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7806B - 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7806B
CN113847806B CN202111220963.9A CN202111220963A CN113847806B CN 113847806 B CN113847806 B CN 113847806B CN 202111220963 A CN202111220963 A CN 202111220963A CN 113847806 B CN113847806 B CN 113847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shell
sintering
air inle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09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47806A (zh
Inventor
李文强
万昌富
翁子奇
赵武
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2209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7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7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7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47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7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5/00Muffle furnaces; Retort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is held completely isolated
    • F27B5/04Muffle furnaces; Retort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is held completely isolated adapted for treating the charge in vacuum or special atmosphe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5/00Muffle furnaces; Retort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is held completely isolated
    • F27B5/06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5/00Muffle furnaces; Retort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is held completely isolated
    • F27B5/06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27B5/14Arrangements of he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5/00Muffle furnaces; Retort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is held completely isolated
    • F27B5/06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27B5/14Arrangements of heating devices
    • F27B2005/143Heating rods disposed in the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M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OF THE CHARGES OR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 F27M2003/00Type of treatment of the charge
    • F27M2003/04Sin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炉及烧结装置,涉及烧结技术领域。该烧结炉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有烧结空间,烧结空间容置被烧结物。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且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与第二壳体的内壁围成第一进气空间。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空间连通,且用于供气体通入。且在第一进气空间内的气体达到预设压力时,气体能够经第一壳体渗透至烧结空间内。烧结炉应用于烧结装置,该烧结炉及烧结装置均具有能够保持烧结空间内温度场和气氛场都较均匀的特点,从而保证所烧结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烧结炉是指在真空环境中对被加热物品进行保护性烧结的炉子,现被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和陶瓷等材料的工业生产当中。
烧结炉的温度场和气氛场的均匀性是影响烧结产品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由于受进气和收蜡方式以及装置密封性等影响,现有使用的烧结炉难以保证炉内气氛场的均匀;另外,通入真空烧结炉的低温气体会流向加热丝,也会与炉内加热丝和高温气体交叉流动,引起加热丝极冷,耗费功率,还会引起炉内气体不稳定,破坏炉内温度场均匀。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烧结炉及烧结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炉及烧结装置,其均具有能够保持烧结空间内温度场和气氛场均较均匀的特点,从而保证所烧结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炉,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烧结空间,所述烧结空间容置被烧结物;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围成第一进气空间;
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连通,且用于供气体通入;且在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内的所述气体达到预设压力时,所述气体能够经所述第一壳体渗透至所述烧结空间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多张第一分隔板;
多张所述第一分隔板交叉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以将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分隔为多个与第一壳体外侧面对应的第二进气空间;
且多张所述第一分隔板具有共同的交叉位置,且所述交叉位置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以使经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的所述气体分别进入多个所述第二进气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多张第二分隔板及多张第一均流板;
多张所述第二分隔板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进气空间,以将对应的所述第二进气空间分隔为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对应的进气流道;
多张所述第一均流板分别设置于多条所述进气流道,且以用于均匀分配流经所述进气流道的所述气体。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烧结空间内设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被烧结物;
所述第一进气空间由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气空间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所述承载件的高度。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烧结空间内设有多根第一加热管和多根第二加热管;
多根所述第一加热管和多根所述第二加热管均沿所述烧结空间的内壁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二加热管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加热管的高度。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还共同围成有第二出气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出气空间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且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口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
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气空间连通的第二出气口,以使所述烧结空间内的气体能够依次经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空间及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所述烧结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气空间内设有第二均流板;
所述第二均流板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均流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出气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第二均流板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对应,还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口所在区域的中间位置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口所在区域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对应;
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上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对应区域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且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烧结炉还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件和承载弹性件;
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被烧结物;
所述承载弹性件用于支撑所述承载件,且能够在所述承载件承载所述被烧结物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承载件的高度降低。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烧结装置,其包括所述的烧结炉。所述烧结炉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烧结空间,所述烧结空间容置被烧结物;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围成第一进气空间;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连通,且用于供气体通入;且在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内的所述气体达到预设压力时,所述气体能够经所述第一壳体渗透至所述烧结空间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烧结炉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有烧结空间,该烧结空间用于容置被烧结物,以在烧结空间内对被烧结物进行烧结作业。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且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与第二壳体的内壁围成第一进气空间。而在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空间连通,且用于供气体通入;并且,在第一进气空间内的气体达到预设压力时,气体能够经第一壳体渗透至烧结空间内,这样一来,在烧结空间通气时,气体会在第一进气空间滞留一定时间,起到了对气体预热升温的作用,使得进入的气体的温度与原本烧结空间内的气体的温度差异较小,减少进入气体对烧结空间内温度场均匀性的影响,对烧结空间内的加热部件影响较小;并且,进入烧结空间的气体经第一壳体渗透进入,从而保证气体均匀进入烧结区,烧结空间内气体交叉对流的程度较小,减少了进入气体对烧结空间内气氛场均匀性的影响,也降低了对烧结空间内的温度场均匀性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烧结炉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在除去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在除去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烧结炉;11-第一壳体;111-第一进气口;112-第一出气口;113-烧结空间;1131-第一加热管;1132-第二加热管;1141-第一加热连接件;1142-第二加热连接件;115-第一进气空间;1151-第一分隔板;1153-第二进气空间;1152-第二分隔板;1155-第一均流板;116-第一进气管;12-第二壳体;1202-第二出气口;122-第二出气空间;1222-第二均流板;123-支撑凸起;127-第二出气管;13-第三壳体;131-炉门;132-端盖;15-承载机构;151-承载件;15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结炉10,该烧结炉10具有能够保持烧结空间113内温度场和气氛场均较均匀的特点,从而保证所烧结产品的质量。该烧结炉10能够应用于烧结装置等。
在烧结炉10应用于烧结装置时,烧结装置的电源机构及真空泵等装置均可与烧结炉10连接,以为烧结炉10提供电源,或进行抽真空等工作,以辅助烧结炉10完成烧结工作,由于烧结装置采用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10,所以该烧结装置也具有能够保持烧结空间113内温度场和气氛场均较均匀的特点,从而保证所烧结产品的质量。
以下将具体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10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1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烧结炉10包括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其中,第一壳体11内设有烧结空间113,该烧结空间113用于容置被烧结物,以在烧结空间113内对被烧结物进行烧结作业。第一壳体11设置于第二壳体12内,且第一壳体11的外侧面与第二壳体12的内壁围成第一进气空间115。而在第二壳体12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111,该第一进气口111与第一进气空间115连通,且用于供气体通入;并且,在第一进气空间115内的气体达到预设压力时,气体能够经第一壳体11渗透至烧结空间113内,这样一来,在烧结空间113通气时,气体会在第一进气空间115滞留一定时间,起到了对气体预热升温的作用,使得进入的气体的温度与原本烧结空间113内的气体的温度差异较小,减少进入气体对烧结空间113内温度场均匀性的影响,对烧结空间113内的加热部件影响较小;并且,进入烧结空间113的气体经第一壳体11渗透进入,从而保证气体均匀进入烧结区,烧结空间113内气体交叉对流的程度较小,减少了进入气体对烧结空间113内气氛场均匀性的影响,也降低了对烧结空间113内的温度场均匀性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实例中,第一壳体11为石墨壳体,以便于气体渗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也可为其他气体可渗透材料制成的。此外,第二壳体12为保温壳体,以为烧结空间113及第一进气空间115提供保温,提高对第一进气空间115内气体预热的效果。而第一进气口111可连接第一进气管116,并通过第一进气管116导出第二壳体12。
请继续参阅图3,以及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10在除去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烧结炉10在除去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第一壳体11的外侧面上设有多张第一分隔板1151,其中,多张第一分隔板1151交叉设置于第一进气空间115,以将第一进气空间115分隔为多个与第一壳体11外侧面对应的第二进气空间1153,换言之,多个第二进气空间1153均由第一壳体11外侧面的不同位置围成,使得第二进气空间1153内的气体能够渗透第一壳体11进入烧结空间113。并且,多张第一分隔板1151具有共同的交叉位置,且该交叉位置与第一进气口111对应,以使经第一进气口111进入的气体分别进入多个第二进气空间1153,如图4所示,在图4中,第一进气管116的位置与第一进气口111对应,该第一进气管116与两条第一分隔板1151之间的交叉位置对应,在气体经第一进气管116及第一进气口111进入第一进气空间115时,将被两条第一分隔板1151之间的交叉位置分流至四个第二进气空间1153内,以使进入的气体均匀分布至四个第二进气空间1153。
并且,第一壳体11的外侧面上还可设有多张第二分隔板1152及多张第一均流板1155,其中,多张第二分隔板1152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二进气空间1153,并且,多张第二分隔板1152将对应的第二进气空间1153分隔为与第一壳体11外侧面对应的进气流道,换言之,第二进气空间1153内的空间被第二分隔板1152分隔为进气流道,并且,该进气流道由第一壳体11外侧面的不同位置围成,以便于进气流道内的气体能够渗透第一壳体11进入烧结空间113。而多张第一均流板1155分别设置于多条进气流道,且第一均流板1155用于均匀分配流经进气流道的气体,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进气空间115内气体分布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烧结空间113内可设有承载件151,该承载件151用于承载被烧结物。而第一进气空间115由第一壳体11的顶部沿第一壳体11的外侧面延伸设置,且第一进气空间115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承载件151的高度,这样一来,在第一进气空间115内的气体渗透第一壳体11进入烧结空间113时,气体将同时由烧结空间113的顶部及被烧结物的侧面渗透进入,以提高被烧结物外周温度场及气氛场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呈筒状设置,而第一进气空间115由第一壳体11的顶部沿第一壳体11的外周面向下延伸,且呈C状设置,并且,第一进气空间115的两端的高度均低于承载件151的高度,以使在第一进气空间115内的气体渗透第一壳体11进入烧结空间113时,气体将同时由烧结空间113的顶部及被烧结物的两侧的侧面渗透进入,以进一步提高被烧结物外周温度场及气氛场的均匀性。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及第一进气空间115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进气空间115也可呈开口向下的帽状设置,上述帽状空间内部为烧结空间113,以使得第一进气空间115内的气体渗透第一壳体11进入烧结空间113时,气体将同时由烧结空间113的顶部及被烧结物的四周侧面渗透进入,从而进一步提高被烧结物外周温度场及气氛场的均匀性。
请继续参阅图3、图4和图5,第一壳体11的外侧面与第二壳体12的内壁还可共同围成有第二出气空间122,该第一壳体11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出气空间122连通的第一出气口112,且多个第一出气口112均匀分布于第一壳体11的外侧面。而第二壳体12上开设有与第二出气空间122连通的第二出气口1202,以使烧结空间113内的气体能够依次经第一出气口112、第二出气空间122及第二出气口1202排出烧结空间113,这样一来,在烧结过程中进行脱蜡气的工作时,可由第一进气口111及第一进气空间115向烧结空间113通入氢气,并由第一出气口112、第二出气空间122及第二出气口1202排出烧结空间113内的气体。其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出气口112,使得烧结空间113的气体能够均匀排出,并且,还通过设置第二出气空间122,以缓冲经第一出气口112排出的气体,从而减少排气时在烧结空间113内产生的气流对烧结空间113内的气氛场均匀性和温度场均匀性的影响。
进一步地,第二出气空间122可设有第二均流板1222,该第二均流板1222沿第一壳体11的外侧面延伸设置,且第二均流板1222的边缘与第二出气空间12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并且,该第二均流板1222的中间位置与第二出气口1202对应,还与第一壳体11外侧面上多个第一出气口112所在区域的中间位置对应,以使经多个第一出气口112中大致与第二出气口1202对应的部分第一出气口112流出的气体经第二均流板1222均匀分流后再进入第二出气口1202,从而均衡第二均流板1222中心位置和其边缘位置的出气速率,以使多个第一出气口112均匀排气,进一步提高排出气体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中间位置是指面或板平铺展开时的中心点。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外侧面上多个第一出气口112所在区域的中间位置与第二出气口1202对应。而第一壳体11外侧面上与第一进气空间115对应区域的中间位置与第一进气口111对应,并且,第一进气口111和第一出气口112对应,换言之,第一进气空间115与多个第一出气口112所在区域大致对应,这样一来,在气体经第一进气空间115进入烧结空间113后,能够均匀地向第二出气空间122流动,使得在进气排气过程中,气流交叉流动的程度较低,进一步提高了烧结空间113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和气氛场的均匀性。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烧结炉10还可包括承载机构15,该承载机构15包括上述的承载件151和承载弹性件(图未示),该承载件151用于承载被烧结物,而承载弹性件用于支撑承载件151,且承载弹性件能够在承载件151承载被烧结物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承载件151的高度降低,这样一来,在被烧结物重量较小时,承载弹性件能够在被烧结物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较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保持被烧结物也大致在烧结空间113的中间。而在被烧结物重量较大时,承载弹性件能够在被烧结物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较大的弹性形变,以降低被烧结物的高度,从而保持被烧结物也大致在烧结空间113的中间,进一步提高烧结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51呈板状设置,并且,承载件15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上下的烧结孔,多个烧结孔均匀分布设置。以使被烧结物的底部均匀受热,保持被烧结物外周的温度均匀。
并且,在烧结空间113内还设有多根第一加热管1131,以用于加热烧结空间113,而烧结孔可为条孔,且均匀间隔排列设置,且该烧结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热管1131的延伸方向垂直,以进一步提高被烧结物底部受热的均匀性。
此外,承载件151还包括多根支撑杆152,多根支撑杆152均与承载弹性件连接,承载弹性件位于支撑杆152顶端和承载件151底部,以支撑承载件151,且该支撑杆152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以稳定支撑承载件151。
进一步地,多根第一加热管1131沿烧结空间113的内壁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以对烧结空间113均匀加热。此外,烧结空间113内还可设有多根第二加热管1132,多根第二加热管1132也沿烧结空间113的内壁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且第二加热管1132的高度高于第一加热管1131的高度。而第一壳体11呈筒状设置,且第一壳体11的内壁沿其圆周方向分为两段,多根第一加热管1131和多根沿第二加热段分别设置于上述两段位置,且第二加热管1132所在的位置高于第一加热管1131所在的位置,以便于对第一加热管1131和第二加热管1132单独加热,例如,在向烧结空间113内通入氢气,并排出蜡气时,可同时打开第一加热管1131和第二加热管1132,以保持烧结空间113内温度场均匀。而在向烧结空间113通入氩气并加压加热时,由于热量上移,可打仅开第一加热管1131,以保持烧结空间113内温度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烧结空间113内还设有第一加热连接件1141和第二加热连接件1142,烧结空间113为柱状空间,第一加热连接件1141和第二加热连接件1142依次沿烧结空间113内壁的圆周方向延伸,多根第一加热管1131连接于第一加热连接件1141,多根第二加热管1132连接于第二加热连接件1142,并且,第一加热连接件1141的高度低于第二加热连接件1142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二加热管1132的高度高于第一加热管1131的高度。
此外,第一加热连接件1141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加热件的延伸长度,换言之,第一壳体11内壁上与多根第一加热管1131对应的区域大于第一壳体11内壁上与多根第二加热管1132对应的区域。并且,相邻两根第二加热管1132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两根第一加热管1131之间的间距。也就是说,多根第一加热管1131的加热密度及区域均大于多根第二加热管1132的加热密度和区域,以提高向烧结空间113通入氩气并加压加热时的加热功率,且便于在向烧结空间113内通入氢气并加热时,提高烧结空间113内的温度场的均匀性。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和图4,烧结炉10还可包括第三壳体13,第二壳体12设置于第三壳体13内,第二壳体12外侧面设有多个支撑凸起123,支撑凸起123抵持于第三壳体13的内壁,以支撑第二壳体12于第三壳体13内,且使得第二壳体12的外侧面与第三壳体1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以对第二壳体12起到保护保温作用。
此外,烧结炉10还可包括炉门131,第一壳体11上设有与烧结空间113连通的第一开口(图未示),第三壳体13上还设有与第三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空间连通的第三开口(图未示)。炉门131转动连接于第三壳体13,且能够盖合第一开口,以封闭烧结空间113,同时还能够盖合第三开口,以封闭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之间的空间,以便于对第二壳体12进行检查。在第三壳体13的另一端还可设有端盖132,端盖132与第三壳体13及炉门131共同封闭烧结空间113以及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之间的空间。而第一进气口111连接第一进气管116,并通过第一进气管116穿出第三壳体13,第二出气口1202可连接第二出气管127,并通过第二出气管127穿出第三壳体13。
该烧结炉10在工作时,可先将被烧结物放置到承载件151上,关闭炉门131。烧结空间113内逐渐加热到600摄氏度,到达600摄氏度后保持温度一段时间不变。加热开始时便通过第一进气口111入氢气,同时第二出气口1202将烧结空间113内的蜡气排出,此时第一加热管1131和第二加热管1132同时进行加热。下一阶段将烧结空间113抽真空,仅通过第一加热管1131加热到1300摄氏度,同时通入氩气加压一段时间,并保持温度不变。继续仅通过第一加热管1131加热到1450摄氏度,保压降温一段时间,随后通过第二出气口1202泄压降温一段时间,最后开炉门131空冷快速降温,即完成烧结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烧结炉10,其具有能够保持烧结空间113内温度场和气氛场均较均匀的特点,从而保证所烧结产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Claims (7)

1.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烧结空间,所述烧结空间容置被烧结物;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围成第一进气空间;
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连通,且用于供气体通入;且在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内的所述气体达到预设压力时,所述气体能够经所述第一壳体渗透至所述烧结空间内;
所述烧结空间内设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被烧结物;
所述第一进气空间由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气空间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所述承载件的高度;
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还共同围成有第二出气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出气空间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且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口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
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气空间连通的第二出气口,以使所述烧结空间内的气体能够依次经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空间及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所述烧结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口所在区域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对应;
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上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对应区域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且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对应;
所述第一壳体呈筒状设置,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和所述第二出气空间均呈C形路径延伸的空间,且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和所述第二出气空间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多张第一分隔板;
多张所述第一分隔板交叉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以将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分隔为多个与第一壳体外侧面对应的第二进气空间;
且多张所述第一分隔板具有共同的交叉位置,且所述交叉位置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以使经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的所述气体分别进入多个所述第二进气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多张第二分隔板及多张第一均流板;
多张所述第二分隔板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进气空间,以将对应的所述第二进气空间分隔为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对应的进气流道;
多张所述第一均流板分别设置于多条所述进气流道,且以用于均匀分配流经所述进气流道的所述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空间内设有多根第一加热管和多根第二加热管;
多根所述第一加热管和多根所述第二加热管均沿所述烧结空间的内壁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二加热管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加热管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空间内设有第二均流板;
所述第二均流板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均流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出气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第二均流板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对应,还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口所在区域的中间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炉还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件和承载弹性件;
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被烧结物;
所述承载弹性件用于支撑所述承载件,且能够在所述承载件承载所述被烧结物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承载件的高度降低。
7.一种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烧结炉。
CN202111220963.9A 2021-10-20 2021-10-20 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Active CN113847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0963.9A CN113847806B (zh) 2021-10-20 2021-10-20 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0963.9A CN113847806B (zh) 2021-10-20 2021-10-20 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7806A CN113847806A (zh) 2021-12-28
CN113847806B true CN113847806B (zh) 2022-06-21

Family

ID=7898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0963.9A Active CN113847806B (zh) 2021-10-20 2021-10-20 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7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4585B (zh) * 2022-04-21 2024-03-26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烧结设备
CN115200365B (zh) * 2022-07-13 2023-09-08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对称导流结构的烧结装置
CN115164593B (zh) * 2022-07-13 2023-08-04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异形石墨盒的均匀气氛烧结炉
CN115183584B (zh) * 2022-07-14 2023-08-11 四川大学 一种多级均流烧结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9118A (ko) * 2001-11-12 2003-05-17 주식회사 신명 세라믹 전자부품 제조용로
CN204154112U (zh) * 2014-07-29 2015-02-11 自贡长城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氢气烧结炉安全监测装置
CN213059823U (zh) * 2020-08-27 2021-04-27 辽宁鑫泰钼业有限公司 冶炼冷却托盘
CN112254534A (zh) * 2020-10-19 2021-01-22 昇力恒(宁夏)真空科技股份公司 高温真空烧结炉用石墨盒
CN214199733U (zh) * 2020-12-30 2021-09-14 湖南维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烧结炉内杂质气的排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7806A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7806B (zh) 烧结炉及烧结装置
US8753447B2 (en) Heat shield for heater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845534B2 (en) CVI densification installation including a high capacity preheating zone
US20040237898A1 (en)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the densification of substrates by means of chemical bapour infiltration
CN114046655B (zh) 烧结气氛场均匀的烧结装置及方法
CN110822894B (zh) 一种炉膛温度均匀的辊道烧结炉
US9738973B2 (en) Scalable CVD film and nanomaterial synthesis
JP6437474B2 (ja) カーボンヒータを備える連続式超高温焼成炉
JP5205554B2 (ja) 多孔質物品を高密度化する方法
US3093104A (en) Furnace
KR101973413B1 (ko) 세라믹기판 소성장치
CA2458573A1 (en) Multiple-chamber device for fractionated evapo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a solution
CN115164593B (zh) 一种具有异形石墨盒的均匀气氛烧结炉
WO2019176898A1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5232671B2 (ja) 処理装置
JP6888111B2 (ja) 加圧装置
US3064118A (en) Furnace
JP2016223733A (ja) 真空脱脂焼結炉
CN114182232A (zh) 一种热解石墨气相沉积装置
CN209416063U (zh) 一种承烧板及具有该承烧板的钟罩炉
JP3233055B2 (ja) バッチ式熱処理炉
CN220892937U (zh) 用于立式碳管炉预热的石墨料台与立式碳管炉
US3130293A (en) Brazing furnace
JP7338818B2 (ja) 熱処理炉
JPH04358005A (ja) 真空焼結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