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7567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7567B
CN113867567B CN202111116692.2A CN202111116692A CN113867567B CN 113867567 B CN113867567 B CN 113867567B CN 202111116692 A CN202111116692 A CN 202111116692A CN 113867567 B CN113867567 B CN 113867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layer
display panel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66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7567A (zh
Inventor
郭志林
张振宇
张民
安磊
达仕勋
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66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7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7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7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器件层,位于基板上,发光器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封装层,位于发光器件层远离基板一侧;透光层,位于封装层远离基板一侧,透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有机层,靠近封装层的有机层设置有多个贯穿自身的开孔,发光器件在封装层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开孔在封装层上的所在区域内,且距离封装层最近的一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其他有机层的折射率;触控层,至少部分触控层位于相邻两层有机层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实现显示面板薄型化的基础上,能够增强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减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显示面板的厚度也越来越薄。
在现有技术中,触控结构通常采用on-cell的方式设置在显示面板上,为了增强出光效率,通常会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光学结构,这无疑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加,无法满足显示面板的减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在实现显示面板薄型化的基础上,能够增强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
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
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
透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透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有机层,靠近所述封装层的所述有机层设置有多个贯穿自身的开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封装层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开孔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所在区域内,且距离所述封装层最近的一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其他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
触控层,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层位于相邻所述两层有机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层有机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层。
可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跨桥连接层;
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连接桥,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结构,所述连接桥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在所述封装层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开孔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所在区域不交叠,且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与所述连接桥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桥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一有机层覆盖所述连接桥,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触控电极结构。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层有机层包括第一有机层、第二有机层和第三有机层;
所述第一有机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且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三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且所述第三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二有机层;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等于所述第三有机层的折射率。
可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跨桥连接层;
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连接桥,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结构,所述连接桥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在所述封装层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开孔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所在区域不交叠,且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与所述连接桥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桥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连接桥,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三有机层覆盖所述触控电极结构。
可选地,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连接桥、所述第二有机层、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三有机层。
可选地,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触控电极结构、所述第二有机层、所述连接桥和所述第三有机层。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连接桥电连接,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均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范围为1.5~3μm,所述第二有机层的厚度范围为1.5~3μm,所述第三有机层的厚度范围为2.5~20μm。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对透光层和触控层进行设计,使得触控层中的至少部分膜层位于透光层的至少两层有机层之间,与透光层共用有机层,且距离封装层最近的一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其他有机层的折射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在触控层的膜层之间设计透光层的结构,降低了触控层与透光层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同时将透光层中距离封装层的最近的一有机层的折射率设计为小于其他有机层的折射率,使得光线在以特定角度从高折射率的有机层进入到低折射率有机层时发生全反射,减少光线透过低折射率有机层散发的损失,进而能够提高开孔的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沿剖面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沿剖面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对应图4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对应图6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对应图8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10-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应显示面板制作流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存在增强出光效率和减薄无法兼容的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微透镜图形(MicroLens Pattern,MLP)技术来增强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将微透镜图形、封装层和触控层叠层设置在发光层上,各个膜层之间相互独立,使得发光层以上的膜层较厚,不满足显示面板薄型化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实现显示面板薄型化的基础上,能够增强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沿剖面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发光器件层20,位于基板10上,发光器件层2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210;封装层30,位于发光器件层20远离基板10一侧;透光层40,位于封装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透光层40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有机层,靠近封装层30的有机层401设置有多个贯穿自身的开孔413,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发光器件210在封装层3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开孔413在封装层30上的所在区域内,且距离封装层30最近的一有机层401的折射率小于其他有机层的折射率;触控层50,至少部分触控层50位于相邻两层有机层之间。
具体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10和围绕显示区110设置的非显示区120,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和发光器件层20,发光器件层20位于显示区110,其中,发光器件层20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210,以实现画面显示功能。基板10可以为柔性基板,可以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柔性卷曲;也可以为刚性基板,如玻璃基板。在发光器件层20上设置有封装层30,用于对发光器件层20进行密封保护,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汽和氧气进入发光器件层20,对发光器件造成影响。
封装层30通常为无机层、有机层、无机层堆叠结构,发光器件210发出的光线经过各个膜层的折射和反射后,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因此,在封装层30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置透光层40,其中,透光层40由层叠的至少两层有机层构成,且该两层有机层的折射率不同,以实现增强发光器件210的出光效率。更为具体地,透光层40中距离封装层30最近的一层有机层401上设置有多个开孔413,每一开孔413对应一发光器件210,且发光器件210在封装层3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开孔413在封装层30上的所在区域内,以确保发光器件210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开孔413发射出去。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层40包括至少两层有机层。示例性地,已透光层40包括两层有机层为例,则靠近封装层30的有机层401的折射率小于远离封装层30的有机层402的折射率,由于两层有机层叠层设置,且在靠近封装层30的有机层401对应发光器件210的位置设置有开孔413,因此开孔413中填充有高折射率的有机材料。当发光器件210发出的光线透过开孔413进入到远离封装层30一侧的有机层402中,由于远离封装层30一侧的有机层402的折射率较高,而靠近封装层30的有机层401的折射率较低,当光线以特定角度从高折射率的介质(光密介质)进入到低折射率的介质(光疏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全反射,也就是说,发光器件210发出的光线中有部分光线不会进入到靠近封装层30一侧的有机层401中,会反射到远离封装层30一侧的有机层402中,减少了光线损失,进而增加了开孔413的出光效率。
当然,透光层40还可以包括两层以上有机层,则距离封装层30最近的一有机层401的折射率小于其他有机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触控层50位于透光层40的相邻两层有机层之间,使得透光层40中的部分有机层与触控层50中的部分膜层是共用的,也即,触控层50自带增强出光率的效果。由于触控层50与透光层40共用部分有机层,在制作工艺中,可以减少膜层的制作工艺,同时又可以减小触控层50和透光层40的整体膜层厚度,进而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对透光层和触控层进行设计,使得触控层中的至少部分膜层位于透光层的至少两层有机层之间,与透光层共用有机层,且距离封装层最近的一有机层与其他有机层的折射率不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在触控层的膜层之间设计透光层的结构,降低了触控层与透光层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同时将透光层中距离封装层最近的一有机层的折射率设计为小于其他有机层的折射率,使得光线在以特定角度从高折射率的有机层进入到低折射率有机层时发生全反射,减少光线透过低折射率有机层散发的损失,进而能够提高开孔的出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X和Y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延伸方向,Z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
可选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沿剖面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3和图4,至少两层有机层包括第一有机层401和第二有机层402,第二有机层402位于第一有机层401远离封装层30一侧,第二有机层402覆盖第一有机层401。
具体地,透光层40包括两层有机层,第一有机层401为靠近封装层30的有机层,第二有机层402为远离封装层30的有机层,开孔413设置在第一有机层401对应发光器件210的位置上,且第二有机层402覆盖第一有机层401,即第二有机层402填充了开孔413。
进一步地,触控层50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跨桥连接层;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连接桥510,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结构520,连接桥510和触控电极结构520在封装层30上的垂直投影与开孔413在封装层30上的所在区域不交叠,且至少部分触控电极结构520与连接桥510连接,其中,连接桥510位于封装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第一有机层401覆盖连接桥510,触控电极结构520位于第一有机层401远离基板10一侧,第二有机层402覆盖触控电极结构520。
具体地,图5为对应图4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具体为椭圆虚线框位置的放大图。参考图3-图5,触控电极结构52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沿第一方向,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501通过连接桥510电连接,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502电连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且均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
其中,触控层50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包括多个相互交叉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相互绝缘,为了避免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在交叉的位置短接,本实施例将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501以架桥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沿第一方向,如X方向,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501之间通过连接桥510电连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条530;沿第二方向,如Y方向,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502电连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条540。由于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同层设置,当人手触控该触控层50时,对应触控位置的第一触控电极501与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502之间形成电容,触控层50可根据触控位置执行相应的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可以不同层设置,此时第一触控电极条530和第二触控电极条540在基板10上的投影交叉点可以形成电容,当人手触控该触控层50时,对应触控位置的第一触控电极条530和第二触控电极条540交叉点处的电容会发生变化,触控层50可根据触控位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均与开孔413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且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的材料均为氧化锡铟,氧化锡铟为透明状态,避免遮挡光线。
进一步地,在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中,触控层50包括连接桥510、第一有机层401、触控电极结构520和第二有机层402,透光层40包括第一有机层401和第二有机层40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401和第二有机层402的材料可以为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光学胶,在保证透光的基础上,能够作为触控层50中的绝缘层,以起到电气绝缘的作用。其中,第一有机层401可以作为第二触控电极502与连接桥510之间的绝缘层,第二有机层402可以作为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之间的绝缘层,由此可以实现在触控层50中形成透光层40,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在增强开孔413的出光效率,正是因为在触控层50中形成透光层40,使得显示面板的整体膜层厚度得以降低,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薄型化。
可选地,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透光层40还可以包括三层有机层。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有机层包括第一有机层401、第二有机层402和第三有机层403;
第一有机层401位于封装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第二有机层402位于第一有机层401远离基板10一侧,且第二有机层402覆盖第一有机层401,第三有机层403位于第二有机层402远离基板10一侧,且第三有机层403覆盖第二有机层402;其中第一有机层40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有机层402的折射率,第二有机层402的折射率等于第三有机层403的折射率。
具体地,在封装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有机层401、连接桥510、第二有机层402、触控电极结构520和第三有机层403。其中,第二有机层402和第三有机层403的折射率相等,且大于第一有机层401的折射率。当光线通过开孔413进入第二有机层402,在以特定角度照射到第二有机层402和第一有机层401交界处时发生全反射,将待进入第一有机层401的光线反射回第二有机层402内,从而能够增强出光效率。第二有机层402和第三有机层403的折射率相等,能够保证光线不发生反射或折射,以降低光线损失。
图7为对应图6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6和图7,在远离封装层3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有机层401、连接桥510、第二有机层402、触控电极结构520和第三有机层4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401可以作为触控层50的保护层和缓冲层,以保护触控层50的触控效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对应图8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8和图9,所述封装层30远离所述基板10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有机层401、所述触控电极结构520、所述第二有机层402、所述连接桥510和所述第三有机层403。相比于图6所示显示面板,图7所述显示面板的不同点在于连接桥510的设置位置不同,图6中连接桥510设置于第一有机层401远离基板10一侧,而图8中连接桥510设置于第二有机层402远离基板10一侧,二者的有益效果相同,因此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对图6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401的厚度范围为1.5~3μm,第二有机层402的厚度范围为1.5~3μm,第三有机层403的厚度范围为2.5~20μm。
具体地,考虑到光线在有机层中的光程问题,有机层过厚或过薄均不利于实现较高的出光率。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当第一有机层401和第二有机层402的厚度范围为1.5~3μm时,发光器件210透过开孔413的出光效率较高。而第三有机层403不仅用于实现触控层50的绝缘作用,还起到平坦化的作用,以保证后续膜层能够与触控层50完美贴合,因此,第三有机层403的厚度要更厚,在2.5~20μm之间。应当理解的是,当透光层40只包括两层有机层时,第二有机层402的厚度范围为2.5~20μm。
需要说明的是,当透光层40包括第三有机层403时,触控层50的膜层结构不限于图6所示的结构,图6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触控层50中的各膜层还可以为图4所示,第三有机层403设置与第二有机层402远离基板10一侧。
可选地,图10-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应显示面板制作流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具体如下:
在提供的基板10上形成发光器件层20,其中基板10可以为阵列基板,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发光器件210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栅极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和有源层。之后在发光器件层20上形成封装层30,用于对发光器件层20进行密封保护,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汽和氧气进入发光器件层20。其中封装层30可以为薄膜封装层,由叠层设置的无机层、有机层和无机层构成,其中无机层可以为氮化硅层、氧化硅层或氮化硅与氧化硅的组合层,封装层30中的有机层的材料可以为聚丙烯酸酯或聚碳酸酯。
在封装层30远离基板10一侧形成第一有机层401。其中,第一有机层401的材料为具有低折射率(如折射率小于1.6)的光学胶(包括感光型和非感光型)。并在第一有机层401上对应发光器件210的位置形成开孔413,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开孔413的尺寸要比发光器件210的尺寸大1μm以上,以保证开孔413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能够覆盖发光器件210在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
之后,在第一有机层401上形成跨桥连接层,跨桥连接层的材料可以为TiAlTi或MoAlMo或Mo或MoAlTi等材料,其中,Ti层的厚度为300~800埃,Al层的厚度为2000~6000埃,Mo层的厚度为1000~2000埃。跨桥连接层包括连接桥510。
形成跨桥连接层后,在跨桥连接层上涂覆形成第二有机层402,用于绝缘跨桥连接层。第二有机层402的材料为具有高折射率(如大于1.65)的光学胶(包括感光型和非感光型),并填充第一有机层401上的开孔413。
然后在第二有机层402远离基板10一侧形成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可同层设置,也可不同层设置。触控电极层的材料可与跨桥连接层的材料相同,也可以材料透明的氧化锡铟。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同样避开开孔413,且第一触控电极501或第二触控电极502与连接桥510连接。
最后采用与第二有机层402相同的材料制备第三有机层403(如图6所示),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501和第二触控电极502之间绝缘,以及膜层的平坦化。至此,形成了触控层50与透光层40共用有机层的触控结构。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PAD、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等电子产品,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具备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描述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
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
透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透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有机层,靠近所述封装层的所述有机层设置有多个贯穿自身的开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封装层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开孔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所在区域内,且距离所述封装层最近的一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其他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
触控层,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层位于相邻两层所述有机层之间;
所述至少两层有机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层;
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跨桥连接层,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连接桥,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结构,所述连接桥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一有机层覆盖所述连接桥,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触控电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桥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在所述封装层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开孔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所在区域不交叠,且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与所述连接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连接桥电连接,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均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
4.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
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
透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透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有机层,靠近所述封装层的所述有机层设置有多个贯穿自身的开孔,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封装层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开孔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所在区域内,且距离所述封装层最近的一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其他所述有机层的折射率;
触控层,至少部分所述触控层位于相邻两层所述有机层之间;
所述至少两层有机层包括第一有机层、第二有机层和第三有机层;
所述第一有机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且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三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且所述第三有机层覆盖所述第二有机层;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等于所述第三有机层的折射率;
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跨桥连接层,所述跨桥连接层包括多个连接桥,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结构,所述连接桥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覆盖所述连接桥,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有机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所述第三有机层覆盖所述触控电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桥和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在所述封装层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开孔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所在区域不交叠,且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与所述连接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连接桥、所述第二有机层、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三有机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触控电极结构、所述第二有机层、所述连接桥和所述第三有机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连接桥电连接,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均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范围为1.5~3μm,所述第二有机层的厚度范围为1.5~3μm,所述第三有机层的厚度范围为2.5~20μ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116692.2A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867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6692.2A CN113867567B (zh)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6692.2A CN113867567B (zh)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567A CN113867567A (zh) 2021-12-31
CN113867567B true CN113867567B (zh) 2023-07-21

Family

ID=78993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6692.2A Active CN113867567B (zh) 2021-09-23 2021-09-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756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759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544A (zh) * 2020-06-30 2020-10-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89958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213583791U (zh) * 2020-12-11 2021-06-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78193A (zh) * 2021-03-24 2021-07-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78472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41422A (zh) * 2021-06-17 2021-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94260A (zh) * 2021-06-11 2021-09-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61643B1 (ko) * 2014-10-08 2021-06-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759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544A (zh) * 2020-06-30 2020-10-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89958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213583791U (zh) * 2020-12-11 2021-06-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78193A (zh) * 2021-03-24 2021-07-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78472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94260A (zh) * 2021-06-11 2021-09-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41422A (zh) * 2021-06-17 2021-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567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07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26806B (zh) 触摸显示装置
CN11143043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2335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752484A (zh) 具有触摸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854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1256891B2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99216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211206A1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WO202201702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24250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703941A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基板、触控显示装置
CN111430428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17262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804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4109461A1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126804B (zh) 触摸显示装置
CN11386756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10115104A (ko) 표시 장치
KR102408471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14122080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43613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432128B1 (ko) 터치 내장형 표시 장치
CN113692567A (zh) 触控传感器和显示装置
CN113874822A (zh) 触控传感器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