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4083B -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4083B
CN113914083B CN202010656788.7A CN202010656788A CN113914083B CN 113914083 B CN113914083 B CN 113914083B CN 202010656788 A CN202010656788 A CN 202010656788A CN 113914083 B CN113914083 B CN 113914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es
air duct
ionizer
duc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67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4083A (zh
Inventor
王宸
高波
吴艳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67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4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4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4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4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4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2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4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58/45Cleaning or disinfection of machine parts, e.g. of heat exchangers or fil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28Electric hea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30Bl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筒体组件、风道组件以及离子发生器,筒体组件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衣物投放口以及进风口,进风口位于筒体组件的顶部;风道组件包括干衣风道以及设置于干衣风道内的风机,干衣风道与进风口连接以向衣物处理腔导入用于干燥衣物的气流;离子发生器设置于筒体组件顶部且位于干衣风道内,离子发生器能够电离气体以产生杀菌物质,杀菌物质能够在干衣风道内的气流作用下进入衣物处理腔内。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杀菌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以较短的路径和较短的时间进入衣物处理腔内,实现快速杀菌,对衣物损伤小且无二次污染,杀菌方式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衣物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消费需求更迭的时代,用户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健康杀菌功能,以干衣机为例,桶内的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繁衍细菌,这些细菌沾染到换洗的衣物上,尤其是皮肤敏感的人,会引起红肿、起疙瘩、过敏甚至荨麻疹。
相关技术中,部分干衣机使用蒸汽杀菌技术,但该类杀菌技术对轻薄、精细材质的衣物具有较大的损伤。还有一部分干衣机使用银离子杀菌技术,但银离子作为重金属离子,容易引发用户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杀菌方式安全的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衣物投放口以及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筒体组件的顶部;
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干衣风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干衣风道内的风机,所述干衣风道与所述进风口连接以向所述衣物处理腔导入用于干燥衣物的气流;
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顶部且位于所述干衣风道内,所述离子发生器能够电离气体以产生杀菌物质,所述杀菌物质能够在所述干衣风道内的气流作用下进入衣物处理腔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干衣风道包括主体风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风道末端的过渡风道,所述干衣风道通过所述过渡风道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过渡风道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渡风道与所述主体风道的至少一部分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过渡风道与所述主体风道为分体式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一起。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筒体组件包括内筒、外桶以及门封圈,所述内筒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桶内,所述门封圈设置于所述衣物投放口中,所述门封圈的顶部设置所述进风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门封圈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主体风道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过渡风道由塑料材质制成。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渡风道包括管壳以及封盖,所述管壳的进风端与所述主体风道连接,所述管壳的出风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管壳的侧壁设置有贯穿槽,所述封盖位于所述管壳的外侧且封闭所述贯穿槽,所述离子发生器连接于所述封盖的内侧且能够从所述贯穿槽处置入所述管壳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封盖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所述离子发生器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具有形变开口和夹持空间,所述离子发生器从所述形变开口置入所述夹持空间的过程中,所述形变开口能够可恢复地被所述离子发生器撑开。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封盖的部分结构朝向所述管壳的外侧凸出,以在所述封盖的内侧形成凹陷区域,所述离子发生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凹陷区域中。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管壳和所述封盖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凸起,其中另一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凸起扣接。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管壳的进风端的管口朝上,所述主体风道的末端支撑于所述管壳的进风端的管口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渡风道至少局部透光,以使得所述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辉光能够在衣物处理设备的前侧被观测到。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离子发生器为等离子发生器、正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或臭氧发生器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设置于干衣风道中的加热器,所述筒体组件包括内筒,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需要杀菌;
开启离子发生器;
开启风机;
在所述离子发生器开启第一预设时间后关闭所述离子发生器;
在离子发生器关闭的同时或之后开启所述加热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离子发生器开启之前,或者在离子发生器开启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驱动内筒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离子发生器在通电情况下产生能够杀菌物质,并在气流的裹挟下进入衣物处理腔中,具体地,通过高压电电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子,空气被电离后产生大量活性离子、高能自由基团等强氧化性物质,这些强氧化性物质极易与细菌、病毒等中的蛋白和核酸发生化学反应,破坏细菌蛋白结构,从而致使细菌死亡,达到杀菌的作用。此外,强氧化性物质也会与异味分子反应,使其分解,从而促进异味的消除。再者,将离子发生器设置在位于筒体组件顶部的干衣风道内,由于进风口也设置在筒体组件的顶部,因此,杀菌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以较短的路径和较短的时间进入衣物处理腔内,因此能够实现在几分钟内快速杀菌,对衣物损伤小且无二次污染,杀菌方式安全。当衣物处理设备具有空气洗模式时,离子发生器产生的强氧化物质可以配合空气洗模式形成新的除菌去味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过渡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其中,箭头和虚线示意气流流动方向;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离发生器与图8所示封盖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筒体组件1;内筒11;外桶12;门封圈13;衣物投放口1a;衣物处理腔1b;进风口13a;风道组件2;干衣风道20;蜗壳20a;主体风道21;过渡风道22;管壳221;贯穿槽221a;凸起221b;封盖222;凹陷区域222a;卡扣222b;过线孔222c;密封环槽222d;夹持件2221;夹持空间2221a;离子发生器3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图2中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方向为“前”,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方向为“后”。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请参阅图1至图4,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筒体组件1、风道组件2、离子发生器3(参照图9)以及门体。筒体组件1设置有衣物处理腔1b、衣物投放口1a以及进风口13a,衣物投放口1a以及进风口13a均与衣物处理腔1b连通,衣物处理腔1b用于洗涤和/或干燥衣物,用户通过衣物投放口1a取放衣物处理腔1b中的衣物。进风口13a位于筒体组件1的顶部,如此,能够避免衣物处理腔1b内的洗涤水进入风道组件2内。
门体用于盖合衣物投放口1a,当需要取放衣物时,打开门体即可。
风道组件2包括干衣风道20以及设置于干衣风道20内的风机,干衣风道20与进风口13a连接以向衣物处理腔1b导入用于干燥衣物的气流。需要说明的是,该气流也可以用来干燥筒体组件1内的湿气。
离子发生器3设置于筒体组件1顶部且位于干衣风道20内,离子发生器3在通电情况下能够电离气体以产生杀菌物质,杀菌物质能够在干衣风道20内的气流作用下进入衣物处理腔1b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离子发生器3在通电情况下产生能够杀菌物质,并在气流的裹挟下进入衣物处理腔1b中,具体地,通过高压电电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子,空气被电离后产生大量活性离子、高能自由基团等强氧化性物质,这些强氧化性物质极易与细菌、病毒等中的蛋白和核酸发生化学反应,破坏细菌蛋白结构,从而致使细菌死亡,达到杀菌的作用。此外,强氧化性物质也会与异味分子反应,使其分解,从而促进异味的消除。再者,将离子发生器3设置在位于筒体组件1顶部的干衣风道20内,由于进风口13a也设置在筒体组件1的顶部,因此,杀菌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以较短的路径和较短的时间进入衣物处理腔1b内,因此能够实现在几分钟内快速杀菌,对衣物损伤小且无二次污染,杀菌方式安全。当衣物处理设备具有空气洗模式时,离子发生器3产生的强氧化物质可以配合空气洗模式形成新的除菌去味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干衣机,也可以是洗干一体机等,只要具有干燥衣物的功能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离子发生器3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等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正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离子发生器3为等离子发生器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等离子发生器的放电原理不限,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介质阻挡放电、低频放电、高频放电、辉光放电。
离子发生器3的具体结构形态不限,示例性地,请参阅图9,离子发生器3大致呈柱体状。
一实施例中,干衣风道20包括主体风道21以及设置于主体风道21末端的过渡风道22,干衣风道20通过过渡风道22与进风口13a连接,过渡风道22为主体风道21与进风口13a连接处的过渡连接结构。离子发生器3设置于过渡风道22内,也就是说,将离子发生器3设置于靠近进风口13a的位置,如此,能够尽可能地缩短杀菌物质在干衣风道20内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时间,使得杀菌物质在进入衣物处理腔1b中仍然具有较高的活性,提升杀菌效率;再者,靠近进风口13a的位置处,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大,使得离子发生器3能够电离更多的水分子,产生更多的强氧化性物质。
一实施例中,进风口13a的位置低于主体风道21末端的位置,过渡风道22从主体风道21的末端朝向衣物处理设备的下方延伸,也就是说,过渡风道22大致沿衣物处理设备的上下方向布置。
主体风道21的具体结构形状和安装位置不限,例如,一实施例中,主体风道21的一部分位于筒体组件1的顶部,另一部分位于筒体组件1的其他位置。再例如,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主体风道21全部位于筒体组件1的顶部,主体风道21的一部分形成蜗壳20a,风机设置于蜗壳20a内。该实施例中,干衣风道2a整体都位于筒体组件1的顶部,便于装配。
一些实施例中,过渡风道22与主体风道21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
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过渡风道22与主体风道21为分体式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螺钉、螺栓、卡接、粘接、捆绑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该实施例中,将过渡风道22与主体风道21分体设计,一方面能够降低制作干衣风道20的模具的复杂程度,便于将主体风道21和过渡风道22分别成型制造,另一方便,也便于过渡风道22与离子发生器3的装配、以及便于过渡风道22与进风口13a处的装配。
进风口13a在筒体组件1的顶部的具体位置不限,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筒体组件1包括内筒11、外桶12以及门封圈13,内筒11转动地设置于外桶12内,门封圈13设置于衣物投放口1a中。门封圈13的顶部设置进风口13a,也就是说,进风口13a设置在门封圈13上。由于门封圈13位于筒体组件1的前侧,因此,过渡风道22和离子发生器3也位于筒体组件1的前侧,如此能够便于集中布置线缆,再者,离子发生器3的电源线为高压线,将离子发生器3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的前侧,能够缩短高压线的长度,减小高压线对其他电气元件的电磁干扰;此外,由于门封圈13一般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因此,过渡风道22与进风口13a的连接为软连接,使得连接处的密封效果更好,抗振动能力较好。
一实施例中,过渡风道22的末端伸入进风口13a内。如此,便于将门封圈13的进风口13a处的部分套设在过渡风道22的出风端的外表面,便于门封圈13与过渡风道22的密封连接。
一些情况下,干衣风道20需要向衣物处理腔1b导入热气流,以缩短衣物干燥时间,提升干衣效率,为此,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干衣风道20中的加热器,以对干衣风道20中的气流进行加热,进而通过热气流烘干衣物处理腔1b中的衣物。
衣物处理设备采用的烘干技术不限,例如,可以采用直排式烘干技术,也可以采用普通冷凝式烘干技术,还可以采用热泵冷凝式烘干技术等,在此不做限制。
当干衣风道20中流动热气流时,为了提升干衣风道20的耐热性和防起火安全性,主体风道21的材质一般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进风口13a处的材质一般为橡胶。一实施例中,过渡风道22由塑料材质制成,起到过渡连接金属材质和橡胶材质的作用,增强过渡风道22与门封圈13的进风口13a处的密封连接可靠性。
过渡风道22的具体结构形状不限,只要能够便于与进风口13a匹配即可。
过渡风道22的具体结构不限,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过渡风道22包括管壳221以及封盖222,管壳221的进风端与主体风道21的末端连接,管壳221的出风端与进风口13a连接,也就是说,管壳221作为过渡风道22的主体架构。
请参阅图7,管壳221的侧壁设置有贯穿槽221a,封盖222位于管壳221的外侧且封闭贯穿槽221a,离子发生器3连接于封盖222的内侧且能够从贯穿槽221a处置入管壳221内。装配时,可以预先将离子发生器3装配在封盖222的内侧,即预先将离子发生器3和封盖222装配成一个整体;然后再将封盖222直接装配在贯穿槽221a处即可,如此,无需将离子发生器3从管壳221的进风端或者出风端置入管壳221内,也无需在管壳221内的狭小空间对离子发生器3进行安装,简化装配操作,节省装配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5,封盖2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过线孔222c,用于引出离子发生器3的两个电极的引线。
贯穿槽221a可以设置于管壳221的任意一侧的侧壁上。一实施例中,贯穿槽221a设置于管壳221沿衣物处理设备后侧的侧壁上,封盖222设置于管壳221的后侧,如此,用户站在衣物处理设备的前侧时,不会看到封盖222,避免封盖222影响衣物处理设备的美观。
封盖222和离子发生器3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能够捆绑、螺钉、螺栓、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封盖222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离子发生器3的夹持件2221,夹持件2221具有形变开口和夹持空间2221a,离子发生器3从形变开口置入夹持空间2221a的过程中,形变开口能够可恢复地被离子发生器3撑开。具体地,将离子发生器3卡入形变开口的过程中,离子发生器3迫使形变开口发生弹性形变,待离子发生器3进入夹持空间2221a后,形变开口恢复,离子发生器3被夹持在夹持空间2221a中,离子发生器3在没有外力拉扯的情况下不会从形变开口处脱出。该实施例中,直接将离子发生器3卡入夹持空间2221a即可,无需使用螺钉等紧固方式将离子发生器3和封盖222进行连接,装配简单。
夹持件22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夹持件22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件2221间隔设置,以对离子发生器3形成两点支撑,以更加可靠地对离子发生器3进行支撑,改善离子发生器3的受力条件。
为了尽量减少离子发生器3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封盖222的部分结构朝向管壳221的外侧凸出,以在封盖222的内侧形成凹陷区域222a,离子发生器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凹陷区域222a中,如此,能够使得离子发生器3尽量少占用管壳221内的空间,减少风阻。
管壳221和封盖222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粘接、卡接、捆绑等方式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管壳221和封盖22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凸起221b,其中另一设置有卡扣222b,卡扣222b与凸起221b扣接。通过卡扣222b与凸起221b的扣接能够实现管壳221和封盖222的快速可靠连接。
具体地,一实施例中,管壳221上设置有凸起221b,封盖222上设置卡扣222b。另一实施例中,管壳221上设置有卡扣222b,封盖222上设置有凸起221b。再一实施例中,管壳2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221b和至少一个卡扣222b,封盖222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221b和卡扣222b,封盖222上的凸起221b和管壳221上的卡扣222b扣接,封盖222上的卡扣222b和管壳221上的凸起221b扣接。
示例性地,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卡扣222b的数量有至少两个,凸起221b的数量至少有两个,所有的卡扣222b均设置于封盖222上,所有的凸起221b均设置于管壳221上。
一实施例中,卡扣222b与封盖222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一体注塑成型,在卡扣222b与封盖222的连接处形成薄壁铰链结构,如此,一方面省略了封盖222和卡扣222b的装配工序,另一方面,卡扣222b和封盖222的连接处不会出现松脱等现象,提升卡扣222b和封盖222的连接可靠性;再者,相较于管壳221,封盖222的结构更加简单、体积更小,因此,便于将卡扣222b与封盖222一起注塑成型。
凸起221b可以与管壳221一体成型,例如,一起注塑成型。
一实施例中,在封盖222内侧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环绕在贯穿槽221a周围,且密封圈夹设在封盖222和管壳221的外表面之间,以提升封盖222和管壳221的密封性能,防止漏气和杀菌物质泄漏。
为了便于安装密封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在封盖222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环槽222d,将密封圈嵌设于密封环槽222d中即可,密封环槽222d对密封圈起到定位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环槽222d的形状与密封圈的形状以及贯穿槽221a的形状适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过渡风道22大致沿上下方向布置,过渡风道22的进风端的管口朝上,主体风道21的末端支撑于管壳221的进风端的管口上。装配时,可以先将过渡风道22与进风口13a连接好后,再将主体风道21压靠在筒体组件1的顶部和管壳221的进风端的管口上即可,主体风道21在重力作用下压靠在管壳221的进风端的管口上,两者之间可以没有间隙,提升两者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管壳221的具体形状不限,只要能够进风口13a以及主体风道21的末端匹配即可。示例性地,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管壳221沿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矩形,管壳221沿衣物处理设备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沿衣物处理设备前后方向的尺寸。离子发生器3大致沿衣物处理设备的左右方向延伸,使得离子发生器3在方便安装的情况下还具有较大的尺寸。
具体地,一实施例中,管壳221沿衣物处理设备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起221b,封盖222沿衣物处理设备的左右方向延伸,封盖222的左右相对两侧各设置一个卡扣222b,封盖222的延伸长度与管壳221的宽度大致相等,封盖222位于管壳221的前侧或后侧,当封盖222覆盖贯穿槽221a后,将两个卡扣222b扣在管壳221的左右相对两侧即可。
一实施例中,过渡风道22至少部分透光,也就是说,过渡风道22至少布局采用透光材质制成,例如玻璃、透光塑料等,离子发生器3产生的辉光能够在衣物处理设备的前侧被观测到。如此,便于用户直观地观察到离子发生器3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使得杀菌功能具有可视化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0,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需要杀菌。确定需要杀菌的方式不限,例如,衣物处理设备的开机程序自带杀菌程序,只要开机即默认需要杀菌;例如,在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杀菌按键,用户触发杀菌按键即可确定需要杀菌;再例如,将杀菌功能内嵌在某些洗涤模式里,如衣物处理设备具有空气洗模式,当用户选择空气洗模式时,则可以确定需要杀菌。
S2:开启离子发生器3。离子发生器3开启后,离子发生器3开启电离周围的气体产生强氧化性的杀菌物质。
S3:开启风机。风机使得干衣风道20内产生定向流动的气体,气体裹挟着杀菌物质进入衣物处理腔1b内,进而对衣物处理腔1b内的衣物进行杀菌和除味。
S4:在离子发生器3开启第一预设时间后关闭离子发生器3;当离子发生器3的工作时间满足杀菌或除味要求设定的时间后,即可关闭离子发生器3。
S5:在离子发生器3关闭的同时或之后开启加热器。也就是说,在离子发生器3的工作过程中,加热器不工作,如此可以避免加热器产生的热气流影响杀菌物质的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步骤S2和步骤S3的顺序不限,可以是步骤S2在步骤S3之前,也可以是步骤S3在步骤S2之前。
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离子发生器3开启之前,或者在离子发生器3开启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驱动内筒11转动。内筒11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扰动衣物处理腔1b中的空气,使得杀菌物质能够迅速布满整个衣物处理腔1b,提升杀菌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组件(1),所述筒体组件(1)设置有衣物处理腔(1b)、衣物投放口(1a)以及进风口(13a),所述进风口(13a)位于所述筒体组件(1)的顶部;
风道组件(2),所述风道组件(2)包括干衣风道(20)以及设置于所述干衣风道(20)内的风机,所述干衣风道(20)与所述进风口(13a)连接以向所述衣物处理腔(1b)导入用于干燥衣物的气流;
离子发生器(3),所述离子发生器(3)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1)顶部且位于所述干衣风道(20)内,所述离子发生器(3)能够电离气体以产生杀菌物质,所述杀菌物质能够在所述干衣风道(20)内的气流作用下进入衣物处理腔(1b)内;
其中,所述干衣风道(20)包括主体风道(21)及过渡风道(22),所述干衣风道(20)通过所述过渡风道(22)与所述进风口(13a)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3)设置于所述过渡风道(22)内;所述过渡风道(22)包括管壳(221)以及封盖(222),所述管壳(221)的进风端与所述主体风道(21)连接,所述管壳(221)的出风端与所述进风口(13a)连接,所述管壳(221)的侧壁设置有贯穿槽(221a),所述封盖(222)位于所述管壳(221)的外侧且封闭所述贯穿槽(221a),所述离子发生器(3)连接于所述封盖(222)的内侧且能够从所述贯穿槽(221a)处置入所述管壳(221)内;
所述封盖(222)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所述离子发生器(3)的夹持件(2221),所述夹持件(2221)具有形变开口和夹持空间(2221a),所述离子发生器(3)从所述形变开口置入所述夹持空间(2221a)的过程中,所述形变开口能够可恢复地被所述离子发生器(3)撑开;
所述封盖(222)的内侧形成有凹陷区域(222a),所述离子发生器(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凹陷区域(222a)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道(22)设置于所述主体风道(21)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道(22)与所述主体风道(21)的至少一部分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过渡风道(22)与所述主体风道(21)为分体式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1)包括内筒(11)、外桶(12)以及门封圈(13),所述内筒(11)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桶(12)内,所述门封圈(13)设置于所述衣物投放口(1a)中,所述门封圈(13)的顶部设置所述进风口(13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封圈(13)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主体风道(21)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过渡风道(22)由塑料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222)的部分结构朝向所述管壳(221)的外侧凸出,以在所述封盖(222)的内侧形成所述凹陷区域(222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221)和所述封盖(22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凸起(221b),其中另一设置有卡扣(222b),所述卡扣(222b)与所述凸起(221b)扣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221)的进风端的管口朝上,所述主体风道(21)的末端支撑于所述管壳(221)的进风端的管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道(22)至少局部透光,以使得所述离子发生器(3)产生的辉光能够在衣物处理设备的前侧被观测到。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器(3)为等离子发生器、正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或臭氧发生器中的任一种。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干衣风道(20)中的加热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需要杀菌;
开启所述离子发生器(3);
开启所述风机;
在所述离子发生器(3)开启第一预设时间后关闭所述离子发生器(3);
在所述离子发生器(3)关闭的同时或之后开启所述加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1)包括内筒(11),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离子发生器(3)开启之前,或者在离子发生器(3)开启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内,驱动所述内筒(11)转动。
CN202010656788.7A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914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6788.7A CN113914083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6788.7A CN113914083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4083A CN113914083A (zh) 2022-01-11
CN113914083B true CN113914083B (zh) 2023-11-03

Family

ID=7923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6788.7A Active CN113914083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4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145A (zh) * 2021-02-26 2022-08-30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6059A (zh) * 2003-09-09 2005-03-16 Smc株式会社 去静电方法及其装置
JP2017086801A (ja) * 2015-11-17 2017-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CN106953238A (zh) * 2017-04-11 2017-07-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子发生装置、除菌除异味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WO2019037984A1 (en) * 2017-08-24 2019-02-28 Arcelik Anonim Sirketi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COMPRISING AN ION GENERATOR
CN110318240A (zh) * 2018-03-30 2019-10-11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除静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6059A (zh) * 2003-09-09 2005-03-16 Smc株式会社 去静电方法及其装置
JP2017086801A (ja) * 2015-11-17 2017-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CN106953238A (zh) * 2017-04-11 2017-07-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子发生装置、除菌除异味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WO2019037984A1 (en) * 2017-08-24 2019-02-28 Arcelik Anonim Sirketi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COMPRISING AN ION GENERATOR
CN110318240A (zh) * 2018-03-30 2019-10-11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除静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4083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02243B1 (ko) 이온화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모발 건조기
EP1445367B1 (en) Drying/washing machine
CN113914083B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080000101A1 (en) Heating and blowing apparatus
CN212955821U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106460301B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200286480Y1 (ko) 헤어드라이어의 전자기파 차폐 구조
KR101245036B1 (ko) 세탁물을 처리하기 위한 가정용 기기, 특히 세탁 건조기
WO2023071182A1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214168481U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22518755A (ja) 霧化発生器及びそれを含む衣類処理設備
DE59705576D1 (de) Elektrisch betriebenes gerät zur haarbehandlung
CN112941820A (zh) 一种洗干机的控制方法及使用其的洗干机
KR100690899B1 (ko) 의류건조기
CN113201911B (zh)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WO2022179573A1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WO2021129696A1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04129841A (ja) 衣類乾燥機
WO2021129526A1 (zh) 衣物处理装置
US20180291546A1 (en) Purification device
CN215714115U (zh) 衣物处理设备
JP2020185315A (ja) 衣類乾燥機
JPH10290826A (ja) オゾン殺菌装置
KR100626426B1 (ko) 탈취장치
CN217065612U (zh) 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