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1513B - 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1513B
CN113861513B CN202111174561.XA CN202111174561A CN113861513B CN 113861513 B CN113861513 B CN 113861513B CN 202111174561 A CN202111174561 A CN 202111174561A CN 113861513 B CN113861513 B CN 113861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crylamide
chelating agent
ammonium polyphosphate
composite additive
polylact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45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1513A (zh
Inventor
韩德全
曹鸿璋
于晓丽
王慧
芦婷婷
曹露雅
周晓东
田虎虎
郭立影
葛瑞祥
陈明光
吴豪
白雪
宋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aotou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1745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1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1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1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1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0Encapsulated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2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2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21Phosphates
    • C08K2003/322Ammonium phosphate
    • C08K2003/323Ammonium polyphosp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该复合添加剂以聚磷酸铵为核,以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的复合物为壳;其中,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复合物;所述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复合添加剂不含天然乳胶层。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可以改善聚乳酸的阻燃性能,并提高其断裂伸长率。

Description

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生物降解性、透明性、安全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然而,聚乳酸的极限氧指数(LOI)数值仅为20%左右,属于易燃聚合物。此外,聚乳酸在燃烧过程中有明显的熔滴现象,这使其很难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性。
一方面,聚乳酸复合添加剂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单组份复合添加剂添加量较大,阻燃效率较低;2)多组分复合添加剂复配后,虽然添加量少、阻燃效率高,但多组分复合添加剂与聚乳酸之间的相容性差从而导致聚乳酸的机械性能变劣。
另一方面,聚磷酸铵无毒、无味、不含有卤素,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作为一种磷系阻燃剂,聚磷酸铵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许多不可燃气体(CO、CO2和NH3)和分解出许多含P自由基,这些物质能够促进聚合物成炭,从而形成稳固的炭层,起到凝聚相阻燃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聚磷酸铵阻燃效果相对较低,需要添加三聚氰胺、季戊四醇等协效剂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CN107298772A公开了以淀粉粉酯为碳源,聚磷酸铵为酸源,三聚氰胺氰尿酸为气源制备得到的阻燃剂,且研究了其在聚乳酸中的阻燃性能。CN109181248A公开了一种以碳微球为炭源,以聚磷酸铵为酸源和气源制备得到的阻燃剂,其用于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阻燃性。CN112011093A公开了一种改性聚磷酸铵复合膨胀阻燃剂,以聚磷酸铵为基体,利用壳聚糖衍生物和植酸的静电作用进行包覆,所得阻燃剂可用于聚烯烃的阻燃,将其用于聚乳酸将导致断裂伸长率降低。CN112210121A公开了一种具有阻燃、增韧双功能的生物基膨胀型阻燃剂,包括生物基核壳阻燃剂以及包覆在生物基核壳阻燃剂外表面的天然乳胶。生物基核壳阻燃剂以聚磷酸铵为核,核外层依次包括第一壳层壳聚糖层与第二壳层生物基酸层。该生物基膨胀型阻燃剂可以改善聚乳酸的阻燃性和抗冲击性能。但是,天然乳胶的添加将导致阻燃剂成本显著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添加剂,其生产成本低,且可以同时改善聚乳酸的阻燃性和断裂伸长率。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组合物,其包括上述复合添加剂和聚乳酸。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添加剂,其以聚磷酸铵为核,以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的复合物为壳;其中,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复合物;所述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复合添加剂不含天然乳胶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添加剂,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酰胺与所述聚磷酸铵的重量比为0.05~1.5:1;所述螯合剂与所述聚磷酸铵的重量比为0.05~1.5:1。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添加剂,优选地,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壳由一层或多层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的复合物形成。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添加剂,优选地,所述复合添加剂为用于聚乳酸改性的复合添加剂。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如上所述的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以1~6.5mL/min滴加至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固液分离,得到包覆物;
(2)将包覆物分散于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
(3)将螯合剂溶液以1~6.0mL/min滴加至包覆物分散液中,固液分离,得到产物;其中,所述螯合剂溶液中的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任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4)将步骤(3)所得的产物代替步骤(1)中的聚磷酸铵,重复N次执行步骤(1)~(3),得到复合添加剂;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由聚丙烯酰胺与浓度为0.5~1.5wt%的乙酸水溶液形成,其中,聚丙烯酰胺与乙酸水溶液的用量比为1g:50~200mL;所述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由聚磷酸铵与水形成,其中,聚磷酸铵与水的用量比为5~20g:50~200mL。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螯合剂溶液中,螯合剂的浓度为0.5~1.5wt%。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螯合剂溶液与所述包覆物分散液的体积比为1:1.0~1.25。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
步骤(1)中,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
步骤(3)中,将螯合剂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乳酸组合物,基于100重量份的聚乳酸,还包括1~10重量份的如上所述的复合添加剂。
本发明省略天然乳胶层,因而大幅降低了复合添加剂的生产成本。本发明以聚磷酸铵(APP)为核,聚丙烯酰胺(PAM)和螯合剂(海藻酸钠和/或植酸钠)为壳,得到不同层数的核壳结构复合添加剂。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可以用于聚乳酸,可以改善聚乳酸的阻燃性,提高其断裂伸长率。进一步地,其可以改善聚乳酸的弹性。本发明通过控制原料浓度和滴加速度获得性能更好的复合添加剂。
附图说明
图1为纯聚磷酸铵和实施例1~3制备的不同复合物层数的复合添加剂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聚丙烯酰胺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复合添加剂>
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具有核壳结构。具体地,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以聚磷酸铵为核,以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的复合物为壳。在本发明中,复合添加剂不含天然乳胶层。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复合物从而将聚磷酸铵包覆在其中。螯合剂可以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乙酸作用下带有正电荷,螯合剂(植酸钠或海藻酸钠)带有负电荷,二者在分散介质中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现有技术尽管教导壳聚糖衍生物与植酸(或海藻酸)的复合物包覆聚磷酸铵可以改善聚烯烃或聚乳酸的阻燃性,但是由于壳聚糖衍生物的主链的刚性较大,导致其对聚磷酸铵的包覆效果较差,且导致其与聚烯烃或聚乳酸的相容性差,从而影响聚烯烃或聚乳酸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对断裂伸长率影响最大。本发明则发现,采用主链的柔性较大的聚丙烯酰胺代替壳聚糖衍生物,不仅可以改善对聚磷酸铵的包覆效果以改善阻燃性,而且可以提高复合添加剂与聚乳酸的相容性,从而提高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这样可以省略天然乳胶层,降低复合添加剂的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中,聚丙烯酰胺与聚磷酸铵的重量比可以为0.05~1.5:1;优选为0.1~1.0:1,更优选为0.1~0.8:1。在本发明中,螯合剂与聚磷酸铵的重量比为0.05~1.5:1,优选为0.1~1.0:1,更优选为0.1~0.8:1。采用上述配比,可以改善复合物的稳定性且提高包覆效果。
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的壳可以由一层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的复合物形成,或者由多层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的复合物形成。层数优选为2~7层,更优选为2~5层。
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用于聚乳酸改性,不仅可以改善聚乳酸的阻燃性,还可以提高其断裂伸长率。
<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包覆物的制备;(2)包覆物分散液制备;(3)具有一层复合物的复合添加剂的形成。任选地,还包括:(4)具有多层复合物的复合添加剂的形成。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1)中,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滴加到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固液分离,得到包覆物。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的滴加速度可以为1~6.5mL/min,优选为1~5mL/min,更优选为2~4mL/min。这样有利于在聚磷酸铵表面形成均匀的聚丙烯酰胺层。滴加过程的温度为15~35℃。
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由聚丙烯酰胺与乙酸水溶液形成。具体地,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可以由聚丙烯酰胺与乙酸水溶液混合而得。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将聚丙烯酰胺溶于乙酸水溶液中,得到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乙酸水溶液的浓度为0.5~1.5wt%,优选为0.7~1.5wt%,更优选为1.0~1.5wt%。聚丙烯酰胺与乙酸水溶液的用量比为1g:50~200mL,优选为1g:70~150mL,更优选为1g:90~150mL。聚丙烯酰胺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这样的聚丙烯酰胺的主链柔性适宜,有利于在聚磷酸铵表面形成完整的聚丙烯酰胺包覆层。
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由聚磷酸铵与水形成。具体地,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由聚磷酸铵与水混合而得。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将聚磷酸铵分散于水中,形成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聚磷酸铵与水的用量比为5~20g:50~200mL,优选为7~20g:70~200mL,更优选为8~15g:100~200mL。这样有利于在聚磷酸铵表面形成完整的聚丙烯酰胺包覆层。
聚丙烯酰胺与聚磷酸铵的重量比可以为1:7~13,优选为8~12:1,更优选为9~11:1。这样可以保证包覆效果,且减少聚丙烯酰胺的浪费。
在本发明中,固液分离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离心。离心后,倾去上清液,将沉淀用水洗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离心三次并洗涤三次,得到包覆物。
步骤(2)中,将包覆物分散于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包覆物分散液中,包覆物的质量浓度可以为6~15wt%,优选为7~14wt%,更优选为8~13wt%。
步骤(3)中,将螯合剂溶液滴加至包覆物分散液中,固液分离,得到复合添加剂。螯合剂溶液的滴加速度可以为1~6.0mL/min,优选为1~5.0mL/min,更优选为2~4.5mL/min。这样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复合物层。滴加温度可以为15~35℃。
所述螯合剂溶液可以由螯合剂和水形成。螯合剂溶液中,螯合剂的浓度为0.5~1.5wt%,优选为0.7~1.5wt%,更优选为0.9~1.2wt%。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螯合剂为海藻酸钠。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螯合剂为植酸钠。在再一些实施方案中,螯合剂为植酸钠和海藻酸钠的混合物。本发明发现,上述螯合剂与聚丙烯酰胺形成的复合物能够将聚磷酸铵包覆,以改善聚乳酸的阻燃性和断裂伸长率。
步骤(3)中,螯合剂溶液与包覆物分散液的体积比可以为1:1.0~1.25,优选为1:1.05~1.2,更优选为1:1.05~1.15。螯合剂与聚磷酸铵的重量比可以为1:8~13,优选为1:9~13,更优选为1:9~12。采用上述配比,可以改善复合物的稳定性且提高包覆效果。
步骤(3)中,固液分离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离心。离心后,倾去上清液,将沉淀用水离心洗涤得到产物。
将所得产物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具有一层复合物的复合添加剂。真空干燥的温度可以为50~90℃,优选为60~80℃。干燥时间可以为6~20h,优选为8~15h。
步骤(4)中,将步骤(3)所得的产物代替步骤(1)中的聚磷酸铵,重复N次执行步骤(1)~(3),得到复合添加剂。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优选为N为1~6的自然数,更优选为N为1~3的自然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磷酸铵分散于水中,形成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将聚丙烯酰胺溶于乙酸水溶液中,形成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以1~6.5mL/min滴加到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离心并洗涤,得到包覆物;将包覆物分散于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将螯合剂溶液(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1~6.0mL/min滴加至包覆物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离心并洗涤,得到产物A1。
将所得产物A1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具有一层复合物的复合添加剂。真空干燥的温度可以为50~90℃,优选为60~80℃。干燥时间可以为6~20h,优选为8~15h。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将产物A1分散于水中,形成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将聚丙烯酰胺溶于乙酸水溶液中,形成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以1~6.5mL/min滴加到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离心并洗涤,得到包覆物;将包覆物分散于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将螯合剂溶液(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1~6.0mL/min滴加至包覆物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离心并洗涤,得到产物A2。
将所得产物A2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具有两层复合物的复合添加剂。真空干燥条件如前所述。
根据本发明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产物A2分散于水中,形成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将聚丙烯酰胺溶于乙酸水溶液中,形成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以1~6.5mL/min滴加到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离心并洗涤,得到包覆物;将包覆物分散于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将螯合剂溶液(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1~6.0mL/min滴加至包覆物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离心并洗涤,得到产物A3。
将所得产物A3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具有三层复合物的复合添加剂。真空干燥条件如前所述。
<聚乳酸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乳酸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聚乳酸和1~10重量份的如上所述的复合添加剂。
将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与聚乳酸混合均匀熔融混炼。混炼温度为165~195℃,转速为30~90rpm,混炼时间为5~15min。将混炼后的产物进行造粒,得到聚乳酸组合物,将得到的阻燃聚乳酸混合料用注塑机在160~180℃的温度下制备测试样条,并对制备的样条的阻燃性能进行检测分析。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聚乳酸组合物还可以包括抗氧剂、增塑剂、植物油。抗氧剂、增塑剂、植物油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那些。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聚乳酸组合物包括:60~90重量份聚乳酸、0.1~2.0重量份抗氧剂、0.2~2.0重量份增塑剂、0.1~2.0重量份植物油和0.6~9重量份的如上所述的复合添加剂。
相比于纯聚乳酸,本发明的聚乳酸组合物的阻燃性能明显改善,其断裂伸长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测试方法>
(1)热性能测试:采用热重分析仪;
(2)锥形量热分析:采用锥形量热仪;热辐射值:35kW/m2
(3)断裂伸长率:采用万能试验机。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原料说明如下:
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购于河南华阳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数均分子量为500万。
聚磷酸铵:购于济南铭信化工有限公司。海藻酸钠:购于河南聚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聚乳酸:购于美国Natureworks公司,型号为3001D。
实施例1
将10g聚磷酸铵(APP)分散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将1.0g聚丙烯酰胺(PAM)溶于100mL的1wt%的乙酸水溶液中,形成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使用蠕动泵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以3mL/min滴加至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离心并洗涤3次,得到包覆物APP@PAM。
将包覆物APP@PAM分散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将1.0g海藻酸钠(SA)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螯合剂溶液。
利用蠕动泵将螯合剂溶液以3mL/min滴加到包覆物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离心并洗涤,得到产物APP@PAM@SA-1DL。
将所得产物在60℃下真空干燥8h,研磨成粉末,得到复合添加剂APP@PAM@SA-1DL。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产物APP@PAM@SA-1DL分散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将1.0g聚丙烯酰胺(PAM)溶于100mL的1wt%的乙酸水溶液中,形成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使用蠕动泵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以3mL/min滴加至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离心并洗涤3次,得到包覆物。
将包覆物分散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将1.0g海藻酸钠(SA)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螯合剂溶液。
利用蠕动泵将螯合剂溶液以3mL/min滴加到包覆物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离心并洗涤,得到产物APP@PAM@SA-2DL。
将所得产物在60℃下真空干燥10h,研磨成粉末,得到复合添加剂APP@PAM@SA-2DL。
实施例3
将实施例2的产物APP@PAM@SA-2DL分散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将1.0g聚丙烯酰胺(PAM)溶于100mL的1wt%的乙酸水溶液中,形成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使用蠕动泵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以3mL/min滴加至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离心并洗涤3次,得到包覆物。
将包覆物分散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将1.0g海藻酸钠(SA)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形成螯合剂溶液。
利用蠕动泵将螯合剂溶液以3mL/min滴加到包覆物分散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离心并洗涤,60℃下真空干燥10h,研磨成粉末,得到复合添加剂APP@PAM@SA-3DL。
将纯APP、实施例1~3的复合添加剂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如图1所示。图1A为未经包覆的聚磷酸铵(APP)的SEM图。图1B、图1C和图1D分别为实施例1~3的复合添加剂的SEM图。与图1A比较可知,未包覆的纯APP表面光滑,经过聚丙烯酰胺(PAM)和海藻酸钠(SA)包覆后APP表面粗糙。
对纯APP、实施例1~3的复合添加剂进行透射电镜分析。与未经包覆的APP相比,实施例1~3的复合添加剂表面粗糙,平均粒径没有明显增加。
测定实施例1~3的复合添加剂产物的性能,结果见表1。
表1复合添加剂热性能测试结果
编号 <![CDATA[T<sub>max</sub>(℃)]]> 800℃时残炭量(wt%)
APP 674.6 26.8
实施例1 674.6 32.1
实施例2 737.4 32.3
实施例3 771.7 32.5
注:Tmax是指最大失重速率下的温度。
由表1可知,与纯APP相比,实施例1~3的复合添加剂的Tmax随着复合物层数的增多而升高。800℃下,实施例1~3的复合添加剂的残炭量比纯APP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残炭量的显著提高表明复合添加剂具有更好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
实施例4~6和比较例1~2
分别将实施例1~3制得的复合添加剂与聚乳酸混合熔融混炼(熔融混炼温度为175℃,转速为80rpm,熔融混炼时间为7min),分别得到聚乳酸组合物,然后对熔炼产物进行造粒,测定其性能。以100重量份的聚乳酸为基准,复合添加剂用量为5重量份。
按照CN111171536A的实施例1制得改性聚乳酸组合物,作为比较例1。按照CN102634181A的实施例I制得改性聚乳酸组合物,作为比较例2。
实施例4~6的聚乳酸组合物的热性能的测试结果见表2。
表2聚乳酸组合物的热性能结果
Figure BDA0003294820350000131
实施例4~6以及比较例1~2的聚乳酸组合物的断裂伸长率性能的测试结果见表3。
表3聚乳酸组合物的断裂伸长率结果
编号 断裂伸长率(%)
纯PLA 19.82±0.42
实施例4 69.83±11.71
实施例5 78.38±11.57
实施例6 294.53±28.07
比较例1 20.4±3.5
比较例2 21.5±2.8
由表可知,与纯PLA相比,实施例4~6的聚乳酸组合物在热重测试后残留质量都增加,但Tmax基本保持不变。与纯PLA相比,实施例4~6的聚乳酸组合物的PHRR和THR降低,本发明的聚乳酸组合物的阻燃性能明显改善。实施例4~6的聚乳酸组合物的断裂伸长率明显高于纯PLA,且高于比较例1~2,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有助于改善聚乳酸的断裂伸长率,改善聚乳酸的弹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以聚磷酸铵为核,以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的复合物为壳;其中,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复合物;所述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复合添加剂不含天然乳胶层;
所述聚丙烯酰胺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酰胺与所述聚磷酸铵的重量比为0.05~1.5:1;所述螯合剂与所述聚磷酸铵的重量比为0.05~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壳由一层或多层聚丙烯酰胺与螯合剂的复合物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以1~6.5mL/min滴加至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中,固液分离,得到包覆物;
(2)将包覆物分散于水中,形成包覆物分散液;
(3)将螯合剂溶液以1~6.0mL/min滴加至包覆物分散液中,固液分离,得到产物;其中,所述螯合剂溶液中的螯合剂选自植酸钠和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任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4)将步骤(3)所得的产物代替步骤(1)中的聚磷酸铵,重复N次执行步骤(1)~(3),得到复合添加剂;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由聚丙烯酰胺与浓度为0.5~1.5wt%的乙酸水溶液形成,其中,聚丙烯酰胺与乙酸水溶液的用量比为1g:50~200mL;所述含聚磷酸铵的分散液由聚磷酸铵与水形成,其中,聚磷酸铵与水的用量比为5~20g:50~200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剂溶液中,螯合剂的浓度为0.5~1.5wt%。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剂溶液与所述包覆物分散液的体积比为1:1.0~1.2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将含聚丙烯酰胺的乙酸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
步骤(3)中,将螯合剂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0~50min。
9.一种聚乳酸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100重量份的聚乳酸,还包括1~10重量份的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添加剂。
CN202111174561.XA 2021-10-09 2021-10-09 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861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4561.XA CN113861513B (zh) 2021-10-09 2021-10-09 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4561.XA CN113861513B (zh) 2021-10-09 2021-10-09 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1513A CN113861513A (zh) 2021-12-31
CN113861513B true CN113861513B (zh) 2023-05-02

Family

ID=79002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4561.XA Active CN113861513B (zh) 2021-10-09 2021-10-09 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15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7424B2 (ja) * 2004-06-09 2010-06-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並びに成形体及びoa機器
CN108187641B (zh) * 2017-12-26 2019-08-20 武汉大学 一种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核壳结构凝胶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98952B (zh) * 2019-09-11 2021-10-29 卢韩 一种膨胀型高效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73591B (zh) * 2019-12-17 2023-01-17 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2011093B (zh) * 2020-08-06 2022-07-12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改性聚磷酸铵复合膨胀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10121B (zh) * 2020-10-12 2022-06-10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种具有阻燃、增韧双功能的生物基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1513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10121B (zh) 一种具有阻燃、增韧双功能的生物基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encapsulate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with UMF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PCs
CN110591341B (zh) 一种尼龙树脂改性专用无卤阻燃增效功能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8476B (zh) 一种无卤阻燃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9585A (zh) 一种无卤阻燃的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4687B (zh) 聚合物作为抗熔滴阻燃剂的应用
CN115011078B (zh) 一种阻燃环保pet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1513B (zh) 复合添加剂、聚乳酸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2608580B (zh) 一种阻燃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58225A (zh) 一种玄武岩/次磷酸铝阻燃耐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92983B (zh) 协效无卤阻燃剂及其应用和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004127A (zh) 一种壳聚糖基高阻燃mpp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4456B (zh) 无卤阻燃可降解塑料的天然木质素改性方法
CN104558832A (zh) 一种含成炭剂的阻燃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2251019B (zh) 一种聚酰胺无卤阻燃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029157B (zh) 一种抗熔滴复合膨胀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31543B (zh) 一种无卤膨胀型阻燃体系阻燃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6556A (zh) 一种高冲击永久抗静电阻燃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7357B (zh) 一种塑料用高稳定性无卤环保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62118A (zh) 一种含纳米级阻燃剂的无卤阻燃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85530B (zh) 一种天然多糖微胶囊化氢氧化镁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52636A (zh) 一种含纳米级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自熄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9288B (zh) 聚乙烯/金属氢氧化物/科琴黑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53986B (zh) 一种水性高效生物质抗菌阻燃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CN116041871B (zh) 一种阻燃母粒和高cti阻燃pc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