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9116A - 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9116A
CN113849116A CN202111075958.3A CN202111075958A CN113849116A CN 113849116 A CN113849116 A CN 113849116A CN 202111075958 A CN202111075958 A CN 202111075958A CN 113849116 A CN113849116 A CN 113849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numerical control
keys
keyboard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59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49116B (zh
Inventor
李健
柴佳镔
叶琦
秦昌述
林森
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zhong Numerical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zhong Numerical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zhong Numerical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zhong Numerical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759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9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9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9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49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9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8Programmable keybo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虚拟键盘中的按键与实际数控系统中G代码特征组合得到新生功能按键;S2,将面板切换按键、新生功能按键、数字按键及符号按键置于主面板,所述面板切换按键用于将主面板切换至全键盘布局面板;S3,将各按键与数控装置对应的功能进行对应映射。将数控系统中虚拟键盘场景分为3类:1、G代码编辑;2、刀补、坐标等数据输入;3、其他输入。其中G代码编辑和刀补、坐标的数据输入可以覆盖80%以上虚拟键盘使用场景,且布局方便操作习惯。提升了数控装置触摸屏产品按中虚拟键盘功能的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从业人员也是增加了许多年轻人,数控系统厂家为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也开始将数控系统的外观和UI界面设计的更加新潮,更加富有科技感。近些年,国际国内各大数控系统厂商都推出了数控系统全触摸屏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除了操作方便、受年轻人喜欢外,还能省去NC面板、MCP面板等实体物料的成本,是数控系统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虚拟键盘是全触摸屏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这一点在现在已经普及的全触屏手机上可以得到证明。基本上所有的输入都要依赖虚拟键盘,有的用户喜欢使用全键盘,有的用户喜欢使用九宫格键盘,有的用户习惯搜狗输入法,有的习惯百度输入法。一个好的键盘布局加上一个好的输入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用户对产品使用体验。
目前市场上全触摸屏数控系统的虚拟键盘设计主要是两个模式,第一种是直接使用普通计算机使用的全键盘布局;第二种是仿造自家原有的实体NC键盘布局。全键盘的布局并不适用数控系统,因为常用的字母按键散落在键盘的各个角落,实际使用起来常常忘记按键位置;原有的实体NC键盘布局在设计时,受节省硬件成本限制,布局拥挤,常常出现多个字母放在同一个实体按键上通过“shift”键切换输入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数控系统的键盘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虚拟键盘中的按键与实际数控系统中G代码特征组合得到新生功能按键;
S2,将面板切换按键、新生功能按键、数字按键及符号按键置于主面板,所述面板切换按键用于将主面板切换至全键盘布局面板;
S3,将各按键与数控装置对应的功能进行对应映射。
可选地,所述S2具体包括:将全部数字按键以九宫格的形式置于所述主面板的最右侧。
可选地,所述S2具体包括:将符号按键以矩阵形式置于所述数字按键的左侧,所述新生功能按键位于所述符号按键的左侧,所述面板切换按键位于所述新生功能按键的下侧。
可选地,所述符号按键包括两个竖列,第一竖列的符号依次为“#”、“0.”、“00”及“=”;第二竖列的符号依次为“;”、“X”、“Y”及“Z”。
可选地,所述新生功能按键包括用于换刀作业的通用开头M按键、用于模式切换的通用开头G9按键、用于加工时通用开头G按键、用于长度补偿的H按键及用于半径补偿的D按键。
可选地,所述新生功能按键还包括使用最频繁的二级开头按键以及用于换刀的M6T按键,所述二级开头按键具体包括:G0按键、G1按键、G5按键、G9按键及M6T按键。
可选地,所述主面板及全键盘布局面板的左上角区域均设有键盘锁定及键盘解锁的状态按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实施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系统,包括:
按键功能生成模块,将虚拟键盘中的按键与实际数控系统中G代码特征组合得到新生功能按键,将面板切换按键、新生功能按键、数字按键及符号按键置于主面板,所述面板切换按键用于将主面板切换至全键盘布局面板;
按键功能映射模块,用于将各按键与数控装置对应的功能进行对应映射。
可选地,所述主面板及全键盘布局面板均为触控面板。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虚拟键盘中的按键与实际数控系统中G代码特征组合得到新生功能按键;S2,将面板切换按键、新生功能按键、数字按键及符号按键置于主面板,所述面板切换按键用于将主面板切换至全键盘布局面板;S3,将各按键与数控装置对应的功能进行对应映射。将数控系统中虚拟键盘场景分为3类:1、G代码编辑;2、刀补、坐标等数据输入;3、其他输入。其中G代码编辑和刀补、坐标的数据输入可以覆盖80%以上虚拟键盘使用场景,且布局方便操作习惯。提升了数控装置触摸屏产品按中虚拟键盘功能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主面板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全键盘布局面板;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锁定/解锁与组合键说明;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普通铣底座程序;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的探针宏程序;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的坐标零点数据;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的刀补数据;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常用G代码指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S1,将虚拟键盘中的按键与实际数控系统中G代码特征组合得到新生功能按键;
S2,将面板切换按键、新生功能按键、数字按键及符号按键置于主面板,所述面板切换按键用于将主面板切换至全键盘布局面板;
S3,将各按键与数控装置对应的功能进行对应映射。
将数控系统中虚拟键盘场景分为3类:1、G代码编辑;2、刀补、坐标等数据输入;3、其他输入。其中G代码编辑和刀补、坐标的数据输入可以覆盖80%以上虚拟键盘使用场景。具体如下:
1、G代码输入。G代码主要指令可以分为G指令和M指令,常用的G指令和M指令如图9所示。图5、图6展示的是普通G代码示例。根据图5、图6可以看到字母G和M使用率较高,另外指令后面一般紧接着指令号,同时G代码中有大量的XYZ轴坐标输入,所以字母‘X’、‘Y’、‘Z’、‘.’、‘-’和数字0~9的输入频率也非常高。一般大型的G代码是有3D制图软件生成,仅仅在现场调试时需要手动输入调整程序。另外宏程序也可能需要手动调整,宏程序中除了数字以外常用的字符还包括‘#’、‘=’、‘(’、‘)’等。
2、刀补、坐标等数据输入。数控系统大部分数据的单位为mm,数字多为3~4位小数的浮点数,更加增加浮点数的输入频率。其中,坐标零点数据及到不数据的映射关系如图7和图8所示。
3、除了上述常用的按键外,还有小部分按键可能会某些特殊情况用到,但使用频率不高。根据在上述3种使用场景中按键使用频率和数控系统用户使用习惯,设计一种更加合理的键盘布局和按键组合。然后将各按键映射到数控装置对应的功能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具体的设计方法为:
1、将最常用数字放在右侧,便于用户右手操作;
2、如图2所示,数字键的左边第一列放“#”“0.”“00”“=”。“#”与“=”按键常常出现在数值之前,数控系统操作人员能够根据联想尽快记住这两个按键的位置,在输入这两个键后继续输入数字时,手指移动距离也很近。“0.”与“00”主要是便于输入一些较小或较大的数值,比如“0.005”或“#20000”等。
3、数字键左边第2列包括“;”“X”“Y”“Z”。“;”键在本公司系统中是用于注释说明,常常在调试G代码时用于屏蔽整行。“X”“Y”“Z”是机床最基本的3个编程轴名,也是数控系统中G代码编程最常用的3个字母之。“X”“Y”“Z”从上到下顺序布局,与数控系统中轴坐标显示的布局相同,同样便于用户记忆按键位置。同时G代码中输入轴名后,紧接着需要输入轴位置坐标,如图6,将这3个键放在数字键盘左边第2列也是方便用户输入轴名后继续输入坐标。
4、中间区域是常用的字母及组合按键。“H”“D”分别用于长度补偿和半径补偿;“M6T”用于换刀;“G9”便于输入“G90”或“G91”切换编程模式;“G”“M”便于输入G指令、M指令;“#5”便于输入本公司用户变量,因为本公司用户变量地址范围为:#500~#999和#50000~#54999;“G0”和“G1”是常用的定位和直线插补指令;“G5”便于输入G53~G59等工件坐标系切换指令。需要指出的是,组合按键功能不仅限于上述已有的组合,还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组合设计再映射,对新映射关系重新置入即可。
5、最左侧区域以及左上方区域是不常用的符号。
6、为了兼容某些需要用到其他字母按键的情况以及部分用户习惯全键盘的情况,我们增加了全键盘的布局,按“英”按键即可切换至全键盘布局如图3所示。
7、如图4,增加键盘锁定/解锁状态,解锁后,可以按住键盘上方空白处拖动,移动键盘位置;“Ctrl”“Alt”“Shift”组合键单击会触发按下标记,双击触发按下锁定,按下标记生效时,按其他字母键会触发组合按键(比如“Ctrl+A”),同时取消按下标记;在按下锁定状态下,按其他字母键不会取消锁定状态,需再次按被锁定的键才会取消锁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或者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虚拟键盘中的按键与实际数控系统中G代码特征组合得到新生功能按键;
S2,将面板切换按键、新生功能按键、数字按键及符号按键置于主面板,所述面板切换按键用于将主面板切换至全键盘布局面板;
S3,将各按键与数控装置对应的功能进行对应映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将全部数字按键以九宫格的形式置于所述主面板的最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将符号按键以矩阵形式置于所述数字按键的左侧,所述新生功能按键位于所述符号按键的左侧,所述面板切换按键位于所述新生功能按键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按键包括两个竖列,第一竖列的符号依次为“#”、“0.”、“00”及“=”;第二竖列的符号依次为“;”、“X”、“Y”及“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功能按键包括用于换刀作业的通用开头M按键、用于模式切换的通用开头G9按键、用于加工时通用开头G按键、用于长度补偿的H按键及用于半径补偿的D按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功能按键还包括使用最频繁的二级开头按键以及用于换刀的M6T按键,所述二级开头按键具体包括:G0按键、G1按键、G5按键、G9按键及M6T按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板及全键盘布局面板的左上角区域均设有键盘锁定及键盘解锁的状态按钮。
8.一种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功能生成模块,将虚拟键盘中的按键与实际数控系统中G代码特征组合得到新生功能按键,将面板切换按键、新生功能按键、数字按键及符号按键置于主面板,所述面板切换按键用于将主面板切换至全键盘布局面板;
按键功能映射模块,用于将各按键与数控装置对应的功能进行对应映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板及全键盘布局面板均为触控面板。
CN202111075958.3A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849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5958.3A CN113849116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5958.3A CN113849116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9116A true CN113849116A (zh) 2021-12-28
CN113849116B CN113849116B (zh) 2024-02-23

Family

ID=7897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5958.3A Active CN113849116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91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047A (zh) * 2009-05-05 2010-11-10 三竹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虚拟键盘系统
CN101894279A (zh) * 2009-05-21 2010-11-24 如冈自动化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完全基于触摸屏的数控操作面板
JP2014002449A (ja) * 2012-06-15 2014-01-09 Fanuc Ltd 仮想操作盤を表示する数値制御装置
CN205271415U (zh) * 2015-12-15 2016-06-01 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竖版操作面板
CN108762193A (zh) * 2018-07-31 2018-11-06 吉林大学 数控机床远程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
CN110794770A (zh) * 2019-11-26 2020-02-14 刘文芳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三轴联动经济型数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047A (zh) * 2009-05-05 2010-11-10 三竹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虚拟键盘系统
CN101894279A (zh) * 2009-05-21 2010-11-24 如冈自动化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完全基于触摸屏的数控操作面板
JP2014002449A (ja) * 2012-06-15 2014-01-09 Fanuc Ltd 仮想操作盤を表示する数値制御装置
CN205271415U (zh) * 2015-12-15 2016-06-01 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竖版操作面板
CN108762193A (zh) * 2018-07-31 2018-11-06 吉林大学 数控机床远程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
CN110794770A (zh) * 2019-11-26 2020-02-14 刘文芳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三轴联动经济型数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文杰棱等: "基于双STM32+FPGA 的桌面数控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制造技术与机床, no. 708, pages 117 - 120 *
杭久成;何卫平;: "浅析数控机床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机械制造, no. 03, pages 35 - 3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9116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257738A1 (en) Numerical control apparatus
JP2011150489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260152A1 (en) Spreadsheet control program, spreadsheet control apparatus and spreadsheet control method
JP2006510334A (ja)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とインタフェースをと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3577086A (zh) 一种在触控板上实现快捷键模式的方法
WO2015025382A1 (ja) プログラム編集用プログラム
JP2019537756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に基づく迅速な情報入力交換方法及入力交換システム
JPWO2017090121A1 (ja) タッチ操作による数値入力方法、及びタッチ操作による数値入力用プログラム
CN207182233U (zh) 一种宏编程键盘
CN101943985A (zh) 具有虚拟键盘的电子装置及其虚拟键盘操作方法
US9727222B2 (en) Device having menu display function
CN113849116B (zh) 一种应用于数控装置的键盘设计方法及系统
JP2000148366A (ja) 文字・記号入力装置および文字・記号入力方法
JP2009059256A (ja) グラフ描画可能な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JPS62130405A (ja) Ncデ−タ修正方法
JP668758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8293392A (ja) ラダープログラミングエディタ
WO2015019459A1 (ja) コントローラ
WO2024014364A1 (ja) ラダープログラム編集装置、編集方法および編集プログラム
JP2005228180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入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235168A (ja) 文字入力装置
JPS63228314A (ja) ソフトキ−装置のメニユ−配置方法
CN10411179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02123350A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による入力システム,および前記システムによる文字入力システム
KR101653171B1 (ko) 투명도 조절이 가능한 입력 수단을 구비하는 단말기 및 이의 입력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