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1107A - 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1107A
CN113911107A CN202111513746.9A CN202111513746A CN113911107A CN 113911107 A CN113911107 A CN 113911107A CN 202111513746 A CN202111513746 A CN 202111513746A CN 113911107 A CN113911107 A CN 113911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ngle
rear wheel
wheel side
side s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37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1107B (zh
Inventor
杜江浩
刘国清
杨广
王启程
俞吉
徐希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ujia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iey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iey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iey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37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1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1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1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1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1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02Control of vehicle driving stability
    • B60W30/045Improving turning perform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60/00Drive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nomous road vehicles
    • B60W60/001Planning or execution of driving tas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包括;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根据第一行驶参数计算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根据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车辆以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本发明能够实时精准地补偿车轮侧偏角,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场景中,车辆以一定速度进行转向行驶时,会受到一个侧向力,因为车轮是有弹性的,所以会发生变形,使车辆偏离规划轨迹行驶,这种现象称为车轮的侧偏现象,侧偏现象容易引发车辆不足转向或者过度转向情况。而且对于不同的车辆载荷、不同的路面附着、不同的驱动形式,同样的方向盘转角输入,车辆表现出来的横摆角,航向角是不一样的,也容易引发车辆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使车辆的实际行驶轨迹与规划轨迹产生较大的偏移,难以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自动驾驶车辆,在没有人为的干预控制时,需要更精准地控制车轮侧偏角,以更好地发挥车辆的横向附着力,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但目前的转向控制方法并不能在车辆转弯时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难以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实时精准地补偿车轮侧偏角,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行驶参数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根据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所述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且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车辆在运动轨迹上的第二行驶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行驶参数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根据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并控制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二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具体为:
按照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的比例,将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分配补偿给所述前轮侧偏角和所述后轮侧偏角,得到所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为:
under_steer =(α1-α2)/lacc;
其中,α1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β+b*L*ω/((a+b)*v)-θf_i,α2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α2=β-a*L*ω/((a+b)*v),β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质心侧偏角,a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b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L表示所述车辆的轴距,ω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横摆角速度,v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θf_i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轮转角,θf_i=arctan L/R,R表示所述规划轨迹对应的转向半径,lacc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侧向加速度;
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为:
Δα=Δ/lacc;
其中,Δ表示所述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所述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的差值,Δ=under_steer- ideal_under_steer,ideal_under_steer表示所述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轮补偿角为:
frontΔα=Δα*(a/(a+b))+α1;
所述第一后轮补偿角为:
rearΔα=Δα*(b/(a+b))+α2。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具体为:
根据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将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补偿给所述后轮侧偏角,得到所述第二后轮补偿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为:
under_steer’ =(α1’-α2’)/lacc’;
其中,α1’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β’+b’*L*ω’/((a’+b’)*v’)-θf,α2’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α2’=β’-a’*L*ω’/((a’+b’)*v’),β’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质心侧偏角,a’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b’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L表示所述车辆的轴距,ω’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横摆角速度,v’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θf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轮转角,θf =steerwheel_angle / i,steerwheel_angle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方向盘转角,i表示所述车辆的转向系统传动比,lacc’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侧向加速度;
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为:
Δα’=Δ’/lacc’;
其中,Δ’表示所述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所述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的差值,Δ’=under_steer’- ideal_under_steer’,ideal_under_steer’表示所述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后轮补偿角为:
rearΔα’=Δα’*(a’+b’)+α2’。
第二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行驶参数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所述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且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车辆在运动轨迹上的第二行驶参数;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行驶参数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并控制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二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根据第一行驶参数计算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根据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车辆以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实现车辆四轮转向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实时判断车辆的驾驶模式是否为自动驾驶模式,以及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在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得到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控制车辆趋于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进行转向行驶,使车轮充分利用侧向附着力稳定安全地转弯,从而能够实时精准地补偿车轮侧偏角,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阿克曼转向的几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示例的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步骤编号,仅为了方便具体实施例的解释,不作为限定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作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相关的终端设备执行,且下文均以控制器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S3;
S1、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
S2、根据第一行驶参数计算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S3、根据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车辆以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作为示例性地,在步骤S1中,实时判断车辆的驾驶模式是否为自动驾驶模式,并在判定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继续判断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第一预设阈值是根据车辆的轮距、轴距、载荷等车型参数而设置的。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具体为,通过车辆上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硬件本身惯导测量得到当前车辆的质心侧偏角β,通过车辆上的前轴高度传感器采集当前车辆的前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a,通过车辆上的后轴高度传感器采集当前车辆的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b,获取车辆的轴距L(轴距为车辆本身固有的属性参数),通过车辆上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硬件本身惯导测量得到当前车辆的横摆角速度ω,通过车辆上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硬件轮速传感器采集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v,获取控制器根据规划轨迹确定的转向半径R,基于阿克曼转向计算得到当前车辆的前轮转角θf _i = arctan L/R,阿克曼转向的几何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过车辆上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硬件本身惯导测量得到当前车辆的侧向加速度lacc。
在步骤S2中,根据当前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计算当前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β+b*L*ω/((a+b)*v)-θf_i和后轮侧偏角α2=β-a*L*ω/((a+b)*v),进而根据当前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和后轮侧偏角α2,计算当前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under_steer =(α1-α2)/lacc,最后根据计算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under_steer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ideal_under_steer的差值Δ= under_steer- ideal_under_steer,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Δα=Δ/lacc。其中,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关系曲线图如图3所示。
在步骤S3中,根据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Δα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和后轮侧偏角α2进行补偿,比如按照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a、b的比例a/(a+b)、b/(a+b),将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Δα分配补偿给前轮侧偏角α1和后轮侧偏角α2,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frontΔα=Δα*(a/(a+b))+α1和第一后轮补偿角rearΔα=Δα*(b/(a+b))+α2,并控制车辆以第一前轮补偿角frontΔα和第一后轮补偿角rearΔα进行转向行驶,实现车辆转向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实时判断车辆的驾驶模式是否为自动驾驶模式,以及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在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得到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控制车辆趋于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进行转向行驶,使车轮充分利用侧向附着力稳定安全地转弯,从而能够实时精准地补偿车轮侧偏角,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当中,所述根据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具体为:按照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的比例,将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分配补偿给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
本实施例通过按照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的比例,将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分配补偿给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能够保证在不同的车辆载荷下均能够控制车辆趋于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进行转向行驶,使车轮充分利用侧向附着力稳定安全地转弯,从而能够实时精准地补偿车轮侧偏角,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当中,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为:
under_steer =(α1-α2)/lacc;
其中,α1表示当前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β+b*L*ω/((a+b)*v)-θf_i,α2表示当前车辆的后轮侧偏角,α2=β-a*L*ω/((a+b)*v),β表示当前车辆的质心侧偏角,a表示当前车辆的前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b表示当前车辆的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L表示车辆的轴距,ω表示当前车辆的横摆角速度,v表示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θf_i表示当前车辆的前轮转角,θf_i=arctan L/R,R表示规划轨迹对应的转向半径,lacc表示当前车辆的侧向加速度;
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为:
Δα=Δ/lacc;
其中,Δ表示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的差值,Δ= under_steer- ideal_under_steer,ideal_under_steer表示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当中,第一前轮补偿角为:
frontΔα=Δα*(a/(a+b))+α1;
第一后轮补偿角为:
rearΔα=Δα*(b/(a+b))+α2。
如图4所示,基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4~S6:
S4、当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运动轨迹上的第二行驶参数;
S5、根据第二行驶参数计算车辆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S6、根据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并控制车辆以第二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作为示例性地,在步骤S4中,实时判断车辆的驾驶模式是否为自动驾驶模式,并在判定车辆不处于自动驾驶模式而处于人工驾驶模式时,继续判断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二预设阈值是根据车辆的轮距、轴距、载荷等车型参数而设置的,第二预设阈值可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也可不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当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实际的运动轨迹上的第二行驶参数,具体为,通过车辆上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硬件本身惯导测量得到当前车辆的质心侧偏角β’,通过车辆上的前轴高度传感器采集当前车辆的前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a’,通过车辆上的后轴高度传感器采集当前车辆的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b’,获取车辆的轴距L(轴距为车辆本身固有的属性参数),通过车辆上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硬件本身惯导测量得到当前车辆的横摆角速度ω’,通过车辆上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硬件轮速传感器采集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v’,获取控制器输入的方向盘转角steerwheel_angle,结合车辆的转向系统传动比i计算得到当前车辆的前轮转角θf=steerwheel_angle / i,通过车辆上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硬件本身惯导测量得到当前车辆的侧向加速度lacc’。
在步骤S5中,根据当前车辆在运动轨迹上的第二行驶参数,计算当前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β’+b’*L*ω’/((a’+b’)*v’)-θf和后轮侧偏角α2’=β’-a’*L*ω’/((a’+b’)*v’),进而根据当前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和后轮侧偏角α2’,计算当前车辆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under_steer’ =(α1’-α2’)/lacc’,最后根据计算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under_steer’和预设的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ideal_under_steer’的差值Δ’= under_steer’-ideal_under_steer’,确定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Δα’=Δ’/lacc’。其中,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关系曲线图如图5所示。
在步骤S6中,根据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Δα’对车辆的后轮侧偏角α2’进行补偿,比如根据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a、b,将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Δα’补偿给后轮侧偏角α2’,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rearΔα’=Δα’*(a’+b’)+α2’,并控制车辆以第二后轮补偿角rearΔα’进行转向行驶,实现车辆转向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在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得到的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对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控制车辆趋于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进行转向行驶,使车轮充分利用侧向附着力稳定安全地转弯,从而能够实时精准地补偿车轮侧偏角,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当中,所述根据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具体为:根据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将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补偿给后轮侧偏角,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将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补偿给后轮侧偏角,能够保证在不同的车辆载荷下均能够控制车辆趋于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进行转向行驶,使车轮充分利用侧向附着力稳定安全地转弯,从而能够实时精准地补偿车轮侧偏角,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当中,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为:
under_steer’ =(α1’-α2’)/lacc’;
其中,α1’表示当前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β’+b’*L*ω’/((a’+b’)*v’)-θf,α2’表示当前车辆的后轮侧偏角,α2’=β’-a’*L*ω’/((a’+b’)*v’),β’表示当前车辆的质心侧偏角,a’表示当前车辆的前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b’表示当前车辆的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L表示车辆的轴距,ω’表示当前车辆的横摆角速度,v’表示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θf表示当前车辆的前轮转角,θf = steerwheel_angle / i,steerwheel_angle表示当前车辆的方向盘转角,i表示车辆的转向系统传动比,lacc’表示当前车辆的侧向加速度;
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为:
Δα’=Δ’/lacc’;
其中,Δ’表示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的差值,Δ’= under_steer’- ideal_under_steer’,ideal_under_steer’表示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当中,第二后轮补偿角为:
rearΔα’=Δα’*(a’+b’)+α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
基于与第二实施例同样的发明构思,第三实施例提供如图7所示的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1,用于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计算模块22,用于根据第一行驶参数计算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控制模块23,用于根据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车辆以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在优选的实施例当中,获取模块21,还用于当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运动轨迹上的第二行驶参数;计算模块22,还用于根据第二行驶参数计算车辆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控制模块23,还用于根据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并控制车辆以第二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根据第一行驶参数计算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根据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车辆以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实现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实时判断车辆的驾驶模式是否为自动驾驶模式,以及当前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在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得到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对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控制车辆趋于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进行转向行驶,使车轮充分利用侧向附着力稳定安全地转弯,从而能够实时精准地补偿车轮侧偏角,有效避免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情况,提高车辆转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行驶参数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根据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所述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且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车辆在运动轨迹上的第二行驶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行驶参数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根据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并控制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二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具体为:
按照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的比例,将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分配补偿给所述前轮侧偏角和所述后轮侧偏角,得到所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为:
under_steer =(α1-α2)/lacc;
其中,α1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β+b*L*ω/((a+b)*v)-θf_i,α2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α2=β-a*L*ω/((a+b)*v),β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质心侧偏角,a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b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L表示所述车辆的轴距,ω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横摆角速度,v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θf_i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轮转角,θf_i=arctan L/R,R表示所述规划轨迹对应的转向半径,lacc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侧向加速度;
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为:
Δα=Δ/lacc;
其中,Δ表示所述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所述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的差值,Δ=under_steer- ideal_under_steer,ideal_under_steer表示所述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轮补偿角为:
frontΔα=Δα*(a/(a+b))+α1;
所述第一后轮补偿角为:
rearΔα=Δα*(b/(a+b))+α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具体为:
根据前、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将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补偿给所述后轮侧偏角,得到所述第二后轮补偿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为:
under_steer’ =(α1’-α2’)/lacc’;
其中,α1’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α1’=β’+b’*L*ω’/((a’+b’)*v’)-θf,α2’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α2’=β’-a’*L*ω’/((a’+b’)*v’),β’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质心侧偏角,a’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b’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后轴载荷引起的高度变化量,L表示所述车辆的轴距,ω’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横摆角速度,v’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θf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前轮转角,θf = steerwheel_angle / i,steerwheel_angle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方向盘转角,i表示所述车辆的转向系统传动比,lacc’表示当前所述车辆的侧向加速度;
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为:
Δα’=Δ’/lacc’;
其中,Δ’表示所述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所述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的差值,Δ’=under_steer’- ideal_under_steer’,ideal_under_steer’表示所述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轮补偿角为:
rearΔα’=Δα’*(a’+b’)+α2’。
9.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且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车辆在规划轨迹上的第一行驶参数;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行驶参数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一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前轮侧偏角和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第一后轮补偿角,并控制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一前轮补偿角和所述第一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四轮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车辆处于人工驾驶模式,且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车辆在运动轨迹上的第二行驶参数;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行驶参数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实际不足转向度和预设的第二理想不足转向度,确定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后轮侧偏角补偿量对所述车辆的后轮侧偏角进行补偿,得到第二后轮补偿角,并控制所述车辆以所述第二后轮补偿角进行转向行驶。
CN202111513746.9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11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3746.9A CN11391110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3746.9A CN11391110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1107A true CN113911107A (zh) 2022-01-11
CN113911107B CN113911107B (zh) 2022-03-11

Family

ID=7924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3746.9A Active CN113911107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110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847A (zh) * 2022-01-13 2022-04-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141460A (zh) * 2023-08-31 2023-12-01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21813D0 (en) * 1988-09-30 1989-11-08 Fuji Heavy Ind Ltd Steering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s with 4-wheel steering
JPH06144271A (ja) * 1992-09-04 1994-05-2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操舵装置
US5772289A (en) * 1994-10-11 1998-06-30 Nissan Diesel Co., Ltd. Vehicle braking force controller
US20030060959A1 (en) * 2001-09-26 2003-03-27 Lin William Chin-Woei Integration of rear wheel steering with vehicle stability enhancement system
CN101537853A (zh) * 2009-03-04 2009-09-23 长安大学 汽车四轮主动转向操纵控制系统
CN109292018A (zh) * 2018-09-13 2019-02-01 吉林大学 基于同轴式轮腿结构的四轮转向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0395120A (zh) * 2019-08-14 2019-11-01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四轮分布式驱动客车的横摆运动控制方法
CN111196311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车辆
CN111645756A (zh) * 2020-05-29 2020-09-11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转向控制方法
CN111762263A (zh) * 2020-07-01 2020-10-1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转向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21813D0 (en) * 1988-09-30 1989-11-08 Fuji Heavy Ind Ltd Steering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s with 4-wheel steering
JPH06144271A (ja) * 1992-09-04 1994-05-2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操舵装置
US5772289A (en) * 1994-10-11 1998-06-30 Nissan Diesel Co., Ltd. Vehicle braking force controller
US20030060959A1 (en) * 2001-09-26 2003-03-27 Lin William Chin-Woei Integration of rear wheel steering with vehicle stability enhancement system
CN101537853A (zh) * 2009-03-04 2009-09-23 长安大学 汽车四轮主动转向操纵控制系统
CN109292018A (zh) * 2018-09-13 2019-02-01 吉林大学 基于同轴式轮腿结构的四轮转向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11196311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车辆
CN110395120A (zh) * 2019-08-14 2019-11-01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四轮分布式驱动客车的横摆运动控制方法
CN111645756A (zh) * 2020-05-29 2020-09-11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转向控制方法
CN111762263A (zh) * 2020-07-01 2020-10-1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转向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广等: "引入悬架K&C特性参数的汽车操纵稳定性数学模型", 《中国机械工程》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847A (zh) * 2022-01-13 2022-04-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312847B (zh) * 2022-01-13 2024-04-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141460A (zh) * 2023-08-31 2023-12-01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1107B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0905B2 (en)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N113911107B (zh) 一种车辆四轮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US8255120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the same, and steering control method
US101444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US2009031912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Optimal Steering Angle in Understeer Situations in a Vehicle
US2015015852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ligning a steering system of a vehicle
CN111152661A (zh) 一种四轮分布式驱动客车电驱动系统失效控制方法
US20120029772A1 (en) Steering control apparatus
US11040706B2 (en) Turning behavior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20080319613A1 (en) Turning Behavi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Turning Behavior Control Process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8688718B (zh) 用于控制后轮转向系统的装置和方法
US11325599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for adjusting longtitudinal motion to reduce deviation of lateral motion
US11485370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corrected wheel radius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d yaw rate
JP2000153756A (ja) 車両の走行特性を制御する方法
US68103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or regulating th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motor vehicle
EP3372476B1 (en) Attitute control system
US5506770A (en) Directional stability controller
JP2017100504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Whitehead Rear wheel steering dynamics compared to front steering
Benariba et al. Late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11628723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sture of vehicle
JP2010179841A (ja) 旋回挙動制御装置、及び旋回挙動制御方法
JP3166388B2 (ja) 操舵力制御装置
JPH1178933A (ja) 車両の車体横滑り角推定方法及び推定装置
JPH05278488A (ja) 四輪駆動車の駆動力配分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Floor 25, Block A, Zhongzhou Binhai Commercial Center Phase II, No. 9285, Binhe Boulevard, Shangsha Community, Shato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oujia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1 401, building 1, Shenzhen new gener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136, Zhongkang Road, Meidu community, Meili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INIEY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