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6759B - 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6759B
CN113836759B CN202110940223.6A CN202110940223A CN113836759B CN 113836759 B CN113836759 B CN 113836759B CN 202110940223 A CN202110940223 A CN 202110940223A CN 113836759 B CN113836759 B CN 113836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crew
axial
raceway
rig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02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6759A (zh
Inventor
蒋书运
朱永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9402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6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6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6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6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6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滚珠丝杠副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理论计算模型;考虑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推导丝杠、丝杠螺母副、固定端轴承和轴承端盖的刚度计算公式;根据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的设计要求,开展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对相关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丝杠、丝杠螺母副、固定端轴承和轴承端盖等结构参数,完成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结构参数设计。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滚珠丝杠副进给系统轴向刚度计算中忽略赫兹接触区外和轴承安装件弹性变形影响造成误差的问题,提高了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计算精度。

Description

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进给系统建模与参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轴向刚度是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一项重要使用性能,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质量。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主要由丝杠、丝杠螺母副、支承轴承和轴承端盖决定。其中,丝杠螺母副和轴承的滚珠与滚道间是点接触的,除了接触变形外,在赫兹接触区外同样存在着弹性变形,导致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降低。因此,考虑滚珠和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建立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计算模型,开展结构参数对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的灵敏度分析,确定最佳的结构参数,是改善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性能的有效技术手段。
现有技术中,围绕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分析,主要采用赫兹接触理论计算法、有限元法和试验测试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现有的赫兹接触理论计算法忽略了丝杠螺母副、轴承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计算误差较大,无法很好地描述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特性;有限元法建模繁琐,求解耗时,尤其是边界条件的施加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试验测试法则需要搭建复杂的试验装备,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克服现有的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滚珠与滚道间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影响而导致计算精度低的缺陷,以大幅提高进给系统轴向刚度计算精度,提高一次设计成功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理论计算模型:将丝杠、丝杠螺母副、固定端轴承和轴承端盖等效成弹簧元件,将所述进给系统视作四个弹簧元件串联组成的系统;
步骤S2:考虑丝杠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螺母滚道,以及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推导丝杠螺母副、以及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并求解,求解丝杠、以及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其中,推导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的方法包括:将丝杠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螺母滚道赫兹接触区外的刚度线性化处理,根据赫兹点接触理论确定滚珠与丝杠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s,滚珠与螺母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n;运用有限元法确定接触力与丝杠滚道、螺母滚道、滚珠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关系,计算赫兹接触区外的丝杠滚道刚度系数Ksr,螺母滚道刚度系数Knr和滚珠刚度系数Kba;基于刚度系数Khs、Khn、Ksr、Knr、Kba,建立丝杠螺母副静刚度模型,并推导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21
上式中:A、β分别表示丝杠与螺母滚道初始曲率中心距、初始接触角;fs、fn分别表示丝杠滚道、螺母滚道密合度;db表示滚珠直径;δ0表示轴向预紧变形量;δj表示螺母相对于丝杠的轴向位移;A1和A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丝杠滚道与螺母滚道间的实际曲率中心距;β1、Q1和β2、Q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滚珠与丝杠滚道(或螺母滚道)间的实际接触角、接触力;βs1、βn1和βs2、βn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丝杠滚道、螺母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产生的角位移;Fa表示丝杠螺母副所受轴向力;z表示单侧滚珠数;γ表示丝杠螺旋升角;
步骤S3:根据步骤S2所计算出的丝杠的轴向刚度、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以及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计算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确定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与系统结构参数间的对应关系,开展结构参数对轴向刚度的灵敏度分析;以提高刚度为目标,并考虑相关约束条件,确定丝杠、丝杠螺母副、固定端轴承和轴承端盖的结构参数,完成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步骤S2中,推导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的方法包括:考虑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将接触区外刚度线性化处理,根据赫兹点接触理论确定轴承滚动体与内圈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i和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o;运用有限元法确定接触力与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滚动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关系,计算赫兹接触区外的轴承内圈滚道刚度系数Ki、外圈滚道刚度系数Ko和滚动体刚度系数Kw;采用刚度系数Khi、Kho、Ki、Ko、Kw,建立固定端轴承静刚度模型,并推导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31
上式中,A0、β0分别表示固定端轴承内圈与外圈滚道初始曲率中心距、初始接触角;fi、fo分别表示轴承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密合度;Dw表示滚动体直径;δ0x表示轴向预紧变形量;δb表示轴承内圈相对于外圈的轴向位移;Ab1、βb1、P1和Ab2、βb2、P2分别表示“压紧侧”和“放松侧”轴承内圈与外圈滚道的实际曲率中心距、实际接触角、接触力;βi1、βo1和βi2、βo2分别表示“压紧侧”和“放松侧”轴承内圈滚道、轴承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产生的角位移;Fx表示轴承所受轴向力;Zb表示单列轴承滚珠数。
所述步骤S2中,求解固定端轴承、轴承端盖、丝杠螺母副以及丝杠的轴向刚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采用Newton-Raphson法迭代求解所述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得到Fx与δb的对应关系,然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32
上式中,Kb表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
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的方法包括:运用有限元法建立含加载环的轴承端盖静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变形量,然后采用下式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33
上式中,K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δ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变形量;
采用Newton-Raphson法迭代求解所述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得到Fa与δj的对应关系,然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34
上式中,Kj表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
按下式计算丝杠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41
上式适用于丝杠一端轴向浮动、一端固定的情形;其中,Ks表示丝杠的轴向刚度;d2表示丝杠底径;G表示丝杠材料的剪切模量;E表示丝杠材料的弹性模量;l表示螺母副至固定端的距离;Ph表示丝杠导程。
所述步骤S3中,计算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采用下式: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42
上式中,Ka表示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Ks表示丝杠的轴向刚度,Kj表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Kb表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K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所述步骤S2中,所述Ki、Ko、Kw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43
上式中,P是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力,δi、δo、δw分别是轴承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滚动体赫兹接触区外的弹性变形的线位移量;
所述Ksr、Knr、Kba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44
上式中,Q是丝杠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螺母滚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力,δsr、δnr、δba分别是丝杠滚道、螺母滚道、滚珠赫兹接触区外的弹性变形的线位移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考虑滚珠与滚道间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和轴承安装件弹性变形给轴向刚度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计算精度,为机床设计提供高效精确的计算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进给系统轴向刚度模型。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丝杠轴向刚度随螺母轴向位置变化的曲线;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丝杠螺母副静刚度模型。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丝杠螺母副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与接触力的关系曲线。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丝杠螺母副轴向刚度随螺母轴向位置变化的曲线。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固定端轴承轴向刚度随螺母轴向位置变化的曲线。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轴承端盖有限元模型。
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轴承端盖轴向刚度随螺母轴向位置变化的曲线。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进给系统轴向刚度随螺母轴向位置变化的曲线。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进给系统轴向刚度随丝杠公称直径变化的曲线。
图中:1、丝杠螺母副;2、丝杠轴;3、固定端轴承;4、轴承端盖;5、电机;6、联轴器;7、工作台;8、直线导轨副;9、加载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一种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可参考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理论计算模型:将丝杠、丝杠螺母副、固定端轴承和轴承端盖等效成弹簧元件,将所述进给系统视作四个弹簧元件串联组成的系统。
步骤S2:考虑丝杠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螺母滚道,以及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推导丝杠螺母副、以及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并求解,求解丝杠、以及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具体包括:
计算丝杠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51
式(1)适用于丝杠一端轴向浮动、一端固定的情形;其中,Ks表示丝杠的轴向刚度;d2表示丝杠底径;G、E分别表示丝杠材料的剪切模量、弹性模量;l表示螺母副至固定端的距离;Ph表示丝杠导程;
推导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并求解计算:
推导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的方法包括:将丝杠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滚道、螺母滚道赫兹接触区外的刚度线性化处理,根据赫兹点接触理论确定滚珠与丝杠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s、滚珠与螺母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n;运用有限元法确定接触力与丝杠滚道、螺母滚道、滚珠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关系,计算赫兹接触区外的丝杠滚道刚度系数Ksr,螺母滚道刚度系数Knr和滚珠刚度系数Kba
上述Ksr、Knr、Kba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61
式(2)中,Q是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或螺母)滚道间的法向接触力,δsr、δnr、δba分别是丝杠滚道、螺母滚道、滚珠赫兹接触区外的弹性变形的线位移量;
基于上述五个刚度系数Khs、Khn、Ksr、Knr、Kba,建立丝杠螺母副静刚度模型,并推导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非线性方程组)如下: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62
式(3)中:A、β分别表示丝杠与螺母滚道初始曲率中心距、初始接触角;fs、fn分别表示丝杠滚道、螺母滚道密合度;db表示滚珠直径;δ0表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预紧变形量;δj表示螺母相对于丝杠的轴向位移;A1和A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丝杠与螺母滚道实际曲率中心距;β1、Q1和β2、Q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滚珠与丝杠(或螺母)滚道间的实际接触角、接触力;βs1、βn1和βs2、βn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丝杠滚道、螺母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产生的角位移;Fa表示螺母副所受轴向力;z表示单侧滚珠数;γ表示丝杠螺旋升角;
采用Newton-Raphson法迭代求解式(3),得到Fa与δj的对应关系,然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63
式(4)中,Kj表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Fa表示螺母副所受轴向力,δj表示螺母相对于丝杠的轴向位移;
推导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并求解计算:
推导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的方法包括:考虑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将接触区外刚度线性化处理,根据赫兹点接触理论确定轴承滚动体与内圈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i和轴承滚动体与螺母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o;运用有限元法确定接触力与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滚动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关系,计算赫兹接触区外的轴承内圈滚道刚度系数Ki、外圈滚道刚度系数Ko和滚动体刚度系数Kw
上述Ki、Ko、Kw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71
式(5)中,P是轴承滚动体与内圈(或外圈)滚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力,δi、δo、δw分别是轴承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滚动体赫兹接触区外的弹性变形的线位移量;
基于上述五个刚度系数Khi、Kho、Ki、Ko、Kw,建立固定端轴承的静刚度模型,并推导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非线性方程组)如下: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72
式(6)中,A0、β0分别表示固定端轴承内圈与外圈滚道初始曲率中心距、初始接触角;fi、fo分别表示轴承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密合度;Dw表示滚动体直径;δ0x表示轴承的轴向预紧变形量;δb表示轴承内圈相对于外圈的轴向位移;Ab1、βb1、P1和Ab2、βb2、P2分别表示“压紧侧”和“放松侧”轴承内圈与外圈滚道的实际曲率中心距、实际接触角、接触力;βi1、βo1和βi2、βo2分别表示“压紧侧”和“放松侧”轴承内圈滚道、轴承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产生的角位移;Fx表示轴承所受轴向力;Zb表示单列轴承滚珠数;
采用Newton-Raphson法迭代求解式(6),得到Fx与δb的对应关系,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81
上式中,Kb表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Fx表示轴承所受轴向力,δb表示轴承内圈相对于外圈的轴向位移;
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运用有限元法建立含加载环的轴承端盖静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变形量,再采用下式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82
式(8)中,K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Fx表示轴承所受轴向力,δ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变形量。
步骤S3:根据步骤S2所计算出的丝杠的轴向刚度、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以及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计算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83
式(9)中,Ka表示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Ks表示丝杠的轴向刚度,Kj表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Kb表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K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确定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与系统结构参数间的对应关系,开展结构参数对轴向刚度的灵敏度分析;以提高刚度为目标,并考虑相关约束条件,确定丝杠、丝杠螺母副、固定端轴承和轴承端盖的结构参数,完成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含滚珠丝杠副BIF3205-10的机床进给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丝杠螺母副1、丝杠轴2、固定端轴承3、轴承端盖4、电机5、联轴器6、工作台7和直线导轨副8,且丝杠轴2左端可轴向浮动,右端固定,此进给系统中丝杠螺母副1、固定端轴承3和轴承端盖4的相关参数分别列于表1、表2和表3中:
表1丝杠-螺母副参数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84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91
表2固定端轴承参数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92
表3轴承端盖参数
Figure BDA0003213827190000093
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此进给系统的结构特点,将其简化为如图3所示的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模型:将丝杠轴2、丝杠螺母副1、固定端轴承3和轴承端盖4四个关键件等效成弹簧元件,进给系统则视作这四个关键弹簧元件串联组成的系统;
步骤S2:考虑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推导丝杠轴2、丝杠螺母副1、固定端轴承3和轴承端盖4的刚度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四步:
步骤S21、采用式(1)计算丝杠轴2的轴向刚度,结果如图4所示;
步骤S22、考虑丝杠滚道、螺母滚道和滚珠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将接触区外刚度线性化处理,采用刚度系数Khs、Khn、Ksr、Knr、Kba,建立如图5所示的丝杠螺母副静刚度模型;根据赫兹点接触理论确定滚珠与丝杠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s和滚珠与螺母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n;运用有限元法确定接触力与丝杠滚道、螺母滚道、滚珠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关系,如图6所示,继而采用公式(2)计算赫兹接触区外的丝杠滚道刚度系数Ksr,螺母滚道刚度系数Knr和滚珠刚度系数Kba
再采用Newton-Raphson法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组(3),得到Fa与δj的对应关系;最后采用公式(4)计算丝杠螺母副1的轴向刚度,结果如图7所示;
步骤S23、考虑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滚动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将接触区外刚度线性化处理,采用刚度系数Khi、Kho、Ki、Ko、Kw,建立轴承静刚度模型;根据赫兹点接触理论确定滚动体与内圈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i和滚动体与螺母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o,运用有限元法确定接触力与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滚动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关系,继而采用公式(5)计算赫兹接触区外的内圈滚道刚度系数Ki,外圈滚道刚度系数Ko和滚动体刚度系数Kw
再采用Newton-Raphson法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组(6),得到Fx与δb的对应关系;最后采用公式(7)计算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结果如图8所示;
步骤S24、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如图9所示的含加载环9的轴承端盖静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轴承端盖4的轴向变形量,再采用公式(8)计算轴承端盖4的轴向刚度,结果如图10所示。
步骤S3:根据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的设计要求,开展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对相关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丝杠轴2、丝杠螺母副1、固定端轴承3和轴承端盖4等结构参数,完成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结构参数设计,包括以下两步:
步骤S31:采用公式(9)计算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结果如图11所示。由图可知,赫兹接触区外的弹性变形会导致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较大幅度下降,因此,为提高设计精度,在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结构参数设计过程中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须予以考虑;
步骤S32:确定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与各结构参数间的对应关系,开展结构参数对轴向刚度的灵敏度分析;以提高刚度为目标,并考虑相关约束条件,确定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结构参数。
本实施例以确定合适的丝杠轴2的公称直径d0为例作进一步说明。丝杠轴2的公称直径d0的设计区间为[15mm,50mm],按步骤S1至步骤S3计算不同公称直径下,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得到如图12所示的进给系统轴向刚度随丝杠公称直径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进给系统轴向刚度随丝杠公称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轴向刚度对公称直径的敏感程度则不断下降,当公称直径d0超过30mm(临界点),继续增大丝杠的公称直径对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的提升效果甚微(非敏感区),因此,可将本实施例的丝杠公称直径d0设计为32.75mm。

Claims (5)

1.一种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理论计算模型:将丝杠、丝杠螺母副、固定端轴承和轴承端盖等效成弹簧元件,将所述进给系统视作四个弹簧元件串联组成的系统;
步骤S2:考虑丝杠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螺母滚道,以及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推导丝杠螺母副、以及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并求解,求解丝杠、以及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其中,推导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的方法包括:将丝杠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螺母滚道赫兹接触区外的刚度线性化处理,根据赫兹点接触理论确定滚珠与丝杠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s,滚珠与螺母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n;运用有限元法确定接触力与丝杠滚道、螺母滚道、滚珠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关系,计算赫兹接触区外的丝杠滚道刚度系数Ksr,螺母滚道刚度系数Knr和滚珠刚度系数Kba;基于刚度系数Khs、Khn、Ksr、Knr、Kba,建立丝杠螺母副静刚度模型,并推导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11
上式中:A、β分别表示丝杠与螺母滚道初始曲率中心距、初始接触角;fs、fn分别表示丝杠滚道、螺母滚道密合度;db表示滚珠直径;δ0表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预紧变形量;δj表示螺母相对于丝杠的轴向位移;A1和A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丝杠滚道与螺母滚道间的实际曲率中心距;β1、Q1和β2、Q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滚珠与丝杠滚道或螺母滚道间的实际接触角、接触力;βs1、βn1和βs2、βn2分别表示“放松侧”和“压紧侧”丝杠滚道、螺母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产生的角位移;Fa表示丝杠螺母副所受轴向力;z表示单侧滚珠数;γ表示丝杠螺旋升角;
步骤S3:根据步骤S2所计算出的丝杠的轴向刚度、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以及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计算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确定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刚度与系统结构参数间的对应关系,开展结构参数对轴向刚度的灵敏度分析;以提高刚度为目标,并考虑相关约束条件,确定丝杠、丝杠螺母副、固定端轴承和轴承端盖的结构参数,完成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推导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的方法包括:考虑轴承中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影响,将接触区外刚度线性化处理,根据赫兹点接触理论确定轴承滚动体与内圈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i和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滚道间的接触刚度系数Kho;运用有限元法确定接触力与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滚动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的关系,计算赫兹接触区外的轴承内圈滚道刚度系数Ki、外圈滚道刚度系数Ko和滚动体刚度系数Kw;采用刚度系数Khi、Kho、Ki、Ko、Kw,建立固定端轴承静刚度模型,并推导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21
上式中,A0、β0分别表示固定端轴承内圈与外圈滚道初始曲率中心距、初始接触角;fi、fo分别表示轴承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密合度;Dw表示滚动体直径;δ0x表示轴承的轴向预紧变形量;δb表示轴承内圈相对于外圈的轴向位移;Ab1、βb1、P1和Ab2、βb2、P2分别表示“压紧侧”和“放松侧”轴承内圈与外圈滚道的实际曲率中心距、实际接触角、接触力;βi1、βo1和βi2、βo2分别表示“压紧侧”和“放松侧”轴承内圈滚道、轴承外圈滚道赫兹接触区外弹性变形产生的角位移;Fx表示轴承所受轴向力;Zb表示单列轴承滚珠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求解固定端轴承、轴承端盖、丝杠螺母副以及丝杠的轴向刚度的方法,具体包括:
采用Newton-Raphson法迭代求解所述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公式,得到Fx与δb的对应关系,然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31
上式中,Kb表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
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的方法包括:运用有限元法建立含加载环的轴承端盖静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变形量,然后采用下式计算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32
上式中,K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δ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变形量;
采用Newton-Raphson法迭代求解所述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公式,得到Fa与δj的对应关系,然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33
上式中,Kj表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
按下式计算丝杠的轴向刚度: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34
上式适用于丝杠一端轴向浮动、一端固定的情形;其中,Ks表示丝杠的轴向刚度;d2表示丝杠底径;G表示丝杠材料的剪切模量;E表示丝杠材料的弹性模量;l表示螺母副至固定端的距离;Ph表示丝杠导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计算滚珠丝杠机床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采用下式: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35
上式中,Ka表示进给系统的轴向刚度,Ks表示丝杠的轴向刚度,Kj表示丝杠螺母副的轴向刚度,Kb表示固定端轴承的轴向刚度,Kc表示轴承端盖的轴向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Ki、Ko、Kw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36
上式中,P是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力,δi、δo、δw分别是轴承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滚动体赫兹接触区外的弹性变形的线位移量;
所述Ksr、Knr、Kba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213827180000041
上式中,Q是丝杠螺母副中滚珠与丝杠、螺母滚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力,δsr、δnr、δba分别是丝杠滚道、螺母滚道、滚珠赫兹接触区外的弹性变形的线位移量。
CN202110940223.6A 2021-08-16 2021-08-16 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Active CN113836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0223.6A CN113836759B (zh) 2021-08-16 2021-08-16 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0223.6A CN113836759B (zh) 2021-08-16 2021-08-16 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6759A CN113836759A (zh) 2021-12-24
CN113836759B true CN113836759B (zh) 2022-11-11

Family

ID=7896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0223.6A Active CN113836759B (zh) 2021-08-16 2021-08-16 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675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882A (zh) * 2018-08-15 2018-11-30 东南大学 高速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动态设计方法
CN108984831A (zh) * 2018-06-07 2018-12-1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双丝杠驱动系统传动链刚度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4831A (zh) * 2018-06-07 2018-12-1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双丝杠驱动系统传动链刚度建模方法
CN108920882A (zh) * 2018-08-15 2018-11-30 东南大学 高速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动态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双螺母垫片预紧式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静刚度灵敏度与可靠性分析;魏宗平;《机械传动》;20171115(第11期);全文 *
带滚珠丝杠副的直线导轨结合部动态刚度特性;蒋书运等;《机械工程学报》;20100105(第01期);全文 *
高速滚珠丝杠副轴向结合部动态刚度特性分析;杨俊杰等;《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00920(第0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6759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02857A (en) Bea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a pre-load on or a clearance in the same
CN110095280B (zh) 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综合磨损系数测试方法
CN110408925B (zh) 激光熔覆机床激光头高度动态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048793A1 (en) Spindle thermal error compensation method insensitive to cooling system disturbance
CN113275977B (zh) 非球面光学元件加工机床导轨形状误差的确定性补偿方法
CN207037447U (zh) 可进行误差补偿的数控机床
JPH09196605A (ja) 複列アンギュラ玉軸受の測定方法および組立方法
CN113836759B (zh) 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刚度建模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CN102069111A (zh) 直线条材的卧式自适应机械式精密矫直装置
CN113211018A (zh) 一种超长大直径薄壁钢管的机加工工艺
CN106312711A (zh) 曲轴随动磨削连杆颈时中心架的校调方法
CN111855196B (zh) 滚珠丝杠副扭转刚性测试方法
CN110146285A (zh) 基于受载变形曲线的滚珠丝杠副最大轴向载荷测量方法
CN108920882B (zh) 高速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动态设计方法
CN112231854B (zh) 双v密珠型直线导轨五自由度静刚度计算方法
CN113792451B (zh)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态刚度计算与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CN103486925A (zh) 一种角度千分尺及其工件测量方法
CN110006315A (zh) 一种用于测量导叶设备调整垫片厚度的测量工装及方法
Li et al. Load-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model and measurement of deep groove ball bearing and 4-point contact ball bearing
CN107457540B (zh) 薄壁锥筒形装药体壳体容积控制方法
CN102354150A (zh) 铝合金车体侧墙窗口加工方法
US11467066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reload value of the screw based on thermal error and temperature rise weighting
CN114054708B (zh) 一种辊缝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723162B (zh) 一种弹簧变形补偿方法
CN114749998B (zh) 蜗轮蜗杆驱动转台准静态精度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