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6657A - 定子、马达和定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子、马达和定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06657A CN113906657A CN202080040683.7A CN202080040683A CN113906657A CN 113906657 A CN113906657 A CN 113906657A CN 202080040683 A CN202080040683 A CN 202080040683A CN 113906657 A CN113906657 A CN 1139066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s bar
- phase
- coil
- stator core
- st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定子具有定子芯部、三相的线圈、三个外部端子和三个母线。三相的线圈分别具有从切槽的径向最外侧朝定子芯部的轴向一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三个母线分别具有:沿定子芯部的周向延伸的母线主体部;朝向轴向一侧延伸的母线连接部;以及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且与外部端子连接的外部端子连接部。第一线圈端部沿径向跨过轴向上的母线主体部与定子芯部之间,且在母线主体部的径向外侧朝向轴向一侧延伸,第一线圈端部的前端部从径向外侧与母线连接部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子、马达和定子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基于2019年6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9-106505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定子,其使用母线来作为用于将线圈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构件。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由母线构成的供电体作为所述连接构件。所述供电体由线圈侧端子、外部侧端子和供电主体构成,所述线圈侧端子与线圈连接,所述外部侧端子与外部电力电路所包括的端子台连接,所述供电主体将所述线圈侧端子与所述外部侧端子连接。所述供电体位于线圈边端部的径向外周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60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位于线圈边端部的径向外周侧的构件能朝向径向外侧移动。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供电体(母线)位于线圈边端部的径向外周侧的定子中,在将线圈与所述供电体的线圈侧端子连接时,有时所述供电体的位置会沿径向偏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能在定子制造时将母线的径向位置定位。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具有:定子芯部,所述定子芯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切槽;多个相的线圈,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收纳在多个所述切槽内;多个外部端子;以及多个母线,多个所述母线将多个所述外部端子与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电连接。多个相的所述线圈分别具有位于线圈的端部且从所述切槽的径向最外侧朝所述定子芯部的轴向一侧突出的线圈端部。多个所述母线分别具有:母线主体部,所述母线主体部位于从所述定子芯部的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线圈端部重叠的位置,且沿所述定子芯部的周向延伸;母线连接部,所述母线连接部从所述母线主体部朝向所述轴向一侧延伸;以及外部端子连接部,所述外部端子连接部从所述母线主体部朝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线圈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端部沿所述径向跨过所述轴向上的所述母线主体部与所述定子芯部之间,且在所述母线主体部的所述径向外侧朝向所述轴向一侧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端部的前端部从所述径向外侧与所述母线连接部连接。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具有上述定子。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是通过母线将多个相的线圈与外部端子电连接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收纳在定子芯部的多个切槽内。所述定子的制造方法具有:线圈配置工序,在所述线圈配置工序中,将多个相的所述线圈插入所述切槽内,使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线圈端部从所述切槽的径向最外侧朝所述定子芯部的轴向一侧突出;线圈端部形成工序,在所述线圈端部形成工序中,将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线圈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折弯,将前端侧朝所述轴向一侧折弯,从而形成对所述母线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母线配置工序,在所述母线配置工序中,将多个母线中的至少一个母线配置于对所述母线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的所述轴向一侧且所述径向内侧处,其中,多个所述母线分别具有母线主体部和母线连接部,所述母线主体部沿所述定子芯部的周向延伸,所述母线连接部从所述母线主体部朝向所述轴向一侧延伸;以及母线连接工序,在所述母线连接工序中,将所述线圈端部与所述母线连接部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子,能够获得一种能在定子制造时容易地将母线的径向位置定位的定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3是将母线保持件和外部端子保持件去除的状态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定子芯部和线圈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图。
图6A是表示U相母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V相母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C是表示W相母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D是表示中性点用母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安装于线圈边端部的四个母线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线圈端部、母线和母线保持件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与图2对应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母线的与图7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不再重复其说明。此外,各图中的结构构件并不限定于各图中记载的尺寸和各结构构件的尺寸比例。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分别将与定子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此外,关于轴向,将母线相对于定子所在的一侧称为“一侧”,将与母线相对于定子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称为“另一侧”。即,在本说明书中,在图2中,上方向为“一侧”,下方向为“另一侧”。但是,上述方向的定义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的马达在使用时的朝向。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固定”、“连接”和“安装”等(以下称为“固定等”)表达不仅包括构件彼此直接固定等情况,还包括构件彼此经由其他构件固定等情况。即,在以下说明中,固定等表达包括构件彼此直接和间接的固定等意思。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马达1的概略结构。马达1包括定子2和转子3。转子3以中心轴线P为中心相对于定子2旋转。即,马达1具有定子2和能相对于定子2旋转的转子3。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是转子3以中心轴线P为中心能旋转地位于筒状的定子2内的所谓的内转子型马达。转子3具有以中心轴线P为中心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体。另外,由于转子3的结构是与一般的转子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转子3的详细说明。
定子2包括定子芯部21、线圈26和母线单元50。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简化表示线圈26。电力经由后述母线单元50的母线51和外部端子61供给至线圈2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6如后所述包括三相的线圈26u、26v、26w。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的定子2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所示的定子2去除了母线单元50的母线保持件52和外部端子保持件62的图。此外,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定子芯部21和线圈26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图示出位于定子芯部21的切槽24内的线圈26的一部分。
定子芯部21呈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定子芯部21是通过将多块形成为规定形状的电磁钢板沿厚度方向层叠而构成的。
定子芯部21具有:圆筒状的轭部22;从轭部22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极齿23(参照图4);以及切槽24。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芯部21是圆筒状的圆形芯部。轭部22和多个极齿23是单个构件。定子芯部21例如也可以是分割芯部、笔直芯部。
如图4所示,多个极齿23在周向上以相等的间隔排列。各极齿23在轴向上从定子芯部21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切槽24位于多个极齿23中相邻的极齿23之间。切槽24是在定子芯部21中沿轴向延伸的槽。切槽24沿着中心轴线P延伸。定子芯部21在内周面上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切槽24。如后所述,在多个切槽24内插入有多个线圈26。
(线圈)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6包括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线圈26以分布卷绕的方式卷绕于多个极齿23,并通过四个母线51而星形接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6包括两组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另外,在以下说明和附图中,在需要区别各结构要素的相的情况下,在各结构要素的符号的末尾标注分别表示U相、V相、W相和中性点的u、v、w和n。
在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中,多个部段线圈27分别串联连接。各部段线圈27由具有矩形截面形状且弯曲的扁平线构成。另外,若部段线圈27由高刚性材料构成,则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矩形。
如图2至图4所示,各部段线圈27具有:位于切槽24内的一对直线状的切槽收纳部30;将一对切槽收纳部30连接的部段线圈连接部31;以及作为部段线圈27的端部的一对部段线圈端部32。另外,多个部段线圈也可以包括具有直线状的切槽收纳部和位于所述切槽收纳部两端的部段线圈端部的部段线圈。
多个部段线圈27的切槽收纳部30以沿径向层叠的状态收纳在切槽24内。在切槽收纳部30收纳在定子芯部21的切槽24内的状态下,多个部段线圈27的部段线圈连接部31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另一侧。切槽收纳部30构成线圈26的切槽收纳部。部段线圈连接部31构成线圈26的第一线圈连接部。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线圈26的切槽收纳部标注与部段线圈27的切槽收纳部30相同的符号,并且对线圈26的第一线圈连接部也标注与部段线圈27的部段线圈连接部31相同的符号。
多个部段线圈27在切槽收纳部30收纳在切槽24内的状态下,各部段线圈27中的一对部段线圈端部32中的一个的前端部和另一个部段线圈27中的一对部段线圈端部32中的一个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连接。即,各部段线圈27中的一对部段线圈端部32分别与不同的部段线圈27的部段线圈端部32连接。由此,多个部段线圈27串联连接。通过这样串联连接的多个部段线圈27,分别构成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的部段线圈端部32构成在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中将一对切槽收纳部30连接的第二线圈连接部33。第二线圈连接部33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一侧。
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分别具有不与其他部段线圈27的部段线圈端部32连接的一对部段线圈端部32。在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中不与其他部段线圈端部32连接的部段线圈端部32是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的线圈端部。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中的所述线圈端部位于各相线圈的一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的端部。此外,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中的所述线圈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位于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的两端的线圈的端部分别称为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
即,本实施方式的线圈26包括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线圈26具有:位于多个切槽内的多个切槽收纳部30;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一侧且将切槽收纳部30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二线圈连接部33;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另一侧且将切槽收纳部30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线圈连接部31;以及分别位于线圈26的端部且从切槽收纳部30延伸并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
由此,相对于定子芯部21在轴向一侧构成有包括从定子芯部21朝轴向一侧突出的多个第二线圈连接部33的线圈边端部40。此外,相对于定子芯部21在轴向另一侧构成有包括从定子芯部21朝另一侧突出的多个第一线圈连接部31的线圈边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第二线圈连接部33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一侧(在图2中为上侧),所有第一线圈连接部31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另一侧(在图2中为下侧)。此外,所有第一线圈端部34和所有第二线圈端部35位于第二线圈连接部33所在的所述轴向一侧。
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中的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分别从位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的切槽收纳部30延伸,并从定子芯部21突出。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是在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中位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的部段线圈27的部段线圈端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6包括两组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因此,六个第一线圈端部34和六个第二线圈端部35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一侧。
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W相线圈26w的各第一线圈端部34从定子芯部21突出的部分朝向定子芯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且各第一线圈端部34的前端部朝向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延伸。
在图5中示出图2的V-V线剖视图。如图5所示,U相线圈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具有:由从定子芯部21突出的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轴向支承部341;以及从轴向支承部341的一端朝向轴向一侧延伸的径向外侧支承部342。后述母线单元50的一部分相对于轴向支承部341位于轴向一侧且相对于径向外侧支承部342位于径向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分别从位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的切槽收纳部30延伸,并从定子芯部21突出。第一线圈端部34具有轴向支承部341和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然而,也可以是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的至少一部分从位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的切槽收纳部30延伸,并朝向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从位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的切槽收纳部30延伸并朝向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的线圈端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是具有轴向支承部341和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的线圈端部即可。
第一线圈端部34与母线单元50的关系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母线单元)
如图2所示,母线单元50具有母线51、母线保持件52、外部端子61和外部端子保持件62。
如图3所示,母线51包括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W相母线51w和中性点用母线51n。图6A中示出U相母线51u的概略结构,图6B中示出V相母线51v的概略结构,图6C中示出W相母线51w的概略结构,图6D中示出中性点用母线51n的概略结构。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W相母线51w和中性点用母线51n分别是板状构件。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W相母线51w和中性点用母线51n的厚度方向与定子芯部21的径向一致。
如图6A所示,U相母线51u具有U相母线主体部53u、两个U相母线连接部54u和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u。U相母线主体部53u、两个U相母线连接部54u和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u是单个构件。
如图6B所示,V相母线51v具有V相母线主体部53v、两个V相母线连接部54v和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v。V相母线主体部53v、两个V相母线连接部54v和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v是单个构件。
如图6C所示,W相母线51w具有W相母线主体部53w、两个W相母线连接部54w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w。W相母线主体部53w、两个W相母线连接部54w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w是单个构件。
如图6D所示,中性点用母线51n具有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3n和六个中性点用母线连接部54n。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3n和六个中性点用母线连接部54n是单个构件。
U相母线主体部53u、V相母线主体部53v和W相母线主体部53w从轴向观察时分别呈沿着线圈边端部40的外周的圆弧状。U相母线主体部53u、V相母线主体部53v和W相母线主体部53w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分别位于与各相线圈26的第一线圈端部34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
具体而言,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U相母线主体部53u位于与两个U相线圈26u中的各第一线圈端部34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V相母线主体部53v位于与两个V相线圈26v中的各第一线圈端部34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W相母线51w的W相母线主体部53w位于与两个W相线圈26w中的各第一线圈端部34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
中性点用母线51n的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3n从轴向观察时呈沿着线圈边端部40的外周的圆弧状。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3n位于与两个U相线圈26u、两个V相线圈26v和两个W相线圈26w中的各第二线圈端部35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3n在周向上比U相母线主体部53u、V相母线主体部53v和W相母线主体部53w更长。
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u从U相母线主体部53u的一个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外部端子61连接。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u具有:从U相母线主体部53u的一个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U相延伸部56u;以及位于U相延伸部56u的前端且与外部端子61连接的U相连接端部58u。
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v从V相母线主体部53v的一个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外部端子61连接。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v具有:从V相母线主体部53v的一个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V相第一延伸部56v;相对于V相第一延伸部56v正交且朝向外部端子61延伸的V相第二延伸部57v;以及位于V相第二延伸部57v的前端且与外部端子61连接的V相连接端部58v。
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w从W相母线主体部53w的一个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外部端子61连接。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w具有:从W相母线主体部53w的一个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W相第一延伸部56w;相对于W相第一延伸部56w正交且朝向外部端子61延伸的W相第二延伸部57w;以及位于W相第二延伸部57w的前端且与外部端子61连接的W相连接端部58w。
外部端子61的详细结构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两个U相母线连接部54u沿周向排列,并从U相母线主体部53u的另一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延伸。两个U相母线连接部54u分别与U相线圈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连接。
两个V相母线连接部54v沿周向排列,并从V相母线主体部53v的另一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延伸。两个V相母线连接部54v分别与V相线圈26v的第一线圈端部34连接。
两个W相母线连接部54w沿周向排列,并从W相母线主体部53w的另一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延伸。两个W相母线连接部54w分别与W相线圈26w的第一线圈端部34连接。
六个中性点用母线连接部54n在周向上逐对地排列,从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3n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延伸,并与两组各相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端部35连接。
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W相母线51w和中性点用母线51n在一部分沿径向或轴向重叠的状态下位于线圈边端部40的径向外周侧。在图7中示出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W相母线51w和中性点用母线51n相对于线圈边端部40的配置的一例。
如图7所示,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u的U相延伸部56u、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v的V相第二延伸部57v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w的W相第二延伸部57w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从轴向观察时,U相母线主体部53u相对于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u位于定子芯部21的周向一侧。从轴向观察时,W相母线主体部53w相对于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w位于定子芯部21的周向另一侧。从轴向观察时,V相母线主体部53v相对于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v位于定子芯部21的周向另一侧,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V相母线主体部53v与W相母线主体部53w的一部分重叠。
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3n相对于U相母线主体部53u、V相母线主体部53v和W相母线主体部53w位于轴向另一侧,从轴向观察时,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3n的一部分与U相母线主体部53u、V相母线主体部53v及W相母线主体部53w重叠。
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W相母线51w和中性点用母线51n除了U相母线连接部54u、V相母线连接部54v、W相母线连接部54w和中性点用母线连接部54n的各前端部之外,由树脂模制(参照图2)。在本说明书中,将覆盖四个母线51的树脂部分称为母线保持件52。
这样,四个母线51通过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而彼此不会发生错位。
U相母线连接部54u、V相母线连接部54v、W相母线连接部54w和中性点用母线连接部54n的前端部在四个母线51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的状态下从母线保持件52突出。
从母线保持件52突出的U相母线连接部54u、V相母线连接部54v、W相母线连接部54w及中性点用母线连接部54n与各相的线圈26的第一线圈端部34及第二线圈端部35连接。第一线圈端部34、母线51和母线保持件52的关系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外部端子)
如图2和图3所示,外部端子61具有U相外部端子61u、V相外部端子61v和W相外部端子61w。U相外部端子61u、V相外部端子61v和W相外部端子61w是板状构件,由树脂模制。在本说明书中,将覆盖三个外部端子61的树脂部分称为外部端子保持件62。
U相外部端子61u具有:U相端子主体部63u;位于U相端子主体部63u的一端部的U相母线侧连接部64u;以及位于U相端子主体部63u的另一端部的U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u。U相端子主体部63u、U相母线侧连接部64u和U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u是单个构件。
V相外部端子61v具有:V相端子主体部63v;位于V相端子主体部63v的一端部的V相母线侧连接部64v;以及位于V相端子主体部63v的另一端部的V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v。V相端子主体部63v、V相母线侧连接部64v和V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v是单个构件。
W相外部端子61w具有:W相端子主体部63w;位于W相端子主体部63w的一端部的W相母线侧连接部64w;以及位于W相端子主体部63w的另一端部的W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w。W相端子主体部63w、W相母线侧连接部64w和W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w是单个构件。
U相外部端子61u、V相外部端子61v和W相外部端子61w在U相端子主体部63u、V相端子主体部63v和W相端子主体部63w沿厚度方向重叠的状态下由树脂模制。另外,作为模制外部端子61的树脂部分的外部端子保持件62与母线保持件52连接。
U相母线侧连接部64u与U相母线51u中的U相连接端部58u连接。V相母线侧连接部64v与V相母线51v中的V相连接端部58v连接。W相母线侧连接部64w与W相母线51w中的W相连接端部58w连接。
在U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u、V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v和W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w处电连接有未图示的电力供给源。由此,经由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和W相母线51w向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供给电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通过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W相母线51w和中性点用母线51n星形接线。
具体而言,U相线圈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与U相母线连接部54u连接。V相线圈26v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与V相母线51v的V相母线连接部54v连接。W相线圈26w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与W相母线51w的W相母线连接部54w连接。此外,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及W相线圈26w中的六个第二线圈端部35与中性点用母线51n连接。
由此,能获得卷绕于定子芯部21的U相线圈26u、V相线圈26v和W相线圈26w通过U相母线51u、V相母线51v、W相母线51w和中性点用母线51n星形接线的定子2。
接着,参照图2、图5和图8,对第一线圈端部34与母线单元50所具有的母线51及母线保持件52的关系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一线圈端部34、母线51和母线保持件52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用实线表示线圈边端部40所包括的第一线圈端部34,用双点划线表示除了第一线圈端部34以外的线圈边端部40。
如图8所示,六个第一线圈端部34定位成沿周向两个一组地排列。此外,六个第一线圈端部34中的四个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55位于周向一侧,六个第一线圈端部34中的两个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55位于周向另一侧。
如上所述,六个第一线圈端部34分别具有沿径向延伸的轴向支承部341和沿轴向延伸的径向外侧支承部342。
四个母线51在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的状态下,在线圈边端部40的外周侧相对于第一线圈端部34的径向外侧支承部342位于径向内侧。即,第一线圈端部34的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相对于母线保持件52从径向外侧支承母线51。
由此,能将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的状态下的母线51相对于线圈边端部40在径向上定位。
四个母线51在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线圈端部34的轴向支承部341位于轴向一侧。即,第一线圈端部34的轴向支承部341相对于母线保持件52从轴向另一侧支承母线51。
由此,能将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的状态下的母线51相对于线圈边端40部在轴向上定位。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55在周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定位有至少一个第一线圈端部34。因此,能可靠地进行母线51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
如图2所示,第一线圈端部34的前端部在相对于母线单元50靠径向外周侧且靠轴向一侧处,与U相母线连接部54u、V相母线连接部54v及W相母线连接部54w的各前端部连接。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U相母线51u除了U相母线连接部54u的前端部以外均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在该状态下,U相线圈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中的轴向支承部341在母线保持件52与定子芯部21之间沿径向延伸。U相线圈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中的径向外侧支承部342在母线保持件52的径向外侧朝向轴向一侧延伸。U相线圈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的前端部从径向外侧与U相母线51u的U相母线连接部54u连接。
尽管未详细图示,但V相线圈26v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与V相母线51v以及W相线圈26w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与W相母线51w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关系。
由此,能将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的状态下的母线51相对于线圈边端40部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第一线圈端部34是具有轴向支承部341和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的线圈端部。然而,也可以是,第二线圈端部35是具有轴向支承部和径向外侧支承部的线圈端部,而第一线圈端部34是不具有轴向支承部和径向外侧支承部的线圈端部。也可以是,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的一部分是具有轴向支承部和径向外侧支承部的线圈端部。也可以是,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中的至少一个是具有轴向支承部和径向外侧支承部的线圈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轴向支承部341和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的线圈端部从轴向观察时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55在母线主体部53的周向一侧定位有四个,在周向另一侧定位有两个。然而,所述线圈端部也可以构成为:从轴向观察时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55在母线主体部53的周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定位有至少一个。由此,母线51在至少两个部位处被所述线圈端部支承。因此,能可靠地进行母线51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轴向支承部341和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的线圈端部从轴向观察时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55在母线主体部53的周向一侧位于最远离外部端子连接部55的位置,在周向另一侧不位于最远离外部端子连接部55的位置。然而,所述线圈端部也可以构成为:从轴向观察时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55在母线主体部53的周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位于最远离外部端子连接部55的位置。
由此,能在夹着外部端子连接部55最远离外部端子连接部55的两个部位处,通过所述线圈端部来支承母线51。因此,能更可靠地进行母线51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定子2具有: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切槽24的定子芯部21;一部分收纳在多个切槽24内的多个相的线圈26;多个外部端子61;以及将多个外部端子61与多个相的线圈26电连接的多个母线51。多个相的线圈26分别具有位于线圈的端部且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34。多个母线51分别具有:母线主体部53,所述母线主体部53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位于与第一线圈端部34重叠的位置,且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母线连接部54,所述母线连接部54从母线主体部53朝向轴向一侧延伸;以及外部端子连接部55,所述外部端子连接部55从母线主体部53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且与外部端子61连接。
多个相的线圈26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线圈端部34沿径向跨过轴向上的母线主体部53与定子芯部21之间,且在母线主体部53的径向外侧朝向轴向一侧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线圈端部34的前端部从径向外侧与母线连接部54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多个母线51通过具有轴向支承部341和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的第一线圈端部34在轴向和径向上定位。由此,在定子2制造时,能容易地配置多个母线51,而不会在轴向和径向上错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相的线圈26包括三相的线圈26u、26v、26w。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应用于三相的线圈26u、26v、26w卷绕于定子芯部21的定子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子2具有将多个母线51的除了母线连接部54的前端部以外的部分覆盖的树脂制的母线保持件52。支承母线51的第一线圈端部34沿径向跨过母线保持件52与定子芯部21之间,且相对于母线保持件52在径向外侧朝向轴向一侧延伸,所述第一线圈端部34的前端部从径向外侧与母线连接部54连接。
这样,多个母线51通过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而彼此不会发生错位。此外,能通过对母线51进行支承的第一线圈端部34对被母线保持件52覆盖的多个母线51进行支承。由此,在定子2制造时,能更容易地配置母线51。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子2。由此,能获得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子2的马达1。
(定子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定子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定子2的制造方法具有定子芯部制作工序、线圈配置工序、线圈端部形成工序、母线模制工序、母线配置工序和母线连接工序。
在定子芯部制作工序中,对冲裁的多个钢板进行层叠以制作定子2的定子芯部21。
在线圈配置工序中,将部段线圈27从轴向另一侧插入定子芯部21的切槽24内,使部段线圈端部32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三相的线圈26的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是位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的部段线圈27的端部。因此,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
在线圈端部形成工序中,将第一线圈端部34的从定子芯部21突出的部分朝径向外侧折弯,将前端侧朝轴向一侧折弯。由此,在第一线圈端部34处形成:由从定子芯部21突出的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轴向支承部341;以及从轴向支承部341的前端朝向轴向一侧延伸的径向外侧支承部342。
在母线模制工序中,在将四个母线51固定在未图示的模具内的状态下,用树脂进行模制。由此,四个母线51被树脂覆盖。
在母线配置工序中,将被树脂覆盖的状态下的四个母线51配置于具有轴向支承部341和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的第一线圈端部34的轴向一侧且径向内侧。
在母线连接工序中,将具有轴向支承部341及径向外侧支承部342的线圈端部的前端部与母线连接部54的前端部连接。
即,本实施方式的定子2的制造方法是通过母线51将一部分收纳在定子芯部21的多个切槽24内的多个相的线圈26与外部端子61电连接的定子2的制造方法。定子2的制造方法具有:线圈配置工序,在所述线圈配置工序中,将多个相的线圈26插入切槽24内,使多个相的线圈26的第一线圈端部34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线圈端部形成工序,在所述线圈端部形成工序中,将多个相的线圈26的第一线圈端部35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端部朝径向外侧折弯,将前端侧朝轴向一侧折弯,从而形成对母线51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母线配置工序,在所述母线配置工序中,将多个母线51中的至少一个母线51配置于对母线51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的轴向一侧且径向内侧处,其中,多个母线51分别具有母线主体部53和母线连接部54,母线主体部53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母线连接部54从母线主体部53朝向轴向一侧延伸;以及母线连接工序,在所述母线连接工序中,将第一线圈端部34及第二线圈端部35与母线连接部54连接。
通过以上工序,能获得在多个相的线圈26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端部处形成有将母线51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的线圈端部的定子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相的线圈26包括三相的线圈26u、26v、26w。这样,上述制造方法能应用于三相的线圈26u、26v、26w卷绕于定子芯部21的定子2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2]
在图9和图10中示出实施方式2的马达的定子102的概略结构。实施方式2的马达通过母线151实现的线圈126的接线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马达1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仅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图9是定子102的立体图。图10是在图9所示的定子102中省略了母线单元150的母线保持件152和外部端子保持件62的记载的图。
定子102包括定子芯部21、线圈126和母线单元150。
(线圈)
线圈126包括U相线圈126u、V相线圈126v和W相线圈126w。U相线圈126u、V相线圈126v和W相线圈126w以分布卷绕的方式卷绕于定子芯部21的多个极齿23,并通过母线单元150的母线151而三角形接线。另外,U相线圈126u、V相线圈126v和W相线圈126w相对于定子芯部21的卷绕与实施方式1相同。
U相线圈126u、V相线圈126v和W相线圈126w分别由多个部段线圈27串联连接而构成。部段线圈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与实施方式1相同,U相线圈126u、V相线圈126v和W相线圈126w中的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也从位于切槽24的径向最外侧的切槽收纳部30延伸,并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线圈126u、V相线圈126v和W相线圈126w分别包括一个第一线圈端部34和一个第二线圈端部35。因此,三个第一线圈端部34和三个第二线圈端部35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一侧。
(母线单元)
如图9所示,母线单元150具有母线151、母线保持件152、外部端子61和外部端子保持件62。
如图10和图11所示,母线151包括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分别是板状构件。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的厚度方向与定子芯部21的径向一致。
U相母线151u具有U相母线主体部153u、两个U相母线连接部154u和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U相母线主体部153u、两个U相母线连接部154u和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是单个构件。
V相母线151v具有V相母线主体部153v、两个V相母线连接部154v和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v。V相母线主体部153v、两个V相母线连接部154v和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v是单个构件。
W相母线151w具有W相母线主体部153w、两个W相母线连接部154w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w。W相母线主体部153w、两个W相母线连接部154w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w是单个构件。
U相母线主体部153u、V相母线主体部153v和W相母线主体部153w从轴向观察时分别呈沿着线圈边端部40的外周的圆弧状。U相母线主体部153u、V相母线主体部153v和W相母线主体部153w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分别位于与各相的线圈126的第一线圈端部34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
具体而言,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U相母线主体部153u位于与U相线圈1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及W相线圈126w的第二线圈端部35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U相母线主体部153u在周向上比V相母线主体部153v和W相母线主体部153w更长。即,U相母线主体部153u的周向的两端部相比于V相母线主体部153v的周向的两端部和W相母线主体部153w的周向的两端部位于周向上更远离的位置。
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V相母线主体部153v位于与V相线圈126v的第一线圈端部34及U相线圈126u的第二线圈端部35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
从定子芯部21的径向观察时,W相母线主体部153w位于与W相线圈126w的第一线圈端部34及V相线圈126v的第二端部重叠的位置,并沿定子芯部21的周向延伸。
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从U相母线主体部153u的两端部以外的位置朝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外部端子61连接。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v从V相母线主体部153v的一个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外部端子61连接。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w从W相母线主体部153w的一个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并与外部端子61连接。
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v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w的结构除了延伸部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折曲这点以外,分别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v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w的详细说明。
两个U相母线连接部154u从U相母线主体部153u的两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延伸,并与U相线圈1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及W相线圈126w的第二线圈端部35连接。
两个V相母线连接部154v从V相母线主体部153v的两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延伸,并与V相线圈126v的第一线圈端部34及U相线圈126u的第二线圈端部35连接。
两个W相母线连接部154w从W相母线主体部153w的两端部朝定子芯部21的轴向一侧延伸,并与W相线圈126w的第一线圈端部34及V相线圈126V的第二线圈端部35连接。
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在一部分沿径向或轴向重叠的状态下位于线圈边端部40的径向外周侧。
在图11中示出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相对于线圈边端部40的配置的一例。
如图11所示,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v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w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W相母线151w的W相母线主体部153w相对于U相母线151u的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位于周向一侧。V相母线151v的V相母线主体部153v相对于U相母线151u的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位于周向另一侧。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v和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w夹着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155u在周向上排列。
U相母线151u的U相母线主体部153u的一部分从轴向观察时与W相母线151w的W相母线主体部153w及V相母线151v的V相母线主体部153v重叠。
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除了U相母线连接部154u、V相母线连接部154v和W相母线连接部154w的各前端部以外均被树脂制的母线保持件152覆盖(参照图9)。
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被母线保持件152覆盖的状态下,U相母线连接部154u、V相母线连接部154v和W相母线连接部154w的前端部从母线保持件152突出,并分别与各相的线圈126的第一线圈端部34及第二线圈端部35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线圈126u、V相线圈126v和W相线圈126w通过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三角形接线。
具体而言,U相线圈126u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与U相母线151u的U相母线连接部154u连接。V相线圈126v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与V相母线151v的V相母线连接部154v连接。W相线圈126w的第一线圈端部34与W相母线151w的W相母线连接部154w连接。
U相线圈126u的第二线圈端部35与V相母线151v的V相母线连接部154v连接。V相线圈126v的第二线圈端部35与W相母线151w的W相母线连接部154w连接。W相线圈126w的第二线圈端部35与U相母线151u的U相母线连接部154u连接。
由此,能获得卷绕于定子芯部21的U相线圈126u、V相线圈126v和W相线圈126w通过U相母线151u、V相母线151v和W相母线151w三角形接线的定子102。
接着,参照图9,对第一线圈端部34与母线单元150所具有的母线151及母线保持件152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三个第一线圈端部34中的两个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155位于周向一侧,三个第一线圈端部34中的一个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155位于周向另一侧。
与实施方式1相同,三个第一线圈端部34分别具有沿径向延伸的轴向支承部和沿轴向延伸的径向外侧支承部。
三个母线151在被母线保持件152覆盖的状态下,在线圈边端部40的外周侧相对于第一线圈端部34的所述径向外侧支承部位于径向内侧。即,第一线圈端部34的所述径向外侧支承部相对于母线保持件152从径向外侧支承母线151。
由此,能将被母线保持件152覆盖的状态下的母线151相对于线圈边端部40在径向上定位。
三个母线151在被母线保持件152覆盖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线圈端部34的所述轴向支承部位于轴向一侧。即,第一线圈端部34的所述轴向支承部相对于母线保持件152从轴向另一侧支承母线151。
由此,能将被母线保持件152覆盖的状态下的母线151相对于线圈边端部40在轴向上定位。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轴向支承部和径向外侧支承部的线圈端部从轴向观察时相对于外部端子连接部155在母线主体部153的周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定位有至少一个。因此,能将母线151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示例。因此,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形并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线圈26、126包括三相的线圈。然而,线圈也可以包括除了三相以外的多个相的线圈。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线圈26包括两组三相的线圈。然而,线圈也可以包括一组或三组以上的三相的线圈。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线圈126包括一组三相的线圈。然而,线圈也可以包括两组以上三相的线圈。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所有第二线圈连接部33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一侧,所有第一线圈连接部31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另一侧。然而,也可以是所有第二线圈连接部相对于定子芯部位于轴向另一侧。也可以是所有第一线圈连接部相对于定子芯部位于轴向一侧。也可以是第二线圈连接部的一部分相对于定子芯部位于轴向一侧。也可以是第一线圈连接部的一部分相对于定子芯部位于轴向另一侧。也可以是第二线圈连接部的一部分相对于定子芯部位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也可以是第一线圈连接部的一部分相对于定子芯部位于轴向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第一线圈端部34和第二线圈端部35相对于定子芯部21位于轴向上第二线圈连接部33所在的一侧。然而,第一线圈端部相对于定子芯部位于轴向一侧和轴向另一侧中的任一侧即可。此外,第二线圈端部相对于定子芯部位于轴向一侧和轴向另一侧中的任一侧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定子芯部21呈圆筒状。然而,定子芯部只要呈筒状,则也可以是圆筒状以外的筒状。
上述本实施方式1、2中,马达1是转子3以中心轴线P为中心能旋转地位于筒状的定子2内的所谓的内转子型马达。然而,马达也可以是定子位于筒状的转子内的所谓的外转子型马达。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用于使用位于线圈边端部外周侧的连接构件将高刚性的线圈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定子。
(符号说明)
1马达;2、102定子;3转子;21定子芯部;22轭部;23极齿;24切槽;26、126线圈;26u、126u U相线圈;26v、126v V相线圈;26w、126w W相线圈;27部段线圈;30切槽收纳部;31第一线圈连接部;32部段线圈端部;33第二线圈连接部;34第一线圈端部;35第二线圈端部;40线圈边端部;50、150母线单元;51、151母线;51u、151u U相母线;51v、151v V相母线;51w、151wW相母线;51n中性点用母线;52、152母线保持件;53、153母线主体部;53u、153u U相母线主体部;53v、153vV相母线主体部;53w、153w W相母线主体部;53n中性点用母线主体部;54、154母线连接部;54u、154u U相母线连接部;54v、154v V相母线连接部;54w、1542w W相母线连接部;54n中性点用母线连接部;55、155外部端子连接部;55u、155u U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v、155v V相外部端子连接部;55w、155w W相外部端子连接部;61外部端子;61u U相外部端子;61v V相外部端子;61w W相外部端子;62外部端子保持件;63端子主体部;63u U相端子主体部;63v V相端子主体部;63w W相端子主体部;64母线侧连接部;64u U相母线侧连接部;64v V相母线侧连接部;64w W相母线侧连接部;65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u U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v V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65w W相电力供给源侧连接部。
Claims (8)
1.一种定子,具有:
定子芯部,所述定子芯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切槽;
多个相的线圈,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收纳在多个所述切槽内;
多个外部端子;以及
多个母线,多个所述母线分别将多个所述外部端子与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电连接,
多个相的所述线圈分别具有位于线圈的端部且从所述切槽的径向最外侧朝所述定子芯部的轴向一侧突出的线圈端部,
多个所述母线分别具有:
母线主体部,所述母线主体部位于从所述定子芯部的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线圈端部重叠的位置,且沿所述定子芯部的周向延伸;
母线连接部,所述母线连接部从所述母线主体部朝向所述轴向一侧延伸;以及
外部端子连接部,所述外部端子连接部从所述母线主体部朝向所述径向外侧延伸且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
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线圈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端部沿所述径向跨过所述轴向上的所述母线主体部与所述定子芯部之间,且在所述母线主体部的所述径向外侧朝向所述轴向一侧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端部的前端部从所述径向外侧与所述母线连接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多个相的所述线圈包括三相的线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中,
对所述母线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部在所述母线主体部的周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定位有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中,
对所述母线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部在所述母线主体部的周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位于最远离所述外部端子连接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还具有将多个所述母线的除了所述母线连接部的前端部以外的部分覆盖的树脂制的母线保持件,
对所述母线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沿所述径向跨过所述母线保持件与所述定子芯部之间,且相对于所述母线保持件在所述径向外侧朝向所述轴向一侧延伸,对所述母线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的前端部从所述径向外侧与所述母线连接部连接。
6.一种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
7.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通过母线将多个相的线圈与外部端子电连接,其中,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收纳在定子芯部的多个切槽内,所述定子的制造方法具有:
线圈配置工序,在所述线圈配置工序中,将多个相的所述线圈插入所述切槽内,使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线圈端部从所述切槽的径向最外侧朝所述定子芯部的轴向一侧突出;
线圈端部形成工序,在所述线圈端部形成工序中,将多个相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线圈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折弯,将前端侧朝所述轴向一侧折弯,从而形成对所述母线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
母线配置工序,在所述母线配置工序中,将多个母线中的至少一个母线配置于对所述母线进行支承的线圈端部的所述轴向一侧且所述径向内侧处,其中,多个所述母线分别具有母线主体部和母线连接部,所述母线主体部沿所述定子芯部的周向延伸,所述母线连接部从所述母线主体部朝向所述轴向一侧延伸;以及
母线连接工序,在所述母线连接工序中,将所述线圈端部与所述母线连接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多个相的所述线圈包括三相的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06505 | 2019-06-06 | ||
JP2019-106505 | 2019-06-06 | ||
PCT/JP2020/021517 WO2020246406A1 (ja) | 2019-06-06 | 2020-06-01 |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06657A true CN113906657A (zh) | 2022-01-07 |
CN113906657B CN113906657B (zh) | 2024-04-05 |
Family
ID=73651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40683.7A Active CN113906657B (zh) | 2019-06-06 | 2020-06-01 | 定子、马达和定子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47287A1 (zh) |
JP (1) | JP7563382B2 (zh) |
CN (1) | CN113906657B (zh) |
DE (1) | DE112020002659T5 (zh) |
WO (1) | WO20202464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52767B2 (ja) * | 2019-03-28 | 2022-04-1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固定子 |
WO2021061795A1 (en) * | 2019-09-23 | 2021-04-01 | Canoo Inc. | Fractional slot electric motors with coil elements having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s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353351U (zh) * | 2010-10-29 | 2012-07-25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JP2013055798A (ja) * | 2011-09-05 | 2013-03-21 | Toyota Motor Corp | バスバーの溶接構造 |
CN104025425A (zh) * | 2011-09-26 | 2014-09-0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
CN104682596A (zh) * | 2013-11-27 | 2015-06-03 | 株式会社万都 | 集中绕组马达 |
JP2016101003A (ja) * | 2014-11-21 | 2016-05-30 | 株式会社明電舎 | 回転機および回転機の製造方法 |
US20170033630A1 (en) * | 2015-07-31 | 2017-02-02 | Denso Corporation |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WO2018135086A1 (ja) * | 2017-01-18 | 2018-07-2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イル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組立方法 |
JP2019041440A (ja) * | 2017-08-22 | 2019-03-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
WO2019065141A1 (ja) * | 2017-09-29 | 2019-04-04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モータ、圧縮機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84263B2 (en) * | 2008-02-14 | 2013-02-26 | Hitachi, Ltd.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a compact stator |
JP6628756B2 (ja) | 2017-03-23 | 2020-01-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給電体 |
KR102342561B1 (ko) * | 2017-04-19 | 2021-12-23 | 엘지마그나 이파워트레인 주식회사 | 회전전기기기의 스테이터 |
JP2019106505A (ja) | 2017-12-14 | 2019-06-27 | エーピ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led照明モジュール |
-
2020
- 2020-06-01 JP JP2021524824A patent/JP756338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6-01 CN CN202080040683.7A patent/CN113906657B/zh active Active
- 2020-06-01 US US17/616,185 patent/US2022024728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6-01 DE DE112020002659.0T patent/DE112020002659T5/de active Pending
- 2020-06-01 WO PCT/JP2020/021517 patent/WO20202464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353351U (zh) * | 2010-10-29 | 2012-07-25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JP2013055798A (ja) * | 2011-09-05 | 2013-03-21 | Toyota Motor Corp | バスバーの溶接構造 |
CN104025425A (zh) * | 2011-09-26 | 2014-09-0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
CN104682596A (zh) * | 2013-11-27 | 2015-06-03 | 株式会社万都 | 集中绕组马达 |
JP2016101003A (ja) * | 2014-11-21 | 2016-05-30 | 株式会社明電舎 | 回転機および回転機の製造方法 |
US20170033630A1 (en) * | 2015-07-31 | 2017-02-02 | Denso Corporation |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JP2017034860A (ja) * | 2015-07-31 | 2017-02-0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WO2018135086A1 (ja) * | 2017-01-18 | 2018-07-2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イル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組立方法 |
JP2019041440A (ja) * | 2017-08-22 | 2019-03-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
WO2019065141A1 (ja) * | 2017-09-29 | 2019-04-04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モータ、圧縮機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63382B2 (ja) | 2024-10-08 |
CN113906657B (zh) | 2024-04-05 |
DE112020002659T5 (de) | 2022-03-10 |
US20220247287A1 (en) | 2022-08-04 |
WO2020246406A1 (ja) | 2020-12-10 |
JPWO2020246406A1 (zh) | 2020-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07625B (zh) | 旋转电机及其定子线圈的接线单元的制造方法 | |
EP2752973B1 (e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CN108604844B (zh) | 定子和旋转电机 | |
EP2645541A2 (en) | In-vehicle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9155561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
JP2005287240A (ja) | 同期電動機 | |
US8896189B2 (en) |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6851920B2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13924714A (zh) | 定子单元及马达 | |
CN113906657B (zh) | 定子、马达和定子的制造方法 | |
EP3920382A1 (en) | Stator | |
JP2018133934A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
CN115149672A (zh) | 马达 | |
CN115459497A (zh) | 马达 | |
CN115133690A (zh) | 定子和马达 | |
JP2014042422A (ja) | 回転電機 | |
CN115699526A (zh) | 旋转电机用定子 | |
CN113924716A (zh) | 定子和包括该定子的马达 | |
JP5773963B2 (ja) | 電動機のステータ及び電動機 | |
CN113994572B (zh) | 母线单元、定子和母线单元的制造方法 | |
US11658536B2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JP7571724B2 (ja) |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ステータ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CN110168864B (zh) | 旋转电机 | |
CN112994306A (zh) | 绝缘片、定子以及马达 | |
JP4547228B2 (ja) | 3相回転電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