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3532U -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3532U
CN216903532U CN202123277748.0U CN202123277748U CN216903532U CN 216903532 U CN216903532 U CN 216903532U CN 202123277748 U CN202123277748 U CN 202123277748U CN 216903532 U CN216903532 U CN 216903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electric
shell
section
inner shell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77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宇航
詹穗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77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3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3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3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上述光电复合接头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的内部设有第一安装腔,外壳的外侧设有用于与光电适配器相卡接的卡扣弹片,内壳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内,内壳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内壳的相对两外侧,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插接段、第一弯折段和平直段,第一弯折段容置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一限位槽远离平直段的槽壁开设有插接口,插接段插接于插接口内。上述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较小,使其能够适用于小型终端设备,而且生产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通过将光纤接入终端设备,可实现高速通信。终端设备除了需要与光缆连接以接收光信号外,还需要与电缆连接以接收电信号,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分别对光缆和电缆铺设,工程量较大。
目前,为了减少线缆铺设的工程量,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光电复合线缆,其包括线体和光电复合接头,线体集光缆和电缆于一体,并且线体通过光电复合接头与终端设备的光电适配器相连接。
然而,由于现有的光电复合接头只是将传统的SC光纤接头的卡接结构改为导电卡接结构,除此之外,现有的光电复合接头的结构与传统的SC光纤接头的结构大致相同,这样不仅需要在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方向上预留回退解锁行程,导致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较大而使得光电复合接头难以适用于小型终端设备,还要求光电复合接头的导电端子与光电复合接头的壳体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从而需要采用强度较高的结合工艺来将导电端子与壳体结合在一起,如模内埋植工艺,导致光电复合接头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旨在解决现有的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较大且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复合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外壳的外侧设有用于与光电适配器相卡接的卡扣弹片,所述内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内壳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的相对两外侧并且能够在所述内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后分别处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沿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插接段、第一弯折段和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容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远离所述平直段的槽壁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段插接于所述插接口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接头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外壳的外侧设置卡扣弹片,当将光电复合接头与光电适配器锁合时,卡扣弹片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其卡扣部位下移,在将光电复合接头插入光电适配器后该卡扣部位会在卡扣弹片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并且与光电适配器卡扣连接,当对光电复合接头与光电适配器进行解锁时,只需通过按压卡扣弹片使其卡扣部位脱离光电适配器即可,亦即上述光电复合接头是通过对卡扣弹片采用弹性按压方式以实现与光电适配器锁合或解锁的,与传统的光电复合接头相比,无需在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方向上额外预留回退解锁行程,从而可有效减小上述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使其能够适用于小型终端设备;另外,通过在内壳上设置第一限位槽和插接口,并且将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弯折段置于第一限位槽内以及将插接段插入插接口内,在内壳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后第一导电端子处于外壳和内壳之间,从而将第一导电端子与壳体结合在一起,上述结合方式简单便捷,可有效降低上述光电复合接头的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相对两腔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或者,所述内壳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平直段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复合接头还包括与所述内壳相连接的后壳,所述后壳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供导电线置入,所述平直段自所述第一弯折段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并且与所述导电线的导体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平直段远离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且用于夹持所述导电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于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夹持部之间并且朝靠近所述后壳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折段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供所述导电线的导体穿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内部还设有用于供所述后壳置入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腔壁与所述后壳之间设有第一卡接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壁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第二卡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线缆,包括线体和上述任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所述的光电复合接头,所述线体的一端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相连接。
由于上述光电复合线缆采用了上述光电复合接头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还包括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套设于所述线体上并且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远离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变形缓冲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电连接装置,包括光电适配器和上述光电复合线缆,所述光电适配器包括座体和两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座体的内部设有具有插入口的插接腔,所述光电复合线缆的光电复合接头经由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卡扣弹片用于与所述插接腔的腔壁相卡接,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插接腔的相对两腔壁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第一导电端子相接触。
由于上述光电连接装置采用了上述光电复合线缆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光电复合线缆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电复合接头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电复合接头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电复合接头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电复合接头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光电复合线缆的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光电复合线缆的第一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光电复合线缆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光电复合线缆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光电复合线缆;110、光电复合接头;111、壳体;1111、外壳;11111、第一安装腔;11112、卡扣弹片;11113、外露口;11114、第二限位槽;11115、第二卡口;11116、第二限位口;1112、内壳;11121、第一限位槽;11122、插接口;11123、第二卡部;11124、第二安装腔;11125、第一卡口;11126、第一限位口;11127、第二限位部;11128、第一台阶部;1113、后壳;11131、容纳槽;11132、第一卡部;11133、第一限位部;11134、第三安装腔;11135、第三卡部;11136、第三台阶部;11137、第四台阶部;11138、光纤套管;112、第一导电端子;1121、插接段;1122、第一弯折段;1123、平直段;1124、夹持部;1125、第二弯折段;1126、穿孔;113、插芯;1131、第二台阶部;114、弹性件;120、线体;121、绝缘外套;122、光纤;123、导电线;1231、导体;124、第二护套;130、第一护套;131、第四安装腔;132、第三卡口;133、变形缓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线缆100,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光电复合线缆100包括光电复合接头110和线体120,线体120的一端与光电复合接头110相连接。具体地,请结合图7所示,线体120包括绝缘外套121和设置于绝缘外套121内的光纤122和导电线123,光纤122的至少部分和导电线123的至少部分从绝缘外套121的一端向外伸出,以与光电复合接头110相连接,其中,导电线123的数量为两条,光纤122设置于两条导电线123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光电复合线缆100还包括第一护套130,第一护套130套设于线体120上并且与光电复合接头110相连接。
具体地,请结合图8所示,第一护套130远离光电复合接头110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变形缓冲槽133,在变形缓冲槽133的缓冲作用下,使第一护套130远离光电复合接头110的一端能够在朝各个方向弯曲时均能得到有效缓冲,从而可防止线体120过度弯折而给光纤122的传输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光电复合接头110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电复合接头110,请结合图1至5所示,该光电复合接头110包括壳体111和两个第一导电端子112,壳体111包括外壳1111和内壳1112,外壳1111的内部设有第一安装腔11111,外壳1111的外侧设有卡扣弹片11112,卡扣弹片11112用于与光电适配器相卡接;内壳1112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111内,内壳1112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121,第一限位槽11121沿与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方向X相垂直的方向(即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高度方向Y)延伸;两个第一导电端子112分别设置于内壳1112的相对两外侧,并且两个第一导电端子112能够在内壳1112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111后分别处于外壳1111和内壳1112之间,两个第一导电端子112分别用于与相应的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相连接。第一导电端子112包括插接段1121、第一弯折段1122和平直段1123,插接段1121、第一弯折段1122和平直段1123沿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方向X依次连接,第一弯折段1122自平直段1123朝靠近内壳1112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槽11121远离平直段1123的槽壁开设有插接口11122,请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弯折段1122容置于第一限位槽11121内,插接段1121插接于插接口11122内。
具体地,请结合图3所示,外壳1111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安装腔11111相连通的外露口11113,可以理解的,外露口11113用于将第一安装腔11111与外界空间相连通,平直段1123背离内壳1112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导电接触面,导电接触面经由外露口11113向外露出。
通过在外壳1111的外侧设置卡扣弹片11112,当将光电复合接头110与光电适配器锁合时,卡扣弹片11112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其卡扣部位下移,在将光电复合接头110插入光电适配器后该卡扣部位会在卡扣弹片11112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并且与光电适配器卡扣连接,当对光电复合接头110与光电适配器进行解锁时,只需通过按压卡扣弹片11112使其卡扣部位脱离光电适配器即可,亦即上述光电复合接头110是通过对卡扣弹片11112采用弹性按压方式以实现与光电适配器锁合或解锁的,与传统的光电复合接头110相比,无需在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方向上额外预留回退解锁行程,从而可有效减小上述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使其能够适用于小型终端设备;另外,通过在内壳1112上设置第一限位槽11121和插接口11122,并且将第一导电端子112的第一弯折段1122置于第一限位槽11121内以及将插接段1121插入插接口11122内,在内壳1112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111后第一导电端子112处于外壳1111和内壳1112之间,第一限位槽11121可有效限制第一导电端子112沿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方向X移动,而插接口11122可防止第一导电端子112远离线体120的一端起翘,从而可有效将第一导电端子112与壳体111结合在一起,上述结合方式简单便捷,可有效降低上述光电复合接头110的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所示,第一安装腔11111的相对两腔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114;或者,内壳1112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114;第二限位槽11114沿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方向X延伸,平直段1123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二限位槽11114内。
通过将平直段1123的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二限位槽11114内,可有效限制第一导电端子112沿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高度方向Y移动,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导电端子112装配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6所示,光电复合接头110还包括与内壳1112相连接的后壳1113,后壳1113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容纳槽11131,导电线123伸入容纳槽11131内,平直段1123自第一弯折段1122延伸至容纳槽11131并且与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平直段1123与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焊接、压接,换言之,容纳槽11131用于容纳平直段1123和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之间的电性连接部位,这样可将平直段1123和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之间的电性连接部位前置,从而可进一步减小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图6和图11所示,第一导电端子112还包括夹持部1124,夹持部1124设置于平直段1123远离第一弯折段1122的一端,夹持部1124容置于容纳槽11131内并且用于夹持导电线123。
通过采用夹持部1124夹持导电线123,可有效限制第一导电端子112与导电线123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保证第一导电端子112与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之间的电性连接部位的稳定性,可防止第一导电端子112与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之间的电性连接部位出现断裂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和图11所示,第一导电端子112还包括第二弯折段1125,第二弯折段1125连接于平直段1123与夹持部1124之间并且朝靠近后壳1113的方向延伸,以使夹持部1124能够容置在容纳槽11131内,第二弯折段1125开设有穿孔1126,穿孔1126用于供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穿过,如此,导电线123的导体1231能够沿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方向X穿过穿孔1126后与第一导电端子112的平直段1123相连接,从而可有效简化光电复合接头110内部的走线布局,减小光电复合接头110的体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和图6所示,内壳1112的内部还设有用于供后壳1113置入的第二安装腔11124,第二安装腔11124的腔壁与后壳1113之间设有第一卡接结构。具体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部11132和第一卡口11125,第一卡部11132设置于后壳1113的外侧,第一卡口11125开设于第二安装腔11124的腔壁,在将后壳1113置入第二安装腔11124内后,第一卡部11132卡入第一卡口11125内,从而将内壳1112与后壳1113结合在一起。
可选地,第二安装腔11124的相对两腔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卡口11125,后壳1113的相对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卡部11132,两个第一卡部11132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卡口11125内。
具体地,请结合图4和图6所示,内壳1112的壁体于靠近后壳1113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限位口11126,后壳1113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部11133,在将后壳1113置入第二安装腔11124内后,第一限位部11133卡入第一限位口11126内,以限制内壳1112和后壳1113的相对位置,使内壳1112和后壳1113能够更加稳定地结合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和图8所示,后壳1113的外侧还设有第三卡部11135,第一护套130的内部设有第四安装腔131,第四安装腔131的腔壁开设有第三卡口132,第一护套130通过其第四安装腔131套设在后壳1113上,同时第三卡部11135卡入第三卡口132内,以使后壳1113与第一护套130能够稳定地连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图6和图7所示,光电复合线缆100还包括第二护套124,后壳1113背离内壳1112的一侧设有光纤套管11138,第二护套124套设于线体120与光纤套管11138之间。具体地,第二护套124为热塑套,通过将第二护套124套设于线体120与光纤套管11138之间后,对第二护套124进行加热,使得第二护套124收缩,从而将线体120与光纤套管11138连接在一起,可有效提高线体120与光电复合接头110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安装腔11111的腔壁与内壳1112之间设有第二卡接结构,具体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卡部11123和第二卡口11115,第一安装腔11111的腔壁开设有第二卡口11115,内壳1112的外侧设有第二卡部11123,在将内壳1112置入第一安装腔11111内后,第二卡部11123卡入第二卡口11115内,从而将内壳1112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1111。
可选地,第一安装腔11111的相对两腔壁分别开设有第二卡口11115,内壳1112的相对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二卡部11123,两个第二卡部11123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二卡口11115内。
具体地,请结合图3和图4所示,外壳1111的壁体于靠近线体120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限位口11116,内壳1112的外侧设有第二限位部11127,在将内壳1112置入第一安装腔11111内后,第二限位部11127卡入第二限位口11116内,以限制外壳1111和内壳1112的相对位置,使外壳1111与内壳1112能够更加稳定地结合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所示,光电复合接头110还包括插芯113,插芯113套设在光纤122上。具体地,内壳1112的内部设有第一光纤通道(图中未示),后壳1113的内部设有第二光纤通道(图中未示)和第三安装腔11134,第一光纤通道、第三安装腔11134和第二光纤通道沿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方向X依次连通,插芯113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光纤通道内,插芯113的另一部分以及弹性件114分别设置于第三安装腔11134内,光纤122沿光电复合接头110的长度方向X依次穿过光纤套管11138和第二光纤通道后插入插芯113内。
具体地,请结合图2和图11所示,光电复合接头110还包括弹性件114,内壳1112的第一光纤通道内设有第一台阶部11128,插芯113的外侧设有第二台阶部1131,后壳1113的第三安装腔11134内设有第三台阶部11136。第一台阶部11128用于与第二台阶部1131的一侧相抵靠,弹性件114的一端与第二台阶部1131的另一侧相抵靠,弹性件114的另一端与第三台阶部11136相抵靠,在初始状态下,弹性件114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可将插芯113稳定地装配在壳体111内,两个光电复合接头110通过光电适配器进行对接时,在各自的弹性件114的弹性作用下,两个光电复合接头110的插芯113的端面能够紧密配合,从而保证光信号传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114包括但不仅限于弹簧、弹片。
可选地,请结合图11所示,后壳1113的第三安装腔11134内还设有第四台阶部11137,第四台阶部11137位于第一台阶部11128和第三台阶部11136之间,第四台阶部11137用于与第二台阶部1131背离第一台阶部11128的一侧相抵靠,以限制插芯113的最大移动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电连接装置,包括光电适配器和上述光电复合线缆100,光电适配器包括座体和两个第二导电端子,座体的内部设有具有插入口的插接腔,光电复合线缆100的光电复合接头110经由插入口插入插接腔内,光电复合接头110的卡扣弹片11112用于与插接腔的腔壁相卡接,具体地,插接腔的腔壁内开设有第四卡口,在将光电复合接头110插入插接腔内后,卡扣弹片11112的卡扣部位卡入第四卡口内。两个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插接腔的相对两腔壁上,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与光电复合接头110的第一导电端子112相接触。
由于上述光电连接装置采用了上述光电复合线缆100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电复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外壳的外侧设有用于与光电适配器相卡接的卡扣弹片,所述内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内壳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两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的相对两外侧并且能够在所述内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后分别处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沿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插接段、第一弯折段和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容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远离所述平直段的槽壁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段插接于所述插接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相对两腔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或者,
所述内壳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
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平直段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还包括与所述内壳相连接的后壳,所述后壳的相对两外侧分别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供导电线置入,所述平直段自所述第一弯折段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并且与所述导电线的导体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平直段远离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且用于夹持所述导电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复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于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夹持部之间并且朝靠近所述后壳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折段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供所述导电线的导体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内部还设有用于供所述后壳置入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腔壁与所述后壳之间设有第一卡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壁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第二卡接结构。
8.一种光电复合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线体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接头,所述线体的一端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复合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线缆还包括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套设于所述线体上并且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护套远离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变形缓冲槽。
10.一种光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连接装置包括光电适配器和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电复合线缆,所述光电适配器包括座体和两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座体的内部设有具有插入口的插接腔,所述光电复合线缆的光电复合接头经由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卡扣弹片用于与所述插接腔的腔壁相卡接,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插接腔的相对两腔壁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与所述光电复合接头的第一导电端子相接触。
CN202123277748.0U 2021-12-23 2021-12-23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Active CN216903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7748.0U CN216903532U (zh) 2021-12-23 2021-12-23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7748.0U CN216903532U (zh) 2021-12-23 2021-12-23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3532U true CN216903532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8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7748.0U Active CN216903532U (zh) 2021-12-23 2021-12-23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3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6469B (zh)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US6599025B1 (en) Hybrid data plug
US9778427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cable attach structure having off-axis fiber routing
CN112882162A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CN112764174A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113871931A (zh)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装置
CN115176390A (zh) 复合连接器、复合模块、复合缆组件及光接头
CN113871940A (zh)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CN216903532U (zh) 光电复合接头、光电复合线缆及光电连接装置
CN103229361A (zh) 插座以及连接器
CN218213573U (zh) 一种有源光缆
CN215989304U (zh) 电缆线、光电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015769U (zh) 一种光电复合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装置
CN113917626B (zh)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及光电适配器
CN216488633U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及与其配套的适配器
CN214375419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WO2022222289A1 (zh) 可插拔自由空间光电混合连接器
CN215221088U (zh) 可同步插接的光电组合缆
CN114824907A (zh) 一种光电复合光纤连接器
CN114336122A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光电复合连接器及与其配套的适配器
CN113507008A (zh) 可同步插接的光电组合缆
CN216903550U (zh) 光电复合适配器及光电连接装置
CN113097763B (zh) 光电混合连接装置、笼子和电子设备
CN212060641U (zh) 光纤连接器
CN213636474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