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1940A -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1940A
CN113871940A CN202111063942.0A CN202111063942A CN113871940A CN 113871940 A CN113871940 A CN 113871940A CN 202111063942 A CN202111063942 A CN 202111063942A CN 113871940 A CN113871940 A CN 113871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optical
connecting piece
cab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39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张海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39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19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1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9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具有空腔;光电复合线缆,其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并排设置的光纤及电缆,所述电缆内设有导体;内壳,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所述内壳固设有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用于与对接终端电性连接的接触部,且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导体贴合,所述内壳还设有插芯组件,所述光纤定位于所述插芯组件内;以及外壳,其套设于所述内壳外,使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的整体体积较小,对布线的影响小,可以进行更高的密度排布;导电端子不外露,降低触电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纤可广泛用于多种应用中,包括用于声音、视频和数据传输的电信行业。在使用光纤的电信系统中,携带光纤的光纤线缆连接到设备或其他光纤线缆。为了方便地提供这些连接,光纤连接器通常设置在光纤线缆的端部。我们也时常碰到这种情况,光纤在连接至其他设备终端时,有很大部分终端是需要供电的,就需要同时接入光纤和电路。
相关技术中,在将光纤和电路接通到终端时,采用两次分别铺设线路时,一般会遇到大部分线路铺设空间有限,这极大的限制了终端布局的密度,影响了覆盖的范围;而采用光电复合缆能够很好的解决二次铺设的问题,即通过一次铺设实现通电,以及通网。
但是,在连接这些复合线缆时,目前通常采用在线缆的两端使用独立的光连接器及电连接器进行连接,需要多次插拔完成光和电的连接,且连接复合线缆的光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的整体尺寸较大,影响布线,密度较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连接复合线缆时,需要多次插拔完成光和电的连接,且连接复合线缆的光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的整体尺寸较大,影响布线,密度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具有空腔;光电复合线缆,其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并排设置的光纤及电缆,所述电缆内设有导体;内壳,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所述内壳固设有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用于与对接终端电性连接的接触部,且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导体贴合,所述内壳还设有插芯组件,所述光纤定位于所述插芯组件内;以及外壳,其套设于所述内壳外,使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外壳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电缆,所述连接件设有隔离部,两根所述电缆分别位于所述隔离部的相对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导电端子的一侧;所述连接件设有贯穿其壁厚的穿孔,所述穿孔连通所述缺口与所述空腔,所述电缆穿过所述穿孔进入所述缺口,且所述导体在所述缺口处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电缆,且所述连接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穿孔和两个所述缺口;所述空腔内于所述穿孔处设有隔离部,两根所述电缆分别自所述隔离部的相对两侧进入对应的所述穿孔和对应的所述缺口,且所述隔离部与所述缺口的壁面通过过渡段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内设有通道,所述光纤穿过所述通道进入所述插芯组件内,所述电缆贴附于所述隔离部的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贯穿其壁厚的卡孔,所述卡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卡孔,且所述卡扣凸伸入所述空腔与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设有固定槽,所述连接件设有对应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的凸起,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内壳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固定槽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具有内腔,且所述内壳的表面设有端子槽,所述端子槽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槽内,且所述接触部弯折进入所述内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具有后端面,所述端子槽与所述内腔之间设有穿槽,且所述穿槽连通所述内腔与所述端子槽,所述穿槽贯穿所述后端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槽的前部设有连通孔,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端子槽与所述内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端子槽内的主体,以及连接所述主体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穿设于所述连通孔,且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接触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可沿其轴线相对于所述内壳滑动,且在所述外壳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导电端子始终位于所述外壳内。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上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以及适配器,所述适配器具有光连接件和电连接件,所述光连接件与所述光纤连接,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导电端子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内柱,所述光连接件设于所述内柱中,所述电连接件固设于所述内柱的表面;所述外壳插设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插芯组件插入所述内柱内,使所述光纤与所述光连接件连接,同时,所述内柱插设于所述内壳内,使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连接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内柱的表面贴合,且所述电连接件的形状与所述内柱的外轮廓形状匹配;同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连接件的表面贴合,所述接触部的形状与所述电连接件的形状匹配。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其包括:光电发端设备,其用于输出光信号和电信号;光电收端设备,其用于接收光信号和电信号;其中,所述光电发端设备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通过上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由于连接件内设有空腔,可以利用连接件的内部空间来收容光电复合线缆,无需为容置复合线缆而在光电复合连接器上设置单独的容纳空间,且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可以同时实现光和电的连接,使连接复合线缆的连接器整体体积较小,对布线的影响小,可以进行更高的密度排布;同时,导接所述导体的导电端子收容于外壳内,导电端子不外露,降低了触电风险,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连接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内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内壳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线缆连接两个光电复合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线缆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
100、光电复合连接器;
1、连接件;11、空腔;12、隔离部;121、隔离壁;13、缺口;14、穿孔;15、过渡段;16、通道;17、卡孔;18、凸起;
2、光电复合线缆;21、光纤;22、电缆;23、线缆套;24、包覆层;
3、内壳;31、固定槽;32、内腔;33、端子槽;34、穿槽;35、连通孔;
4、导电端子;41、接触部;42、主体;43、弯折部;
5、插芯组件;51、基体;52、套筒;53、弹簧;
6、外壳;7、尾套;8、卡扣;
200、适配器;201、电连接件;202、本体;2021、腔体;2022、内柱;2023、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在连接复合线缆时,需要多次插拔完成光和电的连接,且连接复合线缆的光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的整体尺寸较大,影响布线,密度较低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其可以包括: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内具有空腔11,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11前后贯穿所述连接件1;光电复合线缆2,其自所述连接件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空腔11内,本实施例中,光电复合线缆2可以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空腔11中,且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的前端可以穿出所述连接件1的前端,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包括并排设置的光纤21及电缆22,所述电缆22内设有导体,本实施例中,光电复合线缆2内设有一根光纤21和两根电缆22,且光纤21优选设于光电复合线缆2的中心,两根电缆22中心对称布置于光纤21的相对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光纤21和电缆22的数量,且电缆2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从而当电缆22的数量为多个时,使用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即可实现供电或光和电双信号传输;内壳3,其可以套设于所述连接件1外,所述内壳3固设有导电端子4,其中,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内壳3可以采用塑胶材料,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热变形温度超过150度的工程塑料,如聚醚砜树脂(polyethersulfone resin,PESU)、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等;所述导电端子4可以采用模内注塑或胶水固定等其他方式与所述内壳3固定;所述导电端子4具有用于与对接终端电性连接的接触部41,且所述导电端子4与所述导体贴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4与所述导体的贴合处为平板状,使得导体可以平稳的搭接在导电端子4上,其中,导电端子4与导体可以通过锡焊或者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电连接,保证电连接可靠,实现电性导通的同时,可以避免电缆22的晃动;所述内壳3还可以设有插芯组件5,所述插芯组件5收容于所述内壳3内部,且光纤21可以插设于插芯组件5中,使得所述光纤21在所述插芯组件5内实现定位,光纤21能够沿着连接件1的轴线延伸;以及外壳6,其可以套设于所述内壳3外,使所述导电端子4收容于所述外壳6内,也即,当外壳6安装于内壳3外之后,外壳6包覆于内壳3外的同时,也包覆于导电端子4外,导电端子4完全位于外壳6的内表面里面,外壳6可以对导电端子4进行保护,导电端子4不外露,降低了触电的风险,安全性高。
进一步,参见图8和图16所示,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电缆22和所述光纤21外的线缆套23,所述线缆套23可以采用绝缘材料,所述电缆22的材质可以为退火无氧铜、铝合金、铜包钢、铜合金等金属导体材料,且所述光纤21外可以包覆有包覆层24,包覆层24主要用于保护光纤21,而且可以使得光电复合线缆2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并且可保护光电复合线缆2免受不适当的应力。当光电复合线缆2安装于连接件1内之后,可以采用灌胶的方式将光电复合线缆2固定在空腔11中,使连接件1呈封闭的圆柱结构,以实现光电复合线缆2与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高强度连接,胶水优选高粘接强度,绝缘性能好的,如DG-3S,EP500等。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4的材料可以为铜及其合金或者铝及铝合金等常见导体的材料,导电端子4的表面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例如表面镀硬金处理,以保证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导电端子4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导电端子4的数量与电缆22的根数一一对应。
参见图1所示,进一步,所述插芯组件5可以包括基体51,以及自所述基体51向前延伸的套筒52,本实施例中,套筒52优选圆柱形,基体51外可以套设弹簧53,且基体51可以在内壳3中实现定向和定位,当所述基体51组装于所述内壳3中时,弹簧53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以保证插芯组件5组装后可以受到弹力的作用,当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与适配器200进行对接时,能保证插芯组件5的端面与适配器200紧密配合,保障光学性能。
参见图1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接件1的前部可以与内壳3固定,连接件1外还可以包覆尾套7,本实施例中,尾套7包覆于连接件1的后部,且部分尾套7还包覆于光电复合线缆2外,也即包覆于光电复合线缆2进入连接件1后端处,通过增设尾套7,能够改善光电复合缆受到侧向负载时的弯曲形变,避免光电复合线缆2局部弯曲曲率过小,导致光电复合线缆2内部的光纤21的光学性能下降。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外壳6套设于内壳3外,可以对内壳3以及导电端子4进行保护,同时,外壳6还可以用于与适配器200配合时,进行导向定位、对准以及扣合和解锁的功能。其中外壳6与内壳3之间可以采用相互滑动配合连接,也即外壳6套设于内壳3上之后,二者之间沿外壳6的轴向可以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量,有利于外壳6插入适配器200后,内壳3与适配器200的解锁,具体的,适配器200设有扣住所述内壳3的锁扣,使得适配器200与内壳3锁紧,当外壳6后移之后,可以使适配器200的锁扣张开,从而锁扣与所述内壳3脱离,进而实现解锁,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可以从适配器200中拔出,其中,在所述外壳6前后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导电端子4始终是位于所述外壳6内的,也即整个过程导电端子4不会外露出外壳6,整体提高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安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6也可以与内壳3采用一体式结构。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内可以设有至少两根所述电缆22,本实施例中,以光电复合线缆2内设置两根电缆22为例,所述连接件1内可以设有隔离部12,两根所述电缆22分别位于所述隔离部12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隔离部12设置于所述空腔11中,隔离部12的相对两侧具有隔离壁121,两根所述电缆22可以分别对应贴附于所述隔离壁121,且沿着所述隔离壁121延伸,使得两根所述电缆22隔离在所述隔离部12的相对两侧,避免了两根电缆22互相导接,安全可靠,隔离部12优选为塑胶材料,与空气隔离相比,采用塑胶材料的隔离部12可以降低两根电缆22之间电信号的串扰。连接件1内设置的隔离部12可以帮助电缆22内导体的隔离,增强其绝缘电阻和介质耐压。
参见图3至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的外表面可以设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位于所述连接件1靠近所述导电端子4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缺口13设置于靠近连接件1的前侧,且缺口13可以设置于连接件1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于连接件1的内部,当缺口13设置于连接件1的外表面时,缺口13可以自连接件1的外表面向连接件1的内侧凹陷形成凹槽,以容纳电缆22;所述连接件1设有贯穿其壁厚的穿孔14,所述穿孔14连通所述缺口13与所述空腔11,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孔14优选设置于所述缺口13的一端,使得所述电缆22可以从所述空腔11穿过所述穿孔14,并从所述缺口13的一端进入所述缺口13,且所述导体在所述缺口13处与所述导电端子4电性连接,也即,电缆22从缺口13的一端延伸至缺口13的另一端,并到达导电端子4附近,在导电端子4处,可以将电缆22剥开,使得导体外露,从而在所述缺口13处将导体与导电端子4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电缆22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多根,通过设置缺口13和穿孔14,可以实现将光纤21与电缆22分离成两条不同的延伸路径,并且可以对电缆22进行定位和导向,以引导电缆22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导电端子4处。
进一步,所述尾套7可以包覆于所述缺口13和所述电缆22的外侧,使得电缆22不外露,进一步降低触电的风险。
参见图3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电缆22,且所述连接件1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穿孔14和两个所述缺口13,其中,两个穿孔14可以分别设于连接件1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缺口13也分别对应设于连接件1的相对两侧,每一缺口13与每一穿孔14一一对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电缆22的数量增加穿孔14和缺口13的数量,比如,设置三个或者四个穿孔14,对应设置三个或者四个缺口13;所述空腔11内于所述穿孔14处设有隔离部12,两根所述电缆22分别自所述隔离部12的相对两侧进入对应的所述穿孔14和对应的所述缺口13,也即,在隔离部12的位置处可以将光电复合线缆2的线缆套23剥开,使得电缆22暴露出来,并且暴露出来的两根电缆22可以分别沿着隔离部12的相对两侧进入对应的穿孔14,使得两根所述电缆22通过隔离部12互相隔离,增强两根电缆22内导体之间的绝缘,且所述隔离部12与所述缺口13的壁面可以通过过渡段15连接,其中,过渡段15可以采用圆弧面进行平滑过渡,也可以采用倾斜面进行过渡;由于缺口13设置于连接件1的外表面,两根电缆22可以通过穿孔14分别延伸至连接件1的外表面,且位于连接件1的相对两侧,使得两根电缆22之间的隔离距离达到最大,在对电缆22进行定位导向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导体之间的隔离性。
参见图3至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可以设有隔离部12,所述隔离部12内设有通道16,所述光纤21穿过所述通道16进入所述插芯组件5内,本实施例中,光纤21外包覆有包覆层24,所述通道16的内径尺寸可以稍大于包覆层24的外径,便于光纤21和包覆层24穿过所述通道16,同时,通道16可以对包覆层24进行定位和导向,优选的,隔离部12的中心轴线与连接件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隔离部12的中心轴线偏置设置,保证隔离部12的中心轴线与光纤21的中心轴线共线即可,所述电缆22可以贴附于所述隔离部12的表面,本实施例中,电缆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根、两根或者多根,通过设置隔离部12,并且在隔离部12内设置通道16,在实现光纤21的定位导向的同时,隔离部12还可以对电缆22进行定位和导向,并且,隔离部12可以将光纤21与电缆22分开,当存在两根以上的电缆22时,还可以对电缆22之间进行互相隔离。
进一步,在隔离部12的位置处可以将光电复合线缆2的线缆套23剥开,使得电缆22以及光纤21和包覆层24暴露出来,在该处线缆套23从包覆层24上脱离,便于电缆22与光纤21的分离,此时包覆层24还包覆于光纤21外,而光纤21在插芯组件5的套筒52内露出,也即光纤21在穿过基体51后,包覆层24将不再包覆光纤21,从而便于光纤21可以插入较细的套筒52内;隔离部12的后端面与线缆套23的前端面贴合,使得两个电缆22在暴露出来之后即通过隔离部12互相隔离开来,增强电缆22内部导体之间的绝缘。
参见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设有贯穿其壁厚的卡孔17,本实施例中,卡孔17优选设置于连接件1的后部,且卡孔17贯穿连接件1的外表面,所述卡孔17可以与所述空腔11连通;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100还可以包括卡扣8,所述卡扣8卡设于所述卡孔17,且所述卡扣8凸伸入所述空腔11与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固定,具体的,卡扣8可以包括板部,板部可以贴附于连接件1的外表面,其中,板部的轮廓形状可以与连接件1的外轮廓形状匹配,比如可以为弧形,以保证板部与连接件1贴合紧密,板部朝向连接件1的内部可以凸伸有夹持部,夹持部穿过卡孔17进入空腔11内,使得夹持部能够夹持在光电复合线缆2的相对两侧,从而将光电复合线缆2固定在连接件1内,可以保证光电复合线缆2的抗拉强度。本实施例中,卡扣8优选金属材质,且卡扣8可以收容于尾套7内,也即,在卡扣8插入卡孔17后,将尾套7套设在连接件1上,进而可以将卡扣8收容在尾套7内,尾套7可以对光电复合线缆2和卡扣8进行保护。
参见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3可以设有固定槽3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31贯穿所述内壳3的壁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31也可以为盲槽,所述连接件1设有对应卡设于所述固定槽31内的凸起18,所述连接件1与所述内壳3通过所述凸起18和所述固定槽31固定,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可以包括固定部以及固设于固定部前端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和固定部均优选圆筒状,连接部用于与内壳3连接,且凸起18固设于所述连接部,连接部的外径可以小于固定部的外径,便于连接部插设于内壳3中,优选的,凸起18的前部可以设有倾斜面,便于凸起18在插入固定槽31的过程中进行导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壳3与连接件1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
参见图2、6、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3可以具有内腔32,当内壳3套设于连接件1上之后,内腔32的内壁面与连接件1的外表面贴合,且所述内壳3的表面设有端子槽33,所述端子槽33与所述内腔32连通,具体的,自所述内壳3的外表面向其内部凹设形成端子槽33,端子槽33的前部设有连通孔35,且连通孔35位于端子槽33与内腔32之间,使得连通孔35将端子槽33与内腔32连通,所述导电端子4收容于所述端子槽33内,且所述接触部41弯折进入所述内腔32,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41可以穿过连通孔35进入内腔32,使得接触部41可以和内壳3前部的外界连通,当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与适配器200进行对接时,适配器200内的电连接件201可以与导电端子4在内壳3的内部进行电性导通。本实施例中,以电缆22设置两根为例,内壳3设有两个端子槽33,且分别位于内壳3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端子槽33内均对应设有一个导电端子4,优选的,导电端子4在安装入端子槽33后,导电端子4的外表面与内壳3的外表面齐平,也即,位于内壳3上侧的导电端子4的外表面与内壳3的上表面齐平,位于内壳3下侧的导电端子4的外表面与内壳3的下表面齐平。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3靠近所述连接件1的一侧具有后端面,所述端子槽33与所述内腔32之间设有穿槽34,穿槽34位于端子槽33的后部,且所述穿槽34连通所述内腔32与所述端子槽33,同时,所述穿槽34可以向后贯穿所述后端面,使得内壳3的后端在穿槽34处会分成两半,当端子插入端子槽33时,由于导电端子4会与端子槽33的内壁进行干涉,且通过设置穿槽34,便于端子槽33的两侧容易变形,有利于应力释放,同时,导电端子4的后部会与位于导电端子4后方的导体电连接,设置的穿槽34还提供了导电端子4在与导体电连接的过程中进行变形的空间。
参见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导电端子4可以包括主体42,本实施例中,主体42优选平板状,接触部41可以通过弯折部43与主体42连接,也即弯折部43自主体42的前端向后回弯形成,通过设置弯折部43,使得接触部41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导电端子4在与适配器200对接时,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力,本实施例中,接触部41为平板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部41还可以是朝向靠近主体42方向凹陷的圆弧形状,或者是其他与适配器200的电连接件201形状匹配的形状,使得导电端子4在与适配器200的电连接件201对接时,接触部41能够与电连接件201充分接触,提高了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在另外是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43也可以在自与主体42的连接处向远离主体42的方向倾斜延伸形成,且弯折部43也可以连接在主体42的任意位置,不一定是前端,接触部41也可以是倾斜的半弧状等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的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外壳6可以采用标准的SC连接器的尺寸,同时,增设的端子槽33以及导电端子4不影响标准的方形连接器(Square Connector,SC)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尺寸,使得整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接口尺寸可以维持标准的SC连接器的尺寸,不发生尺寸的变化,能够与标准光纤适配器200兼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可以仅传输光信号,或者仅传输电信号,也可以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
参见图11至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其中,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详细介绍,在此不做赘述;以及适配器200,所述适配器200具有光连接件和电连接件201,所述光连接件与所述光纤21连接,所述电连接件201与所述导电端子4连接,使得光纤21中的光信号可以进入光连接件,导电端子4与电连接件201可以实现电性导通,并且,电连接件201远离导电端子4的一端可以与电路板进行连接导通,实现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与电路板上元件的连接,实现光电复合线缆2的电信号通过电路板上的走线进行传输,通过电路板向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供电,或者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供电到电路板,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201远离导电端子4的一端可以向一侧弯折并伸出到外界,便于插入电路板的铜孔内与电路板上的元件连接,也可以在电路板上固定光传输单元,使得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光信号传输到电路板上的光传输单元;光连接件远离光纤21的一端可以与另一适配器200连接,使得两个适配器200背对背连接,并且两个适配器200同轴设置,并且另一适配器200也可以对应安装有另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或者光连接器,从而可以实现光信号在两个连接器之间传输,同时,在两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通过适配器200进行对接时,插芯组件5中的弹簧53可以保证两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插芯组件5前端面紧密配合,保障光学性能;当两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通过两个同轴的适配器200连接时,两个适配器200的光连接件可以直接连通,每一个适配器200内插入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使得两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光纤21对准,以进行光信号的传输,即光信号从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传输至另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同理,两个适配器200的电连接件201也直接连接,这样,其中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电信号通过电连接件201传输至另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电缆22上。
参见图11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器200可以包括本体202,所述本体202可以具有腔体2021,本实施例中,本体202的形状优选为方形,且腔体2021的开口尺寸与标准的SC光纤适配器200的开口尺寸相同,没有尺寸上的变化,使得该适配器200可以直接与标准的SC光纤连接器进行对接,所述腔体2021内设有内柱2022,本实施例中,内柱2022优选为圆筒状,所述光连接件设于所述内柱2022中,且位于所述内柱2022的中心,所述电连接件201固设于所述内柱2022的表面,具体的,内柱2022的表面设有安装槽2023,电连接件20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023中,且电连接件201与安装槽2023均优选圆弧形,以与内柱2022的外轮廓匹配,使得光连接件和电连接件201均可以设置在内柱2022上,适配器200在达到通光通电的同时,体积能够达到最小;所述外壳6插设所述腔体2021内,同时,内壳3也插入腔体2021中,所述插芯组件5插入所述内柱202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芯组件5的套筒52连同光纤21一起插入内柱2022中,使所述光纤21与内柱2022中的所述光连接件连接,且在弹簧53的作用下,能够保证套筒52的前端与内柱2022的紧密对接,从而实现光纤21与光连接件的紧密对接;同时,所述内柱2022插设于所述内壳3内,也即插入内壳3的内腔32中,且电连接件201刚好与内壳3上的导电端子4对应设置,使所述导电端子4在内腔32中与所述电连接件201电性连接。在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与适配器200对接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与外壳6匹配的腔体2021,可以对光电复合连接器100整体进行定位和导向,避免光电复合连接器100插偏,并且通过设置内柱2022,既保证了光纤21与光连接件准确对接,同时,又保证了电连接件201与导电端子4夹设在内柱2022与外壳6之间,使得电连接件201与导电端子4紧密接触。
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201与所述内柱2022的表面贴合,且所述电连接件201的形状与所述内柱2022的外轮廓形状匹配,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201优选圆弧形;同时,所述接触部41与所述电连接件201的表面贴合,所述接触部41的形状与所述电连接件201的形状匹配,也即接触部41的形状也优选为圆弧形,使得接触部41与电连接件201对接后,接触部41的板面基本上能够完全与电连接件201的表面贴合,使得导电端子4与电连接件201能够充分接触,增大导电接触面积,增强导电能力。
进一步,电连接件201优选弹性金属片,电连接件201可以模制在内柱2022的外侧壁上,电连接件201与电路板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可靠的电连接,电连接件201优选使用弹性好,韧性好的金属,例如铜合金,铝合金,一种较优的方案选择为C5191磷青铜,为提高铜合金的导通性能,可以对金属表面镀金处理。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201向右弯折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件201伸出到外界的方向也可以是其它方向。
参见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系统,其可以包括:光电发端设备,其用于输出光信号和电信号;光电收端设备,其用于接收光信号和电信号;其中,所述光电发端设备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100连接,具体的,光电复合线缆2的相对两端可以均设有连接件1、内壳3、导电端子4以及外壳6等部件,也即光电复合线缆2的相对两端均设有上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光电发端设备上可以设有与其中一个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100配合的至少一个一体化的第一接口,光电复合线缆2一端的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可以插接于该第一接口,光电收端设备上可以设有与另一个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100配合的至少一个一体化的第二接口,光电复合线缆2另一端的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可以插接于该第二接口,从而在光电发端设备与光电收端设备之间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传输。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均优选符合SC接口标准,且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也优选符合SC接口标准,光电发端设备可以为电源模块,能够输出电能;光电收端设备可以为需要电能的终端设备,例如高速IP摄像装置,无线AP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100、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的原理为:
由于连接件1内设有空腔11,可以利用连接件1的内部空间来收容光电复合线缆2,无需为容置复合线缆而在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上设置单独的容纳空间,可以适用标准光连接器的产品尺寸,无需改变光电复合连接器100的外形尺寸,光电复合连接器100设备的体积小,且能够在相关技术中的FTTH(Fibre(Fiber)To The Home,光纤到户)产品上平滑演进;由于在内壳3上设置了导电端子4,导电端子4与电缆22内的导体贴合,可以实现电性连接,使得导电端子4能够将导体中的电信号传输至外界与外部的对接终端实现电导通,同时,插芯组件5可以对光纤21进行定位,使得光纤21能够顺利与对接终端实现光信号的导通,也即一个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可以同时实现光和电的传输,不需要设置单独的光连接器和电连接器,使连接复合线缆的连接器整体体积较小,对布线的影响小,可以进行更高的密度排布,解决了需要分别设置光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才能完成光和电的连接和传输所导致的操作复杂,且设备的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且插拔一次可以完成光和电的连接;同时,导接所述导体的导电端子4收容于外壳6内,导电端子4不外露,降低了触电风险,安全性较高;且本申请的光电复合连接器100与SC光纤连接器相比,接口尺寸没有发生变化,与标准的SC光纤适配器200可以兼容,而且光电复合连接器100可以传输光信号或者电信号,也可以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内具有空腔(11);
光电复合线缆(2),其自所述连接件(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空腔(11)内,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包括并排设置的光纤(21)及电缆(22),所述电缆(22)内设有导体;
内壳(3),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1)外,所述内壳(3)固设有导电端子(4),所述导电端子(4)具有用于与对接终端电性连接的接触部(41),且所述导电端子(4)与所述导体贴合,所述内壳(3)还设有插芯组件(5),所述光纤(21)定位于所述插芯组件(5)内;
以及外壳(6),其套设于所述内壳(3)外,使所述导电端子(4)收容于所述外壳(6)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电缆(22),
所述连接件(1)设有隔离部(12),两根所述电缆(22)分别位于所述隔离部(12)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1)的外表面设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位于所述连接件(1)靠近所述导电端子(4)的一侧;
所述连接件(1)设有贯穿其壁厚的穿孔(14),所述穿孔(14)连通所述缺口(13)与所述空腔(11),所述电缆(22)穿过所述穿孔(14)进入所述缺口(13),且所述导体在所述缺口(13)处与所述导电端子(4)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电缆(22),且所述连接件(1)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穿孔(14)和两个所述缺口(13);
所述空腔(11)内于所述穿孔(14)处设有隔离部(12),两根所述电缆(22)分别自所述隔离部(12)的相对两侧进入对应的所述穿孔(14)和对应的所述缺口(13),且所述隔离部(12)与所述缺口(13)的壁面通过过渡段(15)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1)设有隔离部(12),所述隔离部(12)内设有通道(16),所述光纤(21)穿过所述通道(16)进入所述插芯组件(5)内,所述电缆(22)贴附于所述隔离部(12)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1)设有贯穿其壁厚的卡孔(17),所述卡孔(17)与所述空腔(11)连通;
所述光电复合连接器(100)还包括卡扣(8),所述卡扣(8)卡设于所述卡孔(17),且所述卡扣(8)凸伸入所述空腔(11)与所述光电复合线缆(2)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3)设有固定槽(31),所述连接件(1)设有对应卡设于所述固定槽(31)内的凸起(18),所述连接件(1)与所述内壳(3)通过所述凸起(18)和所述固定槽(31)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3)具有内腔(32),且所述内壳(3)的表面设有端子槽(33),所述端子槽(33)与所述内腔(32)连通,
所述导电端子(4)收容于所述端子槽(33)内,且所述接触部(41)弯折进入所述内腔(3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槽(33)的前部设有连通孔(35),且所述连通孔(35)连通所述端子槽(33)与所述内腔(32);
所述导电端子(4)包括位于所述端子槽(33)内的主体(42),以及连接所述主体(42)的弯折部(43),所述弯折部(43)穿设于所述连通孔(35),且所述弯折部(43)连接所述接触部(4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6)可沿其轴线相对于所述内壳(3)滑动,且在所述外壳(6)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导电端子(4)始终位于所述外壳(6)内。
1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
以及适配器(200),所述适配器(200)具有光连接件和电连接件(201),所述光连接件与所述光纤(21)连接,所述电连接件(201)与所述导电端子(4)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200)包括本体(202),所述本体(202)具有腔体(2021),所述腔体(2021)内设有内柱(2022),所述光连接件设于所述内柱(2022)中,所述电连接件(201)固设于所述内柱(2022)的表面;
所述外壳(6)插设于所述腔体(2021)内,且所述插芯组件(5)插入所述内柱(2022)内,使所述光纤(21)与所述光连接件连接,同时,所述内柱(2022)插设于所述内壳(3)内,使所述导电端子(4)与所述电连接件(201)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件(201)与所述内柱(2022)的表面贴合,且所述电连接件(201)的形状与所述内柱(2022)的外轮廓形状匹配;同时,
所述接触部(41)与所述电连接件(201)的表面贴合,所述接触部(41)的形状与所述电连接件(201)的形状匹配。
14.一种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光电发端设备,其用于输出光信号和电信号;
光电收端设备,其用于接收光信号和电信号;
其中,所述光电发端设备与所述光电收端设备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
CN202111063942.0A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38719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3942.0A CN113871940A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3942.0A CN113871940A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940A true CN113871940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5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3942.0A Pending CN113871940A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194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1188A (zh) * 2022-06-08 2022-09-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及适配器
WO2023226564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江苏宇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光纤连接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60424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ptoelectronic combination connector
JP2013152363A (ja) * 2012-01-25 2013-08-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気光複合ケーブル用の中継コネクタ
CN108963478A (zh) * 2017-05-24 2018-12-0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oplc线缆专用连接器
JP2019149337A (ja) * 2018-02-28 2019-09-05 多治見無線電機株式会社 複合コネクタ装置
CN112882162A (zh) * 2021-01-19 2021-06-01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CN113270758A (zh) * 2019-12-20 202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60424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ptoelectronic combination connector
JP2013152363A (ja) * 2012-01-25 2013-08-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気光複合ケーブル用の中継コネクタ
CN108963478A (zh) * 2017-05-24 2018-12-0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oplc线缆专用连接器
JP2019149337A (ja) * 2018-02-28 2019-09-05 多治見無線電機株式会社 複合コネクタ装置
CN113270758A (zh) * 2019-12-20 202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CN112882162A (zh) * 2021-01-19 2021-06-01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564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江苏宇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光纤连接器
CN115051188A (zh) * 2022-06-08 2022-09-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及适配器
WO2023236236A1 (zh) * 2022-06-08 2023-12-1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及适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60820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hotoelectric combined connector
US4767181A (en) Electrical/lightwave connection arrangement
EP2531878B1 (en) Ruggedized fiber optic/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US8794850B2 (en) Adapter configured with bo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for providing bo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ies
CN111025490B (zh)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和光电适配器
CN113871940A (zh)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US20110188810A1 (en) Hybrid connector
WO2022156222A1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EP4283363A1 (en) Photoelectric hybrid connector and photoelectric hybrid adapter
CN116569087A (zh) 复合模块、复合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EP2423721B1 (en) Adapter for receiving a hybrid connector part and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part
CN216488633U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及与其配套的适配器
US10151889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branch structure of wire harness
EP0142970A2 (en) Electrical/lightwave connection arrangement
CN215221088U (zh) 可同步插接的光电组合缆
CN215989304U (zh) 电缆线、光电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507008A (zh) 可同步插接的光电组合缆
CN114336122A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及与其配套的适配器
AU2018101542A6 (en) Hybrid connector
CN218602171U (zh) 可同步插接的光电组合缆
CN214798044U (zh) 光电混合连接装置和光电混合连接组件
CN216903532U (zh)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CN115395271A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夹具及连接器组件
WO2023226564A1 (zh) 一种光电复合光纤连接器
CN113917627B (zh)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