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3325A -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3325A
CN113883325A CN202110632600.XA CN202110632600A CN113883325A CN 113883325 A CN113883325 A CN 113883325A CN 202110632600 A CN202110632600 A CN 202110632600A CN 113883325 A CN113883325 A CN 113883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flow
control valve
resistanc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26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池亮司
南泽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883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3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2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preventing water-hammer or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42Valve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8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decreasing pressure or noise level and having a throttling member separate from the closure member, e.g. screens, slots, labyrint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能够实现充分抑制流体通过音。流量控制阀(10A)具备:主阀芯(2)(阀主体),其具有连通孔(25)(流入口)和流出部(211)(流出口);以及副阀端口(阀口),其设置在主阀芯(2)的内部并对流体的流路进行节流,在副阀端口(24)与流出部(211)之间设置有通过使流体通过来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6),整流部件(6)具备在其中心侧流路阻力高的高阻力部(61)和在比高阻力部(61)靠外侧流路阻力低的低阻力部(62)。

Description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空调机等冷冻循环系统的流量控制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膨胀阀,该膨胀阀具备:阀主体,其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以及阀口(阀座),其设置于阀主体的内部并对流体的流路进行节流,通过使流体(制冷剂)通过设置于阀口与流出口之间的消音部件(由网眼结构的部件或发泡材料构成的部件),从而意图抑制流体通过音(制冷剂通过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638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流量控制阀中,通过阀口而流速提高的流体集中在消音部件的中央附近,在流速不降低的状态下通过消音部件,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抑制流体通过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充分抑制流体通过音的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具备:阀主体,其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以及阀口,其设置于所述阀主体的内部并对流体的流路进行节流,所述流量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口与所述流出口之间设置有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使流体通过从而进行整流,所述整流部件在其中心侧具备流路阻力高的高阻力部,在比所述高阻力部靠外侧具备流路阻力低的低阻力部。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高阻力部在使范围变窄的情况下等也设定为跨越所述整流部件的中心的范围。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虽然通过阀口的流体首先朝向整流部件的中心附近,但由于流路阻力高的高阻力部难以通过,因此也朝向外侧的低阻力部流动,在使流体的流动从中央附近向外侧分散之后,流体通过整流部件的大致整体,通过整流部件的大致整体使流体内的气泡细化,由此能够获得消音效果,能够实现充分抑制流体通过音。
此时,优选所述整流部件的所述高阻力部设置为比所述阀口的内径大的范围。
另外,优选所述整流部件的所述高阻力部具有比所述低阻力部高的过滤密度。
另外,优选所述整流部件的所述高阻力部形成为厚度比所述低阻力部的厚度大。
另外,优选所述整流部件的所述高阻力部的与所述阀口对置的面形成为具有厚度从中心侧朝向外侧变小的倾斜面。
另外,优选在所述整流部件的与所述阀口对置的一侧设置有板材,该板材具有位于所述高阻力部的小孔和位于所述低阻力部的大孔。
另外,优选在构成所述阀口的阀座部设置有:内径从所述阀口朝向所述流出口变大的第二阀口;以及内径从所述第二阀口朝向所述流出口进一步变大的第三阀口,在所述第三阀口设置有所述整流部件。
另外,优选还具备:阀芯,其通过在轴线方向上进退移动来调整所述阀口的开口面积;以及驱动部,其对所述阀芯进行进退驱动。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流量控制阀。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如上述的流量控制阀那样,能够实现充分抑制流体通过音,因此,能够成为静音化的冷冻循环系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能够实现充分抑制流体通过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纵剖视图。
图2是将上述流量控制阀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纵剖视图。
图8是将上述流量控制阀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纵剖视图。
图中:
10、10A~10E—流量控制阀;25—连通孔(流入口);33—流入孔(流入口);211—流出部(流出口);2—主阀芯(阀主体);20—电磁阀用阀芯(阀主体);24—副阀端口(阀口);26—节流孔(阀口);6—整流部件;61—高阻力部;61a—圆锥部;62—低阻力部;7—板材;7a—小孔;7b—大孔;21—主阀部(阀座部);5—扩径部(第二阀口);21a—第一台阶部(第三阀口);L—轴线;3—副阀芯(阀芯);90—冷冻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是二级式电动阀,该二级式电动阀具备阀壳1、形成于阀壳1内的主阀端口14、能够开闭主阀端口14的主阀芯2(阀主体)、主阀芯2内的副阀端口24(阀口)、能够开闭副阀端口24的副阀芯3(阀芯)以及步进马达4(驱动部)。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
阀壳1具有筒状的阀壳部件1A和固定于阀壳部件1A的上端开口部的支承部件1B。阀壳部件1A在其内部形成有圆筒状的主阀室1C,在阀壳部件1A上安装有从侧面侧与主阀室1C连通而流入制冷剂等流体的一次接头管11,并安装有从底面侧与主阀室1C连通而流出流体的二次接头管12。支承部件1B是树脂成形品,通过金属制的固定部15焊接固定于阀壳部件1A。
主阀端口14在阀壳部件1A中从设置在主阀室1C与二次接头管12连通的位置的主阀座13向二次接头管12侧形成为截面圆形状。
主阀芯2是开闭主阀端口14的部位,具有阀芯主部2A、限位部2B以及副阀座2C,所述阀芯主部2A具有相对于主阀座13落座或者离座的主阀部21(阀座部)。阀芯主部2A具有:以轴线L方向为轴向的圆筒部22、形成于该圆筒部22的内部且供流体流通的副阀室23、以及沿着轴线L方向贯穿副阀座2C的副阀端口24。圆筒部22在其周面部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5(流入口),在其内周面形成有沿着轴线L方向的插通孔26。副阀室23通过连通孔25与主阀室1C连通。限位部2B形成为圆环状并固定于阀芯主部2A的上端部,在其内部插通有转子轴46,限制设置于该转子轴46的下端的副阀芯3的上升位置。副阀座2C设置在副阀室23的二次接头管12侧。另外,限位部2B从其上端部到下方侧形成有台阶形状,在该台阶形状与支承部件1B的顶面之间配设有主阀弹簧27。通过该主阀弹簧27,主阀芯2被向主阀座13方向(闭方向)施力。
副阀端口24在主阀芯2内从副阀座2C向二次接头管12侧形成为截面圆形状。并且,在圆筒部22的内侧设置有:在副阀端口24的下游侧与该副阀端口24相比在径向上扩径的圆筒状的扩径部5(第二阀口)、在扩径部5的下游侧与该扩径部5相比在径向上扩径的圆筒状的第一台阶部21a(第三阀口)以及与该第一台阶部21a相比在径向上扩径的圆筒状的第二台阶部21b。并且,在第一台阶部21a内嵌入有由多孔质材料或金属网等形成的使流体通过的圆柱状的整流部件6,进而在第二台阶部21b内嵌入有环状的保持部21c,保持整流部件6的下端部外周,在保持部21c的内周面形成有流体的流出部211(流出口)。
副阀芯3是变更形成于主阀芯2的副阀端口24的开度的部位。该副阀芯3由圆筒状的副阀基部3A、从副阀基部3A向下方突出的副阀部3B、设置于副阀基部3A的上侧的推力垫圈3C、以及设置于副阀基部3A的内部的副阀弹簧(未图示)构成。副阀基部3A插通于主阀芯2的插通孔26,被支承为在沿轴线L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进退自如且绕轴线L旋转自如。副阀部3B具有杆部31和杆部31下端部的针部32。针部32通过与副阀端口24的间隙构成使流体通过的节流部33。并且,如图2所示,针部32具有被插入到副阀端口24并且直径朝向副阀端口24的出口侧逐渐变小的流量控制部32a。推力垫圈3C能够与副阀基部3A的上表面以及限位部2B的下表面抵接,其抵接面彼此的摩擦力变得极小。另外,在副阀基部3A的上部设置有插通孔而插通有转子轴46,在形成于转子轴46的下端部的凸缘部(未图示)与接合于副阀基部3A的底部的副阀部3B的上端部之间配设有副阀弹簧。通过该副阀弹簧,副阀芯3相对于转子轴46(磁性转子44)被向副阀座2C方向(关闭方向)施力。另外,副阀基部3A也可以与转子轴46以及副阀部3B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副阀基部3A形成为实心状,并省略副阀弹簧。
步进马达4是使副阀芯3沿轴线L方向进退,并且使主阀芯2经由该副阀芯3也沿轴线L方向进退的部件。该步进马达4具备:通过磁性转子44的旋转而使副阀芯3进退的螺纹进给机构42、以及限制磁性转子44的旋转的限位机构43。步进马达4具备:外周部被磁化为多极的磁性转子44、配设于壳体18的外周的定子线圈45、以及固定于磁性转子44的转子轴46。转子轴46经由固定部件46a固定于磁性转子44,并且沿着轴线L方向延伸,其上端部插入于限位机构43的引导件47。在转子轴46的中间部一体地形成有外螺纹部46b,该外螺纹部46b与支承部件1B的内螺纹部17螺合,由此构成螺纹进给机构42。当磁性转子44旋转时,转子轴46的外螺纹部46b被内螺纹部17引导,由此磁性转子44及转子轴46在轴线L方向上进退移动,伴随于此,副阀芯3也沿着轴线L上升或下降。
限位机构43具备从壳体18内的顶部垂下的圆筒状的引导件47、固定于引导件47的外周的螺旋状的引导线体48、以及被引导线体48引导而能够旋转且上下移动的可动滑动件49。在可动滑动件49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部49a,在磁性转子44设置有向上方延伸并与爪部49a抵接的延长部44a。当磁性转子44旋转时,延长部44a按压爪部49a,由此可动滑动件49效仿引导线体48而旋转且上下移动。在引导线体48形成有规定磁性转子44的最上端位置的上端限位件48a和规定磁性转子44的最下端位置的下端限位件48b。通过可动滑动件49与这些上端限位件48a及下端限位件48b抵接,可动滑动件49的旋转停止,由此,限制磁性转子44的旋转,副阀芯3的上升或下降也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整流部件6具备在其中心侧流路阻力高的高阻力部61和在比高阻力部61靠外侧流路阻力低的低阻力部62。而且,整流部件6的高阻力部61设置为跨越整流部件6的中心的范围。另外,高阻力部61设置为比副阀端口24的内径大的范围,进而,整流部件6的高阻力部61具有比低阻力部62高的过滤密度。具体而言,高阻力部61的过滤密度被设定为比低阻力部62的过滤密度高1.2倍以上。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流量控制阀10A以如下方式动作。首先,假设流量控制阀10A处于主阀芯2的主阀部21落座于主阀座13并关闭主阀端口14的闭阀状态。并且,在流量控制阀10A的副阀芯3位于最靠近副阀端口24的位置时,副阀芯3不落座于副阀座2C,通过副阀芯3的针部32的外周面与副阀端口24的内周面的间隙形成流路。因此,从一次接头管11流入主阀室1C的流体通过阀芯主部2A的连通孔25,流入副阀室23。流入到副阀室23的流体通过副阀芯3的针部32的外周面与副阀端口24的间隙而流向主阀部21的下方,并从主阀端口14朝向二次接头管12流出。即,即使阀开度为零(副阀部3B为最下端的位置),也会产生微小的流量。
接着,驱动步进马达4使磁性转子44旋转而使副阀芯3上升,由此副阀芯3的副阀部3B的针部32在副阀端口24的内部上升,基于副阀部3B的针部32与副阀端口24的间隙的流路扩大,流量逐渐增加。此时,主阀芯2的主阀部21保持落座于主阀座13的状态,因此流量的增加微小。这样,在关闭主阀芯2的状态下变更副阀芯3的开度的控制区域是小流量控制区域。接着,当使副阀芯3进一步上升时,推力垫圈3C与限位部2B抵接,主阀芯2被副阀芯3拉起,主阀部21从主阀座13离座。这样,使主阀芯2离座来变更主阀端口14的开度的控制区域是大流量控制区域,该大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流量的变化大,在主阀芯2离主阀端口14最远的全开状态下,流量成为最大。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虽然通过副阀端口24的流体首先朝向整流部件6的中心附近,但由于流路阻力高的高阻力部61难以通过,因此也朝向外侧的低阻力部62流动,在使流体的流动从中央附近向外侧分散之后,流体通过整流部件6的大致整体,通过整流部件6的大致整体使流体内的气泡细化,由此尤其能够获得小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消音效果,能够实现充分抑制流体通过音。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部件6的高阻力部61设置为比副阀端口24的内径大的范围。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因此流速快的流体更多地朝向高阻力部61,从而更多的流体也朝向外侧的低阻力部62流动,能够进一步获得基于整流部件6的消音效果,能够实现更充分抑制流体通过音。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部件6的高阻力部61具有比低阻力部62高的过滤密度。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因此能够将不同的过滤密度的部件接合等而简单地构成整流部件6。
接着,基于图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同样为具备阀壳1、形成于阀壳1内的主阀端口14、能够开闭主阀端口14的主阀芯2(阀主体)、主阀芯2内的副阀端口24(阀口)、能够开闭副阀端口24的副阀芯3(阀芯)以及步进马达4(驱动部)的二级式电动阀。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B中,主阀芯2的一部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不同。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B中,设置于主阀芯2的整流部件6的高阻力部61与低阻力部62的过滤密度相同,高阻力部61形成为比低阻力部62的厚度大,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不同。另外,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B中,在整流部件6中,高阻力部61的厚度被设定为低阻力部62的厚度的1.2倍以上。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B中,由于整流部件6中的高阻力部61与低阻力部62的厚度的不同而产生流路阻力的不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B,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基于图4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同样为具备阀壳1、形成于阀壳1内的主阀端口14、能够开闭主阀端口14的主阀芯2(阀主体)、主阀芯2内的副阀端口24(阀口)、能够开闭副阀端口24的副阀芯3(阀芯)以及步进马达4(驱动部)的二级式电动阀。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C中,主阀芯2的一部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不同。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C中,设置于主阀芯2的整流部件6的高阻力部61与低阻力部62的过滤密度相同,高阻力部61形成有圆锥部61a,该圆锥部61a具备与副阀端口24对置的面从中心侧朝向外侧厚度变小的倾斜面,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的不同。另外,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C中,在整流部件6中,包括圆锥部61a在内的高阻力部61的平均厚度被设定为低阻力部62的厚度的1.2倍以上。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C中,由于整流部件6中的高阻力部61与低阻力部62的形状的不同而产生流路阻力的不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C,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基于图5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同样为具备阀壳1、形成于阀壳1内的主阀端口14、能够开闭主阀端口14的主阀芯2(阀主体)、主阀芯2内的副阀端口24(阀口)、能够开闭副阀端口24的副阀芯3(阀芯)以及步进马达4(驱动部)的二级式电动阀。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D中,主阀芯2的一部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不同。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D中,设置于主阀芯2的整流部件6的高阻力部61与低阻力部62的过滤密度相同,在整流部件6的与副阀端口24对置的一侧设置有具有位于高阻力部61的小孔7a、…和位于低阻力部62的大孔7b、…的板材7,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的不同。另外,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D的板材7中的小孔7a、…和大孔7b、…在俯视时等间隔地分别设置在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周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D中,在整流部件6中,相对于板材7的小孔7a、…的总开口面积,大孔7b、…的总开口面积被设定为1.2倍以上。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高阻力部61的范围(半径)是连结轴芯L与大孔7b的内径的轴芯L侧的范围。另外,就小孔7a、…和大孔7b、……而言,在发挥本发明的性能的范围内,也可以使它们的个数、大小、形状以及配置等各种各样。即,例如,小孔7a也可以在整流部件6的中心仅设置一个,大孔7b也可以以包围小孔7a的方式以环状连续的形状设置一个或多个。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D中,通过将具有小孔7a、…和大孔7b、…的板材7作为附加部件设置于整流部件6,从而产生流路阻力的不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D,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基于图6对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
该图6所示的冷冻循环系统90例如用于家庭用空调等空调机。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10A、10B、10C、10D)设置在空调机的第一室内侧热交换器91(作为除湿时冷却器工作)和第二室内侧热交换器92(作为除湿时加热器工作)之间。流量控制阀10与压缩机95、四通阀96、室外侧热交换器94及电子膨胀阀93一起构成热泵式冷冻循环。将第一室内侧热交换器91、第二室内侧热交换器92以及二级式电动阀10设置于室内,将压缩机95、四通阀96、室外侧热交换器94以及电子膨胀阀93设置于室外来构成制冷制热装置。
作为除湿阀的流量控制阀10在除湿时以外的制冷时或制热时,通过主阀芯2将主阀端口14设为全开状态,将第一室内侧热交换器91和第二室内侧热交换器92设为一个室内侧热交换器。而且,该一体的室内侧热交换器和室外侧热交换器94择一地作为“蒸发器”及“冷凝器”发挥功能。即,电子膨胀阀93设置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
根据该冷冻循环系统90,由于在流体的路径上设置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因此尤其能够实现抑制小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流体通过音,从而能够形成静音化的冷冻循环系统。
接着,基于图7及图8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E是具备阀壳111、形成于阀壳111内的阀端口140、能够开闭阀端口140的电磁阀用阀芯20(阀主体)以及电磁螺线管装置40(驱动部)的电磁阀。另外,图7及图8均是将电磁阀用阀芯20设为全闭状态时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E为如下结构:在形成于电磁阀用阀芯20的下端部的圆筒状的凹部内嵌入圆板状的多孔体的过滤构件25,在其下游嵌入中心具有节流孔26(阀口)的圆柱状的节流构件27,再在其下游嵌入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A所使用的整流部件6。
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E是通过电磁螺线管装置40使电磁阀用阀芯20沿轴线L方向上下移动,并能够将与形成于阀壳111内的阀端口140的开度控制为全开状态和全闭状态(节流状态)的结构。流量控制阀10E在使电磁阀用阀芯20为全开状态时成为大流量控制区域的阀,从一次接头管11流入的流体经由阀室11C及阀端口140流入二次接头管12。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使电磁阀用阀芯20为全闭状态时,从一次接头管11流入的流体经由圆筒过滤构件32从流入孔33(流入口)经由过滤构件25流入节流孔26,在通过整流部件6后,从凹部的下端部20a(流出口)流入二次接头管12。另外,整流部件6也可以使用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B~10D中使用的任意的整流部件6。
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10E中,例如,与设置过滤密度均匀的过滤构件来代替整流部件6的情况相比,流体通过整流部件6的大致整体,通过整流部件6的大致整体使流体内的气泡细化,从而尤其能够获得小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消音效果,能够实现充分抑制流体通过音。
以上,参照附图,基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程度的设计变更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使高阻力部61的范围大于副阀端口24的内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小于副阀端口24的内径。另外,就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整流部件6的高阻力部61而言,也可以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高阻力部61具有比低阻力部62高的过滤密度。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主阀部21的下端部内设置有整流部件6,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整流部件6设置于阀壳1的主阀端口14内或二次接头管12内等。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大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消音效果。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将流量控制阀10用于通常的空调,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于大厦用的多联空调、冷冻机等。

Claims (9)

1.一种流量控制阀,其具备:阀主体,其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以及阀口,其设置于所述阀主体的内部并对流体的流路进行节流,
所述流量控制阀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口与所述流出口之间设置有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使流体通过从而进行整流,
所述整流部件在其中心侧具备流路阻力高的高阻力部,在比所述高阻力部靠外侧具备流路阻力低的低阻力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件的所述高阻力部设置为比所述阀口的内径大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件的所述高阻力部具有比所述低阻力部高的过滤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件的所述高阻力部形成为厚度比所述低阻力部的厚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件的所述高阻力部的与所述阀口对置的面形成为具有厚度从中心侧朝向外侧变小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整流部件的与所述阀口对置的一侧设置有板材,该板材具有位于所述高阻力部的小孔和位于所述低阻力部的大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阀口的阀座部设置有:内径从所述阀口朝向所述流出口变大的第二阀口;以及内径从所述第二阀口朝向所述流出口进一步变大的第三阀口,
在所述第三阀口设置有所述整流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阀芯,其通过在轴线方向上进退移动来调整所述阀口的开口面积;以及
驱动部,其对所述阀芯进行进退驱动。
9.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
CN202110632600.XA 2020-07-01 2021-06-07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Pending CN1138833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4274A JP7349963B2 (ja) 2020-07-01 2020-07-01 流量制御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20-114274 2020-07-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3325A true CN113883325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1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2600.XA Pending CN113883325A (zh) 2020-07-01 2021-06-07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49963B2 (zh)
CN (1) CN11388332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6581A (ja) * 1984-07-30 1986-02-21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低騒音弁
JPH03194273A (ja) * 1989-12-22 1991-08-23 Kimitsu Kiko Kk
JP2003202167A (ja) * 2001-10-29 2003-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流量制御弁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および流量制御弁の製造方法
CN1948795A (zh) * 2005-10-14 2007-04-18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7435754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量调节阀
CN108626463A (zh) * 2017-03-23 2018-10-0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量调节阀
CN110107724A (zh) * 2018-02-01 2019-08-09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0173593A (zh) * 2018-02-21 2019-08-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0873225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4355A (zh) 2009-09-04 2010-02-10 四川华林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阀的阻尼结构
JP6964888B2 (ja) 2019-03-08 2021-11-10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量調整弁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6581A (ja) * 1984-07-30 1986-02-21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低騒音弁
JPH03194273A (ja) * 1989-12-22 1991-08-23 Kimitsu Kiko Kk
JP2003202167A (ja) * 2001-10-29 2003-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流量制御弁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および流量制御弁の製造方法
CN1948795A (zh) * 2005-10-14 2007-04-18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7435754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量调节阀
CN108626463A (zh) * 2017-03-23 2018-10-0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量调节阀
CN110107724A (zh) * 2018-02-01 2019-08-09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0173593A (zh) * 2018-02-21 2019-08-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0873225A (zh) * 2018-08-31 2020-03-1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22689A (ja) 2022-02-07
JP7349963B2 (ja) 202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7624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6968768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0107695B (zh)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6959900B2 (ja) 弁装置、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383774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179708B2 (ja) 弁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1828659B (zh)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1379892B (zh)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2022095807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3883284B (zh)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2024010029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3883325A (zh) 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7208127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3915339B (zh) 二级式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3494618B (zh) 二级式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2020169661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361628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22024038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