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0297A - 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0297A
CN113940297A CN202111404710.7A CN202111404710A CN113940297A CN 113940297 A CN113940297 A CN 113940297A CN 202111404710 A CN202111404710 A CN 202111404710A CN 113940297 A CN113940297 A CN 113940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y
young
compound feed
bait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47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0297B (zh
Inventor
刘文畅
谭洪新
郭衍硕
罗国芝
徐志兵
吕欣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4047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0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0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0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23K10/22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from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8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aquatic animals, e.g. fish, crustaceans or mollus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Birds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接力式地使用生物絮团和循环水养殖的方式进行仔稚鱼苗的培育,克服了传统生物絮团养殖中高浓度悬浮颗粒物不适于长期培育鱼苗,以及传统循环水养殖中水体循环不易筛分体格微小的仔稚鱼苗的缺点,容易造成鱼苗损伤的问题;采用复合饵料配方为仔稚鱼苗提供食物,辅以鱼苗可摄食絮团的特点,解决了工厂化培育鱼苗的饵料问题;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苗种非常小、仍处于仔稚期时采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培育,培育过程中无需换水,无需在水体中对仔稚鱼苗进行筛分;该方法相较于土塘等育苗方法能够显著提升仔稚鱼苗的成活率,提供数量充足、规格整齐和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苗。

Description

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稳定供应的大规格苗种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之一。使用大规格苗种,可以缩短养殖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如在仔稚鱼苗培育的过程中,通常先后经历仔鱼期(又称“水花”)和稚鱼期,然后再经历幼鱼期、逐步培育成为大规格鱼种。处于仔鱼期和稚鱼期的苗种,鱼体幼小纤弱,摄食能力低,食料范围窄,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敌害的侵袭和应付能力低,而鱼种的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所以要求在高水平的控制条件下给予精细的管理。
目前,绝大多数水产仔稚鱼苗的培育在池塘中进行(俗称“发塘”),通过池塘中的天然饵料为仔稚鱼苗提供饵料食物。室外池塘的面积较大,饲养管理不方便,水体肥度难以控制,水温和水质变化难以控制,生产效率低。池塘苗种培育过程难以做到封闭式管理,注水、换水和飞禽等易将寄生虫、病原菌和敌害生物引入苗种培育池塘。气温和降雨等天气变化易使水温和水质等条件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苗种生长和供应。因此,急需封闭式的室内工厂化仔稚鱼苗培育方法来阻隔敌害生物的入侵、稳定的养殖环境,从而获得稳定的仔稚鱼苗培育效果。
室内工厂化培育仔稚鱼苗,充足的饵料供应是重要难点之一,并且暂时难有适口、充足、廉价、使用效果优良的单一饵料供应。室内工厂化的生物絮团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无机氮的同化作用或硝化作用,将氨氮最终转化为细菌生物量或硝态氮,是实现养殖水环境控制和零换水目标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此外,絮团中生活着大量体型微小的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可以为仔稚鱼苗提供天然饵料。因此,可以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培育水产苗种。但是,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生物絮团养殖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质会增至过高的浓度,会对苗种稚嫩的鳃等组织产生胁迫效应,导致苗种不宜长期高密度生长在该环境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可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装置(如机械过滤装置等)控制水体中固体颗粒物质的浓度,但在采用机械过滤装置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之前,应将仔稚鱼苗与含有污染物质的水体进行筛分。但尚处于仔鱼期或稚鱼期的鱼苗身体很小,通常体长<1cm、体径<0.1mm,体径大小与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物质尚处于同一级别,难以有效筛分。这些问题限制了室内工厂化的生物絮团技术在仔稚鱼苗培育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厂化的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对生物絮团育苗池及其底部的曝气装置进行清洗和消毒,并注入自来水,曝气去除余氯、调控水温,然后接种培育成熟生物絮团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70-200mg/L;
(2)、在生物絮团育苗池内放养仔鱼期的仔稚鱼苗,仔稚鱼苗的投放密度为2000-10000尾/m3
(3)、仔稚鱼苗在生物絮团育苗池培育期间饲喂复合饵料7-28天,然后将仔稚鱼苗按1000-5000尾/m3的放养密度转移入循环水育苗池内;
(4)、在循环水育苗池培育阶段投喂颗粒状配合饲料,并进行养殖培育21-45天。
优选地,步骤(3)中,复合饵料为饵料配方A、饵料配方B和饵料配方C的混合物。
其中,饵料配方A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40-6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10-3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5-3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0-10%。
饵料配方B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10-3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10-3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30-5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0-30%。
饵料配方C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0-1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0-1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0-3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60-80%。
优选地,生物絮团培育仔稚鱼苗的第1-3天,饲喂饵料配方A的日投饵率为10-15%;第4-7天,饲喂饵料配方B的日投饵率为8-12%;第8-28天,饲喂饵料配方C的日投饵为6-10%。
优选地,细粉状的配合饲料为配合饲料研磨后获得,粒径为150-200目,粗粉状的配合饲料为配合饲料研磨后获得,粒径为70-100目。
优选地,步骤(4)中,配合饲料为通威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35.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日投饵率为6-10%。
优选地,步骤(3)和步骤(4)中,仔稚鱼苗培育阶段中,育苗水质的控制参数为:pH值为7.2-8.7,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120-250mg/L;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氨氮的浓度≤1.5mg/L,调控亚硝氮的浓度≤0.5mg/L。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室内工厂化接力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能够在苗种非常小、仍处于仔稚期时采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培育,培育过程中无需换水,培育期间的水处理无需在水体中对仔稚鱼苗进行筛分;待仔稚鱼苗培育成幼鱼后,便可采用悬浮固体颗粒浓度小于20mg/L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其通过机械过滤等装置将幼苗与养殖固体废弃物筛分,从而进行后续幼鱼培育。该方法相较于土塘等育苗方法能够显著提升仔稚鱼苗的成活率,提供数量充足、规格整齐和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本发明的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首先通过生物絮团育苗7-28天,然后接力式地使用循环水育苗21-45天,完成仔稚鱼苗的培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生物絮团育苗池(体积为1m3)及曝气装置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注入自来水,曝气去除余氯、调控水温,然后接种成熟生物絮团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70-200mg/L;
(2)、在生物絮团育苗池内放养仔鱼期的仔稚鱼苗,仔稚鱼苗的投放密度为2000-10000尾/m3
(3)、仔稚鱼苗在生物絮团育苗池培育期间依次按照不同配方和日投饵率饲喂复合饵料7-28天,然后将仔稚鱼苗按1000-5000尾/m3的放养密度转移入循环水育苗池内;
(4)、在循环水育苗池培育阶段投喂颗粒状配合饲料,并进行养殖培育21-45天。
其中,在步骤(1)中,生物絮团育苗池中使用的絮团是自行培育的,按照C∶N为20∶1一次性向每立方水体中添加饲料与葡萄糖共1kg,并将碱度维持在200-400mg/L,充分曝气,培育约一个月至其硝化功能完善。
在步骤(1)中,成熟生物絮团为已驯化完成、具备以硝化作用为主的水处理功能的成熟生物絮团;生物絮团育苗池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曝气石或曝气盘。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均匀设置曝气石或曝气盘,保证生物絮团可以均匀地悬浮在水体中,同时,曝气量的大小通过流量计控制在可以使絮团悬浮但不会造成仔稚鱼苗的翻滚。
在步骤(3)中,复合饵料由揉碎后过滤的熟鸡蛋黄、卤虫无节幼体、细粉状配合饲料和粗粉状配合饲料组成的配方,具体为饵料配方A、饵料配方B和饵料配方C的混合物。
其中,饵料配方A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40-6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10-3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5-3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0-10%。
饵料配方B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10-3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10-3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30-5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0-30%。
饵料配方C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0-1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0-1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0-3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60-80%。
实际上,细粉状的配合饲料为配合饲料研磨后获得,粒径可以为150-200目,优选为180目;粗粉状的配合饲料为配合饲料研磨后获得,粒径可以为70-100目,优选为80目。
具体地,生物絮团培育仔稚鱼苗的第1-3天,饲喂饵料配方A的日投饵率为10-15%;第4-7天,饲喂饵料配方B的日投饵率为8-12%;第8-28天,饲喂饵料配方C的日投饵为6-10%。
在步骤(4)中,配合饲料为通威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35.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日投饵率为6-10%。
在步骤(3)和步骤(4)中,仔稚鱼苗培育阶段中,育苗水质的控制参数为:pH值为7.2-8.7,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120-250mg/L;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氨氮的浓度≤1.5mg/L,调控亚硝氮的浓度≤0.5mg/L。
该方法在培育过程中,全程在室内进行,可减少天气对培育仔稚鱼苗过程的影响,有效控制水环境,减少病害进入,进行安全、高密度的仔稚鱼苗培育;在苗种非常小、仍处于仔鱼期和稚鱼期的时候,采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培育,即在培育的前期仔稚鱼苗可以将絮团中体型微小的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作为天然的饵料,不仅可降低工厂化生产成本,还可提高仔稚鱼苗的抗应激能力,有利于优良苗种的培育;后期采用悬浮固体颗粒浓度较低(小于20mg/L)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幼鱼培育,有利于提高幼鱼的摄食率,降低饵料系数,并解决生物絮团养殖后期悬浮固体浓度过高而对幼鱼造成损伤的问题,从而使幼鱼快速生长并获得数量充足、规格整齐和体质健壮的鱼种。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培育团头鲂仔稚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苗前对生物絮团育苗池和曝气石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清洗消毒,曝气石在育苗池底部均匀分布,并通过流量计对曝气量调控,注入1m3自来水,并开启曝气去除余氯。
生物絮团育苗池内添加提前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70mg/L,并在放苗前一周对其硝化功能进行确定。
其中,接种的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不添加碳源,并以硝化作用为主,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1000mg/L,可通过硝化作用使有害含氮化合物转化为硝态氮。经测定,生物絮团的氨态氮降解速率为48g/(m3·d),亚硝态氮降解速率为15g/(m3·d)。
采用加热棒与温控器结合的方式,将育苗池内水温维持在25±2℃。
(2)、选购省级以上良种场出产的、已可开始摄食的团头鲂仔稚鱼苗。
(3)、按5000尾/m3放入育苗池内。
(4)、在生物絮团育苗池中,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1-3天,采用饵料配方A(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5%),每天投喂12次,日投饵率为12%。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4-7天,采用饵料配方B(熟鸡蛋黄重量占比2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4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每天投喂10次,日投饵率为10%。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8-28天,采用饵料配方C(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5%、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70%),每天投喂8次,日投饵率为8%。
(5)、收获生物絮团育苗池的团头鲂仔稚鱼苗,统计仔稚鱼苗数量,并按2000尾/m3的密度放入循环水培育池的养殖槽中,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其中,循环水培育池包括养殖槽、固液分离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蠕动泵和滴滤式生物过滤器;养殖槽工作体积为1m3
(6)、在循环水培育阶段,投喂的颗粒状配合饲料为粗蛋白含量为≥35%的全价商品配合饲料(粒径0.2-3mm),每天投喂6次,日投饵率为6%,进行45天的养殖培育。
在步骤(4)和步骤(6)中,调控养殖水体pH值在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其浓度分别≤1.5mg/L和≤0.5mg/L。
在生物絮团育苗阶段得到的团头鲂仔稚鱼苗规格为:平均体重为0.21g,平均体长为2.33cm,成活率为56.52%;在循环水育苗阶段得到幼鱼规格为:平均体重为7.59g,平均体长为6.95cm,成活率为78.10%。
实施例1中在生物絮团培育阶段的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生长指标见表1所示,在循环水培育阶段的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指标见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371896540000051
表2
Figure BDA000337189654000005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培育罗非鱼仔稚鱼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苗前生物絮团育苗池和曝气盘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清洗消毒,曝气盘在育苗池底部均匀分布,并通过流量计对曝气量调控,注入1m3自来水,并开启曝气去除余氯。
添加提前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150mg/L,并在放苗前一周对其硝化功能进行确定。采用加热棒与温控器结合的方式,将温度维持在25±2℃左右。
其中,接种的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不添加碳源,并以硝化作用为主,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1000mg/L,可通过硝化作用使有害含氮化合物转化为硝态氮。经测定,絮团的氨态氮降解速率为48g/(m3·d),亚硝态氮降解速率为15g/(m3·d)。
(2)、选购省级以上良种场出产的、已可开始摄食的罗非鱼仔稚鱼苗。
(3)、按5000尾/m3放入育苗池。
(4)、在生物絮团育苗池中,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1-3天,采用饵料配方A(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5%),每天投喂12次,日投饵率为15%。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4-7天,采用饵料配方B(熟鸡蛋黄重量占比2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4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每天投喂10次,日投饵率为8%。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8-28天,采用饵料配方C(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5%、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70%),每天投喂8次,日投饵率为6%。
(5)、收获生物絮团育苗池的罗非鱼仔稚鱼苗,统计仔稚鱼苗数量,并按2000尾/m3的密度放入循环水培育池的养殖槽中,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其中,循环水培育池包括养殖槽、固液分离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蠕动泵和滴滤式生物过滤器;养殖槽工作体积为1m3
(6)、在循环水育苗阶段,投喂的颗粒状配合饲料为粗蛋白含量为≥35%的全价商品配合饲料(粒径0.2-3mm),每天投喂6次,日投饵率为6%,并按照水质、吃食和幼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并进行45天养殖。
在步骤(4)和步骤(6)中,整个培育过程的调控养殖水体pH值为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其浓度分别≤1.5mg/L和≤0.5mg/L。
在生物絮团育苗阶段得到的罗非鱼仔稚鱼苗规格为:平均体重为0.22g,平均体长为2.37cm,成活率为80.71%;在循环水育苗阶段得到幼鱼规格为:平均体重为7.67g,平均体长为7.11cm,成活率为88.45%。
实施例2中在生物絮团育苗阶段的罗非鱼仔稚鱼苗的生长指标见表3所示,在循环水培育阶段的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指标见表4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371896540000071
表4
Figure BDA000337189654000007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培育罗非鱼仔稚鱼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苗前生物絮团育苗池和曝气盘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清洗消毒,曝气盘在育苗池底部均匀分布,并通过流量计对曝气量调控,注入1m3自来水,并开启曝气去除余氯。
添加提前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100mg/L,并在放苗前一周对其硝化功能进行确定。采用加热棒与温控器结合的方式,将温度维持在25±2℃左右。
其中,接种的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不添加碳源,并以硝化作用为主,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1000mg/L,可通过硝化作用使有害含氮化合物转化为硝态氮。经测定,絮团的氨态氮降解速率为48g/(m3·d),亚硝态氮降解速率为15g/(m3·d)。
(2)、选购省级以上良种场出产的、已可开始摄食的罗非鱼仔稚鱼苗。
(3)、按10000尾/m3放入育苗池。
(4)、在生物絮团育苗池中,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1-3天,采用饵料配方A(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5%),每天投喂12次,日投饵率为10%。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4-7天,采用饵料配方B(熟鸡蛋黄重量占比2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4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每天投喂10次,日投饵率为12%。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8-28天,采用饵料配方C(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5%、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70%),每天投喂8次,日投饵率为10%。
(5)、收获生物絮团育苗池的罗非鱼仔稚鱼苗,统计仔稚鱼苗数量,并按5000尾/m3的密度放入循环水培育池的养殖槽中,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其中,循环水培育池包括养殖槽、固液分离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蠕动泵和滴滤式生物过滤器;所述养殖槽工作体积为1m3
(6)、在循环水育苗阶段,投喂的颗粒状配合饲料为粗蛋白含量为≥35%的全价商品配合饲料(粒径0.2-3mm),每天投喂6次,日投饵率为6%,并按照水质、吃食和幼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并进行40天养殖。
在步骤(4)和步骤(6)中,整个培育过程中调控养殖水体pH值为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其浓度分别≤1.5mg/L和≤0.5mg/L。
在生物絮团培育阶段得到的罗非鱼仔稚鱼苗规格为:平均体重为0.18g,平均体长为2.05cm,成活率为为78.71%;在循环水培育阶段得到幼鱼规格为:平均体重为7.23g,平均体长为6.91cm,成活率为84.6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培育罗非鱼仔稚鱼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苗前生物絮团育苗池和曝气盘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清洗消毒,曝气盘在培育池底部均匀分布,并通过流量计对曝气量调控,注入1m3自来水,并开启曝气去除余氯。
添加提前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200mg/L,并在放苗前一周对其硝化功能进行确定。采用加热棒与温控器结合的方式,将温度维持在25±2℃左右。
其中,接种的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不添加碳源,并以硝化作用为主,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1000mg/L,可通过硝化作用使有害含氮化合物转化为硝态氮。经测定,絮团的氨态氮降解速率为48g/(m3·d),亚硝态氮降解速率为15g/(m3·d)。
(2)、选购省级以上良种场出产的、已可开始摄食的罗非鱼仔稚鱼苗。
(3)、按2000尾/m3放入育苗池。
(4)、在生物絮团育苗池中,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1-3天,采用饵料配方A(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5%),每天投喂12次,日投饵率为15%。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4-7天,采用饵料配方B(熟鸡蛋黄重量占比2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4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每天投喂10次,日投饵率为12%。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8-28天,采用饵料配方C(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5%、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70%),每天投喂8次,日投饵率为10%。
(5)、收获生物絮团育苗池的罗非鱼仔稚鱼苗,统计仔稚鱼苗数量,并按1000尾/m3的密度放入循环水培育池的养殖槽中,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其中,循环水培育池包括养殖槽、固液分离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蠕动泵和滴滤式生物过滤器;养殖槽工作体积为1m3
(6)、在循环水育苗阶段,投喂的颗粒状配合饲料为粗蛋白含量为≥35%的全价商品配合饲料(粒径0.2-3mm),每天投喂6次,日投饵率为6%,并按照水质、吃食和幼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并进行41天养殖。
在步骤(4)和步骤(6)中,整个培育过程中调控养殖水体pH值为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其浓度分别≤1.5mg/L和≤0.5mg/L。
在生物絮团育苗阶段得到的罗非鱼仔稚鱼苗规格为:平均体重为0.28g,平均体长为2.97cm,成活率为83.71%;在循环水培育阶段得到幼鱼规格为:平均体重为8.47g,平均体长为8.11cm,成活率为90.45%。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生物絮团进行团头鲂仔稚鱼苗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苗前对生物絮团育苗池和曝气石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清洗消毒,曝气石在培育池底部均匀分布,并通过流量计对曝气量调控,注入1m3自来水,并开启曝气去除余氯。
添加提前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在70mg/L,并在放苗前一周对其硝化功能进行确定,所用生物絮团与实施例1所用生物絮团为同批驯化得到。
其中,接种的培育并驯化成熟的具有完备硝化功能的生物絮团不添加碳源,并以硝化作用为主,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1000mg/L,可通过硝化作用使有害含氮化合物转化为硝态氮。经测定,生物絮团的氨态氮降解速率为48g/(m3·d),亚硝态氮降解速率为15g/(m3·d)。
采用加热棒与温控器结合的方式,将育苗池内水温维持在25±2℃左右。
(2)、选购省级以上良种场出产的、已可开始摄食的团头鲂仔稚鱼苗;所用苗种与实施例1所用苗种同批购入。
(3)、按5000尾/m3放入育苗池内。
(4)、在生物絮团育苗池中,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1-3天,采用饵料配方A(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5%),每天投喂12次,日投饵率为12%。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4-7天,采用饵料配方B(熟鸡蛋黄重量占比2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4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每天投喂10次,日投饵率为10%。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8-28天,采用饵料配方C(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5%、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70%),每天投喂8次,日投饵率为8%。
(5)、收获团头鲂仔稚鱼苗,统计仔稚鱼苗数量,并按2000尾/m3的密度放入生物絮团育苗池中,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50mg/L,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6)、在大规格苗种培育阶段,投喂的颗粒状配合饲料为粗蛋白含量为≥35%的全价商品配合饲料(粒径0.2-3mm),每天投喂6次,日投饵率为6%,并按照水质、吃食和幼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并进行45天养殖。
整个培育过程中调控养殖水体pH值为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其浓度分别≤1.5mg/L和≤0.5mg/L。
通过生物絮团培育得到的团头鲂幼鱼规格为:平均体重为8.19g,平均体长为7.55cm,成活率为48.10%,终密度为962尾/m3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循环水进行团头鲂仔稚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循环水培育池包括养殖槽、固液分离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蠕动泵和滴滤式生物过滤器;养殖槽工作体积为1m3,所用循环水培育池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
(1)、放苗前养殖槽和曝气石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清洗消毒,曝气石在培育池底部均匀分布,并通过流量计对曝气量调控,注入1m3自来水,并开启曝气去除余氯;使用温控装置将温度维持在25℃左右。
(2)、选购省级以上良种场出产的、已可开始摄食的团头鲂仔稚鱼苗;所用苗种与实施例1所用苗种同批购入。
(3)、按5000尾/m3放入循环水培育池的养殖槽中。
(4)、在生物絮团育苗池中,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1-3天,采用饵料配方A(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5%),每天投喂12次,日投饵率为12%。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4-7天,采用饵料配方B(熟鸡蛋黄重量占比2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2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4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每天投喂10次,日投饵率为10%。
放入团头鲂仔稚鱼苗的第8-28天,采用饵料配方C(熟鸡蛋黄重量占比5%、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5%、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2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70%),每天投喂8次,日投饵率为8%。
(5)、收获团头鲂仔稚鱼苗,统计仔稚鱼苗数量,并按2000尾/m3的密度放入新的养殖槽中,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6)、在大规格苗种培育阶段,投喂的颗粒状配合饲料为粗蛋白含量为≥35%的全价商品配合饲料(粒径0.2-3mm),每天投喂6次,日投饵率为6%,并按照水质、吃食和幼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并进行45天养殖。
整个培育过程中调控养殖水体pH值为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其浓度分别≤1.5mg/L和≤0.5mg/L。
通过循环水培育得到的团头鲂幼鱼规格为:平均体重为8.79g,平均体长为7.95cm,成活率为36.5%,终密度为730尾/m3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池塘团头鲂仔稚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苗前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灌排水方便和池性整齐的池塘;进行整塘,并用生石灰清塘;提前泼洒有机肥料,将池水培养好。
(2)、选购省级以上良种场出产的、已可开始摄食的团头鲂仔稚鱼苗;所用苗种与实施例1所用苗种同批购入。
(3)、按30万/亩(454尾/m3)进行下塘。
(4)、在发塘池中,放入仔鱼期鱼苗的第1-5天,每天向发塘池投喂3次豆浆(15千克/亩);放入仔鱼期苗种的第6-10天,每天向发塘池投喂2次豆浆(35千克/亩),选择晴天追施1次腐熟粪肥(100千克/亩);放入仔鱼期苗种的第11-15天,每天向发塘池投喂3次干豆饼(2千克/亩);放入仔鱼期苗种的第16-28天,每天向发塘池投喂3次干豆饼(3千克/亩)、投喂芜萍一次(10千克/万尾),并加高水位。
(5)、根据养殖情况对仔稚鱼苗进行分塘。在分塘前5天,每隔1天进行捕捞拉网锻炼;收获仔稚鱼苗,统计仔稚鱼苗数量,并按12万尾/亩(182尾/m3)的密度下塘,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6)、在大规格苗种培育阶段,每天进行3次粗蛋白含量为≥35%的全价商品配合饲料(粒径0.2-3mm),每次按1.5千克/亩进行投喂,并按照水质、吃食和幼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并进行45天养殖。
整个培育过程中调控养殖水体pH值为7.5左右,溶解氧浓度≥5mg/L、总硬度和碱度维持在150mg/L左右;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其浓度分别≤1.5mg/L和≤0.5mg/L。
通过池塘培育得到的团头鲂幼鱼规格为:平均体重为6.79g,平均体长为5.95cm,成活率为66.52%,终密度为7.2万尾/亩(108尾/m3)。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育苗培育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池塘培育,或者工厂化循环水培育,或者生物絮团培养都能显著提高培育过程中育苗的成活率,且整个过程可控率高,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在保证养殖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室内工厂化、高密度、控温、封闭式管理的大规格苗种培育,保障仔稚鱼苗的稳定供应,推动工厂化苗种培育和水产养殖业的高效发展,符合现代养殖渔业智能化、精准化、精细化的发展理念。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容易的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对生物絮团育苗池进行清洗和消毒,并注入自来水,曝气去除余氯、调控水温,然后接种成熟生物絮团,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物浓度为70-200mg/L;
(2)、在生物絮团育苗池内放养仔鱼期的仔稚鱼苗,所述仔稚鱼苗的投放密度为2000-10000尾/m3
(3)、所述仔稚鱼苗在生物絮团育苗池培育期间饲喂复合饵料7-28天,然后将仔稚鱼苗按1000-5000尾/m3的放养密度转移入循环水育苗池内;
(4)、在循环水育苗池中培育阶段投喂颗粒状配合饲料,并进行养殖培育21-45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复合饵料为饵料配方A、饵料配方B和饵料配方C的混合物;
所述饵料配方A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40-6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10-3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5-35%、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0-10%;
所述饵料配方B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10-3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10-3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30-5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0-30%;
所述饵料配方C为:熟鸡蛋黄重量占比0-10%、卤虫无节幼体重量占比0-10%、细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10-30%、粗粉状的配合饲料重量占比6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絮团培育仔稚鱼苗的第1-3天,饲喂饵料配方A的日投饵率为10-15%;第4-7天,饲喂饵料配方B的日投饵率为8-12%;第8-28天,饲喂饵料配方C的日投饵为6-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粉状的配合饲料为配合饲料研磨后获得,粒径为150-200目,所述粗粉状的配合饲料为配合饲料研磨后获得,粒径为70-1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配合饲料为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35.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日投饵率为6-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仔稚鱼苗培育阶段中,育苗水质的控制参数为:pH值为7.2-8.7,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120-250mg/L;每天进行氨氮和亚硝氮的测定,调控氨氮的浓度≤1.5mg/L,调控亚硝氮的浓度≤0.5mg/L。
CN202111404710.7A 2021-11-24 2021-11-24 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Active CN113940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4710.7A CN113940297B (zh) 2021-11-24 2021-11-24 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4710.7A CN113940297B (zh) 2021-11-24 2021-11-24 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297A true CN113940297A (zh) 2022-01-18
CN113940297B CN113940297B (zh) 2023-03-21

Family

ID=7933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4710.7A Active CN113940297B (zh) 2021-11-24 2021-11-24 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029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6257A (ja) * 1991-09-25 1993-03-30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循環濾過養殖システム
CN101971935A (zh) * 2010-11-17 2011-02-16 茂名市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罗非鱼开口饵料
CN105230548A (zh) * 2015-11-25 2016-01-1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罗非鱼高产养殖方法
CN105901295A (zh) * 2016-04-08 2016-08-31 浙江联兴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鳜鱼膨化配合饲料
CN108094301A (zh) * 2018-01-25 2018-06-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9169427A (zh) * 2018-10-29 2019-01-11 王欣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培育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CN110771543A (zh) * 2018-07-14 2020-02-11 龙海市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6257A (ja) * 1991-09-25 1993-03-30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循環濾過養殖システム
CN101971935A (zh) * 2010-11-17 2011-02-16 茂名市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罗非鱼开口饵料
CN105230548A (zh) * 2015-11-25 2016-01-1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罗非鱼高产养殖方法
CN105901295A (zh) * 2016-04-08 2016-08-31 浙江联兴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鳜鱼膨化配合饲料
CN108094301A (zh) * 2018-01-25 2018-06-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0771543A (zh) * 2018-07-14 2020-02-11 龙海市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09169427A (zh) * 2018-10-29 2019-01-11 王欣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培育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樊海平: "《罗非鱼良种健康养殖技术》", 30 November 2013,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鲍鹰: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团技术的研究", 《渔业现代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297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2386A (zh) 一种适合高盐度海水养殖对虾的方法
CN103828748B (zh) 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CN109699529B (zh) 一种马鲅鱼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
CN101331860A (zh) 一种养殖黄鳝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4004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
JP2017148007A (ja) 魚類種苗の育成システム
CN111543363A (zh)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CN201393474Y (zh) 三疣梭子蟹亲本循环水养殖装置
CN104335938B (zh) 一种点篮子鱼苗种养殖的方法
CN105580763B (zh) 一种四指马鲅人工低盐育苗方法
CN112655599A (zh) 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
CN109122443A (zh) 澳洲淡水龙虾循环水抱卵孵化系统及育苗方法
CN112119950A (zh) 一种大口黑鲈仔鱼转食驯化的方法
CN105638528B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团头鲂生态养殖方法
CN111771772B (zh)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CN112352715A (zh) 一种利用对虾养殖废水规模化养殖双齿围沙蚕的设施及方法
CN102415345A (zh) 一种使用水产臭氧养殖系统培育罗氏沼虾苗种的方法
CN103053476A (zh) 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
CN111280102A (zh) 一种淡水青虾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方法
CN10724217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
CN114982685B (zh) 一种罗氏沼虾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CN113940297B (zh) 通过生物絮团-循环水接力的方式培育仔稚鱼苗的方法
CN108770742A (zh) 一种罗氏沼虾高成活率的育苗方法
CN111296336A (zh) 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
RU2284105C2 (ru) Способ заводского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молоди трепанга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