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4130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4130A
CN113874130A CN202080038400.5A CN202080038400A CN113874130A CN 113874130 A CN113874130 A CN 113874130A CN 202080038400 A CN202080038400 A CN 202080038400A CN 113874130 A CN113874130 A CN 113874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support
display device
protection pl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84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4130B (zh
Inventor
岩崎直子
折田泰
大野岳
荒木干夫
坂井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74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4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4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4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94Piezoelectric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振动元件(50)使触摸面板(200)产生振动。在显示装置(1000)中存在三个方向,所述三个方向包含沿着显示面(100a)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与该显示面(100a)正交的z轴方向。多个支承体(7)构成为:在该三个方向所包含的作为两个方向的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不运动。该三个方向中的该两个方向以外的方向与作为振动元件(50)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的振动方向一致。以触摸面板(200)能够在该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该触摸面板(200)。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在便携信息设备、民用设备、产业用设备、车载用设备等中广泛使用。便携信息设备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型PC等。民用设备是家电产品等。产业用设备是现金自动存取款机(ATM)、自动售票机、自动售货机、FA(FactoryAutomation:工厂自动化)设备等。
触摸面板在操作件接触该触摸面板的表面的情况下,检测该表面上的该操作件接触的位置。操作件例如是触笔、人的手指等。另外,触摸面板响应于位置的检测,向外部输出该位置的信息。
触摸面板作为一种优异的用户界面(UI)部件引人关注。在触摸面板的方式中,根据检测触摸位置的方法,有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学式等各种方式。
另一方面,在触摸面板上没有机械开关具有的凹凸。因此,对于触摸面板的手触感是均匀的,通过操作,该触摸面板的表面的形状不变形。因此,与机械开关不同,对于触摸面板的开关操作的全过程需要依赖视觉进行。换句话说,在触摸面板中,进行盲触是困难的。
因此,例如,在触摸面板上附加有使用触感来反馈开关的位置、开关的操作的受理、操作的完成等的功能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盲操作。在该情况下,触摸面板作为通用设计也能够应对。
例如,近年来,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中搭载有利用振动的触觉反馈功能。这样,与使用者的操作联动的利用振动的触觉反馈功能急速地成为身边的事物。因此,可以预想到更先进的触觉反馈功能的需求也变高。
产生触感的方式可被分类为振动方式、超声波方式及电方式这三种方式。振动方式容易应用于后述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PCAP:Projected CapacitiveTouch Panel)。因此,振动方式能够产生明显的机械振动且成本较低。
搭载有振动方式的触感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具备触摸面板、显示面板、保护板、振动元件及框体。触摸面板检测输入操作面上的触笔、人的手指等操作件接触的位置。显示面板设置在触摸面板的背面侧。保护板覆盖触摸面板的上表面。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振动。框体收容触摸面板及显示面板。
在搭载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搭载有背光源的液晶模组整体的重量较大。在该情况下,利用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充分地振动是困难的。
另外,在从具有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仅分离触摸面板的状况下使该触摸面板振动的结构中,振动的产生较容易。然而,在该结构中,在触摸面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存在空气层,会发生界面反射。因此,在该结构中,存在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因此,要求以较小的力使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面板高效地振动。因此,开发了如下构造:仅将在液晶显示装置之中占据较大的重量的背光源从该液晶显示装置分离,使显示面板与触摸面板一体化并振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触摸面板振动的结构(以下,也称为“关联结构A”)。在关联结构A中,与背光装置隔开间隔地设置有触摸面板的保护板。另外,在背光装置与保护板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承构件。
在关联结构A中,配设于背光源与保护板之间的弹性支承构件构成为在相对于保护板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伸缩。弹性支承构件例如是阶梯状的板簧。通过该构造,在关联结构A中,能够产生多种振动而不使振动元件的个数增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4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在关联结构A中,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的振动沿多个方向传播,该振动的能量分散。因此,该振动的能量变小。因此,存在触摸面板的振动变小的问题。因此,要求抑制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的振动的能量变小。
本公开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的振动的能量变小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作为用于显示图像的面的显示面;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面粘合;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使所述触摸面板产生振动;背光源,所述背光源配置于从所述显示面板分离的位置;以及框体,所述框体收容所述触摸面板及所述背光源,在所述显示装置中,存在包含沿着所述显示面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和与该显示面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三个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互正交,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多个支承体,所述多个支承体构成为所述触摸面板在所述三个方向所包含的两个方向上不运动,所述三个方向中的所述两个方向以外的方向与作为所述振动元件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的振动方向一致,以所述触摸面板能够在所述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该触摸面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振动。在显示装置中,存在包含沿着显示面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和与该显示面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三个方向。多个支承体构成为所述触摸面板在所述三个方向所包含的两个方向上不运动。所述三个方向中的所述两个方向以外的方向与作为振动元件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的振动方向一致。以所述触摸面板能够在所述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该触摸面板。
由此,可以抑制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的振动向上述两个方向传播。因此,能够抑制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的振动的能量变小。
本公开的目的、特征、技术方案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1-A2线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面板及背光源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支承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1的B1-B2线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竖立状态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具有变形例1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A1-A2线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8的A1a-A2线的具有变形例2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8的A1a-A2线的具有变形例3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8的A1a-A2线的具有变形例4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8的A1a-A2线的具有变形例5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具有变形例6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4的B1-B2线的具有变形例6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6的支承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具有变形例7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A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A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0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A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1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B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2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B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3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B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4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C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5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C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6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C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7是作为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8是沿着图27的C1-C2线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的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各构成要素的名称及功能相同。因此,有时省略被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详细说明。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材质、形状、该各构成要素的相对配置等可以根据装置的结构、各种条件等适当变更。另外,各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有时与实际的尺寸不同。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结构,不示出后述的框体40。显示装置1000例如是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显示装置1000不限定于液晶显示装置。
在图1中,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相互正交。以下的图所示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也相互正交。以下,也将包含x方向和该x方向的相反的方向(-x方向)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另外,以下,也将包含y方向和该y方向的相反的方向(-y方向)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另外,以下,也将包含z方向和该z方向的相反的方向(-z方向)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另外,以下,也将包含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平面称为“xy面”。另外,以下,也将包含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平面称为“xz面”。另外,以下,也将包含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平面称为“yz面”。
图2是沿着图1的A1-A2线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结构,也示出不存在于图1的A1-A2线的位置处的构成要素(例如后述的支承体7a、7b)。
参照图1及图2,显示装置1000具备显示面板100、触摸面板200、背光源30、框体40及振动元件50。框体40收容显示面板100、触摸面板200及背光源30。
显示面板10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此外,显示面板100不限定于液晶显示面板。
以下,也将显示装置1000显示的图像称为“显示图像”。另外,以下,也将显示装置1000中的使用者观看显示图像的那一侧称为“观看侧”或“前表面侧”。显示装置1000的观看侧(前表面侧)例如是在显示装置1000中设置有显示显示图像的面的那一侧。以下,也将显示装置1000中的观看侧的相反侧称为“背面侧”。另外,以下,在显示装置1000包含的构成要素中,也将显示显示图像的面称为“观看侧的面”或“使用者侧的面”。
将显示装置1000的观看侧的面称为显示装置1000的前表面。另外,将显示面板100的观看侧的面称为显示面板100的前表面。另外,将显示面板100中的与该前表面相反一侧的面称为背面。另外,在其他构成构件中,也将观看侧的面称为该其他构成构件的前表面。另外,将其他构成构件的背面侧的面称为该其他构成构件的背面。
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面100a。显示面100a是用于显示图像的面。显示面100a是观看侧的面。另外,显示面100a具有显示区域R1。显示区域R1是显示图像的区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100a整体为显示区域R1。
触摸面板200是振动方式的触感触摸面板。触摸面板200经由粘接材料130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100a粘合。因此,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一体化。以下,也将由触摸面板200、粘接材料130及显示面板100构成的构成要素称为“可动部300”。可动部300是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一体化而成的构成要素。
触摸面板200包含触摸传感器基板210及保护板220。保护板220是透明的板。保护板220的形状为长方体。另外,俯视图(xy面)中的保护板220的形状为矩形。保护板220由玻璃或丙烯酸树脂构成。保护板220经由粘接材料230与触摸传感器基板210贴合。因此,保护板220及触摸传感器基板210一体化。
保护板220具有前表面22a及背面22b。前表面22a是观看侧的面。背面22b是覆盖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100a的面。此外,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经由粘接材料230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贴合。另外,保护板220具有包含两个侧面S2a在内的四个侧面。两个侧面S2a与x轴方向交叉。
振动元件50具有产生振动的功能。振动元件50设置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因此,振动元件50将振动传递给触摸面板200。即,振动元件50使触摸面板200产生振动。
以下,也将振动元件50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称为“振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方向是y轴方向。
背光源30配置于从显示面板100分离的位置。背光源30的周缘部由框架60包围。即,框架60覆盖背光源30的周缘部。框架60由树脂构成。
保护板220的端部由支承体对7pa保持。支承体对7pa由两个支承体7a构成。即,保护板220的端部由支承体对7pa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a夹持。
该两个支承体7a的一方的支承体7a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该两个支承体7a的另一方的支承体7a设置在框架60上。该另一方的支承体7a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接触。即,该另一方的支承体7a支承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的重量。
另外,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由支承体对7pb保持。支承体对7pb由两个支承体7b构成。即,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由支承体对7pb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b夹持。支承体对7pa中的两个支承体7b的一方与两个侧面S2a的一方接触。支承体对7pa中的两个支承体7b的另一方与两个侧面S2a的另一方接触。
两个支承体7b中的每一个安装于框体40中的后述的侧面部40b。以下,也将支承体7a及支承体7b中的每一个称为“支承体7”。
(显示面板)
接着,详细说明显示面板100。如上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面100a。显示面板100具有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在显示面100a上显示图像的功能。该图像是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面板100及背光源30的结构的图。参照图3,显示面板100具有在滤色器(color filter)基板140与阵列基板150之间封入液晶120而成的构造。此外,以下,也将阵列基板150称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
滤色器基板140具有玻璃基板102。在玻璃基板102的背面配置有滤色器141。在滤色器141的背面形成有相向电极104。在相向电极104的背面形成有取向膜105。另外,在玻璃基板102的前表面配置有偏振片103。偏振片103经由未图示的粘接剂贴附于玻璃基板102。
滤色器141具有色料106和黑矩阵107。色料106是使与红(R)、绿(G)、蓝(B)等相当的波长区域的光透射的构件。黑矩阵107是遮挡光的构件。黑矩阵107配置于相邻的RGB的像素之间。
相向电极104是用于向液晶120施加电压的电极。相向电极104例如用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这样的透明导电膜形成。
取向膜105是使液晶120的分子取向为规定的方向的膜。取向膜105例如用聚酰亚胺等形成。
阵列基板150(TFT基板)具有玻璃基板108。在玻璃基板108的前表面形成有TFT阵列111。TFT阵列111控制向液晶120施加的电压。在TFT阵列111的前表面形成有取向膜112。另外,在玻璃基板108的背面配置有偏振片109。偏振片109经由未图示的粘接剂贴附于玻璃基板108。
在TFT阵列111中包含像素电极、开关元件、绝缘膜、栅极布线、源极布线等。像素电极是用于向液晶120施加电压的电极。开关元件是用于控制用于向液晶120施加的电压的TFT。绝缘膜是覆盖开关元件的膜。栅极布线及源极布线是向开关元件供给信号的布线。
TFT阵列111与控制基板80电连接。控制基板8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外部。
取向膜112具有与取向膜105相同的结构。
滤色器基板140及阵列基板150利用未图示的密封材料相互贴合。该密封材料设置于滤色器基板140及阵列基板150中的每一个的周缘部。另外,在滤色器基板140与阵列基板150之间设置有间隙材料,以使滤色器基板140与阵列基板150的间隔成为恒定。
液晶120由密封材料包围。另外,液晶120注入到滤色器基板140与阵列基板150之间的区域中。
(背光源)
接着,说明背光源30。作为背光源30,使用面光源等。该面光源例如由发光二极管等多个点光源构成。另外,该面光源例如由发光二极管等点光源和导光板构成。另外,该面光源例如由荧光管等线光源和树脂性的导光板构成。另外,该面光源例如是使用电致发光元件的光源。
(控制基板)
接着,说明控制基板80。控制基板80控制显示面板100。具体而言,控制基板80包含发送驱动信号的驱动用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等。控制基板80通过控制显示面板100的TFT阵列111的工作,从而使液晶120驱动。另外,控制基板80也控制背光源30。
控制基板80经由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电缆)81与显示面板100电连接。FFC81也称为柔性线缆。另外,控制基板80与背光源30电连接。
如图2所示,背光源30和未图示的控制基板配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侧。背光源30及未图示的控制基板配置在从显示面板100的背面分离的位置。另外,背光源30及未图示的控制基板与显示面板100及触摸面板200一起收容于框体40。
框体40由金属或不透明的树脂构成。框体40的形状为框架状。框体40形成为覆盖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的外周部。框体40具有上部框架40a和侧面部40b。侧面部40b的形状为筒状。侧面部40b与保护板220的侧面相向。在图2中,侧面部40b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相向。上部框架40a覆盖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的端部。
(触摸面板)
接着,详细说明触摸面板200。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200是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以下,也称为“PCAP”)。PCAP由在纵向及横向上图案化而成的多个透明电极的组合构成。另外,在手指等操作件接近PCAP的表面的情况下,在接近操作件的部分的电极处产生电容变化。PCAP通过检测电容变化,从而确定操作件的位置。
如图2所示,触摸面板200主要包含触摸传感器基板210及保护板220。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触摸面板200的详细结构的图。
触摸传感器基板210具有基板211、激励电极212、检测电极213、层间绝缘层214及绝缘层215。基板211透明且具有绝缘性。基板211由玻璃、丙烯酸树脂等构成。
触摸传感器基板210利用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柔性电路板)91与触摸检测电路90电连接。FPC91也称为柔性基板或柔性印刷基板。触摸检测电路90是用于检测触摸的位置的电路。
触摸检测电路90与控制基板80一起设置在未图示的背光源的背面。触摸检测电路90例如具有检测用IC和微型计算机。检测用IC是用于检测由触摸导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IC。触摸检测电路90检测触摸面板200上的触摸的位置。具体而言,触摸检测电路90检测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上的触摸的位置。
此外,即使是覆盖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前表面的保护板220的厚度为数mm左右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PCAP也能够检测出触摸位置。
更详细地说明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结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具有多个行方向布线层222和多个列方向布线层223。行方向布线层222由电连接的多个激励电极212构成。列方向布线层223由电连接的多个检测电极213构成。
激励电极212由金属的单层膜或多层膜构成。此外,激励电极212可以具有包含单层膜及多层膜中的任一个且也使用其他导电材料的多层构造。金属例如优选铝、银等低电阻的金属。检测电极213也与激励电极212相同。通过使用金属作为检测电极213的布线材料,从而能够降低布线电阻。
另一方面,由于金属布线不透明,所以容易辨识。为了降低辨识性且提高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透射率,向金属布线赋予细线构造即可。细线构造典型地为网眼状的构造。
多个行方向布线层222中的每一个沿着行方向(图4的x轴方向)延伸。多个列方向布线层223中的每一个沿着列方向(图4的y轴方向)延伸。多个行方向布线层222在列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列方向布线层223在行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俯视图(xy面)中,多个行方向布线层222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列方向布线层223交叉。另外,在俯视图(xy面)中,多个列方向布线层223中的每一个与多个行方向布线层222交叉。行方向布线层222与列方向布线层223利用层间绝缘层214绝缘。
层间绝缘层214由有机绝缘膜或无机绝缘膜的单层膜构成。此外,层间绝缘层214也可以由有机绝缘膜或无机绝缘膜的多层膜构成。在耐湿性的提高方面,无机绝缘膜较优异,在平坦性的提高方面,有机绝缘膜较优异。无机绝缘膜例如是透明性硅类无机绝缘膜或透明性无机绝缘膜。透明性硅类无机绝缘膜为硅氧化膜、硅氮化膜、硅氧化氮化膜等。透明性无机绝缘膜由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构成。
有机绝缘膜的材料是高分子材料或热固性树脂。高分子材料具有主链且具有与主链的侧链或官能团结合的有机物。该主链由硅氧化物、硅氮化膜、硅氧化氮化膜等构成。热固性树脂具有由碳构成的主链。有机绝缘膜的材料例如是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清漆树脂、聚烯烃树脂等。
行方向布线层222及列方向布线层223中的每一个利用未图示的引出布线层与基板端子部211a连接。该引出布线层配置在触摸传感器基板210能够检测触摸位置的区域的外侧。
绝缘层215以露出基板端子部211a的方式设置在基板211的上方。绝缘层215覆盖行方向布线层222、层间绝缘层214及列方向布线层223。绝缘层215由与层间绝缘层214相同的材料构成。
另外,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构造也可以是上述构造以外的构造(以下,也称为“构造A”)。在构造A中,行方向布线层222及列方向布线层223配置在同一层中。另外,在构造A中,多个列方向布线层223中的每一个具有作为检测电极213的多个菱形的电极。另外,在构造A中,行方向布线层222具有作为激励电极212的多个菱形的电极。
构成行方向布线层222及列方向布线层223的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膜。由于ITO具有透光性,所以由使用者观看到布线层的可能性变低。ITO等透明导电膜具有比较高的电阻。因此,该透明导电膜优选应用于布线电阻不成为问题的小型触摸面板。此外,由于该透明导电膜与其他金属布线之间的腐蚀,该透明导电膜的布线容易断线。因此,为了防止腐蚀,需要考虑耐湿性及防水性。
(振动元件)
接着,说明振动元件50。如图1及图2所示,振动元件50利用双面胶或粘合剂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粘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振动元件50产生的振动的方向成为图1及图2的y轴方向的方式配置该振动元件50。如上所述,也将振动元件50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称为“振动方向”。
此外,只要振动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则振动元件50的配置位置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位置。例如,配置振动元件50的位置只要是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中的支承体7接触的区域分离的位置即可,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另外,振动元件50的外观形状、振动元件50的个数等也能够任意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振动元件50是线性振子。线性振子利用电流产生电磁力,使用电磁力与磁铁的排斥力使线圈本身上下振动。振动频率约为150Hz,响应时间为20ms至30ms左右。此外,振动元件50不限定于线性振子,也可以是压电元件、偏心电机等。利用从未图示的驱动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50。
(支承体)
接着,说明支承体7。本实施方式的支承体7为轴承。该轴承具有承受通过触摸面板200的运动而产生的荷重的功能。触摸面板200的运动例如是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另外,该轴承具有使用球的结构。即,支承体7是球型轴承。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支承体7的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5,支承体7包含保持架71、主球72及多个副球73。支承体7构成为主球72旋转自如。具体而言,在主球72与保持架71之间设置有多个副球73。利用该结构,能够将滑动接触改变为滚动接触而减少摩擦。
构成主球72及副球73的材料是高碳铬轴承钢、不锈钢轴承钢、其他合金钢等。构成保持架71的材料是抛光带钢、不锈钢板、黄铜板、塑料等。此外,作为支承体7,也可以使用由氮化硅构成的陶瓷制轴承、树脂制轴承等。
在此,例如,假定为支承体7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接触。在该情况下,通过主球72的旋转,保护板220能够在沿着背面22b(例如xy面)的方向上顺畅地移动。
以下,有时将“支承体7的主球72与构件接触”简略地表达为“支承体7与构件接触”或“支承体7支承构件”。
(特征性结构)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中存在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以下,也将在显示装置1000中存在的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称为“显示装置的三个方向”。
显示装置的三个方向包含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中的每一个是沿着显示面100a的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相互正交。z轴方向是与显示面100a正交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具备多个支承体7,所述多个支承体7构成为在显示装置的三个方向所包含的两个方向上触摸面板200(可动部300)不运动。以下,也将显示装置的三个方向所包含的两个方向称为“非运动的两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非运动的两个方向是x轴方向及z轴方向。
另外,以下,也将显示装置的三个方向中的非运动的两个方向以外的方向称为“可运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运动方向是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运动方向与振动方向(y轴方向)一致,所述振动方向是振动元件50在触摸面板200中产生的振动的方向。
另外,以下,也将显示装置1000具备的多个支承体7称为“k个支承体7”。k为3以上的整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k为12。
如图1所示,在保护板220设置有四个支承体对7pa。具体而言,在触摸面板200的保护板220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四个支承体对7pa。四个支承体对7pa中的每一个对由k个支承体7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a构成(参照图2)。该四个支承体对7pa中的每一个对在保护板220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220。具体而言,四个支承体对7pa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a在保护板220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220。该两个支承体7a以点接触的方式夹持保护板220。
如上所述,以在z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不运动的方式构成四个支承体对7pa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a。也就是说,四个支承体对7pa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a阻止z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z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此外,设置于保护板220的支承体对7pa的数量不限定于4个。设置于保护板220的支承体对7pa可以是2个、3个或5个以上。
另外,如图1所示,在保护板220设置有两个支承体对7pb。该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由k个支承体7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b构成。该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夹持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具体而言,该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b夹持两个侧面S2a。该两个支承体7b以点接触的方式夹持保护板220。
如上所述,以在x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不运动的方式构成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b。也就是说,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此外,设置于保护板220的支承体对7pb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设置于保护板220的支承体对7pb可以是3个以上。
以下,也将支承体对7pa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a称为“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a”。另外,以下,也将支承体对7pb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b称为“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
如图2所示,支承体对7pa中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a包含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a。以下,也将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a称为“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a”。k个支承体7包含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a。另外,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a包含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接触的支承体7a。以下,也将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接触的支承体7a称为“背面侧的支承体7a”。
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a嵌入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a以点接触的方式支承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具体而言,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a(主球72)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点接触。
背面侧的支承体7a配置在框架60上。背面侧的支承体7a以点接触的方式支承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具体而言,背面侧的支承体7a支承保护板220的背面22b。即,该背面侧的支承体7a支承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的重量。k个支承体7包含上述背面侧的支承体7a。
以下,也将支承体对7pb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b称为“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如图1所示,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支承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另外,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与该两个侧面S2a点接触。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以点接触的方式支承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
以下,也将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接触的支承体7b称为“侧面侧的支承体7b”。侧面侧的支承体7b嵌入框体40的侧面部40b。侧面侧的支承体7b以点接触的方式支承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具体而言,侧面侧的支承体7b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点接触。
如使用图1及图2的上述说明那样配置k个支承体7。由此,以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能够在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该触摸面板200。因此,可动部300能够在振动方向上运动。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能够在振动方向上运动的范围的长度为1mm以下,优选从10μm到500μm的范围。此外,配置k个支承体7的位置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位置。
在此,说明成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对象的比较例。以下,也将作为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称为“显示装置J1”。显示装置J1与显示装置1000相比,配置k个支承体7的位置不同。在显示装置J1中,k个支承体7配置于不优选的位置。
图27是作为比较例的显示装置J1的俯视图。此外,在图27中,与图1同样地,不示出框体40。图28是沿着图27的C1-C2线的显示装置J1的剖视图。此外,在图28中,为了容易理解结构,不示出显示装置J1包含的一部分构成要素(例如显示面板100、触摸传感器基板210)。
参照图27,显示装置J1包含四个支承体对7pa和两个支承体对7pb。此外,显示装置J1中的各支承体对7pa的结构及功能与显示装置1000中的各支承体对7pa的结构及功能相同。另外,显示装置J1中的各支承体对7pb的结构及功能与显示装置1000中的各支承体对7pb的结构及功能相同。
显示装置J1与图1的显示装置1000相比,仅两个支承体对7pb的位置不同。如图27那样,在显示装置J1中,在保护板220的X轴方向上,构成支承体对7pb的两个支承体7b和两个支承体对7pa呈直线状排列。在该情况下,如图28那样,支承体对7pa的两个支承体7a与支承体7b的间隔变得非常窄。根据支承体7的尺寸的不同,有时至少两个支承体7也会接触。因此,构成支承体对7pb的两个支承体7b和支承体对7pa需要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
此外,显示装置1000具备的支承体7的数量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支承体7的数量。
在此,假定显示装置1000具备的支承体对7pa的数量为2个。在该情况下,以将两个支承体对7pa连结的直线为旋转轴,在保护板220产生旋转运动。另外,假定显示装置1000具备的支承体对7pb的数量为1个。在该情况下,以将构成支承体对7pb的两个支承体对7pb连结的直线为旋转轴,在保护板220产生旋转运动。
因此,支承体7的数量需要设为用于可靠地阻止支承方向上的平行运动、旋转运动等的产生的数量。另外,需要考虑k个支承体7的配置位置,以便稳定地支承保护板220。
如以上那样,利用四个支承体对7pa阻止z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另外,利用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仅能够在三个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中的y轴方向上自由运动。即,可动部300仅能够在y轴方向上自由运动。
另外,振动元件50使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产生沿着y轴方向的振动。此外,支承体7的主球72在一个点处与保护板220接触。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主球72与副球73滚动接触,所以摩擦阻力非常小。因此,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能够随着振动元件50产生的振动,在y轴方向上顺畅地运动。即,可动部300能够在y轴方向上顺畅地运动。
图6是沿着图1的B1-B2线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6中,为了容易理解结构,也示出不存在于图1的B1-B2线的位置处的构成要素(例如支承体7a)。
如图6所示,在背光源30的背面设置有控制显示面板100的控制基板80。此外,在振动方向(y轴方向)上,在保护板220的侧面S2a与框体40的侧面部40b之间,存在用于使保护板220能够运动的空间。该空间是不妨碍振动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运动的区域。即,以保护板220能够在振动方向(y轴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框体40。
如上所述,显示面板100经由FFC81与控制基板80电连接。即,控制基板80与显示面板100利用FFC81(柔性线缆)连接。
如图1所示,FFC81在显示装置1000的-y方向(图的下侧)上被取出。另外,如图6所示,FFC81通过背光源30的端部的外侧与设置在背光源30的背面的控制基板80连接。此外,阵列基板150与控制基板80利用FFC81不以最短距离连接。以FFC81具有数mm左右的挠曲的方式设置控制基板80。此外,触摸面板200与显示面板100粘合。即,以触摸面板200(可动部300)能够在振动方向(y轴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FFC81(柔性线缆)。
由此,当触摸面板200在y轴方向上振动时,FFC81不阻止或抑制触摸面板200(可动部300)运动。由此,触摸面板200(可动部300)能够顺畅地运动。
在此,假定为FFC81在图1的x方向上被取出。在该情况下,当触摸面板200在y轴方向上振动时,FFC81会稍微抑制触摸面板200(可动部300)的运动。因此,优选FFC81在图1的-y方向上被取出。
另外,关于在图4中说明的利用FPC91(柔性基板)进行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与触摸检测电路90的连接,也与图6的FFC81的结构相同。优选FPC91在图1的-y方向上被取出。以FPC91具有数mm左右的挠曲的方式在背光源30的背面设置触摸检测电路90。触摸检测电路90与触摸面板200(触摸传感器基板210)利用FPC91(柔性基板)连接。以触摸面板200(触摸传感器基板210)能够在振动方向(y轴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FPC91(柔性基板)。即,以可动部300能够在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FPC91。
此外,在沿相同的方向取出FFC81及FPC91的状况下FFC81与FPC91会发生干涉的情况下,优选按以下方式设置。例如,在-y方向上取出FFC81,在y方向上取出FPC91。另外,例如,在y方向上取出FFC81,在-y方向上取出FPC91。
此外,搭载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也在自动售票机、自动售货机、FA设备等中使用。在这些设备中,经常在竖立的状态下设置显示装置,触摸沿着垂直方向的显示面并利用。
图7是实施方式1的竖立状态下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在图7的结构中,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的重量施加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嵌入框体40的侧面部40b(图7的底面侧)的支承体7b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接触。由此,该支承体7b支承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该支承体7b是支承体对7pb包含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的一方。
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中的另一方的支承体7b与保护板220中的另一侧面S2a接触。利用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另外,与图2同样地,支承体对7pa的两个支承体7a在保护板220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220。由此,阻止z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z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粘合的振动元件50在y轴方向上产生振动。因此,在将显示装置1000竖立并使用时,保护板220也利用支承体7b支承该保护板220的重量。另外,利用两个支承体7b和支承体对7pa阻止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因此,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能够在作为振动的产生方向的y轴方向上自由运动。即,可动部300能够在作为振动的产生方向的y轴方向上自由运动。
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中,当触摸检测电路90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指等操作件触摸了触摸面板200的保护板220时,进行以下处理。在该处理中,利用从未图示的驱动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50。由此,通过该振动元件50使触摸面板200振动,从而给使用者带来触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振动元件50使触摸面板200产生振动。在显示装置1000中存在三个方向,所述三个方向包含沿着显示面100a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和与该显示面100a正交的z轴方向。多个支承体7构成为:在该三个方向所包含的作为两个方向的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不运动。该三个方向中的该两个方向以外的方向与作为振动元件50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的振动方向一致。以触摸面板200能够在该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该触摸面板200。
由此,可以抑制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的振动向上述两个方向传播。因此,能够抑制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的振动的能量变小。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搭载有振动方式的触感触摸面板(触摸面板200)的显示装置1000中,用多个支承体7从两个方向支承配置于从背光源分离的位置的显示面板及触摸面板。另外,阻止两个方向(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运动不被阻止的方向与振动元件50使触摸面板200产生的振动的方向(振动方向)一致。
由此,能够抑制在触摸面板200中产生的振动的力(能量)沿多个方向分散。因此,能够得到如下效果:能够用较小的力高效地使触摸面板200产生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用图7说明的那样,即使在将显示装置竖立并使用时,也能够稳定地支承触摸面板,并且能够使触摸面板高效地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体7以点接触的方式支承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由此,摩擦阻力变小。因此,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四个支承体对7pa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a在保护板220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220。该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b夹持两个侧面S2a。
由此,可靠地阻止两个方向(z轴方向、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另外,能够稳定地支承保护板220。因此,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体7是具有承受通过触摸面板200的运动而产生的荷重的功能的轴承。由此,能够支承触摸面板的荷重并且在触摸面板的可动方向上用较小的力高效地使该触摸面板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背面侧的支承体7a支承保护板220的背面22b。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触摸面板。因此,能够在振动方向上用较小的力高效地使触摸面板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支承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触摸面板。因此,能够在振动方向上用较小的力高效地使触摸面板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以触摸面板200能够在振动方向(y轴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FFC81(柔性线缆)。另外,以触摸面板200(触摸传感器基板210)能够在振动方向(y轴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FPC91(柔性基板)。由此,该触摸面板(可动部300)能够顺畅地运动,而不会阻止或抑制触摸面板(可动部300)的运动。
此外,在关联结构A中,如上所述,振动元件使触摸面板产生的振动沿多个方向传播,该振动的能量分散。由此,振动效率有可能下降。
另外,在关联结构A中,仅在相互分离的背光源与保护板之间设置有板簧这样的弹性支承构件。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将显示装置竖立并使用时,容易产生以下不良情况。该不良情况例如是无法稳定地支承保护板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该不良情况是由于触摸面板的重量而振动的产生变困难这样的不良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用于起到上述效果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解决上述问题。
<变形例1>
本变形例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1。图8是具有变形例1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A1-A2线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9中,为了容易理解结构,也示出不存在于图8的A1-A2线的位置处的构成要素(例如支承体7a、后述的缓冲件310)。
参照图8及图9,本变形例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比,主要是保护板220的形状、支承保护板220的构造、支承体的配置等不同。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在保护板220设置有三个支承体对7pb。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在保护板220设置有三个支承体7a代替四个支承体对7pa。本变形例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
在本变形例中,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中的每一个是倾斜面。三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夹持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具体而言,该三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b夹持两个侧面S2a。
此外,该两个支承体7b以点接触的方式夹持保护板220。即,以在x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不运动的方式构成三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b。也就是说,三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另外,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支承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与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点接触。此外,保护板220的背面22b由支承体7a支承。
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轮廓由四条边构成。该四条边中的与背面22b的端部相当的边比该四条边中的与前表面22a的端部相当的边接近支承体7b。即,侧面S2a的该四条边中的背面22b侧的边比该四条边中的前表面22a侧的边向支承体7b侧突出。
以下,也将侧面S2a中的支承体7b(主球72)接触的区域称为“接触区域”。即,侧面S2a中的比接触区域靠下侧的区域向支承体7b侧突出。
因此,保护板220无法向比支承体7b的主球72的顶点靠上侧的位置移动。即,支承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支承体7b不仅阻止x轴方向上的运动,也阻止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z方向(上方)上的运动。即,也阻止z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无需设置图2所示的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a。但是,为了防止保护板220向上方飞出,在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10。
缓冲件310利用双面胶或粘合剂与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粘合。为了不阻止保护板220的运动,缓冲件310以不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方式设置。即,在缓冲件310与前表面22a之间存在间隙。
此外,在图9中,缓冲件310仅设置于支承保护板220的背面22b的支承体7a的位置的上方,但该缓冲件310也可以设置于除此以外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以缓冲件310覆盖保护板220的周缘部整体的方式将该缓冲件310设置于上部框架40a。
此外,在图8的结构中,设置有三个支承体7a和三个支承体对7pb。
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能够以较小的力高效地使触摸面板200振动。因此,根据触摸面板的大小、显示面板的大小等条件的不同,振动元件50的数量可以是1个。在图8中,示出设置有一个振动元件50的状态。
另外,在图8中,振动元件50配置于保护板220的长边的中央部,但不限定于此。振动元件50也可以配置于与保护板220的长边的中央部相比偏向左右任一方的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触摸面板200(可动部300)仅能够在与振动元件50产生的振动的方向(振动方向)一致的方向上运动。因此,无论配置振动元件50的位置如何,触摸面板200(可动部300)都能够在振动方向上运动而力不会分散。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触摸面板200的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的形状是倾斜面。由此,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而无需设置支承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的支承体。
<变形例2>
本变形例应用于变形例1。本变形例的结构与变形例1的结构相比,主要是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不同。本变形例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变形例1的结构相同。
具有变形例2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除了保护板220的端部形状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8相同。图10是沿着图8的A1a-A2线的具有变形例2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0中,为了容易理解结构,也示出不存在于图8的A1a-A2线的位置处的构成要素(例如支承体7a、缓冲件310)。此外,在后述的图11、图12及图13中,也示出不存在于图8的A1a-A2线的位置的构成要素。
支承体对7pb中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支承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与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点接触。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在本变形例中,保护板220的侧面S2a是曲面。侧面S2a以该侧面S2a的一部分接近支承体7b的方式弯曲。即,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为凸状。侧面S2a相对于沿着保护板220的厚度方向的yz面成为凸状。以下,也将本变形例中的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称为“凸状侧面”。
在本变形例中,支承体7b与侧面S2a(凸状侧面)中的比该侧面S2a的顶点接近前表面22a的区域接触。即,支承体7b与侧面S2a中的比该侧面S2a的顶点靠上方的区域接触。以下,也将侧面S2a中的支承体7b(主球72)接触的位置称为“接触位置”。
另一方面,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顶点在比接触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向支承体7b侧突出。因此,保护板220无法向比支承体7b的主球72的顶点靠上侧的位置移动。即,支承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支承体7b不仅阻止x轴方向上的运动,也阻止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z方向(上方)上的运动。即,也阻止z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无需设置图2所示的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a。但是,为了防止保护板220向上方飞出,在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10。缓冲件310的设置方法及设置位置与变形例1相同。
此外,侧面S2a不限定于曲面。侧面S2a的形状只要是趋向支承体7b而成为凸状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侧面S2a例如也可以由倾斜的两个平面构成。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为凸状。支承体7b与侧面S2a中的比该侧面S2a的顶点靠上方的区域接触。由此,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而无需设置支承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的支承体。
<变形例3>
本变形例应用于变形例1。本变形例的结构与变形例1的结构相比,主要是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及支承构造不同。本变形例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变形例1的结构相同。
具有变形例3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除了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8相同。图11是沿着图8的A1a-A2线的具有变形例3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
本变形例的保护板22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的保护板220的形状相同。保护板220的形状为长方体。
触摸面板200具有与x轴方向交叉的两个侧面S20a。此外,在图11中,仅示出两个侧面S20a的一方。侧面S20a包含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和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侧面。
以下,也将与触摸面板200的两个侧面S20a交叉的方向称为“交叉方向”。交叉方向是x轴方向。另外,显示面板100具有与x轴方向交叉的两个侧面S1a。此外,在图11中,仅示出两个侧面S1a的一方。
在本变形例中,显示面板100的侧面S1a比触摸面板200的侧面S20a向支承体7b侧突出。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长度长。即,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长度短。也就是说,交叉方向(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大小比交叉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大小更小。
另外,x轴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长度短。另外,x轴方向上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长度短。因此,在本变形例中,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100a的一部分是显示区域R1。
以下,也将显示面板100的背面称为“背面100b”。背面100b是显示面板100中的显示面100a的相反侧的面。
在本变形例中,k个支承体7包含与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接触的支承体7b。另外,设置在框架60上的背面侧的支承体7a支承显示面板100的背面100b。背面侧的支承体7a与背面100b点接触。背面侧的支承体7a支承包含显示面板100及触摸面板200的可动部300的重量。另外,在本变形例中,k个支承体7包含上述背面侧的支承体7a。
支承体对7pb中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支承触摸面板200的两个侧面S20a。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与触摸面板200的两个侧面S20a点接触。由此,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另外,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的一方的支承体7b支承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及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侧面的一方或双方。具体而言,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的一方的支承体7b的主球72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及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侧面的一方或双方接触。
另外,支承体7b的主球72也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100a的端部接触。由此,支承体7b也阻止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z方向(上方)上的运动。即,也阻止z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即,支承体7b的主球72相对于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在两个点处接触。由此,支承体7b阻止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x轴方向及z方向上的运动。即,阻止可动部300的x轴方向及z方向上的运动。利用这样的构造,显示面板100无法向比支承体7b的主球72的前端靠上侧的位置移动。
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无需设置图2所示的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a。但是,为了防止保护板220向上方飞出,在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10。缓冲件310的设置方法及设置位置与变形例1相同。
此外,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100a的显示区域R1存在于比设置有背面侧的支承体7a的区域靠内侧的区域。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长度长。另外,支承体7b相对于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在两个点处接触,并支承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由此,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而无需设置支承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的支承体。
另外,根据本变形例,背面侧的支承体7a支承显示面板100的背面100b。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粘合有显示面板的触摸面板。因此,能够在振动方向上用较小的力高效地使触摸面板振动。
<变形例4>
本变形例应用于变形例1。本变形例的结构与变形例1的结构相比,主要是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及支承构造不同。本变形例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变形例1的结构相同。
具有变形例4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除了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8相同。图12是沿着图8的A1a-A2线的具有变形例4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
本变形例的保护板22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的保护板220的形状相同。保护板220的形状为长方体。
此外,如上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与x轴方向交叉的两个侧面S1a。此外,在图12中,仅示出两个侧面S1a的一方。另外,如上所述,触摸面板200具有与x轴方向交叉的两个侧面S20a。此外,在图12中,仅示出两个侧面S20a的一方。本变形例的侧面S20a具有凹凸。侧面S20a包含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和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侧面。
如上所述,也将与触摸面板200的两个侧面S20a交叉的方向称为“交叉方向”。交叉方向是x轴方向。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2所示,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及显示面板100的侧面比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侧面向支承体7b侧突出。
x轴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长度及显示面板10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长度长。即,x轴方向上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长度短。另外,x轴方向上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长度短。
也就是说,交叉方向(x轴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大小大于该交叉方向上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大小。交叉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大小大于该交叉方向上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大小。因此,在本变形例中,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100a的一部分是显示区域R1。
支承体对7pb中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支承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另外,支承体对7pb中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支承显示面板100的两个侧面S1a。
具体而言,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的一方的支承体7b的主球72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下端及显示面板100的侧面S1a的上端接触。由此,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即,在本变形例中,k个支承体7包含与保护板220及显示面板100接触的支承体7b。具体而言,支承体7b的主球72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及显示面板100的侧面S1a接触。主球72的前端部的上部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下端接触。主球72的前端部的下部与显示面板100的侧面S1a的上端接触。由此,支承体7b也阻止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z方向上的运动。即,也阻止z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即,支承体7b的主球72相对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及显示面板100的侧面S1a在两个点处接触。由此,支承体7b阻止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x轴方向及z方向(z轴方向)上的运动。即,阻止可动部300的x轴方向及z方向上的运动。利用这样的构造,显示面板100无法向比支承体7b的主球72的前端靠上侧的位置移动。另外,保护板220无法向比支承体7b的主球72的前端靠下侧的位置移动。
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无需设置图2所示的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a。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无需设置图11所示的存在于显示面板100的下方的背面侧的支承体7a。
但是,为了防止保护板220向上方飞出,在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10。缓冲件310的设置方法及设置位置与变形例1相同。
另外,在显示面板100的下方,也与上部框架40a的缓冲件310同样地,设置有其他缓冲件310。此外,缓冲件310设置于比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100a的显示区域R1靠外侧且隐藏在上部框架40a之下的位置。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x轴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长度及显示面板100的长度比x轴方向上的触摸传感器基板210的长度长。另外,支承体7b相对于保护板220及显示面板100在两个点处接触,并支承保护板220及显示面板100。由此,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而无需设置支承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及背面22b双方的支承体。
<变形例5>
本变形例应用于变形例1。本变形例的结构与变形例1的结构相比,主要是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不同。本变形例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变形例1的结构相同。
具有变形例5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除了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8相同。图13是沿着图8的A1a-A2线的具有变形例5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保护板220的形状与变形例1不同。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保护板220的侧面S2a设置有切口V1。
切口V1是孔或槽。切口V1通过切取侧面S2a的一部分而形成。切口V1的形状为凹状。切口V1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切口V1的z轴方向上的长度充分长。切口V1例如沿着y轴方向从侧面S2a的一端延伸到侧面S2a的另一端。形成切口V1的面可以是平面及曲面中的任一个。
支承体对7pb中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分别支承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各支承体7b与侧面S2a中的设置有切口V1的区域接触。由此,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另外,支承体7b的主球72的前端部收容于切口V1。主球72与侧面S2a中的切口V1的上部和侧面S2a中的切口V1的下部接触。由此,支承体7b也阻止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z方向上的运动。即,也阻止z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即,主球72相对于侧面S2a在两个点处接触。由此,支承体7b阻止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x轴方向及z方向(z轴方向)上的运动。即,阻止可动部300的x轴方向及z方向上的运动。利用这样的构造,保护板220无法向比支承体7b的主球72的前端靠上侧的位置移动。另外,保护板220无法向比支承体7b的主球72的前端靠下侧的位置移动。
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无需设置图2所示的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a。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无需设置图11所示的存在于显示面板100的下方的背面侧的支承体7a。
但是,为了防止保护板220向上方飞出,在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10。缓冲件310的设置方法及设置位置与变形例1相同。
另外,在显示面板100的下方,也与上部框架40a的缓冲件310同样地,设置有其他缓冲件310。此外,缓冲件310设置于比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100a的显示区域R1靠外侧且隐藏在上部框架40a之下的位置。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在触摸面板200的保护板220的侧面S2a设置有切口V1。由此,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而无需设置支承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及背面22b双方的支承体。
<变形例6>
本变形例应用于实施方式1、变形例1、变形例2、变形例3、变形例4及变形例5的全部或一部分。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主要是在保护板220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220的支承体对(两个支承体)的构造不同。
本变形例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比,主要是使用后述的支承体对7pc代替支承体对7pa这一点不同。本变形例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后面将叙述详细情况,支承体对7pc由两个支承体7c构成。
图14是具有变形例6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作为一例,图14的结构示出变形例6的结构被应用于图1的结构(实施方式1)的状态。图15是沿着图14的B1-B2线的具有变形例6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
支承体7c是使用滚子的轴承。在本变形例中,k个支承体7包含支承体7c。图16是示出变形例6的支承体7c的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图16,支承体7c包含保持架76和滚子77。滚子77的形状为长条状(圆柱状)。滚子77在轴向(例如x轴方向)上延伸。滚子77的yz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在滚子77的两个侧面中的每一个设置有长条状(圆柱状)的轴部x1。
以滚子77旋转自如的方式构成支承体7c。具体而言,保持架76收容滚子77的一部分。另外,保持架76以滚子77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轴部x1。滚子77将轴部x1作为旋转轴旋转。
在此,例如,假定为支承体7c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接触。在该情况下,通过滚子77的旋转,保护板220能够在滚子77的短边方向(例如y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
以下,也将支承体7c称为“支承体7”。显示装置1000具备k个支承体7。在本变形例中,作为一例,k为8。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4所示,在触摸面板200的保护板220设置有两个支承体对7pc。两个支承体对7pc沿着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长边设置。两个支承体对7pc中的每一个对由k个支承体7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c构成(参照图15)。
该两个支承体对7pc中的每一个对在保护板220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220。具体而言,两个支承体对7pc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c在保护板220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220。
此外,该两个支承体7c以线接触的方式夹持保护板220。即,以在z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不运动的方式构成两个支承体对7pc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c。也就是说,两个支承体对7pc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c阻止z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z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以下,也将支承体对7pc包含的两个支承体7c称为“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c”。
另外,如图15所示,支承体对7pc中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c包含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c。以下,也将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7c称为“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c”。另外,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c包含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接触的支承体7c。以下,也将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接触的支承体7c称为“背面侧的支承体7c”。
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c嵌入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c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承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具体而言,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c(滚子77)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线接触。
背面侧的支承体7c配置在框架60上。背面侧的支承体7c(滚子77)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线接触。即,背面侧的支承体7c(滚子77)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承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也就是说,该背面侧的支承体7c支承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的重量。
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保护板220设置有两个支承体对7pb。该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夹持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该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由两个支承体7b(球型轴承)构成。即,在保护板220的短边侧设置有支承体7b(球型轴承)。由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的两个支承体7b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此外,本变形例的结构不限定于使用利用了滚子77的两个支承体对7pc的结构。也可以使用一个支承体对7pc和利用了主球72的一个支承体对7pa。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支承体为支承体7a,与保护板220的背面22b接触的支承体为支承体7c。即,保护板220可以由利用了主球72的支承体7a及利用了滚子77的支承体7c夹持。
另外,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将图14中的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短边)的一方作为底面使用并在竖立的状态下设置。在该情况下,支承体7b支承保护板220的重量。另外,利用支承体对7pb(支承体7b)及支承体对7pc(支承体7c)阻止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因此,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能够在作为振动的产生方向的y轴方向上自由运动。即,可动部300能够在y轴方向上自由运动。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使用利用了滚子77的支承体7c,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承保护板220。由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承触摸面板(保护板)。另外,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
此外,设置于保护板220的支承体对7pc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例如,也可以将图14的支承体对7pc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设为约一半,以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变更尺寸而成的两个支承体对7pc。
<变形例7>
本变形例应用于实施方式1。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000与实施方式1的图7同样地,在竖立的状态下使用。本变形例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比,主要是振动方向不同。在实施方式1中,振动元件50在y轴方向上产生振动。在本变形例中,振动元件50在z轴方向上产生振动。
图17是具有变形例7的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在本变形例中,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的重量施加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在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相向的框体40的侧面部40b(图17的底面侧)嵌入有支承体7c。
如用图16说明的那样,支承体7c是利用了滚子77的轴承。以滚子77的轴在图17的y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支承体7c。支承体7c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线接触。由此,该支承体7c支承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的重量。该支承体7c是支承体对7pc包含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c的一方的支承体7c。
另外,在与保护板220的另一侧面S2a相向的框体40的侧面部40b(图17的上侧)也嵌入有支承体7c。该支承体7c是支承体对7pc包含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c的另一方的支承体7c。该另一方的支承体7c支承保护板220的另一侧面S2a。利用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c阻止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此外,如果仅是利用一个支承体对7pc的支承,则无法抑制以y轴为旋转轴的保护板220的旋转。因此,如图17所示,例如,以支承体7b与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点接触的方式设置该支承体7b。此时,需要将支承体7b设置于从支承体7c的轴的延长线上偏离的位置且使该支承体7b支承保护板220。
此外,保护板220具有与xz面平行的两个侧面S2b。此外,在图17中,仅示出两个侧面S2b的一方。在本变形例中,在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b设置有两个支承体对7pb。该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夹持两个侧面S2b。具体而言,该两个支承体对7pb中的每一个对中的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夹持两个侧面S2b。该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b以点接触的方式夹持两个侧面S2b。
由此,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b由两个支承体对7pb支承。因此,利用两个支承体对7pb阻止y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即,阻止y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
在本变形例中,振动元件50在z轴方向上产生振动。如上所述,利用成对的两个支承体7c、两个支承体7b和两个支承体对7pb(支承体7b)来阻止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因此,在振动的产生方向且不阻止运动的z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能够自由运动(振动)。即,可动部300能够在振动的产生方向且不阻止运动的z轴方向上自由运动。
此外,为了防止保护板220向z方向飞出,在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10。
缓冲件310利用双面胶或粘合剂与框体40的上部框架40a的背面粘合。另外,在框架60上也设置有缓冲件310。
在本变形例中,当在竖立的状态下使用显示装置1000时,成为底面的保护板220的侧面S2a由支承体7b及支承体7c支承。由此,稳定地支承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
此外,支承体的组合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多个支承体7代替支承体7c。
另外,也可以是,代替阻止y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保护板220)的运动的支承体7b(支承体对7pb)而设置有支承体7c。在该结构中,触摸面板200(可动部300)也能够在z轴方向上顺畅地振动。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当在竖立的状态下使用显示装置1000时,支承体7也以点接触或线接触的方式支承保护板220的侧面S2a。即,支承体7支承包含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可动部300的重量。由此,能够实现以较小的力高效地振动的触摸面板。
<变形例8>
本变形例应用于变形例3、变形例4及变形例5的全部或一部分。本变形例的结构为将显示装置的观看侧设为平坦而成的结构(以下,也称为“平坦结构”)。因此,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不设置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a。
本变形例的结构例如应用于重视外观造型的显示器。重视外观造型的显示器例如是车载用的显示器。以下,也将变形例8的结构称为“变形结构A”。在变形结构A中,框体40没有上部框架40a。
将变形结构A应用于变形例3而成的结构是图18的结构。图18是变形例8的具有变形结构A的显示装置1000的剖视图。图18的结构是将变形例3中的图11的结构变形而成的结构。在变形结构A中,显示装置1000在水平状态下设置。该水平状态是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面100a沿着水平方向的状态。
在变形结构A中,在保护板220的侧面与框体40的侧面部40b之间存在间隙H1。在图18中,该保护板220的侧面例如是侧面S2a。在变形结构A中,侧面部40b具有前表面40bs。前表面40bs是观看侧的面。在变形结构A中,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及侧面部40b的前表面40bs存在于同一平面。
另外,图18的结构也具有变形例3的特征。即,在图18的结构中,以在显示面100a的垂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不从框体40脱落的方式设置支承体7b。
另外,将变形结构A应用于变形例4而成的结构是图19的结构。图19的结构是将变形例4中的图12的结构变形而成的结构。图19的结构也具有变形例4的特征。即,在图19的结构中,以在显示面100a的垂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不从框体40脱落的方式设置支承体7b。由于图19示出的变形结构A与图18示出的变形结构A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将变形结构A应用于变形例5而成的结构是图20的结构。图20的结构是将变形例5中的图13的结构变形而成的结构。图20的结构也具有变形例5的特征。即,在图20的结构中,以在显示面100a的垂直方向上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不从框体40脱落的方式设置支承体7b。
此外,在图18、图19及图20的结构中,有时灰尘等会经由间隙H1侵入框体40的内部。在该情况下,会产生以下的不良情况。该不良情况例如是由灰尘等导致的可动部300的动作不良。
因此,要求抑制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以下,也把将变形结构A变形而成的结构称为“变形结构B”。变形结构B也是变形例8的结构。变形结构B是抑制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的结构。变形结构B是减小间隙H1的尺寸而成的结构。该间隙H1的尺寸例如是在振动元件50产生振动的状况下不会成为可动部300的移动的妨碍且尽可能小的尺寸。变形结构B具有屋檐构造。
将变形结构B应用于具有变形结构A的图18的结构而成的结构是图21的结构。参照图21,在变形结构B中,侧面部40b具有突起41。突起41设置于侧面部40b的前表面40bs侧。突起41向框体40的内侧延伸。
另外,将变形结构B应用于具有变形结构A的图19的结构而成的结构是图22的结构。另外,将变形结构B应用于具有变形结构A的图20的结构而成的结构是图23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设为去除存在于图18、图19及图20等的变形结构A中的间隙H1而成的结构(以下,也称为“变形结构C”)。变形结构C是将变形结构A变形而成的结构。变形结构C也是变形例8的结构。
将变形结构C应用于具有变形结构A的图18的结构而成的结构是图24的结构。参照图24,在变形结构C中,显示装置1000包含弹性构件320。弹性构件320具有不阻止振动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运动的那样的特性。弹性构件320例如具有弹性。另外,弹性构件320例如用低弹性模量的构件构成。另外,弹性构件320例如具有回弹弹性及复原性。弹性构件320例如是泡沫材料(海绵)。另外,弹性构件320可以是片状的片材。
在变形结构C中,在保护板220的侧面与框体40的侧面部40b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320。在图24中,该保护板220的侧面例如是侧面S2a。另外,在变形结构C中,弹性构件320由保护板220的侧面和框体40的侧面部40b夹持。即,弹性构件320与保护板220的侧面及侧面部40b接触。
另外,将变形结构C应用于具有变形结构A的图19的结构而成的结构是图25的结构。另外,将变形结构C应用于具有变形结构A的图20的结构而成的结构是图26的结构。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观看侧平坦的该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变形例的变形结构B、C,能够抑制以下的不良情况的产生。该不良情况例如是灰尘等经由间隙H1侵入框体40的内部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该不良情况例如是由侵入到框体40的内部的灰尘等导致的可动部300的动作不良。
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了在水平状态下设置显示装置1000的状况。此外,本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000也可以在倾斜状态或垂直状态下设置。该倾斜状态是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面沿着倾斜方向的状态。倾斜方向例如是使水平方向倾斜而成的方向。该垂直状态是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面沿着垂直方向的状态。该垂直状态例如是图7中的显示装置1000的状态。
在水平状态的显示装置1000中,该显示装置1000的荷重沿着垂直方向施加于保持架71。另一方面,在倾斜状态或垂直状态的显示装置1000中,该显示装置1000的荷重沿着与该显示装置1000的设置角度对应的矢量方向施加于保持架71。例如,倾斜状态下的矢量方向是沿着倾斜方向的方向。另外,例如,垂直状态下的矢量方向是沿着垂直方向的方向。
如图5所示,施加于保持架71的荷重经由主球72分散到包围该主球72的多个副球73。在该情况下,该主球72经由该多个副球73由保持架71保持。因此,即使沿着矢量方向的荷重施加于保持架71,保持架71的保持力、可动部300的滑动性等也不变化。
(其他变形例)
此外,能够将实施方式、各变形例自由组合或将实施方式、各变形例适当变形、省略。
例如,变形例8的平坦结构可以不应用于显示装置1000的观看侧的整个区域。即,也可以设为将变形例8的平坦结构应用于显示装置1000的观看侧的整个区域的一部分而成的结构(以下,也称为“局部平坦结构”)。
在局部平坦结构中,例如,将在变形例8中说明的图18至图26的结构应用于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一方的端部。在该情况下,在局部平坦结构中,x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图1及图2示出的结构。在该局部平坦结构中,例如,可以设置与保护板220的前表面22a接触的前表面侧的支承体7a。
另外,在局部平坦结构中,例如,将在变形例8中说明的图18至图26的结构应用于y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一方的端部。在该情况下,在局部平坦结构中,y轴方向上的可动部300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图1及图2示出的结构。
另外,例如,可以将变形例8的局部平坦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1中的图1及图2的显示装置1000。在该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中,例如,以触摸面板200能够在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FFC81(柔性线缆)。另外,在该结构的显示装置1000中,例如,以触摸面板200(触摸传感器基板210)能够在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FPC91(柔性基板)。
另外,例如,可以将变形例8的平坦结构或局部平坦结构应用于变形例1中的图9的显示装置1000。该结构中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变形例1的特征性结构。
另外,例如,可以将变形例8的平坦结构或局部平坦结构应用于变形例2中的图10的显示装置1000。该结构中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变形例2的特征性结构。
另外,例如,可以设为在实施方式1、变形例1至6及变形例8的说明及图中将x轴方向及y轴方向相互交换而成的结构。即,可以设为将x轴方向置换为y轴方向且将y轴方向置换为x轴方向而成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例如,振动元件50在x轴方向上使触摸面板200振动。另外,在该结构中,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与y轴方向交叉。另外,在该结构中,触摸面板200具有与y轴方向交叉的两个侧面S20a。
另外,例如,在变形例3中说明的图11的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可以仅应用于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一方的端部及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一方的端部。即,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结构及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图1及图2示出的结构。即,在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另一方的端部,可以利用两个以上的支承体对7pa夹持保护板220的端部。此外,在该结构中,支承体7a支承保护板220的背面22b。
另外,例如,在变形例4中说明的图12的触摸面板200及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可以仅应用于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一方的端部及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一方的端部。即,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结构及x轴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图1及图2示出的结构。即,在x轴方向上的触摸面板200的另一方的端部,可以利用两个以上的支承体对7pa夹持保护板220的端部。此外,在该结构中,支承体7a支承保护板220的背面22b。
另外,例如,在变形例5中说明的图13的保护板220的结构也可以仅应用于x轴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一方的端部。即,x轴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图1及图2示出的结构。即,x轴方向上的保护板220的另一方的端部可以利用两个以上的支承体对7pa夹持。此外,在该结构中,支承体7a支承保护板220的背面22b。
另外,例如,可以在变形例1、2、3、4、5、6、8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1000中设置夹持保护板220的至少三个支承体对7pa。
另外,例如,可以在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1000或变形例3以外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000中进一步设置图11示出的支承显示面板100的背面100b的支承体7a。
另外,例如,可以在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1000或变形例6以外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000中进一步设置变形例6的支承体对7pc。支承体对7pc的两个支承体7c以线接触的方式夹持保护板220。
另外,例如,可以在变形例6或变形例8的显示装置1000中进一步设置支承保护板220的背面22b的支承体7a。
另外,例如,可以在变形例8的显示装置1000中设置夹持保护板220的两个侧面S2a的至少两个支承体对7pb。
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是限定性的。应当认为可以预想到未例示的无数个变形例。
附图标记的说明
7、7a、7b、7c支承体,7pa、7pb、7pc支承体对,30背光源,40框体,50振动元件,80控制基板,81FFC,90触摸检测电路,91FPC,100显示面板,100a显示面,200触摸面板,210触摸传感器基板,220保护板,300可动部,1000、J1显示装置,H1间隙,S1a、S2a、S2b、S20a侧面,V1切口。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具备: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作为用于显示图像的面的显示面;
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面粘合;
振动元件,所述振动元件使所述触摸面板产生振动;
背光源,所述背光源配置于从所述显示面板分离的位置;以及
框体,所述框体收容所述触摸面板及所述背光源,
在所述显示装置中,存在包含沿着所述显示面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和与该显示面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三个方向,
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多个支承体,所述多个支承体构成为所述触摸面板在所述三个方向所包含的两个方向上不运动,
所述三个方向中的所述两个方向以外的方向与作为所述振动元件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的振动方向一致,
以所述触摸面板能够在所述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该触摸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触摸面板包含触摸传感器基板及保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以点接触的方式支承所述触摸面板的支承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触摸面板包含保护板,
所述保护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两个侧面,
在所述保护板设置有在该保护板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的至少三个第一支承体对,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支承体对中的每一个对由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的两个第一支承体构成,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支承体对中的每一个对的所述两个第一支承体在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上夹持该保护板,
在所述保护板设置有夹持该保护板的所述两个侧面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承体对,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支承体对中的每一个对由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的两个第二支承体构成,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支承体对中的每一个对的所述两个第二支承体夹持所述两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以线接触的方式支承所述触摸面板的支承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支承体中的每一个是具有承受通过所述触摸面板的运动而产生的荷重的功能的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触摸面板包含保护板,
所述保护板具有背面,所述背面是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面的面,
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支承所述保护板的所述背面的支承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支承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显示面的相反侧的面的支承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触摸面板包含保护板,
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第二支承体,所述第二支承体是支承所述保护板的侧面的支承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板的所述侧面是倾斜面,
所述保护板具有:
前表面,所述前表面是观看侧的面;以及
背面,所述背面是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面的面,
所述保护板的所述侧面的轮廓由四条边构成,
所述四条边中的与所述背面的端部相当的边比该四条边中的与所述前表面的端部相当的边接近所述第二支承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板具有作为观看侧的面的前表面,
所述保护板的所述侧面的形状为凸状,
所述第二支承体与作为所述保护板的所述侧面的凸状侧面中的比该凸状侧面的顶点接近所述前表面的区域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护板的所述侧面设置有切口,
所述第二支承体与所述保护板的所述侧面中的设置有所述切口的区域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触摸面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两个侧面,
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与所述触摸面板及所述显示面板接触的支承体,
作为与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两个侧面交叉的方向的交叉方向上的所述触摸面板的大小小于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触摸面板包含触摸传感器基板及保护板,
所述触摸面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两个侧面,
所述多个支承体包含与所述保护板及所述显示面板接触的支承体,
作为与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两个侧面交叉的方向的交叉方向上的所述保护板的大小大于该交叉方向上的所述触摸传感器基板的大小,
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所述显示面板的大小大于该交叉方向上的所述触摸传感器基板的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背光源的背面设置有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控制基板,
所述控制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利用柔性线缆连接,
以所述触摸面板能够在所述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所述柔性线缆。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背光源的背面设置有触摸检测电路,所述触摸检测电路检测所述触摸面板中的触摸的位置,
所述触摸检测电路与所述触摸面板利用柔性基板连接,
以所述触摸面板能够在所述振动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所述柔性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触摸面板包含保护板,
所述保护板具有作为观看侧的面的前表面,
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相向的侧面部,
所述侧面部具有作为观看侧的面的其他前表面,
所述保护板的前表面及所述侧面部的所述其他前表面存在于同一平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护板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所述侧面部之间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弹性构件,
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及所述侧面部接触。
CN202080038400.5A 2019-05-29 2020-04-22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874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0069 2019-05-29
JP2019100069 2019-05-29
PCT/JP2020/017285 WO2020241126A1 (ja) 2019-05-29 2020-04-22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4130A true CN113874130A (zh) 2021-12-31
CN113874130B CN113874130B (zh) 2022-08-09

Family

ID=7355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8400.5A Active CN113874130B (zh) 2019-05-29 2020-04-2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9254A1 (zh)
JP (1) JP7118263B2 (zh)
CN (1) CN113874130B (zh)
DE (1) DE112020002585T5 (zh)
WO (1) WO202024112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2977A (zh) * 2000-08-08 2003-01-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电子设备,振动发生器,振动型报告方法,以及报告控制方法
CN103999370A (zh) * 2011-11-09 2014-08-20 礼一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声响输出构造及声响处理单元的固定结构
CN104656886A (zh) * 2013-11-25 2015-05-27 伊默森公司 双刚度悬挂系统
KR20160076429A (ko) * 2014-12-22 2016-06-30 임머숀 코퍼레이션 터치스크린들과 터치 표면들을 위한 자기 서스펜션 시스템
CN107206425A (zh) * 2014-12-08 2017-09-26 原子能和能源替代品委员会 包括用于限定活动板模式传播区域的嵌入式机械反射器的振动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移动设备
US20190054500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Alpine Electronics, Inc. Response force gener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5254A1 (en) 2009-03-24 2010-09-30 Immersion Corporation Planar Suspension Of A Haptic Touch Screen
WO2013125519A1 (ja) * 2012-02-23 2013-08-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端末
JP5848189B2 (ja) 2012-05-09 2016-01-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904174B2 (ja) * 2013-08-22 2016-04-13 Smk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支持構造
KR101920013B1 (ko) 2015-12-04 2018-11-19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JP6818572B2 (ja) * 2017-01-31 2021-01-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800793B2 (ja) 2017-03-29 2020-12-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8206275A (ja) 2017-06-09 2018-12-2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2977A (zh) * 2000-08-08 2003-01-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电子设备,振动发生器,振动型报告方法,以及报告控制方法
CN103999370A (zh) * 2011-11-09 2014-08-20 礼一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声响输出构造及声响处理单元的固定结构
CN104656886A (zh) * 2013-11-25 2015-05-27 伊默森公司 双刚度悬挂系统
CN107206425A (zh) * 2014-12-08 2017-09-26 原子能和能源替代品委员会 包括用于限定活动板模式传播区域的嵌入式机械反射器的振动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移动设备
KR20160076429A (ko) * 2014-12-22 2016-06-30 임머숀 코퍼레이션 터치스크린들과 터치 표면들을 위한 자기 서스펜션 시스템
US20190054500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Alpine Electronics, Inc. Response force gener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0002585T5 (de) 2022-03-03
JPWO2020241126A1 (ja) 2021-11-04
US20220179254A1 (en) 2022-06-09
CN113874130B (zh) 2022-08-09
JP7118263B2 (ja) 2022-08-15
WO2020241126A1 (ja)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3604B2 (e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input device
KR101033154B1 (ko) 터치 패널
US7940251B2 (en) Input device
JP5020165B2 (ja)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796124B2 (e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36986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elastic layer
EP315109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orce touch function
US9013411B2 (en) Touch panel device having an outer edge frame body, an electro-opt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10205173A1 (e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70079884A (ko) 표시 장치
US20090096762A1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with input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582172B (zh) 光分布可控触摸板装置和显示装置
JP2011100364A (ja) センサ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10084985A1 (en) Input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n input function, input method,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n input function
US10921628B2 (en) Input device
KR20120063344A (ko) 햅틱 구동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JP5397979B2 (ja) 抵抗膜型入力装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50141072A (ko) 표시장치 일체형 3축 인식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JP4163045B2 (ja) 座標入力装置
CN113874130B (zh) 显示装置
KR20110060558A (ko) 터치스크린 장치
US9124275B2 (en) Touch panel
KR101144702B1 (ko) 터치스크린용 투명 회로 기판
JP2007102565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の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19093233A1 (ja) タッチ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