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2360B -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2360B
CN113812360B CN202010568242.6A CN202010568242A CN113812360B CN 113812360 B CN113812360 B CN 113812360B CN 202010568242 A CN202010568242 A CN 202010568242A CN 113812360 B CN113812360 B CN 113812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it
powder type
algae powder
shellfish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82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2360A (zh
Inventor
龙菲平
刘建华
加晶
迟庆雷
彭倩倩
王谝
周广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dic Bio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dic Bio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dic Bio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dic Bio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82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23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2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2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2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2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8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aquatic animals, e.g. fish, crustaceans or mollus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A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中的至少两种;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A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4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100重量%,金藻的含量<10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60重量%,扁藻的含量≤20重量%。采用本发明的藻粉型育苗饵料能够使得贝苗海域出苗率提高近2倍,贝苗活力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

Description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贝类育苗场单细胞活藻的培养一般是在水桶和水泥池中进行的,活藻的培养在室外开放的环境中在水桶和水泥池中进行的,藻细胞的生长受气候环境、水体环境的影响大,藻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随着气候环境和水体环境的波动而波动,导致贝类饵料数量和质量不稳定。因贝类育苗场的活藻培育受气候、水体环境影响以及细菌、浮游动物等导致的污染,经常出现活藻培育失败,多数情况下只使用单一活藻育苗。由于活藻饵料数量和质量不稳定以及活藻饵料营养成分不全面等问题,无法为贝类幼苗提供全面的营养,严重影响贝类幼体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贝类育苗过程因活藻饵料而导致的无法为贝类幼苗提供生长需要的营养的问题,提供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利用该藻粉型育苗饵料进行贝类育苗能够提高贝类幼苗生长发育的需求,提高贝类的出苗率和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A,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A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中的至少两种;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A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4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100重量%,金藻的含量<10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60重量%,扁藻的含量≤20重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B,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B包含金藻,以及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B的总重量计,三角褐指藻的含量≤10重量%,80重量%≤金藻的含量<10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10重量%。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C,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C包含金藻,以及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中的至少两种;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C的总重量计,金藻的含量为80-95重量%,小球藻的含量≤1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1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10重量%。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D,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D包含金藻和扁藻,以及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D的总重量计,金藻的含量为70-90重量%,扁藻的含量为5-15重量%,小球藻的含量≤8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8重量%,角毛藻的含量≤8重量%。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E,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E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E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金藻的含量为40-6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扁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F,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F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F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30-40重量%,金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30-40重量%,扁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A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B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贝类D型幼体前期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九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C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贝类D型幼体后期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十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D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贝类壳顶期幼体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E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贝类匍匐幼体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F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稚贝期贝类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A投喂D型幼体时期的幼体至稚贝期的贝类。
本发明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B投喂D型幼体前期的幼体;
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C投喂D型幼体后期的幼体;
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D投喂壳顶期幼体;
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E投喂匍匐幼体;
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F投喂稚贝。
使用本发明藻粉型育苗饵料进行贝类的人工育苗,替代活藻育苗方式,可减少育苗场活藻培育所需人工和活藻培育车间的占地面积,解决气候原因和培藻技术导致的饵料供应不稳定和饵料质量不稳定,并且适合标准化操作,有利于人工育苗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采用本发明的藻粉型育苗饵料能够使得贝苗出苗率提高,贝苗活力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
而且本发明的藻粉型育苗饵料保存期长,从活藻的2-7天变为藻粉的1-2年,不受气候影响,满足全年育苗需要。且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中含有多种微藻,营养全面,满足贝类幼苗生长发育的需求,增强贝类的活力。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一种藻粉型育苗饵料,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中的至少两种;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4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100重量%,金藻的含量<10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60重量%,扁藻的含量≤20重量%。该藻粉型育苗饵料可以简称为藻粉型育苗饵料A。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0-20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0-40重量%(比如可以为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金藻的含量为10-99重量%(比如可以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99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角毛藻的含量为0-40重量%(比如可以为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扁藻的含量为0-20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在所述优选的范围内,能够提高贝类育苗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以藻粉的形式存在。
在本发明中,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藻株可以各自独立地是现有的藻株,对其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培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操作。
在本发明中,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培养可以各自独立地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其中,优选地,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各自独立地在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如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或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如跑道池)中进行培养;小球藻优选在发酵罐中进行培养。
在本发明中,用于培养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培养基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培养基。
优选地,用于培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培养基各自独立地为f/2培养基。更优选地,所述f/2培养基为改良的f/2培养基,其组成为:30-40g/海盐,0.1-2g/LNaNO3,50-80mg/L NaH2PO4.H2O,3-5mg/L FeCl3.6H2O,3-5mg/L Na2EDTA.2H2O,0.01-0.03mg/L CuSO4.5H2O,0.01-0.03mg/L NaMoO4.2H2O,0.01-0.8mg/L ZnSO4.7H2O,0.005-0.2mg/LCoCl2,0.1-0.5mg/L MnCl2.4H2O,1-5μg/L维生素B12,1-5μg/L生物素,0.1-1μg/L维生素B1。
优选地,用于培养小球藻的培养基为Endo培养基。优选地,所述Endo培养基为改良的Endo培养基,其组成为20-30g/L葡萄糖,1-5g/LKNO3,1-2g/L KH2PO4,1-2g/L MgSO4.7H2O,0.1-0.4g/L柠檬酸钠,0.01-0.04g/L FeSO4.7H2O,1-4mg/L EDTA-Na2,0.01-0.05g/LCaCl2.2H2O,1-5mg/L H3BO3,0.1-0.5mg/L ZnSO4.7H2O,1-3mg/L MnCl2.4H2O,0.01-0.04mg/LNaMoO4,0.03-0.1mg/L CuSO4.2H2O。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角褐指藻的培养条件包括:盐度为20-25‰,温度为15-25℃,光强为50-200μmol m-2s-1,pH为6.5-7.5,培养7-10天。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藻的培养条件包括:盐度为20-25‰,温度为20-30℃,光强为60-120μmol m-2s-1,pH为6.5-7.5,培养5-10天。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角毛藻的培养条件包括:盐度为25-30‰,温度为20-25℃,光强为50-100μmol m-2s-1,pH为6.5-7.5,培养7-10天。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扁藻的培养条件包括:盐度为30-35‰,温度为25-30℃,光强为50-100μmol m-2s-1,pH为6-8,培养7-10天。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球藻的培养条件包括:pH为6.5-7.5,温度为25-30℃,转速为150-200rpm,培养6-12天。
在本发明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制备方法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方法,比如可以是上述各种藻的藻粉按照比例混合制得。其中,藻粉的制备方法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干燥方法制得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藻藻粉、三角褐指藻藻粉、扁藻和所述角毛藻藻粉的制备方法分别为冷冻干燥。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球藻藻粉的制备方法分别包括: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
优选地,所述冷冻干燥的方法包括:在-40至-30℃的条件下预冻1-4h,在-20至0℃的条件下一次升华15-24h,在20-40℃的条件下二次解析1-6h。
优选地,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包括:进风温度为150-200℃,出风温度为85-95℃,时间为36-54h。
其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制备方法可以是将配方中涉及的藻粉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包含三角褐指藻、金藻和角毛藻中的至少两种;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三角褐指藻的含量≤10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9、1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80重量%≤金藻的含量<100重量%(比如可以为80、82、84、86、88、90、92、94、96、98、99、99.2、99.4、99.6、99.8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角毛藻的含量≤10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9、1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该藻粉型育苗饵料可以简称为藻粉型育苗饵料B。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6重量%,金藻的含量为90-96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2-6重量%。在所述优选的范围内,能够提高贝类育苗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包含金藻,以及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中的至少两种;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C的总重量计,金藻的含量为80-95重量%(比如可以为80、82、84、86、88、90、92、94、95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小球藻的含量≤1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10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9、1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角毛藻的含量≤10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9、1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该藻粉型育苗饵料可以简称为藻粉型育苗饵料C。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金藻的含量为85-90重量%,小球藻的含量3-7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6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2-6重量%。在所述优选的范围内,能够提高贝类育苗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包含金藻和扁藻,以及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D的总重量计,金藻的含量为70-90重量%(比如可以为70、72、74、76、78、80、82、84、86、88、9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扁藻的含量为5-15重量%(比如可以为5、6、7、8、9、10、11、12、13、14、15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小球藻的含量≤8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三角褐指藻的含量≤8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角毛藻的含量≤8重量%(比如可以为0、1、2、3、4、5、6、7、8、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该藻粉型育苗饵料可以简称为藻粉型育苗饵料D。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金藻的含量为75-85重量%,扁藻的含量为8-10重量%,小球藻的含量2-5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5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2-5重量%。在所述优选的范围内,能够提高贝类育苗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E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比如可以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比如可以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金藻的含量为40-60重量%(比如可以为40、42、44、46、48、50、52、54、56、58、6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角毛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比如可以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扁藻的含量为10-20重量%(比如可以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该藻粉型育苗饵料可以简称为藻粉型育苗饵料E。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15-2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10-15重量%,金藻的含量为40-45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10-15重量%,扁藻的含量为15-20重量%。在所述优选的范围内,能够提高贝类育苗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F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5-20重量%(比如可以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5-40重量%(比如可以为25、26、28、30、32、34、36、38、4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金藻的含量为10-25重量%(比如可以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角毛藻的含量为30-45重量%(比如可以为30、32、34、36、38、40、42、44、45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扁藻的含量为5-20重量%(比如可以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以及任意两个值之间组成的任意范围)。该藻粉型育苗饵料可以简称为藻粉型育苗饵料F。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10-15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5-35重量%,金藻的含量为15-2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25-35重量%,扁藻的含量为10-15重量%。在所述优选的范围内,能够提高贝类育苗的效果。
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A具有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可以用于贝类育苗的各个阶段,比如从D型幼体前期的幼体至稚贝期的贝类。
在本发明中,所述贝类可以为现有的各种贝类,优选地,所述贝类选自虾夷扇贝、牡蛎、青蛤、文蛤、缢蛏、斑马蛤、菲律宾蛤、泥蚶、魁蚶、血蚶和贻贝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贝类育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投喂D型幼体前期的幼体至稚贝期的贝类。
其中,D型幼体前期至稚贝期的贝类包括D型幼体前期的幼体、D型幼体后期的幼体、壳顶期幼体、匍匐幼体、稚贝。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不同阶段的幼体,对藻粉型育苗饵料A中的成分和组成进行调整以满足贝苗培育的需要。
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B具有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贝类D型幼体育苗中的应用。
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C具有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贝类D型幼体后期育苗中的应用。
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D具有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贝类壳顶期幼体育苗中的应用。
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E具有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贝类匍匐幼体育苗中的应用。
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F具有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优选在稚贝期贝类育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B投喂D型幼体前期的幼体;
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C投喂D型幼体后期的幼体;
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D投喂D型壳顶期幼体;
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E投喂匍匐幼体;
使用如上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F投喂稚贝。
在本发明中,所述稚贝是指贝苗附着后至出苗前的稚贝。
在本发明中,藻粉型育苗饵料的使用方法优选包括:将养殖清水和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后,得到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液,投喂贝类幼苗。应当理解的是,贝类幼苗是指上述不同阶段的幼苗。
其中,养殖清水优选为300-500目滤膜过滤后海水。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的方法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均质、搅拌、过滤中的至少一种方法,使得藻粉型育苗饵料均匀的分散在藻粉型育苗饵料中。
在本发明中,将养殖清水和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后还可以经过过滤,去除其中未充分分散的藻细胞。其中,过滤的孔径可以为300-500目。得到的滤过液即为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液中的藻粉型育苗饵料的含量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优选地,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液的总体积计,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液中的藻粉型育苗饵料的含量为0.1-100g/L。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投喂贝类幼苗时的用量使得水体中藻细胞个数为1×104-1×105个/mL。
在本发明中,各个时期的幼体的培养方法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D型幼体至稚贝期贝苗的培养方法包括:水温为10-16℃,盐度为10-20‰,日投饵次数为4-6次,即每4-6h投喂一次。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对育苗的水体进行更换,更换的方法可以是本领域常规采用的方法,也可以多次换水,但人工、能耗、成本都相应增加,优选地,每天早上用虹吸法或池底排水法换水一次。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各藻种为保藏在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国投微藻中心藻种库的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和扁藻(Platymonas sp.)。
附着后的变态率和出苗后苗密度通过人工计数获得。
改良的f/2培养基的组成为:35g/海盐,1g/L NaNO3,67mg/L NaH2PO4.H2O,3.65mg/L FeCl3.6H2O,4.37mg/L Na2EDTA.2H2O,0.0196mg/L CuSO4.5H2O,0.0126mg/L NaMoO4.2H2O,0.044mg/L ZnSO4.7H2O,0.01mg/L CoCl2,0.36mg/L MnCl2.4H2O,2.5μg/L维生素B12,2.5μg/L生物素,0.5μg/L维生素B1。
改良的Endo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20g/L,KNO3 3g/L,1.2g/L KH2PO4,1.2g/LMgSO4.7H2O,柠檬酸钠0.2g/L,0.016g/L FeSO4.7H2O,2.1mg/L EDTA-Na2,0.03g/LCaCl2.2H2O,2.86mg/L H3BO3,0.222mg/L ZnSO4.7H2O,1.81mg/L MnCl2.4H2O,0.021mg/LNaMoO4,0.07mg/L CuSO4.2H2O。
制备例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藻粉的制备方法
(1)藻的培养
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的培养: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自养培养,培养基为改良的f/2,盐度为20‰,温度为20℃,光强为60μmol m-2s-1,pH为6.5-7.5,培养7天。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的培养: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自养培养,培养基为改良的f/2,盐度为20‰,温度为25℃,光强为100μmol m-2s-1,pH为6.5-7.5,培养7天。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的培养: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自养培养,培养基为改良的f/2,盐度为30‰,温度为25℃,光强为100μmol m-2s-1,pH为6.5-7.5,培养3天。
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的培养:在发酵罐中进行异养培养:培养基为改良的Endo,pH为6.5-7.5,温度为30℃,转速为150rpm,葡萄糖浓度为20g/L,培养6天。
扁藻(Platymonas sp.)的培养: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自养培养,改良的f/2培养基,盐度为35‰,温度为25℃,光强为100μmol m-2s-1,pH为6.5-8.0,培养5天。
(2)藻粉的制备
分别采收步骤(1)中培养得到的藻体,然后采用冷冻干燥的方式分别进行干燥,得到单独的藻粉,其中,冷冻干燥的方法为-35℃预冻2h,0℃一次升华19h,20℃二次解析2h。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藻粉型育苗饵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表1所示的配方将涉及的藻粉混合均匀,配制得到藻粉型育苗饵料。其中,表1中各种藻粉的含量以重量%表示。
表1
Figure BDA0002548313130000131
Figure BDA000254831313000014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按照表2中编号1-13所示方案的相应的藻粉型育苗饵料对虾夷扇贝进行育苗。
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液的制备:取藻粉型育苗饵料和养殖清水,使用均质机均质5min后,使用400目纱网过滤,取滤过液,配制成藻粉型育苗饵料含量为10g/L的藻粉型育苗饵料混合液(藻细胞数约为3×1011个/L)。
D型期幼体至附着后出苗前稚贝的培育方法:水温为12-16℃,盐度为15-20‰,每天换水1次,全换水;日投饵6次,每4h投喂一次。
对附着后的变态率以及出苗后贝苗的密度进行测定,其结果见表3。
表2
Figure BDA0002548313130000142
Figure BDA000254831313000015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活藻藻液的准备:将等鞭金藻从琼脂平皿上接入灭菌的f/2培养基中,在三角瓶中培养,待藻液浓度达到约108个/L时,以1:10的比例接入500L的桶中,在桶内培养2天,再以1:10的比例接入40000L的水泥池中培养,当藻细胞浓度达到约107个/L时,投喂贝类幼苗。
D型期幼体至附着后出苗前稚贝的培育方法:水温为12-16℃,盐度为15-20‰,每天换水1次,全换水;日投饵6次,每4h投喂一次。
对附着后的变态率以及出苗后贝苗的密度进行测定,其结果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2548313130000152
Figure BDA0002548313130000161
通过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育苗,出苗后的贝苗密度高于对比例组,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能够使得贝苗活力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此外,通过上述方案培养的贝类幼苗的壳长无显著性差异。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中的至少三种;
当其应用于贝类D型幼体前期育苗中,所述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为藻粉型育苗饵料B,其包含金藻、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B的总重量计,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6重量%,金藻的含量为90-96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2-6重量%;
当其应用于贝类D型幼体后期育苗中,所述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为藻粉型育苗饵料C,其包含金藻、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贝类饵料C的总重量计,金藻的含量为85-90重量%,小球藻的含量3-7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6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2-6重量%;
当其应用于贝类壳顶期幼体育苗中,所述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为藻粉型育苗饵料D,其包含金藻、扁藻、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D的总重量计,金藻的含量为75-85重量%,扁藻的含量为8-10重量%,小球藻的含量2-5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5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2-5重量%;
当其应用于贝类匍匐幼体育苗中,所述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为藻粉型育苗饵料E,其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E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15-20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10-15重量%,金藻的含量为40-45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10-15重量%,扁藻的含量为15-20重量%;
当其应用于稚贝期贝类育苗中,所述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为藻粉型育苗饵料F,其包含小球藻、三角褐指藻、金藻、角毛藻和扁藻;
其中,以所述藻粉型育苗饵料F的总重量计,小球藻的含量为10-15重量%,三角褐指藻的含量为25-35重量%,金藻的含量为15-20重量%,角毛藻的含量为25-35重量%,扁藻的含量为10-15重量%;
其中,所述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的使用方法包括:使用藻粉型育苗饵料B投喂D型幼体前期的幼体;然后使用藻粉型育苗饵料C投喂D型幼体后期的幼体;然后使用藻粉型育苗饵料D投喂壳顶期幼体;然后使用藻粉型育苗饵料E投喂匍匐幼体;然后使用藻粉型育苗饵料F投喂稚贝。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粉型贝类育苗饵料在贝类育苗中提高贝苗出苗率和/或贝苗活力中的应用。
3.一种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B投喂D型幼体前期的幼体;
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C投喂D型幼体后期的幼体;
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D投喂壳顶期幼体;
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E投喂匍匐幼体;
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粉型育苗饵料F投喂稚贝。
CN202010568242.6A 2020-06-19 2020-06-19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Active CN113812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8242.6A CN113812360B (zh) 2020-06-19 2020-06-19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8242.6A CN113812360B (zh) 2020-06-19 2020-06-19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2360A CN113812360A (zh) 2021-12-21
CN113812360B true CN113812360B (zh) 2023-01-06

Family

ID=7891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8242.6A Active CN113812360B (zh) 2020-06-19 2020-06-19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236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764A (ja) * 1986-06-24 1988-01-08 Nisshin Oil Mills Ltd:The 種苗用飼料
CN1632100A (zh) * 2004-11-23 2005-06-29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单胞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
CN101401620A (zh) * 2007-10-07 2009-04-08 常庆发 海参苗组合饵料
CN101481655A (zh) * 2008-01-11 2009-07-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充气培养单细胞藻类的方法
CN102106273A (zh) * 2010-12-30 2011-06-29 山东海益宝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栉江瑶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4719200A (zh) * 2015-03-18 2015-06-24 大连长海振禄水产有限公司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
CN104757328A (zh) * 2015-04-20 2015-07-08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鱼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4799082A (zh) * 2015-04-20 2015-07-2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7969362A (zh) * 2017-12-14 2018-05-01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日照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照市水生动物救护站) 紫彩血蛤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
CN109090380A (zh) * 2018-09-12 2018-12-28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斧文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
CN109329654A (zh) * 2018-11-16 2019-02-15 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 海湾扇贝种贝代用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764A (ja) * 1986-06-24 1988-01-08 Nisshin Oil Mills Ltd:The 種苗用飼料
CN1632100A (zh) * 2004-11-23 2005-06-29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单胞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
CN101401620A (zh) * 2007-10-07 2009-04-08 常庆发 海参苗组合饵料
CN101481655A (zh) * 2008-01-11 2009-07-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充气培养单细胞藻类的方法
CN102106273A (zh) * 2010-12-30 2011-06-29 山东海益宝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栉江瑶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4719200A (zh) * 2015-03-18 2015-06-24 大连长海振禄水产有限公司 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
CN104757328A (zh) * 2015-04-20 2015-07-08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鱼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4799082A (zh) * 2015-04-20 2015-07-2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7969362A (zh) * 2017-12-14 2018-05-01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日照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照市水生动物救护站) 紫彩血蛤苗种规模化繁育方法
CN109090380A (zh) * 2018-09-12 2018-12-28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斧文蛤浮游幼虫期营养强化的饵料配方
CN109329654A (zh) * 2018-11-16 2019-02-15 青岛科海生物有限公司 海湾扇贝种贝代用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2360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6054C (zh) 微生物养殖水体改良剂及制作方法
CN102283156B (zh) 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
CN102771422A (zh) 一种对虾精养池塘多元复合混养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方法
CN103211129B (zh) 一种海洋硅藻作为缢蛏育苗饵料的应用
CN111493007A (zh) 一种适用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早春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06942226A (zh) 促进虾、蟹塘中水草和有益藻类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CN114891689A (zh)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Straub et al. Tissue culture and long-term regeneration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
CN112056329B (zh) 一种海水微藻调控剂及应用该调控剂的微藻藻相调控方法
CN113812360B (zh)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贝类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5766742B (zh) 毛蚶苗种生态聚合型繁育方法
KR20200024700A (ko) 녹조 및 적조 제거를 위한 방제조성물과 이의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방제방법
CN106745779B (zh) 一种水体处理施工养护方法及人工湖
CN101331851B (zh) 板栗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CN112931331B (zh) 一种北方大棚对虾轮作的养殖方法
CN113207764A (zh) 一种大型藻类促网箱刺参苗种生长的方法
CN113812543A (zh) 藻粉型育苗饵料及其应用和对虾溞状体期育苗的方法
CN102771427B (zh) 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
CN112535129A (zh) 一种圆头楔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CN111802291A (zh) 一种中华绒螯蟹超大规格亲本生态育苗的方法
CN106614186B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标粗阶段室内小水体养殖方法
CN111557258B (zh) 一种海湾扇贝种贝人工积温促熟的方法
CN114304004B (zh) 一种提高稻田养殖禾花鱼成活率的方法
CN111484202B (zh) 利用食藻虫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的方法
CN111771782B (zh) 一种黄泥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