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0231B - 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0231B
CN113890231B CN202110709806.8A CN202110709806A CN113890231B CN 113890231 B CN113890231 B CN 113890231B CN 202110709806 A CN202110709806 A CN 202110709806A CN 113890231 B CN113890231 B CN 113890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rotor
insulating film
rotary machin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98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0231A (zh
Inventor
大河内利典
伊藤圭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90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0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for insulating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旋转机的转子具备:转子芯,分别在轴向上设有多个组装孔;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从而被组装于所述转子芯。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任一方的包含所述轴向的端面在内的全部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的除了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之外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

Description

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旋转机的转子,具有:转子芯,分别在轴向上设有多个组装孔;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从而被组装于所述转子芯。日本特开平11-355986所记载的转子是上述转子的一个例子,为了防止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的错误组装,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截面形状设为旋转180°不对称,关于多个组装孔也设有截面形状为旋转180°不对称的两种组装孔。
然而,由于需要将两种磁铁和组装孔的截面形状设为旋转180°不对称,因此,无法采用同一截面形状的两种磁铁,存在形状设计的自由度被制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同一截面形状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判别并组装这些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具备:转子芯,分别在轴向上设有多个组装孔;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从而被组装于所述转子芯。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任一方的包含所述轴向的端面在内的全部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的除了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之外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中,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任一方包含端面在内地被绝缘覆膜覆盖,而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未被绝缘覆膜覆盖,因此,通过使电极与这些磁铁的端面部分接触来测定电阻,从而能基于由绝缘覆膜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还是第二磁铁。因此,即使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判别它们并将它们组装于转子芯,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截面形状的制约消除。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和判别。所述旋转机的转子包括:转子芯,分别在轴向上设有多个组装孔;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从而被组装于所述转子芯。所述准备是指,准备外周面分别以如下方式被绝缘覆膜覆盖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任一方的包含所述轴向的端面在内的全部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的除了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之外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所述判别是指,关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这两方,使电极与就所述一方的磁铁而言被所述绝缘覆膜覆盖但就所述另一方的磁铁而言未被所述绝缘覆膜覆盖的所述轴向的端面部分接触来测定电阻,基于由该绝缘覆膜的有无引起的该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所述第一磁铁还是所述第二磁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准备外周面分别以如下方式被绝缘覆膜覆盖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任一方包含端面在内地被绝缘覆膜覆盖,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除了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之外被绝缘覆膜覆盖,通过使电极与这些磁铁的端面部分接触来测定电阻,从而基于由绝缘覆膜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还是第二磁铁。因此,即使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判别它们并将它们组装于转子芯,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截面形状的制约消除。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基于由所述判别得到的判别结果将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按照所述配置图案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基于判别中的判别结果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按照配置图案插入至多个组装孔,因此能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还包括更换。可以是,所述判别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被插入至所述转子芯的所述多个组装孔的状态下进行,包括判别该第一磁铁和该第二磁铁是否分别按照所述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可以是,所述更换是指将在所述判别中被判别为未按照所述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的所述第一磁铁或所述第二磁铁更换为适当的磁铁。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被组装于转子芯的多个组装孔的状态下进行判别,判别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是否分别按照配置图案被插入至多个组装孔。并且,将被判别为未按照配置图案被插入至多个组装孔的第一磁铁或第二磁铁更换为适当的磁铁,因此能适当地防止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错误组装。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所述准备包括:以所述绝缘覆膜不附着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所述另一方的磁铁的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使所述绝缘覆膜附着于该第一磁铁和该第二磁铁的外周面。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准备是指以绝缘覆膜不附着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的磁铁的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使绝缘覆膜附着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外周面,能在之后的判别中基于轴向的端面的绝缘覆膜的有无来适当地判别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所述准备包括:针对全部的外周面被所述绝缘覆膜覆盖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所述另一方的磁铁,去除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绝缘覆膜。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准备中,针对全部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的磁铁,去除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绝缘覆膜,由此能在之后的判别工序中基于轴向的端面的绝缘覆膜的有无来适当地判别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彼此相同,并且所述多个组装孔的截面形状全部相同。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彼此相同的情况下,无法根据截面形状来判别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因此恐怕会发生错误组装,但通过基于由轴向的端面的绝缘覆膜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能防止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错误组装,并且能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
在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所述多个组装孔包括第一组装孔和第二组装孔这两种组装孔。可以是,所述第一组装孔和所述第二组装孔的相对于所述转子芯的径向的姿势彼此不同,并且所述第一组装孔和所述第二组装孔在所述转子芯的周向上邻接地设置。可以是,所述第一组装孔和所述第二组装孔绕所述转子芯的旋转轴心设有多组。可以是,所述第一磁铁被插入至所述第一组装孔,可以是,所述第二磁铁被插入至所述第二组装孔。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相对于转子芯的径向的姿势不同的第一组装孔和第二组装孔这两种组装孔绕转子芯的旋转轴心设有多组,第一磁铁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并且第二磁铁被插入至第二组装孔,在该情况下,需要组装许多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因此,通过基于由轴向的端面的绝缘覆膜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能显著地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能防止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错误组装,并且能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对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转子的旋转机进行说明的图,是图2的I-I向视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旋转机的转子的与旋转轴心O垂直的剖视图,是与图1相比较放大地示出的图。
图3是对被组装于图2的转子的第一磁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4是对被组装于图2的转子的第二磁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5是对图1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过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对在图5的步骤S2中测定许多磁铁的电阻的测定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在图5的步骤S2中测定许多磁铁的电阻的测定方法的另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图1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过程的另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对在图8的步骤SS3中测定被插入至转子芯的许多组装孔的许多磁铁的电阻的测定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转子的另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是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图11是对被组装于图10的转子的第一磁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2是对被组装于图10的转子的第二磁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3是对转子的又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是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例如应用于永久磁铁埋入式同步马达的转子,但也可以应用于埋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的其他旋转机的转子。旋转机既可以被用作电动马达,又可以被用作发电机,还可以是用作这两方的电动发电机。转子既可以是配设于内周侧的内转子型,又可以是配设于外周侧的外转子型。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例如使用稀土类磁铁,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永久磁铁。作为这些磁铁的绝缘覆膜,例如使用树脂、氧化膜。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除了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外还设有第三磁铁等其他磁铁的转子。
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的与转子芯的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彼此相同且多个组装孔的截面形状全部相同的情况下,例如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的包括截面形状的外形完全相同且仅磁通、保持力、极性等特性不同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而除此之外,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截面形状不同,或者第一磁铁用的第一组装孔的截面形状与第二磁铁用的第二组装孔的截面形状不同,从而不存在错误组装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即,在基于由判别工序得到的判别结果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和第二组装孔的情况下,在判别工序中判别出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因此能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迅速地插入至作为目标的组装孔而不会发生尝试错误。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图被适当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和形状等未必被准确地绘制。
图1是对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转子12的旋转机10进行说明的图,是图2的I-I向视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转子12的与旋转轴心O垂直的剖视图,是与图1相比较放大地示出的图。旋转机10是永久磁铁埋入式同步马达,是能择一地用作电动马达和发电机的电动发电机,例如被用作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的电动汽车的驱动力源。旋转机10具备与旋转轴心O同心地设置的转子12和定子14。定子14具备配设于转子12的外周侧的圆筒形状的定子芯16和卷绕于该定子芯16的多个定子线圈18。定子芯16是将许多圆环形状的钢板在与旋转轴心O平行的方向上层叠而成的,通过压入或安装螺栓等固定于未图示的壳体。
转子12具备:圆筒形状的转子芯22,装配于转子轴20的外周面;以及许多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埋设于该转子芯22。转子轴20的轴心与旋转轴心O一致。转子芯22是将许多圆环形状的钢板在与旋转轴心O平行的方向上层叠而成的,在该转子芯22的两端部设有一对端板28、30从而该转子芯22固定于转子轴20。在转子芯22分别在轴向(与旋转轴心O平行的方向)上贯通地设有第一组装孔32和第二组装孔34这两种组装孔,第一磁铁24被插入至该第一组装孔32并通过树脂制粘接剂等固定于该第一组装孔32,第二磁铁26被插入至第二组装孔34并通过树脂制粘接剂等固定于该第二组装孔34。
由图2可知,第一组装孔32和第二组装孔34的与转子芯22的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长方形且彼此是同一形状,但第一组装孔32从与转子芯22的径向垂直的方向顺时针旋转地倾斜,第二组装孔34从与转子芯22的径向垂直的方向逆时针旋转地倾斜。即,在转子芯22的周向上邻接的一组第一组装孔32和第二组装孔34被设为呈朝向外周侧打开的浅V字形,将该V字形的第一组装孔32和第二组装孔34作为基本图案,绕旋转轴心O以等角度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为45°间隔)设有多组(在本实施例中为八组)组装孔32、34。因此,所述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按照由这些组装孔32、34确定的配置图案各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八个)。
被插入至上述第一组装孔32、第二组装孔34从而被组装于转子芯22的第一磁铁24、第二磁铁26具有与转子芯22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的长度尺寸,并且与作为其长尺寸方向的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与组装孔32、34对应的长方形,该截面形状和外周形状呈彼此相同的长方体形状。图3是第一磁铁24的立体图,图4是第二磁铁26的立体图,这些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均呈在轴向上长的长方形的平板形状,以平板形状的表面背面的极性成为相反的姿势被组装于组装孔32、34。例如,第一磁铁24以N极侧的面位于转子芯22的外周侧的姿势被组装于第一组装孔32,第二磁铁26以S极侧的面位于转子芯22的外周侧的姿势被组装于第二组装孔34。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极性也可以是相反的。此外,作为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例如使用稀土类磁铁,并且由于当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与转子芯22直接接触时可能会损害旋转机10的性能,因此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分别被树脂、氧化膜等绝缘覆膜36、38覆盖。
在此,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磁通、保持力等特性彼此不同。该特性的不同无法根据外周形状来区别,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得能通过设于外周面的绝缘覆膜36、38来判别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图3和图4中的斜线表示绝缘覆膜36、38,就图3的第一磁铁24而言,在包含轴向的两侧的端面24a、24b在内的全部的外周面设置并覆盖有绝缘覆膜36,而就图4的第二磁铁26而言,在除了轴向的两侧的端面26a、26b之外的外周面设置并覆盖有绝缘覆膜38。绝缘覆膜36、38例如能通过涂布、浸渍等物理方法、电化学方法等来附着,对第二磁铁26的端面26a、26b实施掩蔽处理等来使绝缘覆膜38不附着即可。此外,也可以在使绝缘覆膜38附着于包含端面26a、26b在内的第二磁铁26的全部的外周面之后,通过利用砂轮机(grinder)等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来去除端面26a、26b的绝缘覆膜3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铁26的两端面26a、26b的大致整个区域露出至外部,但也可以设为仅端面26a、26b的一部分不设置绝缘覆膜38。该端面26a、26b不可能与转子芯22接触,因此即使没有绝缘覆膜38也没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24是一方的磁铁的一个例子,第二磁铁26是另一方的磁铁的一个例子。
在这样的旋转机10的转子12中,作为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中的一方的第一磁铁24包含端面24a、24b在内地被绝缘覆膜36覆盖,而作为另一方的磁铁的第二磁铁26的端面26a、26b未被绝缘覆膜38覆盖,因此,通过使电极与第一磁铁24的端面24a、24b和第二磁铁26的端面26a、26b接触来测定电阻,从而能基于由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24还是第二磁铁26。因此,即使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这两种磁铁的截面形状、外周形状相同,也能适当地判别它们并将它们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22的第一组装孔32、第二组装孔34,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截面形状等的制约消除。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和外周形状彼此相同,无法根据截面形状、外周形状来判别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因此恐怕会发生错误组装。因此,通过去除第二磁铁26的端面26a、26b的绝缘覆膜38,从而能基于由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能防止错误组装,并且能将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2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转子芯22的径向的姿势不同的第一组装孔32和第二组装孔34这两种组装孔绕转子芯22的旋转轴心O设有多组,第一磁铁24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并且第二磁铁26被插入至第二组装孔34,因此需要组装许多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因此,通过去除第二磁铁26的端面26a、26b的绝缘覆膜38,从而能基于由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能显著地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能防止错误组装,并且能将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22。
接着,参照图5具体地对上述旋转机10的转子12的制造过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5的流程图的步骤S1~S3全部能通过人的手工操作来进行,但也可以设为步骤S1~S3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机械来自动地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是预备工序(准备),步骤S2是判别工序(判别),步骤S3是插入工序(插入)。
在步骤S1中,如图3和图4所示,准备由绝缘覆膜36、38实现的覆盖状态不同的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这两种磁铁。即,第一磁铁24在包含轴向的两端面24a、24b在内的全部的外周面设置并覆盖有绝缘覆膜36,第二磁铁26在除了轴向的两端面26a、26b之外的外周面设置并覆盖有绝缘覆膜38,端面26a和26b露出至外部。
在步骤S2中,通过使电极与第一磁铁24的端面24a、24b和第二磁铁26的端面26a、26b接触来测定电阻,从而基于由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24还是第二磁铁26。图6和图7是具体地对电阻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均是测定第二磁铁26的电阻的情况,但关于第一磁铁24也可以同样地测定电阻。在图6中,使一对电极50、52与第二磁铁26的两侧的端面26a、26b接触来测定电阻,而在端面26a、26b没有绝缘覆膜38的第二磁铁26的电阻比端面24a、24b被绝缘覆膜36覆盖的第一磁铁24的电阻小,因此能基于该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24还是第二磁铁26。图7是使一对电极54、56与第二磁铁26的一方的端面26a或26b(在图7中为端面26a)接触来测定电阻的情况,能与图6同样地基于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24还是第二磁铁26。在该图7的情况下,另一方的端面26b也可以设有绝缘覆膜38。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测定根据电阻而变化的电流值来进行比较。
在步骤S3中,基于由上述步骤S2得到的判别结果,将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和第二组装孔34。即,针对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设置的第一组装孔32插入第一磁铁24,针对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设置的第二组装孔34插入第二磁铁26。之后,通过树脂制粘接剂等将这些第一磁铁24、第二磁铁26分别固定于转子芯22,由此制造出作为目标的转子12。在步骤S3的插入工序中,也可以在针对各组装孔32、34插入第一磁铁24、第二磁铁26时,同时通过树脂制粘接剂等使这些磁铁24、26固定于转子芯22。
根据这样的转子12的制造方法,准备外周面分别以如下方式被绝缘覆膜36、38覆盖的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作为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中的一方的第一磁铁24包含端面24a、24b地被绝缘覆膜36覆盖,作为另一方的磁铁的第二磁铁26除了端面26a、26b之外地被绝缘覆膜38覆盖,通过使电极50、52或54、56与第一磁铁24的端面24a、24b和第二磁铁26的端面26a、26b接触来测定电阻,从而基于由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24还是第二磁铁26。因此,即使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这两种磁铁的截面形状、外周形状相同,也能适当地判别它们并将它们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22,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截面形状等的制约消除。
此外,基于由步骤S2的判别工序得到的判别结果将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分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第二组装孔34,因此能将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迅速地组装于转子芯22而不会发生尝试错误。
此外,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彼此相同,无法根据截面形状来判别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并且恐怕会发生错误组装,但通过基于由轴向的端面24a、24b、26a、26b的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能防止错误组装,并且能将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22。
此外,相对于转子芯22的径向的姿势不同的第一组装孔32和第二组装孔34这两种组装孔绕转子芯22的旋转轴心O设有多组,第一磁铁24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并且第二磁铁26被插入至第二组装孔34,因此需要组装许多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因此,通过基于由轴向的端面24a、24b、26a、26b的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能显著地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能防止错误组装,并且能将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22。
图8的流程图是对所述旋转机10的转子12的制造过程的另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在该情况下,也是步骤SS1~SS4全部能通过人的手工操作来进行,但也可以设为步骤SS1~SS4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机械来自动地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S1是预备工序(准备),步骤SS2是插入工序(插入),步骤SS3是判别工序(判别),步骤SS4是更换工序(更换)。
在步骤SS1中,与所述图5的步骤S1同样地如图3和图4所示准备由绝缘覆膜36、38实现的覆盖状态不同的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这两种磁铁。在SS2中,将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插入至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设置的第一组装孔32、第二组装孔34。
在此,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截面形状、外周形状相同,因此可能会发生将第二磁铁26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或者将第一磁铁24插入至第二组装孔34的错误组装。因此,接着执行步骤SS3,对于被插入至许多组装孔32、34的各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使电极与端面24a、24b,26a、26b部分接触来测定电阻,从而基于由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24还是第二磁铁26。即,判别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的磁铁是否是第一磁铁24,被插入至第二组装孔34的磁铁是否是第二磁铁26。在此,可以与所述步骤S2同样地使用图6或图7所示的电极50、52或54、56逐个测定被插入至转子芯22的组装孔32、34的许多(在实施例中为十六个)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电阻,但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使用与磁铁24、26的数量对应地装配有许多(在实施例中为十六个)电极60、62的一对电极保持板64、66,对于全部的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同时测定电阻来判别是第一磁铁24还是第二磁铁26。需要说明的是,不一定需要能同时测定全部的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电阻,例如也可以将电极60、62的数量分别设为2~4个左右,分为多次来测定电阻。此外,通过将电极60、62设于一方的电极保持板64或66,还能如图7那样仅在轴向的单侧测定电阻,省略另一方的电极保持板66或64。
在下一步骤SS4中,在基于由上述步骤SS3得到的判别结果而判定为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的磁铁是第二磁铁26的情况、和在基于由上述步骤SS3得到的判别结果而判定为被插入至第二组装孔34的磁铁是第一磁铁24的情况下,更换这些磁铁。之后,通过树脂制粘接剂等将全部的第一磁铁24、第二磁铁26分别固定于转子芯22,由此制造出作为目标的转子12。
如此,在本实施例的转子12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被组装于转子芯22的多个组装孔32、34的状态下进行步骤SS3的判别工序,判别许多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是否分别按照配置图案被插入至多个组装孔32、34。具体而言,判别第一磁铁24是否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第二磁铁26是否被插入至第二组装孔34。并且,在判定为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32的磁铁是第二磁铁26的情况下、和判定为被插入至第二组装孔34的磁铁是第一磁铁24的情况下,在步骤SS4中更换这些磁铁26、24,因此能与所述实施例同样地适当地防止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错误组装。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对与所述实施例实质上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0是与所述图2对应的转子70的剖视图,图11是被组装于转子70的第一磁铁72的立体图,图12是被组装于转子70的第二磁铁74的立体图。该转子70与所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梯形,供这些磁铁72、74组装的第一组装孔76、第二组装孔78的截面形状也是梯形。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的截面形状和外周形状彼此相同,第一组装孔76和第二组装孔78的截面形状彼此相同,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分别以梯形截面中的上底侧的面位于转子芯22的外周侧的姿势被插入至第一组装孔76、第二组装孔78。此外,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的磁通、保持力相同,但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的板厚方向的极性彼此不同,例如第一磁铁72的梯形截面中的上底侧的面被设为N极,第二磁铁74的梯形截面中的上底侧的面被设为S极。
在这样的转子70中,也是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和外周形状彼此相同,无法根据截面形状、外周形状来判别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因此恐怕会发生错误组装。因此,以就第一磁铁72而言在包含轴向的两侧的端面72a、72b在内的全部的外周面设置并覆盖有绝缘覆膜36,就第二磁铁74而言在除了轴向的两侧的端面74a、74b之外的外周面设置并覆盖有绝缘覆膜38的方式,在该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设有绝缘覆膜36、38。第一磁铁72是一方的磁铁的一个例子,第二磁铁74是另一方的磁铁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例中,也是通过使电极与第一磁铁72、第二磁铁74的端面72a、72b、74a、74b部分接触来测定电阻,从而能基于由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72还是第二磁铁74。因此,即使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这两种磁铁的截面形状、外周形状相同,也能适当地判别它们并将它们适当地组装于转子芯22的第一组装孔76、第二组装孔78,能获得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的截面形状等的制约消除等与所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的截面形状不一定需要是梯形,可以适当变更。此外,也可以使用不仅NS的极性不同而且磁通、保持力也不同的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这两种磁铁。
图13是与所述图2对应的转子80的剖视图。就该转子80而言,在与所述第一组装孔32、第二组装孔34相同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的组装孔82以与转子芯22的径向垂直的恒定的姿势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有许多(在实施例中为十六个)的情况下,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这两种磁铁以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被插入并组装于该组装孔82。具体而言,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这两种磁铁在周向上交替地被插入并组装于许多组装孔82。在该情况下,也是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的截面形状和外周形状彼此相同,无法根据截面形状、外周形状来判别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6,因此恐怕会发生错误组装,使用在端面24a、24b设有绝缘覆膜36、端面26a、26b不设有绝缘覆膜38这一点上不同的第一磁铁24、第二磁铁26,能基于由该绝缘覆膜36、38的有无引起的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第一磁铁24还是第二磁铁26,由此能获得与所述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与图10的第一组装孔76、第二组装孔78同样地设置截面形状是梯形的组装孔来作为上述组装孔82,使用截面形状是梯形的所述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74来构成转子80。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实施例仅是一实施方式,本发明能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施加各种变更、改良之后的方案来实施。

Claims (8)

1.一种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芯,分别在轴向上设有多个组装孔;以及
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从而被组装于所述转子芯,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其中一方的包含所述轴向的端面在内的全部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的除了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之外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
2.一种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机的转子包括:转子芯,分别在轴向上设有多个组装孔;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这两种磁铁,按照预先确定的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从而被组装于所述转子芯,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外周面分别以如下方式被绝缘覆膜覆盖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其中一方的包含所述轴向的端面在内的全部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另一方的除了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之外的外周面被绝缘覆膜覆盖;以及
关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这两方,使电极与就所述一方的磁铁而言被所述绝缘覆膜覆盖但就所述另一方的磁铁而言未被所述绝缘覆膜覆盖的所述轴向的端面部分接触来测定电阻,基于由该绝缘覆膜的有无引起的该电阻的不同来判别是所述第一磁铁还是所述第二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基于由所述判别得到的判别结果将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按照所述配置图案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更换,
其中,所述判别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被插入至所述转子芯的所述多个组装孔的状态下进行,包括判别该第一磁铁和该第二磁铁是否分别按照所述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
所述更换是指将在所述判别中被判别为未按照所述配置图案被插入至所述多个组装孔的所述第一磁铁或所述第二磁铁更换为适当的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备包括:以所述绝缘覆膜不附着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所述另一方的磁铁的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使所述绝缘覆膜附着于该第一磁铁和该第二磁铁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备包括:针对全部的外周面被所述绝缘覆膜覆盖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所述另一方的磁铁,去除所述轴向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绝缘覆膜。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彼此相同,并且所述多个组装孔的截面形状全部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组装孔包括第一组装孔和第二组装孔这两种组装孔,所述第一组装孔和所述第二组装孔的相对于所述转子芯的径向的姿势彼此不同,并且所述第一组装孔和所述第二组装孔在该转子芯的周向上邻接地设置,所述第一组装孔和所述第二组装孔绕所述转子芯的旋转轴心设有多组,
所述第一磁铁被插入至所述第一组装孔,所述第二磁铁被插入至所述第二组装孔。
CN202110709806.8A 2020-07-01 2021-06-25 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890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4446 2020-07-01
JP2020114446A JP7338570B2 (ja) 2020-07-01 2020-07-01 回転機のロ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231A CN113890231A (zh) 2022-01-04
CN113890231B true CN113890231B (zh) 2024-05-03

Family

ID=79010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9806.8A Active CN113890231B (zh) 2020-07-01 2021-06-25 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7465B2 (zh)
JP (1) JP7338570B2 (zh)
CN (1) CN113890231B (zh)
DE (1) DE102021115783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01A (zh) * 1995-04-14 1997-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JPH11355986A (ja) * 1998-06-09 1999-12-24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磁石埋設ロータ
JP2004140951A (ja) * 2002-10-18 2004-05-13 Asmo Co Ltd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モータ
JP2010142059A (ja) * 2008-12-15 2010-06-24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2014236592A (ja) * 2013-06-03 2014-12-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64896A (zh) * 2013-04-16 2015-12-16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用于马达的转子铁芯的磁性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52737A (zh) * 2015-10-30 2018-07-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转子、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装置
EP3468005A1 (en) * 2017-10-05 2019-04-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otor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9962546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转子
CN111149281A (zh) * 2017-09-28 2020-05-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式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7140A (ja) * 1996-06-07 1997-12-16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回転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24736A (ja) 1999-05-12 2000-11-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CN103081301B (zh) * 2010-09-02 2016-10-12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转子中使用的固定用树脂组合物
JP2013243886A (ja) 2012-05-22 2013-12-05 Nitto Denko Corp 永久磁石モータ、永久磁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永久磁石
JP5786804B2 (ja) * 2012-06-13 2015-09-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59761B2 (en) * 2013-02-12 2018-01-02 Asmo Co., Ltd. Rotor and motor
JP6127893B2 (ja) 2013-10-09 2017-05-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JP5999079B2 (ja) * 2013-12-13 2016-09-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ロータ
CN109964388B (zh) * 2016-11-24 2021-11-2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转子以及旋转电机用转子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01A (zh) * 1995-04-14 1997-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JPH11355986A (ja) * 1998-06-09 1999-12-24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磁石埋設ロータ
JP2004140951A (ja) * 2002-10-18 2004-05-13 Asmo Co Ltd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モータ
JP2010142059A (ja) * 2008-12-15 2010-06-24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CN105164896A (zh) * 2013-04-16 2015-12-16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用于马达的转子铁芯的磁性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236592A (ja) * 2013-06-03 2014-12-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352737A (zh) * 2015-10-30 2018-07-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转子、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装置
CN111149281A (zh) * 2017-09-28 2020-05-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式旋转电机
EP3468005A1 (en) * 2017-10-05 2019-04-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otor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9962546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转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37465B2 (en) 2023-04-25
JP2022012547A (ja) 2022-01-17
JP7338570B2 (ja) 2023-09-05
US20220006338A1 (en) 2022-01-06
CN113890231A (zh) 2022-01-04
DE102021115783A1 (de)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8504B2 (en) Resolver
CN108352743B (zh) 电动机及空气调节机
EP0558746B1 (en) Rotor of brushless motor
JP3421251B2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ボビン
EP0641059B1 (en) Rotor of synchronous motor
US9130441B2 (en) Brushless DC motor
CN106797169B (zh) 旋转变压器
CN108028587B (zh) 永久磁铁同步电动机、永久磁铁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及空调机
CN109980807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EP2485371A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13890231B (zh) 旋转机的转子以及旋转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2703659A (zh) 马达
KR20180105220A (ko) 센서 마그넷, 회전자, 전동기, 및 공기 조화기
US10971980B2 (en) Rotor and resolver
CN111384802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H05292688A (ja) 永久磁石回転子
US10749421B2 (en) Rotor for IPM motor, IPM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rotor for IPM motor
JP2004096836A (ja) 回転電機
WO2023135730A1 (ja) 回転電機
WO2022038727A1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20014336A (ja) 回転電気機械
US20230050704A1 (en) Rotor and motor comprising same
CN113661635B (zh) 电动机和电气设备
CN110034621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13632349B (zh) 转子的制造方法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