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7901B - 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97901B CN113897901B CN202111401876.3A CN202111401876A CN113897901B CN 113897901 B CN113897901 B CN 113897901B CN 202111401876 A CN202111401876 A CN 202111401876A CN 113897901 B CN113897901 B CN 1138979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ship
- sand
- mud
- la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8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acting by a sucking or forcing effect, e.g. suction dredgers
- E02F3/8833—Floating installations
- E02F3/885—Floating installations self propelled, e.g. ship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5/00—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F5/28—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cleaning watercourses or other way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Handling Of Build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水底泥沙并将其液化;确定围堤位置,并确定多个定位点;在多个定位点处铺设定位堤;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本发明通过提前确定定位点,并在定位点铺设定位堤,然后再通过在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从而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具有缩短施工周期、节省工程费用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充泥管袋围堤作为沿海造地挡潮的一种新技术,与传统的块石和混凝土构件相比,充泥管袋具有降低工作量、缩短施工周期、节省工程费用、就地取材、降低工程维修费用等特点,尤其对于沙石料较短缺的地区,采用充泥管袋技术不失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好方法。
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充泥管袋围堤的施工方法均是沿围堤的轴线逐步施工,在感潮区进行施工时,因此感潮区的特殊环境,其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大、强度高、安全隐患大的区域无法产生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充泥管袋施工方法在感潮区无法较好的施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解决了在感潮区的围堤施工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水底泥沙并将其液化;
确定围堤位置,并确定多个定位点;
在多个定位点处铺设定位堤;
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
具体地,通过吸沙船和运沙船采集水底泥沙;;
所述运沙船包括:
运沙船船体,其上部设置有溢水孔;
所述吸沙船包括:
吸沙船船体;
离心泵,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吸沙船船体上;
吸沙管,其出口端与所述离心泵的进口连通,所述吸沙管的进口端置于水底;
出沙管,其进口端与所述离心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沙管的出口端设置在所述运沙船船体上方;
施工步骤如下:
101、将吸沙船航行至沙院区并抛锚定位;
102、将运沙船航行至吸沙船的出沙侧,并将出沙管的出口端设置在运沙船的上方;
103、将吸沙管的进口端置入水底,并通过往复提升和下降吸沙管的进口端,扰动水下沙层;
104、开启离心泵,将沙水混合液泵入运沙船内。
具体地,通过吹沙船将运沙船内的沙土冲水液化后输送灌袋,所述吹沙船包括:
吹沙船船体;
泥浆泵,其设置在所述运沙船内;
高压水枪,其设置在所述运沙船的上方,且喷水方向朝向所述泥浆泵;
加压泵,其进水端与泥浆泵的出口端连通;
吹沙管,其进口端与所述加压泵的出口端连通;
施工步骤如下:
201、将运沙船航行至吹沙船一侧;
202、将泥浆泵吊运至运沙船内;
203、通过高压水枪对泥浆泵附近的沙土液化,并通过泥浆泵和加压泵的配合将水沙混合液泵出。
具体地,所述吹沙船还包括:
接头管,其一端与所述吹沙管固定连接,所述接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头钢板;
支线管,多个所述支线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头管的管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接头管的内部连通;
闸板阀,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线管上;
软管,其进口端与所述支线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具体地,通过定位船组铺设定位堤;所述定位船组包括:
主定位船,其设置在所述围堤的一侧,且所述主定位船的轴线与所述围堤的堤轴线平行;
副定位船,其设置在所述围堤的另一侧,且所述副定位船的轴线与所述堤轴线平行,所述主定位船的中心与所述副定位船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堤轴线垂直;
定位绳,其第一端与所述主定位船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绳的第二端与所述副定位船固定连接;
定位充泥管袋,其第一端与所述主定位船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与所述副定位船连接,所述定位充泥管袋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铺设定位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将主定位船、副定位船航行至围堤的两侧,且通过定位绳将其固定;
302、将支线管置于主定位船上;
303、将定位充泥管袋置于主定位船上,并将定位充灌口向上设置;
304、将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拉向副定位船,并将软管与定位充泥管袋的定位充灌口连接;
305、将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与副定位船固定后,然后通过吹沙船充灌;
306、将定位充泥管袋与主定位船和副定位船分离;
307、重复步骤303~306直至完成此处的定位堤铺设。
优选地,将主定位船和副定位船航行至下一个定位堤的位置,进行定位堤的铺设,直至完成所有定位堤的铺设。
具体地,所述定位充泥管袋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充灌口,多个定位充灌口沿所述定位充泥管袋的长度方向成对分布。
具体地,通过铺排船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所述铺排船包括:
铺排船船体,其设置有辊轴;
铺排充泥管袋,其卷裹在所述辊轴上,所述铺排充泥管袋上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铺排充灌口;
所述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将铺排船航行至围堤的第一侧;
402、将支线管置于铺排船上,并软管与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的铺排充灌口连接;
403、将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沉入水下并使其与河床接触;
404、将软管与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的铺排充灌口分离,并连接下一个铺排充灌口;
405、继续下放铺排充泥管袋,并控制铺排船向围堤的第二侧移动;
406、重复步骤402~405直至完成一层铺排充泥管袋的充灌;
407、将铺排船复位至步骤401所在的位置,并重复步骤402~406直至完成一段围堤的铺设;
408、将铺排船沿堤轴线方向平移;
409、重复步骤401~408直至完成两个定位堤之间的围堤的铺设。
优选地,所述铺排船的轴线与所述堤轴线平行设置;
步骤405的移动距离为2~3m,步骤408的平移距离为所述铺排充泥管袋的宽度。
具体地,步骤405的移动方法基于锚固组件;
所述锚固组件包括:
第一锚绳,其第一端与所述铺排船的船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二锚绳,其第一端与所述铺排船的船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三锚绳,其第一端与所述铺排船的船尾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四锚绳,其第一端与所述铺排船的船尾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锚绳、所述第二锚绳、所述第三锚绳和所述第四锚绳的第二端组成矩形结构,且所述铺排船位于所述矩形结构的内部,并设定所述第一锚绳和所述第二锚绳靠近所述围堤的第一侧,所述第三锚绳和所述第四锚绳靠近所述围堤的第二侧;
步骤405的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放松第一锚绳和第二锚绳;
502、收紧第三锚绳和第四锚绳;
503、位移至设定位置后,收紧第一锚绳和第二锚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提前确定定位点,并在定位点铺设定位堤,然后再通过在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从而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具有缩短施工周期、节省工程费用等特点。
通过吸沙船、运沙船、吹沙船的配合适合,投入较少的机械设备可代替大量施工人员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感潮区的定义为:受潮水位影响的河段范围。包括潮流界和潮区界。涨潮潮波进入河口后,沿河上溯至某一地点,潮流速度恰与河水下泄的流速相抵,潮水停止倒灌,此处叫潮流界。在潮流界以上,潮水虽然停止倒灌,但河水被阻而仍有壅高现象,潮波继续上溯,至潮波幅度等于零处。.
实施例一
在对感潮区进行围堤施工,提出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本方法均为水上作业,依靠水上施工设备采沙、运沙、吹沙和管袋铺设,主要施工设备包括:吸沙船、运沙船、吹沙船、铺排船、定位船。
其中:吸沙船和运沙船负责采沙和运沙;吹沙船负责将运沙船内的沙土冲水液化后输送灌袋;管袋铺设采用铺排船或定位船铺袋,并对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运沙船包括运沙船船体,且运沙船船体的上部设置有溢水孔,溢水孔用于排出吸沙船泵出沙水混合物内的水。
吸沙船包括吸沙船船体、离心泵、吸沙管和出砂管。
离心泵固定设置在吸沙船船体上,吸沙管的出口端与离心泵的进口连通,吸沙管的进口端置于水底,出沙管的进口端与离心泵的出口连通,出沙管的出口端设置在运沙船船体上方;
吸沙船由一般干货船改装而成,主要负责采沙,船体由钢质材料组成,具有自航功能,吃水深1.2m。吸沙管为双管捆扎在一起,出沙管为6管并排布置,管距1.5m。吸沙时通过离心泵的吸力,将水下泥水混合液吹至运沙船,吸沙船吸沙深度为8~10m。
运沙船为一般干货船,船体由钢质材料组成,满载货运量约1800t,满载吃水5.0m。
吹沙船包括吸沙船船体、泥浆泵、高压水枪、加压泵和吹砂管。
泥浆泵设置在运沙船内,高压水枪设置在运沙船的上方,且喷水方向朝向泥浆泵,加压泵的进水端与泥浆泵的出口端连通,吹沙管的进口端与加压泵的出口端连通;
吹沙船由一般干货船改装而成,吃水深1.5m,具有自航功能,负责将运沙船舱的沙土通过吹沙管输送至铺排船(或定位船)灌袋。
吹沙船还包括接头管、支线管、闸板阀和软管。
接头管的一端与吹沙管固定连接,接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头钢板,多个支线管的一端分别与接头管的管体固定连接,且与接头管的内部连通,闸板阀固定设置在支线管上,软管的进口端与支线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吹沙管的出口设接头管,接头管上设8孔(或4孔、6孔)支线管,每个支线管上设有闸板阀,通过尼龙软管(尼龙软管头部绑扎一铁皮套筒)接到管袋的充灌口里,并用铁丝绑扎牢固。
定位船组包括主定位船、副定位船、定位绳和定位充泥管袋。
主定位船设置在围堤的一侧,且主定位船的轴线与围堤的堤轴线平行;
副定位船设置在围堤的另一侧,且副定位船的轴线与堤轴线平行,主定位船的中心与副定位船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堤轴线垂直;
定位绳的第一端与主定位船固定连接,定位绳的第二端与副定位船固定连接;
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一端与主定位船固定连接,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与副定位船连接,定位充泥管袋与水平面平行,定位充泥管袋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充灌口,多个定位充灌口沿定位充泥管袋的长度方向成对分布。
铺排船包括铺排船船体和铺排充泥管袋。
铺排船船体设置有辊轴,铺排充泥管袋卷裹在辊轴上,铺排充泥管袋上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铺排充灌口;
并提供铺排充泥管袋和定位充泥管袋的制作方法。
原材料检验→裁剪、划线→缝制加筋带、套环→袋体缝制成型→验收包装→存放、出运。
1)尺寸确定
定位充泥管袋的尺寸分别为宽度24m×长度96m,铺排定位管袋的尺寸分别为宽度35m×长度96m,在堤身横断面方向(袋长)整块制作,纵向(袋宽)依据铺排船的滚筒长度确定,为保证袋体之间有效搭接,其长度和宽度在设计的基础上适当加长2~3m。
2)充灌口布设
袖口布设定为16~20m2左右一个,袖口纵向间距在5m(主要根据铺排船的翻板的宽度确定),横向布置4个,且袖口均匀布设。袖口原材料和袋体材料相同,袖口直径25cm,伸入袋体30cm,伸出袋体0.5~1.5m左右,充灌口和袋体采用包缝缝接。
3)土工布单元片总拼
将加工好的土工布单元片用包缝法拼织在一起,使用双线缝制,针脚密度每10cm长缝10~14针,缝制强度要大于原织物强度的80%。
在进行水上施工中,吸沙船、运沙船、吹沙船、铺排船、定位船均需要固定位置,避免其出现移动,本实施例中采用锚固组件对其进行固定。
锚固组件包括第一锚绳、第二锚绳、第三锚绳和第四锚绳。
第一锚绳的第一端与铺排船的船首固定连接,第一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二锚绳的第一端与铺排船的船首固定连接,第二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三锚绳的第一端与铺排船的船尾固定连接,第三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四锚绳的第一端与铺排船的船尾固定连接,第四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其中,第一锚绳、第二锚绳、第三锚绳和第四锚绳的第二端组成矩形结构,且铺排船位于矩形结构的内部,并设定第一锚绳和第二锚绳靠近围堤的第一侧,第三锚绳和第四锚绳靠近围堤的第二侧。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水底泥沙并将其液化;
采集水底泥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吸沙船航行至沙院区并抛锚定位;
将运沙船航行至吸沙船的出沙侧,并将出沙管的出口端设置在运沙船的上方;
将吸沙管的进口端置入水底,并通过往复提升和下降吸沙管的进口端,扰动水下沙层;
开启离心泵,将沙水混合液泵入运沙船内。
吸沙船在沙源区水域抛锚定位后,在吸沙船出砂侧停靠运沙船,将吸沙管(前端为6m长的钢管,钢管头部设金属滤网,悬吊于吸沙侧,通过带筋软管与离心泵相连,其管径一般为Ф300)置入水底,打开离心泵,通过吸沙船上的铰锚机不停的提升和下降吸沙管的进口端,扰动水下沙层,利用离心泵的吸力使沙水混合液通过吸沙管流入到运沙船船舱。在自重作用下,沙沉淀在运沙船船舱里,水从排水孔溢出船舱。
将运沙船航行至吹沙船一侧;
将泥浆泵吊运至运沙船内;
通过高压水枪对泥浆泵附近的沙土液化,并通过泥浆泵和加压泵的配合将水沙混合液泵出。
运沙船停靠吹沙船后,利用吹沙船上的起重设备将吹沙船上的泥浆泵悬吊予运沙船船仓内,启动高压水枪冲水将沙土液化,泥浆泵将水沙混合液集中吸至大管内汇合,利用加压泵加压将水沙混合液通过吹沙管输送到铺排船(或定位船)。
确定围堤位置,并确定多个定位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规模,施工条件,进度计划等确定船舶种类、数量、布置等工作,进行现场水下地形勘测及水位监测,了解船舶满载吃水深度,潮水变化情况,以确定船舶的布置位置,从而确定定位点的位置。
在多个定位点处铺设定位堤;
301、将主定位船、副定位船航行至围堤的两侧,且通过定位绳将其固定;
302、将支线管置于主定位船上;
303、将定位充泥管袋置于主定位船上,并将定位充灌口向上设置;
304、将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拉向副定位船,并将软管与定位充泥管袋的定位充灌口连接;
305、将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与副定位船固定后,然后通过吹沙船充灌;
306、将定位充泥管袋与主定位船和副定位船分离;
307、重复步骤303~306直至完成此处的定位堤铺设。
将主定位船和副定位船航行至下一个定位堤的位置,进行定位堤的铺设,直至完成所有定位堤的铺设。
将主定位船和副定位船分别定位在围堤左右两侧,呈一条直线,且垂直于坝轴线,然后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船体定位,抛锚固定,利用船体前后2根定位绳将2艘定位船连接成一个整体。
在主定位船上将定位充泥管袋沿宽度方向铺开,保持定位充泥管袋的定位充灌口向上,利用辅定位船上的铰锚机将主定位船上的定位充泥管袋徐徐拉向水面,在拉出第一排充灌口时,将2根吹砂软管固定在最两端充灌口内,再将定位充泥管袋徐徐拉向水面,直至最后一排充灌口出现,将剩下的2根吹砂软管也固定在最未端的充灌口内,最后将定位充泥管袋全部固定在水面之上。
吹沙管由吹沙船连至主定位船,在主定位船上设接头管,在接头管处通过尼龙软管连接至定位充灌口实现定位充泥管袋充灌。充灌顺序为先两头后中间,即充灌定位充泥管袋的四个角,待充填厚达到设计要求时,再向中间逐个换定位充灌口充灌,换定位充灌口时通过支线管上的闸阀可随时停止其中一个支线管吹砂,采用小交通艇配合人工将软管换至下一个充灌口。
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
401、将铺排船航行至围堤的第一侧;
402、将支线管置于铺排船上,并软管与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的铺排充灌口连接;
403、将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沉入水下并使其与河床接触;
404、将软管与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的铺排充灌口分离,并连接下一个铺排充灌口;
405、继续下放铺排充泥管袋,并控制铺排船向围堤的第二侧移动;
406、重复步骤402~405直至完成一层铺排充泥管袋的充灌;
407、将铺排船复位至步骤401所在的位置,并重复步骤402~406直至完成一段围堤的铺设;
408、将铺排船沿堤轴线方向平移;
409、重复步骤401~408直至完成两个定位堤之间的围堤的铺设。
首先将待充灌的铺排充泥管袋卷裹在铺排船的辊轴上,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预留约10m平展在甲板上,并延伸至翻板边缘,锁定卷筒,从铺排充泥管袋的中间预留铺排充灌口开始充灌铺排充泥管袋。待头部充灌一定数量的沙土后,缓慢下放翻板,使翻板前端处于铺排充泥管袋设计的起始位置,然后启动辊轴使铺排充泥管袋徐徐下降,当铺排充泥管袋已经着地后,边启动辊轴使袋体下滑,边收放锚绳平行移船(垂直于堤轴线移船),每次移船2~3m。如此反复,直至袋体全部铺设完毕。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锚固组件的移动方法。
放松第一锚绳和第二锚绳;
收紧第三锚绳和第四锚绳;
位移至设定位置后,收紧第一锚绳和第二锚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围堤位置,并确定多个定位点;
采集水底泥沙并将其液化;
在多个定位点处铺设定位堤;
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
其中,通过吸沙船和运沙船采集水底泥沙;
所述运沙船包括:
运沙船船体,其上部设置有溢水孔;
所述吸沙船包括:
吸沙船船体;
离心泵,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吸沙船船体上;
吸沙管,其出口端与所述离心泵的进口连通,所述吸沙管的进口端置于水底;
出沙管,其进口端与所述离心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沙管的出口端设置在所述运沙船船体上方;
通过吸沙船和运沙船采集水底泥沙的施工步骤如下:
101、将吸沙船航行至沙院区并抛锚定位;
102、将运沙船航行至吸沙船的出沙侧,并将出沙管的出口端设置在运沙船的上方;
103、将吸沙管的进口端置入水底,并通过往复提升和下降吸沙管的进口端,扰动水下沙层;
104、开启离心泵,将沙水混合液泵入运沙船内;
通过吹沙船将运沙船内的沙土冲水液化后输送灌袋,所述吹沙船包括:
吹沙船船体;
泥浆泵,其设置在所述运沙船内;
高压水枪,其设置在所述运沙船的上方,且喷水方向朝向所述泥浆泵;
加压泵,其进水端与泥浆泵的出口端连通;
吹沙管,其进口端与所述加压泵的出口端连通;
接头管,其一端与所述吹沙管固定连接,所述接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头钢板;
支线管,多个所述支线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头管的管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接头管的内部连通;
闸板阀,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线管上;
软管,其进口端与所述支线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吹沙船将运沙船内的沙土冲水液化后输送灌袋的施工步骤如下:
201、将运沙船航行至吹沙船一侧;
202、将泥浆泵吊运至运沙船内;
203、通过高压水枪对泥浆泵附近的沙土液化,并通过泥浆泵和加压泵的配合将水沙混合液泵出;
通过定位船组铺设定位堤,所述定位船组包括:
主定位船,其设置在所述围堤的一侧,且所述主定位船的轴线与所述围堤的堤轴线平行;
副定位船,其设置在所述围堤的另一侧,且所述副定位船的轴线与所述堤轴线平行,所述主定位船的中心与所述副定位船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堤轴线垂直;
定位绳,其第一端与所述主定位船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绳的第二端与所述副定位船固定连接;
定位充泥管袋,其第一端与所述主定位船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与所述副定位船连接,所述定位充泥管袋与水平面平行;
通过定位船组铺设定位堤的施工步骤如下:
301、将主定位船、副定位船航行至围堤的两侧,且通过定位绳将其固定;
302、将支线管置于主定位船上;
303、将定位充泥管袋置于主定位船上,并将定位充灌口向上设置;
304、将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拉向副定位船,并将软管与定位充泥管袋的定位充灌口连接;
305、将定位充泥管袋的第二端与副定位船固定后,然后通过吹沙船充灌;
306、将定位充泥管袋与主定位船和副定位船分离;
307、重复步骤303~306直至完成此处的定位堤铺设;
通过铺排船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所述铺排船包括:
铺排船船体,其设置有辊轴;
铺排充泥管袋,其卷裹在所述辊轴上,所述铺排充泥管袋上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铺排充灌口;
通过铺排船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堤之间铺设围堤的施工步骤如下:
401、将铺排船航行至围堤的第一侧;
402、将支线管置于铺排船上,并将软管与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的铺排充灌口连接;
403、将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沉入水下并使其与河床接触;
404、将软管与铺排充泥管袋的头部的铺排充灌口分离,并连接下一个铺排充灌口;
405、继续下放铺排充泥管袋,并控制铺排船向围堤的第二侧移动;
406、重复步骤402~405直至完成一层铺排充泥管袋的充灌;
407、将铺排船复位至步骤401所在的位置,并重复步骤402~406直至完成一段围堤的铺设;
408、将铺排船沿堤轴线方向平移;
409、重复步骤401~408直至完成两个定位堤之间的围堤的铺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主定位船和副定位船航行至下一个定位堤的位置,进行定位堤的铺设,直至完成所有定位堤的铺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充泥管袋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充灌口,多个定位充灌口沿所述定位充泥管袋的长度方向成对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排船的轴线与所述堤轴线平行设置;
步骤405的移动距离为2~3m,步骤408的平移距离为所述铺排充泥管袋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05的移动方法基于锚固组件;
所述锚固组件包括:
第一锚绳,其第一端与所述铺排船的船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二锚绳,其第一端与所述铺排船的船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三锚绳,其第一端与所述铺排船的船尾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第四锚绳,其第一端与所述铺排船的船尾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锚绳的第二端通过海锚与河底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锚绳、所述第二锚绳、所述第三锚绳和所述第四锚绳的第二端组成矩形结构,且所述铺排船位于所述矩形结构的内部,并设定所述第一锚绳和所述第二锚绳靠近所述围堤的第一侧,所述第三锚绳和所述第四锚绳靠近所述围堤的第二侧;
步骤405的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放松第一锚绳和第二锚绳;
收紧第三锚绳和第四锚绳;
移动至设定位置后,收紧第一锚绳和第二锚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1876.3A CN113897901B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1876.3A CN113897901B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97901A CN113897901A (zh) | 2022-01-07 |
CN113897901B true CN113897901B (zh) | 2023-02-03 |
Family
ID=7919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01876.3A Active CN113897901B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9790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54462U (zh) * | 2009-12-17 | 2010-08-18 | 舟山海川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 管式采沙设备 |
CN103993605A (zh) * | 2014-06-11 | 2014-08-20 |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用铺排船船载吹灌装置充填充泥管袋的方法及吹灌装置 |
CN104452665A (zh) * | 2014-11-20 | 2015-03-25 |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深海区海堤砂被铺设方法 |
CN108316236A (zh) * | 2017-01-16 | 2018-07-24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围垦工程中适用于大潮差的堤坝及其多龙口合龙方法 |
CN109056762A (zh) * | 2018-08-28 | 2018-12-21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 一种海岛滩涂围堤的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11-19 CN CN202111401876.3A patent/CN1138979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54462U (zh) * | 2009-12-17 | 2010-08-18 | 舟山海川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 管式采沙设备 |
CN103993605A (zh) * | 2014-06-11 | 2014-08-20 |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用铺排船船载吹灌装置充填充泥管袋的方法及吹灌装置 |
CN104452665A (zh) * | 2014-11-20 | 2015-03-25 |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深海区海堤砂被铺设方法 |
CN108316236A (zh) * | 2017-01-16 | 2018-07-24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围垦工程中适用于大潮差的堤坝及其多龙口合龙方法 |
CN109056762A (zh) * | 2018-08-28 | 2018-12-21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 一种海岛滩涂围堤的施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中低滩深水海域围垦充泥管袋筑堤关键技术;苏颖;《安徽建筑》;20160820(第04期);全文 * |
长江入海口感潮区围堤充泥管袋吹填施工技术;姜凌宇;《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0125;第49卷(第01期);第5节及图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97901A (zh) | 2022-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72195A (zh) | 一种城市生态河道水下绞吸式清淤施工工法 | |
CN102605697A (zh) | 软土地基路堤吹填砂施工方法 | |
CN110284547A (zh) | 取水管的施工方法 | |
CN107217696B (zh) | 栈桥式水库清淤吸泥站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137943B (zh) | 一种围填海的土方填筑施工工艺 | |
CN109024525B (zh) | 一种考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人工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636502A (zh) | 一种基于绞吸挖泥船的采砂施工工艺 | |
CN108532546B (zh) | 一种海港港池、航道逆序开挖的方法 | |
CN207392285U (zh) | 一种栅格式气体扰动河口浮泥疏浚装置 | |
CN104612128B (zh) | 适用于水下淤泥环境的真空预压加固施工方法 | |
CN113897901B (zh) | 一种基于充泥管袋的感潮区围堤施工方法 | |
CN112144385B (zh) | 柔性复合袋装砂回填防冲刷的方法 | |
CN106400807B (zh) | 海工驳船灌浆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6869149B (zh) | 一种用于土工管袋的拦砂坝蓄水充填施工方法 | |
CN109056762B (zh) | 一种海岛滩涂围堤的施工方法 | |
CN107165124A (zh) | 一种深水软体排对拉铺设施工方法 | |
CN111778922A (zh) | 一种河道流域防汛堤坝的施工方法 | |
CN201580547U (zh) | 适用于水面挖掘作业的浮箱 | |
CN106400745B (zh) | 一种海工驳船作业方法及设备 | |
CN1069371C (zh) | 围堰堤坝的施工方法 | |
CN1182298C (zh) | 子母式管袋及其施工工艺 | |
CN2679245Y (zh) | 管道穿越河流水下挖沟装置 | |
CN220335981U (zh) | 一种潮涌区的牵引式抽沙平台 | |
CN118653542B (zh) | 一种取水头部施工方法 | |
CN114164800B (zh) | 一种软体排的冰面下沉排施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