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1760A -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1760A
CN113851760A CN202111128624.8A CN202111128624A CN113851760A CN 113851760 A CN113851760 A CN 113851760A CN 202111128624 A CN202111128624 A CN 202111128624A CN 113851760 A CN113851760 A CN 113851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isk coefficient
battery system
coefficient
r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86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1760B (zh
Inventor
戴永强
邵杰
黄祖朋
邓海文
邱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86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1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1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1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1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1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监测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所述安全温度阈值包括安全低温阈值和安全高温阈值;若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未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计算环境温度风险系数,根据所述工作温度计算工作温度风险系数;根据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和工作温度风险系数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通过本发明提升了电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成组技术日渐成熟,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及电力储能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与此同时,退役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锂电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研究表明,温度对锂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电池温度过低时,电池内阻过大,放电功率较低且无法正常充电;电池温度过高时,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速,会影响电池寿命,并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然而目前锂电池温度控制研究多集中在结构设计及系统集成方面,针对电池低温及过温的温度风险计算及控制策略研究不足,因此,往往会导致无法精确的预判电池系统的温度风险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影响电池系统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在电池系统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状态下运行降低电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监测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所述安全温度阈值包括安全低温阈值和安全高温阈值;
若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未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计算环境温度风险系数,根据所述工作温度计算工作温度风险系数;
根据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和工作温度风险系数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
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
可选地,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则执行低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低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并将所述低风险系数向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反馈。
可选地,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中风险系数,则执行中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中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启动电池系统的温控装置。
可选地,实时检测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工作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或零,则关闭所述温控装置。
可选地,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高风险系数,则执行高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高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切断所述电池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控制所述电池系统进入休眠模式,并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可选地,所述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包括环境低温风险系数和环境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21
其中,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α为散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0为电池模组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T1为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T01为安全低温阈值;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22
其中,τ′为环境高温风险系数,β为传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0为电池模组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T1为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T02为安全高温阈值。
可选地,所述工作温度风险系数包括工作低温风险系数和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23
其中,ε为工作低温风险系数,l为导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为电池模组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T2为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p1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T01为安全低温阈值;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31
其中,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1为导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为电池模组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T2为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p2为加热装置的散热功率,T02为安全高温阈值。
可选地,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包括综合高温风险系数和综合低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32
其中,σ为综合低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低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33
其中,σ′为综合高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34
其中,σ′为综合高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高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实时监测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所述安全温度阈值包括安全低温阈值和安全高温阈值;若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未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计算环境温度风险系数,根据所述工作温度计算工作温度风险系数;根据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和工作温度风险系数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在本方案中,基于综合温度风险系数的不同,电池系统可执行不同的温控策略,通过这些温控策略能够使电池保持在最适宜的温度工作,有效避免出现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提升了电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的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车辆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所述车辆包括执行模块01、存储器02、处理器03、电池系统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所示出的车辆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所述处理器03分别与所述存储器02和所述执行模块01连接,所述存储器02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同时被处理器03执行。
执行模块01,可对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进行采集,对电池系统进行升温或降温,还可控制电池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并反馈以上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03。
存储器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或信息等。此外,存储器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03,是处理平台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0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汽车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03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03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03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车辆结构并不构成对车辆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根据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参照图2,在本发明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包括:
步骤S100,实时监测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所述安全温度阈值包括安全低温阈值和安全高温阈值;
随着锂离子电池成组技术日渐成熟,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及电力储能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与此同时,退役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锂电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研究表明,温度对锂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电池温度过低时,电池内阻过大,放电功率较低且无法正常充电;电池温度过高时,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速,会影响电池寿命,并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然而,锂电池温度控制研究多集中在结构设计及系统集成方面,针对电池低温及过温的温度风险计算及控制策略研究不足,而本方案综合电池系统工作环境中环境温度和电池系统自身的工作温度,设计出了一种精确度高且安全可靠的风险系数计算方法,并基于该计算方法,对电池系统的温度进行控制,具有十分显著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系统至少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系统、电池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散热装置、远程监控系统。其中,电池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池温度并向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反馈;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池工作的环境温度并向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反馈;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电池温度和环境温度对电池系统的风险程度进行判定,并根据风险程度控制加热装置或散热装置工作,并向远程监控系统发送风险相关信号;加热装置用于对电池系统进行加热,包括但不限于加热膜、加热片等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用于对电池系统进行散热,包括但不限于风扇、散热片、液冷等散热装置;远程监控系统用于接收温度控制系统反馈的信号,用户可根据这些信号实时监控电池系统的状态,并对电池系统进行远程操作。该电池系统基于本方案中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进行设计,其控制逻辑结构简洁清晰,精确度高,安全可靠,能够使电池保持在最适宜的温度工作,有效避免出现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提升了电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通过环境温度传感器和电池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工作温度是否均处于安全温度阈值,即判断环境温度和工作温度是否均大于或等于安全低温阈值且小于或等于安全高温阈值;若环境温度和工作温度均处于安全温度阈值,则可以判定电池系统处于一个安全的温度范围内,因此无需采取温控措施。若环境温度和工作温度中任一个不处于安全温度阈值,则需要进一步判断电池系统风险程度。其中,安全温度阈值、安全低温阈值以及安全高温阈值均为本领域工作人员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提前设定的最佳工作温度阈值,可根据电池的型号、电池的环境等随时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不仅将电池工作温度作为电池系统风险程度的判定条件,同时还将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作为电池系统风险程度的判定条件,能够更精准的判定电池系统的风险程度,增加判断的容错。
步骤S200,若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未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计算环境温度风险系数,根据所述工作温度计算工作温度风险系数;
本实施例中,若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没有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需进一步确定电池系统的风险程度。因此本方案将电池系统的风险程度转换为实际的数值,即温度风险系数;温度风险系数包括根据环境温度极端的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和根据工作温度计算的工作温度风险系数。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和工作温度风险系数是独立计算的,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影响。本方案发明了一种风险系数的计算方式,将电池系统的风险程度数据化,因此能够更加清晰准确的确定电池系统的风险程度。具体的,环境温度风险系数能准确的判断环境温度对电池系统温度的影响,工作温度能准确的判断电池工作温度对电池系统温度的影响。进一步的,由于电池系统的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产生风险,因此风险系数又包括低温风险系数和高温风险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包括环境低温风险系数和环境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71
其中,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α为散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0为电池模组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T1为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T01为安全低温阈值;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72
其中,τ′为环境高温风险系数,β为传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0为电池模组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T1为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T02为安全高温阈值。
本实施例中,环境低温风险系数表示环境温度过低带来的风险,环境高温风险系数表示环境温度过高带来的风险。散热修正系数和传热修正系数由实际的散热和传热工况决定,材料的导热系数代表材料的导热能力,由电池模组材料决定。具体地,当环境温度处于安全温度阈值中时,即当T01≤T1≤T02时,则判定环境温度风险系数为0;当环境温度小于安全低温阈值时,即当T1<T01时,计算环境低温风险系数;当环境温度大于安全高温阈值时,即当T1>T02时,计算环境高温风险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温度风险系数包括工作低温风险系数和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73
其中,ε为工作低温风险系数,l为导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为电池模组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T2为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p1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T01为安全低温阈值;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81
其中,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l为导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为电池模组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T2为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p2为加热装置的散热功率,T02为安全高温阈值。
其中,τ′为环境高温风险系数,β为传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0为电池模组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T1为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T02为安全高温阈值。
本实施例中,工作低温风险系数表示电池工作温度过低带来的风险,工作高温风险系数表示电池工作温度过高带来的风险。导热修正系数由实际的导热工况决定,材料的导热系数代表材料的导热能力,由电池模组材料决定。具体地,当工作温度处于安全温度阈值中时,即当T01≤T2≤T02时,则判定工作温度风险系数为0;当工作温度小于安全低温阈值时,即当T2<T01时,计算工作低温风险系数;当工作温度大于安全高温阈值时,即当T2>T02时,计算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步骤S300,根据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和工作温度风险系数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
步骤S400,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
本实施例中,综合温度风险系数表示的是电池系统整体的风险程度,根据综合风险系数能够准确判断各种不同工况下,各种因素对电池系统温度的影响。具体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由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和工作温度风险系数计算得到。基于综合温度风险系数的不同,电池系统可执行不同的温控策略,通过这些温控策略能够使电池保持在最适宜的温度工作,有效避免出现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提升了电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包括综合高温风险系数和综合低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82
其中,σ为综合低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低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83
其中,σ′为综合高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91
其中,σ′为综合高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高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对环境风险温度和电池工作温度进行综合判定,得出电池系统综合温度风险系数。而在电池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实际工况存在多种情形,分别如下所示:
当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电池工作温度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时,即当T01≤T1≤T02且T01≤T2≤T02时,系统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0;当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低于安全低温阈值且电池工作温度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时,即当T1<T01且T01≤T2≤T02时,电池系统存在低温风险,系统综合低温风险系数σ=τ;当电池工作温度低于安全低温阈值且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时,即当T01≤T1≤T02且T2<T01时,电池系统存在低温风险,系统综合低温风险系数σ=ε。当电池工作温度低于安全低温阈值且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也低于安全低温阈值时,即当T1<T01且T2<T01时,电池系统存在低温风险,系统综合低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92
当电池工作温度高于安全高温阈值且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低于安全低温阈值时,即当T1<T01且T2>T02时,显然电池工作高温的风险对电池系统的影响较大,因此此时系统综合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93
当电池工作温度高于安全高温阈值且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时,即当T01≤T1≤T02且T2>T02时,电池系统存在高温风险,系统综合高温风险系数σ′=ε′。当环境温度高于安全高温阈值且电池工作温度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时,即当T1>T02且T01≤T2≤T02时,电池系统存在高温风险,系统综合高温风险系数σ′=τ′。当环境温度高于安全高温阈值且电池工作温度高于安全高温阈值时,即当T1>T02且T2>T02时,电池系统存在高温风险,系统综合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BDA0003279697600000094
由上述系统综合判定可知,系统综合温度风险只存在3种可能,即系统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0、系统综合低温风险系数为σ,系统综合高温风险系数为σ′。
此外,当电池工作温度低于安全低温阈值且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高于安全高温阈值时,则判定温度检测出现故障,此时电池系统会控制切断电池的输入和输出,并使电池进入休眠状态,同时向远程监控系统发送故障信号。由于电池运行会放热,且安全低温阈值和安全高温阈值相差较大,所以上述温度状态不符合实际工况,会被判定为故障。
通过这种故障判定方式,能够迅速的确定电池系统的风险程度和风险类别,以便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提升了电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则执行低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低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并将所述低风险系数向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反馈。
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将风险系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风险系数等级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预设规则和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的方式的划分,从而执行不同的温控策略。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将风险系数划分为四个等级,即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若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0,则判断电池系统无风险,不需执行任何温控策略。若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可判定电池系统的风险程度较小,系统会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并生产低风险信号,将低风险信号反馈给远程监控系统。其中,第一报警信号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预先设置的报警方式,可以是发出警报声,也可以是亮起安装在车辆上的警示灯。具体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包括: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温低风险系数和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高温低风险系数。由于当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时,风险程度较小,因此无需对电池系统进行温度控制,但需要发出提示信息提醒用户注意,并进一步判断电池是否产生异常,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池出现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形,保障电池的使用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中风险系数,则执行中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中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启动电池系统的温控装置。
本实施例中,若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中风险系数,可判定电池系统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通过安装在电池系统中的温控装置对电池系统的温度进行控制。具体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中风险系数包括: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温中风险系数和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高温中风险系数。若风险系数为低温中风险系数,则启动电池系统中的加热装置,以提高电池温度;若风险系数为高温中风险系数,则启动电池系统中的散热装置,以降低电池温度。当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中风险系数时,风险程度已经较高,因此需要对电池系统进行温度控制,同时将中风险信号反馈给远程监控系统。由于电池系统自带一定的温度调节能力,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电池系统完成自我保护,延长自身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启动电池系统的温控装置的步骤之后包括:
实时检测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工作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或零,则关闭所述温控装置。
本实施例中,在开启电池系统中的加热装置或散热装置以后,需要持续监测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若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则再次计算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若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或零,则关闭所述温控装置;若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仍为中风险系数,则继续对电池系统进行加热或散热。
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高风险系数,则执行高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高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切断所述电池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控制所述电池系统进入休眠模式,并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本实施例中,若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高风险系数,可判定电池系统面临较高的风险,此时,电池系统内部的温控装置已经不足以满足电池系统的升温或降温要求,因此需要及时切断电池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令电池进入休眠模式,同时向远程监控系统发送高风险信号,并发出第二报警信号。其中,第二报警信号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预先设置的报警方式,可以是发出警报声,也可以是亮起安装在车辆上的警示灯。与第一报警信号不同的是,发出第二报警信号需要人工的支持。具体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高风险系数包括: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温高风险系数和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高温高风险系数。此外,只有当检测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降至低风险系数时,才重新将电池系统从休眠状态中激活,并恢复电池正常的输入和输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图1的中的存储器,也可以是如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具有处理器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替换,这些变化、修改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监测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所述安全温度阈值包括安全低温阈值和安全高温阈值;
若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未同时处于安全温度阈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计算环境温度风险系数,根据所述工作温度计算工作温度风险系数;
根据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和工作温度风险系数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
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则执行低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低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发出第一报警信号,并将所述低风险系数向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反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中风险系数,则执行中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中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启动电池系统的温控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池系统的温控装置的步骤之后包括:
实时检测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
若所述工作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综合温度风险系数;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低风险系数或零,则关闭所述温控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执行对应的温控策略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为高风险系数,则执行高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
所述高风险系数对应的温控策略包括:切断所述电池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控制所述电池系统进入休眠模式,并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度风险系数包括环境低温风险系数和环境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FDA0003279697590000021
其中,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α为散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0为电池模组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T1为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T01为安全低温阈值;
Figure FDA0003279697590000022
其中,τ′为环境高温风险系数,β为传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0为电池模组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T1为所述电池系统的环境温度,T02为安全高温阈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温度风险系数包括工作低温风险系数和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FDA0003279697590000023
其中,ε为工作低温风险系数,l为导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为电池模组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T2为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p1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T01为安全低温阈值;
Figure FDA0003279697590000024
其中,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l为导热修正系数,k为材料导热系数,d为电池模组的厚度,A为电池模组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T2为所述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p2为加热装置的散热功率,T02为安全高温阈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温度风险系数包括综合高温风险系数和综合低温风险系数:
Figure FDA0003279697590000031
其中,σ为综合低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低温风险系数;
Figure FDA0003279697590000032
其中,σ′为综合高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低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Figure FDA0003279697590000033
其中,σ′为综合高温风险系数,τ′为环境高温风险系数,ε′为工作高温风险系数。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28624.8A 2021-09-26 2021-09-26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51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8624.8A CN113851760B (zh) 2021-09-26 2021-09-26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8624.8A CN113851760B (zh) 2021-09-26 2021-09-26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1760A true CN113851760A (zh) 2021-12-28
CN113851760B CN113851760B (zh) 2023-07-04

Family

ID=78979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8624.8A Active CN113851760B (zh) 2021-09-26 2021-09-26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17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9788A (zh) * 2023-07-04 2023-10-13 广东鸿昊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柜安全性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044A (zh) * 2010-07-21 2012-02-0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3035964A (zh) * 2012-12-28 2013-04-10 刘凯 一种锂离子电池使用安全评估方法及安全报警装置
CN108627769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安全性评价装置以及电池安全性评价方法
CN108957343A (zh) * 2018-07-27 2018-12-07 鲁东大学 一种在线蓄电池检测维护时段风险评估方法与判定系统
JP2019129003A (ja) * 2018-01-22 2019-08-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異常検出システム
CN110416641A (zh) * 2019-07-17 2019-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过温保护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CN110435383A (zh) * 2018-05-03 2019-11-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使用本地天气数据控制乘客舱气候
CN111762065A (zh) * 2020-06-23 2020-10-13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车机端
CN111983466A (zh) * 2020-08-24 2020-11-24 哈尔滨市新量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压和温度特性的锂电池安全度估算方法及装置
CN112009294A (zh) * 2020-09-07 2020-12-01 安徽六和同心风能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智慧城市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的共享充电服务系统
CN112151904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2519635A (zh) * 2019-09-17 2021-03-19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906184A (zh) * 2021-01-14 2021-06-04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及系统
CN113284706A (zh) * 2021-06-23 2021-08-20 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通风散热系统工作安全预警方法
CN113378379A (zh) * 2021-06-08 2021-09-10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临界换热系数的锂电池热管理设计方法、系统、终端
CN113378378A (zh) * 2021-06-08 2021-09-10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044A (zh) * 2010-07-21 2012-02-0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3035964A (zh) * 2012-12-28 2013-04-10 刘凯 一种锂离子电池使用安全评估方法及安全报警装置
CN108627769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安全性评价装置以及电池安全性评价方法
JP2019129003A (ja) * 2018-01-22 2019-08-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異常検出システム
CN110435383A (zh) * 2018-05-03 2019-11-1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使用本地天气数据控制乘客舱气候
CN108957343A (zh) * 2018-07-27 2018-12-07 鲁东大学 一种在线蓄电池检测维护时段风险评估方法与判定系统
CN112151904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0416641A (zh) * 2019-07-17 2019-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过温保护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CN112519635A (zh) * 2019-09-17 2021-03-19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762065A (zh) * 2020-06-23 2020-10-13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车机端
CN111983466A (zh) * 2020-08-24 2020-11-24 哈尔滨市新量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压和温度特性的锂电池安全度估算方法及装置
CN112009294A (zh) * 2020-09-07 2020-12-01 安徽六和同心风能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智慧城市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的共享充电服务系统
CN112906184A (zh) * 2021-01-14 2021-06-04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温控方法及系统
CN113378379A (zh) * 2021-06-08 2021-09-10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临界换热系数的锂电池热管理设计方法、系统、终端
CN113378378A (zh) * 2021-06-08 2021-09-10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干预时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控制系统及介质
CN113284706A (zh) * 2021-06-23 2021-08-20 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车载变压器通风散热系统工作安全预警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9788A (zh) * 2023-07-04 2023-10-13 广东鸿昊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柜安全性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1760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7542B (zh) 电池热失控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电池管理单元
CN113036250B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全时段监控系统、方法及新能源汽车
CN111114328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35182B (zh) 电池热失控的预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WO2018214261A1 (zh) 馈电处理方法和馈电处理装置
CN102496747A (zh)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和方法
CN113948781A (zh) 一种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2977160B (zh) 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系统、车辆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993426B (zh) 基于停车工况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09742460B (zh) 便携式电池的管理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69280A (zh)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44335A (zh) 车载电池的充电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51760A (zh) 电池系统的温控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4269A (zh) 用于智能驾驶的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230020775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wake-up metho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wake-up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307623A (zh) 电芯热失控预测方法、装置、介质、电池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4447451B (zh) 一种储能站电池早期隐患监控方法
CN113619389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预警方法、预警系统及车辆
CN112339608A (zh) 基于烟雾浓度的电池热失控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13212243A (zh) 电池热失控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5817B (zh) 一种电池包温度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087775A (zh) 用于对电池进行安全状态评估的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KR20230120168A (ko) Ai 예측 모델 및 센서 모니터링을 이용한 폐배터리 열폭주 예방시스템
CN114537213B (zh) 一种动力电池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36199A (zh) 一种电动汽车多重防火防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