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0273B - 双电桥总成 - Google Patents

双电桥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0273B
CN113890273B CN202111165717.8A CN202111165717A CN113890273B CN 113890273 B CN113890273 B CN 113890273B CN 202111165717 A CN202111165717 A CN 202111165717A CN 113890273 B CN113890273 B CN 113890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otor
controller
water channel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57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0273A (zh
Inventor
曹庆建
于志清
王媛
王力朋
李建勇
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57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0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0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0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cooling medium between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14Estimation or adaptation of machine parameters, e.g. flux, current or vol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电桥总成,所述双电桥总成包括:安装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第一冷却水道和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设于所述安装壳且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换热,所述第二冷却水道设于所述安装壳且用于与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电机换热;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内部集成有油冷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均与所述油冷水道连通,且所述油冷器设有与所述油冷水道连通的出水嘴。本发明的双电桥总成,能够分别对两个电机和两个控制器进行换热,便于满足双电桥总成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双电桥总成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双电桥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桥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单电控+单电机+单减速器(单电桥)的架构渐渐成为主流,但单电桥不具备矢量控制功能,机械性能上限较低,达不到高性能车的设计要求,因此,在相关技术中,部分车辆采用双电控+双电机+双减速器(双电桥)的架构,但是其双电桥总成仍采用单电桥的散热结构,导致双电桥总成的整体结构尺寸增大,无法实现双电桥总成的小型化设计。
其中,由于双电桥总成的功率密度较高,电压及转速要求也较高,导致现有的单电桥的散热结构无法满足双电桥总成的散热需求,且使得双电桥总成的散热效率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影响车辆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电桥总成,能够分别对两个电机和两个控制器进行换热,便于满足双电桥总成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双电桥总成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包括:安装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第一冷却水道和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设于所述安装壳且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换热,所述第二冷却水道设于所述安装壳且用于与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电机换热;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内部集成有油冷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均与所述油冷水道连通,且所述油冷器设有与所述油冷水道连通的出水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通过第一冷却水道和第二冷却水道能够分别对两个电机和两个控制器进行换热,便于满足双电桥总成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双电桥总成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同时,第一冷却水道和第二冷却水道均与同一出水嘴连通,便于实现双电桥总成的小型化设计。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入水管、第一控制器水道、第一电机水道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控制器水道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换热,所述第一电机水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机换热;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入水管、第二控制器水道、第二电机水道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控制器水道用于与所述第二控制器换热,所述第二电机水道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机换热;其中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均与所述油冷水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所述第一电机水道和所述第二电机水道均集成于所述安装壳内,且所述第一电机水道绕设于所述第一电机外,所述第二电机水道绕设于所述第二电机外。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所述第一入水管和所述第二入水管共用入水端口。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所述第一控制器水道和所述第二控制器水道均集成于所述安装壳内,且所述第一控制器水道与所述第一控制器同向延伸,所述第二控制器水道与所述第二控制器同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所述第一控制器水道与所述第一电机水道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水道与所述第二电机水道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还包括:第一减速器和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和所述第二减速器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第一冷却油路和第二冷却油路,所述第一冷却油路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减速器的齿轮、轴承和第一电机的电机绕组供油,所述第二冷却油路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减速器的齿轮、轴承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绕组供油;其中所述油冷器内部集成有与所述油冷水道换热的油液流道,所述油液流道的入口端与油液收集区连通,所述油液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连通。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包括第一主油路、第一电机转轴油道,所述第一主油路与所述油液流道的出口端连通,且所述第一主油路设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减速器的齿轮、轴承供油的第一喷油管,所述第一电机转轴油道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绕组供油的第一喷油口;所述第二冷却油路包括第二主油路、第二电机转轴油道,所述第二主油路与所述油液流道的出口端连通,且所述第二主油路设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减速器的齿轮、轴承供油的第二喷油管,所述第二电机转轴油道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绕组供油的第二喷油口。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所述第一主油路和所述第二主油路集成为主供油油路,且所述第一喷油管和所述第二喷油管分别设于所述主供油油路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减速器和所述第二减速器均位于所述油液收集区的上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的冷却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的冷却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双电桥总成100,
安装壳1,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4,第一减速器15,第二减速器16,
冷却水道2,入水端口20,
第一冷却水道21,第一入水管211,第一控制器水道212,第一电机水道213,第一出水管214,第一连接管215,
第二冷却水道22,第二入水管221,第二控制器水道222,第二电机水道223,第二出水管224,第二连接管225,
油冷器3,出水嘴31,
冷却油路4,主供油油路40,
第一冷却油路41,第一喷油管412,第一电机转轴油道413,第一喷油口414,
第二冷却油路42,第二喷油管422,第二电机转轴油道423,第二喷油口424,
吸滤器5,油泵6,压滤器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100通过设置两个电机和两个控制器,以形成双电桥总成100结构,使得双电桥总成100相比于单电桥结构能够具有矢量控制功能,且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水道21和第二冷却水道22,能够分别对两个电机和两个控制器进行换热,便于满足双电桥总成100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双电桥总成100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100,包括:安装壳1、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控制器13和第二控制器14。
具体地,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控制器13和第二控制器14均安装于安装壳1内。其中,第一电机11可与第一控制器13电连接,第二电机12可与第二控制器14电连接,便于第一控制器13对第一电机11进行控制,且便于第二控制器14对第二电机12进行控制,由此,通过设置两个电机和两个控制器能够使得双电桥总成100具有矢量控制功能,进而增强双电桥总成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第一冷却水道21设于安装壳1,以通过安装壳1对第一冷却水道21进行固定,且第一冷却水道21用于与第一控制器13、第一电机11换热,从而通过第一冷却流道对第一控制器13和第一电机11依次换热,从而通过第一冷却流道将第一控制器13和第一电机11的热量带走,满足第一控制器13和第一电机11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第一控制器13和第一电机11的散热效率。
第二冷却水道22设于安装壳1,以通过安装壳1对第二冷却水道22进行固定,且第二冷却水道22用于与第二控制器14、第二电机12换热,从而通过第二冷却水道22对第二控制器14和第二电机12依次换热,从而通过第二冷却水道22将第二控制器14和第二电机12的热量带走,满足第二控制器14和第二电机12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第一控制器13和第一电机11的散热效率。
油冷器3内部集成有油冷水道,且第一冷却水道21和第二冷却水道22均与油冷水道连通,以便于第一冷却水道21的冷却介质和第二冷却水道22内的冷却介质能够同时流向油冷器3内部的油冷水道,进而将两个冷却水道2的冷却介质进行集中。
如图1和图3所示,油冷器3设有与油冷水道连通的出水嘴31,也就是说,第一冷却水道21和第二冷却水道22与出水嘴31之间通过同一油冷水道相连通。
由此,使得第一冷却水道21的冷却介质第一冷却水道21的和第二冷却水道22后能够汇集在油冷水道内,且通过同一出水嘴31流出,进而便于减少一个出水嘴31的设置,从而减小冷却水道2的整体结构尺寸,实现冷却水道2的小型化设计。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冷却水道21和第二冷却水道22中的一个可与油冷器3相连,进而可通过油冷器3的出水嘴31排出冷却介质,而第一冷却水道21和第二冷却水道22中的另一个可不与油冷器3相连,其直接通过水道出口将冷却介质排出,这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电桥总成100,通过第一冷却水道21和第二冷却水道22能够分别对两个电机和两个控制器进行换热,便于满足双电桥总成100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双电桥总成100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同时,第一冷却水道21和第二冷却水道22均与同一出水嘴31连通,便于实现双电桥总成100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冷却水道2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入水管211、第一控制器水道212、第一电机水道213和第一出水管214,且第一入水管211与入水端口20相连。由此,冷却介质可由入水端口20进入第一入水管211,然后依次流经第一控制器水道212、第一电机水道213和第一出水管214,然后经由第一出水管214流向油冷水道,最后经由出水嘴31流出。
其中,第一控制器水道212用于与第一控制器13换热。优选地,第一控制器水道212可与第一控制器13的外壳贴合,以便于第一控制器水道212与第一控制器13换热,从而通过第一控制器水道212将第一控制器13的热量带走,满足第一控制器13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第一控制器13的散热效率。
第一电机水道213用于与第一电机11换热。优选地,第一电机水道213可与第一电机11的外壳贴合,以便于第一电机水道213与第一电机11换热,从而通过第一电机水道213将第一电机11的热量带走,满足第一电机11的散热需求。
如图3所示,第二冷却水道2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入水管221、第二控制器水道222、第二电机水道223和第二出水管224,且第二入水管221与入水端口20相连。由此,冷却介质可由入水端口20进入第二入水管221,然后依次流经第二控制器水道222、第二电机水道223和第二出水管224,然后经由第二出水管224流向油冷水道,最后经由出水嘴31流出。
第二控制器水道222用于与第二控制器14换热,优选地,第二控制器水道222可与第二控制器14的外壳贴合,以便于第二控制器水道222与第二控制器14换热,从而通过第二控制器水道222将第二控制器14的热量带走,满足第二控制器14的散热需求,从而提高第二控制器14的散热效率。
第二电机水道223用于与第二电机12换热。优选地,第二电机水道223可与第二电机12的外壳贴合,以便第二电机水道223与第二电机12换热,从而通过第二电机水道223将第二电机12的热量带走,满足第二电机12的散热需求。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出水管214与第二出水管224均与油冷水道连通。使得第一出水管214的冷却介质和第二出水管224管的冷却介质能够汇集在油冷水道内,且通过同一出水嘴31流出,进而便于减少一个出水嘴31的设置,从而减小冷却水道2的整体结构尺寸,实现冷却水道2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水道213和第二电机水道223均集成于安装壳1内,且第一电机水道213绕设于第一电机11外,第二电机水道223绕设于第二电机12外。也就是说,第一电机水道213和第二电机水道223均可套设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的外周壁上,从而便于增大第一电机水道213和第二电机水道223与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换热面积,从而便于提高第一电机水道213和第二电机水道223的换热效率。
如图3所示,第一入水管211和第二入水管221共用入水端口20,便于节省一个入水端口20的设置,其中,且第一入水管211和第二入分别与同一入水端口20相连,进而便于减少一个出水嘴31的设置,从而减小冷却水道2的整体结构尺寸,实现冷却水道2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器水道212和第二控制器水道222均集成于安装壳1内,从而使得第一控制器水道212和第二控制器水道222在安装壳1外不直接可见,且不占用安装壳1外部的安装空间,利于减小双电桥总成100的整体结构尺寸,实现双电桥总成100的小型化设计。
其中,第一控制器水道212与第一控制器13同向延伸,第二控制器水道222与第二控制器14同向延伸。从而便于增大第一控制器水道212、第二控制器水道222和第一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4的接触面积,提高大第一控制器水道212和第二控制器水道222的散热效率,且便于优化控制器水道与控制器之间的结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器水道212与第一电机水道213通过第一连接管215相连,第二控制器水道222与第二电机水道223通过第二连接管225相连。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管215连接于第一控制器水道212与第一电机水道213之间,便于第一控制器水道212内的冷却介质能够经由第一连接管215流向第一电机水道213,从而保证冷却介质的流动,第二连接管225连接于第二控制器水道222与第二电机水道223之间,便于第二控制器水道222内的冷却介质能够经由第二连接管225流向第二电机水道223,从而保证冷却介质的流动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水道212与第一电机水道213之间也可不采用第一连接管215相连,即第一控制器水道212与第一电机水道213也可用机械直接集成方式连接,其中,第二控制器水道222与第二电机水道223之间也可用机械直接集成方式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双电桥总成100还包括:第一减速器15、第二减速器16、第一冷却油路41和第二冷却油路4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均安装于安装壳1内。由此,两个电机、两个控制器和两个减速器共同组成了双电桥驱动。且第一冷却油路41和第二冷却油路42构成了冷却油路4,
而在实际的冷却过程中,冷却油路4还包括:油冷器3、吸滤器5、油泵6和压滤器7。其中,吸滤器5和压滤器7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而灵活选择,例如可只设有吸滤器5或者只设有压滤器7,当然也可同时设置吸滤器5和压滤器7或者二者均不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举例而言,外界的冷却油经由吸滤器5进行粗过滤,以将冷却油中的杂质排除,然后经过吸滤器5的冷却油进入油泵6,油泵6可为电子油泵6,油泵6用于对冷却油进行加压,以保证冷却油在冷却油路4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然后经过油泵6的冷却油再进入压滤器7,以通过压滤器7对冷却油再一次进行过滤,进而进一步地冷却油中的杂质排除,保证冷却油的纯净度,此时,将冷却油排进油冷器3,以便于通过油冷器3对冷却油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依次经过上述步骤完成降温的冷却油再分别进入第一冷却油路41和第二冷却油路42内,从而通过第一冷却油路41和第二冷却油路42以分别对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进行换热。
具体地,第一冷却油路41用于朝向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和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供油。也就是说,第一冷却油路41能够将降温后的冷却油朝向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和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喷出,从而利用温度较低的冷却油实现与第一减速器15的换热,提高第一减速器15的散热效率,同时低温的冷却油能够对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起到润滑的作用。
第二冷却油路42用于朝向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和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供油。也就是说,第二冷却油路42能够将降温后的冷却油朝向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和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喷出,从而利用温度较低的冷却油实现与第二减速器16的换热,提高第二减速器16的散热效率,同时低温的冷却油能够对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起到润滑的作用。
油冷器3内部集成有与油冷水道换热的油液流道,即油液流道内的冷却油可与油冷水道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从而便于对油液流道内的冷却油进行降温,且油冷水道与油液流道均集成于油冷器3内部,便于提高油冷器3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便于减小冷却油路4的整体结构尺寸,进而实现双电桥总成100的小型化设计。
具体地,油液流道的入口端与油液收集区(图中未示出)连通,油液流道的出口端与第一冷却油路41和第二冷却油路42连通。也就是说,油液收集区内的冷却油可经由油液流道流向第一冷却油路41和第二冷却油路42,进而实现第一冷却油路41和第二冷却油路42分别对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进行换热,增大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冷却油路41包括第一主油路、第一电机转轴油道413。
如图5所示,第一主油路与油液流道的出口端连通,且第一主油路设有用于朝向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供油的第一喷油管412,第一电机转轴油道413具有用于朝向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供油的第一喷油口414。
由此,冷却油在油液流道的出口端进入第一主油路后,部分冷却油之间通过第一喷油管412朝向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供油,从而使得冷却油附着于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上,进而通过冷却油进行吸热,从而增强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的散热效果,同时,另一部分冷却油通过第一喷油口414朝向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供油,进而通过冷却油对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进行吸热,从而增强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的散热效果。
如图5所示,第二冷却油路42包括第二主油路、第二电机转轴油道423,第二主油路与油液流道的出口端连通,且第二主油路设有用于朝向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供油的第二喷油管422,第二电机转轴油道423具有用于朝向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供油的第二喷油口424。
由此,冷却油在油液流道的出口端进入第二主油路后,部分冷却油之间通过第二喷油管422朝向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供油,从而使得冷却油附着于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上,进而通过冷却油进行吸热,从而增强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的散热效果,同时,另一部分冷却油通过第二喷油口424朝向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供油,进而通过冷却油对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进行吸热,从而增强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油路和第二主油路共用且集成为主供油油路40,从而能够通过一个主供油油路40分别朝向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和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进行供油,便于节省一个主油路的设置,从而简化冷却油路4的结构,实现冷却油路4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5所示,第一喷油管412和第二喷油管422分别设于主供油油路40的两侧。由此,第一喷油管412和第二喷油管422能够在主供油油路40的两侧分别朝向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和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进行喷油,从而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喷油管412和第二喷油管422能够满足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的相对设置位置,且便于避免第一喷油管412和第二喷油管422喷出冷却油之间互相干扰,从而提高冷却油对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和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均位于油液收集区的上方,也就是说,油液收集区可设于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的重力方向的下方。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进行冷却时,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均处于工作状态,即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和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均具有一定的速度。
此时,在冷却油路4朝向电机和减速器喷油以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换热时,部分冷却油会随着电机绕组、齿轮或轴承的转动而溅出,而本发明中,通过将油液收集区设于电机和减速器的重力方向的下方,使得在冷却油对电机或减速器换热完成后,冷却油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油液收集区,进而能够避免冷却油的浪费,利于冷却油的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冷却油路4的冷却成本。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的冷却水道2和冷却油路4均以安装于双电桥总成100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冷却水道2和冷却油路4也可用于单电桥总成或三电桥总成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1);
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控制器(13)和第二控制器(14),所述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一控制器(13)和第二控制器(14)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1)内;
第一冷却水道(21)和第二冷却水道(22),所述第一冷却水道(21)设于所述安装壳(1)且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3)、所述第一电机(11)换热,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2)设于所述安装壳(1)且用于与所述第二控制器(14)、所述第二电机(12)换热;
油冷器(3),所述油冷器(3)内部集成有油冷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21)和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2)均与所述油冷水道连通,且所述油冷器(3)设有与所述油冷水道连通的出水嘴(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水道(2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入水管(211)、第一控制器水道(212)、第一电机水道(213)和第一出水管(214),所述第一控制器水道(212)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3)换热,所述第一电机水道(213)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机(11)换热;
所述第二冷却水道(2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入水管(221)、第二控制器水道(222)、第二电机水道(223)和第二出水管(224),所述第二控制器水道(222)用于与所述第二控制器(14)换热,所述第二电机水道(223)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机(12)换热;其中
所述第一出水管(214)与所述第二出水管(224)均与所述油冷水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水道(213)和所述第二电机水道(223)均集成于所述安装壳(1)内,且所述第一电机水道(213)绕设于所述第一电机(11)外,所述第二电机水道(223)绕设于所述第二电机(12)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水管(211)和所述第二入水管(221)共用入水端口(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水道(212)和所述第二控制器水道(222)均集成于所述安装壳(1)内,且所述第一控制器水道(212)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3)同向延伸,所述第二控制器水道(222)与所述第二控制器(14)同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水道(212)与所述第一电机水道(213)通过第一连接管(215)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水道(222)与所述第二电机水道(223)通过第二连接管(22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减速器(15)和第二减速器(16),所述第一减速器(15)和所述第二减速器(16)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1)内;
第一冷却油路(41)和第二冷却油路(42),所述第一冷却油路(41)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和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供油,所述第二冷却油路(42)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和所述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供油;其中
所述油冷器(3)内部集成有与所述油冷水道换热的油液流道,所述油液流道的入口端与油液收集区连通,所述油液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41)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4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却油路(41)包括第一主油路、第一电机转轴油道(413),所述第一主油路与所述油液流道的出口端连通,且所述第一主油路设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减速器(15)的齿轮、轴承供油的第一喷油管(412),所述第一电机转轴油道(413)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一电机(11)的电机绕组供油的第一喷油口(414);
所述第二冷却油路(42)包括第二主油路、第二电机转轴油道(423),所述第二主油路与所述油液流道的出口端连通,且所述第二主油路设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减速器(16)的齿轮、轴承供油的第二喷油管(422),所述第二电机转轴油道(423)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第二电机(12)的电机绕组供油的第二喷油口(4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路和所述第二主油路共用且集成为主供油油路(40),且所述第一喷油管(412)和所述第二喷油管(422)分别设于所述主供油油路(40)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桥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2)、所述第一减速器(15)和所述第二减速器(16)均位于所述油液收集区的上方。
CN202111165717.8A 2021-09-30 2021-09-30 双电桥总成 Active CN113890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5717.8A CN113890273B (zh) 2021-09-30 2021-09-30 双电桥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5717.8A CN113890273B (zh) 2021-09-30 2021-09-30 双电桥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273A CN113890273A (zh) 2022-01-04
CN113890273B true CN113890273B (zh) 2023-01-20

Family

ID=7900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5717.8A Active CN113890273B (zh) 2021-09-30 2021-09-30 双电桥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0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164071A1 (en) 2022-11-10 2024-05-16 Caterpillar Inc.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packaged using common heat sink and enclos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70112A (ko) * 2016-12-16 2018-06-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냉각수 열교환 냉각방식 구동모터 및 환경차량
CN208646592U (zh) * 2018-08-31 2019-03-26 杭州白泽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及电动履带车
CN110649767A (zh) * 2019-10-28 2020-01-03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系统及其应用的冷却方法
CN111697743A (zh) * 2020-06-12 2020-09-22 上海威迈斯新能源有限公司 双冷却总成
CN112092607A (zh) * 2020-09-18 2020-12-1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系统的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12271876A (zh) * 2020-10-20 2021-01-26 丽水方德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273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8762A1 (zh) 一种混合冷却电机
WO2021042465A1 (zh)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JP2022528250A (ja) ステータコア、ハウジング、電気車両のモーター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気車両
CN210517972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及汽车
CN111697743A (zh) 双冷却总成
CN113890273B (zh) 双电桥总成
CN111379845A (zh) 驱动制动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108708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的冷却水套
CN111823853A (zh) 双驱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2367066U (zh) 一种双冷却通道电机
WO2023123819A1 (zh) 一种三合一电驱动集成系统
CN215912004U (zh) 电驱系统和车辆
CN216981727U (zh) 一种三合一电驱动集成系统
CN216290470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油冷冷却结构
CN115664115A (zh) 一种电驱的油冷系统结构、电驱总成装置及汽车
CN110224552A (zh) 一种双重冷却的电机结构
CN11491939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多合一电驱总成冷却系统
CN115021437A (zh)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4786468U (zh) 一种水冷风冷式高效冷渣机
CN205248988U (zh) 一种双冷却电机
CN210652644U (zh) 一种汽车电驱动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8468220U (zh) 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20857777U (zh) 一种独立双驱动电机的散热结构及电动车辆
CN217207651U (zh) 减速器和具有其的润滑系统、车辆
CN217159441U (zh) 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的电机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