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1953A - 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1953A
CN113911953A CN202111269591.9A CN202111269591A CN113911953A CN 113911953 A CN113911953 A CN 113911953A CN 202111269591 A CN202111269591 A CN 202111269591A CN 113911953 A CN113911953 A CN 113911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miting
conveying
transmission devic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95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1953B (zh
Inventor
姜斌
刘国田
李余江
孙林祥
张文朝
段泽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95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1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1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1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1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1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2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spended from ropes, cables, or chains or screws and movable along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06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with platforms supported by levers for vertical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造工件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系统。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基座、多个随行工装、第一传输装置以及至少两个第二传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工件安装在随行工装上,在随行工装的带动下由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运行至靠近第一传输装置的路径上,此时第一传输装置从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承接随行工装使之脱离第二传输装置,然后在第一传输装置的带动下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运行至其他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再由其他第二传输装置从第一传输装置上承接随行工装,并将随行工装传输至预设的位置,可以满足随行工装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运行,可同时放置多个随行工装承接多个不同的工件,同时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工件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在装备制造企业中,需要对大型物料进行运输。例如,在进行转向架构架的焊接时,就需要对大型工件进行搬运,以将其运输到焊接工段进行焊接。
相关技术中,常使用天车或者采用双梁桥式起重机、单梁桥式起重机对大型工件进行吊运。
然而,无论是采用双梁桥式起重机,还是采用单梁桥式起重机都需要吊运场地具有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起重机;而天车吊运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操作,导致吊运效率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可有效地解决上述或者其他潜在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传输系统,传输系统包括基座、多个随行工装、第一传输装置以及至少两个第二传输装置。随行工装用于承接并带动工件运输至预设的位置;第一传输装置设置于基座的端部,并可带动随行工装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往复运行;每个第二传输装置均设置于基座上,并可带动随行工装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往复运行;所有的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的端部均位于第一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上;第一传输装置被构造成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将由第二传输装置运输的随行工装转运至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端部。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装置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滑轨以及传输架,传输架的底部与滑轨滑动连接,传输架的顶部用于安装随行工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座上设置滑轨,用于安装随行工装的传输架与滑轨滑动连接,进而实现将工件沿着滑轨运输至预设的位置。在基座上设置滑轨的运行方式,结构简单且可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滑轨配合滑动的滑块,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滑块沿着滑轨滑行;传输架的底部与滑块紧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滑轨配合滑动的滑块,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块实现滑块相对于滑轨运行。由于滑块与传输架紧固连接,传输架通过滑块与滑轨的滑动连接,进而实现传输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运行,设置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滑块便于实现自动驱动滑行。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传输架升降,以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取下随行工装以及将随行工装放置在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传输架升降,以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取下随行工装以及将随行工装放置在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具体地,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传输架下降使其低于第二传输装置,当第二传输装置将随行工装以及安装在随行工装上的工件运行靠近第一驱动装置端部时,第二驱动机构上升将随行工装顶起来,进而使得随行工装脱离第二传输装置,此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传输架连同传输架上的随行工装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运行,当运行至预设的其他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传输架下降,此时随行工装落在其他第二传输装置上,传输架继续下降,使得随行工装脱离传输架,进而实现将随行工装方式在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上。本申请采用升降的方式实现随行工装的承接与放置,运行结构简单易操作,且安全性能较高。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一端与滑块紧固连接,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安装于传输架。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推杆结构简单,且可准确地实现升降,可有效地保证传输架的升降。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随行工装包括连接座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座上的承接座;承接座用于承接工件,连接座用于连接承接座与第一传输装置,或者用于连接承接座与第二传输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随行工装设置为包括可拆卸的承接座以及连接座,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运输工件的不同,进而更换与工件相适宜的承接座,也即承接座可根据用户所传输工件的不同,进行适应性地调节,然而不同种类的承接座均可与连接座可拆卸地连接。在保证连接座不更换的前提下,根据工件的不同调整承接座的种类,进而保证运输工件的多样性。同时,本申请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多个随行工装,在传输工件的过程中,可同时传输多个工件,将多个不同或者相同的工件放置或安装在不同或者相同的承接座内,各个承接座均与连接座连接,进而第一传输装置以及第二传输装置的带动下传输至预设的位置,进一步提供了工作效率,同时运输多个不同或者相同的工件,使得传输系统本身具备有存储工件的性能。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横梁以及设置于横梁底部两端的定位块,定位块上安装有定位螺母;横梁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承接座的连接件;传输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于连接板两端的承接架,承接架顶端设有与定位螺母相配合的定位槽;连接板与滑轨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传输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于连接板两端的承接架,承接架顶端设有与定位螺母相配合的定位槽,在传输架上升承接随行工装过程中,随行工装底部设置的定位块,定位块上安装有定位螺母,定位螺母与定位槽相配合,进而实现定位承接,保证随行工装与传输架连接的稳定性,保证随行工装在第一传输装置上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装置包括沿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以及绕设在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上的传输链条,至少两个驱动链轮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运行;连接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传输链条相配合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设置于两个定位块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传输装置设置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设置,且在每个支撑架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以及绕设在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上的传输链条,在传输过程中,通过驱动链轮带动传输链条转动,进而将放置在传输链条上的随行工装传输至靠近或远离第一传输装置的端部。具体地,连接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传输链条相配合的连接部,随行工装在第二传输装置上运行过程中,将随行工装的连接部安装在传输链条上,进而随行工装随着传输链条运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用于连接第二传输装置的连接部设置在两个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装置的定位块的内侧,也就是说,在转接过程中,传输架两端的承接架从第二传输装置沿着第一预设方向的两端,上升将随行工装顶起来,也即通过承接架上的定位槽对应定位螺母上升,实现准确定位并稳定抬升随行工装使其脱离第二传输装置。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承接架顶部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围绕定位槽设置,第一限位块用于抵接连接座的端部;两个第二限位块相对设置于定位槽的两端,用于抵接连接座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的,围绕定位槽设置第一限位块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用于从连接座的端部对连接座进行限位,两个第二限位块用于从连接座的两侧对连接座进行限位,有效地避免随行工装在传输架上晃动引起脱落的现象,进而保证了随行工装的连接座与传输架的承接架连接的稳定性。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传输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架外侧的限位支架,限位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为限位件以及用于支撑限位件的支撑腿;支撑腿的底端连接于基座,支撑腿的顶端连接于限位件;限位件朝向支撑架的一侧设有限位滑槽,连接座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限位滑槽相配合的限位滑块。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传输装置的两个支撑架的外侧设置限位支架,且限位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为限位件以及用于支撑限位件的支撑腿;支撑腿的底端连接于基座,支撑腿的顶端连接于限位件;限位件朝向支撑架的一侧设有限位滑槽,连接座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限位滑槽相配合的限位滑块,在传输过程中,连接座的限位滑块沿着限位滑槽运行,进而保证随行工装在第二传输装置上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限位支架还起到了保护随行工装的作用,防止随行工装遭受其他运输部件的撞击,保证运输过程中安全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基座、多个随行工装、第一传输装置以及至少两个第二传输装置。随行工装用于承接并带动工件运输至预设的位置;第一传输装置设置于基座的端部,并可带动随行工装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往复运行;每个第二传输装置均设置于基座上,并可带动随行工装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往复运行;所有的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的端部均位于第一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上;第一传输装置被构造成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将由第二传输装置运输的随行工装转运至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端部。在使用过程中,将工件安装在随行工装上,在随行工装的带动下由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运行至靠近第一传输装置的路径上,此时第一传输装置从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承接随行工装使之脱离第二传输装置,然后在第一传输装置的带动下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运行至其他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再由其他第二传输装置从第一传输装置上承接随行工装,并将随行工装传输至预设的位置,可以满足随行工装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运行。本公开提供的传输系统可同时放置多个随行工装承接多个不同的工件,同时进行传输。本申请提供的传输系统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工件传输方式来说效率更高,且由于是在基座上进行传输因此安全性能更高;基座与传输装置结构简单,相比起重机来说无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本公开提供的传输系统,工件在第一传输装置以及第二传输装置之间运行,在传输过程中无需较多的人工,相对于天车吊运来说,具备有节约人力成本与提高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II处放大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的连接座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的连接座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的连接座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的第一传输装置不包括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基座;
12-随行工装;
121-连接座;1211-横梁;
1212-定位块;1213-定位螺母;
1214-连接件;1215-支撑台;
1216-连接支架;1217-弯折件;
1218-连接螺栓;1219-支撑杆;
123-承接座;124-连接部;
125-限位滑块;
13-第一传输装置;
131-滑轨;132-传输架;
1321-连接板;1322-承接架;
1323-定位槽;1324-第一限位块;
1325-第二限位块;133-滑块;
14-第二传输装置;
141-支撑架;142-传输链条;
143-限位件;144-支撑腿;
145-限位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相关技术中,常使用天车或者采用双梁桥式起重机、单梁桥式起重机对大型工件进行吊运。
然而,无论是采用双梁桥式起重机,还是采用单梁桥式起重机都需要吊运场地具有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起重机;而天车吊运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操作,导致吊运效率过低。在现有技术中,天车吊运每件工件都需要专门的人力去操作运输,效率较低,且空中吊运的方式安全性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传输装置以及第二传输装置,第一传输装置的运输方向与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输方向垂直设置,可以实现在地面上进行运输,避免了空中吊运的不安全因素;结构简单且可以同时放置多个随行工装运行不同的工件,进而提高了效率;相比起重机,占用空间较小。
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基座、多个随行工装、第一传输装置以及至少两个第二传输装置。随行工装用于承接并带动工件运输至预设的位置;第一传输装置设置于基座的端部,并可带动随行工装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往复运行;每个第二传输装置均设置于基座上,并可带动随行工装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往复运行;所有的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的端部均位于第一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上;第一传输装置被构造成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将由第二传输装置运输的随行工装转运至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端部。在使用过程中,将工件安装在随行工装上,在随行工装的带动下由一个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运行至靠近第一传输装置的路径上,此时第一传输装置从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承接随行工装使之脱离第二传输装置,然后在第一传输装置的带动下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运行至其他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再由其他第二传输装置从第一传输装置上承接随行工装,并将随行工装传输至预设的位置,可以满足随行工装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运行。本公开提供的传输系统可同时放置多个随行工装承接多个不同的工件,同时进行传输。本申请提供的传输系统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工件传输方式来说效率更高,且由于是在基座上进行传输因此安全性能更高;基座与传输装置结构简单,相比起重机来说无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本公开提供的传输系统,工件在第一传输装置以及第二传输装置之间运行,在传输过程中无需较多的人工,相对于天车吊运来说,具备有节约人力成本与提高效率的技术效果。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基座11、多个随行工装12、第一传输装置13以及至少两个第二传输装置14。随行工装12用于承接并带动工件运输至预设的位置;第一传输装置13设置于基座11的端部,并可带动随行工装12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往复运行;每个第二传输装置14均设置于基座11上,并可带动随行工装12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往复运行;所有的第二传输装置14的运行路径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第二传输装置14的运行路径的端部均位于第一传输装置13的运行路径上;第一传输装置13被构造成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的端部将由第二传输装置14运输的随行工装12转运至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端部。
本公开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基座11,基座11用于承接第一传输装置13以及第二传输装置14。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为矩形板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对基座11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基座11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板状结构或者其他形状。
本公开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多个随行工装12,随行工装12用于承接并带动工件运输至预设的位置。示例性地,随性工装包括连接座121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座121上的承接座123;承接座123用于承接工件,连接座121用于连接承接座123与第一传输装置13,或者用于连接承接座123与第二传输装置1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随行工装12设置为包括可拆卸的承接座123以及连接座121,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运输工件的不同,进而更换与工件相适宜的承接座123,也即承接座123可根据用户所传输工件的不同,进行适应性地调节,然而不同种类的承接座123均可与连接座121可拆卸地连接。在保证连接座121不更换的前提下,根据工件的不同调整承接座123的种类,进而保证运输工件的多样性。同时,本申请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多个随行工装12,在传输工件的过程中,可同时传输多个工件,将多个不同或者相同的工件放置或安装在不同或者相同的承接座123内,各个承接座123均与连接座121连接,进而第一传输装置13以及第二传输装置14的带动下传输至预设的位置,进一步提供了工作效率,同时运输多个不同或者相同的工件,使得传输系统本身具备有存储工件的性能。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121包括横梁1211以及设置于横梁1211底部两端的定位块1212,定位块1212上安装有定位螺母1213;横梁12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承接座123的连接件1214。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座121设置为包括横梁1211以及设置在横梁1211底部两端的定位块1212,且在定位块1212上安装有定位螺母1213,设置定位块1212以及定位螺母1213用于与第一传输装置13连接。在横梁1211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承接座123的连接件1214,设置连接件1214便于实现横梁1211与承接座123的可拆卸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14包括设置在横梁1211顶部中心的支撑台1215以及设置在横梁1211顶部两侧关于支撑台1215对称设置的支撑座;其中,支撑台1215的高度高于两侧的支撑座。需要说明的是,将连接件1214设置为包括支撑台1215以及关于支撑台1215对称设置的支撑座,便于实现从三处连接承接座123,进而保证承接座123与连接座121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传输工件过程中稳定性,提高工作安全性能。
示例性地,支撑台1215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连接座121的支撑杆1219。示例性地,支撑杆1219设置于支撑台1215的中心位置。示例性,两个支撑座与承接座123采用柔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将两个支撑座与承接座123采用柔性连接的方式,可增强缓冲性能,提高传输过程中连接座121与承接座123之间的减振性能,进而对所传输的工件起到保护的作用。示例性地,支撑座包括连接支架1216、设置在连接支架1216上的弯折件1217、安装在弯折件1217上的连接螺栓1218以及套设在连接螺栓1218上的弹性件,承接座123的端部通过连接螺栓1218连接在弯折件1217上。在连接过程中,连接螺栓1218依次贯穿弯折件1217、承接座123的端部以及弹性件。承接座123的端部限制在弯折件1217以及弹性件之间,有效地保证了减振效果;同时在需要更换不同的承接座123时,仅需通过拧开连接螺栓1218即可,又保证了连接座121与承接座123装拆的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座121上设置的用于连接承接座123的连接件1214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描述的连接件1214,还包括其他多个其他不同的连接件1214,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承接座123。示例性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
本公开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第一传输装置13,第一传输装置13设置于基座11的端部,并可带动随行工装12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往复运行。第一传输装置13被构造成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的端部将由第二传输装置14运输的随行工装12转运至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端部。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提供的第一传输装置13可用于将工件在不同的第二传输装置14上进行周转,进而将工件运输至预设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用户仅需要将工件一个方向进行运输的情况下,用户可根据需求,在第二传输装置14靠近第一传输装置13的端部将工件直接取下来。若用户仅需要将工件沿着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运输至第一传输装置13,并在第一传输装置13的带动下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运行,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任何需要取用工件的位置均可将工件从第一传输装置13上取下,换句话说,这里并不对工件的卸货位置进行限定,用户可根据实际的操作需求,在工件的传输过程中,可在适宜的位置将工件取下。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装置13包括设置在基座11上的滑轨131以及传输架132,传输架132的底部与滑轨131滑动连接,传输架132的顶部用于安装随行工装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座11上设置滑轨131,用于安装随行工装12的传输架132与滑轨131滑动连接,进而实现将工件沿着滑轨131运输至预设的位置。在基座11上设置滑轨131的运行方式,结构简单且可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这里并不对第一传输装置13的运行方式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第一传输装置13的运行方式设置为带轮传送或者机械臂传送。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装置13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滑轨131配合滑动的滑块133,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滑块133沿着滑轨131滑行;传输架132的底部与滑块133紧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滑轨131配合滑动的滑块133,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块133实现滑块133相对于滑轨131运行。由于滑块133与传输架132紧固连接,传输架132通过滑块133与滑轨131的滑动连接,进而实现传输架132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运行;设置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滑块133便于实现自动驱动滑行。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装置13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传输架132升降,以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的端部取下随行工装12以及将随行工装12放置在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传输架132升降,以从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的端部取下随行工装12以及将随行工装12放置在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的端部。具体地,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传输架132下降使其低于第二传输装置14,当第二传输装置14将随行工装12以及安装在随行工装12上的工件运行靠近第一驱动装置端部时,第二驱动机构上升将随行工装12顶起来,进而使得随行工装12脱离第二传输装置14,此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传输架132连同传输架132上的随行工装12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运行,当运行至预设的其他第二传输装置14的端部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传输架132下降,此时随行工装12落在其他第二传输装置14上,传输架132继续下降,使得随行工装12脱离传输架132,进而实现将随行工装12方式在另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上。本申请采用升降的方式实现随行工装12的承接与放置,运行结构简单易操作,且安全性能较高。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一端与滑块133紧固连接,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安装于传输架132。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推杆结构简单,且可准确地实现升降,可有效地保证传输架132的升降。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并不对第二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二驱动结构采用液压缸与活塞杆配合的驱动形式,或者采用气动驱动升降杆的驱动形式。
请参照图5以及图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输架132包括连接板1321以及设置于连接板1321两端的承接架1322,承接架1322顶端设有与定位螺母1213相配合的定位槽1323;连接板1321与滑轨131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传输架132包括连接板1321以及设置于连接板1321两端的承接架1322,承接架1322顶端设有与定位螺母1213相配合的定位槽1323,在传输架132上升承接随行工装12过程中,随行工装12底部设置的定位块1212,定位块1212上安装有定位螺母1213,定位螺母1213与定位槽1323相配合,进而实现定位承接,保证随行工装12与传输架132连接的稳定性,保证随行工装12在第一传输装置13上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连接板1321与滑轨131滑动连接,具体地,连接板1321通过滑块133与滑轨131滑动连接。
示例性地,每一个定位块1212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螺母1213,其中一个定位螺母1213与定位块1212连接处设有活动间隙。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座121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块1212,每一个定位块1212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螺母1213,则一共为四个定位螺母1213,在定位时,三点定位即可实现稳定连接,四点连接则属于过定位,将其中一个定位螺母1213与定位块1212的连接处设有活动间隙,则可以避免过定位的现象,便于连接过程中移动调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121的定位螺母1213与承接架1322上的定位槽1323配合过程中,是将定位螺母1213置入定位槽1323中内,然后通过定位螺母1213内部设置的橡胶结构进行气压锁紧。
本公开提供的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传输装置14,每个第二传输装置14均设置于基座11上,并可带动随行工装12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往复运行;所有的第二传输装置14的运行路径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第二传输装置14的运行路径的端部均位于第一传输装置13的运行路径上。
在传输过程中,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上的随行工装12可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往复运行,进而将其中一个第二传输装置14上的随行工装12由远离第一传输装置13的一端传输至靠近第一传输装置13的一端,并通过第一传输装置13转接到其他第二传输装置14上去,通过此种运输方式,实现将工件传输至预设位置。同时,至少两个第二传输装置14与第一传输装置13的路径构成U型或者波浪形,相对直线传输来说,此种传输方式上可以容纳存储更多的随行工装12、进而实现运输或存储更多的工件。
请参照图3和图4,示例性地,第二传输装置14包括沿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架141、设置于支撑架141上的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以及绕设在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上的传输链条142,至少两个驱动链轮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运行;连接座121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传输链条142相配合的连接部124,两个连接部124设置于两个定位块1212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传输装置14设置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架141,支撑架141沿着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设置,且在每个支撑架141上设置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以及绕设在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上的传输链条142,在传输过程中,通过驱动链轮带动传输链条142转动,进而将放置在传输链条142上的随行工装12传输至靠近或远离第一传输装置13的端部。
具体地,连接座121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传输链条142相配合的连接部124,随行工装12在第二传输装置14上运行过程中,将随行工装12的连接部124安装在传输链条142上,进而随行工装12随着传输链条142运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用于连接第二传输装置14的连接部124设置在两个用于连接第一传输装置13的定位块1212的内侧,也就是说,在转接过程中,传输架132两端的承接架1322从第二传输装置14沿着第一预设方向的两端,上升将随行工装12顶起来,也即通过承接架1322上的定位槽1323对应定位螺母1213上升,实现准确定位并稳定抬升随行工装12使其脱离第二传输装置14。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承接架1322顶部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324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1325;第一限位块1324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1325围绕定位槽1323设置,第一限位块1324用于抵接连接座121的端部;两个第二限位块1325相对设置于定位槽1323的两端,用于抵接连接座121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的,围绕定位槽1323设置第一限位块1324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1325,第一限位块1324用于从连接座121的端部对连接座121进行限位,两个第二限位块1325用于从连接座121的两侧对连接座121进行限位,有效地避免随行工装12在传输架132上晃动引起脱落的现象,进而保证了随行工装12的连接座121与传输架132的承接架1322连接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第二传输装置14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架141外侧的限位支架,限位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为限位件143以及用于支撑限位件143的支撑腿144;支撑腿144的底端连接于基座11,支撑腿144的顶端连接于限位件143;限位件143朝向支撑架141的一侧设有限位滑槽145,连接座121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限位滑槽145相配合的限位滑块133125。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传输装置14的两个支撑架141的外侧设置限位支架,且限位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为限位件143以及用于支撑限位件143的支撑腿144;支撑腿144的底端连接于基座11,支撑腿144的顶端连接于限位件143;限位件143朝向支撑架141的一侧设有限位滑槽145,连接座121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限位滑槽145相配合的限位滑块133125,在传输过程中,连接座121的限位滑块133125沿着限位滑槽145运行,进而保证随行工装12在第二传输装置14上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限位支架还起到了保护随行工装12的作用,防止随行工装12遭受其他运输部件的撞击,保证运输过程中安全性。
在可选地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以及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与驱动链轮、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第二传输装置14的支撑架141上设置有用于感应随行工装12的传感器,第一传输装置13的传输架132上也设置有用于感应随行工装12的传感器,在运输过程中,传感器感应到随行工装12,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用户输入的预设指令,控制驱动链轮、第一驱动机构或者第二驱动机构做出相应的动作,进而保证随行工装12可在预设的位置运行或者停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统包括基座、多个随行工装、第一传输装置以及至少两个第二传输装置;
所述随行工装用于承接并带动工件运输至预设的位置;
所述第一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端部,并可带动所述随行工装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往复运行;
每个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可带动所述随行工装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往复运行;所有的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的端部均位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运行路径上;
所述第一传输装置被构造成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将由所述第二传输装置运输的所述随行工装转运至另一个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滑轨以及传输架,所述传输架的底部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传输架的顶部用于安装所述随行工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滑轨配合滑动的滑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块沿着所述滑轨滑行;所述传输架的底部与所述滑块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输架升降,以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取下所述随行工装以及将所述随行工装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端与所述滑块紧固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传输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工装包括连接座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的承接座;所述承接座用于承接工件,所述连接座用于连接所述承接座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或者用于连接所述承接座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横梁以及设置于所述横梁底部两端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安装有定位螺母;所述横梁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承接座的连接件;
所述传输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两端的承接架,所述承接架顶端设有与所述定位螺母相配合的定位槽;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以及绕设在所述至少两个驱动链轮上的传输链条,所述至少两个驱动链轮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方向运行;
所述连接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传输链条相配合的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两个所述定位块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顶部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以及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围绕所述定位槽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抵接所述连接座的端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相对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两端,用于抵接所述连接座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外侧的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为限位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限位件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支撑腿的顶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有限位滑槽,所述连接座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槽相配合的限位滑块。
CN202111269591.9A 2021-10-29 2021-10-29 传输系统 Active CN113911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9591.9A CN113911953B (zh) 2021-10-29 2021-10-29 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9591.9A CN113911953B (zh) 2021-10-29 2021-10-29 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1953A true CN113911953A (zh) 2022-01-11
CN113911953B CN113911953B (zh) 2023-07-21

Family

ID=7924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9591.9A Active CN113911953B (zh) 2021-10-29 2021-10-29 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195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59208U (zh) * 2014-06-19 2014-11-26 诸暨市吉丰纺织厂 滑板输送线及其升降台自锁装置
CN211140632U (zh) * 2019-10-30 2020-07-31 湖北猛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转挂同步随行系统
CN213505778U (zh) * 2020-09-30 2021-06-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滚床装置及装配输送线
CN113460598A (zh) * 2021-06-28 2021-10-01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59208U (zh) * 2014-06-19 2014-11-26 诸暨市吉丰纺织厂 滑板输送线及其升降台自锁装置
CN211140632U (zh) * 2019-10-30 2020-07-31 湖北猛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转挂同步随行系统
CN213505778U (zh) * 2020-09-30 2021-06-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滚床装置及装配输送线
CN113460598A (zh) * 2021-06-28 2021-10-01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1953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7801B2 (en) Inverted carrier lift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WI602773B (zh) Stacker crane
US20150225216A1 (en) Stacker crane
TWI602772B (zh) Stacker crane
JP4858334B2 (ja) 昇降機能付き吊下げ搬送車
KR200482680Y1 (ko) 배관용 리프터
CN112958933B (zh) 车身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TWI602769B (zh) Stacker crane
CN210046204U (zh) 一种立柱焊接机器人生产线
CN113911953A (zh) 传输系统
CN212862870U (zh) 一种输送系统
US20200055711A1 (en) Lifting Shipping Containers
CN215548202U (zh) 一种自动拆装机器人及集装箱锁具拆装系统
CN210557728U (zh) 多向重载输送机
CN112830143A (zh) 一种可快速夹取箱货的仓储搬运小车
CN111217146A (zh) 一种长型材搬运机器人
CN108238569B (zh) 叉车以及电解运输装置
CN217126148U (zh) 一种板料推送转运工作平台
CN215752716U (zh) 一种工件运输装置
CN218370372U (zh) 一种空调生产线气缸顶升换向机构
JP6385229B2 (ja) レール間隔調整装置
CN217075943U (zh) 一种自动装卸一体机及自动装卸车系统
CN219193834U (zh) 一种吊装发运生产线
CN220393193U (zh) 一种基于轨道的组合式大型风管运输及安装装置
CN216470340U (zh) 一种新型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