车体的其他部件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沙土会直接从行走轮与支撑圆管的外壁上滑落,并可对从行走轮与支撑圆管上滑落的沙土进行自动收集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管组,每个支撑管组均包括支撑圆管,两个支撑管组内支撑圆管相互平行,且两个支撑圆管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以安装于座椅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可沿所述支撑圆管的长度方向滚动行走;所述基座上于所述支撑圆管的两侧还均设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沿支撑圆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基座上于支撑圆管及支撑圆管相邻第一收集槽之间的端面为一个斜坡,所述斜坡由支撑圆管至第一收集槽的槽口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收集槽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第一收集槽沿头端至尾端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收集段、第二收集段和第三收集段,所述第一收集槽于第一收集段槽底的由第一收集槽的头端向第二收集槽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收集槽于第三收集段的槽底由第一收集槽的尾端向第二收集槽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滑入第一收集槽内的沙土自动滑动至第二收集段内堆积,便于第一收集槽内沙土的收集清理。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沿基座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收集槽与各个第一收集槽内的第二收集段交叉并在交叉处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收集槽的槽宽与所述第二收集段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收集段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第二收集段的槽底由自身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收集槽的尾端贯穿所述基座的侧壁形成有出沙口。
多个第一收集槽内滑动至第二收集段的沙土经由第二收集槽自动滑落至第二收集槽贯穿基座侧壁形成的出沙口进行收集处理,方便快捷。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每个支撑管组内支撑圆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支撑圆管分别为第一支撑圆管和第二支撑圆管,其中第一支撑圆管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圆管的上方,第一支撑圆管和第二支撑圆管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组内的行走轮滚动行走于第一支撑圆管和第二支撑圆管之间,且第一支撑圆管和第二支撑圆管的外壁均与所述行走轮的轮壁相接触以对行走轮形成上下限位。
通过设置有两根支撑圆管,行走轮行走于两根支撑圆管之间,且两根支撑圆管的外壁均与所述行走轮的轮壁相接触以对行走轮形成上下限位,从而避免行走轮于竖直方向上与支撑圆管分离,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管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侧板和座椅连接板,所述侧板沿支撑圆管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支撑圆管的一侧,所述行走轮与所述侧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板于竖直方向上位于两根支撑圆管的上方,所述座椅连接板与所述侧板相连。
若行走轮是直接加装于座椅上,那么两根支撑圆管就会位于座椅旁侧,整体设备体积宽度较大。通过在支撑圆管的一侧设有侧板,行走轮与所述侧板可转动连接,而座椅连接板于竖直方向上位于两根支撑圆管的上方,座椅连接板与所述侧板相连。那么加装座椅后,座椅会位于两根支撑圆管的上方,缩小了设备体积。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两个支撑管组中的第一支撑圆管的头尾两端均通过横管连接,所述两个支撑管组中的第二支撑圆管的头尾两端也均通过横管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圆管头端所连横管及第二支撑圆管头端所连横管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第一支撑圆管尾端所连横管及第二支撑圆管尾端所连横管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缓冲垫;所述侧板背离支撑圆管的一侧板面上设置有抵接件,所述行走轮移动至行程终点时,所述抵接件可与所述缓冲垫相抵。
通过设置有横管提高了设备的整体支撑强度,且在横管上设置有缓冲垫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侧板与限位件直接碰撞发生损坏。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横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缓冲垫插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调节杆,两个支撑管组中的一个支撑管组内的第一支撑圆管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调节杆位于两个支撑管组之间,且所述调节杆设置于位于设有插孔的第一支撑圆管旁侧的侧板上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调节杆上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调节杆所处侧板相连,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插接件,所述侧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无外力作用时,所述插接件穿过所述通孔插于对应的插孔内,所述行走轮及侧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圆管保持相对固定;所述调节杆受力转动时,所述插接件转动退出所述插孔,所述行走轮及侧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圆管移动。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行走轮上设置V型槽,所述V型槽环绕行走轮的外轮壁设置,且所述V型槽的两侧内壁均与所述支撑圆管的外壁相抵。
通过在行走轮上设有环绕自身外轮壁设置的V型槽,V型槽的两侧内壁均与所述支撑圆管的外壁相抵,使得在不影响行走轮可在支撑圆管上行走的同时,实现左右限位,行走轮不会相对于支撑圆管左右晃动。
由于V型槽的设计,无论支撑圆管的直径是多少米,支撑圆管的外壁都可以与V型槽的两侧内壁相抵,对行走轮实现限位,对行走轮及支撑圆管的生产精度要求大幅降低。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用于连接座椅的连接轴,所述行走轮相对立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凹槽,且所述行走轮上同轴心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两端与两侧凹槽连通,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连接通道及两侧凹槽,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轴头均套设有轴承和卡簧,所述卡簧与所述连接轴保持相对固定,所述轴承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卡簧及凹槽的槽底相抵,以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行走轮通过轴承和连接轴配合实现运动,降低噪音,且在更换维修时只需要更换轴承即可,不需要更换连接轴。同时由于卡簧是固定设置于连接轴上的,卡簧的体积也相对较小。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1,行走轮与支撑圆管之间为滚动摩擦,摩擦力相对较小,行走轮与支撑圆管的表面不容易磨损,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2,行走轮与支撑圆管的外壁均为圆弧面,沙土会直接从圆弧面上滑落,不易堆积,且易于清理。且沙土不会留存于行走轮与支撑圆管之间。
3,通过在基座上于所述支撑圆管的两侧还均设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沿支撑圆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基座上于支撑圆管及支撑圆管相邻第一收集槽之间的端面为一个斜坡,斜坡由支撑圆管至第一收集槽的槽口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从支撑圆管上滑落的沙土经由斜坡自动滑入第一收集槽收集,避免从支撑圆管上滑落的沙土四散难以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座椅本体配合座椅移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座椅移动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行走轮的爆炸图;
图5为两个支撑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撑管组配合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连接组件与调节杆的爆炸图;
图8为座椅移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9为支撑圆管安装于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支撑圆管安装于基座上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A-A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B-B的剖视图。
各附图标记为:1-座椅本体,2-基座,3-支撑管组,4-支撑圆管,4a-第一支撑圆管,4b-第二支撑圆管,5-行走轮,6-侧板,7-座椅连接板,8-V型槽,9-凹槽,10-连接通道,11-连接轴,12-卡簧,13-轴承,14-环形卡槽,15-横管,16-缓存垫,17-安装孔,18-插孔,19-调节杆,20-扭簧,21-插接件,22-通孔,23-第一收集槽,24-斜坡,25-第一收集段,26-第二收集段,27-第三收集段,28-第二收集槽,29-抵接件,30-出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如图1-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其包括座椅本体1和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座椅本体1安装于座椅移动调节装置上以实现前后移动调节。其中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包括基座2,基座2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管组3。请参阅图1-3,每个支撑管组3均包括两根支撑圆管4,两根支撑圆管4分别为第一支撑圆管4a和第二支撑圆管4b,两个支撑管组3内的第一支撑圆管4a和第二支撑圆管4b均沿座椅本体1的座深方向延伸,由此可知,同一支撑管组3内的第一支撑圆管4a和第二支撑圆管4b是相互平行的。且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圆管4a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圆管4b的上方,第一支撑圆管4a与第二支撑圆管4b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本方案中连接件即为竖直设置的连接柱。
同时,每个支撑管组3内的第一支撑圆管4a和第二支撑圆管4b之间若干个用以组设于座椅本体1上的行走轮5,行走轮5可沿第一支撑圆管4a的长度方向滚动行走,以带动座椅本体1沿第一支撑圆管4a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前后调节。且上述结构中由于行走轮5与支撑圆管4的外壁均为弧形面,外界飞入的沙土会直接从行走轮5和圆管的外壁滑落,不易堆积,且易于清理。沙土也不会留存于行走轮5与支撑圆管4之间。同时由于行走轮5与支撑圆管4之间为滚动摩擦,摩擦力相对较小,行走轮5与支撑圆管4的表面不容易磨损,也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而为了实现行走轮5与座椅本体1的连接。本方案中每个支撑管组3对应配有连接组件。如图3所示,连接组件包括侧板6和座椅连接板7,其中侧板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6沿第一支撑圆管4a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一支撑圆管4a的两侧,行走轮5位于两个侧板6之间并与侧板6可转动连接。座椅连接板7则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圆管4a的上方,座椅连接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6相连。两个支撑管组3上的座椅连接板7均与座椅本体1的底端相连以实现座椅本体1与行走轮5的连接。通过该种结构使得座椅本体1位于两个支撑管组3的上方。若行走轮5是直接加装于座椅本体1的旁侧,那么两个支撑管组3就会位于座椅本体1的旁侧,整体设备体积宽度较大。而本方案中座椅本体1会位于两根支撑圆管4的上方,无疑缩小了设备体积。
为了避免行走轮5从第一支撑圆管4a和第二支撑圆管4b之间脱出,本方案中第一支撑圆管4a和第二支撑圆管4b的外壁均与所述行走轮5的轮壁相接触以对行走轮5形成上下限位。且在本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行走轮5上设置有V型槽8,该V型槽8环绕行走轮5的外轮壁设置,V型槽8的两侧内壁与第一支撑圆管4a和第二支撑圆管4b的外壁相抵,从而实现左右限位,行走轮5不会相对于支撑圆管4左右晃动。最终避免行走轮5从第一支撑圆管4a和第二支撑圆管4b之间脱出。
且较优的,本方案中,上述V型槽8的两侧槽壁均由槽底向槽口方向倾斜向外延伸,并延伸至行走轮5的侧壁位置。在行走轮5体积大小相同的前提下,若V型槽8的槽口较大,支撑圆管4的宽度就可以相对较大,结构支撑强度更好。而在支撑圆管4体积大小相同的前提下,行走轮5的体积就可以相对较小,节省成本。同时由于V型槽8的设计,无论支撑圆管4的直径是多少米,支撑圆管4的外壁都可以与V型槽8的两侧内壁相抵,对行走轮5实现限位,对行走轮5及支撑圆管4的生产精度要求大幅降低。而且V型槽8的两侧内壁为倾斜面,沙土易于从倾斜面滑出,不易堆积,且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掉落。
即使在本方案中行走轮5于其宽度方向上从支撑圆管4上脱出,由于第一支撑圆管4a的两侧设有侧板6,第一支撑圆管4a位于两个侧板6之间,两侧的侧板6与第一支撑圆管4a之间也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即使行走轮5于其宽度方向上从支撑圆管4上脱出,侧板6也可以与第一支撑圆管4a相抵避免底座本体的倾翻。
另外,请参阅图3和图4,本方案中每个行走轮5上设有连接轴11,行走轮5相对立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凹槽9,且行走轮5上同轴心设置有连接通道10,连接通道10的两端与行走轮5两侧侧壁上的凹槽9连通。上述连接轴11贯穿连接通道10及两侧凹槽9,连接轴1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行走轮5两侧的侧板6相连。且连接轴11的两端轴头均套设有轴承13和卡簧12,卡簧12与连接轴11保持相对固定,轴承13的两侧端面分别与相邻卡簧12及所处凹槽9的槽底相抵,以固定于该凹槽9内。本方案中行走轮5组合通过轴承13和连接轴11配合实现运动,降低噪音,且在更换维修时只需要更换轴承13即可,不需要更换连接轴11。同时由于卡簧12是固定设置于连接轴11上的,卡簧12的体积也相对较小。
为了将卡簧12固定于连接轴11上,如图4所示,本方案中连接轴11的轴头设有环形卡槽14,该环形卡槽14环绕连接轴11的周向设置,而卡簧12则固定于该卡槽内。通过在连接轴11的轴头设有环形卡槽14,卡簧12固定于卡槽内,从而便于卡簧12的装卸。、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静音效果,本方案中行走轮5的材质为塑料材质,具体的行走轮5的材质为POM,当然的,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心的其他塑料材质。支撑圆管4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以此降低滑动产生的噪音。
支撑圆管4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支撑圆管4于自身头尾两端均设有限位件,当行走轮5移动至行程终点时,侧板6与限位件相抵。而在本方案中,两个支撑管组3中的第一支撑圆管4a的头尾两端均通过横管15连接,两个支撑管组3中的第二支撑圆管4b的头尾两端也均通过横管15连接,横管15即为上述限位件。且第一支撑圆管4a头端所连横管15及第二支撑圆管4b头端所连横管15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第一支撑圆管4a尾端所连横管15及第二支撑圆管4b尾端所连横管15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缓冲垫。
具体的,本方案中,如图5和图8所示,设有缓冲垫的横管15为位于第一支撑圆管4a头尾两端的横管15。而位于两个支撑管组3内侧的两面侧板6背离支撑圆管4的一侧板6面上设置有抵接件29。当行走轮5移动至行程终点时,抵接件29可与缓冲垫相抵。通过缓冲垫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侧板6与限位件直接碰撞发生损坏。而为了便于缓冲垫的安装,本方案中安装有缓存垫16的横管15为U型管。U型管的一侧管壁上设置有安装孔17,缓冲垫插装于该安装孔17内。
且在本方案中,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一个第一支持圆管内侧的侧板6上设置有调节杆19,且该第一支撑圆管4a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插孔18,调节杆19设置于对应的侧板6上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该调节杆19上套有扭簧20,扭簧20的一端与调节杆19相连,扭簧20的另一端与调节杆19所处侧板6连接。同时调节杆19上设置有插接件21,而侧板6上设置有通孔22。
当用户不对调节杆19施力,调节杆19无外力作用时,插接件21穿通孔22插于插孔18内,行走轮5及侧板6与第一支撑圆管4a保持相对固定,此时座椅本体1不能相对于支撑管组3前后移动调节。
当用户想要前后调节座椅本体1时,用户握持调节杆19并转动调节杆19。调节杆19受力转动时,插接件21转动退出插孔18,扭簧20发生形变。行走轮5及侧板6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圆管4a移动。随后用户挪动座椅前后移动至自己想要的位置。最后用户松开调节杆19,扭簧20的回复力带动调节杆19反向转动,插接件21插入对应插孔18内实现锁定。
且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方案中,调节杆19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插接件21设置于调节杆19的尾端,调节杆19的头端于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一支撑圆管4a所处的高度,便于用户的握持转动,用户不需要伸至座椅本体1的下方去转动调节杆19。
请参阅图10-12,本方案中,基座2于第二支撑圆管4b的两侧还均设有第一收集槽23,第一收集槽23沿支撑圆管4的长度方向延伸;基座2上于支撑圆管4及支撑圆管4相邻第一收集槽23之间的端面为一个斜坡24,斜坡24由支撑圆管4至第一收集槽23的槽口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且第一收集槽23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第一收集槽23沿头端至尾端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收集段25、第二收集段26和第三收集段27。其中第一收集槽23于第一收集段25槽底的由第一收集槽23的头端向第二收集槽28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第一收集槽23于第三收集段27的槽底由第一收集槽23的尾端向第二收集槽28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基座2上还设有第二收集槽28,第二收集槽28沿基座2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收集槽28与各个第一收集槽23内的第二收集段26交叉并在交叉处相互连通。本方案中第二收集槽28的槽宽与所述第二收集段26的长度相同,第二收集段26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第二收集段26的槽底由自身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第二收集槽28的尾端贯穿所述基座2的侧壁形成有出沙口30。
经由行走轮5及支撑圆管4上滑落的沙土先落至支撑圆管4及其相邻第一收集槽23之间的斜坡24上。随后斜坡24上的沙土自动滑落至第一收集槽23内。而落至第一收集槽23内的沙土,由于第一收集槽23于第一收集段25槽底的由第一收集槽23的头端向第二收集槽28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第一收集槽23于第三收集段27的槽底由第一收集槽23的尾端向第二收集槽28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就会自动滑至第二收集段26内收集。而又由于第二收集槽28与各个第一收集槽23内的第二收集段26交叉并在交叉处相互连通,且第二收集段26的槽底由自身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第二收集槽28的尾端贯穿所述基座2的侧壁形成有出沙口30,沙土就会沿着第二收集槽28滑至出沙口30便于收集处理。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管组,每个支撑管组均包括支撑圆管,两个支撑管组内支撑圆管相互平行,且两个支撑圆管上均设有若干个用以安装于座椅上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可沿所述支撑圆管的长度方向滚动行走;所述基座上于所述支撑圆管的两侧还均设有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沿支撑圆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基座上于支撑圆管及支撑圆管相邻第一收集槽之间的端面为一个斜坡,所述斜坡由支撑圆管至第一收集槽的槽口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槽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第一收集槽沿头端至尾端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收集段、第二收集段和第三收集段,所述第一收集槽于第一收集段槽底的由第一收集槽的头端向第二收集槽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收集槽于第三收集段的槽底由第一收集槽的尾端向第二收集槽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沿基座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收集槽与各个第一收集槽内的第二收集段交叉并在交叉处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收集槽的槽宽与所述第二收集段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收集段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第二收集段的槽底由自身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收集槽的尾端贯穿所述基座的侧壁形成有出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管组内支撑圆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支撑圆管分别为第一支撑圆管和第二支撑圆管,其中第一支撑圆管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圆管的上方,第一支撑圆管和第二支撑圆管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组内的行走轮滚动行走于第一支撑圆管和第二支撑圆管之间,且第一支撑圆管和第二支撑圆管的外壁均与所述行走轮的轮壁相接触以对行走轮形成上下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侧板和座椅连接板,所述侧板沿支撑圆管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支撑圆管的一侧,所述行走轮与所述侧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板于竖直方向上位于两根支撑圆管的上方,所述座椅连接板与所述侧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管组中的第一支撑圆管的头尾两端均通过横管连接,所述两个支撑管组中的第二支撑圆管的头尾两端也均通过横管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圆管头端所连横管及第二支撑圆管头端所连横管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第一支撑圆管尾端所连横管及第二支撑圆管尾端所连横管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缓冲垫;所述侧板背离支撑圆管的一侧板面上设置有抵接件,所述行走轮移动至行程终点时,所述抵接件可与所述缓冲垫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缓冲垫插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杆,两个支撑管组中的一个支撑管组内的第一支撑圆管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调节杆位于两个支撑管组之间,且所述调节杆设置于位于设有插孔的第一支撑圆管旁侧的侧板上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调节杆上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调节杆所处侧板相连,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插接件,所述侧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无外力作用时,所述插接件穿过所述通孔插于对应的插孔内,所述行走轮及侧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圆管保持相对固定;所述调节杆受力转动时,所述插接件转动退出所述插孔,所述行走轮及侧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圆管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上设置V型槽,所述V型槽环绕行走轮的外轮壁设置,且所述V型槽的两侧内壁均与所述支撑圆管的外壁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移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座椅的连接轴,所述行走轮相对立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凹槽,且所述行走轮上同轴心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两端与两侧凹槽连通,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连接通道及两侧凹槽,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轴头均套设有轴承和卡簧,所述卡簧与所述连接轴保持相对固定,所述轴承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卡簧及凹槽的槽底相抵,以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CN202111292521.5A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Active CN113942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2521.5A CN113942430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2521.5A CN113942430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2430A true CN113942430A (zh) 2022-01-18
CN113942430B CN113942430B (zh) 2022-11-29

Family

ID=79337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2521.5A Active CN113942430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243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7077A (en) * 1957-04-18 1961-05-03 Andrew James Kings Improvements in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frames
JPH11348614A (ja) * 1998-06-08 1999-12-21 Oiles Ind Co Ltd 自動車シートレール用ローラ
CN104174191A (zh) * 2014-08-18 2014-12-0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及处理方法
CN206706699U (zh) * 2017-04-28 2017-12-05 重庆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斜坡式冲沙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7077A (en) * 1957-04-18 1961-05-03 Andrew James Kings Improvements in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frames
JPH11348614A (ja) * 1998-06-08 1999-12-21 Oiles Ind Co Ltd 自動車シートレール用ローラ
CN104174191A (zh) * 2014-08-18 2014-12-0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及处理方法
CN206706699U (zh) * 2017-04-28 2017-12-05 重庆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斜坡式冲沙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2430B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8352B (zh) 电动中间轮驱动轮椅
KR101106980B1 (ko) 레일 바이크
US5953997A (en) Composite articulated connection for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vehicle
JP2001104391A (ja) 車椅子
CN109017985B (zh) 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
CN113942430B (zh) 一种座椅移动调节装置
CN216002291U (zh) 一种防尘型座椅移动机构
CN216184651U (zh) 一种静音防沙式座椅导轨组件
CN100500471C (zh) 车辆用座椅
US2792236A (en) Front wheel suspension for two-wheeled vehicle
CN109130745B (zh) 一种带有车轮调节联动机构的四驱越野车
CN204547857U (zh) 一种基于聚氨酯缓冲材料的安全舒适型汽车座椅
CN109431700B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
JP5324983B2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キャスター付屋内移動装置
CN109649226B (zh) 一种基于拓扑并联结构的汽车安全座椅
WO2020075404A1 (ja) 不整地走行車両
KR101171760B1 (ko) 이동 기구 및 그의 충격 완충 장치
JP3679063B2 (ja) 鉄道車両用一軸台車
CN214596432U (zh) 一种自适应升降前后全方位按摩机芯
CN209938391U (zh) 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
CN214028902U (zh) 一种履带行走机构
JP2004135811A (ja) 電動車椅子
CN210454374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传动履带悬架
JP3035676U (ja) 軌道走行乗り物
CN201941916U (zh) 脚踏自行游览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