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964A - 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964A
CN113891964A CN202080039934.XA CN202080039934A CN113891964A CN 113891964 A CN113891964 A CN 113891964A CN 202080039934 A CN202080039934 A CN 202080039934A CN 113891964 A CN113891964 A CN 113891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eaving machine
tensioning
warp
yarn tens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99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964B (zh
Inventor
M.帕门蒂尔
C.博杜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ndewiele NV
Original Assignee
Vandewiele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ndewiele NV filed Critical Vandewiele NV
Publication of CN113891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2Controlling warp tension by means other than let-off mechanisms
    • D03D49/16Warp supplied by creel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13/00Details of machines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 D02H13/22Tensioning devices
    • D02H13/26Tensioning devices for threads in warp form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13/00Details of machines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 D02H13/22Tensioning devices
    • D02H13/24Tensioning devices for individual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1/00Creels, i.e.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a multiplicity of individual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3/00Warp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1)和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该储纱装置包括具有并列的储纱器(5)的竖直侧翼(30b)、(30c)以及布置在储纱器(3)与织机(1)之间的空间内的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6),该纱线张紧装置(6)包括承载至少一排并列的纱线张紧元件(8)、(9)的至少一个纱线张紧模块(7)、(20),其中所述一排纱线张紧元件(8)、(9)的方向(R1)、(R2)相对于与所述竖直侧翼(21b)、(21c)所在的平面(V1)、(V2)平行或重合的竖直平面具有一个倾角(α)和/或与该竖直平面形成一个锐角(β)。

Description

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储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储纱单元,该储纱单元具有面向织机的前面和至少一个侧翼,该侧翼配置为保持沿着侧翼的平面位于并列位置的多个储纱器。
背景技术
一种已知的布置结构包括筒子架,在该筒子架中布置有大量不同的纱筒。一卷纱线被卷绕到每个纱筒上,一根经纱被从每个纱筒通过多个导引网眼和格网传送至织机。在织机上的织造过程中,在由相应的不同纱筒供应所需量的各种经纱的同时,将经纱结合到织物中。筒子架由按一定的间距彼此并排布置的多个支撑结构(又称为门)组成。每个支撑结构具有面向织机的宽度相对有限的前面以及从所述前面向远离织机的方向延伸的两个侧翼。纱筒架的布置方式使得每个侧翼的纱筒沿着该侧翼的竖直表面(或者换句话说,沿着垂直于侧翼的表面的方向看)彼此并排布置。
这种筒子架还与控制经纱中的张力的装置相结合。在常用的纱线张紧装置中,在筒子架中的每根经纱上都放有一个小配重。结果,恒定的力施加在每根经纱上,以将经纱保持在张力下。放置这些小配重很费时,此外,这也无法根据织造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快速调节纱线张力。因此,至少在织造过程的某些部分期间,某些经纱的纱线张力比确保织造过程的顺利进行所需的张力高得多。
设有纱线张紧元件,利用这些纱线张紧元件可针对每根经纱或每组经纱控制经纱中的张力。这些纱线张紧元件包括辊,所述辊由电动机驱动,并配置为在与至少一根经纱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沿一个旋转方向或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以分别向与经纱供应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经纱或者向与经纱供应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经纱,从而分别增大或减小所述经纱中的纱线张力。在国际专利申请WO 2017/077454 A1中说明了这种纱线张紧元件。在具有大量纱筒的筒子架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为筒子架中的每根经纱提供这种纱线张紧元件。否则就必须把筒子架做得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储纱装置及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允许灵活调节纱线张力,并且还很紧凑。
该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来实现的,其中所述储纱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储纱单元,该储纱单元具有面向织机的前面和至少一个竖直侧翼,该侧翼配置成将多个储纱器保持在并列位置,其中,根据本发明,所述纱线张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纱线张紧模块,该纱线张紧模块具有承载至少一排并列的纱线张紧元件的至少一个托架,其中每个纱线张紧模块布置在储纱装置与织机之间的空间内,并且每个托架布置成使得所述一排纱线张紧元件的方向相对于与所述竖直侧翼所在的平面平行或重合的竖直平面具有一个倾角和/或与该竖直平面形成一个锐角。
许多经纱被以很小的间距从储纱装置供应至纱线张紧元件,并且这些经纱同样被以很小的间距从纱线张紧元件输送至织机。由于所述一排纱线张紧元件的倾斜布置结构,一排中的相继的纱线张紧元件被带到不同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相继的纱线张紧元件之间的竖向位置差异可能非常小。因此,相应的被供应的经纱很容易经过最少数量的弯转接近并到达每个纱线张紧元件,并且每根被输送的经纱也能经过最少数量的弯转被输送至织机。
与和所述竖直侧翼所在的平面平行或重合的竖直平面形成一个锐角的布置结构能产生类似的有利效果。由于所述一排纱线张紧元件相对于侧翼的倾斜布置结构,一排中的相继的纱线张紧元件被带到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侧翼所在的竖直平面水平偏移的位置。相继的纱线张紧元件之间的这种水平位置差异可能非常小。因此,相应的被供应的经纱很容易经过最少数量的弯转接近并到达每个纱线张紧元件,并且每根被输送的经纱也能经过最少数量的弯转被输送至织机。
结果,经纱可从储纱装置紧密地一起传送到织机,同时确保所述位置差异足以防止经纱相互约束。
每个纱线张紧元件都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供应的经纱在纱线张紧元件的配合下被通过所述入口引入,并且经纱可通过所述出口离开纱线张紧元件,从而移动至织机。通过以倾斜方式或相对于侧翼的竖直平面倾斜地布置每排纱线张紧元件,可在相继的纱线张紧元件之间分别产生竖向位置差异或水平位置差异,这些差异刚好足以使被彼此靠近地供应或输送的经纱沿着水平直线接近每个纱线张紧元件的入口和/或出口。
由于每排纱线张紧元件以倾斜的方式或相对于沿着侧翼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倾斜地布置,因此大量纱线张紧元件仅占据有限的宽度或高度。因此,增加纱线张紧元件对纱线张紧装置的高度或宽度的影响很小。
在本发明的布置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托架包括基本上平坦的表面,该表面形成纱线张紧模块的外侧,所述外侧上的纱线张紧元件可用于供应和/或输送相应的经纱,每个托架的布置位置使得在纱线张紧模块的竖直截面中观察时所述表面具有一个倾角,和/或在纱线张紧模块的水平截面中观察时所述表面与和所述竖直侧翼所在的平面平行或重合的竖直平面形成一个锐角。
结果,由于托架相对于侧翼的竖直平面成一个角度或倾斜地布置,因此纱线张紧元件可布置成具有上述方向的排,同时在纱线张紧模块的外侧还易于接近这些纱线张紧元件。
在第一个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纱线张紧模块包括两个托架,这两个托架具有形成纱线张紧模块的相应外侧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所述托架的布置位置使得在纱线张紧模块的竖直截面中观察时它们的相应表面具有一个倾角,并且沿着织机的方向朝彼此逐渐缩拢。
在第二个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纱线张紧模块包括两个托架,这两个托架具有形成纱线张紧模块的相应外侧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所述托架的布置位置使得在纱线张紧模块的水平截面中观察时它们的相应表面与和所述竖直侧翼所在的平面平行或重合的竖直平面形成一个锐角,并且沿着织机的方向朝彼此逐渐缩拢。
所述两个托架的总宽度优选不大于储纱单元的宽度。
在其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特定实施例和第二特定实施例设计成使得具有相互逐渐缩拢的表面的两个托架几乎彼此邻接,从而在横截面内观察时所述纱线张紧模块具有基本上为V形的轮廓。
在一个非常优选的实施例中,每根经纱被以非张紧状态从储纱器导引至纱线张紧元件。
储纱器在储纱装置上的分布体积较大。若多个储纱单元彼此并排地布置,则该体积也较宽。采用已知的现有技术布置结构时,经纱在张力下以相对于水平线的较大角度从顶部储纱器和底部储纱器直线延伸至位于织机处的第一导引格网。通过将处于无张力状态的经纱从其各自的储纱器导引至布置在储纱器与织机之间的空间中的纱线张紧元件,该空间中的经纱可首先在纱线张紧装置的更有限的体积中聚拢在一起,以随后在张力下从该有限的体积行进至织机。因此,储纱装置可布置得更靠近织机,而不会造成任何有害影响。由于处于张力下的经纱部分占据的空间也较小,因此这些经纱周围的空间被释放,结果,布置在纱线张紧装置与织机之间的空间中的其它部件(例如织轴架)变得更易接近。
储纱装置例如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并列的储纱单元。
此外,还可将纱线张紧装置设计成具有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并排或叠置的纱线张紧模块。因此,大量纱线张紧元件分布在多个模块上,因而它们更易接近以便维护和修理。
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每个纱线张紧元件包括经纱的入口和出口,并且,对于每个纱线张紧元件,从储纱器供应的经纱被导引至位于出口所在的托架一侧的入口。如果托架的某一侧无法接近以供应或输送经纱,或者很难接近,那么这可能是有用的。这还能确保经纱中的张力仅略微增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供应的经纱被从与出口所在的托架侧相反的托架侧通过托架导引到入口。
在这种情况下,可设计纱线张紧元件并将其集成在托架中,使得经纱沿着几乎垂直于托架表面的方向穿过托架,因而经纱在入口和出口以较大的角度弯转。这些弯转会产生显著的摩擦,因而增加相当大的附加张力。这对于需要较高纱线张力的布置结构可能是理想的。通过这种方式,纱线张紧元件不必提供所有的纱线张力。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至少每个储纱器与纱线张紧元件之间设有纱线导引装置,并且该纱线导引装置配置成沿着从储纱器到纱线张紧元件的几乎整个路径导引和保护经纱。该导引元件的主要功能是导引无张力的经纱,同时避免其与其它经纱接触的风险。该导引元件可具有开放或封闭的结构。
所述纱线导引装置例如是管状的。优选它是柔性元件。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纱线张紧元件包括一个辊,该辊由电动机驱动,并配置为在与至少一根经纱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沿一个旋转方向或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以分别向与经纱供应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经纱或者向与经纱供应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经纱,或随着经纱的移动同时移动,或有助于经纱的移动,以便分别增大或减小所述经纱中的纱线张力。
所述由电动机驱动的辊又称为制动辊。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在储纱装置与织机之间的由与最远的储纱装置的侧翼接触的平行竖直表面横向限定的空间内布置有纱线张紧模块。
所述储纱装置尤其可以是筒子架。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储纱器是卷绕有相应的储纱器的纱筒。
优选在纱筒不旋转时(在“défilé”状态下)通过沿着纱筒的轴线方向将纱线拉过纱筒的头部而展开这些纱筒上的纱线。优选将所述导引装置布置在纱筒的轴线上。与纱筒旋转期间的径向展开(“déroulé”)相比,这通常能确保更稳定且更低的纱线张力。这是因为径向展开需要更大的力。纱线进入导引装置的角度也不同,这取决于从纱筒取出纱线的位置。由于该位置周期性变化,因此会导致张力的正弦变化。
优选可使驱动制动辊以将纱线保持在张力下的电动机按发电机运转模式运转,以将纱线保持在张力下。通过使用向制动辊提供可调扭矩的电动机,更容易对纱线特性的偏差和/或变化和/或纱线路径的变化和/或织机行为的变化做出反应。例如,电动机的扭矩在机器静止时(刚好足以使纱线保持张紧)可能比在机器运转时低得多。
为了从织机回收纱线(这是必要的,例如由于梭口形成),也可使电动机以电动机运转模式运转,以向与纱线供应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纱线。此外,使电动机按电动机运转模式运转以向供应方向移动纱线从而从储纱系统中取出额外的纱线也是有用的。优选还设有中央控制单元,优选还包括用于使纱线张紧系统的控制单元能够立即获得在电动机处于发电机运转状态期间产生的能量的装置。
优选还设有用于确定由织机取出的纱线长度的测量装置。对于每个制动辊,可根据制动辊的转数或电动机的旋转角度以及制动辊的直径来计算由该制动辊保持在张力下的纱线长度,而无需额外的长度测量传感器。为此,测量装置例如包括用于此目的的必要计算装置。
优选还设有用于从织机接收关于机器的操作和/或位置的信号的通信装置、用于测量与纱线张紧装置的操作相关的参数的测量装置、以及用于相对于从织机接收的信号监测纱线张紧装置的操作参数的张力监测装置。与织机操作相关的信号表示织机的当前状态,并且可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器、正在运转的机器、机器的速度、织机主轴的位置、织造过程的阶段等相关。
所述张力监测装置优选还配置成根据由织机报告的当前状态来预测纱线张紧装置的预期操作。最优选所述纱线张紧装置设有用于测量纱线张力的张力测量装置。通过测量纱线张力,还可提供不同的附加检测系统。因此,例如不仅可利用测量的纱线张力来检测纱线断裂和/或纱线过度张紧,还可检测纱线的不规整或打结。例如,还可使用同一个制动辊保持具有相同的纱线特性并在张力下沿着相同的路径行进的多根纱线。
本发明的纱线张紧系统的电动机优选是直流电动机或无刷交流电动机。更优选该电动机是无刷直流电动机,进一步优选是具有设有霍尔传感器的外转子的无刷直流电动机(一种电动机,其中定子固定,而转子旋转),优选该电动机设计为盘式电动机,因为这种电动机具有紧凑性和经济可行性的优点,并且在本申请中释放或需要的能量很少。
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纱线在制动辊上的滑动,可保持恒定的纱线张力,使其与纱线特性无关,并且可提高任何测量的精度。有多种方法能减少纱线在制动辊上的滑动。或者或另外,制动辊可设计成使纱线在其上缠绕多次。或者或另外,制动辊可包括设有防滑层和/或构造有轮廓的运行表面。
现在将利用下文中对本发明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的可能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附图说明
在该详细说明中,使用引用数字来引用附图,在附图中:
■图1至图3示出了一种纱线张紧元件的不同视图,在该纱线张紧元件中,经纱的入口和出口位于纱线张紧元件的同一侧,并且经纱被通过同一侧传送至入口;
■图4示出了图1-3的纱线张紧元件的俯视图,该纱线张紧元件集成在纱线张紧装置的托架中;
■图5至图7示出了一种纱线张紧元件的不同视图,在该纱线张紧元件中,经纱的入口和出口位于纱线张紧元件的同一侧,并且经纱被从另一侧传送至纱线张紧元件的入口;
■图8示出了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筒子架的布置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纱线张紧装置的竖向结构具有V形轮廓;
■图9a示出了图8所示的布置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9b示出了图9a的其中一组纱线张紧模块的放大俯视图;
■图10a示出了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筒子架的布置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纱线张紧装置的水平结构具有V形轮廓;
■图10b示出了图10a的纱线张紧模块的放大侧视图;和
■图11示出了图10a所示的布置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纱线张紧元件(8)的一个实施例以及与纱线张紧元件(8)配合的导管(10)的一部分和经纱(11)的一部分。图1是侧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透视图。
纱线张紧元件(8)包含用于驱动制动辊(81)旋转的电动机(80)以及位于制动辊(81)旁边的不受驱动的可旋转夹紧辊(82)。经纱(11)被从储纱器(在图1-3中未示出)沿供应方向(F)通过导管(10)一直传送到纱线张紧元件(8)附近。在离开导管(10)后,经线(11)首先经过夹紧辊(82)的表面,随后在夹紧辊(82)与制动辊(81)之间穿过,最后经过制动辊(81)的表面,在制动辊(81)大约旋转半圈后离开制动辊(81),并继续经由导引孔眼(83)沿着与供应方向(F)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的方向朝着织机(1)行进。在经纱(11)在夹紧辊(82)与制动辊(81)之间穿过期间,经纱(11)被夹在两个辊(81)、(82)之间,从而经纱(11)随制动辊(81)一起移动而不发生打滑。此外,还设有支架(84),该支架具有在夹紧辊(82)的相应侧延伸的两个导引壁(84a)、(84b)。为了能够回收经纱,这些部件是必要的。
若制动辊(81)被电动机(80)驱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它会沿着与供应方向(F)相反的方向拉回经纱(11),因而回收纱线。若织机(1)沿供应方向(F)向前拉动经纱(11),则制动辊(81)会随着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而电动机处于发电机运转状态。通过与控制单元协作驱动电动机(80),可将每根经纱(11)的纱线张力作为影响纱线张力的一种或多种状况或因素的函数来独立控制或调节,尤其是相应经纱的织造状态、经纱在织机上的位置、经纱沿供应方向移动期间遇到的阻力等。
经纱(11)在纱线张紧元件的入口(85)离开导管(10)时的偏转方向与经纱(11)在出口(86)通过导引孔眼(83)离开纱线张紧元件(8)时的行进方向大致相同。此外,入口(85)和出口(86)布置成使得经纱(5)在入口(85)和出口(86)处位于纱线张紧元件(1)的同一侧。因此,这样的纱线张紧元件(1)很容易集成在托架(71)、(72)中,使得从出口所在的托架一侧的储纱器供应的经纱被传送到入口(参见图4)。
图5至图7示出了另一种纱线张紧元件(9)以及与纱线张紧元件(9)配合的导管(10)的一部分和经纱(11)的一部分。图5是前视图,图6是透视图,图3是俯视图。
纱线张紧元件(9)也包含用于驱动制动辊(91)的电动机(90)以及位于制动辊(91)旁边的不受驱动的可旋转夹紧辊(92)。经纱(11)被从储纱器(未示出)通过导管(10)一直传送到纱线张紧元件(9)附近。导管(10)首先沿供应方向(F)延伸,并在末端处偏转将近90°。在离开导管(10)之后,经纱(11)首先偏转,从而被沿着与供应方向(F)几乎相反的方向带到夹紧辊(92)与制动辊(91)之间,并被夹在这些辊(91)、(92)之间,随后经过制动辊(91)的运行表面,并在制动辊(91)旋转半圈以上之后离开制动辊(91),并且经由导引孔眼(93)继续沿着供应方向(F)行进。
经纱(11)在入口(94)处离开导管(10)时的行进方向大致垂直于经纱(11)在出口(95)处经由导引孔眼(93)离开纱线张紧元件(9)时的行进方向。因此,这样的纱线张紧元件(9)很容易集成在托架(71)、(72)中,使得出口(95)位于托架的一侧,而来自托架的另一侧的经纱被通过托架(71)、(72)传送至入口(94)。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布置结构中(参见图8、9a和9b),织机(1)与提花装置(2)配合布置在筒子架(3)旁边。在织机(1)与筒子架(3)之间的中间空间内布置有织轴架(4),该织轴架(4)包括设置在四个不同的辊(40)-(43)上的储纱器,这些储纱器用于在织造过程中在织机(1)上均等且有规律地使用的经纱。
筒子架(3)包含大量纱筒(5),这些纱筒(5)包含储纱器,所述储纱器用于缠绕在其上的在织造过程中被不均等且无规律地使用的经纱。筒子架(3)包含八个纱架单元(30)-(37),这些纱架单元又称为门,它们以一定的间距彼此并排地布置(参见图9a)。每个纱架单元(30)-(37)具有面向织机(1)的前面(30a)以及垂直于前面(30a)延伸的两个竖直侧翼(30b)、(30c)。每个侧翼(30b)、(30c)包含将大量纱筒(5)在使它们可旋转的固定位置彼此并排地布置成上下叠置的水平行所需的支架。
在图9a中,在附图标记(30a)、(30b)和(30c)处仅示出了一个纱架单元(30)。其它纱架单元(31)-(37)是相同的,它们的前面和侧翼分别用附图标记(30a)以及附图标记(30b)和(30c)表示。
在筒子架(3)与织机之间的空间内布置有纱线张紧装置(6),该纱线张紧装置由分别包括16个纱线张紧模块的八组(60)-(67)组成,每组(60)-(67)由分别包括竖向叠置的八个纱线张紧模块(7)的竖向叠置的两个序列(I)、(II)组成,即,由八个模块(7)组成的顶部序列(I)和由八个模块(7)组成的底部序列(II)。两个序列(I)、(II)之间有竖向间距(d)。图8示出了位于图9a的顶部的包括16个模块(7)的组(60)。
在图9a中,仅在顶部的组(60)中示出了纱线张紧元件(9)。在其它组(61)-(67)中也以类似的方式布置有纱线张紧元件,但是这些纱线张紧元件在图中未示出。
图9b单独并放大地示出了包括16个纱线张紧模块(7)的组(60)的俯视图。
每组纱线张紧模块(60)-(67)靠着相应的纱架单元(30)-(37)的前面(30a)布置。因此,每组(60)-(67)具有配套的筒子架单元(30)-(37)。
每个纱线张紧模块(7)由两个具有平坦外表面的板状托架(71)、(72)组成。每个托架(71)、(72)包含用于从位于同一侧的侧翼(30b)、(30c)的纱筒(5)供应的经纱的纱线张紧元件(9)。因此,在图9a中,顶部托架71具有配套的侧翼(30b),底部托架(72)具有配套的侧翼(30c)。
两个托架(71)、(72)竖直地布置,并相对于配套的侧翼(30b、30c)所在的竖直平面(VI)、(V2)成锐角(β),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托架沿着织机1的方向朝彼此逐渐缩拢,在形成一个角度并彼此邻接的同时聚拢到一起。因此,在水平横截面中看,纱线张紧模块(7)具有V形轮廓,这在图9a和9b中能清楚地看出。
每个托架(71)、(72)具有很多排紧密并列的纱线张紧元件(9)。为了清楚起见,对于每个托架(71)、(72)仅示出了三个纱线张紧元件(9)。
纱线张紧元件(9)是集成在托架(71)、(72)中的类型,使得出口(96)位于托架(71)、(72)的一侧,并且来自托架的另一侧的经纱被通过托架(71)、(72)传送到纱线张紧元件的入口(95)。
由于托架(71)、(72)的倾斜布置结构,每排纱线张紧元件(9)的方向(R1)、(R2)还相对于配套的侧翼(30b)、(30c)所在的竖直平面(V1)、(V2)形成锐角(β)。
在每个纱架单元(30)-(37)中,来自大量纱筒(5)的纱线被传送至织机(1),并被用作经纱结合到织物中。为每根经纱提供相应的导管(10)(在图8和9中未示出),以将经纱以没有张力的状态导引至纱线张紧元件(9)。这样,经纱不会相互接触,也不会相互约束。
由于所述一排纱线张紧元件相对于配套的侧翼(30b)、(30c)的倾斜布置结构,一排中的相继的纱线张紧元件(9)被带到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配套的侧翼(30b)、(30c)所在的竖直平面(V1、V2)水平偏移的位置。因此,从该侧翼(30b)、(30c)供应的相应经纱很容易接近每个纱线张紧元件(9),并且每根被输送的经纱也能经过最少数量的弯转输送至织机。结果,经纱可从储纱装置传送至织机而不会相互约束,同时紧密排列在一起。
经纱从纱线张紧元件(9)移动至第一格网(13),该格网的宽度和高度(参见图8和9a)小于筒子架(3)的宽度和高度。在图8中,示出了从顶部纱线张紧模块(7)行进至格网(13)的顶部经纱(11)和从底部纱线张紧模块(7)行进至格网(13)的底部经纱(12)。图9a示意性地示出了区域(14),在该区域中,经纱从其路径从纱线张紧模块(9)的不同组(60)-(67)移动至第一格网(13)。
经线(11)、(12)从第一格网(13)行进至第二格网(15),该第二格网具有与第一格网(13)相同的宽度,但是具有较小高度。经纱(11)、(12)从第二格网(15)行进至织机(1),在织机处,它们被牵引穿过相应综丝(16)、(17)的综眼,综丝(16)、(17)由带有表示综眼的圆形加宽部分的竖线象征性地表示。相应的复位弹簧(18)、(19)在每根综丝(16)、(17)上施加向下力。
或者,纱线张紧装置(6)也可位于筒子架(3)与经轴架(4)之间的空间内,与筒子架(3)相距一定距离。此时,优选成组的纱线张紧模块(60)-(67)位于在现有技术中在从筒子架至织机的经纱路径上被经纱占据的空间内。更优选的是,纱线张紧模块占据的空间小于现有技术中经纱在从筒子架至织机的纱线路径上距织机相似距离处占据的空间。纱线张紧模块组的数量或每组纱线张紧模块的纱线张紧模块的数量是根据应用确定的。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布置结构中(参见图10a、10b和11),与提花装置(2)协作的织机(1)也布置在筒子架(3)旁边,并且与第一种布置结构(图8和图9)中的经轴架相同的经轴架(4)布置在织机(1)与筒子架(3)之间的中间空间内。筒子架(3)也具有与上文中参照图8和图9说明的第一种布置结构相同的布局。
在筒子架(3)与织机(1)之间的空间内布置有纱线张紧装置(6),该纱线张紧装置由一个纱线张紧模块组成,该纱线张紧模块沿着几乎与八个纱架单元(30)-(37)的前面(30a)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延伸。
纱线张紧模块(20)由两个具有平坦外表面的板状托架(21)、(22)组成。这两个托架(21)、(22)相对于彼此以相对的倾角(α)布置,从而它们相对于水平面对称地沿着织机(1)的方向朝彼此逐渐缩拢,在形成角度并彼此邻接的同时聚拢在一起。因此,在竖直截面中观察时,纱线张紧模块(20)具有V形轮廓,这在图10a和10b中能清楚地看到。
或者,纱线张紧装置(6)可由沿着织机的整个宽度分布的多个纱线张紧模块(20)组成。每个托架(21)、(22)具有很多排紧密并列的纱线张紧元件(8)。为了清楚起见,对于每个托架(21)、(22)仅示出了三个纱线张紧元件(8)。
纱线张紧元件(8)是集成在托架(21)、(22)中的类型,使得出口(86)位于托架(21)、(22)的一侧,并且托架的同一侧的经纱被传送到纱线张紧元件的入口(85)。
由于托架(21)、(22)的倾斜布置结构,每排纱线张紧元件(8)的方向(R1)、(R2)也相对于水平面形成倾角(α),或者换句话说,形成锐角。
采用这种布置结构时,也为每根经纱提供了相应的导管(10)(在图10和11中未示出),以将经纱以没有张力的状态导引至纱线张紧元件(8)。这样,经纱不会相互接触,也不会相互约束。
由于所述一排纱线张紧元件的倾斜布置结构,一排中的相继的纱线张紧元件(8)被带到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的位置。因此,从储纱器供应的相应经纱很容易接近每个纱线张紧元件(8),并且每根被输送的经纱也可经过最少数量的弯转输送至织机。结果,经纱可从储纱装置传送至织机而不会相互约束,同时紧密排列在一起。
经纱从纱线张紧元件(8)一直移动至格网(100),该格网具有与纱线张紧模块相同的宽度,但是具有较小的高度。经纱(11)、(12)从该格网(100)行进至织机(1),在织机处,它们被牵引穿过相应综丝(16)、(17)的综眼,综丝(16)、(17)由带有表示综眼的圆形加宽部分的竖线象征性地表示。相应的复位弹簧(18)、(19)在每根综丝(16)、(17)上施加向下力。
根据现有技术,经纱被以拉伸状态从筒子架(3)供应至第一格网。图10a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这种情况,其中直线(S1)从筒子架(3)中的最上一排纱筒首先穿过现有布置结构的格网(X),然后到达格网(100)上;直线(S2)从筒子架(3)中的最下一排纱筒穿过现有布置结构的格网(X),然后到达格网(100)上。更清楚地说,格网(X)不属于本发明的布置结构的一部分,在此仅是为了能够表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效果而增加的。
线(S1)、(S2)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经纱被以很大角度(相对于水平面)带到格网(X)然后到达格网(100),并示出了所供应的经纱由此随后占据很大高度。
图11利用从顶部的纱架单元(30)中的纱筒延伸到现有技术的格网(X)的直线(T1)以及从底部的纱架单元(37)中的纱筒延伸到现有技术的格网(X)的直线(T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情况。这些线(T1)、(T2)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经纱被以很大角度(相对于竖直平面)带到格网(X),并示出了所供应的经纱由此随后占据很大宽度。
由于本发明的经纱是在无张力状态下(很明显,在此状态下经纱不应被拉伸)被从筒子架(3)带到位于筒子架(3)与织机(1)之间的中间空间内的更小体积的纱线张紧装置(6),因此能以更小体积(在高度和宽度方面)供应经纱。在此,经纱在无张力状态下的移动发生在导管(10)中,该导管在图10和11中以曲线象征性地表示。因此,节省了用于接近经轴架(4)等部件的空间。此外,这样能够将筒子架(3)更靠近织机布置。

Claims (14)

1.一种织机(1)和带有配套纱线张紧装置(6)的储纱装置(3)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储纱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储纱单元(30)-(37),所述储纱单元具有面向织机(1)的前面(30a)和至少一个竖直侧翼(30b)、(30c),该侧翼配置为将多个储纱器(5)保持在并列位置,其特征在于:
-纱线张紧装置(6)包括至少一个纱线张紧模块(7)、(20),所述至少一个纱线张紧模块(7)、(20)具有承载至少一排并列的纱线张紧元件(8)、(9)的至少一个托架(71)、(72);(21)、(22),
-每个纱线张紧模块(7)、(20)布置在储纱装置(3)与织机(1)之间的空间内,并且
-每个托架(71)、(72);(21)、(22)布置成使得所述一排纱线张紧元件(8)、(9)的方向(R1)、(R2)相对于与所述竖直侧翼(21b)、(21c)所在的平面(V1)、(V2)平行或重合的竖直平面具有一个倾角(α)和/或与该竖直平面形成一个锐角(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托架(71)、(72);(21)、(22)包括构成纱线张紧模块(7)、(20)的外侧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相应的经纱(11)、(12)可接近所述外侧上的纱线张紧元件(8)、(9),并且每个托架(71)、(72);(21)、(22)的布置位置使得在纱线张紧模块(7)、(20)的竖直截面中观察时托架的表面具有一个倾角(α),和/或在纱线张紧模块(7)、(20)的水平截面中观察时托架的表面与和竖直侧翼(21b)、(21c)所在的平面(V1)、(V2)平行或重合的竖直平面形成一个锐角(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张紧模块(20)包括两个托架(21)、(22),这两个托架具有形成纱线张紧模块(20)的相应外侧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所述托架(21)、(22)的布置位置使得在纱线张紧模块(20)的竖直截面中观察时它们的相应表面具有一个倾角(α),并且沿着织机(1)的方向朝彼此逐渐缩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张紧模块(7)包括两个托架(71)、(72),这两个托架具有形成纱线张紧模块(7)的相应外侧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所述托架(71)、(72)的布置位置使得在纱线张紧模块(7)的水平截面中观察时它们的相应表面与和所述竖直侧翼(21b)、(21c)所在的平面(V1)、(V2)平行或重合的竖直平面形成一个锐角(β),并且沿着织机(1)的方向朝彼此逐渐缩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托架(71)、(72);(21)、(22)具有几乎彼此邻接的相互逐渐缩拢的表面,从而在横截面中观察时,纱线张紧模块(7)、(20)具有基本上为V形的轮廓。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经纱(11)、(12)在非张紧状态下被从储纱器(5)导引至纱线张紧元件(8)、(9)。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纱装置(3)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并列储纱单元(30)-(37)。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张紧装置(6)包括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彼此并排或上下重叠的纱线张紧模块(7)、(20)。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纱线张紧元件(8)、(9)包括用于经纱(11)、(12)的入口(85)、(94)和出口(86)、(95),并且,对于每个纱线张紧元件(8)、(9),从储纱器(5)供应的经纱(11)、(12)或者被导引至出口(86)、(95)所在的托架(71)、(72);(21)、(22)一侧的入口(85)、(94),或者被从与出口(86)、(95)所在的托架侧相反的托架侧通过托架(71)、(72);(21)、(22)导引至入口(85)、(94)。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储纱器(5)与所述纱线张紧元件(8)、(9)之间设有纱线导引装置(10),并且该纱线导引装置(10)配置成沿着从储纱器到纱线张紧元件的几乎整个路径导引和保护经纱。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导引装置(10)是管状的。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纱线张紧元件(8)、(9)包括一个辊(81)、(91),该辊由电动机(80)、(90)驱动,并配置为在与至少一根经纱(11)、(12)保持接触的状态下沿一个旋转方向或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以分别向与经纱供应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经纱(11)、(12)或者向与经纱供应方向(F)相同的方向移动经纱,或随着经纱的移动同时移动,或有助于经纱的移动,以便分别增大或减小所述经纱(11)、(12)中的纱线张力。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张紧模块(7)、(20)布置在储纱装置(3)与织机(1)之间的由与最远的储纱装置(2)的侧翼(30a)、(30b)接触的平行竖直表面横向限定的空间内。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纱装置是筒子架(3)。
CN202080039934.XA 2019-06-20 2020-06-05 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 Active CN113891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BE2019/5402 2019-06-20
BE20195402A BE1027382B1 (nl) 2019-06-20 2019-06-20 Een opstelling van een weefmachine en een garenvoorraadinrichting met een bijhorende garenspanningsinrichting
PCT/IB2020/055309 WO2020254906A1 (en) 2019-06-20 2020-06-05 An arrangement of a weaving machine and a yarn storage device with an associated yarn-tension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964A true CN113891964A (zh) 2022-01-04
CN113891964B CN113891964B (zh) 2023-10-20

Family

ID=6722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9934.XA Active CN113891964B (zh) 2019-06-20 2020-06-05 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20643A1 (zh)
EP (1) EP3987093B1 (zh)
CN (1) CN113891964B (zh)
BE (1) BE1027382B1 (zh)
ES (1) ES2966332T3 (zh)
WO (1) WO20202549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27386B1 (nl) * 2019-06-20 2021-01-27 Vandewiele Nv Weefmethode met regeling of sturing van de garenspanning in kettingdraden en weefmachine voor het produceren van een weefsel volgens deze weefmethode
USD995253S1 (en) * 2019-09-26 2023-08-15 Enerpac Tool Group Corp. Tensioning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70364A1 (de) * 2006-06-23 2007-12-26 Benninger AG Fadenspanner sowie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pulengatters
CN102587010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天津工业大学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片纱张力调节装置
CN102587009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天津工业大学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装置
CN103510254A (zh) * 2013-09-18 2014-01-15 浙江美惠地毯有限公司 地毯生产用纱线的出纱牵引方法及其专用纱架
CN103930606A (zh) * 2011-09-21 2014-07-16 美名格-艾罗有限公司 用于将纱线输送到纺织机的喂纱器
CN108349680A (zh) * 2015-11-03 2018-07-31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在张力下保持从纱线存放系统取出至织机的纱线输出系统的纱线的纱线张紧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90553A (en) * 1931-01-27 peterson
JPH02200834A (ja) * 1989-01-31 1990-08-09 Baba Sangyo Kikai Kk 整経機の張力制御装置
DE29608169U1 (de) * 1996-05-06 1997-09-04 Sucker Mueller Hacoba Gmbh Wickelvorrichtung für Fäden von Spulengattern
CA2635258C (en) * 2005-12-30 2014-07-22 Overend Technologies, Llc Unwind and feed system for elastomeric threa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70364A1 (de) * 2006-06-23 2007-12-26 Benninger AG Fadenspanner sowie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pulengatters
CN101472820A (zh) * 2006-06-23 2009-07-01 贝宁格股份公司 纱线张力器和用于运行筒子架的装置和方法
CN103930606A (zh) * 2011-09-21 2014-07-16 美名格-艾罗有限公司 用于将纱线输送到纺织机的喂纱器
CN102587010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天津工业大学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片纱张力调节装置
CN102587009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天津工业大学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装置
CN103510254A (zh) * 2013-09-18 2014-01-15 浙江美惠地毯有限公司 地毯生产用纱线的出纱牵引方法及其专用纱架
CN108349680A (zh) * 2015-11-03 2018-07-31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在张力下保持从纱线存放系统取出至织机的纱线输出系统的纱线的纱线张紧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54906A1 (en) 2020-12-24
ES2966332T3 (es) 2024-04-22
BE1027382A1 (nl) 2021-01-21
EP3987093A1 (en) 2022-04-27
US20220220643A1 (en) 2022-07-14
EP3987093C0 (en) 2023-11-29
BE1027382B1 (nl) 2021-01-28
EP3987093B1 (en) 2023-11-29
CN113891964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2371B1 (en) Yarn tensioning system for keeping a yarn which is taken from a yarn storage system to a yarn take-off system of a weaving machine under tension
CN113891964A (zh) 织机和带有配套的纱线张紧装置的储纱装置的布置结构
US7178558B2 (en) Modular weaving for short production runs
US857857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UD layer
JP5864338B2 (ja) 紡糸巻取装置及び紡糸巻取設備
CN101736421A (zh) 纺丝卷绕设备
CN101885434B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工作站的储纱器
KR100985574B1 (ko) 안정된 장력 조절구조가 마련된 원형직기
US7318456B2 (en) Modular weaving system with individual yarn control
US4512373A (en) Feeding and guiding means for triaxial fabric forming machine
TWI453313B (zh) 圖樣整經機(一)
CN107447321B (zh) 锦纶母纱整经方法及锦纶母纱整经装置
EP3987094B1 (en) Shed-forming device
US20200283257A1 (en) Yarn tens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keeping a yarn which is taken from a yarn storage system to a yarn take-off system of a weaving machine under tension
CN101622387B (zh) 用于使纱线定位在经纱条带宽内部的装置和整经方法
EP3121316B1 (en) Yarn arranging machine
KR102555593B1 (ko) 크릴 그룹제어 시스템
CN112334609B (zh) 用于纱线加工机的纱线储存装置
US7073695B1 (en) Multi-end strand predetermined tension controller
WO2020225705A1 (en) Method for replenishing yarn supplies in a yarn storage device of a textile machine and a yarn storage device provided for this
JPH10310955A (ja) 織機の経糸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の経糸ボビンの経糸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