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7627B -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7627B
CN113917627B CN202111045807.3A CN202111045807A CN113917627B CN 113917627 B CN113917627 B CN 113917627B CN 202111045807 A CN202111045807 A CN 202111045807A CN 113917627 B CN113917627 B CN 113917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conductive
inner shell
opto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58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7627A (zh
Inventor
李智乐
田兵兵
吕银雷
陈刚
李敬
石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58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7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7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7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G02B6/4261Packages with mounting structures to be pluggable or detachable, e.g. having latches or r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光电混装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壳,插装在外壳内,内壳上设有内壳凸台,内壳凸台用于与相应光电适配器的锁紧卡扣卡接;后壳,插装在外壳内且处于内壳的后部,后壳与内壳固定在一起;插芯组件,处于内壳内,用于与线缆的光纤连接;导电端子,分别设置在内壳的两侧或后壳的两侧;导电端子的前端设有导电接触部,导电接触部用于与相应光电适配器的导电弹片导电接触;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部用于与线缆的导体固定连接。由于导电端子与内壳凸台分开布置,内壳凸台与光电适配器的锁紧卡扣卡接后,不会与导电端子接触,即不会拉脱导电端子。

Description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5G移动通信及下一代固定网络的发展,光纤广泛应用到各个场景中,如光纤到天线,光纤到摄像头,光纤到交通信号灯等。因此,在接入终端时往往需要同时铺设光缆、电缆,在终端处分别使用光纤连接器、电连接器进行光和电的连接传输,这样不仅操作复杂,多个连接器也会重复占用设备空间,造成终端设备体积太大。
申请公布号为CN11102549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包括外壳、内壳、插芯组件以及后壳,外壳套设在内壳外,内壳和后壳卡扣连接,插芯组件处于内壳和后壳之间,插芯组件用于向后壳施加向后的弹性作用力,即内壳受到向后的作用力;内壳具有两个凸台,两个凸台之间埋植有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后端焊接有导体;在光电复合连接器与光电适配器连接时,光电适配器的导电卡扣与导电端子卡接,不仅实现光电复合连接器与光电适配器的固定连接,同时实现电信号的导通。
由于上述的内壳受到向后的作用力,在导电卡扣与导电端子卡接后,导电端子受到导电卡扣向前的拉力,这样容易造成导电端子拉脱,影响光电复合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端子埋植在两个凸台之间,在受到导电卡扣向前的拉力后而容易造成拉脱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光电混装连接器,包括:
外壳;
内壳,插装在外壳内,内壳上设有内壳凸台,内壳凸台用于与相应光电适配器的锁紧卡扣卡接;
后壳,插装在外壳内且处于内壳的后部,后壳与内壳固定在一起;
插芯组件,处于内壳内,用于与线缆的光纤连接;
导电端子,分别设置在内壳的两侧或后壳的两侧;
导电端子的前端设有导电接触部,导电接触部用于与相应光电适配器的导电弹片导电接触;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部用于与线缆的导体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内壳凸台分开布置,且导电端子处于内壳凸台的后方,这样内壳凸台与光电适配器的锁紧卡扣卡接后,不会与导电端子接触,即不会拉脱导电端子;而导电端子的前端通过导电接触部与光电适配器上的导电弹片导电接触,导电端子的后端通过固定连接部与导体固定连接,满足电信号的传输要求。此外,两个导电端子处于后壳的两侧,使得导电端子受力均匀,且有利于增大导电端子的尺寸,增加导电端子与光电适配器的导电弹片接触可靠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注塑成型在后壳内。
有益效果是:简化导电端子与后壳的成型工艺,保证导电端子的稳定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壳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后壳凸台,所述导电接触部处于相应后壳凸台上。
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有利于导电接触部与导电弹片导电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壳凸台为悬伸凸台,所述内壳上设有支撑台,支撑台用于对后壳凸台在内壳向内的方向限位支撑。
有益效果是:防止后壳凸台受力后在内壳向内的方向发生变形,保证电学性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壳上设有固定凹槽,所述固定连接部处于固定凹槽内。
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后壳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减小光电混装连接器的整体尺寸。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壳与内壳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钩,后壳与内壳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卡槽,后壳与内壳通过卡钩和卡槽配合固定在一起。
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使得后壳与内壳的连接较为方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壳上设有光纤安装槽,光纤安装槽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
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使得光纤不用提前穿入后壳内,可以通过光纤安装槽最后放入后壳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壳的后部设有线缆盖板,线缆盖板上设有灌胶孔。
有益效果是:线缆盖板用于将线缆限位在后壳上,通过灌胶孔向线缆盖板与后壳之间灌胶,以使线缆盖板、线缆以及后壳固定在一起,保证线缆的拉力。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线缆盖板和后壳之间设有凹凸定位结构。
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使得线缆盖板与后壳之间不会发生移动,保证线缆盖板与后壳的位置精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壳凸台处于内壳的两侧,导电端子处于相应内壳凸台的后方。
有益效果是:将内壳凸台和导电端子设置在同一侧,使得连接器更加紧凑。
上述各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采用,在能够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两个以上方案任意组合,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具体描述,以此形式包含在本专利的记载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后壳与线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两个光电混装连接器与光电适配器插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光电混装连接器;102、光电适配器;11、外壳;12、内壳;13、卡槽;14、插芯组件;15、后壳;16、光纤安装槽;17、灌胶孔;18、线缆盖板;19、尾护套;20、线缆;21、固定凹槽;22、固定连接部;23、卡钩;24、导电接触部;25、后壳凸台;26、支撑台;27、内壳凸台;28、光纤;29、定位凸部;30、定位凹槽;31、导体;32、导电端子;33、锁紧卡扣;34、导电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光电混装连接器101包括外壳11、内壳12、插芯组件14、后壳15以及尾护套19。后壳15处于内壳12的后部,内壳12和后壳15固定在一起,且二共同插装在外壳11内;插芯组件14处于内壳内,插芯组件14的弹簧被压缩,以向插芯组件14提供弹力,保证两个光电混装连接器101的插芯端面紧密配合,进而保证光学性能。
本实施例中,内壳12上设有卡槽13,后壳15上设有卡钩23,内壳12和后壳15通过卡槽13和卡钩23配合固定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卡槽设置在后壳上,将卡钩设置在内壳上。
如图3和图6所示,内壳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内壳凸台27,内壳凸台27用于与光电适配器102的锁紧卡扣33卡接,以实现光电混装连接器101和光电适配器102的固定连接。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后壳15上注塑成型有导电端子32,导电端子32设置有两个,两个导电端子32分别处于后壳15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导电端子32位于相应内壳凸台27的后方。
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2的前端设有导电接触部24,导电接触部24用于与光电适配器102的导电弹片34导电接触;导电端子32的后端具有固定连接部22,固定连接部22用于与导体31固定连接;其中,固定连接部22为U型结构,导体31插入固定连接部的U型槽内,并与U型槽的槽底焊接连接,以实现导体31与固定连接部22的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连接部可以为具有锥形孔的柱体结构,导体过盈插入锥形孔内,以实现导体与固定连接部的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后壳15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后壳凸台25,导电接触部24处于相应后壳凸台25上,以便于导电接触部24与导电弹片34导电接触;本实施例中,后壳凸台25为悬伸凸台,内壳12上设有支撑台26,支撑台26设置有两个,并对应两个后壳凸台25布置,以对后壳凸台25在内壳12向内的方向限位支撑,防止后壳凸台25受力在内壳12向内的方向发生变形,保证电学性能。
如图4和图5所示,后壳15上设有固定凹槽21,固定连接部22处于固定凹槽21内,这样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后壳15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减小光电混装连接器101的整体尺寸。
如图3和图4所示,后壳15的上侧开设有光纤安装槽16,光纤安装槽16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使得光纤28不用提前穿入后壳15内,可以通过光纤安装槽16最后放入后壳15内。
本实施例中,后壳15的后部设有线缆盖板18,线缆盖板18上设有灌胶孔17,线缆盖板18用于将线缆20限位在后壳15上,然后通过灌胶孔17向线缆盖板18与后壳15之间灌胶,以使线缆盖板18、线缆20以及后壳15固定在一起,保证线缆20的拉力。其中,线缆20为光电复合缆,即线缆20包括光纤28和两个导体31,光纤28处于两个导体3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线缆也可以为光缆或电缆,这样光电混装连接器仅起到光信号传输或电信号传输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线缆盖板18和后壳15之间设有凹凸定位结构,以使得线缆盖板18与后壳15之间不会发生移动,保证线缆盖板18与后壳15的位置精度。其中,凹凸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凹槽30和定位凸起29,定位凹槽30设置在线缆盖板18上,定位凸起29设置在后壳15上。
在使用时,如图6所示,两个相同的光电混装连接器101均插装在光电适配器102上,光电混装连接器101上的内壳凸台27与锁紧卡扣33卡接,光电混装连接器101上的导电接触部24与导电弹片34接触,以实现电连接;两个光电混装连接器101的插芯组件14对接,以实现光连接。其中,锁紧卡扣33为塑料件,导电弹片34为金属件。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内壳凸台分开布置,且导电端子处于内壳凸台的后方,这样内壳凸台与光电适配器的锁紧卡扣卡接后,不会与导电端子接触,即不会拉脱导电端子;而导电端子的前端通过导电接触部与光电适配器上的导电弹片导电接触,导电端子的后端通过固定连接部与导体固定连接,满足电信号的传输要求。此外,两个导电端子处于后壳的两侧,使得导电端子受力均匀,且有利于增大导电端子的尺寸,增加导电端子与光电适配器的导电弹片接触可靠性。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两个导电端子32注塑成型在后壳15内。而本实施例中,两个导电端子注塑成型在内壳内,且导电端子的导电接触部处于相应内壳凸台的后方。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于两个导电端子注塑成型在内壳内的情况下,导电端子的导电接触部处于相应内壳凸台上,此时,锁紧卡扣为金属件。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两个导电端子32注塑成型在后壳15内。而本实施例中,后壳的两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导电端子分别过盈装配在相应安装槽内。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后壳15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后壳凸台25,导电接触部24处于后壳凸台25上。而本实施例中,后壳的两侧在前后方向上平齐,导电接触部处于后壳的前端。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后壳15上设有固定凹槽21,固定连接部22处于固定凹槽21内。而本实施例中,后壳上不设置固定凹槽,固定连接部裸露在后壳的相应侧面上,导体直接与固定连接部焊接连接,为了减小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径向尺寸,导体为扁平状。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内壳12上设有卡槽13,后壳15上设有卡钩23,后壳15与内壳12通过卡钩23和卡槽13配合固定在一起。而本实施例中,内壳和外壳上均设有连接孔,内壳和外壳通过穿装在连接孔内的连接销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中光电混装连接器的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后壳15的后部设有线缆盖板18,线缆盖板18上设有灌胶孔17,线缆盖板18用于将线缆20限位在后壳15上,然后通过灌胶孔17向线缆盖板18与后壳15之间灌胶,以使线缆盖板18、线缆20以及后壳15固定在一起,保证线缆的拉力。而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线缆盖板上不设置灌胶孔,线缆盖板的内侧设有凸楞,线缆盖板卡接在后壳上,以压紧线缆,同时尖锐的凸楞刺入线缆的外皮中,保证线缆的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光电混装连接器,包括:
外壳(11);
内壳(12),插装在外壳(11)内,内壳(12)上设有内壳凸台(27),内壳凸台(27)用于与相应光电适配器(102)的锁紧卡扣(33)卡接;
后壳(15),插装在外壳(11)内且处于内壳(12)的后部,后壳(15)与内壳(12)固定在一起,外壳(11)相对的两侧开设有避让内壳凸台(27 )的缺口;
插芯组件(14),处于内壳(12)内,用于与线缆(20)的光纤(28)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电端子(32),分别设置在内壳(12)的两侧或后壳(15)的两侧;
导电端子(32)的前端设有导电接触部(24),导电接触部(24)用于与相应光电适配器(102)的导电弹片(34)导电接触;导电端子(32)的后端具有固定连接部(22),固定连接部(22)用于与线缆(20)的导体(31)固定连接;
导电接触部(24)从外壳(11)开设有缺口的侧面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32)注塑成型在后壳(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5)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后壳凸台(25),所述导电接触部(24)处于相应后壳凸台(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凸台(25)为悬伸凸台,所述内壳(12)上设有支撑台(26),支撑台(26)用于对后壳凸台(25)在内壳(12)向内的方向限位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5)上设有固定凹槽(21),所述固定连接部(22)处于固定凹槽(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5)与内壳(1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钩(23),后壳(15)与内壳(1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卡槽(13),后壳(15)与内壳(12)通过卡钩(23)和卡槽(13)配合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5)上设有光纤安装槽(16),光纤安装槽(16)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5)的后部设有线缆盖板(18),线缆盖板(18)上设有灌胶孔(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盖板(18)和后壳(15)之间设有凹凸定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混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凸台(27)处于内壳(12)的两侧,导电端子(32)处于相应内壳凸台(27)的后方。
CN202111045807.3A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Active CN113917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5807.3A CN113917627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5807.3A CN113917627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7627A CN113917627A (zh) 2022-01-11
CN113917627B true CN113917627B (zh) 2023-05-26

Family

ID=79234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5807.3A Active CN113917627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762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3606A (ja) * 2009-07-06 2011-01-20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CN112764174A (zh) * 2021-01-19 2021-05-07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18096A1 (de) * 1991-06-03 1992-12-10 Airbus Gmbh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von leitungen
US6565262B2 (en) * 2000-12-14 2003-05-20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Trigger mechanism, optical cable connector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optical cable connector
EP2423721B1 (en) * 2010-08-25 2015-11-11 CCS Technology, Inc. Adapter for receiving a hybrid connector part and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part
USRE49584E1 (en) * 2014-03-28 2023-07-18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 system
CN111025490B (zh) * 2019-12-18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和光电适配器
CN113270758A (zh) * 2019-12-20 202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3606A (ja) * 2009-07-06 2011-01-20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CN112764174A (zh) * 2021-01-19 2021-05-07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7627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04173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装置
US4798440A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EP0517346B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US372193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7168440A (ja) 電気的接続デバイス、電気ケーブルを組み立てる方法、および組み立てられた電気同軸ケーブル
EP065381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ble shield ground clip
US20050260882A1 (en) Plug connector
US2006024678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917626B (zh)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及光电适配器
CN113917627B (zh)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
CN210111107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JP3331409B2 (ja) 光電複合型コネクタ
CN216488633U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及与其配套的适配器
CN210111112U (zh) 光电混合插头连接器
CN210167513U (zh) 压扣式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14336122A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及与其配套的适配器
KR102550876B1 (ko)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
CN109088227B (zh) 防水正反插usb插座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KR101891780B1 (ko) 원터치형 접지 구조를 갖는 커넥터
CN218123811U (zh) 电连接器
CN220672922U (zh) 连接器
CN220207923U (zh) Mt光接触件及连接器
CN115657220A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适配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1530256U (zh) 一种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1

Address after: 471003 No.10 Zhoush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JONHON OP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ZTE Corp.

Address before: 471003 No.10 Zhoush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VIC JONHON OP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