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8482A - 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8482A
CN113838482A CN202011634081.2A CN202011634081A CN113838482A CN 113838482 A CN113838482 A CN 113838482A CN 202011634081 A CN202011634081 A CN 202011634081A CN 113838482 A CN113838482 A CN 113838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or
write
read
offse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40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8482B (zh
Inventor
河边享之
须藤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38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8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8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8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 G11B5/55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 G11B5/5521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 G11B5/5526Control therefor; circuits, track configurations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of servo-information transducers and servo-information tracks for control thereof
    • G11B5/553Details
    • G11B5/5547"Seek" control and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30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 G11B20/10388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control of the read or write heads, e.g. tracking errors, defocus or tilt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212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compensation for data shift, e.g. pulse-crowding effec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sector, i.e. the minimal addressable physical data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gital Magnetic Record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读性能的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本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具备:盘,具有配置于从目标位置起以比第1阈值大的第1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错开的第1半径位置的第1扇区;头,对所述盘写入数据,并从所述盘读取数据;以及控制器,将所述头配置在从所述目标位置起以不同于所述第1偏移量的第2偏移量错开的第2半径位置对所述第1扇区进行读取。

Description

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
关联申请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20-107840号(申请日:2020年6月23日)作为在先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在先申请而包含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磁盘装置中,已提出如下方法,即,记录向盘对数据进行写处理时的头的路径,基于该写处理时的头的路径,读取数据由此改善错误率(error rate)。写处理时的头的路径例如能作为非易失性数据而记录于存储器等。为了记录盘的全部轨道所对应的全部的写处理时的头的路径,需要庞大的记录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读性能的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具备:盘,具有配置于从目标位置起以比第1阈值大的第1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错开的第1半径位置的第1扇区;头,对所述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盘读取数据;以及控制器,在从所述目标位置起以不同于所述第1偏移量的第2偏移量错开的第2半径位置配置所述头而对所述第1扇区进行读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头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盘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带区域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DDOL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ATC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调整读取偏移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记录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写处理时的头的定位控制系统的一例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记录功能系统的一例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读处理时的头的定位控制系统的一例的框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写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调整读取偏移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读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1的读取控制系统的一例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1的读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设定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是一例,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
磁盘装置1具备后述的头盘组件(HDA)、驱动器IC20、头放大器集成电路(以下,也有时称为头放大器IC、或前置放大器)30、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缓冲存储器(buffer)90、以及作为单芯片的集成电路的系统控制器130。另外,磁盘装置1与主机系统(主机)100连接。
HAD具有:磁盘(以下,称为盘)10、主轴马达(SPM)12、搭载有头15的臂13、以及音圈马达(VCM)14。盘10安装于主轴马达12,通过主轴马达12的驱动而旋转。臂13以及VCM14构成致动器。致动器通过VCM14的驱动,将搭载于臂13的头15移动控制到盘10的预定的位置。盘10以及头15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的数量。以下,也有时将磁盘装置1的各部以及外部设备例如向盘10写入的数据称为写入数据,也有时将磁盘装置1的各部以及外部设备例如从盘10读出的数据称为读取数据。也有时将写入数据仅称为数据,也有时将读取数据仅称为数据,也有时将写入数据以及读取数据汇总称为数据。
盘10对能够写入数据的区域分配有:能够由用户利用的用户数据区域10a、将从主机100等传送的数据(或命令)在向用户数据区域10a的预定的区域写入之前暂时保持的媒体高速缓存(也有时称为媒体高速缓存区域)10b、以及对系统管理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的系统区域10c。以下,将从盘10的内周朝向外周的方向、或从盘10的外周朝向内周的方向称为半径方向。在半径方向上,将从内周朝向外周的方向称为外方向(或外侧),将从外周朝向内周的方向、也即是外方向的相反方向称为内方向(或内侧)。将与盘10的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圆周方向。即,圆周方向相当于沿着盘10的圆周的方向。另外,将盘10的半径方向的预定的位置称为半径位置,也有时将盘10的圆周方向的预定的位置称为圆周位置。也有时将半径位置以及圆周位置汇总仅称为位置。盘10按半径方向的每个预定范围被区分为多个区域(以下,也有时称为区(zone)、或区区域)。区能够按半径方向的每个预定范围被写入数据。换言之,区能被写入多个轨道。轨道能按圆周方向的每个预定的范围被写入数据。换言之,轨道包含多个扇区。此外,“轨道”以将盘10在半径方向上按每个预定的范围区分而得到的多个区域内的1个区域、头15在盘10的预定的半径位置上的路径、在盘10的预定的半径方向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数据、写入到盘10的预定的轨道的1周的数据、写入到盘10的预定的轨道的数据或者其他各种含义使用。“扇区”以将盘10的预定的轨道在圆周方向上区分而得到的多个区域内的1个区域、写入到盘10的预定的半径位置的预定的圆周位置的数据、写入到盘10的预定的扇区的数据或者其他各种含义使用。也有时将“轨道的半径方向的宽度”称为“轨道宽度”。另外,也有时将“扇区的半径方向的宽度”称为“扇区宽度”。
用户数据区域10a能被写入通过来自主机100等的命令而被写入请求的用户数据等。例如,用户数据区域10a能通过一边使多个轨道重叠一边向半径方向的一个方向写入的瓦记录(或瓦记录处理)而被写入数据。此外,用户数据区域10a也可以通过在半径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对轨道进行写入的、也即是、不进行重叠写入的通常记录(或通常记录处理)而被写入数据。通过瓦记录对多个轨道进行了写入的区域的轨道密度(Track PerInch:TPI)比通过通常记录对多个轨道进行了写入的区域的轨道密度要大。在用户数据区域10a中,能按每个预定的区域(以下,也有时称为带或带区域)对多个轨道(轨道群)进行瓦记录。例如,区能被区分为多个带区域。在带区域中,进行了瓦记录的多个轨道包含:在半径方向上相邻的轨道(以下,也有时称为相邻轨道)的一部分被重叠写入的至少1个轨道、和对进行了重叠写入的至少1个轨道最后进行重叠写入的轨道(以下,也有时称为最后轨道)。在此,“相邻”包含数据、物体、区域、以及空间等相邻排列自不必说,也包含隔开预定的间隔排列的情况。最后轨道由于其一部分没有被其他轨道重叠写入,所以与一部分被重叠写入的轨道相比,轨道的半径方向的宽度(以下,也有时称为轨道宽度)要宽。在半径方向上相邻的2个带区域能彼此隔开间隔(gap)配置。
头15以滑块为本体,具备安装于该滑块的写入头15W和读取头15R。写入头15W向盘10写入数据。例如,写入头15W在盘10上对预定的轨道进行写入。读取头15R读取盘10所记录的数据。例如,读取头15R对盘10的预定的轨道进行读取。
图2是表示头15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盘10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圆周方向上,将盘10旋转的方向称为旋转方向。此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旋转方向以逆时针的方向示出,但是也可以是相反方向(顺时针)的方向。
头15相对于盘10通过VCM14的驱动绕旋转轴旋转而从内方向向外方向移动至预定的位置,或从外方向向内方向移动。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盘10中,媒体高速缓存区域10b配置于用户数据区域10a的外方向。此外,媒体高速缓存区域10b也可以配置于与图2所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另外,在盘10中,系统区域10c配置于媒体高速缓存区域10b的外方向。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系统区域10c配置于盘10的最外周。此外,系统区域10c也可以配置于与图2所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图3是表示带区域TGn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仅示出了说明所需的构成。如图3所示,在半径方向上,将顺序(sequential)对数据进行写入以及读取的方向称为顺方向。顺方向例如相当于在瓦记录中向预定的轨道重叠写入其他轨道的方向。在图3中,顺方向是内方向。此外,顺方向也可以是外方向。如图3所示,在圆周方向上,将头15行进的方向称为行进方向。行进方向例如是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
在图3中,在用户数据区域10a配置有带区域TGn。在图3中,在带区域TGn沿顺方向按记载的顺序重叠写入有轨道TRn、TRn+1、TRn+2、以及TRn+3。例如,轨道TRn至TRn+3是与盘10同心的圆状。例如,轨道TRn至TRn+3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是一致的。另外,轨道TRn至TRn+3可能因干扰或其他影响而发生错开等。例如,轨道TRn至TRn+3也可以是在各圆周位置沿半径方向错开的波状。此外,设为带区域TGn被写入有4个轨道TRn至TRn+3,但是也可以被写入比4个数量少的轨道,还可以被写入比4个数量多的轨道。
轨道TRn在带区域TGn上,以从外方向的端部EOn到内方向的端部Ein为止的轨道宽度WWn被写入。轨道TRn+1在带区域TGn上,以从外方向的端部EOn+1到内方向的端部EIn+1为止的轨道宽度WWn+1被重叠写入轨道TRn的内方向的一部分。轨道TRn+2在带区域TGn上,以从外方向的端部EOn+2到内方向的端部EIn+2为止的轨道宽度WWn+2被重叠写入轨道TRn+1的内方向的一部分。轨道TRn+3在带区域TGn上,以从外方向的端部EOn+3到内方向的端部EIn+3为止的轨道宽度WWn+3被重叠写入轨道TRn+2的内方向的一部分。
轨道TRn没有被重叠写入轨道TRn+1的区域(以下,也有时仅称为轨道TRn)的轨道宽度RWn相当于从端部EOn到端部EOn+1为止的距离。轨道宽度RWn比轨道宽度WWn要小。轨道TRn+1没有被重叠写入轨道TRn+2的区域(以下,也有时仅称为轨道TRn+1)的轨道宽度RWn+1相当于从端部EOn+1到端部EOn+2为止的距离。轨道宽度RWn+1比轨道宽度WWn+1要小。轨道TRn+2没有被重叠写入轨道TRn+3的区域(以下,也有时仅称为轨道TRn+2)的轨道宽度RWn+2相当于从端部EOn+2到端部EOn+3为止的距离。轨道宽度RWn+2比轨道宽度WWn+2要小。
驱动器IC20按照系统控制器130(详细而言,后述的MPU60)的控制,控制SPM12以及VCM14的驱动。
头放大器IC(前置放大器)30具备读取放大器以及写入驱动器。读取放大器对从盘10读取的读取信号进行放大,向系统控制器130(详细而言,后述的读/写(R/W)通道40)输出。写入驱动器将与从R/W通道40输出的写入数据相应的写入电流向头15输出。
易失性存储器70是若切断电力供给则保存着的数据会丢失的半导体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70存储磁盘装置1的各部的处理所需的数据等。易失性存储器70例如是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SDRAM(Synchronous 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器80是即使电力供给被切断也会记录所保存着的数据的半导体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80例如是NOR型或NAND型的闪存ROM(Flash Read Only Memory:FROM)。
缓冲存储器90是暂时记录在磁盘装置1与主机100之间收发的数据等的半导体存储器。此外,缓冲存储器90也可以与易失性存储器70一体构成。缓冲存储器90例如是DRAM、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FeRAM(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或MRAM(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系统控制器(控制器)130例如使用多个元件集成于单一芯片而成的被称为System-on-a-Chip(SoC:片上系统)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而实现。系统控制器130包含:读/写(R/W)通道40、硬盘控制器(HDC)50、以及微处理器(MPU)60等。R/W通道40、HDC50、以及MPU60各自彼此电连接。系统控制器130例如与驱动器IC20、头放大器IC30、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缓冲存储器90、以及主机系统100等电连接。
R/W通道40根据来自后述的MPU60的指示,执行从盘10传送至主机100的数据例如读取数据、和从主机100传送的数据例如写入数据的信号处理。R/W通道40具有测定读取数据的信号质量的电路或功能。R/W通道40例如与头放大器IC30、HDC50、以及MPU60等电连接。
HDC50控制数据的传送。例如,HDC50根据来自后述的MPU60的指示,控制主机100与盘10之间的数据的传送。HDC50例如与R/W通道40、MPU60、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以及缓冲存储器90等电连接。
MPU60是控制磁盘装置1的各部的主控制器。MPU60经由驱动器IC20控制VCM14,执行进行头15的定位的伺服控制。MPU60经由驱动器IC20控制SPM12,使盘10旋转。MPU60控制向盘10的数据的写入动作,并且选择从主机100传送的数据例如写入数据的保存目的地。另外,MPU60控制从盘10的数据的读取动作,并且控制从盘10传送至主机100的数据例如读取数据的处理。MPU60与磁盘装置1的各部连接。MPU60例如与驱动器IC20、R/W通道40、以及HDC50等电连接。
MPU60包含控制写处理的写入控制部610、以及控制读处理的读取控制部620等。MPU60在固件上执行这些各部例如写入控制部610、以及读取控制部620等的处理。此外,MPU60也可以具备这些各部、例如,写入控制部610、以及读取控制部620来作为电路。以下,也有时将“写入”或“写处理”、和“读取”或“读处理”汇总以“访问”或“访问处理”这一用语表现。
写入控制部610按照来自主机100等的命令,控制数据的写处理。写入控制部610经由驱动器IC20控制VCM14,将头15配置在盘10上的预定的位置,对数据进行写入。以下,也有时将“将头15(写入头15W或读取头15R)的中心部定位于预定的位置”、或“将头15(写入头15W或读取头15R)的中心部配置于预定的位置”仅称为“将头15(写入头15W或读取头15R)定位于预定的位置”、或“将头15(写入头15W或读取头15R)配置于预定的位置”。另外,也有时将“将头15(写入头15W或读取头15R)定位于预定的位置”、或“将头15(写入头15W或读取头15R)配置于预定的位置”仅称为“定位”或“配置”。
写入控制部610在作为写处理时的目标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目标位置或目标写入位置)配置头15(写入头15W)对数据进行写入。写入控制部610在目标写入位置配置头15进行随机写入。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在预定的圆周位置且作为写处理时的目标的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目标半径位置、或目标写入半径位置)配置头15对数据进行随机写入。例如,写入控制部610以在预定的圆周位置且目标写入半径位置配置的方式控制头15而对预定的扇区进行随机写入。
写入控制部610在写处理时的最佳目标写入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最佳位置或最佳写入位置)配置头15对数据进行写入。写入控制部610在最佳写入位置配置头15而进行随机写入。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在预定的圆周位置且最佳的目标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最佳半径位置或最佳写入半径位置)配置头15并对数据进行随机写入。例如,写入控制部610以在预定的圆周位置且最佳写入半径位置配置的方式控制头15对预定的扇区进行随机写入。例如,最佳位置、最佳写入位置、以及最佳写入半径位置相当于与盘10同心的完全的圆形上的半径位置。
写入控制部610以在最佳写入位置配置的方式控制头15而能在预定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实际位置或实际写入位置)对数据进行随机写入。实际写入位置既可以是最佳写入位置,也可以是从最佳写入位置起错开的位置。例如,写入控制部610以在最佳写入位置配置的方式控制头15而在预定的圆周位置且预定的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实际半径位置或实际写入半径位置)配置头15而对预定的扇区进行随机写入。实际写入半径位置既可以是最佳写入半径位置,也可以是从最佳写入半径位置起在半径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写入控制部610在目标写入位置配置头15而对数据进行顺序(Sequential)写入。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沿着通过各圆周位置所对应的各目标写入半径位置的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目标路径或目标写入路径)控制头15对数据进行顺序写入。例如,写入控制部610沿着目标写入路径控制头15而对预定的轨道进行顺序写入。
写入控制部610在最佳写入位置配置头15而对数据进行顺序写入。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沿着通过各圆周位置所对应的各最佳写入半径位置的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最佳路径或最佳写入路径)控制头15对数据进行顺序写入。例如,写入控制部610沿着最佳写入路径控制头15对预定的轨道进行顺序写入。例如,最佳写入路径相当于与盘10同心的完全的圆形状的路径。
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最佳写入路径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而能沿着通过各圆周位置所对应的各实际写入半径位置的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实际路径或实际写入路径)对数据进行顺序写入。实际写入路径既可以是最佳写入路径,也可以是在至少1个圆周位置上从最佳写入半径位置起向半径方向错开的路径。例如,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最佳写入路径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而沿着实际写入路径对预定的轨道进行顺序写入。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从最佳写入位置(最佳写入半径位置或最佳写入路径)起向半径方向的错开量(以下,也有时称为偏移(offset)量、定位误差、写入偏移量、或写入定位误差),执行写处理。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头15的实际写入位置(实际写入半径位置或实际写入路径),执行写处理。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偏移量,决定是停止(中断或禁止)还是执行写处理。例如,写入控制部610具有用于停止写处理的写入偏移量的阈值(以下,也有时称为Drift-OffLevel:DOL)。DOL既可以是预定的位置所对应的写入偏移量的阈值,也可以是预定的路径所对应的写入偏移量的阈值的变化。在判定为写入偏移量为DOL以下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执行写处理。在判定为写入偏移量超过了DOL(比DOL大)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停止写处理。
此外,写入控制部610也可以基于头15的实际写入位置,决定是停止还是执行写处理。写入控制部610也可以具有从最佳写入位置(最佳写入半径位置或最佳写入路径)到DOL为止的范围(以下,也有时称为DOL范围)。DOL范围既可以是预定的位置所对应的能够允许的写入偏移量的范围,也可以是预定的路径所对应的能够允许的写入偏移量的范围。在判定为头15的实际写入位置(实际写入半径位置或实际写入路径)为DOL范围以内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执行写处理。在判定为头15的实际写入位置(实际写入半径位置或实际写入路径)为DOL范围外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停止写处理。
写入控制部610对数据进行瓦记录。写入控制部610在带区域中,执行一边使一部分重叠一边在顺方向上顺序地对多个轨道进行写入的瓦记录处理。例如,写入控制部610对于作为当前对象的轨道(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轨道),在半径方向上与对象轨道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相邻轨道(以下,也有时称为前轨道)的一部分重叠写入该对象轨道而顺序地进行瓦记录。此外,写入控制部610也可以在瓦记录处理时,将前轨道以及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头15的半径位置、路径、偏移量、以及DOL等暂时记录于存储器、例如盘10的预定的区域、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或缓冲存储器90等。另外,写入控制部610也可以对数据进行通常记录。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或变更)对象轨道所对应的DOL。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轨道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前实际路径或前实际写入路径),设定对象轨道所对应的DOL。例如,写入控制部610在瓦记录处理时,基于与对象轨道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对对象轨道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设定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DOL(以下,也有时称为前方向DOL)。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在瓦记录处理时,基于与对象轨道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实际写入路径,设定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前方向DOL。此外,写入控制部610也可以在瓦记录处理时,基于与对象轨道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前方向DOL和相对于对象轨道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的顺方向的DOL(以下,也有时称为后方向DOL)。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也可以在瓦记录处理时,基于与对象轨道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实际写入路径,设定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前方向DOL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后方向DOL。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轨道的各扇区(以下,也有时称为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对象轨道的各扇区(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各DOL。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各实际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前实际半径位置或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设定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各DOL。例如,写入控制部610在瓦记录处理时,基于与各对象扇区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各前方向DOL。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在瓦记录处理时,基于与各对象扇区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各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设定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各前方向DOL。此外,写入控制部610也可以在瓦记录处理时,基于与各对象扇区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各前方向DOL和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各后方向DOL。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也可以在瓦记录处理时,基于与各对象扇区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各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设定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各前方向DOL和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各后方向DOL。以下,如前所述,也有时将基于前写入偏移量、前实际写入路径、或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等设定DOL来控制写处理的功能称为DDOL(Dynamic Drift-Off Level)功能或DDOL。
图4是表示DDOL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带区域TGm中,轨道TRm、TRm+1、以及TRm+2按记载的顺序在顺方向上被重叠写入。为了便于说明,轨道TRm至TRm+2如在圆周方向上延伸那样示出,但实际上,沿盘10的形状弯曲。图4示出了轨道TRm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TWTm、轨道TRm+1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TWTm+1、以及轨道TRm+2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TWTm+2。为了便于说明,最佳写入路径TWTm至TWTm+2以在圆周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示出,但实际上,沿着盘10的形状弯曲。例如,最佳写入路径TWTm至TWTm+2是与盘10同心的圆状。另外,图4示出了轨道TRm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m、轨道TRm+1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m+1、以及轨道TRm+2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m+2。实际写入路径SWTm至SWTm+2各自在半径方向上一边变动一边在圆周方向上延伸。为了便于说明,实际写入路径SWTm至SWTm+2以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方式示出,但实际上,沿盘10的形状弯曲。图4示出了,轨道TRm的外方向的端部EOm、轨道TRm+1的端部EOm+1、以及轨道TRm+2的端部EOm+2。端部EOm与实际写入路径SWTm对应,端部EOm+1与实际写入路径SWTm+1对应,端部EOm+2与实际写入路径SWTm+2对应。图4示出了,轨道TRm+1所对应的前方向DOL DLm+1、和轨道TRm+2所对应的前方向DOL DLm+2。图4示出了,轨道TRm+2上的在圆周位置P0处的向外方向(或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偏移量OFx、和圆周位置P0所对应的前方向DOL DLm+2的前方向DOL DLx。偏移量OFx的绝对值比DOL DLx的绝对值要大。
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最佳写入路径TWTm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而沿着实际写入路径SWTm对轨道TRm在行进方向上顺序地进行瓦记录。写入控制部610基于轨道TRm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m,设定轨道TRm+1所对应的前方向DOL DLm+1。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最佳写入路径TWTm+1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而沿着实际写入路径SWTm+1与轨道TRm的一部分重叠地对轨道TRm+1在行进方向上进行顺序地瓦记录。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轨道TRm+1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m+1,设定轨道TRm+2所对应的前方向DOL DLm+2。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最佳写入路径TWTm+2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而沿着实际写入路径SWTm+2与轨道TRm+1的一部分重叠地对轨道TRm+2在行进方向上顺序地进行瓦记录。
在进行轨道TRm+2的写处理时判定为在圆周位置P0上向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例如,外方向)的偏移量比前方向DOL DLm+2大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在圆周位置P0停止(中断、或禁止)写处理,进行盘10的旋转等待,从圆周位置P0起再次开始进行瓦记录。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在该半径方向前扇区的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目标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目标半径位置、或对象目标写入半径位置)。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设定在该半径方向前扇区的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对象目标写入半径位置。例如,在设定了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对象目标写入半径位置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以在对象目标写入半径位置配置的方式控制头15而对对象扇区进行写入。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偏移量,设定(变更或调整)预定的目标写入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调整位置、或调整写入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偏移量,设定目标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调整半径位置、或调整写入半径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在该半径方向前扇区的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目标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调整半径位置、或对象调整写入半径位置)。也就是说,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从在该半径方向前扇区的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最佳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最佳半径位置、或对象最佳写入半径位置)向对象调整写入半径位置对对象目标写入半径位置进行调整或变更。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从在该半径方向前扇区的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对象最佳写入半径位置向对象调整写入半径位置对对象目标写入半径位置进行调整或变更。例如,在设定了对象扇区所对应的对象调整写入半径位置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以在对象调整写入半径位置配置的方式控制头15而对对象扇区进行写入。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在该前轨道的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轨道所对应的目标写入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目标路径、或对象目标写入路径)。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实际写入路径,设定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对象目标写入路径。例如,在设定了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对象目标写入路径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对象目标写入路径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而对对象轨道进行写入。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偏移量,设定(变更或调整)预定的目标写入路径(以下,调整路径、或调整写入路径)。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设定与该前轨道在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轨道所对应的目标写入路径(以下,对象调整路径、或对象调整写入路径)。也就是说,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从与该前轨道在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轨道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最佳路径、或对象最佳写入路径)向对象调整写入路径调整或变更对象目标写入路径。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轨道所对应的前实际写入路径,从与该前轨道在顺方向上相邻的对象最佳写入路径向对象调整写入路径调整或变更对象目标写入路径。例如,在设定了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对象调整写入路径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对象调整写入路径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而对对象轨道进行写入。
以下,也有时将基于前写入偏移量、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或前实际写入路径等设定调整写入半径位置、或调整写入路径控制写处理的功能称为ATC(Adaptive TrackCenter:自适应轨道中心、或Automatic Track width Control:自动轨道宽度控制)功能、或ATC。
图5是表示ATC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带区域TGj中,轨道TRj、TRj+1、以及TRj+2按记载的顺序在顺方向上进行重叠写入。为了便于说明,轨道TRj至TRj+2以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方式示出,但实际上,沿着盘10的形状而弯曲。图5示出了:轨道TRj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TWTj、轨道TRj+1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TWTj+1、以及轨道TRj+2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TWTj+2。为了便于说明,最佳写入路径TWTj至TWTj+2以在圆周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示出,但实际上,沿着盘10的形状而弯曲。例如,最佳写入路径TWTj至TWTj+2是与盘10同心的圆状。图5示出了:轨道TRj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j、轨道TRj+1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j+1、以及轨道TRj+2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j+2。实际写入路径SWTj至SWTj+2各自在半径方向上一边变动一边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实际写入路径SWTj至SWTj+2为了便于说明,以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方式示出,但实际上,沿着盘10的形状而弯曲。图5示出了:轨道TRj的外方向的端部EOj、轨道TRj+1的外方向的端部EOj+1、以及轨道TRj+2的外方向的端部EOj+2。端部EOj对应于实际写入路径SWTj,端部EOj+1对应于实际写入路径SWTj+1,端部EOj+2对应于实际写入路径SWTj+2。图5示出了:轨道TRj所对应的调整写入路径AWTj、轨道TRj+1所对应的调整写入路径AWTj+1、以及轨道TRj+2所对应的调整写入路径AWTj+2。在图5中,调整写入路径AWTj与最佳写入路径TWTj同等。在图5中,调整写入路径AWTj+1对应于实际写入路径SWTj,调整写入路径AWTj+2对应于实际写入路径SWTj+1。
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最佳写入路径TWTj(调整写入路径AWTj)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沿着实际写入路径SWTj对轨道TRj在行进方向上顺序地进行瓦记录。写入控制部610基于轨道TRj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j,在轨道TRj+1中从最佳写入路径TWTj+1向调整写入路径AWTj+1对目标写入路径进行调整(变更或设定)。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调整写入路径AWTj+1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沿着实际写入路径SWTj+1与轨道TRj的一部分重叠地对轨道TRj+1在行进方向上顺序地进行瓦记录。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轨道TRj+1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SWTj+1,在轨道TRj+2中从最佳写入路径TWTj+2向调整写入路径AWTj+2对目标写入路径进行调整(变更或变更)。写入控制部610以沿着调整写入路径AWTj+2移动的方式控制头15,沿着实际写入路径SWTj+2与轨道TRj+1的一部分重叠地对轨道TRj+2在行进方向上顺序地进行瓦记录。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与写处理时的头15的位置相关的信息(以下,也有时称为写入位置信息),计算作为读处理时的目标的位置(以下,目标位置、或目标读取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作为读处理时的目标的半径位置(以下,目标半径位置、或目标读取半径位置)。写入位置信息例如包含:前写入偏移量、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前实际写入路径、前轨道所对应的目标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前目标写入半径位置),前轨道所对应的目标写入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前目标写入路径),前轨道所对应的最佳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前最佳写入半径位置),前轨道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前最佳写入路径),前轨道所对应的调整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前调整写入路径),以及前轨道所对应的调整写入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前调整写入路径)。另外,例如,写入位置信息包含: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写入偏移量(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写入偏移量),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实际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实际写入半径位置),对象轨道所对应的实际写入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实际写入路径),对象轨道所对应的目标写入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目标写入半径位置),对象轨道所对应的目标写入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目标写入路径),对象最佳写入半径位置、对象最佳写入路径、对象调整写入半径位置、以及对象调整写入路径等。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目标写入半径位置和对象目标写入半径位置,计算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目标读取半径位置。也就是说,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成为读处理时的目标的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目标路径或目标读取路径)。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目标写入路径和对象目标写入路径,计算前轨道所对应的目标读取路径。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最佳的目标读取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最佳位置或最佳读取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最佳的目标读取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最佳半径位置、或最佳读取半径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最佳写入半径位置和对象最佳写入半径位置,计算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预定的圆周位置上的最佳读取半径位置。也就是说,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最佳的目标读取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最佳路径或最佳读取路径)。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最佳写入路径和对象最佳写入路径,计算前轨道所对应的最佳的目标读取路径。最佳位置、最佳读取位置、以及最佳读取半径位置相当于与盘10同心的完全的圆形上的半径位置。另外,最佳读取路径相当于与盘10同心的完全的圆形状的路径。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调整后的最佳读取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调整位置或调整读取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调整后的最佳读取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调整半径位置、或调整读取半径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和对象实际写入半径位置,计算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半径位置。调整读取半径位置例如既可以是最佳读取半径位置,也可以是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起向半径方向错开的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调整后的最佳读取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调整路径或调整读取路径)。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实际写入路径和对象实际写入路径,计算前轨道所对应的调整读取路径。调整读取路径例如既可以是最佳读取路径,也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从最佳读取路径起向半径方向错开的路径。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校正后的调整读取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校正位置或校正读取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校正后的调整读取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校正半径位置、或校正读取半径位置)。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实际写入半径位置和对象实际写入半径位置,计算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半径位置。校正读取半径位置例如既可以是调整读取半径位置,也可以是与调整读取半径位置不同的半径位置。校正读取半径位置例如相当于,在比特(bit)错误率(以下,也有时仅称为错误率)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下,也有时称为错误率阈值)以下的半径方向的范围(以下,也有时称为偏移余裕)内读取头15R在读处理时的定位误差范围(以下,也有时称为读取定位误差范围)内在半径方向上能够摇动的半径位置。错误率阈值例如相当于在读处理中能够适当地读取数据的错误率的阈值。换言之,错误率阈值例如相当于在读处理中不会发生读取错误的错误率的阈值。也就是说,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校正后的调整读取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校正路径或校正读取路径)。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实际写入路径和对象实际写入路径,计算前轨道所对应的校正读取路径。校正读取路径例如既可以是调整读取路径,也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从调整读取路径起向半径方向错开的路径。校正读取路径相当于在偏移余裕内在读取定位误差范围内在半径方向上能够摇动的路径。
写入控制部610计算从最佳读取位置起向半径方向的错开量(以下,也有时称为偏移量、定位误差、读取偏移量、或读取定位误差)。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到调整读取半径位置为止的读取偏移量(以下,也有时称为调整偏移量、或调整读取偏移量)。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写入偏移量和对象写入偏移量,计算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例如,调整读取偏移量相当于前写入偏移量与对象写入偏移量之和的1/2后的读取偏移量。换言之,调整读取偏移量相当于半径方向上相邻的扇区(以下,也有时称为相邻扇区)被重叠写入后的扇区中该相邻扇区没有被重叠写入的区域的半径方向的宽度的一半的距离。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到校正读取半径位置为止的读取偏移量(以下,也有时称为校正偏移量、或校正读取偏移量)。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前写入偏移量和对象写入偏移量,计算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校正读取偏移量例如相当于偏移余裕内读取头15R在读取定位误差范围内在半径方向上能够摇动的预定的读取偏移量。
写入控制部610判定对读取偏移量进行记录(计算或设定)还是不进行记录(计算或设定)。写入控制部610基于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和预定的值(以下,也有时称为读取偏移阈值),判定对该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进行记录(计算或设定)还是不进行记录(计算或设定)。读取偏移阈值例如相当于在预定的扇区的最佳读取半径位置配置了15R的情况下,在偏移余裕内读取头15R在读取定位误差范围内于半径方向上能够摇动的最大的该扇区向半径方向的错开量(偏移量)。在判定为对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进行记录(计算或设定)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计算该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将该校正读取偏移量作为非易失性数据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在判定为不对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进行记录(计算或设定)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不计算该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
在判定为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比读取偏移阈值大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计算该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将计算得到的校正读取偏移量作为表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在判定为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为读取偏移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写入控制部610不计算该半径方向前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
图6是表示调整读取偏移量X2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带区域TG1中,轨道TR1以及TR2按记载的顺序在顺方向上被重叠写入。图6示出了:轨道TR1的扇区Sc11、和轨道TR1的扇区Sc12。扇区Sc12位于扇区Sc11的圆周方向。在图6中,示出了:写处理时的扇区Sc11的半径方向的宽度(以下,也有时称为扇区宽度)WW1、和写处理时的扇区Sc12的扇区宽度WW1。图6示出了:轨道TR2的扇区Sc21、和轨道TR2的扇区Sc22。扇区Sc22位于扇区Sc21的圆周方向。扇区Sc21在扇区Sc11的顺方向上被重叠写入。扇区Sc22在扇区Sc12的顺方向上被重叠写入。在图6中,示出了:写处理时的扇区Sc21的扇区宽度WW1、和写处理时的扇区Sc22的扇区宽度WW1。此外,扇区Sc12也可以与扇区Sc11在圆周方向上相邻。图6示出了:轨道TR1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TWT1、和轨道TR2所对应的最佳写入路径TWT2。为了便于说明,最佳写入路径TWT1以及TWT2以在圆周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示出,但实际上,沿着盘10的形状而弯曲。例如,最佳写入路径TWT1以及TWT2是与盘10同心的圆状。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最佳写入路径TWT1通过扇区Sc11的扇区宽度WW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最佳写入路径TWT2通过扇区Sc21的扇区宽度WW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图6示出了:扇区Sc12所对应的实际写入半径位置SWP1、和扇区Sc22所对应的实际写入半径位置SWP2。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实际写入半径位置SWP1位于扇区Sc12的扇区宽度WW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实际写入半径位置SWP2位于扇区Sc22的扇区宽度WW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图6示出了:扇区Sc12的写入偏移量X0、和扇区Sc22所对应的写入偏移量X1。写入偏移量X0相当于扇区Sc12的最佳写入路径TWT1(例如,扇区Sc12中的最佳写入半径位置)与实际写入半径位置SWP1的距离。写入偏移量X1相当于扇区Sc22的最佳写入路径TWT2(例如,扇区Sc22的实际写入半径位置)与实际写入半径位置SWP2的距离。在图6中,示出了没有被重叠写入扇区Sc21的扇区Sc11的扇区宽度RW1、和没有被重叠写入扇区Sc22的扇区Sc12的扇区宽度RW2。图6示出了轨道TR1所对应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最佳读取路径TRT1通过扇区Sc11的扇区宽度RW1的半径方向的中心。图6示出了扇区Sc12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半径位置ARP1。图6示出了扇区Sc12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调整读取偏移量X2相当于扇区Sc12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例如,扇区Sc12的最佳读取半径位置)与调整读取半径位置ARP1的距离。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调整读取半径位置ARP1位于扇区Sc12的扇区宽度RW2的半径方向的中心。图6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读取头15R。另外,在图6中,示出了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
写入控制部610沿着最佳写入路径TWT1对轨道TR1的扇区Sc11进行瓦记录。写入控制部610沿着最佳写入路径TWT1控制头15,在从最佳写入路径TWT1起向顺方向以写入偏移量X0错开的实际写入半径位置SWP1配置头15对轨道TR1的扇区Sc12进行瓦记录。写入控制部610沿着最佳写入路径TWT2控制头15,与扇区Sc11重叠地对轨道TR2的扇区Sc21进行写入。写入控制部610沿着最佳写入路径TWT2控制头15,在从最佳写入路径TWT2起基于顺方向以写入偏移量X1错开的实际写入半径位置SWP2配置头15而与扇区Sc12重叠地对轨道TR2的扇区Sc22进行写入。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没有被重叠写入扇区Sc21的扇区Sc11的扇区宽度RW1,计算最佳读取路径TRT1。例如,写入控制部610计算通过没有被重叠写入扇区Sc21的扇区Sc11的扇区宽度RW1的1/2的半径位置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在读处理中,将读取头15R配置于最佳读取路径TRT1一边在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内摇动一边对扇区Sc11进行读取。
写入控制部610基于没有被重叠写入扇区Sc22的扇区Sc12的扇区宽度RW2,计算调整读取半径位置ARP1。例如,写入控制部610计算没有被重叠写入扇区Sc22的扇区Sc12的扇区宽度RW2的1/2的调整读取半径位置ARP1。另外,例如,写入控制部610基于写入偏移量X0和写入偏移量X1,计算调整读取偏移量X2。写入控制部610取写入偏移量X0与写入偏移量X1之和的1/2来计算调整读取偏移量X2。也就是说,调整读取偏移量X2以式X2=(X0+X1)/2而求出。写入控制部610计算从最佳读取路径TRT1沿顺方向以调整读取偏移量X2错开的调整读取半径位置ARP1。在读处理中,将读取头15R配置于调整读取半径位置ARP1一边在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内摇动一边读取扇区Sc12。
图7是表示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图7也可以对应于图6。在图7中,横轴表示半径位置。在图7中,就半径位置而言,从原点0起随着向横轴的箭头的前端前进而正值变大,从原点0起随着向与横轴的箭头的前端相反前进而负值变小。图7的横轴示出了:半径位置RO1、和半径位置RO2。在图7中,半径位置RO1以及RO2例如是负值。半径位置RO1从原点0起向负值的方向以偏移量X2分离。半径位置RO2从原点0起向负值的方向以偏移量X4分离。半径位置RO2位于原点0与半径位置RO1之间。在图7中,原点0例如相当于最佳读取路径TRT1。在图7中,半径位置RO1例如相当于调整读取半径位置ARP1。在图7中,半径位置RO2例如相当于校正读取半径位置。在图7中,纵轴表示错误率。在图7中,就错误率而言,随着向纵轴的箭头的前端前进而变大,随着向与纵轴的箭头的前端相反前进而变小。图7的纵轴表示错误率ER1。错误率ER1例如相当于错误率阈值。
图7示出了,在带区域TGk进行了瓦记录的多个轨道内的预定的轨道的预定的扇区的半径方向的错误率的变化(以下,也有时称为错误率的变化)ERL1以及ERL2。错误率的变化ERL1相当于在以原点0(TRT1)为中心读取了由在半径位置TWT2配置写入头15W进行了写入的扇区Sc21对在半径位置TWT1配置写入头15W进行了写入的扇区Sc11,进行瓦写入而形成的扇区Sc11的情况下的半径方向的错误率的变化。错误率的变化ERL2相当于在以半径位置RO1(ARP1)为中心读取了由在半径位置SWP2配置写入头15W进行了写入的扇区Sc22对在半径位置SWP1配置写入头15W进行了写入的扇区Sc12,进行瓦写入而形成的扇区Sc12的情况下的半径方向的错误率的变化。图7所示的错误率的变化ERL1为在原点0成为最小值的曲线(或也有时称为浴盆形曲线)。图7所示的错误率的变化ERL2是在半径位置RO1成为最小值的曲线。图7示出了错误率的变化ERL1以及ERL2所对应的偏移余裕OFSM。图7示出了错误率的变化ERL1以及ERL2所对应的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通常,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比偏移余裕OFSM要小。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错误率的变化ERL1的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以原点0为中心。换言之,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错误率的变化ERL1的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是从原点0起半径位置的正的方向上PR/2的范围、且从原点0起半径位置的负的方向上PR/2的范围。在此,PR是正值。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错误率的变化ERL2的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以半径位置RO2为中心。换言之,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错误率的变化ERL2的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是从半径位置RO2起半径位置的正的方向上PR/2的范围、且从半径位置RO2起半径位置的负的方向上PR/2的范围。
写入控制部610在写处理时从最佳写入半径位置起向半径方向错开写入的情况下,计算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0起错开调整读取偏移量X2的调整读取半径位置RO1。换言之,写入控制部610计算调整读取偏移量X2。写入控制部610判定调整读取偏移量X2为读取偏移阈值以下还是比读取偏移阈值大。在图7中,读取偏移阈值由OFSM/2-PR/2表示。此外,在用预定的值ROS限制读取定位误差的情况下,读取偏移阈值由OFSM/2-|ROS|表示。另外,读取偏移阈值也可以是OFSM/2-PR/2以及OFSM/2-|ROS|以外的值。写入控制部610在判定为调整读取偏移量X2比读取偏移阈值大的情况下,计算校正读取偏移量X4。写入控制部610计算校正读取偏移量X4,以使得在预定的半径位置配置读取头15R而读取数据时读取定位误差范围PR包含于偏移余裕OFSM。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写入控制部610通过式X4=X2+PR/2-OFSM/2计算校正读取偏移量X4。也就是说,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写入控制部610计算最小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写入控制部610将校正读取偏移量X4作为表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
图8是表示记录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表TB的一例的图。图8所示的表TB包含:示出校正读取偏移量所对应的头的编号的头、示出校正读取偏移量所对应的柱面(轨道)的编号的柱面(轨道),示出校正读取偏移量所对应的扇区的编号的扇区(以下,也有时称为校正扇区),以及校正读取偏移量。校正扇区相当于校正读取偏移量被计算、且校正读取偏移量和所配置的位置等的信息被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的扇区。在图8中,头15包含:头H0、H1、…、Hn。在图8中,盘10包含柱面(轨道)Cyla、Cylb、…、Cylc、…、Cyln。在图8中,盘10包含:校正扇区Sca、Scb、…、Scc、…、Scn。
写入控制部610在计算出了头H0且柱面Cyla的校正扇区Sca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Ofa的情况下,将头H0、柱面Cyla、校正扇区Sca、以及校正读取偏移量Ofa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TB中。
写入控制部610在计算出了头H0且柱面Cylb的校正扇区Scb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Ofb的情况下,将头H0、柱面Cylb、校正扇区Scb、以及校正读取偏移量Ofb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TB中。
写入控制部610在计算出了头H1且柱面Cylc的校正扇区Scc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Ofc的情况下,将头H1、柱面Cylc、校正扇区Scc、以及校正读取偏移量Ofc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TB中。
写入控制部610在计算出了头Hn且柱面Cyln的校正扇区Scn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Ofn的情况下,将头Hn、柱面Cyln、校正扇区Scn、以及校正读取偏移量Ofn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TB中。
读取控制部620按照来自主机100等的命令,控制数据的读处理。读取控制部620经由驱动器IC20控制VCM14,在盘10上的预定的位置配置头15,读取数据。读取控制部620既可以随机读取数据,也可以进行顺序读取。
读取控制部620在目标读取位置配置头15(读取头15R)来读取数据。读取控制部620在目标读取位置配置头15进行读取。换言之,读取控制部620控制头15以使其在预定的圆周位置配置于目标读取半径位置来读取数据。例如,读取控制部620控制头15以使其在预定的圆周位置配置于目标读取半径位置对预定的扇区进行读取。此外,读取控制部620也可以沿着目标读取路径控制头15来读取预定的轨道。
读取控制部620在最佳读取位置配置头15来读取数据。读取控制部620在最佳读取位置配置头15进行读取。换言之,读取控制部620控制头15以使其在预定的圆周位置配置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来读取数据。例如,读取控制部620控制头15以使其在预定的圆周位置配置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来读取预定的扇区。此外,读取控制部620也可以沿着最佳读取路径控制头15来读取预定的轨道。
读取控制部620基于记录有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表TB,在校正读取半径位置配置头15来读取数据。例如,读取控制部620基于记录有校正读取偏移量的表TB,判定是校正扇区还是校正读取偏移量没有记录于表TB或没有计算的扇区(以下,也有时称为非校正扇区)。换言之,读取控制部620参照表TB,判定是校正扇区还是非校正扇区。读取控制部620在判定为是校正扇区的情况下,控制头15以使其配置于校正读取半径位置来读取该校正扇区。读取控制部620在判定为是非校正扇区的情况下,控制头15以使其配置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来读取该非校正扇区。此外,读取控制部620也可以沿着在校正扇区中通过校正读取半径位置、且在非校正扇区中通过最佳读取半径位置的校正读取路径控制头15来读取预定的轨道。
读取控制部620能控制头15以使其配置于最佳读取位置或校正读取位置,在预定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实际位置或实际读取位置)读取数据。读取控制部620能控制头15以使其配置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或校正读取半径位置从而在预定的半径位置(以下,也有时称为实际半径位置或实际读取半径位置)读取数据。实际读取半径位置可以是最佳读取半径位置,也可以是校正读取半径位置,还可以是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以及校正读取半径位置起向半径方向错开的位置。此外,读取控制部620也可以控制头15以使其沿着最佳读取路径或校正读取路径移动来沿着通过各圆周位置所对应的各实际读取半径位置的路径(以下,也有时称为实际读取路径)读取数据。实际读取路径可以是最佳读取路径,也可以是校正读取路径,还可以是在至少1个圆周位置从最佳读取半径位置或校正读取半径位置向半径方向错开的路径。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写处理时的头15的定位控制系统WSY的一例的框图。
磁盘装置1具有写处理时的头15的定位控制系统(以下,也有时称为写入控制系统)WSY。写入控制系统WSY具有:转换器A0、控制器A1、致动器A2、存储器A3、运算比较器A4、运算器CL1、运算器CL2、运算器CL3。转换器A0、控制器A1、致动器A2、存储器A3、运算比较器A4、运算器CL1、运算器CL2、以及运算器CL3例如包含于系统控制器130、盘10、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以及缓冲存储器90。致动器A2例如由臂13以及VCM14等构成。存储器A3例如包含于盘10、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或缓冲存储器90。运算器CL1、控制器A1、以及致动器A2构成了反馈系统。
在图9中,由头编号H的头15正在写入的轨道编号C的对象轨道的扇区编号S的对象扇区(C,H,S),对象扇区(C,H,S)的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w、对象扇区(C,S)所对应的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与对象扇区(C,S)在顺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的轨道编号C-1的前轨道的扇区编号S的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X0(C-1,S)均在写入控制系统WSY内作为信号、或信息进行处理。另外,盘10的整个轨道的轨道宽度的狭窄量X0-X1的上限值D0(X0-X1<D0)、对象扇区(C,S)的DOL D1、禁止进行写处理的标志(以下,也有时称为写入禁止标志)F0、对象写入偏移量的反码量ew、对象扇区的致动器A2的驱动量U、对象扇区的头15的实际位置Yw各自均在写入控制系统WSY内作为信号、或信息进行处理。扇区编号S能在半径方向上相邻的扇区彼此间成为相同的编号。
转换器A0将从上位装置、例如,主机100指定的盘10的逻辑位置(以下,称为逻辑位置)所对应的物理位置(以下,称为物理位置)转换为盘10的半径位置。逻辑位置例如也可以是逻辑块地址(LBA),物理位置例如也可以是表示盘10的物理位置的伺服信息排列。转换器A0例如根据由主机100指定的LBA所对应的伺服信息排列(C:轨道或柱面、S:扇区、H:头),将进行头15定位的盘10的同心圆状的多个轨道内的预定轨道的轨道编号C与轨道编号C的轨道的多个扇区内的预定扇区的扇区编号S的组合(C,S)向扇区编号S的扇区的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w转换。
控制器A1控制致动器A2。控制器A1例如基于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w与实际位置Yw的差分值即对象写入偏移量的反码量ew,生成致动器A2的头15的驱动量U。此外,控制器A1也可以基于对象写入偏移量的反码量ew以外的值,生成驱动量U。
致动器A2根据控制器A1的输出而驱动。致动器A2例如基于驱动量U而驱动,在对象扇区(C,S)中将头15移向实际位置Yw。
存储器A3存储有前轨道C-1的各半径方向前扇区(C-1,S)的前写入偏移量X0(C-1,S)。存储器A3存储对象轨道C的对象扇区(C,S)的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存储器A3输出与对象轨道C的对象扇区(C,S)在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半径方向前扇区(C-1,S)的前写入偏移量X0(C-1,S)。
运算比较器A4对对象扇区(C,S)所对应的DOL D1和对象扇区(C,S)所对应的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进行比较,在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超过了DOL D1(C,S)的情况下生成标志(flag)F0。
在将数据写入的盘10的逻辑位置、例如LBA,由上位装置、例如主机100指定了的情况下,写入控制系统WSY将LBA预先转换为物理位置(C,S),将对象扇区(C,S)向转换器A0以及存储器A3输出。转换器A0被输入位置(C,S)。转换器A0将位置(C,S)向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w转换,向运算器CL1以及CL2输出。运算器CL1被输入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w以及实际位置Yw。运算器CL1根据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w与实际位置Yw的差分来计算对象写入偏移量的反码量ew,将对象写入偏移量的反码量ew向控制器A1输出。控制器A1被输入对象写入偏移量ew。控制器A1将驱动量U向致动器A2输出。致动器A2被输入驱动量U。致动器A2根据驱动量U而驱动,将头15、例如写入头15W移向驱动量U所对应的实际位置Yw。致动器A2将实际位置Yw向运算器CL1以及CL2输出。
运算器CL2被输入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w以及实际位置Yw。运算器CL2根据目标位置Xw与实际位置Yw的差分算出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将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向存储器A3以及运算比较器A4输出。存储器A3被输入对象扇区(C,S)的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存储器A3将在对象轨道C的对象扇区(C,S)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半径方向前扇区(C-1,S)的前写入偏移量X0(C-1,S)向运算器CL3输出。运算器CL3被输入前写入偏移量X0(C-1,S)以及上限值D0。运算器CL3将从前写入偏移量X0(C-1,S)减去上限值D0得到的对象扇区(C,S)所对应的DOL D1向运算比较器A4输出。运算比较器A4被输入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以及对象扇区(C,S)的DOL D1。运算比较器A4对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和对象扇区(C,S)的DOLD1进行比较,在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超过对象扇区(C,S)的DOL D1的情况下将标志F0输出或使其生效(assert)。运算比较器A4对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和对象扇区(C,S)的DOLD1进行比较,在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为对象扇区(C,S)的DOL D1以下的情况下不输出标志F0或使其无效(Negate)。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记录功能系统RCSY的一例的框图。
磁盘装置1具有写处理时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记录功能系统(以下,也有时称为记录功能系统)RCSY。例如,写入控制系统WSY包含记录功能系统RCSY。记录功能系统RCSY具有:偏移量计算器RC、选择器A11、以及存储器A12。偏移量计算器RC具有运算器CL4和增益A10。增益A10、选择器A11、存储器A12、以及运算器CL4例如包含于系统控制器130、盘10、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或缓冲存储器90。
在图10中,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C-1,S),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头编号(C-1,H)均在记录功能系统RCSY内作为信号或信息而被处理。
记录功能系统RCSY基于前写入偏移量X0(C-1,S)和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计算调整读取偏移量X2(C-1,S)。记录功能系统RCSY取前写入偏移量X0(C-1,S)与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之和(X0+X1)的1/2来计算调整读取偏移量X2(C-1,S){X2=(X0+X1)/2}。增益A10取前写入偏移量X0与对象写入偏移量X1之和(X0+X1)的1/2。
选择器A11基于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判定记录(计算或设定)还是不记录(计算或设定)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换言之,选择器A11基于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判定校正还是不校正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例如,选择器A11基于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比读取偏移阈值大还是为读取偏移阈值以下,判定记录还是不记录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选择器A11在判定为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比读取偏移阈值大的情况下,判定为记录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选择器A11在判定为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为读取偏移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记录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
存储器A12记录前轨道C-1的预定的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和该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头(C-1,H)。
记录功能系统RCSY被输入前写入偏移量X0(C-1,S)和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在记录功能系统RCSY中,偏移量计算器RC被输入前写入偏移量X0(C-1,S)和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在偏移量计算器RC中,运算器CL4被输入前写入偏移量X0(C-1,S)和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运算器CL4计算前写入偏移量X0(C-1,S)与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之和,将前写入偏移量X0(C-1,S)与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之和向增益A10输出。增益A10被输入前写入偏移量X0(C-1,S)与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之和。增益A10将取前写入偏移量X0(C-1,S)与对象写入偏移量X1(C,S)之和的1/2得到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C-1,S)向选择器A11输出。
选择器A11被输入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C-1,S)。选择器A11在判定为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C-1,S)比读取偏移阈值大的情况下,将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向存储器A12输出。选择器A11在判定为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C-1,S)为读取偏移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不输出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存储器A12被输入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和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头(C-1,H)。存储器A12记录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S,X4]和半径方向前扇区(C-1,S)所对应的头(C-1,H)。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读处理时的头15的定位控制系统RSY的一例的框图。
磁盘装置1具有读处理时的头15的定位控制系统(以下,也有时称为读取控制系统)RSY。读取控制系统RSY具有:转换器A0、控制器A1、致动器A2、存储器A12、运算器CL1、以及运算器CL5。转换器A0、控制器A1、致动器A2、存储器A12、运算器CL1、以及运算器CL5例如包含于系统控制器130、盘10、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以及缓冲存储器90。
在图11中,对象扇区(C,H,S)、对象扇区(C,H,S)的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r、对象扇区(C,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对象扇区(C,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对象扇区的致动器A2的驱动量U、对象扇区的头15的实际位置Yr均在读取控制系统RSY内作为信号、或信息而被处理。
转换器A0将从上位装置、例如主机100指定的盘10的逻辑位置所对应的物理位置转换为盘10的半径位置。转换器A0例如根据从主机100指定的LBA所对应的伺服信息排列(C:轨道或柱面、S:扇区),将在头15内定位头编号H的头的盘10的同心圆状的多个轨道内的预定的轨道的轨道编号C、多个头内的预定的头的头编号H、以及轨道编号C的轨道的多个扇区内的预定的扇区的扇区编号S的组合(C,H,S)向扇区编号S的扇区的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r转换。
控制器A1控制致动器A2。控制器A1例如基于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与实际位置Yr的差分值即对象扇区所对应的读取偏移量(以下,也有时称为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生成致动器A2的头15的驱动量U。此外,控制器A1也可以基于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以外的值,生成驱动量U。
致动器A2根据控制器A1的输出而驱动。致动器A2例如基于驱动量U而驱动,在对象扇区(C,H、S)中将头15移向实际位置Yr。
存储器A12存储有几个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和这些扇区所对应的头的头编号。存储器A12输出预定的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
在对数据进行读取的盘10的逻辑位置、例如LBA,由上位装置、例如主机100指定了的情况下,读取控制系统RSY将LBA预先转换为物理位置(C,H,S),将对象扇区(C,H,S)向转换器A0以及存储器A12输出。转换器A0被输入位置(C,H,S)。转换器A0将位置(C,H,S)向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r转换,并向运算器CL5输出。存储器A12被输入位置(C,H,S)。存储器A12将对象扇区(C,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向运算器CL5输出。运算器CL5被输入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r以及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运算器CL5根据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r以及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之和计算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将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向运算器CL1输出。运算器CL1被输入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以及实际位置Yr。运算器CL1根据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与实际位置Yr的差分计算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将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向控制器A1输出。控制器A1被输入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控制器A1将驱动量U向致动器A2输出。致动器A2被输入驱动量U。致动器A2根据驱动量U而驱动,向驱动量U所对应的实际位置Yr移动头15、例如读取头15R。致动器A2将实际位置Yr向运算器CL1输出。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写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MPU60向对象扇区(C,H,S)写入数据(B1201)。MPU60计算在对象扇区(C,H,S)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半径方向前扇区(C-1,H,S)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B1202)。MPU60判定记录还是不记录半径方向前扇区(C-1,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B1203)。例如,MPU60基于调整读取偏移量X2以及读取偏移阈值,判定记录还是不记录半径方向前扇区(C-1,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换言之,MPU60基于调整读取偏移量X2,判定是否将半径方向前扇区(C-1,H,S)所对应的目标读取偏移量从调整读取偏移量X2校正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在判定为不记录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B1203的否),MPU60不记录校正读取偏移量X4而结束处理。换言之,在判定为不将目标读取偏移量从调整读取偏移量X2校正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MPU60结束处理。例如,在判定为调整读取偏移量X2为读取偏移阈值以下而判定为不记录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MPU60不计算校正读取偏移量X4而结束处理。换言之,在判定为调整读取偏移量X2为读取偏移阈值以下而判定为不将目标读取偏移量从调整读取偏移量X2校正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MPU60不将目标读取偏移量从调整读取偏移量X2校正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而结束处理。
在判定为记录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B1203的是),MPU60计算(或校正)校正读取偏移量X4(B1204)。换言之,在判定为将目标读取偏移量从调整读取偏移量X2校正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MPU60计算(或校正)校正读取偏移量X4。例如,在判定为调整读取偏移量X2比读取偏移阈值大而判定为记录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MPU6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计算(或校正)校正读取偏移量X4。换言之,在判定为调整读取偏移量X2比读取偏移阈值大而判定为将目标读取偏移量从调整读取偏移量X2校正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MPU60基于写入位置信息,将目标读取偏移量从调整读取偏移量X2计算(或校正)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MPU60将半径方向前扇区(C-1,H,S)和半径方向前扇区(C-1,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作为表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B1205),结束处理。
图13是表示图12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图12所示的B1202中,MPU60取得对象扇区(C,H,S)所对应的对象写入偏移量X1(B1301)。MPU60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取得半径方向前扇区(C-1,H,S)所对应的前写入偏移量X0(B1302)。MPU60基于前写入偏移量X0和对象写入偏移量X1,计算调整读取偏移量X2(B1303)。例如,MPU60取前写入偏移量X0与对象写入偏移量X1之和的1/2来计算调整读取偏移量X2。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读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MPU60判定在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中是否记录有对象扇区(C,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B1401)。在判定为在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没有记录有对象扇区(C,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B1401的否),MPU60计算最佳读取半径位置(B1402),进入B1404的处理。在判定为在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记录有对象扇区(C,H,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B1401的是),MPU60计算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B1403)。MPU60基于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与实际位置Yr的差分即对象读取偏移量er,控制头15读取对象扇区(的数据)(B1404),结束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磁盘装置1在向对象扇区写入数据的情况下,计算在对象扇区的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半径方向前扇区的调整读取偏移量X2。磁盘装置1判定调整读取偏移量X2比读取偏移阈值大还是为读取偏移阈值以下。在判定为调整读取偏移量X2比读取偏移阈值大的情况下,磁盘装置1计算半径方向前扇区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将校正读取偏移量X4作为表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磁盘装置1在从对象扇区读取数据的情况下,判定在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是否记录有对象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在判定为在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记录有对象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磁盘装置1基于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与实际位置Yr的差分即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控制头15来读取对象扇区(的数据)。由于磁盘装置1选择性地将校正读取偏移量X4记录于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等的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所以与记录全部扇区所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的记录区域的记录容量相比,能够缩小记录选择出的扇区所对应的几个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的记录区域、例如非易失性的记录区域的记录容量。另外,磁盘装置1由于仅在预定的记录区域所记录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所对应的扇区将目标读取偏移量从最佳读取偏移量校正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进行读取,所以能够抑制读处理的额外开销(overhead)的发生。因此,磁盘装置1能够提高读性能。
接着,针对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磁盘装置进行说明。在变形例中,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部分标注同一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变形例1)
变形例1的磁盘装置1的读处理方法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1不同。
MPU60在读取校正扇区时,设定包含该校正扇区的圆周方向的预定的区间(以下,也有时称为校正区间)或期间(duration)(以下,也有时称为校正期间)。此外,MPU60也可以在写处理时计算出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写入偏移量时,设定校正区间或校正期间。MPU60在读取校正扇区时,在校正区间或校正期间中计算(设定或生成)在该校正扇区的圆周方向上连续配置的多个非校正扇区(以下,也有时称为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此外,MPU60也可以在写处理时计算出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写入偏移量时,在校正区间或校正期间中计算(设定或生成)在该校正扇区的圆周方向上连续配置的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校正扇区以及预备校正扇区位于校正区间或校正期间内。校正区间是校正期间所对应的区间,校正期间是校正区间所对应的期间。例如,在假定为头15的定位控制系统的追随频带是3kHz左右的情况下,校正期间被设定为150μsec左右。此外,校正期间也可以是150μsec以外。MPU60在读取校正扇区时,分别生成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得能够顺利读取该校正扇区。换言之,MPU60在读取校正扇区时,生成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得该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成为连续。此外,MPU60也可以生成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例如,MPU60在读取校正扇区时,生成从校正扇区起在行进方向上连续排列的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其以逐渐变小的方式从该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偏离、且生成从校正扇区起在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其以逐渐变大的方式接近该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
此外,MPU60也可以在校正读取偏移量大的情况下,增大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在校正读取偏移量小的情况下,减小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换言之,MPU60也可以在校正读取偏移量大的情况下,增加预备校正扇区的数量,在校正读取偏移量小的情况下,减少预备校正扇区的数量。另外,MPU60也可以在校正读取偏移量比预定的值小的情况下,不设定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换言之,MPU60在校正读取偏移量比预定的值小的情况下,不计算预备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仅设定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
MPU60在生成了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的情况下,基于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顺利地读取多个预备校正扇区和校正扇区。
图15是表示校正读取偏移量X6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带区域TG14中,轨道TR141以及TR142按记载的顺序在顺方向上被重叠写入。图15示出了轨道TR141所对应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41、和轨道TR142所对应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42。图15示出了,校正扇区(C,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X4(C,S)、预备校正扇区(C,S-3)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3)、预备校正扇区(C,S-2)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预备校正扇区(C,S-1)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预备校正扇区(C,S+1)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预备校正扇区(C,S+2)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预备校正扇区(C,S+3)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3)。预备校正扇区(C,S+1)在校正扇区(C,S)的行进方向上相邻。预备校正扇区(C,S+2)在预备校正扇区(C,S+1)的行进方向上相邻。预备校正扇区(C,S+3)在预备校正扇区(C,S+2)的行进方向上相邻。预备校正扇区(C,S-1)在校正扇区(C,S)的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预备校正扇区(C,S-2)在预备校正扇区(C,S-1)的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预备校正扇区(C,S-3)在预备校正扇区(C,S-2)的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相邻。校正扇区(C,S)、预备校正扇区(C,S-1)、预备校正扇区(C,S-2)、预备校正扇区(C,S-3)、预备校正扇区(C,S+1)、预备校正扇区(C,S+2)、以及预备校正扇区(C,S+3)位于校正期间内。
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X4(C,S)小。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小。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3)比0大,且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小。此外,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3)也可以是0。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X4(C,S)小。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小。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3)也可以比0大、且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小。此外,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3)也可以是0。
MPU60在读取校正扇区(C,S)时,以包含校正扇区(C,S)的方式设定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MPU60在读取校正扇区(C,S)时,分别计算(设定或生成)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所包含的预备校正扇区(C,S-3)至(C,S-1)所分别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3)至X6(C,S-1)、和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所包含的预备校正扇区(C,S+1)至(C,S+3)所分别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至X6(C,S+3)。MPU60基于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3)至X6(C,S+3),读取预备校正扇区(C,S-3)至(C,S-1),校正扇区(C,S),以及预备校正扇区(C,S+1)至(C,S+3)。
图16是表示变形例1的读取控制系统RSY的一例的框图。
读取控制系统RSY还具有生成器A21。生成器A21例如包含于系统控制器130、盘10、易失性存储器70、非易失性存储器80、以及缓冲存储器90。另外,由于即使对象扇区(S)未必是校正扇区也进行校正,所以在此将存储器A12所记录的校正扇区标记为(S0)。在图16中,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0-N),…,X6(C,S0),…,X6(C,S0+N)在读取控制系统RSY内作为信号、或信息而被处理。
生成器A21基于校正扇区(S0)和该校正扇区(S0)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0),生成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0-N),…、X6(C,S0),…,X6(C,S0+N),当对象扇区(S)与扇区(S0-N),…,(S0),…,(S0+N)一致时,将各自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0-N),…,X6(C,S0),…,X6(C,S0+N)作为X6(C,S)输出。在此,N是正整数。扇区(S0-N)至(S0+N)相当于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内配置的扇区。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0)对应于校正扇区。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0-N)至(C,S0-1)和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0+1)至(C,S0+N)对应于预备校正扇区。生成器A21输出所生成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在此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在对象扇区(S)与(S0-N),…,(S0),…,(S0+N)一致时,分别输出校正读取偏移量X6(S0-N),…,X6(S0),…,X6(S0+N)。
在对数据进行读取的盘10的逻辑位置、例如,LBA由上位装置、例如主机100指定了的情况下,读取控制系统RSY将LBA预先转换为物理位置(C,H,S),将对象扇区(C,H,S)向转换器A0以及存储器A12输出。另外,读取控制系统RSY将对象扇区(S)向生成器A21输出。转换器A0被输入位置(C,H,S)。转换器A0将位置(C,H,S)向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r转换,并向运算器CL5输出。存储器A12被输入位置(C,H,S)之中、柱面(轨道)和头的信息即(C,H)。存储器A12将对象扇区(C,H,S)的柱面(轨道)和头的信息即(C,H)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0)以及校正扇区编号(S0)向生成器A21输出。生成器A21被输入对象扇区(S)、校正扇区(S0)以及该校正扇区(S0)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0)。生成器A21基于校正扇区(S0)和该校正扇区(S0)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生成该校正扇区(S0)和在该校正扇区(S0)的圆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0-N)至(C,S0+N),在对象扇区(S)与(S0-N),…,(S0),…,(S0+N)一致时,将各自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S0-N),…,X6(S0),…,X6(S0+N)作为X6(C,S)向运算器CL5输出。
运算器CL5被输入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r以及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运算器CL5根据目标位置(最佳位置)Xr与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之和计算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将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向运算器CL1输出。运算器CL1被输入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以及实际位置Yr。运算器CL1根据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与实际位置Yr的各个差分计算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将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向控制器A1输出。控制器A1被输入对象读取偏移量er。控制器A1将驱动量U向致动器A2输出。致动器A2被输入驱动量U。致动器A2根据驱动量U而驱动,向驱动量U所对应的实际位置Yr移动头15、例如读取头15R。致动器A2将实际位置Yr向运算器CL1输出。
图17是表示变形例1的读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MPU60判定在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盘10的系统区域10c、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0所存储的表中是否记录有包含对象扇区(C,H,S)的柱面(C,H)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B1401)。在判定为在预定的记录区域所存储的表中记录有包含对象扇区(C,H,S)的柱面(C,H)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情况下(B1401的是),MPU60计算配置于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内且包含校正扇区(C,H,S0)的多个扇区所分别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B1701)。换言之,MPU60计算校正扇区和在该校正扇区的圆周方向上连续配置的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MPU60基于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及对象扇区(C,H,S)与多个校正扇区的一致性,计算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B1403)。MPU60基于校正读取半径位置X5与实际位置Yr的各个差分即对象读取偏移量的反码量er,控制头15来读取对象扇区(的数据)(B1404),结束处理。
根据变形例1,磁盘装置1在读取校正扇区时,分别生成校正扇区和在校正扇区的圆周方向上连续配置的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磁盘装置1以使得这些校正读取偏移量成为连续的方式生成。磁盘装置1基于这些校正读取偏移量,读取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因此,磁盘装置1能够提高读性能。此外,磁盘装置1也可以在计算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时,分别生成校正扇区和在校正扇区的圆周方向上连续配置的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
(变形例2)
变形例2的磁盘装置1的读处理方法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的磁盘装置1不同。
MPU60在读取对象扇区时在该对象扇区的行进方向上配置有校正扇区的情况下,在校正区间或校正期间中计算(设定或生成)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此外,MPU60在对对象扇区进行写入时在该对象扇区的行进方向上配置有校正扇区的情况下,在校正区间或校正期间中计算(设定或生成)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MPU60在读取对象扇区时在该对象扇区的行进方向上配置有校正扇区的情况下,分别生成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得能够顺利读取该校正扇区。换言之,MPU60在读取对象扇区时在该对象扇区的行进方向上配置有校正扇区的情况下,以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成为连续的方式生成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例如,MPU60在校正扇区位于从对象扇区起行进方向上的情况下,生成从对象扇区起在行进方向上连续排列的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得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成为最大。在一例中,MPU60以三角形状或正弦波状生成从对象扇区起在行进方向上连续排列的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得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成为顶点。此外,MPU60也可以以三角形状以及正弦波状以外的形状生成从对象扇区起在行进方向上连续排列的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得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最大。
图18是表示校正读取偏移量X6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带区域TG18中,轨道TR181以及TR182按记载的顺序在顺方向上被重叠写入。图18示出了,轨道TR181所对应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81、和轨道TR182所对应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82。图18示出了:预备校正扇区(C,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预备校正扇区(C,S+1)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预备校正扇区(C,S+d-1)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1)、校正扇区(C,S+d)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预备校正扇区(C,S+d+1)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1)、以及预备校正扇区(C,S+2d)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d)。预备校正扇区(C,S+1)在预备校正扇区(C,S)的行进方向上相邻。预备校正扇区(C,S+d-1)位于预备校正扇区(C,S+1)的行进方向。校正扇区(C,S+d)在预备校正扇区(C,S+d-1)的行进方向上相邻。预备校正扇区(C,S+d+1)在校正扇区(C,S)的行进方向上相邻。预备校正扇区(C,S+2d)位于预备校正扇区(C,S+d+1)的行进方向。预备校正扇区(C,S)至(C,S+d-1)、校正扇区(C,S+d)、预备校正扇区(C,S+d+1)至(C,S+2d)位于校正期间内。
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大。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也可以是0。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1)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1)大。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X4(C,S+d)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1)大。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1)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小。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d)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1)小。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2d)也可以是0。
MPU60在读取对象扇区(C,S)时在对象扇区(C,S)的行进方向上配置有校正扇区的情况下,设定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以使其包含校正扇区(C,S)。MPU60在读取对象扇区(C,S)时,分别计算(设定或生成)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所包含的预备校正扇区(对象扇区)(C,S)至(C,S+d-1)所分别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至X6(C,S+d-1)、和校正期间(或校正区间)所包含的预备校正扇区(C,S+d+1)至(C,S+2d)所分别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d+1)至X6(C,S+2d)。MPU60基于校正读取偏移量X6(C,S)至X6(C,S+2d),读取预备校正扇区(C,S)至(C,S+d-1)、校正扇区(C,S+d)、以及预备校正扇区(C,S+d+1)至(C,S+2d)。
根据变形例2,磁盘装置1在读取对象扇区时在对象扇区的行进方向上配置有校正扇区的情况下,分别生成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读取偏移量。磁盘装置1以使得这些校正读取偏移量成为连续的方式生成。磁盘装置1基于这些校正读取偏移量,读取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因此,磁盘装置1能够提高读性能。此外,磁盘装置1也可以在对对象扇区进行写入时在对象扇区的行进方向上配置有校正扇区的情况下,分别生成校正扇区和多个预备校正扇区所分别对应的多个读取偏移量。
(变形例3)
变形例2的磁盘装置1的读处理方法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变形例1、以及变形例2不同。
MPU60判定2个校正扇区是否配置于预定的范围(以下,也有时称为接近范围)内。接近范围例如是头15无法从位于预定的半径位置的扇区起向位于与该扇区隔着最佳写入路径相反侧的预定的半径位置的扇区移动(或方向转换)的圆周方向的范围。MPU60在判定为2个校正扇区配置于接近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是相反方向还是相同方向。在判定为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是彼此相反方向的情况下,MPU60对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进行比较。MPU60仅设定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内的较大一方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换言之,MPU60在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与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是彼此相反方向的情况下,无视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内的较小一方的校正读取偏移量。例如,MPU60在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是外方向的偏移量、且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是内方向的偏移量的情况下,仅设定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内的较大一方的校正读取偏移量。
MPU60在2个校正扇区配置于接近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内的较大一方的校正读取偏移量,读取从预定的校正扇区到另一方的校正扇区为止的各扇区。
MPU60判定2个校正扇区是否配置于接近范围内。MPU60在判定为2个校正扇区配置于接近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是相反方向还是相同方向。在判定为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是彼此相反方向的情况下,MPU60基于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分别计算(设定或生成)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读取偏移量(以下,也有时称为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其成为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与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移动平均(值)。例如,MPU60在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是外方向的偏移量、且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是内方向的偏移量的情况下,计算(设定或生成)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以使其成为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移动平均(值)。
MPU60在2个校正扇区配置于接近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读取从预定的校正扇区到另一方的校正扇区为止的各扇区。
图19是表示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设定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带区域TG19中,轨道TR191以及TR192按记载的顺序在顺方向上被重叠写入。图19示出了轨道TR191所对应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91、和轨道TR192所对应的最佳读取路径TRT192。图19示出了,校正扇区(C,S-2)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和校正扇区(C,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校正扇区(C,S)位于校正扇区(C,S-2)的行进方向。校正扇区(C,S-2)和校正扇区(C,S)配置于接近范围内。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大。
MPU60在判定为校正扇区(C,S-2)和校正扇区(C,S)配置于接近范围内的情况下,对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的绝对值和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的绝对值进行比较。MPU60在判定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的绝对值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的绝对值大的情况下,仅设定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MPU60基于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读取校正扇区(C,S)。也就是说,MPU60按最佳读取路径TRT1读取校正扇区(C,S-2),在半径方向上以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错开而读取校正扇区(C,S)。
图20是表示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0示出了,校正扇区(C,S-2)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和校正扇区(C,S)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例如,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小,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比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小。
MPU60在校正扇区(C,S-2)和校正扇区(C,2)配置于接近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校正扇区(C,S-2)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和校正扇区(C,S)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计算校正扇区(C,S-2)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和校正扇区(C,S)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以使其成为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和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的移动平均(值)。MPU60基于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和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读取从校正扇区(C,S-2)到校正扇区(C,S)为止的各扇区。也就是说,MPU60基于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2)读取校正扇区(C,S-2),基于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X4′(C,S)读取校正扇区(C,S)。
根据变形例3,磁盘装置1在2个校正扇区配置于接近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校正读取偏移量的绝对值内的较大一方的校正读取偏移量,读取从预定的校正扇区到另一方的校正扇区为止的各扇区。另外,磁盘装置1在2个校正扇区配置于接近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预定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和另一方的校正扇区所对应的平均校正读取偏移量,读取从预定的校正扇区到另一方的校正扇区为止的各扇区。因此,磁盘装置1能够提高读性能。
此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例示了以瓦记录写入轨道,但是前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构成也能够适用以通常记录写入轨道的情况。
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要旨中、且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均等的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磁盘装置,具备:
盘,具有配置于从目标位置起以比第1阈值大的第1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错开的第1半径位置的第1扇区;
头,对所述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盘读取数据;以及
控制器,在从所述目标位置起以不同于所述第1偏移量的第2偏移量错开的第2半径位置配置所述头而对所述第1扇区进行读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盘具有配置于从所述目标位置起以第1阈值以下的第3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错开的第3半径位置的第2扇区,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目标位置配置所述头而对所述第2扇区进行读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2偏移量比所述第1偏移量要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盘装置,
即使配置于所述第2半径位置的所述头从所述第2半径位置起在所述半径方向上在定位误差范围内进行了摇动,所述第1扇区以及所述第2扇区也被配置为能够以可读取的第1错误率以下的错误率进行读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1阈值相当于第1范围与第2范围的差分值,所述第1范围是从所述目标位置起到所述第1错误率所对应的第3半径位置为止的范围,所述第2范围是从所述目标位置起到相当于所述定位误差内的向一个方向的最大值的第4半径位置为止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2偏移量相当于从所述第1偏移量减去所述第1阈值而得到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控制器在以小于所述第2偏移量的第4偏移量错开的第4半径位置配置所述头而对在所述第1扇区的所述盘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3扇区进行读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控制器,在配置于所述第1扇区的所述盘的圆周方向的第3扇区被配置于以大于所述第1阈值且小于所述第1偏移量的第4偏移量在所述半径方向上在与所述第1扇区相反的方向上错开的第4半径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半径位置配置所述头而对所述第1扇区进行读取,在所述目标位置配置所述头而对所述第3扇区进行读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控制器,在配置于所述第1扇区的所述盘的圆周方向的第3扇区被配置于以大于所述第1阈值的第4偏移量在所述半径方向上在与所述第1扇区相反的方向上错开的第4半径位置的情况下,按照成为所述第1偏移量与所述第4偏移量的移动平均的路径对所述第1扇区以及所述第3扇区进行读取。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控制器在判定为所述第1偏移量比所述第1阈值大的情况下,计算所述第2偏移量,将所述第2偏移量记录于记录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控制器在对所述第1扇区进行读取时判定在所述记录区域是否记录有所述第2偏移量,在判定为在所述记录区域记录有所述第2偏移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2半径位置配置所述头而对所述第1扇区进行读取。
12.一种读处理方法,是适用于磁盘装置的读处理方法,所述磁盘装置具备:盘,具有配置于从目标位置起以比第1阈值大的第1偏移量在半径方向上错开的第1半径位置的第1扇区;和头,对所述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盘读取数据,所述读处理方法中,
在从所述目标位置起以不同于所述第1偏移量的第2偏移量错开的第2半径位置配置所述头而对所述第1扇区进行读取。
CN202011634081.2A 2020-06-23 2020-12-31 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 Active CN113838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7840A JP2022003599A (ja) 2020-06-23 2020-06-23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リード処理方法
JP2020-107840 2020-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8482A true CN113838482A (zh) 2021-12-24
CN113838482B CN113838482B (zh) 2023-08-08

Family

ID=7896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4081.2A Active CN113838482B (zh) 2020-06-23 2020-12-31 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5366B2 (zh)
JP (1) JP2022003599A (zh)
CN (1) CN113838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7511A (ja) * 2020-08-25 2022-03-09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リライト処理方法
CN115016725A (zh) * 2021-03-05 2022-09-06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管理存储设备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230260540A1 (en) * 2022-02-16 2023-08-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write processing metho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9775A1 (fr) * 2000-02-09 2001-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troleur de la tete de lecture d'une unite de dique optique
US20080002280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d positioning control in a disk drive
JP2009199657A (ja) * 2008-02-21 2009-09-03 Fujitsu Ltd ビットアドレスパターン作成方法及び読み出し方法、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US20150092289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Generating position error signal based on data tracks for magnetic data storage
US10192570B2 (en) * 2017-01-10 2019-01-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write method
CN110289020A (zh) * 2018-03-19 2019-09-27 株式会社东芝 磁盘装置及重复偏出修正数据的写入方法
JP2019204566A (ja) * 2018-05-22 2019-11-28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リード/ライト処理方法
US20200090700A1 (en) * 2018-09-18 2020-03-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write process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1194A (en) 1989-04-17 1993-10-0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beam position and focus in optical disk drives
JP2007115324A (ja) 2005-10-19 2007-05-10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43262A (ja) 2007-03-26 2008-10-09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896961B1 (en) 2012-10-11 2014-11-2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Reader positioning in 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
JP2014089780A (ja) 2012-10-30 2014-05-15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US9378763B1 (en) 2013-09-13 2016-06-2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Track offset compensation in shingled recording
US9378963B2 (en) 2014-01-21 2016-06-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lf-aligned contact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9875763B1 (en) 2016-10-24 2018-01-2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Recovering user data from a variably encroached data track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59775A1 (fr) * 2000-02-09 2001-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troleur de la tete de lecture d'une unite de dique optique
US20080002280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d positioning control in a disk drive
JP2009199657A (ja) * 2008-02-21 2009-09-03 Fujitsu Ltd ビットアドレスパターン作成方法及び読み出し方法、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US20150092289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Generating position error signal based on data tracks for magnetic data storage
US10192570B2 (en) * 2017-01-10 2019-01-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write method
CN110289020A (zh) * 2018-03-19 2019-09-27 株式会社东芝 磁盘装置及重复偏出修正数据的写入方法
JP2019204566A (ja) * 2018-05-22 2019-11-28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リード/ライト処理方法
US20200090700A1 (en) * 2018-09-18 2020-03-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write processing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志华: "瓦记录磁盘写特征研究与优化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03599A (ja) 2022-01-11
CN113838482B (zh) 2023-08-08
US20210398559A1 (en) 2021-12-23
US11335366B2 (en)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38482B (zh) 磁盘装置以及读处理方法
US10366717B1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method of writing RRO correction data
US11495261B2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capable of correcting servo demodulation position
CN110517710B (zh) 磁盘装置及读/写处理方法
US10910013B1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write processing method
CN110600061B (zh) 磁盘装置和写入处理方法
US10867632B2 (en) 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 device capable of recording position error on non-volatile memory
JP2020042875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10777227B2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JP2020047328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ライト処理方法
US20240038267A1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dol setting method
CN115083446A (zh) 磁盘装置以及读/写处理方法
CN112086109B (zh) 磁盘装置以及伺服写入的控制方法
US11670330B2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method
US11869554B2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servo pattern write method
US11545183B2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read processing method
US20220392487A1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read/write processing method
JP2018147537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ライト方法
JP2022038290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CN115048038A (zh) 磁盘装置
CN114185709A (zh) 磁盘装置
JP2021039812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