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1896A -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1896A
CN113841896A CN202111240624.7A CN202111240624A CN113841896A CN 113841896 A CN113841896 A CN 113841896A CN 202111240624 A CN202111240624 A CN 202111240624A CN 113841896 A CN113841896 A CN 113841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ealth
edible oil
surfactant
care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06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炜
黄薛龙
王照飞
宁慧婷
王弈裴
王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shan Dachengcang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shan Dachengcang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shan Dachengcang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shan Dachengcang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06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1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1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1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23L33/11Plant stero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hytoster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1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emulsifi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15Fatty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Fats or o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dible Oils And Fat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包括如下成分: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动物油和植物油,其中,所述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选自聚甘油‑10辛酸酯、聚甘油‑10癸酸酯、聚甘油‑10硬脂酸酯、聚甘油‑10二棕榈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实验证明,其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改善高血脂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是其种子,可以通过压榨或溶剂浸出得到其中的油茶籽油(或称茶油),相比其它食用油,茶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用油,常被人们誉为“东方橄榄油”。
从油茶籽中提取的食用原油因含有的较多原料带来的微小纤维、蛋白质、色素等物质,大多不能直接食用,这些微量成分会对茶油的风味、氧化稳定性、热稳定性等质量指标产生影响,所以茶油一般需要通过精炼来满足食用油的质量标准。茶油的精炼过程一般包括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和冬化,其中在脱臭过程中得到的附属产物总称为脱臭馏出物(Deodorizer distillate oil),也称为DD油。脱臭馏出物可以通过皂化分离出不皂化物和皂化物,未皂化部分含有较多高浓度的活性物质,如生育酚、甾醇和角鲨烯,而皂化部分则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目前国内油茶籽油加工企业对于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的处理手段大多是直接丢弃或者廉价出售,以至于含有较多活性物质的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没有被开发利用。
甾醇,又名固醇,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含有羟基的类固醇化合物,几乎所有的甾醇都有着相似的结构,仅在C-4位所连甲基数目及侧链结构上有所区别,按照甾醇上C-4位甲基数目可分为4-无甲基甾醇、4-甲基甾醇和4,4'-二甲基甾醇三类。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在内的4-无甲基甾醇是植物甾醇中最常见的种类(如图1所示),这三种甾醇分别占膳食中植物甾醇摄入量的65%、30%和3%,它们以游离、酯化、配糖体的形态存在植物细胞中。油茶籽油中含有的甾醇在其它食用油中都不常见,大部分都是以羊毛甾醇、β-香树脂醇为主要成分的4,4'-二甲基甾醇(如图2所示)。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数十项研究证实植物甾醇可以通过抑制小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的浓度。尽管发现植物甾醇作为有效的降胆固醇活性物质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它们在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浓度方面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发现,现有技术文献披露从乳木果油及米糠油中提取的4,4'-二甲基甾醇不仅可以降低血清中LDL-C和TC浓度,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其中的甘油三酯(TG)浓度(参考文献:DOI:10.1039/d1fo00669j)。
高脂血症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现代病之一,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者两者兼有。在我国,大约80%超重和肥胖者的血清中甘油三酯浓度超过150mg/dL。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
4,4'-二甲基甾醇,具有预防和改善高血脂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功效,可以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分或者添加剂,添加在食品中,从而起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制备4,4'-二甲基甾醇的方法,CN109528784B公开了从一种乳木果油中提取制备4,4'-二甲基甾醇的方法,包括将乳木果油皂化,用正己烷提取不皂化物,脱溶剂后用乙醇和异丙醇复溶并结晶。然而,甾醇因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在水溶性及脂溶性方面都较差,为了增强甾醇的脂溶性,现有的技术方案大致分为2种:(1)通过氢化使甾醇变为甾烷醇,增强其脂溶性;(2)将脂肪酸和甾醇进行酯化,使其变为甾醇酯,从而使其脂溶性增加。然而,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进行化学改性,增加成本的同时有可能会有化学试剂残留。
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世界油脂消费大国,每年需要消费4000余吨精炼食用油,年人均消费29.1千克(2020年),油脂在精炼过程中丧失了大量包括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市售精炼食用油中几乎仅剩下甘油三酯,其功能性较精炼前的原油相比差别巨大。
功能性食用油在我国市场上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CN102613320A公开了功能性山茶油及其制作方法,该技术方案将植物甾醇酯、迭迭香提取物及维生素E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在油茶籽油中,经混合、搅拌、过滤后得到一种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功能性油茶籽油,且该油在高温烹饪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而目前已有的技术中,将4,4'-二甲基甾醇这一成分分离,作为功能性成分添加到食用油中,得到具有保健性功能的食用油,还未见报道。这主要是因为4,4'-二甲基甾醇与油脂的相容性较差,添加到油脂中共混后,容易产生沉淀、相分离等情况,遇上反常气候或温度,该现象会更加明显。从而影响食用油的外观色泽、口感,以及保健的功能性。
因此,亟需找到一种使得4,4'-二甲基甾醇可以均匀稳定地分散在食用油中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制备成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缺陷,公开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含有主功能成分:4,4'-二甲基甾醇,并且通过与特定的表面活性剂,即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可以稳定地存在于食用油中,通过实验证明,其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改善高血脂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功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包括如下成分: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动物油和植物油。
其中,所述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选自聚甘油-10辛酸酯、聚甘油-10癸酸酯、聚甘油-10硬脂酸酯、聚甘油-10二棕榈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一方面具有长烷基链,可以与食用油中的油脂类物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易于分散;另一方面,其同时应具有足够多的极性基团(如羟基),从而可以有很大几率,与4,4'-二甲基甾醇分子之间形成足量的氢键,从而使得该成分稳定地随着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分散在食用油相中。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油选自花生油、大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籽油、油茶籽油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中,4,4'-二甲基甾醇的含量>90wt%。
进一步地,所述4,4'-二甲基甾醇中,羊毛甾醇和β-香树脂醇的含量>90wt%。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选自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棕榈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的一种或两种。
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可食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与上述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这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二者均为具有长烷基链、生物性的表面活性剂,因此具有高度的相容性,可以使得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排布在不同相的界面之间,从而进一步提升乳化效果,使得油脂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相容性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31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S1.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加入碱与醇混合后,加热回流,然后停止反应,加入溶剂和水,经萃取、收集溶剂相、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
S2.将粗产物过硅胶柱提纯,得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
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S3.将所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与所述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加热混合,然后加入到动物油和植物油中,混合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过柱所采用的流动相选自正己烷、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碱为所述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的5-10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含有主要功能性成分4,4'-二甲基甾醇,经金黄地鼠的一系列实验证明,若人或动物长期服用,具有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对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也有较好的作用。
2、本发明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采用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和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其本身是达到食品安全标准的表面活性剂,并且对于以4,4'-二甲基甾醇为主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乳化和增溶的作用,可以使得上述成分,稳定均匀地存在于食用油中,不会出现团聚、沉底、相分离等情况,从而可以保证该食用油的上述功效性发挥到最理想的程度,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消费者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三种常见植物甾醇的化学结构式。
图2为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油茶籽油中含有的两种主要甾醇的化学结构式。
图3为实施例1中经气相色谱分析的4,4'-二甲基甾醇中的羊毛甾醇和β-香树脂醇的含量图。
图4(a)-(d)分别示出了用测试例1中空白例、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所得到的食用油,分别对HepG2细胞培养后油红染色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列举如下实施例。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原料、反应和后处理手段,除非特别声明,均为市面上常见原料,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
实施例1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41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51
上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如下:
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S1.在装有冷凝管的烧瓶中,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加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5倍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mol/L)和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20倍的乙醇,然后加热回流2h,停止反应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足量的二氯甲烷和水,剧烈搅拌后,使得提取物充分溶于有机相中,然后静置待分层,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提取物的粗产物;
S2.对提取物的粗产物,进行过柱提纯,其中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为正己烷和乙醚(25:3,v/v),流动相洗脱组分后,减压除去流动相,得到提纯后的产物,其为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
对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进行色谱分析,其中4,4'-二甲基甾醇的含量约为92wt%。经色谱分析,4,4'-二甲基甾醇中,羊毛甾醇和β-香树脂醇的含量>90wt%。所得结果如图3所示。
S3.按上述质量份数,将上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与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聚甘油-10辛酸酯,在50℃下加热共混均匀,然后再加入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得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
实施例2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52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61
上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如下:
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S1.在装有冷凝管的烧瓶中,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加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10倍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mol/L)和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25倍的乙醇,然后加热回流2h,停止反应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足量的二氯甲烷和水,剧烈搅拌后,使得提取物充分溶于有机相中,然后静置待分层,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提取物的粗产物;
S2.对提取物的粗产物,进行过柱提纯,其中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为正己烷和乙醚(25:3,v/v),流动相洗脱组分后,减压除去流动相,得到提纯后的产物,其为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
S3.按上述质量份数,将上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与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聚甘油-10癸酸酯,在50℃下加热共混均匀,然后再加入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得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
实施例3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62
上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如下:
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S1.在装有冷凝管的烧瓶中,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加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7倍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mol/L)和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18倍的乙醇,然后加热回流2h,停止反应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足量的二氯甲烷和水,剧烈搅拌后,使得提取物充分溶于有机相中,然后静置待分层,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提取物的粗产物;
S2.对提取物的粗产物,进行过柱提纯,其中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为正己烷和乙醚(25:3,v/v),流动相洗脱组分后,减压除去流动相,得到提纯后的产物,其为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
S3.按上述质量份数,将上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与棕榈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聚甘油-10硬脂酸酯,在50℃下加热共混均匀,然后再加入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得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
实施例4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71
上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如下:
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S1.在装有冷凝管的烧瓶中,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加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10倍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mol/L)和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25倍的乙醇,然后加热回流2h,停止反应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足量的二氯甲烷和水,剧烈搅拌后,使得提取物充分溶于有机相中,然后静置待分层,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提取物的粗产物;
S2.对提取物的粗产物,进行过柱提纯,其中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为正己烷和乙醚(25:3,v/v),流动相洗脱组分后,减压除去流动相,得到提纯后的产物,其为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
S3.按上述质量份数,将上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与棕榈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聚甘油-10二棕榈酸酯,在50℃下加热共混均匀,然后再加入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得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成分种类、成分质量份数以及制备方法均相同,唯一不同点在于,对比例1中的食用油,不含有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成分种类、成分质量份数以及制备方法均相同,唯一不同点在于,对比例2中的食用油,以等质量份数的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代替聚甘油-10辛酸酯。
空白例
空白例与实施例1的成分种类、成分质量份数以及制备方法均相同,唯一不同点在于,空白例中的食用油,不包括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
测试例1
HepG2细胞降脂活性实验:
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以1×106个/孔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然后分别取空白例、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所得到的食用油,按以上分为4组,每组设平行样3个。然后向每组的培养板中,分别用滴管分别滴入同样种类的食用油和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混合所得的乳化物(10:1,m/m)约30滴,置于37℃、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油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所得结果分别如图4(a)-(d)所示。可以看出,图4(a)所示的空白例中,细胞膜周围出现大量脂肪累积;而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图4(b)所示的实施例1,由于其中含有均匀分布的4,4'-二甲基甾醇,使得脂肪累积量明显最低;而图4(c)-(d),由于表面活性剂不能很好地分散4,4'-二甲基甾醇,所以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脂肪累积。
测试例2
金黄地鼠降脂活性实验
分别取空白例、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所得到的食用油,按以上分为4组;作为对照,设立第5组阳性对照组。40只8周龄SPF级金黄地鼠(金黄地鼠采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按照每组鼠重量一致的原则也平均分为5组,每组8只。然后将每组分别喂养分别掺杂了1wt%的上述食用油的高脂饲料,第5组阳性对照组在饲料中掺入0.1wt%的非诺贝特。
金黄地鼠在12h昼夜交替的SPF级动物饲养房中饲养4周,自由摄入饲料和饮水,每日对摄食量及饮水量进行称重监测。第28天禁食8h后将金黄地鼠处死,测定各脏器重量并取血清及肝脏测定血清中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水平和肝脏中TG及TC含量水平。所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金黄地鼠平均摄食量及饮水量(g/d)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81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91
表2各组金黄地鼠体重及脏器重量(g)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92
上表中的数值表示方式为平均值±标准误差,每组金黄地鼠为8只;每一竖行中标记的a、b不表示具体数据值,仅代表不同实验组鼠间的平均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例如,在表2中的每组中,a与a之间,以及a与ab之间的值,都没有明显差异,而a与b就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在统计学中,一般把在100次实验中,发生次数少于等于5次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如果某事件发生的概率p≤0.05,则认为它在一次实验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下同)。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在食用油中添加4,4'-二甲基甾醇及表面活性剂,并不影响金黄地鼠的摄食量及饮水量(四组金黄地鼠的摄食量和饮水量均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在体重及各个脏器重量方面,食用了该功能性食用油的金黄地鼠和空白例对照组相比也未显示出显著差异。第2、3、4组的金黄地鼠的附睾脂肪较空白例对照组有下降的趋势,表明4,4’-二甲基甾醇有着良好的抗脂肪积蓄作用,且第2组附睾脂肪重量与空白例对照组有最为显著的差异,第3、4组较空白例对照组虽有下降的趋势,但较第2组显著性差异较小。此外,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第5组)的金黄地鼠体重及附睾脂肪下降的同时,脾脏增大及胰脏缩小,这证明非诺贝特可能具有一定的毒理副作用,而第2-4组并未出现该情况,说明本发明所公开的食用油是一种安全的食品。
进而,对上述各组中的金黄地鼠血清中脂质指标和肝脏中脂质指标进行测定,所得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金黄地鼠血清中脂质指标(μmol/dL)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093
上表中的数值表示方式为平均值±标准误差,每组金黄地鼠为8只;每一竖行中标记的a、b、c不表示具体数值,仅代表不同实验组鼠间的平均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4金黄地鼠肝脏中脂质指标(μmol/g)
Figure BDA0003319096130000101
上表中的数值表示方式为平均值±标准误差,每组金黄地鼠为8只;每一竖行中标记的a、b、c、d不表示具体数值,仅代表不同实验组鼠间的平均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
从表3及表4可以看出:
1、在金黄地鼠模型中,无论复配了何种表面活性剂,第2、3、4组的数据相较于第1组数据,都表明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的4,4’-二甲基甾醇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清及肝脏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2、第2组金黄地鼠血清及肝脏中脂质指标优于第3和第4组,说明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和聚甘油-10辛酸酯的复配更有利于4,4’-二甲基甾醇在食用油中的分散,单一性的使用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或聚甘油-10辛酸酯并不能使得4,4’-二甲基甾醇在食用油中均匀分散,从而导致4,4’-二甲基甾醇的降脂作用不能发挥到最大。
3、第2组金黄地鼠血清及肝脏中脂质指标与第5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功能性食用油与0.1wt%市售药物非诺贝特降脂水平一致。
4、各组金黄地鼠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上述研究表明,在食用油中添加从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的4,4’-二甲基甾醇,在高脂血症金黄地鼠动物模型中都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清及肝脏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但是相比于使用单一性的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或聚甘油-10辛酸酯,这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使用更能够使得4,4’-二甲基甾醇均匀分散在食用油中,使之更为有效的降低血清及肝脏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功能性食用油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改善高脂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包括如下成分: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动物油和植物油,
其中,所述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选自聚甘油-10辛酸酯、聚甘油-10癸酸酯、聚甘油-10硬脂酸酯、聚甘油-10二棕榈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选自花生油、大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籽油、油茶籽油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中,4,4'-二甲基甾醇的含量>9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4,4'-二甲基甾醇中,羊毛甾醇和β-香树脂醇的含量>9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选自椰子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棕榈油脂肪酸酰基乳酸钠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Figure FDA0003319096120000011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S1.以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加入碱与醇混合后,加热回流,然后停止反应,加入溶剂和水,经萃取、收集溶剂相、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
S2.将粗产物过硅胶柱提纯,得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
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S3.将所述含有4,4'-二甲基甾醇的混合物,与所述植物油酰基乳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甘油酯类表面活性剂,加热混合,然后加入到动物油和植物油中,混合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柱所采用的流动相选自正己烷、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所述油茶籽油脱臭馏出物质量的5-10倍。
CN202111240624.7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841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0624.7A CN113841896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0624.7A CN113841896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1896A true CN113841896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8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0624.7A Pending CN113841896A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189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8199A (zh) * 1998-03-24 2000-06-28 花王株式会社 含有植物甾醇的油脂组合物
WO2001032029A2 (en) * 1999-11-03 2001-05-10 Forbes Medi-Tech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edible oils or fats and phytosterols and/or phytostanols substantially dissolved therein
CN1487794A (zh) * 2001-01-19 2004-04-07 ������������ʽ���� 食用油脂组合物
CN102613320A (zh) * 2012-04-20 2012-08-01 湖南大三湘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性山茶油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13997A (zh) * 2013-03-11 2013-05-22 河南正通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级洗洁精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08197A (zh) * 2016-12-15 2018-06-29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油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8784A (zh) * 2018-12-19 2019-03-29 江南大学 一种从乳木果油中提取制备4,4’-二甲基甾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8199A (zh) * 1998-03-24 2000-06-28 花王株式会社 含有植物甾醇的油脂组合物
WO2001032029A2 (en) * 1999-11-03 2001-05-10 Forbes Medi-Tech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edible oils or fats and phytosterols and/or phytostanols substantially dissolved therein
CN1487794A (zh) * 2001-01-19 2004-04-07 ������������ʽ���� 食用油脂组合物
CN102613320A (zh) * 2012-04-20 2012-08-01 湖南大三湘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性山茶油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13997A (zh) * 2013-03-11 2013-05-22 河南正通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级洗洁精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08197A (zh) * 2016-12-15 2018-06-29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油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8784A (zh) * 2018-12-19 2019-03-29 江南大学 一种从乳木果油中提取制备4,4’-二甲基甾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hutada et al. Solvent assisted extraction of oil from Moringa oleifera Lam. seeds
DE69910152T2 (de) Verwendung von Phytosterol und/oder Phytostanolestern
Winkler-Moser et al. Composition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crude oil extracts of corn germ and distillers grains
DE60132508T2 (de) Zusammensetzungen enthaltend Phytosterol- und Policosanolester von Fettsäuren zur Herabsetzung des Cholesterol- und Triglyceridspiegels
CN109232191A (zh) 一种提取工业大麻叶中大麻二酚的方法
CN101766235A (zh) 一种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RU2259750C2 (ru) Продукт на основе оливкового масла,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родукта на основе оливкового масл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месь сложных эфиров
CN106977582B (zh) 一种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精制植物甾醇的方法
CN104126801B (zh) 一种含甾醇的降血脂组合物
CN101607977A (zh) 油脂脱臭馏出物渣油中提取纯化天然植物甾醇的方法和工艺
WO2017088211A1 (zh) 一种半固态水酶法制备菜籽油的方法
CN101595922A (zh) 植物甾醇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93400A (zh) 一种从罗汉果籽仁中制备角鲨烯、维生素e及甾醇的方法
Kaloustian et al. Effect of water cooking on free phytosterol levels in beans and vegetables
CN112042767B (zh) 一种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食用植物调和油
CN113841896A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8485B (zh) 一种从植物油中提取总不皂化物的方法
CN101942008A (zh) 从造纸木浆浮油沥青提取植物甾醇的工艺
CN108285827B (zh) 一种葡萄籽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00061A (zh) 一种高纯度鱼油与植物甾醇酯的降血脂组合物
Rudzinsk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storage time and drying temperature on sterols content in seeds of rapeseed
CN110790626B (zh) 一种菜籽油中角鲨烯的提取方法
CN115968944B (zh) 一种具有降低血糖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0556B (zh) 一种罗布麻花甾醇类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3727893B2 (ja) 植物ステロール含有加工食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