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7029A -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7029A
CN113867029A CN202111186068.XA CN202111186068A CN113867029A CN 113867029 A CN113867029 A CN 113867029A CN 202111186068 A CN202111186068 A CN 202111186068A CN 113867029 A CN113867029 A CN 113867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electrode pair
array module
layer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60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建
黄培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860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70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7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0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涉及阵列模组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在弯折区易发生层间剥离或金属走线层断裂的技术问题,该阵列模组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绝缘层和金属走线层,绝缘层和金属走线层层叠设置;位于弯折区的绝缘层上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液晶层和第一电极对,第一电极对分别位于液晶层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位于弯折区的阵列模组绕弯折轴弯折,第一方向与弯折轴平行。本申请提供的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能够降低弯折区的弯曲应力,避免弯折区内发生层间剥离或金属走线层断裂,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Description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阵列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简称AMOLED)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柔性AMOLED显示面板上具有弯折区,并且通过弯折区的弯折来实现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的折叠。其中,弯折区具有层叠设置的金属走线层。然而,弯折区的弯曲应力较大,易导致弯折区内发生层间剥离或金属走线层断裂,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能够降低弯折区的弯曲应力,避免弯折区内发生层间剥离或金属走线层断裂,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模组,该阵列模组具有弯折区,该阵列模组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绝缘层和金属走线层,绝缘层和金属走线层层叠设置。
位于弯折区的绝缘层上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液晶层和第一电极对,第一电极对分别位于液晶层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位于弯折区的阵列模组绕弯折轴弯折,第一方向与弯折轴平行。
阵列模组位于弯曲状态时,第一电极对通电,第一电极对用于驱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沿第一方向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模组,通过在绝缘层上设置容置腔,便于在绝缘层上设置液晶层和第一电极对。通过设置液晶层和第一电极对,将第一电极对设置在液晶层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并且使第一方向和弯折轴平行。这样,利用了液晶的物理特性,即电场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式。当阵列模组弯折时,第一电极对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弯折轴的方向排布,弯折产生的弯曲应力传递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上,液晶分子受应力向液晶层的两侧流动,液晶层两侧的分子间距变小,释放了弯折区的部分弯曲应力,避免了弯折区发生层间剥离,并且降低了金属走线层的弯曲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层断裂。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容置腔内还设置有第二电极对,第二电极对分别位于液晶层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平行于基板,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阵列模组位于平直状态时,第二电极对通电,第二电极对用于驱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沿第二方向排布。
这样,当阵列模组处于平直状态时,第二电极对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垂直于折痕的方向排布,液晶分子的晶体特性可以增强弯折区强度,能够减轻折痕,并且使阵列模组不易弯折。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同一绝缘层中设置有多个容置腔,多个容置腔沿基板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容置腔内均设置有液晶层、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
具体的,沿基板的厚度方向,每个容置腔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合。
这样,可以使液晶层释放更多弯曲应力,以及对弯折区强度的增强更大。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阵列模组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多层绝缘层和多层金属走线层。
位于弯折区的每层绝缘层均具有容置腔,每个容置腔内均设置有液晶层、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
这样,使阵列模组可以释放更多弯曲应力,并且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金属走线层的弯曲应力。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一电极,两个第一电极分别位于容置腔的第一侧面上和第二侧面上,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第二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二电极,两个第二电极分别位于容置腔的第三侧面上和第四侧面上,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这样,可以使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的设置方式更合理,对液晶层的控制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在第一侧面的正投影覆盖液晶层在第一侧面的正投影,第二电极在第三侧面的正投影覆盖液晶层在第三侧面的正投影。
这样,可以保证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能够控制全部液晶层的排布,有利于最大化液晶层释放弯曲应力的能力和增强弯折区强度的能力。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液晶层的材质包括近晶相液晶。
这样,可以使液晶层的分子排列更有序,相对流动更少,以及弹性形变更好。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的输入电压均为直流电压。
这样,可以通过直流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式,在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通电后,使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式更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该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基板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基板具有弯折区,位于弯折区的基板绕弯折轴弯折。
在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置第一电极对;其中,第一电极对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第一方向与弯折轴平行,第一方向平行于基板。
在第一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液晶层;凹槽位于第一电极对之间。
在第一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二绝缘层,至少部分第二绝缘层覆盖凹槽的槽口,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共同形成容置腔,液晶层位于容置腔内。
在第二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金属走线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弯折区的绝缘层上形成液晶层、第一电极对,利用了液晶的物理特性,即电场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式。当阵列模组弯折时,第一电极对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弯折轴的方向排布,弯折产生的弯曲应力传递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上,液晶分子受应力向液晶层的两侧流动,液晶层两侧的分子间距变小,释放了弯折区的部分弯曲应力,避免了弯折区发生层间剥离,并且降低了金属走线层的弯曲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层断裂。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置第一电极对的步骤后,以及在第一绝缘层上开设凹槽的步骤前,还包括:
在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置第二电极对;其中,第二电极对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第二方向平行于基板,且凹槽位于第二电极对之间。
这样,当阵列模组处于平直状态时,第二电极对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垂直于折痕的方向排布,液晶分子的晶体特性增强了弯折区强度,能够减轻折痕,并且使阵列模组不易弯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阵列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绝缘层上设置容置腔,便于在绝缘层上设置液晶层和第一电极对。通过设置液晶层和第一电极对,将第一电极对设置在液晶层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并且使第一方向和弯折轴平行。这样,利用了液晶的物理特性,即电场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式。当阵列模组弯折时,第一电极对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弯折轴的方向排布,弯折产生的弯曲应力传递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上,液晶分子受应力向液晶层的两侧流动,液晶层两侧的分子间距变小,释放了弯折区的部分弯曲应力,避免了弯折区发生层间剥离,并且降低了金属走线层的弯曲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层断裂。从而,一方面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层间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显示面板发生显示异常,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接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阵列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阵列模组在弯折时的俯视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阵列模组在平直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模组中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阵列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阵列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和第一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电极对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凹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液晶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层上形成金属走线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绝缘层和多层金属走线层形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阵列模组; 101-弯折区;
11-基板; 12-阵列层;
2-绝缘层; 21-第一绝缘层;
211-凹槽; 22-第二绝缘层;
3-金属走线层; 4-液晶层;
41-液晶分子; 5-第一电极对;
51-第一电极; 6-第二电极对;
61-第二电极; 7-容置腔;
71-第一侧面; 72-第二侧面;
73-第三侧面; 74-第四侧面;
8-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存在层叠设置的有机层和金属走线层。其中,有机层的厚度较厚,柔性AMOLED显示面板在弯折时,由于弯曲应力在弯折区比较集中,并且无法释放,一方面导致金属走线层和有机层发生层间剥离。另一方面由于金属走线层的柔韧性较差,金属走线层受弯曲应力后易发生断裂。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通过设置液晶层和第一电极对,将第一电极对设置在液晶层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并且使第一方向和弯折轴平行。这样,利用了液晶的物理特性,即电场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式。当阵列模组弯折时,第一电极对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弯折轴的方向排布,弯折产生的弯曲应力传递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上,液晶分子受应力向液晶层的两侧流动,液晶层两侧的分子间距变小,释放了弯折区的部分弯曲应力,避免了弯折区发生层间剥离,并且降低了金属走线层的弯曲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层断裂。从而,一方面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层间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显示面板发生显示异常,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接合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接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阵列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阵列模组在弯折时的俯视图。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阵列模组在平直时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模组中绝缘层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阵列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阵列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图5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模组。如图1所示,同时结合图2A或者图2B所示,该阵列模组100具有弯折区101,该阵列模组100包括基板11以及设置在基板11上的绝缘层2和金属走线层3,绝缘层2和金属走线层3层叠设置。绝缘层2可以包括有机层和/或无机层,本申请实施例对绝缘层2的材质不作限定。
参照图2A和图3所示,位于弯折区101的绝缘层2上具有容置腔7,容置腔7内设置有液晶层4和第一电极对5,第一电极对5分别位于液晶层4的沿第一方向a的相对两端。位于弯折区101的阵列模组100绕弯折轴M沿着c方向弯折,第一方向a与弯折轴M平行,具体的,c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并且朝纸面内进行旋转的方向。其中,阵列模组100位于弯曲状态时,第一电极对5通电,第一电极对5用于驱动液晶层4中的液晶分子41的长轴沿第一方向排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走线层3可以是金属走线层,金属走线层用于传递阵列模组100的电信号,因此,防止金属走线层断裂可以使阵列模组100的工作性能更稳定。绝缘层2可以是平坦化层,平坦化层的材质可以包括聚氨酯、丙烯酸或硅橡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平坦化层的材料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弯曲状态”指阵列模组100从开始弯曲到保持弯曲状态的整个过程。这种设置方式利用了液晶的物理特性,即电场可以改变液晶分子41的排布方式。如图2A所示,当阵列模组100弯折时,第一电极对5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41的长轴沿弯折轴M的方向排布,弯折产生的弯曲应力传递到液晶层4的液晶分子41上,液晶分子41受应力向液晶层4的两侧流动,即一半液晶分子41朝d方向流动,一半液晶分子41朝e方向流动,液晶层4两侧的分子间距变小。通过使液晶分子41承受弯曲应力,在液晶层4内部发生流动,并且缩小了分子间距,释放了弯折区101的部分弯曲应力,避免了弯折区101发生层间剥离,并且降低了金属走线层3的弯曲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层3断裂。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液晶分子41在液晶层4内的弹性运动,释放了部分弯曲应力。
可以理解的是,液晶层4可以包括近晶相液晶、胆甾相液晶和向列相液晶中的一种,并且液晶层4的液晶分子41为棒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液晶层4的材质不作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层4的材质以近晶相液晶为例进行说明。近晶相液晶由棒状或条状的液晶分子41组成,液晶分子41排列成分子层,在同一分子层内,不同的液晶分子41的长轴相互平行,该长轴方向可以垂直或倾斜于分子层面。近晶相液晶的液晶分子41排列整体,规整性接近晶体,液晶分子41质心位置在层内无序,可以自由平移,具有流动性,粘度较大。因此,设置近晶相液晶可以使液晶层4的分子排列更有序,相对流动更少,以及弹性形变更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极对(即,第一电极对5和/或第二电极对6)和液晶层4之间可以直接接触,保持电性连接,这样,通电导通使液晶分子41按照秩序排列。电极对和液晶层4之间也可以电性绝缘,即电极对和液晶层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并且二者之间填充有绝缘层2。这样,电极对之间的电场力使液晶分子41按照秩序排列。本申请实施例对电极对控制液晶层4的方式不作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容置腔7内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极对6,第二电极对6分别位于液晶层4的沿第二方向b的相对两端,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均平行于基板11,且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相互垂直。阵列模组100位于平直状态时,第二电极对6通电,第二电极对6用于驱动液晶层4中的液晶分子41的长轴沿第二方向b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B所示,当阵列模组100处于平直状态时,第二电极对6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41的长轴沿垂直于折痕的方向排布,即沿第二方向b排布。由于液晶分子41具有晶体的特性,并且棒状的液晶分子41沿第二方向b排布,这样,可以增强弯折区101在第二方向b上的强度,一方面能够使弯折区101尽可能保持平直,从而减轻折痕,另一方面可以使阵列模组100不易弯折。可以理解的是,当阵列模组100多次弯折后,阵列模组100在弯折区101的中心处存在折痕,该折痕的方向与第一方向a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增强阵列模组100对弯曲应力的释放能力。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同一层绝缘层2中具有多个容置腔(未示出),多个容置腔沿基板11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容置腔内均设置有液晶层4、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这样,单个绝缘层2中的液晶层4数量更多,液晶层4的总厚度更厚,一方面可以释放更多弯曲应力,另一方面对弯折区101强度的增强更大。液晶层4、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的设置方式和图1中所示的第一种结构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沿基板11的厚度方向,每个容置腔在基板11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合,这样,每个容置腔可以位于同一列,同时,不同的液晶层4也可以位于同一厚度方向上,避免不同的液晶层4在厚度方向上错位,使不同液晶层4释放弯曲应力的能力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协同,保证该绝缘层2释放弯曲应力的能力更强。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增加单层液晶层4的厚度来使液晶层4释放弯曲应力的能力更强。
在另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阵列模组100可以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多层绝缘层2和多层金属走线层3。位于弯折区101的每层绝缘层2均具有容置腔(未示出),每个容置腔内均设置有液晶层4、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这样,使阵列模组100中的每层绝缘层2均能够释放弯曲应力,从而使阵列模组100在弯折区101释放更多弯曲应力。并且,由于金属走线层3的两侧均具有液晶层4,可以使金属走线层3在两侧均可以释放弯曲应力,从而使金属走线层3上的弯曲应力更小,进一步防止金属走线层3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将上述两种设置方式结合,即:在多层绝缘层2中的每层绝缘层2中均设置多层液晶层4和多层电极对。这样,可以使阵列模组100在弯折区101释放弯曲应力的能力更强,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弯折区101在平直状态时的强度。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B和图3所示,第一电极对5包括两个第一电极51,两个第一电极51分别位于容置腔7的第一侧面71上和第二侧面72上,第一侧面71和第二侧面72相对设置。第二电极对6包括两个第二电极61,两个第二电极61分别位于容置腔7的第三侧面73上和第四侧面74上,第三侧面73和第四侧面74相对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的设置方式更简单,另一方面可以使电极对对液晶层4的控制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51可以只位于第一侧面71和第二侧面72的部分侧面上,第二电极61可以只位于第三侧面73和第四侧面74的部分侧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的数量不限于2个,还可以为4个、8个或更多,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的数量不作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51在第一侧面71的投影覆盖液晶层4在第一侧面71的投影,第二电极61在第三侧面73的投影覆盖液晶层4在第三侧面73的投影。这样,可以使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61的高度不小于液晶层4的高度,第一电极51的宽度不小于液晶层4的宽度,第二电极61的宽度不小于液晶层4的长度,保证了液晶层4能够完全处于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产生的电场中,使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能够控制全部液晶层4的排布,有利于最大化液晶层4释放弯曲应力的能力和液晶层4增强弯折区强度的能力。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的输入电压均为直流电压。这样,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可以产生直流电场,从而通过直流电场改变液晶分子41的排布方式,可以使液晶分子41的排布方式更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1上还可以设置有阵列层12,绝缘层2和金属走线层3可以均位于阵列层12远离基板11的一侧,绝缘层2位于金属走线层3靠近阵列层12的一侧。这样,一方面金属走线层3可以作为阵列层12上的金属走线,另一方面可以释放阵列层12和金属走线层3之间的弯曲应力,避免阵列层12和金属走线层3之间发生层间剥离,保证阵列层12的工作性能不受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绝缘层2和金属走线层3还可以位于阵列层12靠近基板11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对绝缘层2和金属走线层3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和第一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电极对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凹槽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液晶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层上形成金属走线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绝缘层和多层金属走线层形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6-图1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
如图6所示,该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S1:提供基板。其中,如图7所示,基板11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1,基板11具有弯折区(未示出),位于弯折区的基板11绕弯折轴弯折。在制备过程中,为了增加基板11的强度,在基板11远离阵列层12的一侧可以设置支撑件8进行辅助,支撑件8可以是玻璃。
S2:在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置第一电极对。参照图8和图2A所示,其中,第一电极对5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第一方向a与弯折轴M平行,第一方向a平行于基板11。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电极对5在弯折状态时控制液晶层4的分子排布。
S3:在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置第二电极对。参照图8和图2A所示,其中,第二电极对6沿第二方向b间隔排布,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相互垂直,第二方向b平行于基板11。这样,可以通过第二电极对6在平直状态时控制液晶层4的分子排布。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第一绝缘层21的表面刻蚀第一凹槽(未示出)和第二凹槽(未示出),在第一凹槽中填充第一电极51,在第二凹槽中填充第二电极61,在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61形成后,可以对第一绝缘层21、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61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
S4:在第一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液晶层。凹槽211位于第一电极对5之间,以及第二电极对之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凹槽211与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未示出)邻接,此外,凹槽211也可以与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之间具有第一绝缘层21。在形成液晶层4后,也可以对第一绝缘层21、第一电极51、第二电极和液晶层4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液晶层4形成后的结构如图10所示。
S5:在第一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二绝缘层,至少部分第二绝缘层覆盖凹槽的槽口。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层21和第二绝缘层22共同组成绝缘层2。如图11所示,这样,可以通过绝缘层2将液晶层4和电极对密封,避免液晶层4向其他区域流动。
S6:在第二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金属走线层。金属走线层3形成后的结构如图12所示,金属走线层3可以便于对阵列层12或其他结构层进行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当金属走线层3和绝缘层2为多层时,可以重复S2、S3和S4中的步骤在每层绝缘层2中形成液晶层4和电极对,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多层绝缘层2中形成液晶层4的结构如图13所示,在制备完成后,支撑件8可以去除,从而形成图5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弯折区的绝缘层2上形成液晶层4、第一电极对5和第二电极对6,利用了液晶的物理特性,即电场可以改变液晶分子41的排布方式。一方面,当阵列模组弯折时,第一电极对5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41的长轴沿弯折轴的方向排布,弯折产生的弯曲应力传递到液晶层4的液晶分子41上,液晶分子41受应力向液晶层4的两侧流动,液晶层4两侧的分子间距变小,释放了弯折区的部分弯曲应力,避免了弯折区发生层间剥离,并且降低了金属走线层3的弯曲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层3断裂。另一方面,当阵列模组处于平直状态时,第二电极对6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41的长轴沿垂直于折痕的方向排布,液晶分子41的晶体特性增强了弯折区强度,能够减轻折痕,并且使阵列模组不易弯折。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阵列模组,此外,还可以包括层叠设置在阵列模组上的发光层、偏光层、触控层和盖板等。其中,显示面板中阵列模组的设置方式和第一方面中的阵列模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简称UM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显示面板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阵列模组中设置液晶层4和第一电极对5,将第一电极对5设置在液晶层4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并且使第一方向和弯折轴平行。这样,利用了液晶的物理特性,即电场可以改变液晶分子41的排布方式。当阵列模组弯折时,第一电极对5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分子41的长轴沿弯折轴的方向排布,弯折产生的弯曲应力传递到液晶层4的液晶分子41上,液晶分子41受应力向液晶层4的两侧流动,液晶层4两侧的分子间距变小,释放了弯折区的部分弯曲应力,避免了弯折区发生层间剥离,并且降低了金属走线层3的弯曲应力,避免了金属走线层3断裂。从而,一方面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层间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显示面板发生显示异常,保证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阵列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弯折区,所述阵列模组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绝缘层和金属走线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金属走线层层叠设置;
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绝缘层上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液晶层和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一电极对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阵列模组绕弯折轴弯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弯折轴平行;
所述阵列模组位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极对通电,所述第一电极对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第二电极对,所述第二电极对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基板,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阵列模组位于平直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极对通电,所述第二电极对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模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绝缘层中设置有多个所述容置腔,多个所述容置腔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容置腔内均设置有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一电极对和所述第二电极对;
优选的,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每个所述容置腔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模组包括交替设置的多层所述绝缘层和多层所述金属走线层;
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每层所述绝缘层均具有所述容置腔,每个所述容置腔内均设置有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一电极对和所述第二电极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一电极,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一侧面上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二电极,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三侧面上和第四侧面上,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三侧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第三侧面的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的材质包括近晶相液晶。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对和所述第二电极对的输入电压均为直流电压。
8.一种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基板具有弯折区,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基板绕弯折轴弯折;
在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置第一电极对;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对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弯折轴平行,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板;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开设凹槽,并在所述凹槽中设置液晶层;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对之间;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二绝缘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共同形成容置腔,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置金属走线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置第一电极对的步骤后,以及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开设凹槽的步骤前,还包括:
在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置第二电极对;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对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基板,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对之间。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模组。
CN202111186068.XA 2021-10-12 2021-10-12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38670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6068.XA CN113867029A (zh) 2021-10-12 2021-10-12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6068.XA CN113867029A (zh) 2021-10-12 2021-10-12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029A true CN113867029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6068.XA Pending CN113867029A (zh) 2021-10-12 2021-10-12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702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60509A1 (en) * 2013-12-10 2015-06-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946317A (zh) * 2017-11-20 2018-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09545801A (zh) * 2018-12-12 2019-03-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71745A (zh) * 2018-12-11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333940A1 (en) * 2017-11-30 2019-10-31 Yungu (Gu' An) Technology Co., Ltd. Array substrates and display screens
CN111276495A (zh) * 2020-02-12 2020-06-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249516A1 (en) * 2019-02-01 2020-08-06 Innolu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987239A (zh) * 2020-08-28 2020-11-24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60509A1 (en) * 2013-12-10 2015-06-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946317A (zh) * 2017-11-20 2018-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US20190333940A1 (en) * 2017-11-30 2019-10-31 Yungu (Gu' An) Technology Co., Ltd. Array substrates and display screens
CN109671745A (zh) * 2018-12-11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45801A (zh) * 2018-12-12 2019-03-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249516A1 (en) * 2019-02-01 2020-08-06 Innolu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22164A (zh) * 2019-02-01 2020-08-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276495A (zh) * 2020-02-12 2020-06-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87239A (zh) * 2020-08-28 2020-11-24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7180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5514326B2 (ja) 屈折率分布型液晶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1984241B2 (en) Flexible cable, vibra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vibration device
JP2001154178A (ja) 積層型表示装置
KR100507260B1 (ko) 플라즈마 어드레스 전기광학 디스플레이
CN113544833B (zh) 用于将显示面板与半导体发光装置组装的组装设备
KR101109226B1 (ko) 압전 액추에이터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CN110442255A (zh)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4117411A1 (zh) 一种液晶透镜和立体显示装置
KR20020010322A (ko) 멤스(mems)를 이용한 투과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867029A (zh)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9814269B (zh) 裸眼3d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3218133A (ja) 液晶レンズおよび立体表示装置
CN207409493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01527225A (ja) 配向層を有する多極液晶表示装置
JP598944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281583B (en) Ips-lcd
CN109256490A (zh) 柔性显示装置、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223988A (ja) 有機elパネル
US947712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849657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having reduced electrode-gap visibility
JP2023012887A (ja) 可撓性配線基板、および調光ユニット
JP5833167B2 (ja) 屈折率分布型液晶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99224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2698749A (zh) 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