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9803A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9803A
CN113889803A CN202010628217.2A CN202010628217A CN113889803A CN 113889803 A CN113889803 A CN 113889803A CN 202010628217 A CN202010628217 A CN 202010628217A CN 113889803 A CN113889803 A CN 113889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ower adapter
housing
slid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82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82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98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9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9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0Means for supporting coupling part when not engag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支架、滑盖、传动部和插脚,所述支架设有收容槽,所述滑盖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收容槽一侧,所述插脚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传动部连接于所述插脚和所述滑盖,以将所述滑盖的直线滑动力矩转换成转动扭矩,并将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插脚,以使所述插脚可翻转地伸出或收缩于所述收容槽,可以使得插脚随运动部运动而可翻转地伸出或收缩于支架,即无需接触插脚,实现插脚的旋出于支架或收纳于支架,使得电源适配器使用快捷方便,省力安全。

Description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申请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源适配器设置可收纳的插脚,以使得电源适配器方便携带。然而,插脚的伸出或收缩都需要用户用手接触插脚,将插脚拔出电源适配器的容槽内,或者将插脚压入电源适配器的容槽内,造成使用不便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支架、滑盖、传动部和插脚,所述支架设有收容槽,所述滑盖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收容槽一侧,所述插脚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传动部连接于所述插脚和所述滑盖,以将所述滑盖的直线滑动力矩转换成转动扭矩,并将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插脚,以使所述插脚可翻转地伸出或收缩于所述收容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上述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子设备组件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以在所述插脚与电源座插接时,向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通过所述滑盖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收容槽一侧,所述传动部连接于所述插脚和所述滑盖,以将所述滑盖的直线滑动力矩转换成转动扭矩,并将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插脚,可以使得所述插脚随所述滑盖滑动而可翻转地伸出或收缩于所述支架,即无需接触插脚,实现插脚旋出于支架或收纳于支架,使得电源适配器使用快捷方便,省力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100,电源适配器100包括支架10、转动连接于支架10的插脚20和可移动地连接支架10的运动部30,插脚20可随运动部30相对支架10运动,而可翻转地伸出或收缩于支架10。可以理解的是,电源适配器100利用插脚20插入电源插座中,可以实现电源适配器100获取电能,从而方便将电能传递至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耳机等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100的插脚20可以为国标、或欧规、或美规、或英规、或澳规、或日规、或韩规等各种标准的插脚。
通过支架10设置运动部30,插脚20转动连接于支架10,移动运动部30,使得插脚20可随运动部30运动而可翻转地伸出或收缩于支架10,即无需接触插脚20,实现插脚20的伸缩,使得电源适配器100使用快捷方便,省力安全。
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外壳90,支架10固定于外壳90内,外壳90对支架10进行稳固防护,以及增加电源适配器100的外观性能。外壳90设有内腔99和与所述内腔99相通的通槽91。插脚20可翻转地从通槽91相对外壳90伸出或收缩。即插脚20转动连接于支架10与通槽91正对处。运动部30穿过外壳90可移动地连接支架10。运动部30至少部分露出外壳90,以便于运动部30接收用户的操控作用力,使得运动部30可相对支架10及外壳90运动。
支架10收容于内腔99,并设有与通槽91配合的凸台109,凸台109具有远离内腔99的抵接面108,凸台109在抵接面108设有收容槽18。插脚20相对支架10及外壳90伸出时,插脚20转动连接支架10的端部位于收容槽18内,另一端部位于收容槽18外。插脚20相对支架10及外壳90收缩时,插脚20完全收容于收容槽18内,以实现对插脚20隐藏防护,且减小电源适配器100体积方便携带。当插脚20相对支架10及外壳90伸出时,插脚20凸出于抵接面108的部分可插接于电源插座上,抵接面108与电源插座抵接,避免外壳90与电源座接触。外壳90对支架10进行防护。外壳90内还可以收容电连接插脚20的电路板,以便于电源适配器100接收电流,并对电流进行处理。
可选的,凸台109的抵接面108与外壳90的表面平齐,以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外观平整性。抵接面108与外壳90的表面允许存在一定组装断差,为了保证抵接面108始终优先外壳90的表面与电源插座接触,抵接面108的略凸出于外壳90的外表面。
可选的,凸台109的抵接面108相对外壳90的表面凸出,即凸台109的端部相对外壳90的表面凸出,使得插脚20与电源座插接时,外壳90与电源座始终存在一定间距,以保证外壳90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电源适配器100采用了可以翻转地伸出或收缩的插脚20,为了保证插脚20可以经常翻转,使得对插脚20进行承载转动连接的结构部件抗疲劳要求较高。插脚20需要在于电源座插接的情况下获取电能,因此插脚20常面临高压电路短路产生电弧燃烧的情况,因此为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安全性,对插脚20进行承载连接的结构部件防火抗燃烧要求较高。显然,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0对插脚20进行承载,支架10将插接20与外壳90进行隔绝,支架10相较于外壳90具有更好的绝缘防护性能,更好的耐磨抗压性能,以及更好的防火防燃烧性能,可以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安全性,增加电源适配器100的使用寿命。将插脚20转动连接于支架10,可以避免外壳90与电源座插接,避免外壳90刮花、避免外壳90受损,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外观性能。
具体的,外壳90具有第一端部92、与第一端部92相对的第二端部93、设置于第一端部92和第二端部93之间的周侧部94。通槽91设置于周侧部94邻近第一端部92处。内腔99具有设置于第一端部92的开口95。开口95与通槽91相通。支架10可经开口95插入内腔99,并使得凸台109与通槽91限位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内腔99的内周侧壁与支架10的外周侧壁间隙配合,以便于支架10经开口95插入内腔99后,可以稳固于内腔99内。通槽91远离开口95的一端具有抵挡壁,抵挡壁可以对凸台109进行限位,使得支架10插入内腔99限位,避免支架10过于内缩于外壳90。
可选的,周侧部94具有正表面941和与正表面941相对背表面942,以及连接于正表面941和背表面942之间的侧表面943。通槽91开设于正表面941处。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支架10具有正面11、与正面11相对的背面12、连接于正面11和背面12之间并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连接于正面11和背面12之间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凸台109设置于正面11处,并邻近第一端面13处。插脚20从正面11伸出或收缩于支架10。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可以分别位于支架10的前后两端,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可以位于支架10的左右两侧。支架10固定于内腔99后,第一端面13靠近外壳90的第一端部92,第二端面14收容于内腔99内。
本实施方式中,当插脚20相对支架10处于伸出状态时,插脚20的端部相对正表面941凸出。插脚20的端部设置金属导体,以便于插脚20与电源插座内的电源电极导通,且抵接面108抵接于电源座。当插脚20相对支架10处于收缩状态时,插脚20收容于收容槽18,使得电源适配器100的整体呈矩形块状,进而方便收纳携带电源适配器100,以及可以利用支架10对插脚20有效保护,保证了安全性。
具体的,插脚20设有转动轴21和固定于转动轴21上的两个引脚柱22。引脚柱22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21的长度方向垂直。引脚柱22的中心轴线与转动轴21的中心轴线相交。两个引脚柱22在转动轴21的轴向上并排。转动轴21始终位于收容槽18内。转动轴21邻近收容槽18远离第一端面13,以使得引脚柱22远离转动轴21的端部可翻转出收容槽18。当插脚20处于相对支架10收缩状态时,收容槽18的底壁对插脚20限位,以防止插脚20过于收缩至支架10内。当插脚20处于相对支架10伸出状态时,收容槽18邻近转动轴21的侧壁对插脚20进行限位,以防止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夹角过大,不利于插脚20与电源座插接。转动轴21可以设有绝缘体,绝缘体对引脚柱22的一端包覆,转动轴21将两个引脚柱22隔开,避免两个引脚柱22短路。引脚柱22为金属件,以实现插脚20获取电流。
本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8的数目为两个,转动轴21穿过两个收容槽18,两个引脚柱22分别与两个收容槽18可翻转地伸缩配合。利用两个收容槽18分别对两个引脚柱22收容,使得支架10的稳固性增加,并且可以有效隔绝两个引脚柱22,防止引脚柱22短路。可以理解的是,引脚柱22可翻转地伸出收容槽18,是指引脚柱22以翻转地运动方式相对支架10转动,并使得引脚柱22的端部旋出于收容槽18,以便于引脚柱22的端部可与电源座插接。引脚柱22可翻转地收缩于收容槽18,是指引脚柱22以翻转地运动方式相对支架10转动,并使得引脚柱22整个收纳于收容槽18,以便于携带。
本实施方式中,支架10设有收容腔17,收容腔17用以收容电路板、电源芯片、电源变压模块等器件。插脚20转动连接支架10的一端设置一部分收容于收容腔17,使得插脚20可以与电路板、电源芯片、电源变压模块等器件电连接。可选的,支架10包括第一壳体101和与第一壳体101盖合的第二壳体102,凸台109设置于第一壳体101背离第二壳体102一侧,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之间。正面11形成于第一壳体101背离第二壳体102一面,背面12形成于第二壳体102背离第一壳体101一面。利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对转动轴21夹持,使得转动轴21相对支架10转动顺畅平稳。
具体的,第一壳体101内朝向第二壳体102一侧对应收容槽18设置轴承凸台103,第二壳体102内朝向第一壳体101一侧设有与轴承凸台103对接配合的轴承凸起104。轴承凸台103上设有第一U形槽105,轴承凸起104上设有第二U形槽106。第一U形槽105和第二U形槽106共同对插脚20的转动轴进行承载,实现插脚20可相对支架10翻转。第一U形槽105与收容腔17和收容槽18相通。轴承凸台103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两个第一U形槽105,以便于转动轴21经第一U形槽105穿过收容槽105,引脚柱22固定于转动轴21穿过收容槽105的部分。第二壳体102对应四个第二U形槽106设置四个轴承凸起104,以增加转动轴21与支架10的结构稳固性,保证转动轴21相对支架10转动顺畅,且对两个引脚柱22有效隔绝。
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两个引脚弹片60,两个引脚弹片60分别与两个引脚柱22电连接。引脚柱22设有远离转动轴21的导电接触端23,当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伸出过程中,导电接触端23与引脚弹片60弹性抵触,当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收缩状态时,导电接触端23与引脚弹片60分离。
具体的,引脚弹片60包括固定端61和弯曲端62。固定端61对应夹持于轴承凸台103的端部和第二壳体102的内壁支架。弯曲端62与插脚20的引脚柱22相对。弯曲端62沿曲线弯曲。弯曲端62具有弹性形变性能。当插脚20翻转至相对支架10伸出的过程中,导电接触端23转动至与弯曲端62接触,以使得弯曲端62形变,弯曲端62对导电接触端23施加弹性抵触力,使得引脚柱22与引脚弹片60接触更加紧密,使得引脚柱22在翻转过程中存在阻尼力,即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过程中存在阻尼力,以减小插脚20对支架10的翻转冲击作用力。当插脚20翻转至相对支架10收缩状态,导电接触端23转动至与弯曲端62分离状态,弯曲端62回复至自然舒展状态。
更为具体的,第一壳体101在轴承凸台103的一侧还设有弹片卡槽107,引脚弹片60设有卡入弹片卡槽107的导通支脚63,转动轴21的端部伸入弹片卡槽107并与导通支脚63抵触,以使得引脚柱22经转动轴21与导通支脚63保持导通状态。转动轴21设有分别与两个引脚柱22接触的轴心导体,轴心导体的端部伸入弹片卡槽107,并与导通支脚63接触。转动轴21的两个轴心导体连接引脚柱22的部分均被绝缘体包覆,以防止短路。弹片卡槽107对导通支脚63稳固,使得引脚弹片60可以在插脚20相对支架10多次翻转后仍保持与插脚20有效接触,增加引脚弹片60的稳固性,以及与插脚20有效导通性能,增加电源适配器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运动部30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架10上。运动部30可以是设置于背面12、第一侧面15、第二侧面16、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运动部30可以在支架10上呈直线移动,或者是可以在支架10上转动,或者是在支架10上呈直线运动和转动的复合运动。运动部30可以在用户的手动驱动力作用下运动。运动部30与收容槽18分离,以避免运动部30靠近插脚20,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支架10上远离插脚20处操控运动部30,而实现插脚20可相对支架10伸出或收缩,以保证安全性。
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收容于内腔99的传动部40,传动部40连接于运动部30和插脚20,以将所述运动部30的运动力矩转换成转动扭矩传递至插脚20,以使插脚20相对外壳90翻转。即通过移动运动部30相对支架10运动,使得运动部30带动插脚20相对支架10伸出或收缩。
请参阅图5和图6,提供第一实施例,运动部30可滑动设置于支架10,并位于收容槽18外,传动部40将运动部30的直线滑动力矩转换成转动扭矩传递至插脚20的转动轴21。运动部30可沿直线相对支架10滑动。运动部30与传动部40直接连接,以使得运动部30的直线滑动力矩可传递至传动部40。传动部40直接连接转动轴21,以使得传动部40可将转动扭矩传递至转动轴21,使得转动轴21相对支架10转动。
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图6和图7,运动部30设有滑盖32,滑盖32设置于支架10背离收容槽18一侧。收容槽18设置于第一壳体101背离第二壳体102的一面。滑盖32滑动连接于第二壳体102。滑盖32的滑动方向平行第一侧面15并垂直转动轴21。滑盖32堆叠于第二壳体102上。滑盖32可滑动至完全覆盖第二壳体102的位置,以及可滑动至与第二壳体102部分叠合的位置。滑盖32与外壳90背离通槽91一侧盖合。滑盖32部分穿过外壳90与第二壳体102滑动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当滑盖32滑动至完全覆盖第二壳体102的位置,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伸出状态。如图16所示,当滑盖32滑动至部分叠合第二壳体102的位置,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收缩状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滑盖32滑动至完全覆盖第二壳体102的位置,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收缩状态;滑盖32滑动至与第二壳体102部分叠合的位置,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伸出状态。
请参阅图7、图8和9,可选的,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均呈圆弧曲面状。滑盖32设有两个相对的弯曲侧边。弯曲侧边呈圆弧曲面延伸。弯曲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二壳体102相对的两侧边对齐,以使得电源适配器100的外观整体简洁化。
可选的,收容槽18还贯穿支架10的第一端面13,以便于清理收容槽18的灰尘杂质。转动轴21大致位于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中间的位置,以便于插脚20翻转至相对支架10伸出状态后,插脚20与第一壳体101的中心大致正对,进而方便利用支架10对插脚20施加插接力,以便于插脚20与电源插座插接。
可选的,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壳体102设有两个相对的滑槽1021。两个滑槽1021分别邻近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滑盖32设有两个滑动凸起321,两个滑动凸起321分别与两个滑槽1021滑动配合,以实现滑盖32相对第二壳体102滑动导向,并限制滑盖32在支架10宽度方向移动,支架10宽度方向为第一侧面15与第二侧面16相对的方向。第二壳体102的内侧设有分别邻近两个滑槽1021的卡扣凸缘1022。滑动凸起321穿过滑槽1021的导滑卡扣322。导滑卡扣322扣合于卡扣凸缘1022,以限制滑盖32在支架10厚度方向上移动,支架10厚度方向为正面11与背面12相对的方向。
可选的,第二壳体102设有导滑通孔1023。导滑通孔1023位于两个轴承凸起104之间。滑盖32设有穿过导滑通孔1023的连接部323。连接部323连接传动部40。导滑通孔1023对连接部323滑动导向,且方便滑盖32连接传动部40,保证滑盖32的直线滑动力矩可传递至传动部4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滑盖32也可以是滑动设置于支架10的第一侧面15或第二侧面16,通过用户在电源适配器100的侧边进行滑动滑盖32操控,实现快速便捷地伸出或收缩插脚20。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和图9,滑盖32的连接部323设有推块41,传动部40设有一端与推块41转动并滑动配合的摇杆42。摇杆42远离推块41的一端与插脚20的转动轴21固定设置,以带动插脚20转动。摇杆42的一端可朝靠近或远离滑盖32方向与推块41滑动配合,同时摇杆42也会以连接推块41的一端作为转动轴21相对滑盖32转动。摇杆42相对滑盖32转动的轴向与转动轴21的轴向平行。当滑盖32的滑动凸起321滑动至滑槽1021的闭合端部时,摇杆42的一端相对推块41滑动至远离滑盖32的位置,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收缩或伸出状态。当滑盖32的滑动凸起321滑动至滑槽1021距离两封闭端中间的位置,摇杆42的一端相对推块41滑动至靠近滑盖32的位置,插脚20翻转至转动半程的位置,即插脚20翻转至大致相对支架10倾斜状态。
可选的,摇杆42沿转动轴21的径向延伸。摇杆42的一端相对推块41滑动的方向平行支架10厚度方向。
可选的,摇杆42与转动轴21一体设置,以增加摇杆42与转动轴21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11、图13,推块41设有转轴滑动槽411,摇杆42的一端设有与转轴滑动槽411滑动并转动配合的可滑动转轴421。可滑动转轴421由摇杆42远离转动轴21一端横向延伸。可滑动转轴421与转动轴21平行。当滑盖32相对第二壳体102滑动时,可滑动转轴421在转轴滑动槽411内滑动,并且以自身中心轴线作为轴心进行转动。摇杆42相对第二壳体102转动,并带动转动轴21转动。
可选的,推块41设有两个相对的夹板412和分别固定于两个夹板412的加强筋413。加强筋413设置于夹板412背离另一夹板412的一侧。转轴滑动槽411设置于两个夹板412之间。两个夹板412对可滑动转轴421进行滑动导向,以及允许可滑动转轴421转动。
可选的,如图7、图8和9所示,摇杆42设置两个连杆422,两个连杆422沿转动轴21的轴向并排。可滑动转轴421固定于两个连杆422远离转动轴21的端部,以使得可滑动转轴421结构稳固。
可以理解的是,滑盖32相对第二壳体102的直线滑动力矩被分解为沿平行支架10厚度方向的直线力矩和以转动轴21为轴心的转动扭矩。摇杆42将转动扭矩传递至转动轴21,使得转动轴21转动,最终使得插脚20可相对支架10翻转伸出或收缩。
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图10和图13,电源适配器100包括设置于支架10内的第一阻尼件71和设置于插脚20的第二阻尼件72,第一阻尼件71用以提供阻止第二阻尼件72运动的阻尼力,使得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受阻。
当运动部30相对支架10沿直线滑动时,第二阻尼件72随插脚20的转动轴21相对支架10转动,即第二阻尼件72绕转动轴21的轴心转动,并相对第一阻尼件71转动配合。第一阻尼件71位于第二阻尼件72的圆弧转动轨迹切线方向上。当第二阻尼件72转动至靠近并抵触第一阻尼件71时,第一阻尼件71对第二阻尼件72施加阻尼力,使得第二阻尼件72随转动轴21转动受阻,进而使得插脚20相对支架10转动受阻。利用第一阻尼件71与第二阻尼件72相配合,使得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伸出或收缩过程中存在阻滞感,以避免插脚20相对支架10伸出或收缩停止时对支架10造成较大冲击。
可选的,第一阻尼件71设置于第一壳体101内侧与转动轴21正对处。第二阻尼件72设置于转动轴21的周侧。第二阻尼件72设置于转动轴21周侧并与摇杆42相对的另一侧。
可选的,第一阻尼件71为设置于第一壳体101内侧阻尼凸台。第二阻尼件72为设置于转动轴21周侧的转动凸起。第二阻尼件72沿转动轴21的径向延伸。当滑盖32相对第二壳体102转动时,转动轴21相对支架10转动,第二阻尼件72随转动轴21滑动至靠近第一壳体101时,第二阻尼件72与第一阻尼件71紧密抵触,并且第二阻尼件72与第一阻尼件71的相互抵触力,随第二阻尼件72距离第一壳体101距离减小而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阻尼件72转动至刚与第一阻尼件71接触时,摇杆42的可滑动转轴421在转轴滑槽1021内滑动至远离滑盖32处,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伸出或收缩状态,此时第一阻尼件71对第二阻尼件72的阻尼力最小。当第二阻尼件72转动至与第一阻尼件71抵触力最大时,摇杆42的可滑动转轴421在转轴滑槽1021内滑动至靠近滑盖32处,插脚20翻转至大致相对支架10倾斜状态,此时第一阻尼件71对第二阻尼件72的阻尼力最大。
具体的,第一阻尼件71的端部设有两个第一凸齿711,两个第一凸齿711之间形成阻尼凹槽,第二阻尼件72的端部设有可与阻尼凹槽抵触配合的第二凸齿721。当第二凸齿721随转动轴21转动至与第一凸齿711接触时,第一凸齿711阻碍第二凸齿721继续随转动轴21转动,使得转动轴21转动过程中存在停滞感。第二凸齿721转动至与阻尼凹槽配合时,两个第一凸齿711对第二凸齿721进行卡合,使得转动轴21转动过程中存在停滞定位感,以使得滑盖32滑动过程中需要克服第一阻尼件71与第二阻尼件72的阻尼力才能使得插脚20相对支架10伸出或收缩,以提高滑动滑盖32的操控感。
更为具体的,第一凸齿711的端部呈圆弧曲面状凸出,或/和第二凸齿721的端部呈圆弧曲面状凸出,以便于第一凸齿711与第二凸齿721转动配合时,可以允许第二凸齿721相对第一凸齿711的表面滑过,从而实现第二凸齿721与阻尼凹槽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件71也可以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一凸齿711。
本申请提供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4、图15和图16,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传动部40设有固定连接运动部30的齿条43和多个依次啮合的齿轮44,首端的齿轮44与齿条43啮合,末端的齿轮44固定连接插脚20的转动轴21,并与插脚20的转动轴21同轴设置。齿条43随运动部30相对支架10沿直线滑动,齿条43带动首端的齿轮44转动,进而带动末端的齿轮44转动,末端的齿轮44带动转动轴21转动,最终带动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伸出或收缩。
本实施例中,齿条43固定于滑盖32的连接部323上。齿条43位于滑盖32朝向第二壳体102一侧。齿条43的长度方向平行滑盖32的滑动方向。传动部40设有转动连接支架10并与齿条43啮合的第一齿轮441,以及固定连接转动轴21并与转动轴21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442。第二齿轮442与第一齿轮441啮合。第一齿轮441构成首端的齿轮44,第二齿轮442构成末端的齿轮44。第一齿轮441的转轴端部夹持于轴承凸台103和轴承凸起104之间。第二齿轮442固定于转动轴21的中间位置,以便于转动轴21的中间处接收转动扭矩,使得转动轴21平衡转动。第一齿轮441的外径大于第一齿轮442的外径,使得滑盖32滑动较小的距离后,第二齿轮442可以转动大致90°,实现插脚20翻转伸出。
可选的,齿条43与滑盖32一体设置。
可选的,第一齿轮441在两个轴承凸台103和两个轴承凸起104之间转动设置。
可选的,滑盖32部分覆盖与第二壳体102。
可选的,滑盖32远离第二壳体102的表面设有凸台329,凸台329便于滑盖32接收推拉力。
当滑盖32滑动至与第二壳体102的端部边缘平齐时,插脚20翻转至相对支架10收缩状态。当滑盖32滑动至与第二壳体102的中心大致正对时,插脚20翻转至相对支架10伸出状态。插脚20的转动轴21大致与第一壳体101的中心正对,以便于插脚20相对支架10伸出后,方便插入电源插座中。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部40也可以设置一个齿轮44,齿轮44固定连接转动轴21并与转动轴21同轴设置,齿轮44还与齿条43啮合。当滑盖32带动齿条43滑动后,齿轮44在齿条43的作用下转动,并带动转动轴21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部40也可以设置一个与第一齿轮441和第二齿轮442啮合的齿轮,或者在第一齿轮441和第二齿轮442之间设置更多依次啮合的齿轮,第一齿轮441构成首端的齿轮,第二齿轮442构成末端的齿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7、图18和19,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阻尼件71设有两个相对的弹片712,两个弹片712之间形成夹槽,第二阻尼件72设置于运动部30上,第二阻尼件72设有与夹槽配合的凸块722。第二阻尼件72随运动部30相对第一阻尼件71沿直线滑动。第二阻尼件72在滑动过程中,两个弹片712对凸块722的弹性夹持作用力形成第二阻尼件72的阻尼力。两个弹片712固定于第二支架10内侧,并分别位于导滑通孔1023的两侧。凸块722固定于滑盖32连接齿条43的一侧。
可选的,第二壳体102内侧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凸台1029。两个弹片712分别固定于两个固定凸台1029上,并分别位于两个固定凸台1029相互靠近的一侧。
可选的,凸块722设置于滑盖32的连接部323上。凸块722在连接部323上分别朝向两个固定凸台1029凸出,以便于凸块722分别与两个弹片712抵触配合。凸块722与滑盖32一体设置。
可选的,齿条43设置于凸块722背离滑盖32一面,以便于齿条43与第一齿轮441相啮合。齿条43与凸块722一体设置。
具体的,固定凸台1029设有两个固定卡槽1028。两个固定卡槽1028在平行滑盖32滑动方向上相对设置。弹片7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卡勾713,两个固定卡勾713分别与两个固定卡槽1028稳固配合。弹片712在两个固定卡勾713之间设置有第一拱起部714。第一拱起部714呈折弯线段拱起状。第一拱起部714可在受抵触作用力下产生弹性形变。其中一个弹片712的第一拱起部714朝另一个弹片712拱起。两个第一拱起部714之间形成卡持区域。凸块722在朝向弹片712的一侧设有第二拱起部723。当凸块722经过卡持区域,第二拱起部723与第一拱起部714抵触配合时,第一阻尼件71阻止第二阻尼件72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拱起部723随凸块722滑动至刚与第一拱起部714接触时,第一拱起部714开始产生形变,滑盖32滑动开始受阻,插脚20从收缩状态向伸出状态翻转并转动受阻,且若滑盖32继续滑动,所受阻力会越来越大。当第二拱起部723的拱起端点继续随凸块722滑动至与第二拱起部723的拱起端点接触时,第一拱起部714的形变程度最大,凸块722滑动受阻阻力最大,此时滑盖32的滑动存在停滞感,插脚20翻转至相对支架10倾斜状态。当第二拱起部723的拱起端点继续随凸块722滑动至滑过第二拱起部723的拱起端点时,第一拱起部714开始朝自然舒展状态形变,凸块722滑动受阻阻力会逐渐减小,且此时第二拱起部723会在第一拱起部71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快速滑动,以使得滑盖32快速滑动,且插脚20快速翻转至相对支架10伸出状态。由于插脚20翻转至相对支架10伸出状态后,第一拱起部714对第二拱起部723存在限位压合的作用,防止凸块722和滑盖32回退,并利用滑盖32、传动部40和插脚20的传动关系,实现对插脚20锁止,使得插脚20保持在相对支架10伸出状态。
更为具体的,如图19所示,弹片712包括第一倾斜段715和相对第一倾斜段715折弯的第二倾斜段716。当滑盖32带动插脚20由收缩状态向伸出状态滑动时,凸块722首先与第一倾斜段715接触,最终被第二倾斜段716锁止。第一拱起部714的拱起端点形成于第一倾斜段715与第二倾斜段716的连接点处。第一倾斜段715的端点至第一拱起部714的拱起端点在平行滑盖32滑动方向上的设置第一距离L。第一倾斜段715的端点至第一拱起部714的拱起端点在垂直滑盖32滑动方向上的设置第二距离H。第二倾斜段716的长度方向与垂直滑盖32滑动方向设置倾斜夹角A。通过调节第一距离L,可以调节滑盖32在滑动过程中的阻滞行程以及快速滑动行程。通过调节第二距离H,可以调节弹片712对凸块722的弹性抵持力大小,从而调节滑盖32的滑动阻尼力大小。通过调节倾斜夹角A,可以调节弹片712对滑盖32的锁止力大小。
请参阅图20、图21,本申请提供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滑盖32覆盖第二壳体102的一部分,以使得第二壳体102的侧边相对滑盖32露出,从而使得支架10的侧面相对壶盖32露出,以便于提高外观性能。传动部40还包括与第二齿轮442啮合的滑动齿条45。请继续参阅图22和图23所示,进一步不同的是,第二齿轮442的外径大于第一齿轮441的外径,且第一齿轮441的轴心相较于第二齿轮442的轴心靠近第一壳体102。如图24和图25所示,利用第二齿轮442的外径大于第一齿轮441的外径,使得滑动齿条45的滑动行程小于滑盖32的滑动行程,以便于滑动齿条45上的第二阻尼件72与第一阻尼件71阻尼配合。第二阻尼件72设置于滑动齿条45上。滑动齿条45滑动设置于第一壳体101内侧,并在第二齿轮442转动作用下相对第一壳体101滑动。滑动齿条45的滑动方向与齿条43的滑动方向相反。当滑盖32带动齿条43朝远离支架10端面滑动时,滑动齿条45朝靠近支架10端面滑动。当滑盖32带动齿条43朝靠近支架10端面滑动时,滑动齿条45朝远离支架10端面滑动。通过将第二阻尼件72设置于滑动齿条45上,使得传动部40可以有效获得阻尼力,实现对传动部40的运动有效阻止,使得插脚20在翻转至伸出状态或收缩状态可以有效锁止限位。
具体的,请参阅图24和图25,第一阻尼件71设有固定于第一壳体101内侧的第一锁止凸台717和与第一锁止凸台717相对的第二锁止凸台718。第一锁止凸台717设有第一卡槽,第二锁止凸台718设有第二卡槽。第一锁止凸台717和第二锁止凸台718的相对方向平行滑盖32的滑动方向。第一锁止凸台717和第二锁止凸台718分别邻近支架10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第二阻尼件72设有固定于滑动齿条45两端的第一弹性卡扣723和第二弹性卡扣724。第一弹性卡扣723和第二弹性卡扣724均可以采用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材料制成。当滑盖32带动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出时,滑动齿条45滑动至邻近第一端面13处,第一弹性卡扣723与第一卡槽卡合,第二弹性卡扣724与第二卡槽分离,使得滑动齿条45保持与第一壳体101锁止的位置,插脚20保持相对支架10伸出的状态。当滑盖32带动插脚20相对支架10收缩时,滑动齿条45滑动至邻近第二端面处,第二弹性卡扣724与第二卡槽卡合,第一弹性卡扣723与第一卡槽分离,使得滑动齿条45保持与第一壳体101锁止的位置,插脚20保持相对支架10收缩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弹性卡扣723卡入第一卡槽的过程中,第一弹性卡扣723先接触第一锁止凸台717并逐渐开始产生形变,并最终卡入第一卡槽后回复至自然舒展状态,使得滑盖32带动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伸出状态时,先存在停滞感并最终稳定在滑动至端部锁止的位置。同理,在第二弹性卡扣724卡入第二卡槽的过程中,第二弹性卡扣724先接触第二锁止凸台718并逐渐开始产生形变,并最终卡入第二卡槽后回复至自然舒展状态,使得滑盖32带动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至收缩状态时,先存在停滞感并最终稳定在滑动至端部锁止的位置。
请参阅图26、图27和图28,本申请提供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传动部40设有固定连接滑盖32并滑动设置于第一壳体101的齿条43,以及固定于转动轴21并与转动轴21同轴设置的齿轮44,齿轮44与齿条43相啮合。
具体的,滑盖32的连接部323设有第一连接轴324和与第一连接轴324并排的第二连接轴325。第一连接轴324和第二连接轴325穿过外壳90。第一连接轴324和第二连接轴325在滑盖32的滑动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二壳体102设有两个导滑通孔1023。第一连接轴324和第二连接轴325穿过两个导滑通孔1023,并分别在两个导滑通孔1023内滑动。滑动齿条45贴合于第一壳体101内侧滑动。滑动齿条45设有朝向第二壳体102凸出的连接凸台451。连接凸台451的端部设有第一配合孔和与第一配合孔相对的插柱453,第二连接轴325设有第二配合孔。第一连接轴324插入第一配合孔,插柱453插入第二配合孔,以使得滑盖32与齿条43经孔轴配合稳固。齿条43在连接凸台451的一端设有多个排布的传动锯齿,以使得齿条43的传动锯齿与齿轮44的传动锯齿啮合。
可选的,请参阅图26和图29,第一壳体101内侧设有对齿条43进行滑动导向的齿条滑槽1019。齿条滑槽1019的两个相对内侧壁对齿条43进行滑动导向。齿条滑槽1019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槽和与第一定位槽相对的第二定位槽。齿条43的外侧壁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具有弹性形变性能。当定位凸起滑动至与第一定位槽配合时,插脚20翻转至相对外壳90收缩。当定位凸起431滑动至与第二定位槽配合时,插脚20翻转至相对外壳90伸出。当定位凸起431抵触于齿条滑槽1019的内壁时,齿条43在齿条滑槽1019内滑动存在阻尼力,以使得滑盖32滑动过程中存在阻滞感。
请参阅图3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200,所述电子设备组件200包括电源适配器100和电子设备300。电源适配器100与电子设备300电连接,电源适配器100用以在插脚20与电源座插接时,向电子设备300充电。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300可以是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耳机等设备。电子设备300设有电源端口3001。电源适配器100设有与电源端口3001电连接的充电端1001,充电端1001可以与电源端口3001有线或无线充电。
可选的,电子设备300为手机,电源端口3001设置于电子设备300的底端。充电端1001与电源端口3001插接,并经电缆线与电子设备300内的电池电连接。电源端口3001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充电端1001为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插头。充电端1001设置于电缆线1002的一端。电缆线1002远离充电端1001一端伸入支架10内与引脚弹片60电连接。当插脚20相对支架10翻转伸出后,插脚20与电源座插接,使得电源适配器100获得电流,电源适配器100将电流进行处理后经充电端1001传递至电子设备300,以实现对电子设备300进行充电。
以上是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支架、滑盖、传动部和插脚,所述支架设有收容槽,所述滑盖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收容槽一侧,所述插脚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传动部连接于所述插脚和所述滑盖,以将所述滑盖的直线滑动力矩转换成转动扭矩,并将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插脚,以使所述插脚可翻转地伸出或收缩于所述收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数目为两个,所述插脚设有转动轴和固定于所述转动轴的两个引脚柱,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并穿过两个所述收容槽,两个所述引脚柱分别可翻转地伸出于或收缩于两个所述收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邻近所述通槽的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相盖合的第二壳体,所述收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对应所述收容槽设置轴承凸台,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设有与所述轴承凸台对接的轴承凸起,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轴承凸台和所述轴承凸起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两个引脚弹片,所述引脚弹片的一端对应夹持于所述轴承凸台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另一端在所述引脚柱相对所述支架翻转过程中,与所述引脚柱的一端弹性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轴承凸台的一侧还设有弹片卡槽,所述引脚弹片设有卡入所述弹片卡槽的导通支脚,所述转动轴的端部伸入所述弹片卡槽并与所述导通支脚抵触,以使得所述引脚柱经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导通支脚保持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通槽,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插脚可经所述通槽相对所述外壳伸出或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与所述通槽配合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平齐或相对所述外壳外表面凸出的抵接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相对的两端部和连接于两端部之间的周侧部,所述通槽设置于所述周侧部,所述滑盖可滑动地盖合于所述周侧部背离所述通槽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具有设置于其中一个端部的开口,所述支架经所述开口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内腔,并封盖所述开口,所述通槽与所述开口相通,所述通槽远离所述开口的内侧壁对所述凸台的滑动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滑动至与所述通槽正对时,所述插脚翻转至相对所述外壳收缩状态;所述滑盖滑动至与所述通槽错开,并对应于两端部之间的位置时,所述插脚翻转至相对所述外壳伸出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侧壁对所述插脚进行伸出限位,所述收容槽的底壁对所述插脚进行收缩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设有一端与所述滑盖转动并滑动配合的摇杆,所述摇杆远离所述滑盖的一端与所述插脚的转动轴固定,所述摇杆相对所述滑盖转动的轴向与所述插脚的转动轴轴向平行,以带动所述插脚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设有固定连接所述滑盖的齿条和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或齿轮组,所述齿轮或齿轮组与插脚联动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设置于支架内的第一阻尼件和设置于所述插脚、或运动部、或传动部的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用以提供阻止所述第二阻尼件运动的阻尼力,使得所述插脚相对支架翻转受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两个第一凸齿,两个所述第一凸齿之间形成阻尼凹槽,所述第二阻尼件设置于所述插脚的转动轴周侧,所述第二阻尼件设有第二凸齿,当所述第二凸齿随所述插脚的转动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凸齿接触时,所述第一凸齿阻碍所述第二凸齿继续随所述插脚的转动轴转动,以提供所述插脚的转动轴阻尼力,当所述第二凸齿转动至与所述阻尼凹槽配合时,两个所述第一凸齿对所述第二凸齿进行卡合,以使得对所述插脚的转动轴进行转动定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两个相对的弹片,两个所述弹片之间形成夹槽,所述第二阻尼件设置于所述滑盖,所述第二阻尼件设有与所述夹槽配合的凸块,在所述滑盖相对所述支架滑动的过程中,两个所述弹片对所述凸块的弹性夹持作用力形成第二阻尼件相对所述第一阻尼件滑动的阻尼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设置有第一拱起部,所述第一拱起部可在受抵触作用力下产生弹性形变,其中一个所述弹片的第一拱起部朝另一个所述弹片拱起,两个所述第一拱起部之间形成卡持区域,所述凸块在朝向所述弹片的一侧设有第二拱起部,当所述凸块经过所述卡持区域,所述第二拱起部与所述第一拱起部抵触配合时,所述第一阻尼件阻止所述第二阻尼件滑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第一锁止凸台和与所述第一锁止凸台相对的第二锁止凸台,所述第一锁止凸台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锁止凸台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锁止凸台和所述第二锁止凸台的相对方向平行所述滑盖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二阻尼件设置于所述传动部,所述第二阻尼件与所述滑盖同步滑动,所述第二阻尼件设有第一弹性卡扣和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相对的第二弹性卡扣;当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二弹性卡扣与第二卡槽分离,使得所述插脚保持相对所述支架伸出的状态;当所述第二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所述第一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分离,使得所述插脚保持相对所述支架收缩的状态。
19.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子设备组件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以在所述插脚与电源座插接时,向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设有充电端,所述充电端与所述电子设备有线或无线充电。
CN202010628217.2A 2020-07-02 2020-07-02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Pending CN1138898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8217.2A CN113889803A (zh) 2020-07-02 2020-07-02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8217.2A CN113889803A (zh) 2020-07-02 2020-07-02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9803A true CN113889803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1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8217.2A Pending CN113889803A (zh) 2020-07-02 2020-07-02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980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84369U (zh) * 2010-12-31 2011-12-21 杨文华 一种滑动式电位器
US9793649B1 (en) * 2016-08-22 2017-10-17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Rotatable plug structure for power adapter
CN207303609U (zh) * 2017-08-25 2018-05-01 东莞市青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电源适配器
CN207732480U (zh) * 2018-01-31 2018-08-14 赵福林 一种单手易拔的折叠充电器
CN208336648U (zh) * 2018-06-25 2019-01-04 宁波公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收纳插头的装置
CN209786313U (zh) * 2019-06-26 2019-1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簧片和可收纳插头
CN210016034U (zh) * 2019-07-22 2020-02-04 张小容 一种移轴式折叠插头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84369U (zh) * 2010-12-31 2011-12-21 杨文华 一种滑动式电位器
US9793649B1 (en) * 2016-08-22 2017-10-17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Rotatable plug structure for power adapter
CN207303609U (zh) * 2017-08-25 2018-05-01 东莞市青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电源适配器
CN207732480U (zh) * 2018-01-31 2018-08-14 赵福林 一种单手易拔的折叠充电器
CN208336648U (zh) * 2018-06-25 2019-01-04 宁波公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收纳插头的装置
CN209786313U (zh) * 2019-06-26 2019-1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簧片和可收纳插头
CN210016034U (zh) * 2019-07-22 2020-02-04 张小容 一种移轴式折叠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9587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US6126460A (en) Safety dual plug structure
US8408924B1 (en) Multi-orientation plug
CN109713764B (zh) 电池包
US20230108383A1 (en) Power Adapter
US92562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ocking station
CN112886311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3242965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I515979B (zh) 電氣插頭裝置及其連動機構
CN212571528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889803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JP2009532838A (ja) 回転可能ピンを備える電気プラグ
WO2022095562A1 (zh) 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组件
CN113889804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WO2022088936A1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5939860A (zh) 连接器装置
CN213693497U (zh) 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组件
CN220456697U (zh) 一种插头
US11862910B2 (en) Plu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636050A (zh) 电源适配器
CN212848951U (zh) 一种充电设备及插头结构
CN114188753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2848952U (zh) 一种充电设备及插头结构
CN217334521U (zh) 充电器
EP1162702A2 (en) Pivotal power supply plu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