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2740A -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2740A
CN113892740A CN202111336021.7A CN202111336021A CN113892740A CN 113892740 A CN113892740 A CN 113892740A CN 202111336021 A CN202111336021 A CN 202111336021A CN 113892740 A CN113892740 A CN 113892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pipe
transmission
wall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60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孙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3360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2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2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2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14Devices for opening and for closing umbrellas
    • A45B25/143Devices for opening and for closing umbrellas automa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19/00Special folding or telescoping of umbrellas
    • A45B19/10Special folding or telescoping of umbrellas with collapsible rib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其中,伞杆装置包括伞头、中棒以及伞杆传动组件,中棒包括多个套管,位于最内为内套管,位于最外的为外套管,内套管的一端与伞头连接;伞杆传动组件位于内套管内,伞杆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传动管,第一、第二传动管可伸缩套接,第一传动管与伞头转动连接,第一或第二传动管为螺纹圆管,螺纹圆管的内壁具有内螺纹,外壁具有外螺纹,螺纹圆管通过挤压中空圆管的内壁或外壁形成;当第一传动管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二传动管能朝向远离伞头的方向移动,并能对外套管施力,使得中棒的多个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该伞杆装置对电机的扭力要求较低,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背景技术
折叠伞折叠后,长度较小,非常便于携带、收藏,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但传统的折叠伞通常需要用户双手并用才能打开或收合,在用户一手持物一手持伞时,不便于方便快捷的打开或收合折叠伞。为了更方便快捷的打开或收合折叠伞,人们设计出了电动伞。电动伞通常包括伞杆装置及伞骨装置,伞骨装置设于伞杆装置上。当打开电动伞时,既需要使得伞杆装置伸长,又需要使得伞骨装置撑开;当收合电动伞时,既需要使得伞杆装置缩短,又需要使得伞骨装置收拢。
在传统的电动伞中,当电动伞处于收合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打开电动伞时,在电机的驱动下,释放被压缩的弹簧,使得弹簧伸长,从而打开电动伞;当需要收合电动伞时,电机的驱动下,弹簧再次被压缩。上述压缩、释放弹簧的方式虽然能实现电动伞的打开和收合,但对电机的扭力要求较高,需要使用扭力较高的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伞杆装置,旨在降低对电机的扭力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伞杆装置,包括:
伞头;
中棒,包括多个套管,多个所述套管能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所述中棒的位于最内的套管为内套管,所述中棒的位于最外的套管为外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与所述伞头连接;以及
伞杆传动组件,位于所述内套管内,所述伞杆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管及第二传动管,所述第一传动管与所述第二传动管可伸缩套接,所述第一传动管的一端与所述伞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管与所述第二传动管中的一者为螺纹圆管,所述螺纹圆管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螺纹圆管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圆管通过挤压中空圆管的内壁或外壁形成;
当所述第一传动管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传动管能朝向远离所述伞头的方向移动,并能对所述外套管施力,使得所述中棒的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
当所述第一传动管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传动管能朝向靠近所述伞头的方向移动,以撤销施加于所述外套管上的力,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圆管的外螺纹的螺槽的槽深为0.50mm-1.00mm,所述螺纹圆管的内螺纹的螺槽的槽深为0.50mm-1.00mm,所述中空圆管的管壁厚度为0.20mm-1.0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管为螺纹圆管,所述螺纹圆管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管外;
所述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导簧部及第一滑块,所述导簧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所述导簧部设有第一导簧过道,所述螺纹圆管的内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设于所述第一导簧过道内,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管外,且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螺纹圆管之间,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螺纹圆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滑块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外螺纹管、外传管及螺母;
所述外螺纹管的一端与所述伞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管滑动插接于所述外螺纹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内,且所述第一传动管的外壁与所述外螺纹管的内壁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传动管与所述外螺纹管相对旋转;
所述外传管滑动套设于所述外螺纹管外,且所述外传管在所述外螺纹管上滑动时,能带动所述第一传动管及所述导簧部滑动;
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外螺纹管外,并与所述外螺纹管螺接,所述螺母的外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配合以使得所述螺母能在所述外螺纹管上移动,所述螺母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外传管之间,且所述螺母与所述外传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圆管及所述第一滑块均滑动套设于所述外传管外,所述第一滑块的内壁与所述外传管的外壁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滑块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管为螺纹圆管,所述第二传动管套设于所述螺纹圆管外;
所述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套设于所述螺纹圆管外,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第二传动管之间,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传动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滑块的内壁设有第二导簧过道,所述螺纹圆管的外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设于所述第二导簧过道内,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滑块能在所述螺纹圆管上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管为螺纹圆管,所述螺纹圆管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管外;
所述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滑块及阻旋块;
所述螺纹圆管套设于所述第三滑块外,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传动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外壁设有第三导簧过道,所述螺纹圆管的内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设于所述第三导簧过道内;
所述阻旋块设于所述内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上,所述第二传动管滑动插设于所述阻旋块上,所述阻旋块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传动管的外壁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三滑块能在所述螺纹圆管上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伞杆装置还包括上巢、下巢及伞骨传动组件;
所述上巢设于所述外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并能被所述第二传动管推动;
所述下巢滑动设于所述外套管上,且所述下巢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上巢之间;
所述伞骨传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上滑轮、至少一个下滑轮,以及拉绳,所述上滑轮设于所述上巢,所述下滑轮设于所述下巢,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伞头,另一端穿过所述伞杆传动组件的最内的管后,交替绕过所述上滑轮及所述下滑轮,并固定于所述上巢或所述下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伞,包括:
上述的伞杆装置;以及
伞骨装置,包括伞骨架及伞布,所述伞布设于所述伞骨架上;
其中,所述伞骨架包括第一伞骨、第二伞骨、拉簧及第三伞骨,所述第一伞骨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巢,所述第二伞骨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巢,所述第二伞骨的另一端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伞骨连接,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伞骨及所述第二伞骨,所述第三伞骨连接所述第一伞骨的另一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伸缩装置,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为上述的伞头;
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为上述的中棒;以及
内传动组件,所述内传动组件为上述的伞杆传动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装置应用于自拍杆、晾衣杆或机器人中,所述外套管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夹具定位件;
当所述伸缩装置应用于自拍杆中时,所述夹具定位件用于固定手机或照相机;
当所述伸缩装置应用于晾衣杆中时,所述夹具定位件为叉头;
所述伸缩装置应用于机器人中时,所述夹具定位件为机械手。
在上述伞杆传动组件中,第一传动管的一端与伞头转动连接,第一传动管与第二传动管可伸缩套接,且当第一传动管旋转时,第二传动管能朝向远离伞头的一端移动,并能对外套管施力,使得中棒的多个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如此,可以避免压缩第一传动管与第二传动管,也即可以避免压缩螺纹圆管。从而当第一传动管与驱动组件连接,通过驱动组件来驱动第一传动管旋转时,对驱动组件的扭力要求较低。可以使用扭力较小的驱动组件来驱动第一传动管旋转,而扭力较小的驱动组件的体积通常较小,进而可以降低伞头的尺寸,使得电动伞小型化。而且在实际生产制造中,在达到相同功效的情况下,螺纹圆管的价格远低于螺纹杆的价格,螺纹圆管的价格也低于矩形弹簧的价格,采用螺纹圆管来作为传动管可以降低电动伞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3所示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处于拉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立体爆炸图;
图10为图8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剖面图;
图14为图13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3中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动伞的伞杆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剖面图;
图18为图16中的第二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电动伞的伞杆装置的剖面图;
图2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50195180000031
Figure BDA000335019518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伞。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电动伞10包括伞杆装置12及伞骨装置14,伞骨装置14设于伞杆装置12上。当打开电动伞10时,既需要使得伞杆装置12伸长,又需要使得伞骨装置14撑开;当收合电动伞10时,既需要使得伞杆装置12缩短,又需要使得伞骨装置14收拢。
在本实施例中,伞杆装置12包括伞头100、中棒200、上巢300及下巢400。伞骨装置14包括伞骨架500及伞布(图未示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伞头100包括壳体110及设于壳体110内的驱动组件120。壳体110上设有开伞按钮112及收伞按钮114,开伞按钮112及收伞按钮114均与驱动组件120电连接。当按压开伞按钮112时,驱动组件120的输出轴采用正向与反向中的一种方式旋转;当按压收伞按钮114时,驱动组件120的输出轴采用正向与反向中的另一种方式旋转。也即按压开伞按钮112与按压收伞按钮114后,驱动组件120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伞头100还包括设于壳体110内的电池(图未示意)及集成电路板(图未示意),电池用于为驱动组件120、集成电路板等元件供电,集成电路板用于控制驱动组件120的工作模式。伞头100还包括设于壳体110底部的充电接口,通过充电接口可以为电池充电。
如图1-图10所示,中棒200包括多个自内而外套接的套管,多个套管能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中棒200的位于最内的套管为内套管202,中棒200的位于最外的套管的外套管204。
在本实施例中,内套管202的一端与伞头100的壳体110连接。如此,当中棒200拉开形成长杆后,壳体110、内套管202及外套管204依次排布。
上巢300设于外套管204远离伞头100的一端。
下巢400可滑动地设于外套管204上。
伞骨架500包括第一伞骨510、第二伞骨520、拉簧530及第三伞骨540。第一伞骨510的一端连接上巢300。第二伞骨520的一端连接下巢400,第二伞骨520的另一端可滑动地与第一伞骨510连接。拉簧5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伞骨510及第二伞骨520。第三伞骨540与第一伞骨510的另一端连接。
伞布设于伞骨架500上。
在本实施例中,伞杆装置12还包括伞杆传动组件600与伞骨传动组件700,伞杆传动组件600与伞骨传动组件700配合使用,从而在按压开伞按钮112时,驱动组件120能通过伞杆传动组件600与伞骨传动组件700打开电动伞10,在按压收伞按钮114时,驱动组件120能通过伞杆传动组件600与伞骨传动组件700收合电动伞10。
在本实施例中,伞杆传动组件600设于电动伞10的中棒200内。当伞杆传动组件600对中棒200施力时,可以使得中棒200的多个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从而使得电动伞10的伞杆伸长,即完成打开电动伞10的伞杆伸长的步骤;当撤销伞杆传动组件600施加于中棒200上的力后,在拉簧530的作用力下(后面将详细介绍),中棒200的多个套管能自内而外套接,从而完成缩短电动伞10的伞杆的步骤。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伞杆传动组件600对上巢300施力,而上巢300设于外套管204远离伞头100的一端,从而伞杆传动组件600通过上巢300间接对外套管204施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20所示,伞杆传动组件600位于内套管202内。伞杆传动组件600包括第一传动管610及第二传动管620,第一传动管610与第二传动管620可伸缩套接,且第一传动管610与第二传动管620中的一者为螺纹圆管。第一传动管610的一端与伞头100转动连接。
螺纹圆管的内壁具有内螺纹,螺纹圆管的外壁具有外螺纹,螺纹圆管通过挤压薄壁中空圆管的内壁或外壁形成,也即外螺纹与内螺纹通过挤压薄壁中空圆管的内壁或外壁形成。也即螺纹圆管不是常规的螺纹圆管,而是通过对薄壁中空圆管加工形成的,例如,通过挤压薄壁中空圆管的外壁,在薄壁中空圆管的外壁上形成外螺纹的同时,在薄壁中空圆管的内壁上形成内螺纹,即形成本实施例中的螺纹圆管,又例如,通过挤压薄壁中空圆管的内壁,在薄壁中空圆管的内壁上形成内螺纹的同时,在薄壁中空圆管的外壁上形成外螺纹,即形成本实施例中的螺纹圆管。其中,薄壁中空圆管的管壁厚度为0.20mm-1.00mm。如此,不仅能确保螺纹圆管具有适用于电动伞10的刚度(从而可以省略加强管),还能便于加工薄壁中空圆管,以形成螺纹圆管。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薄壁中空圆管的管壁厚度为0.50mm-0.80mm。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圆管的外螺纹的螺槽的槽深为0.50mm-1.00mm,螺纹圆管的内螺纹的螺槽的槽深为0.50mm-1.00mm。如此,不仅能确保螺纹圆管具有适用于电动伞10的传动能力,还能便于加工薄壁中空圆管,以形成螺纹圆管。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圆管的外螺纹的螺槽的槽深为0.60mm-0.80mm,螺纹圆管的内螺纹的螺槽的槽深为0.60mm-0.80mm。
当第一传动管610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二传动管620能朝向远离伞头100的方向移动(旋出),并能对外套管204施力,使得中棒200的多个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如此,电动伞10的伞杆会伸长,即完成打开电动伞10的伞杆伸长的步骤。
当第一传动管610沿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二传动管620能朝向靠近伞头100的方向移动,以恢复至初始位置(旋进),从而撤销施加于外套管204上的力。如此,在其他元件的作用下,中棒200的多个套管能自内而外套接,以完成缩短电动伞10的伞杆的步骤。
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例如,当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在上述伞杆传动组件600中,第一传动管610的一端与伞头100转动连接,第一传动管610与第二传动管620可伸缩套接,且当第一传动管610旋转时,第二传动管620能朝向远离伞头100的一端移动,并能对外套管204施力,使得中棒200的多个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如此,可以避免压缩第一传动管610与第二传动管620,也即可以避免压缩螺纹圆管。从而当第一传动管610与驱动组件120连接,通过驱动组件120来驱动第一传动管610旋转时,对驱动组件120的扭力要求较低。可以使用扭力较小的驱动组件120来驱动第一传动管610旋转,而扭力较小的驱动组件120的体积通常较小,进而可以降低伞头100的尺寸,使得电动伞10小型化。而且在实际生产制造中,在达到相同功效的情况下,螺纹圆管的价格远低于螺纹杆的价格,螺纹圆管的价格也低于矩形弹簧的价格,而且采用螺纹圆管时,通常不需要相应设置加强管,而当采用矩形弹簧时,通常需要矩形弹簧与加强管配合使用。采用螺纹圆管来作为传动管可以降低电动伞1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17所示,第二传动管620为螺纹圆管620a,螺纹圆管620a套设于第一传动管610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10所示,伞杆传动组件600还包括导簧部630及第一滑块640。导簧部630设于第一传动管610远离伞头100的一端。导簧部630设有第一导簧过道632。螺纹圆管620a的内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622a设于第一导簧过道632内。第一滑块640滑动套设于第一传动管610外。第一滑块640位于伞头100与螺纹圆管620a之间,且第一滑块640与螺纹圆管620a靠近伞头100的一端连接,第一滑块640能限制螺纹圆管620a与导簧部630相对旋转。
当第一传动管610旋转时,第一传动管610带动导簧部630旋转,而第一滑块640能限制螺纹圆管620a与导簧部630相对旋转,从而螺纹圆管620a可以在与导簧部630同步转动的同时,在第一传动管610上移动,做直线运动。而且第一滑块640滑动套设于第一传动管610外,并与螺纹圆管620a靠近伞头100的一端连接,从而在螺纹圆管620a做直线运动的同时,第一滑块640也可以在第一传动管610上移动,做直线运动。
当第一传动管610沿第一方向旋转时,螺纹圆管620a与第一滑块640在第一传动管610上,朝向远离伞头100的方向移动,使得螺纹圆管620a自导簧部630远离第一传动管610的一端伸出(旋出),并对中棒200施力,使得中棒200的多个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如此,电动伞10的伞杆会伸长,即完成打开电动伞10的伞杆伸长的步骤。
当第一传动管610沿第二方向旋转时,螺纹圆管620a与第一滑块640在第一传动管610上,朝向靠近伞头100的方向移动,伸出至导簧部630远离第一传动管610的一端的螺纹圆管620a能恢复至初始位置(旋进),从而撤销螺纹圆管620a施加于中棒200上的力。如此,在其他元件的作用下,中棒200的多个套管能自内而外套接,以完成缩短电动伞10的伞杆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滑块640不旋转,来实现通过第一滑块640限制螺纹圆管620a与导簧部630相对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40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配合以限制第一滑块640旋转,而第一滑块640的内壁与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不配合,不能限制第一滑块640旋转。也即第一滑块640不能在内套管202内旋转,而第一传动管610可以在第一滑块640内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40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均为多面结构,且第一滑块640的外壁的面数与内套管202的内壁的面数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40的外壁为正六面结构,内套管202的内壁也为正六面结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可以为圆柱结构,也可以为多面结构。第一滑块640的内壁与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间隔第一距离,且螺纹圆管620a的内壁与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间隔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均满足,第一滑块的内壁和螺纹圆管620a的内壁均不干涉第一传动管610旋转。
在图3-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中棒200包括两个套管,此时,中棒200为两折电动伞的中棒。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图15所示,伞杆传动组件600还包括外螺纹管650、外传管660及螺母670。
外螺纹管650的一端与伞头100转动连接。
第一传动管610滑动插接于外螺纹管650远离伞头100的一端内。且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与外螺纹管650的内壁配合以限制第一传动管610与外螺纹管650相对旋转。也即当外螺纹管650旋转时,第一传动管610与外螺纹管650联动,跟随外螺纹管650同步旋转,从而第一传动管610相对于外螺纹管650不旋转。
外传管660滑动套设于外螺纹管650外,且外传管660在外螺纹管650上滑动时,能带动第一传动管610及导簧部630滑动。
螺母670套设于外螺纹管650外,并与外螺纹管650螺接。螺母670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配合以使得螺母670能在外螺纹管650上移动。螺母670位于伞头100与外传管660之间,且螺母670与外传管660靠近伞头100的一端固定连接。
螺纹圆管620a及第一滑块640均滑动套设于外传管660外,第一滑块640的内壁与外传管660的外壁配合以限制第一滑块640旋转。
在上述结构中,当外螺纹管650旋转时,外螺纹管650带动第一传动管610旋转,进而带动导簧部630旋转,而第一滑块640被外传管660的外壁限制,不能旋转,从而螺纹圆管620a可以在与导簧部630同步旋转的同时,在外传管660上滑动,做直线运动。而且第一滑块640滑动套设于外传管660上,并与螺纹圆管620a靠近伞头100的一端连接,从而在螺纹圆管620a做直线运动的同时,第一滑块640也可以在外传管660上滑动,做直线运动。此外,当外螺纹管650旋转时,螺母670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配合使得螺母670能在外螺纹管650上移动,从而螺母670能带动外传管660在外螺纹管650上滑动,做直线运动,进而外传管660能带动第一传动管610及导簧部630滑动,并做直线运动。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外传管660、第一传动管610及导簧部630均能做直线运动,从而螺纹圆管620a的直线运动的位移更大,适合应用于三折或三折以上的中棒200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中棒200为三折及三折以上的电动伞的中棒时,中棒200包括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套管时,位于内套管202与外套管204之间的为中间管206。其中,中间管206的根数大于等于1。在图11-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管206的根数等于1,中棒200为三折电动伞的中棒。
在本实施例中,伞杆传动组件600还包括T形圆柱销680及轴套690。T形圆柱销680套设于第一传动管610外,且T形圆柱销680的内壁与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配合以限制T形圆柱销680旋转。
导簧部630套设于T形圆柱销680外,且T形圆柱销680的头端682位于导簧部630与伞头100之间。
轴套690套设于第一传动管610外,且轴套690远离伞头100的一端与T形圆柱销680的头端682转动连接。外传管660远离伞头100的一端套设于轴套690外。从而外传管660在外螺纹管650上滑动时,能带动第一传动管610及导簧部630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与外螺纹管650的内壁均为多面结构,且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的面数与外螺纹管650的内壁的面数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为正五面结构,外螺纹管650的内壁也为正五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670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均为多面结构,螺母670的外壁的面数与内套管202的内壁的面数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螺母670的外壁为正六面结构,内套管202的内壁也为正六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40的内壁与外传管660的外壁均为多面结构,第一滑块640的内壁的面数与外传管660的外壁的面数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40的内壁为正五面结构,外传管660的外壁也为正五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T形圆柱销680的内壁与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均为多面结构,T形圆柱销680的内壁的面数与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的面数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T形圆柱销680的内壁为正五面结构,第一传动管610的外壁也为正五面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当外螺纹管650旋转时,外螺纹管650带动第一传动管610旋转,第一传动管610带动T形圆柱销680同步旋转,从而T形圆柱销680带动导簧部630旋转,而第一滑块640被外传管660的外壁限制,不能旋转,从而螺纹圆管620a可以在与导簧部630同步旋转的同时,在外传管660上滑动,做直线运动。而且第一滑块640滑动套设于外传管660上,并与螺纹圆管620a靠近伞头100的一端连接,从而在螺纹圆管620a做直线运动的同时,第一滑块640也可以在外传管660上滑动,做直线运动。此外,当外螺纹管650旋转时,螺母670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配合使得螺母670能在外螺纹管650上移动,从而螺母670能带动外传管660在外螺纹管650上滑动,做直线运动,进而外传管660能通过轴套690带动第一传动管610及导簧部630滑动,并做直线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图18所示,第一传动管610为螺纹圆管610a,第二传动管620套设于螺纹圆管610a外。
伞杆传动组件600还包括第二滑块602。第二滑块602套设于螺纹圆管610a外。第二滑块602位于伞头100与第二传动管620之间,且第二滑块602与第二传动管620靠近伞头100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滑块602的内壁设有第二导簧过道6022,螺纹圆管610a的外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612a设于第二导簧过道6022内。第二滑块602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配合以使得第二滑块602能在螺纹圆管610a上移动。其中,第二滑块602在螺纹圆管610a上移动的原理类似于螺柱与螺母的螺接。
在上述伞杆传动组件600中,当螺纹圆管610a旋转时,由于第二滑块602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配合,能限制第二滑块602与螺纹圆管610a相对旋转,从而第二滑块602能在螺纹圆管610a上移动,做直线运动。而第二传动管620固定于第二滑块602上,从而在第二滑块602做直线运动的同时,第二传动管620也可以在螺纹圆管610a上移动,做直线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602的外壁与内套管202的内壁均为多面结构,第二滑块602的外壁的面数与内套管202的内壁的面数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602的外壁为正六面结构,内套管202的内壁也为正六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及图20所示,第一传动管610为螺纹圆管610a,螺纹圆管610a套设于第二传动管620外。
伞杆传动组件600还包括第三滑块604及阻旋块606。
螺纹圆管610a套设于第三滑块604外。第三滑块604与第二传动管620靠近伞头10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滑块604的外壁设有第三导簧过道6042,螺纹圆管610a的内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设于第三导簧过道6062内。
阻旋块606设于内套管202远离伞头100的一端上,第二传动管620滑动插设于阻旋块606上。阻旋块606的内壁与第二传动管620的外壁配合以使得第三滑块604能在螺纹圆管610a上移动。
在上述伞杆传动组件600中,当螺纹圆管610a旋转时,由于阻旋块606的内壁与第二传动管620的外壁配合,能限制第二传动管620与螺纹圆管610a相对旋转,从而能限定第三滑块604与螺纹圆管610a相对旋转,进而第三滑块604能在螺纹圆管610a上移动,做直线运动。而第二传动管620固定于第三滑块604上,且第二传动管620滑动插设于阻旋块606上,从而在第三滑块604做直线运动的同时,第二传动管620也可以在螺纹圆管610a上移动,做直线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阻旋块606的内壁与第二传动管620的外壁均为多面结构,阻旋块606的内壁的面数与第二传动管620的外壁的面数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阻旋块606的内壁为正五面结构,第二传动管620的外壁也为正五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0所示,电动伞10还包括伞骨传动组件700,伞骨传动组件700与伞杆传动组件600配合运作。当伞杆传动组件600完成打开电动伞10的伞杆伸长的步骤的同时,伞骨传动组件700撑开电动伞10的伞骨架500;当撤销伞杆传动组件600施加于中棒200上的力后,在拉簧530的作用下,伞骨传动组件700收拢电动伞10的伞骨架500的同时,中棒200的多个套管自内而外套接,完成缩短电动伞10的伞杆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伞骨传动组件700包括至少一个上滑轮710、至少一个下滑轮720,以及拉绳730。上滑轮710设于上巢300。下滑轮720设于下巢400。拉绳730的一端固定于伞头100,另一端穿过传动管620后,交替绕过上滑轮710及下滑轮720,并固定于上巢300或下巢400。
在使用上述电动伞10时,按压开伞按钮112后,驱动组件120旋转,带动第一传动管610旋转,第二传动管620被旋出,对上巢300施力后,固定于外套管204上的上巢300朝向远离伞头100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中棒200的多个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完成打开电动伞10的伞杆伸长的步骤。同时由于固定于外套管204上的上巢300相对于伞头100朝向远离伞头100的方向移动了,此时,拉绳730会拉动下巢400在外套管204上朝向上巢300滑动,带动第二伞骨520在第一伞骨510上滑动,从而打开伞骨架500,完成撑开电动伞10的伞骨架500的步骤。此时,电动伞10处于打开状态,拉簧530处于压缩状态。
然后按压收伞按钮114,驱动组件120反向旋转,带动第一传动管610旋转,第二传动管620被旋进,撤销第二传动管620施加于上巢300上的力。同时下巢400依靠拉簧530的拉力向伞把100方向运动,并将第二伞骨520和第一伞骨510向内收回,完成收拢电动伞10的伞骨架500的步骤。与此同时下滑轮720带动拉绳730拉动上巢300,使上巢300带动外套管204朝向伞把100方向运动,以使内套管202、中管206及外套管204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完成收合电动伞10的伞杆的步骤。
在拉簧530的作用下,第二伞骨520在第一伞骨510上反向滑动,拉绳730会拉动下巢400及上巢300在外套管204上朝向伞头100滑动,完成收拢电动伞10的伞骨架500的步骤,同时中棒200的多个套管自内而外套接,完成收合电动伞10的伞杆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上滑轮710及下滑轮720均为一个。拉绳730的一端固定于伞头100,另一端穿过伞杆传动组件600的最内的管后(最内的管为第一传动管610,在图15-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依次绕过上滑轮710及下滑轮720,然后拉绳730的另一端固定于上巢300。如此,将拉绳730划分为三段。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中间管206也为一根,也即中棒200包括三个套管。相应地,电动伞10为三折电动伞。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需要设计四折电动伞,甚至五折电动伞时,通过设置相应数目的上滑轮710及下滑轮720,使得拉绳730划分为四段,甚至五段,并使得中棒200包括四个,设置五个套管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120包括电机122、主齿轮124、从齿轮126以及变速箱。主齿轮124设于电机122的输出轴上。从齿轮126套设于第一传动管610靠近伞头100的一端。变速箱的变速齿轮分别与主齿轮124及从齿轮126啮合。
根据上述图1-图2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包括安装座、套管组件及内传动组件,其中,安装座为上述的伞头100,套管组件为上述的中棒200,内传动组件为上述的伞杆传动组件600。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为上述的伞头100是指,安装座不仅包括图3-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图16-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或图19及图20所示实施例中的伞头100的部分或全部的元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
套管组件为上述的中棒200是指,中棒200不仅包括图3-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图16-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或图19及图20所示实施例中的中棒200的部分或全部的元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
内传动组件为上述的伞杆传动组件600是指,内传动组件不仅包括图3-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图16-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或图19及图20所示实施例中的伞杆传动组件600的部分或全部的元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装置可以应用于自拍杆、晾衣杆或机器人中。也即一种自拍杆、晾衣杆或机器人,该自拍杆、晾衣杆或机器人包括上述伸缩装置。此时,如图21所示,外套管204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夹具定位件800。
其中,当伸缩装置应用于自拍杆中时,夹具定位件800用于固定手机或照相机;当伸缩装置应用于晾衣杆中时,夹具定位件800为叉头;伸缩装置应用于机器人中时,夹具定位件800为机械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头;
中棒,包括多个套管,多个所述套管能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所述中棒的位于最内的套管为内套管,所述中棒的位于最外的套管为外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与所述伞头连接;以及
伞杆传动组件,位于所述内套管内,所述伞杆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管及第二传动管,所述第一传动管与所述第二传动管可伸缩套接,所述第一传动管的一端与所述伞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管与所述第二传动管中的一者为螺纹圆管,所述螺纹圆管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螺纹圆管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圆管通过挤压中空圆管的内壁或外壁形成;
当所述第一传动管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传动管能朝向远离所述伞头的方向移动,并能对所述外套管施力,使得所述中棒的多个所述套管拉开形成首尾连接的长杆;
当所述第一传动管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传动管能朝向靠近所述伞头的方向移动,以撤销施加于所述外套管上的力,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圆管的外螺纹的螺槽的槽深为0.50mm-1.00mm,所述螺纹圆管的内螺纹的螺槽的槽深为0.50mm-1.00mm,所述中空圆管的管壁厚度为0.20mm-1.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管为螺纹圆管,所述螺纹圆管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管外;
所述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导簧部及第一滑块,所述导簧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所述导簧部设有第一导簧过道,所述螺纹圆管的内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设于所述第一导簧过道内,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管外,且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螺纹圆管之间,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螺纹圆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滑块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外螺纹管、外传管及螺母;
所述外螺纹管的一端与所述伞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管滑动插接于所述外螺纹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内,且所述第一传动管的外壁与所述外螺纹管的内壁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传动管与所述外螺纹管相对旋转;
所述外传管滑动套设于所述外螺纹管外,且所述外传管在所述外螺纹管上滑动时,能带动所述第一传动管及所述导簧部滑动;
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外螺纹管外,并与所述外螺纹管螺接,所述螺母的外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配合以使得所述螺母能在所述外螺纹管上移动,所述螺母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外传管之间,且所述螺母与所述外传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圆管及所述第一滑块均滑动套设于所述外传管外,所述第一滑块的内壁与所述外传管的外壁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滑块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管为螺纹圆管,所述第二传动管套设于所述螺纹圆管外;
所述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套设于所述螺纹圆管外,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第二传动管之间,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传动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滑块的内壁设有第二导簧过道,所述螺纹圆管的外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设于所述第二导簧过道内,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滑块能在所述螺纹圆管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管为螺纹圆管,所述螺纹圆管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管外;
所述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滑块及阻旋块;
所述螺纹圆管套设于所述第三滑块外,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传动管靠近所述伞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外壁设有第三导簧过道,所述螺纹圆管的内螺纹的至少部分簧圈设于所述第三导簧过道内;
所述阻旋块设于所述内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上,所述第二传动管滑动插设于所述阻旋块上,所述阻旋块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传动管的外壁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三滑块能在所述螺纹圆管上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装置还包括上巢、下巢及伞骨传动组件;
所述上巢设于所述外套管远离所述伞头的一端,并能被所述第二传动管推动;
所述下巢滑动设于所述外套管上,且所述下巢位于所述伞头与所述上巢之间;
所述伞骨传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上滑轮、至少一个下滑轮,以及拉绳,所述上滑轮设于所述上巢,所述下滑轮设于所述下巢,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伞头,另一端穿过所述伞杆传动组件的最内的管后,交替绕过所述上滑轮及所述下滑轮,并固定于所述上巢或所述下巢。
8.一种电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伞杆装置;以及
伞骨装置,包括伞骨架及伞布,所述伞布设于所述伞骨架上;
其中,所述伞骨架包括第一伞骨、第二伞骨、拉簧及第三伞骨,所述第一伞骨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巢,所述第二伞骨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巢,所述第二伞骨的另一端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伞骨连接,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伞骨及所述第二伞骨,所述第三伞骨连接所述第一伞骨的另一端。
9.一种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为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头;
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棒;以及
内传动组件,所述内传动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伞杆传动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应用于自拍杆、晾衣杆或机器人中,所述外套管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夹具定位件;
当所述伸缩装置应用于自拍杆中时,所述夹具定位件用于固定手机或照相机;
当所述伸缩装置应用于晾衣杆中时,所述夹具定位件为叉头;
所述伸缩装置应用于机器人中时,所述夹具定位件为机械手。
CN202111336021.7A 2021-11-11 2021-11-11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Pending CN113892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6021.7A CN113892740A (zh) 2021-11-11 2021-11-11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6021.7A CN113892740A (zh) 2021-11-11 2021-11-11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2740A true CN113892740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94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6021.7A Pending CN113892740A (zh) 2021-11-11 2021-11-11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27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07403A1 (zh)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RU185834U1 (ru)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ый селфи-монопод
KR101680103B1 (ko) 카메라 짐벌
WO2017162014A1 (zh) 电动开收多折伞
CN216363982U (zh)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CN113892740A (zh)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CN212488839U (zh)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和伸缩装置
CN212488834U (zh)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
CN110881760A (zh) 伞杆装置及其伞杆传动组件以及电动伞
CN208222028U (zh) 一种带三脚架的自拍杆
CN213081443U (zh) 开合装置
CN216723468U (zh) 伞杆装置和电动伞
CN111418970A (zh) 伞杆装置及电动伞
CN211747452U (zh) 伞杆装置及其伞杆传动组件以及电动伞
CN200938896Y (zh) 一种电动折合伞
CN204983891U (zh) 一种帐篷支架的伸缩管固定装置
US20160120278A1 (en) Deformable handle-case for umbrella
CN111923004A (zh) 开合装置
US10212997B1 (en) Collapsible umbrella with automatic closing structure
CN206310207U (zh) 一种便携式自拍杆
KR102155673B1 (ko) 길이의 원격조정이 가능한 휴대폰용 셀카봉
CN214306133U (zh) 一种电动自拍杆
CN212178492U (zh) 自拍杆
CN209573543U (zh) 伞杆及电动伞
CN221012243U (zh) 一种可伸缩的伞头及折叠雨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