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9892B -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9892B
CN111379892B CN201911192875.5A CN201911192875A CN111379892B CN 111379892 B CN111379892 B CN 111379892B CN 201911192875 A CN201911192875 A CN 201911192875A CN 111379892 B CN111379892 B CN 111379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ub
port
main valv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28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9892A (zh
Inventor
中川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filed Critical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379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9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9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9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16K1/38Valve members of conical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54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way in which the rate of flow varies during the actuation of the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2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preventing water-hammer or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8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for decreasing pressure or noise level and having a throttling member separate from the closure member, e.g. screens, slots, labyrinth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能够降低噪音。通过设置从主阀口(14)侧观察时覆盖副阀口(24)的作为阻碍壁的底板部(291),从而能够使流过副阀口(24)的制冷剂碰撞到底板部(291)而使流速下降,能够降低噪音。此时,与消音用的网眼部件比较,具有底板部(291)的有底筒状部件(2D)容易确保刚性,能够抑制有底筒状部件(2D)本身的变形、振动。

Description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如下两级式电动膨胀阀,其具备开闭主阀口的活塞形状的主阀芯、和对设于主阀口的内部的副阀口进行开闭的阀杆状的副阀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膨胀阀中,通过设置旋转直线移动变换机构,从而转子旋转变换成阀提升方向的运动。并且,通过该阀提升方向的运动,首先副阀芯移动而副阀口打开,进行小流量的流量控制,并且通过副阀芯移动,从而主阀芯也移动,主阀口打开,进行大流量的流量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661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现有的电动膨胀阀中,根据入口端口与出口端口的压力差、副阀口的开口度等条件,通过副阀口的流体的流速变高,有时成为噪音的原因。因此,考虑通过由消音部件覆盖声音的产生部来降低噪音的结构。作为这样的消音部件,虽然考虑如金属网眼那样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部件,但由于刚性容易变低,因此存在消音部件本身振动以及变形而产生噪音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噪音的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阀装置具备:主阀芯,其开闭主阀口;以及副阀芯,其相对于形成于上述主阀芯的副阀口接近或者远离,上述阀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主阀芯具有:从上述主阀口侧观察时覆盖上述副阀口的阻碍壁;能够供流体沿上述阻碍壁通过的交叉流路部;以及与上述交叉流路部连续并且连通上述阻碍壁的两侧的空间的连通流路部,在流体以从上述副阀口朝向上述主阀口的方式流动的情况下,流过上述副阀口的流体依次流过上述交叉流路部以及上述连通流路部,然后流入与上述主阀口连接的接头管。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通过以从主阀口侧观察时覆盖副阀口的方式设有阻碍壁,从而在流体以从副阀口朝向主阀口的方式流动的情况下,通过副阀口并沿副阀芯的轴向行进的流体碰撞到阻碍壁而改变行进方向,并在沿阻碍壁的交叉流路部流动。并且,该流体通过交叉流路部通过之后,通过连通流路部而流入与主阀口连接的接头管。通过这样由阻碍壁来改变流体的行进方向,从而能够使流速下降,能够降低噪音。此时,与消音用的网眼部件相比,阻碍壁容易确保刚性,能够抑制阻碍壁的振动、变形。
此外,以上对流体以从副阀口朝向主阀口的方式流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阀装置至少能够以流体从副阀口朝向主阀口流动的方式(将主阀口作为低压侧端口)使用即可,除此以外,也可以是其它使用方法。例如,本发明的阀装置也可以是以流体能够相对于主阀口双方向通过的方式使用的情况。
另外,优选上述主阀芯相对于上述副阀口在上述主阀口侧具有筒状部,上述筒状部具有相对于形成有上述主阀口的主阀座落座或者离座的主阀部,并且上述主阀口侧的开口被上述阻碍壁覆盖。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筒状部具有主阀部,从而在设置阻碍壁时,能够沿用现有形状的主阀芯、减少主阀芯的形状变更。另外,由于阻碍壁不相对于主阀座落座,因此能够提高阻碍壁的材质的选择自由度。
此时,优选上述阻碍壁构成侧面部与上述筒状部重叠的有底筒状部件的底板部,并且配置于比上述筒状部靠上述主阀口侧,上述连通流路部是形成于上述侧面部的贯通孔。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调节副阀口与阻碍壁的距离。另外,即使在调节了距离的情况下,阻碍壁与连通流路部的位置关系也不变,因此能够使流动于交叉流路部的流体容易朝向连通流路部。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主阀芯具有:相对于上述副阀口形成于上述主阀口侧的筒状部;以及以堵塞上述主阀口侧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筒状部的封闭部件,上述封闭部件具有上述阻碍壁,并且具有相对于形成有上述主阀口的主阀座落座或者离座的主阀部。此时,通过上述阻碍壁配置成与上述筒状部的上述主阀口侧的端面分离,从而在该阻碍壁与该端面之间形成上述交叉流路部,上述连通流路部是在比上述交叉流路部靠外周侧形成于上述阻碍壁的贯通孔。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阻碍壁与筒状部的端面之间形成有交叉流路部,从而通过碰撞到阻碍壁而改变行进方向的流体容易在交叉流路部流动,容易朝向连通流路部。另外,连通流路部是形成于阻碍壁的贯通孔,流过连通流路部的流体容易沿轴向流动,容易流入与主阀口连接的接头管。
另外,优选在上述主阀芯形成多个上述连通流路部,一个上述连通流路部的开口面积比上述副阀口的开口面积小。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流过副阀口的流体分流,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
另外,优选上述副阀芯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外径变小的方式在其外周面具有锥形部,与将上述锥形部向前端侧假想地延长时的焦点相比,上述阻碍壁的上述副阀口侧的面配置于上述副阀口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流体以从副阀口朝向主阀口的方式流动的情况下,能够使通过副阀口并沿轴向行进的流体碰撞到阻碍壁而容易地改变行进方向。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任意的阀装置作为上述膨胀阀。
根据这样的冷冻循环系统,能够如上所述降低阀装置的噪音,并且能够抑制阀装置(膨胀阀)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下游侧的装置。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通过从主阀口侧观察时以覆盖副阀口的方式设置阻碍壁,从而能够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上述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使阀开度为最大时的上述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使阀开度为最大时的上述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中:
10、10B—电动阀(阀装置),14—主阀口,2—主阀芯,21、53—主阀部,24—副阀口,28、28B—筒状部,282、286—下游侧开口,283、285—下游侧端面,291、51—底板部(阻碍壁),292—侧面部,292A、511—贯通孔(连通流路部),2D—有底筒状部件,2F—交叉流路部,3—副阀芯,3D—锥形部,5—封闭部件,6—间隙(交叉流路部),12—二次接头管(低压侧接头管),13—主阀座,O—焦点,90—冷冻循环系统,91—第一室内侧换热器,92—第二室内侧换热器,93—压缩机,95—室外侧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以及相同的功能的构成部件,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3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电动阀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具备阀壳1、主阀芯2、副阀芯3、以及驱动部4。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
阀壳1具有筒状的阀主体1A、和固定于阀主体1A的内部的支撑部件1B。阀主体1A在其内部形成有圆筒状的主阀室1C,在阀主体1A安装有从侧面侧连通到主阀室1C并供制冷剂流入的一次接头管11,且安装有从底面侧连通到主阀室1C并供制冷剂流出的二次接头管12。并且,在阀主体1A,在连通主阀室1C与二次接头管12的位置形成有主阀座13,并且从该主阀座13至二次接头管12侧形成有剖面形状为圆形的主阀口14。支撑部件1B通过金属制的固定部15而焊接固定于阀主体1A。支撑部件1B是树脂成形品,形成为具有设于主阀座13侧的圆筒状的主阀导向部16、和设于驱动部4侧并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内螺纹部17。在阀主体1A的上端部,通过焊接等气密地固定有外壳18。
如图2、图3所示,主阀芯2包括:具有相对于主阀座13落座或者离座的主阀部21的阀芯主要部2A;弹簧支架部2B;副阀座2C;以及有底筒状部件2D。阀芯主要部2A具有:以轴线L为轴向的圆筒状的圆筒部22;形成于该圆筒部22的内部并供流体流通的副阀室23;以及沿轴线L贯通副阀座2C的副阀口24。在圆筒部22的周面部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5,副阀室23通过连通孔25而与主阀室1C连通。在阀芯主要部2A的圆筒部22的内周面形成有沿轴线L的插通孔26,在该插通孔26内插通有副阀芯3的副阀基部3A。弹簧支架部2B形成为圆环状并固定于阀芯主要部2A的上端部,在其内部插通有转子轴46。在弹簧支架部2B的上表面与支撑部件1B的顶板面之间配设有主阀弹簧27,主阀芯2利用该主阀弹簧27向主阀座13方向(关闭方向)被施力。
副阀芯3由圆筒状的副阀基部3A、从副阀基部3A向下方突出的副阀部3B、设于副阀基部3A的上侧的推力垫圈3C、以及设于副阀基部3A的内部的副阀弹簧(未图示)构成。副阀基部3A插通于主阀芯2的插通孔26,且被支撑为在沿轴线L的上下方向上进退自如而且绕轴线L旋转自如。推力垫圈3C能够与副阀基部3A的上表面以及弹簧支架部2B的下表面抵接,该抵接面彼此的摩擦力变得极小。在副阀基部3A的上部设有插通孔而供转子轴46插通,在形成于转子轴46的下端部的凸缘部(未图示)与接合于副阀基部3A的底部的副阀部3B的上端部之间配设有副阀弹簧。副阀芯3利用该副阀弹簧相对于转子轴46(磁性转子44)向副阀座2C方向(关闭方向)被施力。此外,副阀基部3A也可以与转子轴46以及副阀部3B一体地形成,该情况下,副阀基部3A也可以形成为实心状并省略副阀弹簧。
驱动部4具备:作为电动马达的步进马达41;通过步进马达41的旋转来使副阀芯3进退的螺纹进给机构42;以及限制步进马达41的旋转的限位机构43。步进马达41具备:外周部被磁化为多极的磁性转子44;配设于外壳15的外周的定子线圈45;以及固定于磁性转子44的转子轴46。转子轴46经由固定部件46a固定于磁性转子44并且沿轴线L延伸,其上端部插入于限位机构43的导向件47。在转子轴46的中间部一体地形成有外螺纹部46b,该外螺纹部46b与支撑部件1B的内螺纹部17螺纹结合,由此构成螺纹进给机构42。若磁性转子44旋转,则转子轴46的外螺纹部46b被内螺纹部17引导,从而磁性转子44以及转子轴46在轴线L方向上进退移动,伴随于此,副阀芯3也沿轴线L上升或者下降。
限位机构43具备:从外壳18的顶板部垂下的圆筒状的导向件47;固定于导向件47的外周的导向线体48;以及被导向线体48导向而旋转而且能够上下移动的可动滑块49。在可动滑块49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部49a,在磁性转子44设有向上方延伸并与爪部49a抵接的延长部44a,若磁性转子44旋转,则延长部44a按压爪部49a,从而可动滑块49模仿导向线体48而旋转并且上下移动。在导向线体48形成有规定磁性转子44的最上端位置的上端限位部48a、和规定磁性转子44的最下端位置的下端限位部48b。通过可动滑块49抵接于这些上端限位部48a以及下端限位部48b,从而可动滑块49的旋转停止,由此限制磁性转子44的旋转,副阀芯3的上升或者下降也停止。
接着,基于图2、3对主阀芯2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如后文所述,在使用主阀口14作为低压侧端口的情况下,在图2、图3中,以副阀口24为基准,其上方侧(与主阀口14相反的一侧)成为上游侧,下方侧(主阀口14侧)成为下游侧,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该“上游侧”以及“下游侧”来说明各部分的位置关系。阀芯主要部2A在副阀口24的下游侧具有筒状部28。筒状部28是圆筒部22向下游侧延长而成的构件,形成为圆筒状。在筒状部28的前端(下游侧端部)的外周部设有主阀部21。筒状部28在比上游侧靠下游侧以内径变大的方式形成有台阶,即形成有扩径部281。
有底筒状部件2D与阀芯主要部2A独立地构成,一体地具有圆板状的底板部291、和与底板部291的外周缘连续的圆筒状的侧面部292。作为有底筒状部件2D的材质,例示了不锈钢等金属。在侧面部292中的下游侧部分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92A。一个贯通孔292A的开口面积比副阀口24的开口尺寸小。此外,“副阀口24的开口尺寸”是指由副阀口24的内径决定的开口面积。
有底筒状部件2D通过侧面部292的一部分插通于筒状部28而与内侧重叠,从而固定于阀芯主要部2A。此外,有底筒状部件2D的固定方法既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硬钎焊、也可以是压入。在筒状部28的扩径部281配置有侧面部292。另外,通过在阀芯主要部2A固定有底筒状部件2D,从而筒状部28的下游侧开口282由底板部291覆盖。由此,在副阀口24的下游侧,筒状部28和有底筒状部件2D形成减速室2E。
在有底筒状部件2D固定于阀芯主要部2A时,贯通孔292A从筒状部28露出。即,底板部291配置于比筒状部28的下游侧端面283靠下游侧,在轴线L方向上,贯通孔292A位于底板部291与下游侧端面283之间。由此,由贯通孔292A连通减速室2E的内外,即,贯通孔292A连通底板部291的上表面侧的空间与下表面侧的空间,作为连通流路部发挥功能。
底板部291配置于副阀口24的下游侧,并且沿与轴线L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延伸。底板部291形成为面积比副阀口24的面积大,通过使它们的中心彼此大致一致,从而在从轴线L方向上的主阀口14侧观察时,副阀口24整体由底板部291覆盖。即,底板部291作为阻碍壁发挥功能。
以上的电动阀10如以下进行动作。首先,图1、图2的状态是主阀芯2的主阀部21落座于主阀座13而主阀口14关闭的闭阀状态。另一方面,处于最近接副阀口24的位置的副阀芯3未落座于副阀座2C,而是由副阀芯3的副阀部3B的外周面与副阀口24的内周面的间隙形成流路。因此,在制冷剂(流体)从一次接头管11流入到主阀室1C的情况下,该制冷剂通过阀芯主要部2A的连通孔25而流入副阀室23。流入到副阀室23的制冷剂通过副阀部3B与副阀口24的间隙而流入减速室2E。流入到减速室2E的制冷剂通过贯通孔292A而从主阀口14朝向二次接头管12流出。这样,电动阀10构成为,即使阀开度为零也产生微少的流量,但也可以构成为,使副阀部3B相对于副阀口24落座,在阀开度成为零时流量成为零。
如上所述,流入到减速室2E的制冷剂沿副阀芯3的轴线L方向行进,通过碰撞到底板部291而改变行进方向,沿底板部291的上表面流动。即,减速室2E中,底板部291的上表面附近成为能够使制冷剂沿阻碍壁(底板部291)通过的交叉流路部2F。这样,通过使制冷剂改变行进方向,从而流速下降。流动于交叉流路部2F的制冷剂到达有底筒状部件2D的侧面部292,通过贯通孔292A而向减速室2E的外侧流出。此外,如图1、图2所示,在主阀口14由主阀芯2关闭的状态下,在使用主阀口14作为低压侧端口的情况下,制冷剂以从副阀口24朝向主阀口14的方式流动。
接着,通过对驱动部4的步进马达41进行驱动而使磁性转子44旋转来使副阀芯3上升,并使副阀芯3从副阀口24远离,从而副阀芯3的副阀部3B从副阀口24抜出,副阀部3B与副阀口24的间隙形成的流路扩大,流量逐渐増加。此时,由于主阀芯2的主阀部21仍然落座于主阀座13,因此流量的増加微少。这样在关闭了主阀芯2的状态下变更副阀芯3的开度的控制区域为小流量控制区域。接着,若使副阀芯3进一步上升,则推力垫圈3C与弹簧支架部2B抵接,由副阀芯3拉起主阀芯2,主阀部21从主阀座13离座。这样使主阀芯2从落座位置(关闭位置)朝向开阀位置(打开位置)上升的控制区域为大流量控制区域,该大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流量相对于主阀芯2的开度(步进马达41的旋转量=阀提升量)的变化较大,在图3所示的主阀芯2的全开状态下,流量成为最大。这样,在主阀口14打开的状态下,能够使制冷剂在双方向上通过主阀口14。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从主阀口14侧观察时覆盖副阀口24的作为阻碍壁的底板部291,从而能够使流过副阀口24的制冷剂碰撞到底板部291而使流速下降,并能够降低噪音。此时,与消音用的网眼部件相比,有底筒状部件2D容易确保刚性,能够抑制有底筒状部件2D本身的变形、振动。
另外,通过在阀芯主要部2A的筒状部28设有主阀部21,从而在安装有底筒状部件2D时,能够沿用现有形状的阀芯主要部、减少阀芯主要部的形状变更。另外,由于包括阻碍壁的有底筒状部件2D不相对于主阀座13落座,因此能够提高有底筒状部件2D的材质的选择自由度。
另外,通过具有作为阻碍壁的底板部291的有底筒状部件2D的侧面部292与筒状部28重叠,从而能够容易地调节副阀口24与底板部291的距离。另外,即使在调节了距离的情况下,底板部291与贯通孔292A的位置关系也不变,因此能够使流动于交叉流路部2F的流体容易地朝向贯通孔292A。
另外,在有底筒状部件2D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92A,一个贯通孔292A的开口面积比副阀口24的开口面积小,能够使流过副阀口24的流体分流,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
以下,基于图4对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进行说明。冷冻循环系统90例如用于家庭用空调等空调机。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设于空调机的第一室内侧换热器91(除湿时作为冷却器而工作)与第二室内侧换热器92(除湿时作为加热器而工作)之间,与压缩机93、四通阀94、室外侧换热器95以及电子膨胀阀96一起构成热泵式冷冻循环。第一室内侧换热器91和第二室内侧换热器92以及电动阀10设置于室内,压缩机93、四通阀94、室外侧换热器95以及电子膨胀阀96设置于室外,构成制冷制热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5、图6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电动阀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B在阀芯主要部2A的筒状部28的形状变更并且设有封闭部件5来代替有底筒状部件2D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阀芯2的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的说明相同地,使用由主阀芯2关闭主阀口14而将主阀口14用作低压侧端口的情况下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来说明位置关系。另外,电动阀10B的使用方法与电动阀10的使用方法相同。
电动阀10B的阀芯主要部2A在外周面的前端侧具有形成有台阶状的缩径部284的筒状部28B,相对于该筒状部28B固定封闭部件5。此外,封闭部件5的固定方法既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硬钎焊、也可以是压入。封闭部件5具有圆板状的底板部51和圆筒状的筒状部52而构成为有底筒状,并设有相对于主阀座13落座或者离座的主阀部53。主阀部53在筒状部52的外周面中以从底板部51侧的位置突出的方式形成。
封闭部件5的筒状部52通过配置于阀芯主要部2A的筒状部28B的缩径部284来决定上下方向位置。此时,底板部51的上表面相对于筒状部28B的下游侧端面285分离地配置,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间隙6。并且,在底板部51,且在该间隙6的下方侧的位置形成有多个贯通孔511。多个贯通孔511沿圆形配置于底板部51的外周附近。一个贯通孔511的开口面积比副阀口24的开口尺寸小。此外,“副阀口24的开口尺寸”是指由副阀口24的内径决定的开口面积。
封闭部件5的底板部5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底板部291相同,配置于副阀口24的下游侧,并且从轴线L方向上的主阀口14侧观察时作为覆盖副阀口24的阻碍壁发挥功能。另外,通过相对于筒状部28B固定封闭部件5,从而筒状部28B的下游侧开口286由底板部51覆盖,在副阀口24的下游侧,筒状部28B和封闭部件5形成减速室2G。减速室2G的内外由形成于底板部51的贯通孔511连通,即、贯通孔511连通底板部51的上表面侧的空间与下表面侧的空间,作为连通流路部发挥功能。
副阀芯3的副阀部3B具有圆锥状的外周面,即、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外径变小的方式在其外周面形成锥形部3D。如图6所示,在使副阀口24的阀开度为最大的状态下,与将锥形部3D向前端侧假想地延长时的焦点O相比,底板部51的上表面配置于上游侧。此外,将锥形部3D向前端侧假想地延长时,该延长面集中于某一点,将该一点设为焦点O。另外,如图5所示,在使副阀口24的阀开度为最小的情况下,由于将锥形部3D延长时的焦点位于更下方侧,因此在该情况下,底板部51的上表面也配置于比焦点靠上游侧。另外,在锥形部3D的倾斜角度不恒定的情况下,使锥形部3D的适当的位置(例如最接近副阀座2C的位置)中的切线表面为延长面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B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相同,在主阀口14关闭的闭阀状态下,从一次接头管11流入到主阀室1C的制冷剂流入副阀室23。流入到副阀室23的制冷剂通过副阀部3B与副阀口24的间隙而流入减速室2G。流入到减速室2G的制冷剂通过贯通孔511而从主阀口14朝向二次接头管12流出。
如上所述,流入到减速室2G的制冷剂沿副阀芯3的轴线L方向行进,通过碰撞到底板部51而改变行进方向,沿底板部51流动。沿底板部51流动的流体朝向底板部51的外周侧,从而到达底板部51的上表面与筒状部28B的下游侧端面285的间隙6,并通过该间隙6。即、间隙6作为能够使流体沿阻碍壁(底板部51)通过的交叉流路部发挥功能。流过间隙6的制冷剂通过贯通孔511而向减速室2G的外侧流出。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设置从主阀口14侧观察时覆盖副阀口24的作为阻碍壁的底板部51,从而能够使流过副阀口24的制冷剂碰撞到底板部51而使流速下降,能够降低噪音。此时,与消音用的网眼部件比较,底板部51容易确保刚性,能够抑制封闭部件5本身的变形、振动。
另外,底板部51与筒状部28B的下游侧端面285之间的间隙6作为交叉流路部发挥功能,从而通过碰撞到底板部51而改变了行进方向的制冷剂容易流动于该间隙6并容易朝向贯通孔511。另外,形成于底板部51的贯通孔511作为连通流路部发挥功能,从而流过贯通孔511的制冷剂容易沿轴线L方向流动,并容易流入二次接头管12。
另外,与将副阀芯3的锥形部3D向前端侧假想地延长时的焦点O相比,底板部51的上表面配置于上游侧(副阀口24侧),从而能够使通过副阀口24而沿轴线L方向行进的制冷剂容易碰撞到底板部51而改变行进方向。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结构等,以下所示的那样的变形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家庭用空调等空调机所使用的电动阀10,但本发明的电动阀并不限于家庭用空调,也可以是业务用空调,不限于空调机,也能够应用于各种冷冻机等。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92A、511,并且一个贯通孔292A、511的开口面积比副阀口24的开口面积小,但也可以仅形成一个连通流路部,也可以使一个连通流路部的开口面积为副阀口24的开口面积以上。这样,通过增大连通流路部的开口面积来减少个数,从而能够提高在主阀芯形成连通流路部时的作业性。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将副阀芯3的锥形部3D向前端侧假想地延长时的焦点O相比,作为阻碍壁的底板部51的上表面配置于上游侧,但阻碍壁根据设想的制冷剂的流量、减速室的大小、与其它部件的干渉等配置于适当的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于比焦点O靠下游侧。另外,在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设有有底筒状部件2D的结构中,也可以与将副阀芯的锥形部向前端侧假想地延长时的焦点相比,将阻碍壁的上表面配置于上游侧(副阀口侧)。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7)

1.一种阀装置,其具备:主阀芯,其开闭主阀口;以及副阀芯,其相对于形成于上述主阀芯的副阀口接近或者远离,
上述阀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主阀芯具有:从上述主阀口侧观察时覆盖上述副阀口的整体的阻碍壁;能够供流体沿上述阻碍壁通过的交叉流路部;以及与上述交叉流路部连续并且连通上述阻碍壁的两侧的空间的连通流路部,
在流体以从上述副阀口朝向上述主阀口的方式流动的情况下,流过上述副阀口的流体依次流过上述交叉流路部以及上述连通流路部,然后流入与上述主阀口连接的接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阀芯相对于上述副阀口在上述主阀口侧具有筒状部,
上述筒状部具有相对于形成有上述主阀口的主阀座落座或者离座的主阀部,并且上述主阀口侧的开口被上述阻碍壁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阻碍壁构成侧面部与上述筒状部重叠的有底筒状部件的底板部,并且配置于比上述筒状部靠上述主阀口侧,
上述连通流路部是形成于上述侧面部的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阀芯具有:相对于上述副阀口形成于上述主阀口侧的筒状部;以及以堵塞上述主阀口侧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筒状部的封闭部件,
上述封闭部件具有上述阻碍壁,并且具有相对于形成有上述主阀口的主阀座落座或者离座的主阀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阻碍壁配置成与上述筒状部的上述主阀口侧的端面分离,从而在该阻碍壁与该端面之间形成上述交叉流路部,
上述连通流路部是在比上述交叉流路部靠外周侧形成于上述阻碍壁的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副阀芯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外径变小的方式在其外周面具有锥形部,
与将上述锥形部向前端侧假想地延长时的焦点相比,上述阻碍壁的上述副阀口侧的面配置于上述副阀口侧。
7.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
上述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阀装置作为上述膨胀阀。
CN201911192875.5A 2018-12-27 2019-11-28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Active CN111379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5116 2018-12-27
JP2018245116A JP6966416B2 (ja) 2018-12-27 2018-12-27 弁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9892A CN111379892A (zh) 2020-07-07
CN111379892B true CN111379892B (zh) 2021-12-21

Family

ID=71218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2875.5A Active CN111379892B (zh) 2018-12-27 2019-11-28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66416B2 (zh)
CN (1) CN111379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9415B2 (ja) * 2020-07-09 2023-09-22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二段式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422409B2 (ja) * 2021-06-10 2024-01-26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JP7438549B2 (ja) 2021-09-24 2024-02-27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02752A1 (de) * 1994-01-31 1995-08-03 Danfoss As Heizkörperventil
CN1824983A (zh) * 2005-02-22 2006-08-3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节流装置和流量控制阀以及装有它们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01220866A (zh) * 2006-11-24 2008-07-16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量控制阀及制冷循环
CN104653842A (zh) * 2013-11-19 2015-05-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开闭阀
CN106133420A (zh) * 2014-04-21 2016-11-1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节流装置
CN106352139A (zh) * 2015-07-17 2017-01-2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
CN107435754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量调节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5232A (ja) * 1974-07-29 1976-02-06 Hitachi Ltd Kagenben
DE3068165D1 (en) * 1980-02-28 1984-07-19 Bbc Brown Boveri & Cie Valve with damping device for the acoustic vibrations started by the working medium itself
JPS62147002A (ja) * 1985-12-20 1987-07-01 Hitachi Ltd 蒸気制御弁
JP2000266194A (ja) * 1999-03-17 2000-09-26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二段式電動膨張弁
JP4769036B2 (ja) * 2005-02-22 2011-09-07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絞り装置および流量制御弁ならびにこれを組み込んだ空気調和装置
US7854390B2 (en) * 2008-05-29 2010-12-21 Kabushiki Kaisha Saginomiya Seisakusho Expansion valve, heat pump type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air handling unit
US9726406B2 (en) * 2012-02-10 2017-08-08 Kabushiki Kaisha Saginomiya Seisakusho Expansion valve
JP6745141B2 (ja) * 2016-05-26 2020-08-26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量調整弁
CN108119698B (zh) * 2016-11-30 2021-11-0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02752A1 (de) * 1994-01-31 1995-08-03 Danfoss As Heizkörperventil
CN1824983A (zh) * 2005-02-22 2006-08-30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节流装置和流量控制阀以及装有它们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01220866A (zh) * 2006-11-24 2008-07-16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量控制阀及制冷循环
CN104653842A (zh) * 2013-11-19 2015-05-27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开闭阀
CN106133420A (zh) * 2014-04-21 2016-11-1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节流装置
CN106352139A (zh) * 2015-07-17 2017-01-25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
CN107435754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流量调节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9892A (zh) 2020-07-07
JP6966416B2 (ja) 2021-11-17
JP2020106086A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9892B (zh)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6968768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179708B2 (ja) 弁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6857624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1828659B (zh) 阀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4336279B2 (ja) 弁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959900B2 (ja) 弁装置、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111864B2 (ja)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383774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22095807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23068024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208127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4060581A (zh)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3915339B (zh) 二级式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7267970B2 (ja) 二段式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3280122B (zh)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7349963B2 (ja) 流量制御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