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9037A -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9037A
CN113839037A CN202010591250.2A CN202010591250A CN113839037A CN 113839037 A CN113839037 A CN 113839037A CN 202010591250 A CN202010591250 A CN 202010591250A CN 113839037 A CN113839037 A CN 113839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conductive
electrode material
particle size
nano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12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9037B (zh
Inventor
陈娜
田业成
邓暄炜
郝嵘
潘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di Industrial Co ltd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di Industrial Co ltd,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d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12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9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9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9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9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9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6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所述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1.0)∶(0.2‑0.8)∶(0.1‑1.2)∶(0.1‑0.5),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为10‑90μm,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为5‑50μm,且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大于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本发明通过将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按照上述比例配合,在电极材料中形成点对点、点对线、线对线、点对面以及面对面的导电网络,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率,将应用于电池中时可以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

Description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过程中,经常需要在正负极配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导电剂。导电剂能够与正负极活性材料有效接触,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从而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对于高性能的电子设备而言,选择合适的导电剂尤为重要。目前三元体系中已有的导电剂方案大多采用一种或者两种常规导电剂的使用,这种导电剂的选择不足以使电池内部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不利于电池的倍率和低温性能;同时一种或两种导电剂的使用,为了达到某个极片电导率,往往存在导电剂加入过多的现象,导致极片压实不足;另外,导电剂加入过多就会减少电极活性材料含量,降低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内容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在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剂,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所述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1.0)∶(0.2-0.8)∶(0.1-1.2)∶(0.1-0.5),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为10-90μm,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为5-50μm,且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大于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
在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极浆料,所述电极浆料包括电极材料、粘结剂和如上面所述的导电剂。
在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有所述集流体上的电极材料层,所述电极材料层包括由如上面所述的电极浆料形成的涂层。
在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如上面所述的电极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按照上述比例配合使得导电剂应用于电极材料中时,在电极材料中形成点对点、点对线、线对线、点对面以及面对面的导电网络,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率,将应用于电池中时可以提高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电性能以及不同低温下的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炭黑与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碳纳米管与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碳纳米管与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碳纳米管包覆于正极材料颗粒表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烯与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极浆料中导电炭黑与正极材料颗粒部分的SEM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极浆料中第一碳纳米管与正极材料颗粒部分的SEM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极浆料中第二碳纳米管包覆于正极材料颗粒表面的SEM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极浆料中石墨烯与正极材料颗粒部分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9,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剂,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100、第一碳纳米管300、第二碳纳米管400以及石墨烯500,所述导电炭黑100、第一碳纳米管300、第二碳纳米管400以及石墨烯500的质量比为(0.1-1.0)∶(0.2-0.8)∶(0.1-1.2)∶(0.1-0.5),所述第一碳纳米管300的管长为10-90μm,所述第二碳纳米管400的管长为5-50μm,且所述第一碳纳米管300的管长大于所述第二碳纳米管400的管长。
本发明提供的导电剂应用于电极材料中时,通过导电炭黑100、第一碳纳米管300、第二碳纳米管400以及石墨烯500可以在电极材料中形成点对点、点对线、线对线、点对面以及面对面的导电网络。
其中导电炭黑100为具有一定刚性的纳米颗粒,可以实现电极材料之间的点与点之间的导通,也就是说,在电极材料颗粒200之间具有导电炭黑100颗粒,电极材料颗粒200之间通过导电炭黑100进行电连接(如图1和图6所示),把电极材料颗粒200看做一个点状,两个电极材料颗粒200之间通过导电炭黑100颗粒实现点对点的导电连接,或者两个导电炭黑100颗粒之间通过其他导电炭黑颗粒实现点对点之间的导电连接。一般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体积收缩和膨胀,导电炭黑100在吸附电解液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使电极材料体积变化,导电炭黑100仍然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电导通。
第一碳纳米管300和第二碳纳米管400具有一定的管长,呈线状分布于电极材料颗粒之间,实现电极材料颗粒200与第一碳纳米管300或者与第二碳纳米管400之间的电连接,把电极材料颗粒200看做一个点状,把第一碳纳米管300或者第二碳纳米管400看做一个线状,即实现了点对线的导电连接(如图2、图3和图7所示)。而两个第一碳纳米管300之间的电连接、两个第二碳纳米管400之间的电连接或者第一碳纳米管300和第二碳纳米管400之间的电连接,即实现了线对线的导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纳米管300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碳纳米管400的管径,管径较小的第二碳纳米管400具有一定的柔性,柔性的第二碳纳米管400可以像蚕茧一样均匀的包覆在电极材料颗粒200的表面,相当于在电极材料颗粒200表面均匀的包覆一层导电层,提高电极材料颗粒200表面的导电性(如图4和图8所示)。
石墨烯500为层状结构,具有连续表面,把石墨烯500看成一个面,石墨烯500之间的电连接即为面对面的导电连接,石墨烯500与电极材料颗粒200之间的电连接即为点对面的导电连接(如图5和图9所示)。
本发明通过将导电炭黑100、第一碳纳米管300、第二碳纳米管400以及石墨烯500按照上述比例配合使得导电剂应用于电极材料中时,在电极材料中形成的导电网络能够极大地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率,将应用于电池中时可以提高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电性能以及不同低温下的电性能。
优选的,所述导电炭黑的粒径为100-600nm。本申请中,将导电炭黑的粒径设置在该范围内,使得导电炭黑能够更好的实现与电极材料颗粒之间的点对点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5-0.7)∶(0.3-0.5)∶(0.6-0.8)∶(0.1-0.3)。按照上述比例的导电剂应用于正极材料中,采用该正极材料制成的正极片的极片纵向电阻率在12Ω·m以下,最低可达6.5Ω·m。5C/0.2C放电比率可达到0.82以上,最高可达到0.95,-20℃/25℃放电比率可达到0.73,最高可达到0.85。在该比例范围内,具有较佳的有益效果。
更优选的,所述导电炭黑的粒径为300-500nm,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为20-30μm,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为10-20μ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极浆料,所述电极浆料包括电极材料、粘结剂和如上面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剂。
优选的,所述电极材料为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与所述导电剂以及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0∶(0.5-2.5)∶(0.2-2.0)。在该范围内,使得电极浆料的性能效果较佳。本申请的导电剂可用于正极材料或者负极材料中,在正极材料中的可提高正极材料的的导电性能,制备的正极片的纵向电阻率在12Ω·m以下,最低可达6.5Ω·m。
更优选的,所述正极材料与所述导电剂以及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0∶(1.0-1.8)∶(0.5-1.6)。
优选的,所述正极材料为第一正极材料和第二正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正极材料为LiNixCoyMz,所述第二正极材料为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钒锂、磷酸铬铁锂和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LiNixCoyMz中,所述x满足:0.33≤x≤0.98,所述y满足:0.01≤y≤0.33,所述z满足:0.01≤z≤0.33,且x+y+z=1,所述M为Mn、Al、Zr、Ti、Y、Sr和W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正极材料的D50粒径为3.5-5.5μm,振实密度为2.0-2.8g/cm3,纳米硬度为0.01-5.0Gpa。更优的,纳米硬度为0.3-1.0Gpa。
优选地,所述第二正极材料的D50粒径为20-40nm,振实密度为0.8-1.5g/cm3,纳米硬度为0.01-10.0Gpa。更优的,纳米硬度为2.0-3.0Gpa。
优选的,所述导电炭黑的D50粒径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满足:50D50s-p≥D50正极≥8D50s-p,其中,所述D50正极为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所述D50s-p为所述导电炭黑的D50粒径。
本申请中,导电炭黑的粒径是实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的点对点的导电连接,导电炭黑会影响电极浆料在集流体上的压实密度,通过上述导电炭黑的粒径和正极材料的粒径设置,可以保证导电炭黑的导电率,还可以保证导电炭黑与正极材料之间的大小颗粒的合理搭配,使得正极片具有较大的极片压实密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满足:18D50正极≥d1≥2D50正极,其中,所述D50正极为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所述d1为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
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和正极材料的粒径设置,可以保证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长度能够连接至少两个正极材料颗粒,以使第一碳纳米管连接在正极材料颗粒之间,实现点对线之间的导电链接,进而可以当该导电剂应用电极片中时,可提高电极片的纵向导电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满足:10D50正极≥d2≥D50正极;其中,所述D50正极为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所述d2为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
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和正极材料的粒径设置,第二碳纳米管是通过缠绕在正极材料颗粒表面来提高正极材料颗粒表面的导电性,因此通过上述管长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至少能够缠绕正极材料颗粒一周,保证正极材料颗粒每一周能够电导通,进而使整个正极材料颗粒表面具有导电性。
更优选的,所述导电炭黑的D50粒径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满足:20D50s-p≥D50正极≥10D50s-p;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满足:7D50正极≥d1≥3D50正极;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满足:4D50正极≥d2≥1.5D50正极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包括第一子粘结剂和第二子粘结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子粘结剂包括由偏氟乙烯与含活性基团的偏氟乙烯共聚得到的第一共聚物,所述偏氟乙烯和所述含活性基团的偏氟乙烯的质量比为(85.00-99.99)∶(0.01-15.00)。其中,所述活性基团包括羧基、环氧基、羟基和磺酸基中的至少一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粘结剂包括由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共聚得到的第二共聚物,所述偏氟乙烯和所述含烯基单体的质量比为(85.00-99.05)∶(0.05-15.00)。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粘结剂中还包括第三共聚物,所述第三共聚物由偏氟乙烯和其他单体共聚得到;所述第二子粘结剂中还包括第四共聚物,所述第四共聚物由偏氟乙烯和其他单体共聚得到;所述其他单体选自氟化亚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代烷基乙烯基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巴豆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共聚物占所述第一子粘结剂的摩尔百分数为0.01%-15%,所述第四共聚物占所述第二子粘结剂的摩尔百分数为0.01%-15%。
其中第三共聚物和第四共聚物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第三共聚物和第四共聚物相同时,在第三共聚物和第四共聚物中的其他单体相同,当第三共聚物和第四共聚物相同时在第三共聚物和第四共聚物中的其他单体选择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电极浆料还包括溶剂。如氮甲基吡咯烷酮。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浆料的粘度为2500-3500mPa·s。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电极材料层,所述电极材料层可以由如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浆料经涂覆、干燥而形成的涂层。将具有上述导电剂的电极材料设置在电极片中,可以提高电极片的导电性能和电极片的压实密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如上面所述的电极片。将具有上述导电剂的电极片设置在电池中,可以降低电池的阻抗,提高电池的电容量和能量密度,使得电池的在不同倍率和不同低温下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多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准备原料:将正极材料LiNi0.7Co0.1Mn0.2、导电剂、粘结剂和氮甲基吡咯烷酮按照质量比为100∶1.6∶1.6∶25进行配制,其中氮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导电剂中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质量比具体见下述表1,表1中还列出了导电炭黑的粒径、第一碳纳米管与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粘结剂采用第一子粘结剂,具体为偏氟乙烯和羧基偏氟乙烯共聚得到的第一共聚物,第一共聚物占第一子粘结剂质量的99%,正极材料LiNi0.7Co0.1Mn0.2的D50粒径是5μm。
制备正极浆料:按照上述质量配比,将氮甲基吡咯烷酮和粘结剂,加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再将第二碳纳米管加入搅拌机,搅拌30分钟,再将第一碳纳米管加入搅拌机,搅拌30分钟,再将石墨烯加入搅拌机,搅拌30分钟,再将导电炭黑加入搅拌机,搅拌30分钟,上述材料搅拌均匀后,再将正极材料LiNi0.7Co0.1Mn0.2加入到搅拌机,进行搅拌1.5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浆料过筛得到正极浆料。
然后将各实施例中的正极浆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正极浆料涂覆于正极片上的极片压实密度、极片纵向电阻率,制成电池后电池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
其中,极片压实密度的测试方式是:将各实施例中制备的正极浆料涂布于极片上,设置极片双面面密度为400g/dm2,将极片裁成4*10cm的极片,在大野压片机上设置1MPa的压力下,进行压片,用千分尺测试极片的压后厚度,计算得到各实施例的极片压实密度。
极片纵向电阻率的测试方式是:将各实施例中制备的正极浆料涂布于极片,设置极片双面面密度为400g/dm2;利用胶带将极片从箔材上进行剥离,裁成直径为1.5cm的极片,在BER1300极片电阻仪上进行测试,得到各实施例的极片纵向电阻率,极片纵向电阻率越低说明极片的导电性能越强。
倍率性能测试:将各实施例中制备的正极浆料用于制备相应的电池,将各实施例对应的电池在25℃下,利用0.2C-CC-CV,4.2V,0.05C截止的充电工步进行充电,然后分别在0.2C和5C下进行放电至2.5V,两者放电容量的比值,即为5C/0.2C放电比率。5C/0.2C放电比率越大,说明该电池在不同的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越接近,说明该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性能较好。5C/0.2C放电比率越小,说明该电池在不同的倍率下的放电性能相差较大,不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低温性能测试:将各实施例中制备的正极浆料用于制备相应的电池,将各实施例对应的电池在25℃下,利用0.2C-CC-CV,4.2V,0.05C截止的充电工步进行充电,然后分别在25℃以及-20℃下进行1C放电至2.5V,两者放电容量的比值,即为-20℃/25℃放电比率。-20℃/25℃放电比率越大,说明该电池在低温下的放电容量与常温下的放电容量越接近,说明在低温下具有较好的放电容量,即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
具体请参阅下述表1和表2,其中表1为各实施例中导电剂的类型不同,其他相同。表2为各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正极浆料的性能数据。
表1
Figure BDA0002556252860000081
Figure BDA0002556252860000091
Figure BDA0002556252860000101
表2
Figure BDA0002556252860000102
从上述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29所制备的正极浆料的极片压实密度在3.10g/mm3以上,最高有3.6g/mm3。极片纵向电阻率在12.5Ω·m以下,最低为6.5Ω·m。5C/0.2C放电比率在0.80以上,最高有0.95。-20℃/25℃放电比率在0.70以上,最高有0.85。从表1中可以得知,正极材料的D50粒径与导电炭黑的D50粒径的比例范围:15D50s-p≥D50正极≥10D50s-p;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正极材料的D50的比例范围:6D50正极≥d1≥4D50正极;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正极材料的D50的比例范围:4D50正极≥d2≥1.5D50正极
下面将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对比例来说明本发明导电剂中的四种材料之间配合的优异性。具体见表3和表4,表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做的对比例,表4是表3中各对比例制备得到的正极浆料的性能数据。
表3
Figure BDA0002556252860000111
表4
Figure BDA0002556252860000112
Figure BDA0002556252860000121
结合实施例2、表3和表4可知,对于对比例1,相较于实施例2去掉了导电炭黑,由于导电炭黑的粒径较小,会影响正极浆料的压实密度,因此,在表4中对比例1的极片压实密度有所增加,但是对比例1中的极片纵向电阻率增加了,且5C/0.2C放电比率和-20℃/25℃放电比率均有所下降,这说明当在导电剂中没有加入导电炭黑时,在导电剂中缺少点对点形式来电连接正极材料颗粒之间,使得正极浆料中的导电性能下降。对于对比例2,同样是没有加入导电炭黑,但是相应的增加了与实施例2中导电炭黑质量相同的第一碳纳米管,但各项性能效果还是比实施例2较差。
对于对比例3,相较于实施例2去掉了第一碳纳米管,对比例3相较于实施例2,极片纵向电阻率增加了,5C/0.2C放电比率和-20℃/25℃放电比率均有所下降,这说明当在导电剂中没有加入第一碳纳米管时,在导电剂中缺少了第一碳纳米管与正极材料颗粒之间形成点对线的导电连接,使得正极浆料中的导电性能下降。在对比例4中增加了与实施例2中第一碳纳米管相同质量的第二碳纳米管,但是各项性能还是较差,这说明第一碳纳米管和第二碳纳米管的作用不相同,两者在电极浆料中具有协同作用。
同样的,对于对比例5和对比例6,可以看出,缺少了第二碳纳米管,对比例5和对比例6的各项性能效果数据比实施例2的性能效果数据较差。
对于对比例7,相较于实施例2去掉了石墨烯,对比例7的极片纵向电阻率增加,5C/0.2C放电比率和-20℃/25℃放电比率有所下降,这说明缺少石墨烯与正极材料颗粒之间形成面对面形式的导电连接,会使得正极浆料的电性能效果变差。
对于对比例8,相较于实施例2同时去掉了第一碳纳米管和第二碳纳米管,对比例7的极片纵向电阻率急剧增加,5C/0.2C放电比率和-20℃/25℃放电比率明显下降,这说明书仅采用导电炭黑和石墨烯两种配合作为导电剂的效果较差。
对于对比例9,相较于实施例2同时去掉了导电炭黑和石墨烯,虽然极片压实密度增加了,但极片纵向电阻率、5C/0.2C放电比率和-20℃/25℃放电比率相较于实施例2还是比较差的。
对于对比例10-对比例13,相较于实施例2,导电剂中的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不在本发明所设置的比例范围内,测试得到的各项性能效果数据比实施例2差,这说明,本发明所设置的比例使得导电剂具有较佳的性能效果。
对于对比例14-对比例17,相较于实施例2,导电剂中的第一碳纳米管和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不在本发明的设置的范围内,测试得到的各项性能效果数据比实施例2差,这说明,本发明所设置的第一碳纳米管和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使得导电剂具有较佳的性能效果。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导电剂通过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四者配合,在电极材料中形成点对点、点对线、线对线、点对面以及面对面的导电网络,将该导电剂应用于电极材料中时,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以及应用于电池时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导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所述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1.0)∶(0.2-0.8)∶(0.1-1.2)∶(0.1-0.5),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为10-90μm,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为5-50μm,且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大于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的粒径为100-6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第一碳纳米管、第二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5-0.7)∶(0.3-0.5)∶(0.6-0.8)∶(0.1-0.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的粒径为300-500nm,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为20-30μm,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为10-20μm。
5.一种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浆料包括电极材料、粘结剂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材料为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与所述导电剂以及所述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0∶(0.5-2.5)∶(0.2-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与所述导电剂以及所述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0∶(1.0-1.8)∶(0.5-1.6)。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为第一正极材料和第二正极材料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正极材料为LiNixCoyMz,所述第二正极材料为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钒锂、磷酸铬铁锂和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x满足:0.33≤x≤0.98,所述y满足:0.01≤y≤0.33,所述z满足:0.01≤z≤0.33,且x+y+z=1;所述M为Mn、Al、Zr、Ti、Y、Sr和W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材料的D50粒径为3.5-5.5μm,振实密度为2.0-2.8g/cm3,纳米硬度为0.01-5.0Gpa;所述第二正极材料的D50粒径为20-40nm,振实密度为0.8-1.5g/cm3,纳米硬度为0.01-10.0Gpa。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的D50粒径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满足:50D50s-p≥D50正极≥8D50s-p,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满足:18D50正极≥d1≥2D50正极,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满足:10D50正极≥d2≥D50正极
其中,所述D50正极为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所述D50s-p为所述导电炭黑的D50粒径,所述d1为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所述d2为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的D50粒径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粒径满足:20D50s-p≥D50正极≥10D50s-p
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满足:7D50正极≥d1≥3D50正极
所述第二碳纳米管的管长与所述正极材料的D50满足:4D50正极≥d2≥1.5D50极。
12.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的电极材料层,所述电极材料层包括由如权利要求5-11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浆料形成的涂层。
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片。
CN202010591250.2A 2020-06-24 2020-06-24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Active CN113839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1250.2A CN113839037B (zh) 2020-06-24 2020-06-24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1250.2A CN113839037B (zh) 2020-06-24 2020-06-24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9037A true CN113839037A (zh) 2021-12-24
CN113839037B CN113839037B (zh) 2023-09-05

Family

ID=78964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1250.2A Active CN113839037B (zh) 2020-06-24 2020-06-24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90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0585A (zh) * 2022-02-21 2022-05-24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正极、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1753A (zh) * 2017-05-02 2018-09-07 万向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正极导电剂及其应用
CN109841834A (zh) * 2017-11-28 2019-06-04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导电剂、其制备方法及在正极浆料的应用
CN110491546A (zh) * 2019-07-26 2019-11-22 深圳烯湾科技有限公司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2372A (zh) * 2019-12-02 2020-02-04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767875A (zh) * 2019-10-18 2020-02-0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1753A (zh) * 2017-05-02 2018-09-07 万向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正极导电剂及其应用
CN109841834A (zh) * 2017-11-28 2019-06-04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导电剂、其制备方法及在正极浆料的应用
CN110491546A (zh) * 2019-07-26 2019-11-22 深圳烯湾科技有限公司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67875A (zh) * 2019-10-18 2020-02-0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
CN110752372A (zh) * 2019-12-02 2020-02-04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0585A (zh) * 2022-02-21 2022-05-24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正极、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9037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66823B2 (ja) 非水系電池用正極構造体
KR101807543B1 (ko) 이차 전지 부극용 슬러리, 이차 전지용 부극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차 전지
JP7120257B2 (ja) 電気化学素子用導電材分散液、電気化学素子正極用スラリー、電気化学素子用正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化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623036B2 (ja) 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用成形材料
JP2016189325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極、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KR101214727B1 (ko)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화학 캐패시터
JP5128481B2 (ja) バッテリ電極のためのフッ化ビニル系コポリマー結合剤
JP7160696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
JPWO2012128182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TW200816542A (en) Secondary battery of improved high-rate discharging properties
JP2013069555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材、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2465691B1 (ko) 전기 화학 소자용 도전재 분산액, 전기 화학 소자 전극용 슬러리, 전기 화학 소자용 전극 및 전기 화학 소자
CN112688022A (zh) 一种快速充放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28205A (zh) 一种双阶梯式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JP2011014262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12109143A (ja) 電池正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4864870A (zh) 一种负极极片及包括它的锂离子电池
CN10684832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油性底涂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39037B (zh)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CN112186189B (zh) 一种高镍三元材料正极片及电池
CN109244360A (zh) 粘结剂及其应用、正极浆料及其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CN115050960A (zh) 负极加速传质和改善膨胀的物料及应用
JPH1021926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電極フィルム
JP7209420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
JPWO2019073830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組成物、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BYD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3009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Fudi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